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讓他慢慢地學會自己夾
發(fā)布時間:2020-12-01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幼兒園孔融讓梨說課稿 說課稿相信自己幼兒園新年的腳步漸漸地離我們遠去了,而我也好久沒有來這里看看了,看到大家我特別地開心,先在這兒給大家拜個晚年了,祝大家新年快樂,合家幸福,工作順利,有“鼠”不盡的鈔票等你花。
年前的雪災把我們都滯留在了家里,而現(xiàn)在我們都享受著溫暖的陽光,特別是前幾天,過年的氣息非常濃厚,劈劈啪啪地鞭炮聲、焰火響徹了我們整個小區(qū),街上都是提著大包小包走親訪友的人群,好不熱鬧,我也是其中的一員,看到這些,有時候我還真覺得麻煩,如果走親訪友不拿東西那不是更簡單嗎?可是那是代表禮貌啊,想減可能是減不掉的吧,畢竟有些親戚一年才去一回呀!
今年過年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我們一家三口在家里做圓子(口頭語)吃,那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啊,年初一的早晨要吃甜圓子。平時我們都跟爸媽一起吃飯,所以家里從來不開火的。大年三十在鄉(xiāng)下吃完年夜飯,我們都回了乍浦,回到家后就想了明天的早飯該怎么辦,外面的小吃店都關門了,總不能餓著肚子吧,我看到從老家?guī)Щ貋淼姆郏蛯瞎f:“要不,我們明天做圓子吃吧!”他還取笑我說:“你會做嗎?”于是,我們說干就干,兒子看到我在捏粉,他也來勁了,也要做,我想:反正是很簡單的事,讓他多動動,也是鍛煉他的動手能力啊,那不很好嗎?然后我就和小家伙分工,我捏粉,他撮圓,看到他來不及的話(放的東西比較?。?,我?guī)退閹讉€,小家伙看到我兩個一起撮,他也要跟我一樣,我本想阻止,怕他把兩個粘在一起了,“弟弟,你還是一個一個來吧,兩個可能不行?!蔽业脑捯徽f完,小家伙就舉起手,非常激動地給我看:“媽媽,你看,我也會的。”當時我也好激動,沒想到孩子是這樣的要強,動手能力也還不錯呀,比我想像的好多了。通過這件事使我明白了,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學問?,F(xiàn)在的家庭往往給了孩子太多的呵護,致使有些孩子的動手能力得不到發(fā)展,想想有時候我也是,像我兒子到現(xiàn)在還不習慣自己夾菜,原因就在我們,我們從他小的時候就一直給他夾好了菜,然后他就吃碗里的菜,他就沒有鍛煉的機會。所以這兩天,我讓他慢慢地學會自己夾。其實,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要我們家長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如果總是把孩子當塊寶,捧在手心里,什么都給他準備好的話,那么他長大后將會什么也不會干了。今天我在街上看到一條橫幅,上面有這樣幾個字“提高就業(yè)能力”。是啊,現(xiàn)在什么都要靠能力,沒有能力那是寸步難行。我想借此機會給自己敲敲警鐘,也給那些和我犯同樣毛病的人敲敲警鐘。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慢慢地生氣,快快地忘記
我們?yōu)槭裁慈菀咨鷼猓?/p>
在家庭教育咨詢中常遇到這樣的母親:她們前一秒還能對孩子和顏悅色,但下一秒就能勃然大怒。這樣的家庭,往往有比較嚴重的親子矛盾。
其實,在成人世界中也常常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多變易怒,我們通常將其歸因為“脾氣不好”。但我們是否想過,這怒氣為啥來得這么快呢?
這與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
我們從外界接收的信息,通常有兩條通路可以傳遞給大腦。
一條是短通路:丘腦→杏仁核;
一條是長通路:丘腦→扣帶回→大腦各區(qū)域相應皮質(zhì)→杏仁核。
杏仁核在我們的大腦中,扮演“心理哨兵”的角色,負責處理與情緒有關的事務。有的心理學書籍上,形象地把短通路稱作“情緒腦”,而把長通路則稱為“理性腦”。
這兩條通路,除了路徑長短的區(qū)別之外,攜帶的信息量也相差甚遠。
從丘腦直接到杏仁核這條短通道,只能攜帶少量信息,最突出的特點是“快”。比如,原野上有一頭野獸向我們沖過來,這時候,大腦就會啟動最短的信息傳遞通道,杏仁核立刻做出反應——要么迎戰(zhàn),要么逃跑。
長通路則可以攜帶大量信息,對信息的加工也更為精細。也就是說,通過這條路徑,我們可以充分地思考、權衡,并做出理性的決定。當然,長通路也需要更長的時間做出反應。
情緒腦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原始腦”,在億萬年的進化中,“原始腦”幫人們逃避野獸、躲避危險,可以說是居功甚偉。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極少遇到生死攸關的事件,頻繁地啟動情緒腦,就顯得不合時宜。相反,在分工協(xié)作中,理性腦則顯示出了絕對的優(yōu)勢。
少用“情緒腦”,多用“理性腦”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常?!安话押⒆赢斖馊恕保又H子之間天然的力量不對等,因此,常常會不自覺地啟動情緒腦。就比如做作業(yè)吧,看到孩子不肯做作業(yè),或者態(tài)度散漫,家長往往會火冒三丈地把孩子數(shù)落一頓。這是典型的“快快地生氣,慢慢地忘記”。
如果啟動了“理性腦”會怎樣呢?同樣是作業(yè)問題,家長也可以沿著長通路去思考:孩子不肯做作業(yè),而且態(tài)度散漫,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在學校受了委屈?被老師批評了?還是作業(yè)內(nèi)容比較難?……然后,觀察孩子,詢問具體情況,判斷出孩子拒絕的真正原因,并找出相應的對策。
如果動用“理性腦”,因為思考的路徑比較長,就算生氣,也是針對具體的行為,通常不會火冒三丈、情緒失控。這是典型的“慢慢地生氣,快快地忘記”。
用“情緒腦”,還是用“理性腦”,往往是親子關系的分水嶺。
給孩子安裝幸福的程序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很多人容易啟動短通路?
我們的大腦有兩個記憶系統(tǒng),一個是記憶普通的事實,另一個用來記憶印刻著情緒底色的事實。
短通路對恐懼和危險異常敏感,比如,剛從戰(zhàn)場歸來的士兵,聽到類似槍聲的響動,就會引發(fā)強烈的恐懼感覺,條件反射地跳進樹叢。我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人童年過得不幸福,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也會有類似的反應。
道理很簡單,這樣的父母,在她自己的童年里,承受了更多的批評、指責、否定、拒絕,甚至是家庭暴力,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了拒絕或不合作的態(tài)度,會立刻勾起她童年的痛苦記憶,本能地進入自我保護狀態(tài)。我們通常說,這樣的家長攻擊性比較強,確切地說,應該是防御性比較強。
每當面對這樣的父母,我總是忍不住感慨,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是多么的重要。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成長的過程傷痕累累,自己常常啟動“情緒腦”,也不知道該如何教孩子啟動“理性腦”。
幸福的童年,其實就是給孩子安裝一個幸福的程序。對每個人來說,學會從“情緒腦”切換到“理性腦”,用長通路去思考,都是此生的重要功課。這個功課也許艱難,但影響深遠,我們不但修改了自己的程序,也順便給孩子安裝了幸福的程序。讓孩子學會平穩(wěn)地啟動長通路,依靠理性腦從容地生活,是我們對孩子最深刻的祝福。
別忘了時刻提醒自己:慢慢地生氣,快快地忘記。
育兒:讓孩子慢慢長大
讓孩子慢慢長大以前,我喜歡給孩子教很多,生怕眼前的很多內(nèi)容被孩子錯過。我會帶孩子去很多地方,給她講很多。凡是我覺得她能夠理解的,我都會不斷地講給她聽,希望孩子能夠快快地長大。我們蹲在樹下,用手刨土挖出樹根,然后給她講大樹有根,會吸收很多營養(yǎng),然后長出樹葉,結出果實??墒蔷驮谥哉J為很正確的的教育方法中,孩子卻出現(xiàn)了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孩子越來越不愿意動腦子了。
那天走在路上,我說:“和尚都不吃肉,那么他們?yōu)槭裁炊疾怀匀饽???/p>
“不知道,你說?!?/p>
又是這句話,她在依賴我,而自己卻不動腦子。邵蕊老師告訴我要把遇到的問題放一放,時間和睡眠會幫助我們。于是我強忍著說教的欲望,淡淡地說了句:
“我也不知道……”
一分鐘以后,孩子馬上說:
“因為他們都很善良?!?/p>
我大喜,原來孩子并不是不動腦子,是我說的太多了。
從此以后,我再也不對著孩子說個不停了。我會慢慢地等待她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個發(fā)現(xiàn)的過程遠比知道結果重要的多。這確實讓我嘗到了等待的甜頭。
一天,孩子問我:
“小貓走路為什么沒有聲音呢?”
我笑了笑,并且仔細看看從旁邊走過的貓說:
“是?。]有聲音,不過不知道為什么?!?/p>
“因為它的腳上有毛!”
“哦!”
“可是,小狗的腳上也有毛,為什么走路卻有聲音呢?”
多有意思??!想想要是我沒有聽邵蕊老師告訴我等待的奧妙,我會急著讓孩子長大,從而使孩子失去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那會多么讓人心痛啊!
寶貝,我們一起慢慢來
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適合的方式。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我是個比較特殊的案例,我只有休息的時候才才出現(xiàn)在他身邊,也因此,我很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時間,也希望每一次的陪伴,都能有很高效。
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希望孩子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的長大,但這目標實現(xiàn)起來也很難,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嘗試,而且很多時候不能馬上看到想要的結果。今兒先和分享幾點已經(jīng)可以看的到一些小成果的方法。
首先,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獨有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時候不要揪著他的缺點不放,而是要不斷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放大他的優(yōu)點,尋找到孩子自身的每一次進步,詳細的去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終有一天,孩子的改變會讓你大吃一驚的。比如我的兒子笑笑,在他小的時候總是我給他講故事,讀故事,每次我邀請他給我講個故事的時候,他總是會說,媽媽我不記得了,即便認識的字多一些了,自己可以看鄭淵潔童話了,也是這樣,但我還是經(jīng)常把的請他給我講故事的事兒掛在嘴邊。
直到今年,孩子才第一次主動給我講,還是因為希望我陪他一起用橡皮泥捏個飛船,才主動講了書中描述的賽爾號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的。真正的主動講故事是前段時間他聽了很久的西游記之后給我講的三打白骨精,雖然中間出現(xiàn)有漏一句后又補回來的情況,主動分享故事這點做的非常好,就值得表揚的,而且有些地方還能惟妙惟肖的模仿說話的語氣,就更是進步。孩子聽了很開心,直問,媽媽我給你講故事你很開心,那我以后還給你講。其實不論孩子講的怎樣,有主動的意識去做和被動接受比起來就是進步了。降低一下期望,去表揚孩子每一點的進步,會發(fā)現(xiàn)孩子更多的美好。
其次,說話要算數(shù),要孩子說話算數(shù),首先咱們自己就要做到,這點做起來很不容易,尤其是開心的時候很容易輕易許諾,所以我們家長和孩子都要量力而為。比如我和孩子爸爸會先看我們自己的時間,再答應孩子假期單獨帶他出去玩兒一趟,一旦答應了,哪怕時間只有一兩天,哪怕我們都需要單獨請假,哪怕為了請假要提前趕出很多的工作,也一定要做到。而且答應了是帶孩子出去玩兒,就要拋開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后和孩子約定事情的時候以身作則。
當然在孩子給我們承諾的時候要告訴孩子他可能存在的困難,比如出門玩1個小時,那就要提前告訴孩子,媽媽會在時間快到的時候提醒你,時間到了,咱們即使還想和小朋友玩兒,不能繼續(xù)玩的時候即使不開心也要回家的,而且在事情發(fā)生的過程中要堅持約定好的承諾,不能孩子一撒嬌就妥協(xié)了,這樣孩子才能知道爸爸媽媽是言出必行說話算數(shù)的,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說話算數(shù)了,這樣也有利于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再次就是輔導孩子學習,為什么我不說輔導孩子功課呢?因為每周我陪孩子做的只有假期的作業(yè),樣本不夠。而功課不會做,我習慣告訴孩子功課不懂就要問老師,主動問老師。因此我輔導孩子學習更多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能力,比如好的學習能力之一就是閱讀能力,要有閱讀能力首先就要讓孩子喜歡上看書,但很多小朋友并不喜歡看書,那怎么辦呢?孩子天生都是喜歡聽故事的,可以從故事入手,不會講故事,會讀故事就好,孩子聽的多了,就會愿意看,慢慢的閱讀能力就能提升了,我想不論是語文以后的閱讀還是數(shù)學的題目理解都是需要閱讀能力的。
還有一個好的學習能力就是專注力,有的小朋友寫作業(yè)的時候會邊玩兒邊寫,就是專注力比較差了,但實際上這點怨不得孩子,是我們做家長的原因,因為但凡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那一定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做一件事的或玩?zhèn)€游戲的時候經(jīng)常被我們打斷的。比如要吃飯了,孩子還在玩樂高,很多家長就會不停的喊吃飯啦,快來吃飯,但之前卻并未和孩子約定時間,孩子總是被打斷,時間一長專注力就會比較差了。但如果現(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有這樣的情況了,就更不能急,要一點的調(diào)整,從每一件孩子做的事情調(diào)整,堅持下去才會改觀。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孩子就不可能脫離群體,所以和小朋友的接觸是不可避免的。但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交往比成人的交往更純粹,開心就是開心,不高興就是不高興。孩子們有自己的方式,只要沒有危險,我比較習慣讓孩子去自己解決,之后再幫他分析怎樣的方式是比較好的,怎樣是不好的,希望他下次可以進步,把那個不好的減少一點兒。
最后,在孩子的教育中一定要告訴孩子你愛他,很多家長是不習慣對孩子說媽媽愛你,爸爸愛你的,其實這是個成本很低又能增進親子關系的小辦法,可以靈活使用。比如孩子犯錯了,批評了他做錯的地方之后,告訴他媽媽愛你,就是在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會因為批評了你就不愛你了,讓孩子知道咱們批評他是因為做錯的事情。有愛包圍的孩子才更能身心健康。
總的來說關于孩子的教育就是潤物細無聲的,沒有立竿見影,只有潛移默化,就是一句話--寶貝,我們一起慢慢來。
育兒觀念:給予時間,讓孩子慢慢長大
育兒觀念:給予時間,讓孩子慢慢長大
案例背景:
我們的家庭有點特殊,我們是單親家庭,孩子從我離異開始,就由我的父母就是孩子的外公外婆帶大,孩子的外婆因為覺得父母離異孩子可憐所以倍加憐惜孩子,很多事情都會幫孩子做好。而我在開始的那段時間里,也覺得自己媽媽對孩子這樣的照顧沒有什么問題。也因為忙于工作的關系,沒有很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開始漸漸發(fā)現(xiàn)很多的問題開始出現(xiàn)。動手能力差、專注力不夠、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
案例一:不要幫孩子多做,要多讓孩子自己做。
現(xiàn)在的孩子基本都是隔代帶大,很多本應該孩子自己學著動手做的事情,都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幫忙一手包辦,這樣的結果造成孩子動手能力很差。我們家孩子中班的時候連自己穿脫衣服都還不是很熟練,因為在家外婆都會幫他做好一些他日常應該自己動手做的事情。有次我剛好在家,孩子跟外公在外面玩回到家,因為出汗所以把外套脫了,半小時后我提醒他可以把外套穿起來了,話音剛落,外婆拿著他的外套就幫他套上了,我順口說了句:吳毅然,你都那么大了,還要外婆幫你穿衣服,你不難為情嗎?孩子卻回了句:怎么了?這有什么問題嗎?我很詫異孩子會有這有的想法,他既然那么理所當然的覺得這些是大人應該幫他做的事情。從那天開始,我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跟父母說好,不要幫孩子做太多事情,當孩子要求大人幫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我們大人先要衡量,這件事情孩子是否可以獨立去完成?或是,可以協(xié)助及鼓勵孩子獨立去完成。當他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適當?shù)谋頁P一下他,孩子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做任何事情都變得很積極。當然這中間需要有個過程,但是慢慢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動手能力及積極性明顯提高很多。現(xiàn)在吳毅然在家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時也會幫大人折疊衣服跟整理房間等。
案例二:專注力不夠、開小差
吳毅然上了拼音班我才發(fā)現(xiàn)他專注力很差,上課的時候很多的小動作,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他的心思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很多時候在其他小朋友都跟著老師在讀課文的時候,他都跟不上節(jié)奏。開始發(fā)現(xiàn)他這樣的行為的時候,我很生氣,很嚴厲的呵斥了他,但是基本沒起到什么效果,他依然會在上課的時候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有次他下課,我問他:吳毅然,你今天上課為什么還是跟之前媽媽說你的時候一樣呢?你還是很不認真哦!孩子的回答是:這些我都會啊。我當時問他:課本上的你都會了,那老師說的一些重點你還記得嗎?你可以告訴媽媽嗎?老師要求你們回家要做些什么呢?他說:你不是也有聽嗎?我告訴他:不對哦,是你在上課,你的老師告訴你的,怎么會是要媽媽去記著呢?應該是你告訴我,老師要求些什么?他說:我不記得了。我后來告訴他:因為你上課開小差,你沒有很認真的聽老師講話,所以你現(xiàn)在都不知道老師的要求,那我們肯定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如果你一直都是這樣的話,接下來,我們都會被老師批評哦。你說怎么辦呢?后來他帶著愧疚的告訴我:媽媽,我下次會認真聽老師講的。這件事情以后我也有去網(wǎng)上搜集了一些針對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的文摘?,F(xiàn)在社會什么都講求效率,步調(diào)原本較慢的孩子,被迫在快、快、快的節(jié)奏中打轉(zhuǎn),根本無暇慢慢而專心地完成一件事。所以現(xiàn)在,我會很耐心的等他慢慢完成他正在做的事情,當然也會適當?shù)奶嵝阉麜r間的概念。孩子現(xiàn)在雖然還沒有完全改正他的這個缺點,但他正在慢慢改變著,我相信他會變成越來越好的樣子。
案例三:缺少安全感、缺乏自信
我是一個相當嚴厲的媽媽,孩子很小的時候摔倒哭鬧要抱抱的時候,我都是不管他怎么哭都從來不會去抱他,而是要求他自己爬起來,每次應對孩子哭鬧我也都是大聲呵斥他不許哭,哭是沒有用的。雖然我的理念是對的,但是我的方法卻是用錯了的。作為媽媽,我很少會夸孩子或者表揚孩子,大概也是因為這樣的關系,孩子比較脆弱,很容易掉眼淚。對自己也沒什么自信。幼兒園大班的第二學期老師選他在周一升旗儀式上臺演講,雖然演講稿他沒有背下來,但是對于一個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來說,那長長的稿子他可以那么順溜的念下來,已是不容易的事情,我那次無意夸了他一句:吳毅然,你很棒哦!那次以后我漸漸發(fā)現(xiàn)孩子自信了很多,我也開始試著不那么吝嗇的去表揚他,比如他有在練跆拳道,每次升級考試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他很棒。因為他可以較同步學習的孩子早的去參加升級考試,說明他很認真的在學習自己喜歡的事物。漸漸的發(fā)現(xiàn),他有時候會自己要求說:媽媽,你給我出些數(shù)學題吧,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都可以哦。我也會時不時的告訴他:媽媽很愛你哦,也會經(jīng)常給他一個愛的擁抱。這樣的過程下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改變很大,他變得自信、獨立、內(nèi)心充滿著滿滿的愛,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其他孩子。我很感激老師給他上臺演講的那個機會,引導孩子的同時也一并讓我學習到避免對孩子溺愛的同時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多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學會對自己負責。多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讓他們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