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中班教案《我在溫暖的陽光里》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12-19 中班教案我在幼兒園 幼兒園中班教案及反思 我在幼兒園教案

活動目標:

1、感知詩歌的美好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學習通過圖譜記憶詩歌內容。

2、樂意表達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種體驗。

3、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感受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語言CD。

2、幼兒用書第19—20頁。

3、兒歌《我在溫暖的陽光里》圖譜。

4、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散步時的所見所聞。

1、師:我們外出散步時看到、聞到、聽到和摸到許多東西,誰來說一說?

2、拿出記錄卡,請幼兒說一說分別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

二、欣賞兒歌《我在溫暖的陽光里》

1、師:有一個作家,將我們看到、聞到、聽到和摸到的東西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聽一聽嗎?

2、教師播放CD,幼兒欣賞兒歌。

3、結合兒歌,引導幼兒談談自己的感受。

師:聽了這首兒歌,你有什么感受?

三、學念兒歌《我在溫暖的陽光里》

1、出示圖譜,師生共同朗誦兒歌。

2、將圖譜中“藍藍的天”、“香香的花”、“小鳥的歌”、“小草”的圖片拿走,請

幼兒根據一部分圖譜學念兒歌。

3、拿走圖譜,念兒歌。

四、師生共同創(chuàng)編兒歌。

1.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采用替換的港式創(chuàng)編兒歌。如替換“藍藍的天”、“香香的花”或“聽到了小鳥的歌”等。

2.朗誦集體創(chuàng)編的兒歌。

3.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

附:兒歌

我在溫暖的陽光里

我的黑眼睛,

看到了藍藍的天。

我的翹鼻子,

聞到了香香的花。

我的小耳朵,

聽到了小鳥的歌。

我的小手,

摸到了柔軟的草。

我在溫暖的陽光里,

圓圓的臉蛋笑了。

活動反思

一直以來許多教師照著書本教學,墨守成規(guī),不敢對教材作一絲變動。而書本中的內容是否真的能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是否真正適合現代幼兒?是否能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在教學實踐中以幼兒喜愛的兒歌為研究內容,啟發(fā)、引導幼兒對兒歌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編、修改,使兒歌更適合幼兒,更讓幼兒體驗創(chuàng)編兒歌帶來的成功感、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利用詩歌中創(chuàng)造性的成分啟發(fā)孩子的開放式思維。語言的發(fā)展對幼兒來說是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化,早期語言發(fā)展將影響到一個人今后一生的語言發(fā)展,同時語言的發(fā)展對幼兒智力發(fā)展有重大意義。兩歲到五歲是人的一生中口語能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兒歌采用韻語形式,朗朗上口,節(jié)奏押韻,寶寶愛聽,易理解記憶,對幼兒語言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充滿兒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義的兒童詩歌伴隨著幼兒的成長,是幼兒喜愛的精神食糧。教師應在詩歌教學中充分挖掘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力,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和簡潔明快的語言,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讓文學的種子在他們幼小的心田發(fā)芽。幼兒教師要擔負啟蒙幼兒的詩歌鑒賞任務。幼兒教師應具有一定的幼兒詩歌創(chuàng)作基礎。

幼兒百科:陽光是太陽上的核反應發(fā)出的黑體輻射光,經很長的距離射向地球,再經大氣層過濾后到地面,它的可見光譜段能量分布均勻,所以是白光。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幼兒園中班教案《溫暖的家》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口語的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重難點:

習按照規(guī)律仿編詩歌。

培養(yǎng)幼兒能大膽表達創(chuàng)編的詩歌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多媒體圖飾: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

3、小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許多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呀?播放多媒體圖飾:白云、小魚、小鳥、花兒、蝴蝶、小羊圖

2.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溫暖的家,我們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小客人們的家在哪里嗎?(幼兒自由議論)

3.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豎起小耳朵來聽聽這首好聽的詩。

二、展示課件,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小朋友你聽見兒歌里說了什么,要用詩歌里面的話來回答。(幼兒回答一句,其他幼兒跟學一句)

2.你們知道小羊為什么喜歡住在綠綠的草地上?小魚喜歡清清的河里?……

3.集體完整朗誦詩歌一遍。

4.分角色朗誦詩歌。

5.請個別幼兒朗誦。

三、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幼:燕子(提醒幼兒用詩歌中的話來告訴大家,說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3.師幼有感情地朗誦新編的詩歌。

4.請能力強的幼兒朗誦自編的詩歌.

四、游戲:送它們回家。

請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圖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圖片仿編一句詩歌,再把它送到家里。

活動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幼兒百科:家庭是指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yǎng)關系基礎上產生的,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種存在。

幼兒園中班教案《家在哪里》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3、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愛護幼兒園。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烏云、樹林、河水、土地的大幅背景圖。

2、小雨、小鳥、珊瑚、蘑菇、小草等小圖片。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引起興趣

1、今天老師給我們中班請來幾位小客人,看看他們都是誰呀?(依次出示珊瑚、大雨、小草、蘑菇的小圖片)

2、這幾位客人想請小朋友幫他們一個忙,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能幫他們找到嗎?(出示背景語言掛圖)

哪里是珊瑚的家?(教師總結:藍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

哪里是大雨的家?(教師總結:灰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

哪里是小草的家?(教師總結:厚實的土地是小草的家)

哪里是蘑菇的家?(教師總結:茂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要求:回答的小朋友要邀請一個你的好朋友把小客人送回家。

二、欣賞詩歌,學習詩歌,體驗詩歌的美

1、剛才小朋友都幫小客人找到了家,他們要感謝我們中班的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一首詩歌,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看看你們都聽到了什么?

2、播放錄音詩歌《家在哪里》。

3、提問:

詩歌的題目叫什么?詩歌里有誰?他們的家在哪里?要用詩歌里的話回答!(教師邊做動作提示幼兒,回答對了請小朋友一起學習)

4、和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詩歌。

三、仿編詩歌

1、根據背景圖,讓幼兒說一說還有哪些地方是誰的家?(說對的請小朋友一起重復,教師可以加上動作)

如:藍色的大海除了可以是珊瑚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小魚)

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2、把小朋友仿編的詩歌串起來編成一首屬于我們自己的詩歌。(教師和小朋友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

四、擴展延伸

我們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幼兒園是不是我們的家呀?(幼兒園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保護她、愛護她)我們的周圍的動物、植物還有我們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家,你們知道是哪里嗎?(地球)對,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愛護它、保護它。

五、小結

剛才小朋友說的都很好,下課后我們再想想還有什么地方可以是誰的家,然后小朋友可以像老師一樣畫出來然后和小朋友交流一下也可以回去跟爸爸媽媽說一說。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fā)幼兒潛能,培養(yǎng)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游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chuàng)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fā)展?;顒又杏袀€別孩子參與不積極,我認為是受到語言表達能力的影響,怕說錯所以干脆就不說,以后我會對這類孩子多加鼓勵和引導,盡量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得到發(fā)展。

幼兒百科:家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是指一夫一妻制構成的社會單元;廣義的則泛指人類進化的不同階段上的各種家庭利益集團即家族。

幼兒園大班教案《溫暖》及教學反思


下面是“幼兒園語言教案《溫暖》”的內容一文。讓幼兒理解散文內容,產生聯想,感受被愛的幸福,以及奉獻愛的快樂,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理解散文內容,產生聯想,感受被愛的幸福,以及奉獻愛的快樂。

3.激發(fā)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楓葉卡片若張,郵票一張,小紙條六張,郵筒一個,房子、火爐、棉衣、被子圖片若干。

活動重難點:

通過看、聽、說等多種活動形式,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初步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

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近一步拓寬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收禮物

“咚咚咚…….咚咚咚……”一陣敲門聲,一位郵遞員叔叔送來一個大包裹請老師簽收。原來是大風車欄目組為小朋友寄來的圣誕賀卡。

(以此形式引入主題,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設疑:挑戰(zhàn)

欄目組的叔叔阿姨說,我們需要通過六關才能得到這份禮物,這些考驗題目就藏在這些小紙條里面,請依順序打開。

三、基本部分:感受溫暖

1.打開第一張紙條:請看看卡片上有些什么?并自己試著念念散文詩。

圣誕老人、花紋、楓葉和散文詩……

2.打開第二張紙條:老師朗讀卡片上的散文詩,小朋友認真聆聽,也可以跟著小聲地念。

老師根據要求有感情的朗讀散文詩“溫暖”,小朋友認真聆聽也可以跟著一起小聲地念。

3.打開第三張紙條:

冬天來了,天氣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誰看見了楓葉?把它當做什么?

最后怎么樣了?

教師根據情境發(fā)展出示相應的教具,讓幼兒充分感受小動物們的溫暖,并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小動物們到楓葉里面的動作。

4.打開第四張紙條:冬天來了,小動物們把楓葉當房子、棉衣、傘,來給自己溫暖,你們是用什么使自己溫暖的?

教師啟發(fā)幼兒回答。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對應的一些圖片。

5.打開第五張紙條:我們也有很多物品或方法使自己在冬天感到溫暖,那我們可不可以把小動物換成自己,念一句話或散文詩,如“冬天來了,天冷了,我鉆到房子里面擋霜凍”教師啟發(fā)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嘗試學用散文詩的語言。

根據幼兒的回答,一起做相應的表演。

6.打開第六張紙條:一起朗讀散文詩,感受溫暖。請大家閉上眼睛感受那絲絲的溫暖。

在溫暖中,幼兒得到了卡片。

四、結束部分:傳遞愛

我們溫暖了,可是還有一些人卻住在透風的房子里,他們沒有足夠的棉衣,棉被過冬,沒有火爐烤……你們愿意和他們一起分享你們的溫暖嗎?老師也愿意,我想把我這份禮物,這份充滿愛和溫暖的卡片寄給災區(qū)的小朋友,希望他們過一個溫暖的冬天。你可以把自己的心愿通過畫畫畫出來,把我們的愛傳遞出去。

教師指導,幼兒操作。送上自己的祝福,郵寄出去……

活動反思:

活動以大風車欄目組為小朋友寄來圣誕賀卡為主線,通過欣賞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

感受被愛的幸福,以及奉獻愛的快樂,這也正是本活動的目標。

“溫暖"不容易表達,所以活動設計中我注重幼兒的生活經驗,多次運用情景表演讓幼兒充分感受溫暖,體現整合理念,努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懂得愛,懂得給與,和幫助,善待每一個人是當今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教師,我們只有不失時機地有目的有意識地渲染和提升幼兒關愛情感的培養(yǎng),才能使幼兒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質.

幼兒百科:溫暖意思是天氣溫暖;使感到溫暖。

幼兒園中班教案《誰在廁所里》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誰在廁所里》的主要內容。

2.嘗試用語言和動作等方式表達小動物在廁所里的有趣表現。

3.懂得從小要講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理解繪本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背景音樂。

2.操作圖人手一份,問號貼紙人手一張。游泳圈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播放進場音樂,去動物園玩。

2.觀察圖片

(二)集體閱讀,初步了解繪本內容。

1.觀察圖片(二)。

仔細看看,發(fā)生什么事情?

誰在廁所里呢?它在廁所里干什么需要這么長時間。

2.集體閱讀圖片(三)或(四)。

幼兒隨意猜測。

教師示范猜測。

小結語:到底誰在廁所里?它在廁所里干什么?請到后面的書袋里找找你覺得最有可能的答案。

(三)共閱繪本,猜測聯想。

1.幼兒自主了解內容,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四)完整欣賞,鞏固提高。

1.投票。

2.揭示答案。

3.完整閱讀繪本。

(五)結束活動,養(yǎng)成教育。

活動延伸:

將圖書投放到語言區(qū)供幼兒合作閱讀。

活動反思:

繪本教學,一種全新的課型,它給孩子們的不是壓力,只有興趣,孩子們愿意去思考下一步的故事情節(jié),推測主人公的命運,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學會了探索,激發(fā)起他們閱讀欲望。開闊了思維方式。在不知不覺間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活動中也讓幼兒懂得從小要講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

幼兒百科:廁所泛指由人類建造專供人類(或其他特指生物,如家畜)進行生理排泄和放置(處理)排泄物的地方。人類使用的廁所大多有男廁女廁之分,不過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男女共用的廁所,也問世了。

相關推薦

  • 幼兒園中班教案《溫暖的家》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口語的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樂...
    2020-12-10 閱讀全文
  • 幼兒園中班教案《家在哪里》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3、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愛護幼兒園。 4、通過觀察圖片...
    2020-12-0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教案《溫暖》及教學反思 下面是“幼兒園語言教案《溫暖》”的內容一文。讓幼兒理解散文內容,產生聯想,感受被愛的幸福,以及奉獻愛的快樂,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2020-06-02 閱讀全文
  • 幼兒園中班教案《誰在廁所里》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誰在廁所里》的主要內容。 2.嘗試用語言和動作等方式表達小動物在廁所里的有趣表現。 3.懂得從小要講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
    2021-01-04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我的家在這里》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根據已有的序數經驗,并理解雙重序數其所表示的意義,嘗試雙重序數的排放。 2.進一步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力和記憶力。 3.在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2020-11-19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口語的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樂...

2020-12-10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3、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愛護幼兒園。 4、通過觀察圖片...

2020-12-07 閱讀全文

下面是“幼兒園語言教案《溫暖》”的內容一文。讓幼兒理解散文內容,產生聯想,感受被愛的幸福,以及奉獻愛的快樂,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2020-06-02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誰在廁所里》的主要內容。 2.嘗試用語言和動作等方式表達小動物在廁所里的有趣表現。 3.懂得從小要講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

2021-01-04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根據已有的序數經驗,并理解雙重序數其所表示的意義,嘗試雙重序數的排放。 2.進一步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力和記憶力。 3.在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2020-11-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