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
發(fā)布時間:2020-11-23 幼兒園為什么不放寒暑假 為什么幼兒園不放暑假 為什么幼兒園不放寒假 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有沒有人敢說自己從來沒有發(fā)過脾氣,相信肯定沒有,無論是多美完美,多美儒雅的人,他也一定是有脾氣的,既然大人都會發(fā)脾氣,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但是因為孩子的弱小和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所以可能大人對于發(fā)脾氣的孩子更多的是無奈和不解。甚至搞不清楚孩子為什么要發(fā)脾氣,我也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在商店滿地打滾著一個東西,或者是大哭著不肯跟父母走。這么小的孩子,哪里那么多脾氣呢,要想知道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我們不應該只關注表面現(xiàn)象,我們要透過孩子發(fā)脾氣來了解孩子發(fā)脾氣的緣由,來參透他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我們需要時刻記住,孩子無法用詞語和口頭方式告訴你他的煩惱和不快,而情緒和行為采石他們的語言,為了傾聽他們,我們必須學會破解這種語言。
而這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的新書《孩子愛發(fā)脾氣,父母怎么辦》將給我們打開一道參透孩子的大門。
這本書就孩子發(fā)脾氣的11種潛在原因及解決辦法進行了闡述。非常實用,如果你家也有個愛發(fā)脾氣的孩子,那么真的有必要拿來讀讀。
就在我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好也趕上家里三歲的孩子在我發(fā)脾氣,因為老家有事情,我?guī)е龤q多剛上幼兒園八天的孩子回了東北老家一周,回來后,重新上幼兒園的第二天,小妞就表現(xiàn)出不肯再去上幼兒園,而且在吃飯?zhí)岬接變簣@就開始發(fā)脾氣,弄得本來就沒啥耐心的老公也發(fā)開了脾氣,我們夫妻還鬧得不痛快,但是我敏感的意識到,本來喜歡上幼兒園的朵朵忽然表現(xiàn)出不想去,甚至提到就哭泣,就發(fā)脾氣,肯定是因為在幼兒園發(fā)生了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不然不會無緣無故的鬧。于是,我耐心問她是不是老師批評她了,還是有小朋友欺負她了,還是沒睡覺,在都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我知道我是不能得到答案了。只有求助老師,但是因為已經(jīng)較晚了,不方便跟老師聯(lián)系,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今天奶奶送朵朵去幼兒園的時候向老師咨詢了昨天的情況,得知,小妞中午不想睡覺,在床上滾來滾去,翻跟頭,最后掉下了床,哭了。在了解到這一訊息后,我對女兒昨晚的脾氣有了了解,小妞是因為對于摔下床這一事實,對于幼兒園產生了一些印象,所以才會抗拒去幼兒園。在了解到這一訊息后,我就可以有針對的進行疏導。如果當時我不是敏感的意識到原因,而是只是看到他表面的脾氣,就沒辦法讓小妞盡快適應幼兒園。
而這種去根據(jù)脾氣背后來解決脾氣的辦法,在這本書第一章就有了介紹。
這本書主要從“我不是搗蛋鬼,我只是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我因為變化和轉變發(fā)脾氣;我拍的過敏癥影響我的感覺和行為;我不喜歡規(guī)則;我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多動癥);我在學??刂撇蛔∽约海晃覍θ魏问露紦鷳n;我可能又抑郁癥;好像人人都比我學得快;可我喜歡比我小的孩子玩;我的襪子穿的不對勁;我累了”等等方面進行了闡述,非常實用的一本書。這本書在京東,當當,卓越上都有出售,可能也會有部分電子版,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去購買,或者去閱讀。相信會給你帶來不小的收獲,其實,我覺得對大人也同樣的有效。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愛發(fā)脾氣怎么辦
孩子在2歲左右愛發(fā)脾氣是一種正?,F(xiàn)象。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易沖動,自制力差,對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家長不允許,為什么不允許,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過發(fā)脾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而4歲以上的孩子,對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還頻頻哭鬧、經(jīng)常發(fā)脾氣,其原因大多在家長身上。說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問題,使孩子養(yǎng)成了好發(fā)脾氣的習慣。
脾氣發(fā)作不僅嚴重損傷孩子的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而且也使家長狼狽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您要想方設法制止孩子哭鬧、發(fā)脾氣。怎樣制止呢?一定要根據(jù)發(fā)脾氣的原因“對癥下藥”,方能奏效。
一、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fā)脾氣。由于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家長決不要讓步和造就,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他單獨放在房間里,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么辦。即使在外面也一樣。如此反復幾次,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fā)脾氣、哭鬧都毫無意義,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慢慢地就不再亂發(fā)脾氣了。每次發(fā)作平息后,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下面教育。要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是不好的,采取發(fā)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是達不到目的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只是不愛自己的撒潑行為。這樣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亂鬧,也可以避免孩子疏遠父母的親情。
二、由于受忽視而亂發(fā)脾氣。對于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并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wěn)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fā)生不愉快時,要采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游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泄內心的緊張。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么勸都不行。這時,家里人可以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蕩秋千游戲,等等。一定要從愛心出發(fā),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三、由于不被理解而發(fā)脾氣。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經(jīng)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么孩子會十分惱火的。所以,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tài)度理解孩子的話語,并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四、因為不能延遲滿足而發(fā)脾氣。多數(shù)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對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東西根本沒有耐心多等待一會兒,尤其對于就在眼前的誘惑物。曾經(jīng)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結果,幼兒的表現(xiàn)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較弱。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里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愿以償?shù)臅r候,就容易大發(fā)雷霆。
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
一、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要一致。當孩子發(fā)脾氣時,千萬不要在成人中間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爭論。成人彼此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fā)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態(tài)度。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
二、家長切記自已不要經(jīng)常發(fā)脾氣。有一次在商場的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有個媽媽突然抬高聲音說:“上個星期剛買過,又要買。”儼然在告訴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的原因是剛買過,不是不給他買。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么丟臉的?不買就是不買,給孩子講清道理就行了??伤姆椒ㄓ悬c走樣,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孩子向外走,孩子則鬧著往里拽。媽媽脾氣大發(fā),啪啪打了孩子兩下,孩子哇地哭了起來。于是,這個媽媽不上分說拖著哭著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這么一個好發(fā)脾氣的媽媽,不想讓孩子發(fā)脾氣都難。
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亂發(fā)脾氣,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fā)。
氣氣氣氣死了!為什么我們總忍不住對娃發(fā)脾氣?
氣氣氣氣死了!為什么我們總忍不住對娃發(fā)脾氣?
這簡直是我人生中經(jīng)歷的最大的災難!我四歲的女兒Aspen把果汁灑的到處都是:桌子上,椅子上,地板上,毛毯里……到處都是果汁,不要小瞧四歲孩子的破壞力,他們簡直是毀壞世界的大魔王,廚房像下了一場果汁雨,到處都是粘粘的果汁!
看到廚房的慘狀之后,我簡直氣炸了。
在“慘案”發(fā)生之前,我一直在樓上安裝新的架子,為了防止女兒出問題,我特意讓11歲的兒子幫我照看女兒。但是我兒子一心沉醉魔方游戲,沒有注意到我女兒在做的事情,“果汁慘案”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發(fā)生了。當我看到廚房亂成一團時,我的火氣“蹭”一下就上來了,我就像是被點燃的炸藥,開始歇斯底里的抱怨“你們到底在做什么?”“Aspen你才四歲,想倒果汁的話,為什么不找哥哥幫忙?”“還有你,你為什么只玩魔方,不看著點你妹妹?”“現(xiàn)在,你們兩個都回房間去,我不想再看到你們了!”我如同毒蛇一樣噴灑著我的毒液“你們把廚房弄的一團糟,我根本沒時間給你們收拾爛攤子!”
兒子Tristan看著我,對我翻了幾個白眼;而女兒Aspen因為我的指責,哇哇大哭。看著孩子們表情,我感覺我也想哭了!
接著我注意到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有兩個倒霉的杯子已經(jīng)泡在果汁里了,而Aspen手里還拿著一個沾滿了果汁的杯子。”
“你是想收拾這些果汁嗎?”我問。
Aspen抬起頭來,眼睛里布滿淚水,她的嘴唇輕輕發(fā)抖,我從來沒看到女兒如此傷心的樣子。
說實話,Aspen年紀太小,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把這些東西清理干凈,她打翻果汁瓶,加重了我的工作量。今天,我們正在做房屋翻新,房屋翻新的事情又多又雜,遠超我每天的日常工作。做不完的工作,讓我的脾氣爆炸了。
長久以來,我一直希望能教會女兒獨立做事:如果餓了,要自己找零食吃;把換下來的臟衣服放在換洗筐里,如果房間臟了就要及時打掃,上完廁所也要自己處理干凈……雖然女兒還小,但是我仍希望女兒可以獨立做事。如果女兒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倒杯果汁,我會狠狠夸女兒能干。但可惜的是,Aspen失敗了,她把果汁弄的到處都是,而我也因為她的失敗變的不知所措。
仔細想一下,女兒的失敗并沒有錯,現(xiàn)實世界不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嗎?嘗試新的事物,失敗,再嘗試新的食物。雖然我女兒確實把廚房弄的一團糟,但是我女兒試著獨立,她試著用她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處理這件事。這對我女兒來說,其實是件好事。
我女兒正在嘗試,嘗試靠自己的力量成為獨立的人,她在嘗試過程中不小心打翻了果汁,我對她的失敗大發(fā)雷霆,我并沒有考慮女兒的心情,我的做法實際上是無比矛盾的。
我有時候會陷入這種“前后不一”的矛盾中,很多家長也會這樣?,F(xiàn)在的生活太過繁忙,每個家長都生活在重壓之下,數(shù)不清的工作,各種繁忙的事情,永遠做不完的事情,“還差一件事要做”,家長們疲于奔命,以至于很多時候,我們不會停下來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可以勇敢,敢于冒險,他們跌倒,爬起,重新面對困難。當孩子按我們的想法去冒險時,我們又不能接受孩子的失敗,我們忘記了“失敗是成功之母?!?/p>
想通這件事,我的情緒一下子就平靜下來了,我不再憤怒和生氣,我明白了女兒的不易,我開始悔恨自己對女兒的粗暴做法。我整理了一下情緒,深吸了一口氣,走到了女兒Aspen身邊,蹲下身看著女兒對她道歉:“對不起,孩子,我有點太激動了?!?/p>
在女兒把果汁打翻時,我沒有理性地處理這個問題,這是我的錯誤;就像女兒會不小心把果汁打翻一樣,我也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我只是父母,不是完人,我也會做錯事,我也會反應過度,我們也會說一些,明明不該說但忍不住說的事情。我們和孩子一樣,都在不斷的成長,孩子努力成長為成年人,而做父母的我們正在學會如何做父母。
我就我的做法向女兒道歉,我并不確定女兒接沒接受我的道歉,我也不知道女兒能不能從我的道歉中學到一些什么,但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想要當一個好父親,我還遠遠不夠格。
但我可以確定的是,隨著我的道歉,女兒的哭聲慢慢停止,她接著狠狠的擁抱了我,我和女兒拿起了清潔工具,一起收拾的慘案現(xiàn)場,在打掃完廚房后,我和女兒坐下來,一起喝了一杯果汁。
一起培養(yǎng)面向未來的孩子。
常發(fā)脾氣的父母,將收獲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首先在于身教。
沖子女發(fā)脾氣,會壞了孩子的性靈,讓他愈加愚笨福薄,還會讓他得頭痛病等各種病。父母親注意不要對小孩發(fā)脾氣,生氣上火。不要用脾氣管孩子,你一用脾氣管孩子,你的氣火就跑到孩子的頭上,壞了孩子的性靈,在孩子的頭上加了一個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
日積月累,緊箍咒越來越多,虛的緊箍咒就變成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頭痛病,做父母的年齡大了就會下肢腿腳痛,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性靈被牢牢的禁錮了損壞了,智慧無所從來,越想讓他學習好,他的學習會越來越不好,與家長的期望越來越背道而馳。
這都是用脾氣管孩子的結果。君子反求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變孩子就變?!皟簩O不用管,全憑德性感”這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改變我們生氣發(fā)火的脾氣秉性。
對孩子要采取“率性”的教育辦法,率是統(tǒng)帥,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導,要經(jīng)常找孩子的優(yōu)點肯定孩子閃光的地方,多鼓勵孩子。在表揚的同時,勸化引導孩子改正不良的習慣嗜好。幫助孩子打開性靈的寶藏。
煩惱脾氣是一種陰性病毒,害人又害己。特別是親人之間,互相非常珍惜對方、在乎對方,用心較重。越是這樣煩惱脾氣對對方的傷害越重。親人之間生活在一起,受彼此煩惱脾氣的傷害幾率非常高,病就是這樣慢慢累積,從虛變實,由輕變重。
怨傷脾;恨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大家應該警醒,不要看輕日常的小小煩惱脾氣。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人到中年一般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大部分原因主要是因為煩惱不健康的性情所致。
大家可以去觀察,沖子女發(fā)脾氣的父母,他的子女不但重要考試不順利,工作不順利,姻緣不順利,各種打壓挫折一個接一個,福分非常薄!為什么呢?自己發(fā)脾氣一次,毀滅一百個大劫以來的善業(yè),所以沒有福可享,子女沒福給自己享。而父母粗暴,子女就也會沖父母發(fā)脾氣,這下子女因為抵觸頂撞親長,自己的各種福也都沒有了。
1.如果孩子喜歡譴責別人,是因為平時我們對他批評過多。
2.如果孩子凡事喜歡抱怨,是因為我們總是挑剔他。
3.如果孩子喜歡對抗,是因為我們對他有敵意和強制。
4.如果孩子不夠善良,是因為我們是一個缺少同情心的人。
5.如果孩子膽小、羞怯,是因為他經(jīng)常被嘲弄、辱罵。
6.如果孩子不跟我們說心里話,是因為我們捉孩子的話兒把,翻老賬。
7.如果孩子不辨是非,是因為我們專制,沒有給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機會。
8.如果孩子很自卑,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總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勵。
9.如果孩子嫉妒、敏感、怕受傷,是因為我們的家庭沒有寬容和溫暖。
10.如果孩子不喜歡自己,是因為我們對他缺少接納、認可和尊重。
11.如果孩子不上進,不努力,是因為我們對他要求過高他做不到。
12.如果孩子很自私,是因為我們對他太溺愛,要什么給什么。
13.如果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為我們沒有教會他理解別人。
14.如果孩子退縮、逃避,是因為遭到了我們的輕視和打擊。
15.如果孩子懶惰和依賴,是因為我們替孩子做的事和決定太多了。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從學會無條件的愛自己開始,用一顆平等、尊重、欣賞與接納的心和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孩子學會“發(fā)脾氣”
中國的寶寶越來越“金貴”,許多個家長看護一個孩子是目前中國家庭的現(xiàn)狀,“小皇帝”“小公主”遍地開花,孩子們的脾氣越來越大,這也使得家長們自己非常困擾。如何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是我們做家長的職責,我覺得面對任性、暴躁的孩子,做家長的應該教會孩子“發(fā)脾氣”。
今天在朋友的空間看到一段話,是關于如何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的?!捌鋵崳巳硕紩鷼?、傷心、沮喪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緒管理能力強的人,會用健康的方式表達出情緒。尖叫、地上打滾、哭喊、摔東西、罵人、踢打都是壞情緒的表達方式,卻不是健康的?!蓖ㄟ^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任性和暴躁太正常不過了,只不過是孩子的一種發(fā)泄方式而已,孩子沒有學會正確的、有益于自身和他人的渲泄壞情緒的方式,所以才任性才暴躁。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教孩子學會“發(fā)脾氣”。
我認為首先家長要做好自己情緒的管理者,給孩子一個好的楷模。家長要正確認識管理自己情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會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壞情緒,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渲泄壞情緒。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家長們的言傳身教,孩子耳濡目染,對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是最大的影響。
第二是采取正確的渲泄方式。當孩子難以控制自己的壞情緒,非常生氣時,家長要教孩子學會正確的渲泄方式。我覺得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帶離原來的環(huán)境,使他冷靜下來,可以帶他到自己的房間,再教他正確的渲泄方法,比如可以拿一些廢紙讓他撕;幫他把心中的憤怒寫下來或畫下來;還可以讓他傾訴出來;如果他實在控制不住,還可以讓他打打自己的枕頭或玩具熊等軟物,孩子就會慢慢冷靜下來了。
其實不光是孩子,我們成年人何嘗不應該好好上上情緒管理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