教育心得:預防孩子變成“考試蟲”您應該做些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0-12-26 幼兒園應該學什么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整理了教育心得:預防孩子變成“考試蟲”您應該做些什么,希望對爸爸媽媽正確教育孩子,指引寶貝健康發(fā)展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考試蟲”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這也曾經跟隨過我們成人的童年,可以說是我們的夢魘。前不久,有位媽媽就跟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活潑孩子變“考試蟲”的案例:她的女兒最近每天放學回到家,無論做什么總是無精打采的,也不太愛說話。以前,孩子的胃口很好,可是最近也經常隨便吃兩口,就溜回自己房間去了……您是否注意過您的孩子也有過這樣的表現,那么作為家長應該怎樣預防孩子變成“考試蟲”?
如果您的孩子在學齡期也發(fā)生了這種類似的現象,尤其是在考試階段有類似表現,基本上可以定義是“考試蟲”現象。筆者提醒,各位家長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變化,遇到這類問題,一定要好好與孩子交流,切忌任由發(fā)展,不管不問。因為孩子變成“考試蟲”容易引起情緒波動,帶來性格缺陷,嚴重的還會對生活喪失信心等。
那么,預防孩子變成“考試蟲”,使孩子重新振作起來,我們的專家給出了一些建議:
一、適當減負,緩解壓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給這些“考試蟲”型的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很多家長也抱有 “壓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錯誤觀念,所以引導孩子恰當地估計自己的能力,降低過高的學習目標,重視學習過程而不要太計較考試結果,養(yǎng)成將考試當作業(yè),作業(yè)當考試的習慣。
二、注意飲食,均衡營養(yǎng)
預防孩子變成“考試蟲”我們也應該從發(fā)育角度來尋找方法,因此家長要根據兒童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所需營養(yǎng)結構合理安排孩子健康膳食,比如通過補充vc能夠堅固腦細胞結構;補充維生素A和E,更能促進腦的發(fā)達、保持腦細胞活力并助力腦內蛋白質的代謝。這樣營養(yǎng)充沛,孩子腦力旺盛的情況下,也會預防他們成為“考試蟲”。
三、勞逸結合,有張有弛
孩子在學校壓力和強度已經使他們的小腦袋瓜總處于緊張狀態(tài),難免增加孩子成為“考試蟲”的概率。因此,這個時候聰明的家長就會合理指導孩子用腦,培養(yǎng)他們用腦的方法,調整他們的用腦習慣。讓他們身心能夠勞逸結合,有張有,達到生理與心理上的完全放松,孩子也減少了成為“考試蟲”的可能。
四、考前緊張,多方緩解
調查顯示:精神容易緊張的孩子成為“考試蟲”的幾率會更大。因此對于考前過于緊張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在考前控制、調整呼吸等多種方法松弛軀體,轉移注意力,以達到調整其焦慮的狀態(tài),同時補充B族維生素,還能幫助大腦智力活動,緩解緊張情緒。
總結 :預防孩子變成“考試蟲”要與孩子多互動溝通,只要按照筆者建議大家的去做,相信孩子變成“考試蟲”的幾率會大大降低。同時,各位聰明的家長一定要在生活上多關心、關注孩子,提早發(fā)現“考試蟲”現象,防止孩子在“考試蟲”的狀態(tài)下越陷越深,祝愿未來每個“考試蟲”都能成為“考試龍”,讓他們擁有一個名符其實的健康童年!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上學前應該學些什么班呢?
目前家長們對于孩子們的教育工作相當的重視,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來給孩子們的教育做投入,但是對于小孩子,究竟應該講起點定在那比較合適呢?以下就來詳細的了解下吧!
瑩瑩媽媽問:我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多學一些東西,但是“鋼琴班”、“珠心算”、“幼兒英語”、“幼兒識字”……這么多課程是不是都要讓寶寶學一遍?學了有多大的用處?如果不學,孩子會起點就比別人差么?
專家答:其實,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課程時,有一條基本的原則是不能違背的:就是在恰當的時機選擇恰當的內容。
入園須知,學齡前(0-7歲)是兒童基本思維能力的窗口期。正如3歲前是兒童獲得語言能力的關鍵期,7歲前的這段時間決定著兒童的智力水平在遺傳因素確定的情況下后天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這樣的機遇是唯一性的,用一句俗語可以非常形象地表達這種關系:“過了這村,沒了這店”。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卻是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階段進行,而且隨著個體的成長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人們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這就是為什么像王選這樣的科學家,在童年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但他擁有優(yōu)秀的學習能力,因而這并不妨礙他最后在計算機領域內作出巨大的貢獻。相反,很多兒童從小就學習使用電腦,但這并不能保證他們將來在計算機方面比別的兒童領先。
綜上所述,家長必須要認識到:7歲是學齡期,而7歲以前最重要的是為孩子打下扎實的身體和智力的基礎。給孩子奠定競爭優(yōu)勢,不在于在起跑線上比別人早學多學多少知識,而在于一旦起跑后,孩子的持續(xù)學習和超越能力。
所以,家長在選擇的時候,切不可急功近利、隨波逐流。還是應該牢牢抓住孩子的基本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為他終生的可持續(xù)學習發(fā)展奠定基礎。切莫錯過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的“窗口期”。
教育孩子,家長們要有屬于自己的方法,不可盲目的跟從“潮流”,因為每個孩子與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最重要的是家長們要學會結合自己孩子們的各個方面特點找出適合自家寶寶教育的方法!
應該培養(yǎng)孩子什么!
應該培養(yǎng)孩子什么!教育孩子方面的書,說實話我沒少讀,見到好的我都會毫不吝嗇的買下來,小算下來也有十多本,而且還不算從網上下載的電子書。從書中我也學到很多對教育孩子有用的東西,但是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孩子,有很多教育理論對別人好用,但是對自已的兒子卻怎么也不適用,甚至有時會適得其反。
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來,生長在農村,她們沒有看過那些理論,那些教育方面的書,但是我們姐妹幾個,個個都孝順懂事,還很有出息?,F在想想,大概是我們從小耳濡目染,從他們實際生活中學到這一切吧,比如孝順爺爺奶奶、比如和鄰居的關系親如一家,還有寬容,勤勞樸實等等。自從自已有了兒子以后,尤其是小家伙會說話懂事以后,我們的一言一行更是他首先模仿的對象,有幾次小爸的話都被他原封不動的照學下來,嚇得我們不得不檢點自已的行為,這時才懂得要想管好小孩子,父母要先正自已行為的道理。
還有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天天看電視,天天打麻將,天天喝酒抽煙,天天臟話連篇,那孩子不會學習好,不會優(yōu)秀到哪里。如果父母天天愛書如命,努力工作學習,即使父母沒有刻意要求孩子什么,孩子都不會差到哪里。這其中的道理已顯而易見。
現在書看多了,也能悟出一些東西。面對國內現在的教育,想讓孩子學會一切東西去應對,那還不得把孩子累死呀!想來想去,做為家長我們只能抓住根本去培養(yǎng)孩子,如好的品德、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他的情商,培養(yǎng)一些基本的能力,只有這些根基牢固了,以后遇到任何問題他都可能迎刃而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和諧幸福,父母正直善良,再加上父母適當的引導并培養(yǎng)孩子最基本的能力,給他一生受用的東西,那才是教育之本!
育兒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
育兒心得:你在陪孩子做什么
朋友小??鄲啦灰选K膬鹤咏衲曜x初二了,脾氣變得越來越古怪,父子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淡薄,越來越生硬。小桑無奈地說,為了兒子他可謂嘔心瀝血,沒想到到頭來,兒子卻不買賬、不領情,甚至故意和自己對著干?!拔疫@是何苦呢?”小桑感慨。
小桑對兒子的付出,我們有目共睹。可以說,他是一路陪著兒子長大的。兒子從上幼兒園開始,每天都是他負責接送。開始是騎自行車,后來買了摩托車,再后來又換了輛汽車,就是為了讓兒子上下學能快一點,安全一點。
為了讓兒子全面發(fā)展,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就為孩子報了舞蹈班、書畫班、英語班;兒子喜歡運動,他又為孩子報了武術班。各種興趣班學費不菲,那幾年他們的收入大多花在孩子身上了,還賠上大把的時J’q。興趣班大多在雙休日和晚上,地點也不固定。不管在哪里,小桑都得送兒子過去。兒子上課的時候,他就坐在教室外等待。一次興趣班課為兩個小時,加上來回路上的時間,差不多半天或者一個晚上的時間就過去了。其時,他自己也才三十出頭,正是工作和事業(yè)的關鍵期,但為了兒子,他棲牲了自己幾乎全部的業(yè)余時間和精力。不過,他覺得值,他認為,能夠陪伴兒子學習、成長,是他作為父親應盡的責任。
兒子上學后,他將更多的時間拿來陪兒子。學校離家不遠,但他還是堅持每天接送兒子。星期六和星期天,他更沒有閑著,為兒子報了作文輔導班、數學提高班、英語興趣班,照例是他接送兒子。他的雙休日,所有的應酬都推掉了,全部用來陪兒子上課。
進入初中后,兒子明顯地產生了仄學情緒。老師反映,孩子上課無精打采,布置的作業(yè)也經常沒做完,或者壓根就不做。小桑很生氣,更是心急如焚。衡量再三,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每天晚上,坐在兒子身邊,陪兒子做作業(yè)。在他看來,自己不看電視,不出門應酬,而是陪在兒子身邊,既是給兒子樹榜樣,又能監(jiān)督他。兒子強烈反對,但小桑堅決不讓步,每天兒子看書做作業(yè)到什么時候,他就一直安靜地陪坐在身邊。
“我把所有的空余時間,所有的精力,都拿來陪兒子了。從小到大,除了兒子上課、睡覺的時間之外,我?guī)缀醵寂惆樵谒磉?。我為他付出了這么多,怎么就沒有什么效果呢?”小桑無比苦惱地說。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父母們自認為給予孩子很多,孩子學習的時候總是陪伴在側,以為這樣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了??墒牵闩愫⒆优肋^樹嗎?你陪孩子捉過魚嗎?你陪孩子看過星星嗎?你陪孩子鉆過山洞嗎?你陪孩子打過雪仗嗎?你陪孩子光腳走過路嗎?你陪孩子冒過險嗎?
沒有,或者很少。很多父母,像小桑一樣,只是將時間拿來陪孩子上課外輔導,陪孩子學習,而很少和他嬉戲,陪他玩耍,與他一起接觸大自然,共同體驗生命和心靈的交流。換句話說,你可能從沒有走進過他的生活,更沒有心靈共鳴。
有一種陪伴,其實是綁架;而真正的陪伴,不僅是身在,心要在,靈魂也要在。
請不要告訴孩子下一步應該做什么
請不要告訴孩子下一步應該做什么
昨天回到家的時候就想寫貼了,心里涌現出那么多的東西,零零散散的,我試著把這些零零散散的靈感收集起來,開始了這篇帖子。
回到家的時候,女兒還沒有睡覺,說等著我給她讀小學的故事。女兒馬上要上小學了,所以我給女兒買了一套校園小說,想讓孩子在上學之前能感受一下小學的生活。其實我是蠻喜歡小說的,什么樣的小說我都喜歡。自從給女兒買了這部小說后,我突然就愛上了它,也就使每天給孩子讀書堅持了下來。每天我只給她讀一章,然后和女兒一起回憶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分析主人公小米的做法,從而讓女兒知道小米的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是不正確的。
其實在這本小說中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媽媽,從故事開始的第一章,媽媽就不斷的說:“小米,你該去……”以至于小米總是想我不用去想下一步應該去做什么,因為媽媽總會告訴我的。這種想法真可怕。其實這種現象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我們每一個家長和老師身上。我記得書中這樣描述:小米吃完水果正想去洗手,還沒等站起來,小米媽媽就開始說:“小米,吃完東西要洗手的?!毙∶谉o奈的嘆了口氣想:“我不會去想下一步去做什么,媽媽總會告訴我的?!边@種思想使小米不再去計劃自己的事情。其實很多的時候,孩子想到了應該怎么去做,但是我們總是在孩子還沒開始做之前先叮囑,似乎這成了幼兒教師的通病,而就是這種叮囑磨殺了孩子自己的計劃,讓孩子變得懶惰,不再去想應該怎么做,而是等著我們去告訴他應該怎么做。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把繁瑣的叮囑變成下一步我們應該做什么了?你覺得我們應該怎么做,會不會使孩子的主動性增強,會不會使孩子的計劃性增強,會不是使孩子做事情更有條理呢?
所以,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去試一試,或許帶給孩子的將是不一樣的結果。
育子心得:教育孩子應做到“三當”
育子心得:教育孩子應做到“三當”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是家庭愛的聚焦點。孩子的教育不僅關系到孩子的成長和家庭的幸福,也關系到國家的發(fā)展和民族的振興。作為一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我有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1、要把孩子當鏡子。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是細微的表情、思想上的變化,都有可能被孩子敏銳地捕捉到,進而去模仿。因此,孩子就像父母的鏡子,從孩子的表現中可以看到家長的樣子。一次,我因為一件事對孩子發(fā)脾氣,她居然跺著腳,厲聲反抗。孩子的表現讓我有熟悉的感覺,我細想一下,自己有時就是這樣對孩子發(fā)脾氣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我沒有批評孩子,而是耐心地跟她講道理,并且以后我也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再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訓斥孩子。
2、要把孩子當朋友。孩子和家長是平等的。家長不能高高在上,一味地命令、指揮孩子,而是應該嘗試著和孩子交朋友,和孩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講誠信、講合作。對孩子學習、生活中出現的難題,要一起商量、一起解決。有一天,我教孩子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我和她玩龜兔賽跑的游戲,同時做題目,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孩子沒有覺得媽媽在給自己布置作業(yè),很愉快、輕松地完成了習題。
3、要把孩子當天才。孩子的潛質是不可估量的。法國啟蒙思想家愛爾維修說過:“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家長應該把孩子當做天才,真心地贊美他(她)、細心地呵護他(她)、精心地教育他(她),讓孩子充滿自信、樂觀向上,樹立遠大的目標,然后用這個目標鼓勵、鞭策自己,為實現美好目標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當然,把孩子當天才并不是好高騖遠,也不能拔苗助長、急于求成,更不能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要從高處著眼、低處著手,腳踏實地、勤奮努力,一步一步向目標邁進。最后,不管目標是否實現,孩子在追求目標、追求理想的過程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培養(yǎng)的性格和觀念也是另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