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孩子安全意識
發(fā)布時間:2020-12-08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自我意識說課稿 幼兒園教師怎樣備課“朵朵,你自己在家待會兒,媽媽下去取個包裹,記住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哦!”朵
朵媽在離家前囑咐女兒。
“嗯!我知道呢!小兔子都不給大灰狼開門,我能給陌生人開門嗎?”朵朵做出一
副很老練的樣子給媽媽看。
“我的女兒真聰明!安全意識大大的有啊!等媽媽一會兒,我馬上回來?!眿寢尮?/p>
勵道。
“我是誰啊!媽媽你放心去吧!”朵朵顯然相當自信。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你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
如果你養(yǎng)成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孩子時時能注意自己的安全,就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為平安是幸福的重要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要注意每一個細節(jié),不能讓四處尋覓機會、時刻想鉆空子的這只名為“傷害”的大灰狼得逞。
對孩子進行哪些安全教育
人的行為70%以上都是習慣行為。我們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必須要讓其認識到養(yǎng)成好的安全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還要引導其心靈深處對產(chǎn)生好習慣的渴望;特別要建立必須遵守好習慣的約束機制,從而逐漸鏟除“習慣性違章”賴以生存的“土壤”,使新的好習慣得以建立。下面是一些必須養(yǎng)成的安全習慣和必須有的安全意識。
1.記住一些重要信息。孩子要盡可能早地記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的全名及聯(lián)系電話和工作單位、緊急求救電話號碼,以備孩子不小心走散或遇到危險時呼救或及時與父母取得聯(lián)絡。
2.不玩火、水、電。要從小就告誡孩子:
遠離火柴和打火機一類易燃引火物,不可開啟煤氣開關,更不能用手去摸明火;玩鞭炮和焰火時要特別小心;
大人不知情時,不要扭動自來水開關,切不可自己進浴室隨意開啟熱水龍頭,甚至在浴室里推、拉、打、跳;
在湖、河邊上玩耍,要在安全地帶,決不要亂跑亂蹦,以免失足誤入水中;
不能去觸摸正在運轉的電風扇等電器產(chǎn)品,更不可用濕手去摸電器的開關、插頭;千萬不要將手指、別針、回形針等放進插座,以免觸電。
3.遠離尖銳危險品。告訴孩子,不要把鉛筆、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銳的東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處跑;也不能隨便拿刀、剪或其他尖銳器物當作玩具,這樣不但容易傷了自己還可能會扎傷他人。當然,孩子大點后,必須教會他正確使用刀、剪等用具。
4.防止異物入體。不隨便把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粒、瓜子、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發(fā)生意外;不可拿清潔用品或殺蟲劑噴著玩;不可隨便撿食地上或桌上的東西;不要用塑料袋或棉被蒙頭、把繩子繞在脖子上或躲在柜子、箱子里,以避免窒息之險。
5.避免運動受傷。教育孩子,不做危險性游戲,在運動或游戲時注意規(guī)則,按順序進行,避免碰撞或因搶奪玩具受傷或受到破損玩具的傷害;教育孩子,盡量不要攀緣登高或從高處隨便跳下;不拿超過自己承受力的東西;更不可在陽臺、窗邊及樓梯口嬉戲,避免發(fā)生墜樓和滾下樓梯。
6.交通出行要注意安全。從小就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給孩子講解一些交通標志和交通指示燈的意義。野外旅行散步時,教育孩子不得隨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能將野外的花果等物放入口內,避免中毒等意外事故發(fā)生。
7.提高警惕,保護自己。告訴孩子,單獨在家時,如有陌生人來訪,不要私自開門,不經(jīng)大人同意,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接受他人的誘惑,以免被騙。
兒童受傷種類一般有:骨折、挫折傷、擦傷、扭傷等,事故發(fā)生地點最頻繁的就是戶外活動場地、游戲設施等處,例如滑梯、秋千、攀登架等。
幫孩子遠離不健康的模仿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模仿也是孩子的本能,12周歲以前,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主要是通過模仿來完成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缺少對危險的辨識能力,家長須格外注意,您的安全意識和謹小慎微的習慣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當然,還要幫孩子遠離不健康的模仿。比如,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為其挑選一些適合觀看
的動畫片、影視劇,讓孩子遠離暴力、血腥的影視劇。
怎樣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一、將安全教育滲透于游戲和生活中。安全教育與孩子們的游戲融合在一起,并更多地與生活相結合,孩子就會在玩耍中自己體會到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逐漸形成安全意識和應對危險的能力。
二、教育要采用啟發(fā)和誘導的方式。一些安全忠告,要想讓孩子快樂地接受,不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從而做出更危險的行動,就得講究藝術性。比如,當孩子攀爬的高度超過了規(guī)定以后,要迅速地走到孩子身邊,親切和藹地要求他表演水平式的攀爬;當孩子搭的積木過高時,可以建議孩子造一座寬廣但不是很高的教堂。
愛心提示
*丹麥的孩子兩歲半時就開始接受交通教育,并被邀請加入兒童交通俱樂部;6歲時,開始在學校接受交通教育;8歲時,開始知道為實現(xiàn)交通安全目標所應該采取的行動、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芬蘭交通安全教育協(xié)會出版發(fā)行了各種有關交通安全教育的材料和教材,其中最主要的教材是為4~12歲兒童編寫并附帶光盤的《兒童交通安全指南》。其中許多插圖就同一內容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照,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積極參與進行現(xiàn)場教育。孩子第一次接觸某一危險物,對一些游戲設施還未完全適應,或嘗試某些具有危險性的活動時,要和孩子一起討論、分享安全使用這種器械或設施的方式方法,并指出可能存在的危險以及如何避免危險發(fā)生的經(jīng)驗;然后,在孩子嘗試時及時給予適當?shù)陌踩笇c提醒。
養(yǎng)成好習慣有訣竅
孩子幼兒年齡小,知識經(jīng)驗少,模仿性極強,父母要時刻注意為孩子樹立安全行為的榜樣。例如,看到爸媽使用工具、餐具、電器時總是小心翼翼,孩子自然也會小心。父母要通過言傳來促進身教,使身教與言教結合起來,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意識和技能。比如,媽媽在做飯的時候,可以邊示范邊講解:“當我炒菜的時候,我非常小心地不去碰摸鐵鍋的邊緣,這樣就不會被燙傷?!?/p>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怎樣讓孩子有創(chuàng)意
每個孩子都有創(chuàng)造性,只是表現(xiàn)的方法不一而已。孩子的創(chuàng)造不是發(fā)明,也不一定具有社會價值,更不一定在社會范圍之內,但是我們希望孩子有的不是他們創(chuàng)造的產(chǎn)物,而是他們用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和不斷增強的創(chuàng)造能力。
3歲的孩子用一個貝殼和一個海螺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他們兩手分別拿著“貓”“鼠”,比劃著一場“貓”“鼠”大戰(zhàn),還用不同的聲調為“貓鼠”創(chuàng)編對話,非常新穎有趣。孩子們的舉動,讓我體會到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的創(chuàng)造力量,也使我思考如何保護和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有一次,我們班有個小朋友把一盒牛奶倒進金魚缸,結果金魚死了。結果很傷心的邊哭邊問我:“你說喝牛奶營養(yǎng)健康,金魚怎么喝死了?”我想,創(chuàng)造無論對成人,還是孩子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創(chuàng)造過程中常常要面對失敗的風險。我們大人的一次責罵,可能會讓他們縮手縮腳,把心愛的金魚養(yǎng)死了,可能讓孩子傷心的不敢做第二次嘗試,創(chuàng)新意識就這樣消失匿跡。如果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鼓勵多嘗試,即使不合規(guī)矩,也應教給他正確的做法來代替責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經(jīng)驗豐富了、能力增強了,他們會堅信自己有能力嘗試多種方法來解決難題。
思維是創(chuàng)造力的核心。創(chuàng)造的思維,也就是發(fā)散性思維。經(jīng)常和孩子進行思維的游戲,能幫助他們提高發(fā)散性思維的適量。在家中,家長和孩子可以玩詞語接龍的游戲,看誰接的快和準確。還可以玩“開放性問題”例如,一家人共同回答:“媽媽和警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貓和冰箱有相同的地方嗎?”鼓勵孩子大膽創(chuàng)意,不及對錯。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說出的答案會多過大人。這樣的親子游戲不僅孩子們喜歡玩而且還能促進親子間的關系,幫助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在求新求異中得到發(fā)展。
提高幼兒愛護植物的意識
今天,我們全班幼兒在參觀種植飼養(yǎng)區(qū)時,幼兒們興致很高的觀賞玉米區(qū),有的小朋友也要參加種玉米,他們的積極性很高。當幼兒們種完玉米后,我就讓他們討論:“我們該如何來照顧玉米呢?”幼兒們頓時積極的舉手發(fā)言,皮皮說:“我要每天去看玉米長出來沒有。”豆豆說:“我會和玉米說說話。”陽陽說:“我要給玉米寶寶澆好多好多的水。”聽到幼兒們的童言童語,我感到他們真的長大了,懂得了關心愛護小植物了。于是,我引導幼兒應該怎樣照顧玉米,以及注意事項。如:澆水時,水不能太多??从衩椎臅r候,不要用小手去扒開土看玉米長出來沒有,不然玉米會死掉的。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在認真地聽怎么去照顧玉米。
接下來的幾天,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們會在早晨進校時或區(qū)域活動的時候,圍在玉米種植區(qū)旁一起觀察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還會及時的提出來,他們還會提出問題,別的小朋友會為他解答或找老師幫助。我也會用夸張的語言,如:誰來幫幫我,我快要淹死啦!讓幼兒一定要注意不能給植物澆太多的水,不然它會死的。并讓幼兒來模仿怎么去幫助照顧植物。足球即時比分
由此,我覺得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觀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他們還能相互交流討論,增強了幼兒之間的友誼,提高了幼兒愛護植物的意識。
怎么樣的批評孩子才愿意聽
在與孩子、家長的溝通中發(fā)現(xiàn),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會是火冒三丈,對孩子進行一頓批評,希望孩子永遠記住前車之鑒。但往往適得其反,因為那不是正確的批評方式。那么,怎樣得批評,孩子才愿意聽呢?一、給孩子辯解的機會我們成人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傾聽,讓孩子把內心真實的想法說出來,以便指出癥結所在,再決定對孩子說什么、做什么。我們要以這種誠懇、客觀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相信孩子們一定能體會到我們的心情,并樂意接受我們的批評。二、就事論事當孩子有錯時,我們的家長往往會一一歷數(shù)孩子的過去,這樣孩子不但不愿意聽,還會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一旦觀點對立、感情隔閡、即使再正確的話,孩子也難以聽進去。其實,我們家長應該就事論事,給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并教給孩子正確的行為方法。三、正面引導要態(tài)度冷靜,語意明確,要從正面去教育,避免使用訓斥等消極方法。遇到問題時,進行客觀分析,從積極的一面進行引導,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正確的認識自我。四、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能使父母與孩子請相通、心相連。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轉變以父母為中心的觀念,不要以成人的心態(tài)要求孩子。孩子有了錯,家長們不要強行讓孩子認錯,不妨把自己和孩子交換一下位置,一會一下孩子的心情,用孩子能接受的語言批評孩子,才能使孩子樂于接受。
讓孩子愿意提問
背景:開學了,小班的孩子帶著對幼兒園生活的憧憬和好奇來到了幼兒園。開學這一個月中孩子由一開始對幼兒園生活的好奇到每天早上要離開親人的哭鬧,又由哭鬧到被幼兒園生活的吸引,再到每天開開心心上幼兒園。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對自己每天都要來的環(huán)境、每天玩的游戲、每天學習的本領,都充滿了好奇……實例:孩子剛剛上幼兒園,一切都在有序的進行著。這幾天,我們小班在教孩子早操,孩子們都很有興趣,說是在跳舞。幼兒興致勃勃的學著,“小小雞,嘰、嘰、嘰,吃吃小蟲嘰、嘰、嘰;小小鴨,嘎、嘎、嘎,游來游去嘎、嘎、嘎;小花狗,旺、旺、旺,啃啃骨頭旺、旺、旺……。今天早上外面下起了雨,所以沒法到操場上去做早操,為了讓幼兒也能運動運動,我說:“我放音樂,我們在教室里練習練習我們學過的早操吧!”孩子們都開心的跳起來做操,我們跟著音樂做操的時候,一個孩子好象在說什么。我走到秦彥身邊蹲下來問她:“怎么了?”她說:“老師,為什么小鴨子喜歡在水里游呢?”我覺的這個機會很難得,要趁熱打鐵,就馬上關掉音樂請小朋友坐下來說:“剛才做操的時候,秦彥有的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找到答案。”秦彥有點緊張的說出自己的問題:“小鴨子為什么喜歡在水里呢?”唐子俊小朋友考慮一下馬上說:“因為它喜歡游泳。”徐啟說:“因為它很愛干凈?!币σ又f:“它也想做清潔寶寶吧?”我聽完他們的發(fā)言說:“是的,小朋友說的都很棒,我還知道有些小朋友還有不一樣的答案想告訴秦彥寶寶,誰愿意做個愛動腦筋的寶寶?!庇钟行殞氁f了,周佳妮說:“因為小鴨子是男的,可是小雞是女的所以不會游泳?!痹S多小朋友都附和的點點頭。我看孩子們說的差不多了說:“今天老師首先要表揚秦彥寶寶,她愿意把自己不明白的事情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給她拍拍手;我還要表揚那些幫她找答案的人,你們也很棒。不過我覺的我們還可以回去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找找答案,我們先把這個答案放到問題角里,以后你們把找到的答案也放進來?!毙∨笥讯悸冻隽藵M足的笑容。反思一:當我聽到這個問題時,我覺的這是個好的契機,可以通過這個問題來激發(fā)孩子的問題意識。讓孩子們知道有問題要敢于說出來,而且其他小朋友也要開動腦筋說出自己的想法,不管說的正確與否,都鼓勵他們要愿意說,就是很棒的表現(xiàn)。所以我就放下其他的事情來組織這個活動。然后再讓他們把問題帶到家里,與家長互動,增進他們的感情,也很好的利用了家長資源,讓家長也能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反思二:小班的幼兒天生具有好奇心,好奇心驅使幼兒去探索,了解周圍事物。它是幼兒學習的內動力和學習獲得成功的先決條件,在幼兒形成對周圍世界的積極探索的態(tài)度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幼兒天生的好奇心若得不到教師或父母的保護,那就會自生自滅。所以,當孩子有問題時,應及時給予重視,要耐心啟發(fā)引導,不急于不答案告訴孩子。
怎樣提高觀摩教學的實效
觀摩教學活動是教師相互學習、交流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幼兒園開展教學研究、探索教學方法和規(guī)律的一種重要形式。據(jù)調查,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園的觀摩教學活動不但不能調動教師學習、工作的積極性,反而成了教師的負擔。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誤區(qū):誤區(qū)一:把“觀摩”等同于“臨摹”。觀摩者被動地記筆記,生怕遺漏片言只語,回去不好交差。誤區(qū)二:把“切磋”等同于“找茬兒”。觀摩結束后的切磋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些人比較喜歡找別人的缺點,于是“切磋”變成了“找茬兒”。其實,一次觀摩活動便是一個窗口,透過這扇窗,除了看到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風格、教學技能技巧、教學方式方法外,還有從幼兒身上折射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興趣、知識、技能、能力以及幼兒園文化、社區(qū)、家庭對幼兒產(chǎn)生的影響。觀摩是學習,教師的學習不是靠外部的灌輸,而是在自己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研究、驗證、發(fā)現(xiàn),不斷吸收、同化各種新信息,從而建構、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過程;觀摩也是研究,教師的研究就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怎樣提高觀摩教學的實效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正確認識觀摩教學1、參與者均為活動的主體。從觀摩教學的目的出發(fā),參與觀摩活動的所有人員都應該是活動的主體,大家應該平等交流、協(xié)調合作、共同研討??梢韵确纸M研討,再集中小組意見到大組匯報。這樣,所有參與者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2、活動應是研究的案例。提供給大家觀摩的活動應該只是同與會人員共同研究、探討的幾個案例而已。既然是案例,不妨讓執(zhí)教者先自述活動設計的背景和試圖達到的目標、效果以及活動后的得失;觀摩者則圍繞研究的主題對活動進行“會診”,即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闡述自己的觀點、理由,然后提出建設性意見。諸如目標定位是否恰當,活動過程是否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體,是否圍繞目標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是否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等。3、反思必須付諸實踐。活動后所有參與者都應該進行反思,執(zhí)教者應及時把大家的意見進行整理,取長補短,實踐驗證,觀摩者也應及時結合自己幼兒園的具體情況進行總結、嘗試,真正把獲得的信息整合為自己的理念,內化為自己的能力。二、加強觀摩計劃性作為承辦方,觀摩教學的內容應該體現(xiàn)課改精神,應當是列入本學期教科研工作計劃之中的內容,可以是研究過程中成功經(jīng)驗的推廣,或者將研究中遇到的難點、熱點問題拿來與同行共同探討,而不是嘩眾取寵,臨時找一個所謂新奇的內容,否則不但不能真實反映本園、本班的教育和研究情況,促進師幼共同成長,反而會打亂幼兒園正常的教學秩序,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顒忧暗募輦湔n、試教研討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把幼兒當成道具、演員一遍又一遍地訓練操作,應多思考活動是否符合幼兒的需要,是否尊重幼兒的人格,是否顧及幼兒的個體差異,是否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是否有利于幼兒主動、有效地學習。作為觀摩者在觀摩前也應對即將觀摩的幼兒園的研究課題和活動目標、內容、環(huán)節(jié)以及幼兒年齡特點等有個大致的了解,明確觀摩的目的,避免觀摩的盲目性。三、提高觀察記錄的科學性觀摩離不開觀察,觀察是觀摩活動的前提和條件。從不同目的、不同角度去觀察同一對象、同一事件,會獲得不同的信息與結論。記錄是觀察的一個輔助環(huán)節(jié),有利于教師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長。1、制訂觀察計劃。為了提高觀察的科學價值,教師有必要在觀察前制訂計劃,明確觀察的角度、次數(shù)和時間,這樣才能保證所獲取信息的客觀性、真實性。2、克服主觀傾向。一是觀察者的主觀感情色彩。有些教師盲目崇拜權威,認為名園名教師的做法都是好的;對名園的幼兒,容易看到其優(yōu)點而忽視其弱點。這種“有色眼鏡”就不可避免地使觀察的客觀性發(fā)生偏差。二是觀察者放任現(xiàn)象。在觀察記錄了部分內容后,觀察者會覺得自己對教師、幼兒的行為已經(jīng)心中有數(shù)了。在此后的觀察記錄中,就會有意無意地憑老經(jīng)驗來判斷和記錄。這樣,資料的積累便會缺乏客觀性、準確性。3、講究記錄方法。在觀摩過程中,觀摩者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有時為了記錄而無法觀察師幼的行為表現(xiàn),有時為了觀察師幼的行為而無法作記錄。講究觀察記錄方法,一是要求觀察者抓住與觀察目標有關的重要信息,二是要力求采取簡便易行、省時省力的方式,迅速記載觀察內容??梢圆捎帽砀翊蚬础⑽淖置枋?、錄音錄像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盡量做到快、細、全。只有觀察記錄科學、合理,活動后的研討才更有針對性,也更有價值。四、評價應有利于師幼成長觀摩教學活動中少不了評價。評價應當是全面的,兼顧知情意三個方面。評價的目的是改進教育工作,促進師幼成長。評價應注重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的關系,既要結合具體的活動情景,又要超越具體的教育情景,以發(fā)現(xiàn)在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要注重教師的自我反思和集體反思。即評價者用問答方式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被評者作相應的解釋,這樣雙方的思想多次碰撞,都能從中獲益。事實證明,這種民主、平等的、對話式的觀摩形式深受廣大教師的歡迎。
怎樣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亮亮是個聰明漂亮的小男孩,今年5歲,已經(jīng)上幼兒園大班了,可亮亮的老師發(fā)現(xiàn)他在幼兒園很不合群,他很少參與小朋友的游戲,總是自己一個人玩。其實,像亮亮這樣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見到,他們在自己家里可能愛說愛笑,但在集體中,就明顯表現(xiàn)出交往能力差,不習慣或不愿與人交往。其實交往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而幼兒的社會交往更是生長發(fā)育與個性發(fā)展的需要,是社會化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容。目前,由于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不少幼兒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任性、自私、孤僻,不懂得分享與合作,不愿與他人交往。面對這樣的幼兒,教師不妨嘗試以下的方法:一、以身作則,做個交往的模范喜歡模仿是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也是他們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生活中,教師是幼兒進行模仿的主要對象之一,教師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及態(tài)度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幼兒。如果教師個性開朗、喜歡交往、與他人友好相處,幼兒耳濡目染,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模仿教師的交往行為。相反如果教師個性孤僻、生活閉塞,甚至與本園教師都很少交流,幼兒也就很容易去模仿這樣的待人方式。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二、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交往的機會交往能力是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兒童的交往概念就很難形成,交往能力也就很難發(fā)展。教師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交往,感受交往的快樂。如可以讓幼兒園內不同班級或不同年級的幼兒一起活動;可以帶幼兒到社區(qū)去,讓他們結識更多的人;可以讓家長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朋友聚會,增加孩子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三、及時強化,鼓勵幼兒的交往行為幼兒都喜歡被表揚。教師對于不合群的幼兒偶然表現(xiàn)出的良好交往行為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從而起到強化該行為的作用。如,原本不喜歡接受邀請的幼兒某次接受了其他小朋友的邀請參加了他們的游戲,就要及時表示認可和肯定:如果是幼兒主動提出要參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動,更要給予多多鼓勵;同時要為幼兒提供游戲的場所和感興趣的玩具,使他們能夠很愉快地進行游戲和活動,在無形之中強化幼兒的交往行為。總之,教師要不厭其煩地、熱情地鼓勵幼兒多參加集體活動。四、開展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興趣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交往的興趣與能力也是一條重要途徑。如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扮演“醫(yī)生”“教師”“售貨員”等角色,而這些角色在游戲中必然要和“病人”“學生”“顧客”進行交往,在這種愉快的游戲中,幼兒的交往興趣自然而然被激發(fā)出來。此外,通過角色扮演,不但強化了幼兒的交往意識,也會使其交往行為自覺或不自覺地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五、教些方法,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幼兒缺乏生活經(jīng)驗,更缺乏交往經(jīng)驗,為了使幼兒能夠與他人友好相處,成為群體中受歡迎的人,教師可以教給幼兒一些簡單而實用的方法,如言行要有禮貌,幼兒只有講禮貌才會受人歡迎,小朋友才會喜歡和他一起玩;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如在游戲中要遵守事先定好的規(guī)則,否則就容易發(fā)生矛盾,造成不友好的氣氛;要主動幫助別人,一個樂于助人的幼兒能獲得同伴的喜愛,也能獲得更多的朋友,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要使一個不合群的幼兒變得善于與他人交往絕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教師堅持從以上幾個方面去引導和教育,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獲。
怎樣愛孩子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篇叫做《怎樣愛孩子》的文章,說的是現(xiàn)在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各種愛孩子的方式?,F(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在家都是小霸王、小皇帝、小公主,家長更是都視自己的孩子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中就是一家人的小太陽,家長們對孩子的溺愛是無止盡的。孩子是需要家長們的愛的,然而,愛孩子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的去溺愛,把所有事情都包辦,不給孩子經(jīng)歷各種磨難各種鍛煉的機會,甚至連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在這些被溺愛的孩子的意識里,他們認為好的東西都應該歸他,所有的事情都應該由父母替他來做,家長也覺得只有這樣才是讓孩子在幸福中成長。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溺愛孩子是在害孩子,孩子會面對不了挫折,會適應不了日后復雜的社會。父母的愛是最高尚最無私的,但是如果愛的不恰當,到頭來這種“甜蜜的愛”只會結下苦果。相反,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培養(yǎng)他自己解決事物的能力,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進行一些挫折教育,讓孩子從小在生活中得到該得的鍛煉。希望天下的寶寶們能從小在健康的愛中逐漸成長。
怎樣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
睡眠對于寶寶來說十分重要,在睡眠中寶寶生長激素的分泌是平時的3倍,由此可見充足的睡眠對寶寶的生長發(fā)育非常關鍵。夜尿頻繁、入睡困難、易驚醒等問題都會造成睡眠質量下降,因此,在睡覺前后對寶寶進行撫摩能夠預防這些問題發(fā)生,如果寶寶已經(jīng)出現(xiàn)上述癥狀,通過撫摩也可以得到改善。
1、提高寶寶唾眠質量的撫觸與按摩
功效:使寶寶能夠迅速從興奮中逐漸恢復平靜,并且安然入睡,還能改善寶寶因為處在黑暗中而感到的不安、煩躁。
2、撫摩步驟
步驟一:將寶寶平放在床上,媽媽將雙手搓熱后,掌心貼在寶寶的臉上,上下輕輕按摩3次。然后再將拇指的指腹置于寶寶前額,向后梳理至后腦的發(fā)際3次。
步驟二:將雙手虎口張開,其余四指并攏,分別放在寶寶頸部的兩側,然后用四指的指腹和掌面反復斜擦頸部3遍,兩手交替進行。
睡前撫摩的動作應當舒緩,盡量避開可能會引起寶寶興奮的部位,必要時可放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以幫助寶寶快速入睡。
步驟三:將左手掌心緊貼在寶寶的腹部,右手疊放在左手背,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揉3圈,然后再逆時針按揉3圈。
步驟四:將手彎成鏟子狀,用空掌平穩(wěn)而有節(jié)奏地拍打寶寶的四肢。左手拍打右上肢和左下肢,右手拍打左上肢和右下肢,方向由上向下拍打,各拍打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