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如何對待幼兒園家庭作業(yè)

發(fā)布時間:2020-11-20 家庭教育 幼兒家庭活動設計方案 幼兒家庭教育

如何對待幼兒園家庭作業(yè)

對于幼兒園的家庭作業(yè),家長是怎樣看待的?做父母的心情是矛盾的,我們希望孩子的童年順應天性、輕松快樂,但教育不容忽視,可是讓孩子一動不動半小時左右做那些寫寫畫畫的作業(yè),也真難為了孩子,而且家長的時間也不允許,但不做作業(yè)行嗎?又怕孩子認為一回家就可以玩,玩的什么也顧不到,說是有點作業(yè)還能讓孩子玩的收收心,不做作業(yè)到幼兒園又擔心孩子挨老師批評。

我家雪雪現(xiàn)在是上中班,每天老師都會布置一點很少的作業(yè),有時候是要求我們家長和孩子做一些小書,小卡片,小名片,鍛煉孩子的手工,其實像這些基本上都是給我安排的作業(yè),讓孩子做這些開始我認為她們只會把事情搞的更壞,一想想這是園里安排的事我應該讓雪雪跟我一塊坐在桌子邊看著媽媽做,像上次送給老師教師節(jié)卡片中,經(jīng)過雪雪的提醒(在卡片上畫了花樹還有太陽),雖然卡片上面畫的不怎么好看,可充滿了孩子氣,孩子發(fā)揮了自己的想像力有她自己的創(chuàng)意,后來我還在想我差點封閉了孩子想象,真是不該啊!

前幾天的作業(yè)是手指讀兒歌,孩子一放學就知道看電視,沒有做作業(yè)的觀念,

媽媽:先做完作業(yè),只要幾分分鐘,就可以看20分鐘電視多好啊!

雪雪:先看完電視再去做嘛!"

媽媽:如果這樣明天老師會批評我們家長的,有可能你也會被批評喔!

雪雪:恩,恩...

真的這就樣,拿出小字點的書,手指著兒歌一下就讀完了,孩子每次在讀兒歌時,我都會很認真地去聽,并拍手跟她說:嘿.嘿,嘿你真棒!這樣雪雪會很高興去讀下一段兒歌,每次一讀就是把一整本都要念完!

只要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我都會積極地配合老師在家里和孩子一塊完成,畢竟孩子還小不像學前孩子做那么多筆筆畫畫的作業(yè),只能連連線啊讀一讀等等,但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和孩子共同去完成,做這些作業(yè)也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一個親子情感的交流,也可以讓家長好好學習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有個做作業(yè)的習慣,為將來上小學打好基礎!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兒童做事慢,家長該如何對待


導語

孩子動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條斯理,消耗不必要的時間,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飯等生活自理方面,顯得極為磨蹭。小孩子做事很慢怎么辦呢,做家長的很是著急。

首先耐心跟孩子溝通,了解他做事情慢的原因,或許孩子在思考什么,或許他不希望快點做完是因為做完這個之后要做的另外一件事是他不愿意做的……會有很多可能,一定要虛心向孩子請教。然后根據(jù)找出的原因,對癥下藥。

孩子的原因:

動作不熟練是動作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孩子小的時候,神經(jīng)肌肉的活動還不協(xié)調(diào),所以做事的時候要非常緩慢才能做得好,把持得住。

沒有時間緊迫感是動作緩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件盡快做完之后會有什么更好的結果,他只是在延續(xù)著從前的習慣而已,他不認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

動作緩慢孩子的神經(jīng)類型往往屬于相對安靜而緩慢型,這是孩子一生都不能改變的先天氣質,父母對于孩子的氣質只能接受并因勢利導;再有,有的孩子天生大氣,較為成熟,三思而后行,做事的過程中想法很多,所以也會因慎重仔細而動作緩慢,這樣的效率反倒會非常高。對此,家長需要仔細分辨判斷后再對孩子的慢性子進行調(diào)理。

家長的原因:

面對幾歲的孩子,年輕的媽媽常常感到與其讓他自己來做事情,比如吃飯、洗腳,還不如成人喂他吃、幫他洗來得快些,而且更省心,更省事,但這種包辦代替恰恰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并且,孩子也會因此惰性越來越強,沒有自理的愿望,對自己沒有責任心。

再者,動作緩慢一般是相對而言的,有時孩子處理事物的速度顯得比一般人慢,通常是因為達不到成人期望的速度,有時也是因為對成人的要求沒有作出足夠的反應,成人就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太磨蹭,但孩子也許表現(xiàn)很不錯了。

家長應該怎樣改變小孩子做事很慢的習慣:

1.通過游戲來加以改變。父母可以經(jīng)常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游戲,使孩子在游戲中提高自己動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賽看誰吃飯快,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等,這些游戲能激發(fā)孩子進取心。孩子喜歡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沒趣,這時,要給予適當?shù)莫剟顏砉膭詈⒆拥摹皠倮薄?/p>

2.讓孩子與自己比賽。父母幫孩子設計一張“比賽”成績表,記下最初的時間,然后,每天記錄實際完成的時間,如果比以前有進步,就給予獎勵,如果沒有進步,保持原狀,或者退步,就不給予獎勵。父母可以讓孩子先從簡單容易的做起,逐漸向比較困難的任務進發(fā),一直到達合適的時間為止。這種方法,目的在于縮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是克服動作慢的直接辦法。在此期間,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解釋分數(shù)的意義,激發(fā)孩子進步的渴望。

3.父母還可以采用記數(shù)法來督促孩子抓緊時間完成某件事情。記數(shù)法很簡單,隨時可用,父母可以與孩子事先講明白,看數(shù)到第幾聲的時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讓孩子準備好,說聲“開始”,就開始計時了?!?、2、3、4、5……”,一邊數(shù),一邊看孩子,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就會盡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如果在計數(shù)開始的時候,孩子動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數(shù)快一點,讓孩子感覺到時間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結尾的時候,孩子還差得較遠,就放慢記數(shù)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快一點做事,就數(shù)慢一點,讓孩子有盡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長總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聲的時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獲得成功的感覺,孩子完成了任務,就表揚孩子“真不錯”、“又長大了”等。

4.使用硬性規(guī)定來達到改變動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某項事情的時間,然后規(guī)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內(nèi)完成這項事情,否則就不讓他繼續(xù)做下去。時間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飯,到時間就把飯菜收起來,并且對孩子說:“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時把飯吃完?!?/p>

5.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在日?;顒又?,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來提高效率,使同樣的時間,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樣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時間。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窩耍賴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和家長一起去上幼兒園;再如,吃飯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張動畫片的盤了,否則時間又被拖延過去了。

總結

在孩子改變工作慢的時候,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動作快不等于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點就更好了。

如何對待幼兒的"逆反心理"


如何對待幼兒的"逆反心理"

三四歲的幼兒由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他們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選擇性。常常會聽到年輕的父母抱怨孩子 任性,不聽話,你叫他這樣,他非不這樣。幼兒這種"鬧獨立",心理學上稱"逆 反心理"。這是一種心理特點。不必奇怪,成人要了解幼兒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原 因,從而恰當?shù)靥幚韱栴}。幼兒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是由好奇心和求知欲而產(chǎn)生的 幼兒的探究心理強,什么都想看、摸、碰,有時有危險性的開關、插座也去碰(他們不懂危險),好玩的玩具拆開看。家 長很惱火,就訓斥、體罰孩子,家長簡單、粗暴地對待幼兒探索世界的行為,引起孩子不滿。

2.不尊重幼兒,導致幼兒反抗 有的父母"家長式"地管教孩子。認為對 幼兒就得嚴,嚴就是打罵,有時還挖苦、辱罵,甚至體罰孩子,孩子反抗而不 聽話,

3.孩子不能忍受家長嘮嘮叨叨的限制 有的家長整天對孩子嘮嘮叨叨, 沒完沒了地嘀咕,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地限制孩子,這種"敲木魚"式地叮嚀、管 教,孩子厭煩了產(chǎn)生逆反心理。

4.不顧孩子的意愿,家長單方面地要求孩子,孩子產(chǎn)生情緒對立 有的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講起來是為孩子好,要孩子學這學那,孩子如不感興趣,不 想學。家長就采取"高壓政策",于是與孩子情緒對立。在了解了幼兒產(chǎn)生逆反 心理的原因后,家長應尊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掌握幼兒心理學知識,來改進 自己對幼兒的教育的方式和態(tài)度。

首先要與孩子平等相待,你如不尊重、不信任孩子,不是嘮叨就是打罵,孩子必然把你的話當"耳邊風",不愿聽,心理上產(chǎn)生反感.其次,要恰當處理孩 子的逆反心理,要冷靜分析孩子產(chǎn)生逆反行為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問題 (以上原因中分析過的),應該注意改進方法.有時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可采取 "冷處理";例如對孩子的逆反行為不予理睬,即使孩子哭鬧也不理睬,等事情 過后再教育、誘導,不要"犟過孩子頭",火上加油,把事情弄得更糟。還可利用 孩子的好勝心理來激發(fā)孩子服從正確的教育,例如叫孩子自己穿衣,孩子不穿,你可說:"你一定不會自己穿吧?"孩子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自己穿了。這 種方法用得好,不亞于正面教育,可以增強孩子自主、自強能力。最后,家長在 分析孩子逆反行為時。要盡量發(fā)現(xiàn)孩子言行中的"閃光點",因為逆反心理在思 維形式上與求異思維有相似點,例如孩子好奇、好問,愛動腦筋,有獨立思考的積極傾向,我們要尊重和珍惜,不要孩子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盤否定??傊?,我們 要認真研究幼兒逆反心理這一現(xiàn)象,并慎重地采取教育、誘導,促進幼兒健康地發(fā)展。

如何對待在幼兒園受欺負的孩子


每天下班后,團團媽媽都急急忙忙往回趕,好在幼兒園放學時能按時接團團。今天,她滿心歡喜地趕到幼兒園,可一見到團團,突然發(fā)現(xiàn)團團粉紅的小臉上多了一道紅色的抓痕,團團媽媽心里真不是滋味。幼兒園老師馬上向團團媽媽解釋了情況。原來,班上那個長得非常結實的小男孩和團團一起玩,玩著玩著就為一個玩具爭了起來,老師趕緊跑來勸阻,可小男孩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到了團團的小臉上,一道紅紅的血印出來了。在幼兒園中,小寶寶間免不了鬧矛盾,出現(xiàn)咬傷、抓傷的情況,這是由于寶寶年齡及心理特點造成的。寶寶們學會分享、合作、規(guī)則意識大概要花上幾年的時間,到了幼兒園大班,小寶寶們才初步懂得謙讓。但由于現(xiàn)在的寶寶一般入園年齡較小,自制力比較差,寶寶并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看到自家寶寶受了委屈,心中肯定不舒服,那家長又該如何對待這種意外情況呢?

家長VS老師

Do

首先,老師在發(fā)現(xiàn)情況后,要在家長接幼兒時,和家長交代清楚事情原委。無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皮膚外傷,老師都要向家長道歉。老師誠懇的態(tài)度,會緩解家長和老師間的隔閡。

如果寶寶在幼兒園經(jīng)常出現(xiàn)被抓傷的情況,這時家長就該引起重視了,是因為師生比例不合適?還是因為帶班老師不負責任?分析一下原因后,可以將情況反映給園長,必要時為寶寶轉園。

Don’t

家長也應該認識到,大多數(shù)老師是稱職的,是值得家長信賴的。因此對老師不能過分挑剔,不能一味指責老師的過失,尤其是不能當著寶寶的面指責老師。

2

家長VS自家寶寶

DO

寶寶受了欺侮,做家長的肯定比自己受了傷害還難受。把寶寶從幼兒園接回家后,家長要問一問寶寶受傷的情況,指出寶寶究竟哪做得不好。如果是因為爭搶玩具,家長要告訴寶寶學會謙讓、分享、合作等等。同時家長也要告訴寶寶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比如:當別人上來抓你的臉時,你可以用胳膊擋住;當別人搶你的玩具時,你可以告訴老師,讓老師來主持公道。

Don’t

千萬不要因為自家寶寶受欺侮了,就對寶寶說:“你怎那么笨,他打你你也打他?!边@樣的教育和幼兒園的教育是不一致的,寶寶會無所適從,對寶寶有一定的心理壓力。

家長VS打人的寶寶

Do

小寶寶間發(fā)生打人的問題,并不能將其歸類到道德的高度,寶寶年齡尚小,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因此會以不適當?shù)姆绞节A得自己的利益。家長對待抓傷了自家寶貝的那個厲害寶寶,應該和其他寶寶一視同仁。

Don’t

家長不要對打人的寶寶怒氣沖沖,逼問打人的原委。小寶寶會非常害怕,這樣可能會導致兩個家庭間的矛盾。

3

家長VS家長

Do

由于經(jīng)常接送寶寶,家長間也互相熟識了,如果有條件,可以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讓寶寶們一起玩,看看他們怎樣合作。如果寶寶間出現(xiàn)爭執(zhí),家長可先看他們能否自己解決,如果兩個寶寶快急了,家長可以出面調(diào)解,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

Don’t

不要因為寶寶間打架了,家長間都不說話了,其實寶寶是最不記仇的。孩子們前一分鐘打架,后一分鐘可能就玩得不亦樂乎。家長們何必太認真了呢?

愛心提示:

家長要勤給寶寶剪指甲,剪完后用小銼磨去毛刺,這樣寶寶不會自己抓破臉皮,也不容易抓傷別的寶寶。

育兒觀念:如何正確對待家中“二孩”


育兒觀念:如何正確對待家中“二孩”

給予孩子充分尊重與恰當?shù)难普T是很重要的。

當孩子感受到心理安全時,就會在生活方式及語言上出現(xiàn)較之其年齡更小的狀態(tài),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叫做“退行”。

為什么會退行呢?原因就是每個人都具有“失補償”。不管你是多大年齡,你現(xiàn)在的所作所為都是對過去失去的未滿足的東西的補償,或許是朋友,或許是金錢,或許是爸爸媽媽的愛。所以當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曾經(jīng)對自己的愛是無條件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份愛有了要求,也多了指責,當他們在你面前開始撒嬌、耍賴的時候,便是他們又體會到了父母對自己像以往一樣的愛,產(chǎn)生了安全感。

父母對于孩子這樣撒嬌、耍賴的行為多為不理解。這個時候我們更該自?。鹤约簩⒆拥膼凼遣皇请S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有了附加條件,孩子覺得父母不再像過去那樣愛他了,所以孩子失落,想要要回原本屬于自己的愛。尤其是有了弟弟妹妹的家庭,父母更應該對老大有更多的理解和陪伴,讓他們能夠重新體會到過去獨子那樣的寵愛。父母也應該對孩子循循善誘,讓孩子明白給孩子造成的失落都是無心之舉,對孩子說說抱歉。當孩子有了“退行”,父母應該持更多的理解和寬容,因為那是孩子小小的壞心思,他在檢驗你的改變,檢驗你的愛的真實性。

家長要如何對待寶寶認生期?


認生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在寶寶看到陌生人時,他意識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個體,寶寶害怕這個陌生個體給他帶來傷害,因此,就以敏感閃躲,甚至大聲哭鬧的激烈方式來向家人傳遞自己害怕的情緒,以此得到家人的保護。很多家長對此很苦惱。但事實上“認生”其實是寶寶心智發(fā)展和社會經(jīng)驗積累的過程,是寶寶的一種“成長”。只要家長能夠理解寶寶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給予適當?shù)膸椭?,寶寶就能夠安然度過猛烈的認生期。在寶寶認生期間,父母太多批評或者包辦過多等行為會容易加重寶寶的認生障礙。所以家長應該注意避免。那么寶寶認生期家長應該——

1、少批評

年幼寶寶大多以大人的看法產(chǎn)生自我認識,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情感要保持穩(wěn)定,避免忽冷忽熱,也不要將你的不良情緒發(fā)泄到小寶寶身上。尤其不能以“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給誰誰”之類的語言威嚇孩子。寶寶有了安全感自然會更大膽地去接觸陌生的人和環(huán)境。

2、少包辦

包辦溺愛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fā)展,使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對一些事物形成膽怯心理。因此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放任自由,多鼓勵孩子大膽一點去探索他感到有趣的事物,“媽媽看著你,不怕”多給他一些“強心劑”能夠讓寶寶克服膽怯的心理。家長還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挑戰(zhàn)與鍛煉,在生活中讓寶寶多幫忙參與,培養(yǎng)他的獨立性。

3、前期鍛煉

家長可以在孩子還不懂得認生的時候,有意識地帶孩子多接觸其他人。比如,讓家里其他人員幫著給孩子喂奶、喝水、換尿布、逗著說話、抱著玩、做簡單的游戲,通過與其他人的接觸,幫助孩子適應他可能接觸到的各種人和陌生環(huán)境。

寶寶說臟話 家長應如何對待


寶寶一天天長大,小嘴巴漸漸跟“炒豆子”似的,每天都會蹦出許多讓人驚喜的新詞、新句子??墒怯幸惶?,媽媽突然發(fā)現(xiàn)寶寶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會說臟話了,而且會得越來越多,還一遍遍重復。有的媽媽一笑了之,有的媽媽則如臨大敵。對此,幼教專家表示,寶寶說臟話只是一種模仿,家長應理性面對,正確引導。

態(tài)度PK

寶寶說臟話,家長該咋辦?

態(tài)度一:平靜面對,不當回事

姜蕓的寶寶5歲了,最近時不時地冒出一兩句臟話出來。姜蕓說:“第一次聽到他嘴里冒出的臟話,一家人都忍不住笑了?,F(xiàn)在想想,真是不應該,我們因此而笑,反而給了寶寶一種鼓勵。”現(xiàn)在,寶寶會說的臟話越來越多,姜蕓不再笑,但也不刻意指責或者打罵,而是告訴孩子:“說臟話不好,媽媽和老師都不喜歡?!?/p>

姜蕓說,這應該是每個小孩都會經(jīng)歷的一個階段。小孩子其實自己也不知道那些臟話是什么意思,等過了這個階段,年齡大點懂事了自然就不會再說了。

態(tài)度二:如臨大敵,嚴厲管教

“這么丁點兒就說臟話,等上小學、初中還得了?”相對姜蕓,范琳對孩子說臟話的的反應很強烈。“孩子第一次說臟話,是去年剛上大班的時候。我狠狠地打了他的手心,還讓他向我道歉。”范琳說,后來孩子埋怨,和他玩的幾個小朋友個個都會說“那些話”,他才學的。

“肯定是那些孩子的家長經(jīng)常說臟話,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環(huán)境不好,孩子不在意就學上了,真煩!”范琳無奈地說。

原因分析

環(huán)境所致,無意識模仿

揚大二幼園長印云說,孩子學說臟話,是一種沒有是非觀念的模仿行為。首先因為有些父母在吵架中會冒出“臟字”,父母或者別人罵,我也跟著罵,是孩子學罵人的一種普通心理,也會不自覺地讓孩子有一種強化記憶;另外,就是被迫罵人。這種情況一般發(fā)生在小伙伴之間,遇到和小朋友爭執(zhí),生氣或難受時,他們會不自覺地說那些臟字,來緩解壓力;最后,還有家長面對孩子說臟話時的忍俊不禁和當笑話般地傳播,都會讓孩子以說為樂,讓孩子漸漸習慣罵人。

解決辦法

理性對待,正確引導

“說臟話只是相當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小插曲,只要父母引導有方,很快就會過去的。”印云認為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面對:

首先,理性對待“臟話寶寶”。3歲左右的寶寶正是善于模仿的時期,又處于語言發(fā)展的敏感期,是非觀念還未形成,他只是從外界接收感知到這樣的文字信息,并不理解這些詞語是什么意思,所以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說臟話時切勿大驚小怪,更不可因此粗暴地打罵孩子,否則反而強化了孩子的不文明行為,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作為父母應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此類現(xiàn)象。

其次,正確引導。寶貝說臟話固然不好,但父母不妨通過這個契機,幫助寶貝樹立是非觀念。告訴他哪些詞是不好的,別人不喜歡聽,不能用;哪些詞是好的,大家喜歡聽,可以用。寶貝也只有把好的和壞的詞都學到了,才能進入樹立是非觀念的時期。當孩子出口成“臟”時,成人可以嘗試著心平氣和地問寶寶:“寶寶,罵人好不好?”一般寶寶們都清楚罵人不好,所以當他回答“不好”時,你就可以進一步教育他這樣是在罵人,這是一種不好的做法,在溝通的過程中嘗試了解他說粗口的原因,以及想要表達什么,告訴他要發(fā)泄這樣的情緒可以用什么字眼來替代粗口,當他接受你的意見時,應及時表揚他。

最后,盡可能凈化孩子的生長環(huán)境。孩子生活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中,難免受到各種不良言行的影響,說粗話也是如此。父母對此要采取一些相應的防范措施:一方面盡量讓孩子避免接觸周圍不良的語言環(huán)境,讓他們聽不見臟話,學不到臟話;另一方面又要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教孩子明辨是非,告訴他們,罵人、說粗話是不文雅的行為。另外,父母要關注孩子周圍小伙伴的情況,為孩子選擇講文明、懂禮貌的伙伴,以減少相互學罵人的機會

國外家長如何對待寶寶任性


任性的孩子總是非常讓父母感到頭痛,因為他們好像總是渾身精力充沛,總是跟父母反著來。這可要怎么辦才好呢?下面就來看看國外的家長是如何對待任性寶寶的吧!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fā)上,一會兒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亂不堪,他自己也渾身大汗,滿臉通紅;有的孩子看電視時,總愛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簡直無法談話、學習和休息,誰要說他幾句,他就大吵大鬧,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發(fā)“人來瘋”,客人來了,喜歡拿著東西亂扔,一會兒投個布娃娃,一會兒又拋個小枕頭,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進一盆香噴噴的雞湯里。

任性的孩子總是非常讓父母感到頭痛,因為他們好像總是渾身精力充沛,總是跟父母反著來。父母越是不允許的事情,孩子們越是玩得歡實。父母說了又不肯聽,這可要怎么辦才好呢?下面就來看看國外的家長是如何對待任性寶寶的吧?根據(jù)國外的一些行為科學家的研究,我們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長選用。

一、強制休息片刻

對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為懲罰,可采取把孩子帶進另一間小屋,讓他脫離使之興奮的環(huán)境,兩眼冷靜地審視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二、轉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愛在客人面前扔東西,不妨在屋里門上設一只尼龍靶盤,當客人來時,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擲,看誰扔得準。這樣既滿足了小孩的表現(xiàn)欲,又使孩子從游戲規(guī)則中學會約束自己,使無序的亂動遷移成有序的競賽。

三、一個輕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撥弄電視機音量,你千萬不要大聲叫罵,不妨在他眼前做一個輕輕走動的動作,再問他:“你知道,媽媽最喜歡怎樣看電視?”然后引導他把音量放小,問他:“為什么媽媽喜歡這樣做?”

四、培養(yǎng)自我管理的意識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時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識,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讓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進柜里,睡覺起床后把小枕巾蓋在枕頭上,久而久之,他會學會約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習慣。

只有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增強了,孩子的任性自然就會減弱了,通過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往往能讓孩子遠離任性。

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尿床?


尿床,在許多專家的眼里已不單純是種疾病了,因為,它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自尊發(fā)展,因此,在幫助孩子治病的同時,父母或老師更應避免使孩子在自己不經(jīng)意間的言語、行為、態(tài)度中傷“心”。

1、尿床,不可太重視,也不能無視

許多父母或老師一直以為尿床是由于兒童發(fā)育未成熟,而不能控制排尿所致,因此并不重視孩子的尿床現(xiàn)象。但香港中文大學醫(yī)學院小兒外科部進行的嬰兒膀胱活動及睡眠腦電波研究顯示,即使在新生嬰兒,排尿也不是由簡單的脊柱神經(jīng)反射控制,而是與復雜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有關。超過1歲的小兒已不會在熟睡中排尿。除卻一些生理因素,比如遺傳、膀胱功能障礙等,心理因素往往是繼發(fā)性尿床的決定性因素,如父母因尿床而過分指責孩子,則很可能會加強孩子腦中的夜遺尿信號,使尿床次數(shù)變得日益頻繁,甚至持續(xù)到成年。

因此,陸老師建議父母別把孩子尿床當“大事”,但也千萬不能忽視對此的訓練。孩子尿床后,應該盡快為他換上干凈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幫他做清潔時小聲、溫柔地告訴他:“長大了,不該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責孩子尿床。如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尿床,或在老師進行教學活動時總是憋不住想小便,父母則可先與老師進行溝通。讓老師告訴孩子,想小便的時候可以舉手,老師會同意讓他如廁。

2、尿床關聯(lián)孩子自尊發(fā)展的3個要素

尿床也稱為夜遺尿,是指5歲或以上的兒童于睡眠時不自覺的排尿現(xiàn)象。一般輕微(即不頻密)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種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尿床的現(xiàn)象通常都會自然消失。如果,5歲以上的兒童仍有每周超過兩次以上尿床現(xiàn)象,就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案。

中易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宋主任介紹,兒童自尊發(fā)展共有4個要素:外貌、家庭、學校和社會文化,而尿床問題與后3大要素關系密切。因此,為避免尿床兒童的自尊心受傷害,父母的態(tài)度十分關鍵。

3、尿床兒童不僅需要生理治療,更需心理輸導

一般采用抗利尿荷爾蒙類藥物和夜間警鈴訓練的方法。夜間警鈴訓練的方法是在孩子的內(nèi)褲裝上感應器,令它接觸到尿液時便會發(fā)出訊號喚醒孩子,起床排尿。反復訓練可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條件反射。 除了醫(yī)生的治療外,不能忽視心理方面的調(diào)節(jié)和疏導,對父母來說,希望注意以下幾點:

1)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樹立信心;

2)應該理解孩子尿床并不是故意行為,而是一種疾病;

3)準備好小尿盆,讓孩子夜間可以隨時方便地起床小便。

4)禁穿尿褲,可在床單上作些局部預防;

5)晚餐后不喝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飲料。

4、尿床的寶寶更容易孤獨

據(jù)香港《明報》報道,香港中文大學醫(yī)學院小兒外科部舉辦了一個大型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香港超過16,000名5-19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中,約有2%的兒童有夜遺尿;而接受調(diào)查的5歲兒童當中,大約有16.2%的孩子經(jīng)常尿床。從比例上還顯示,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出現(xiàn)尿床的情況。

孩子往往會因尿床而產(chǎn)生其它的心理及行為問題,如孤獨、畏羞、焦慮、反叛、精神不集中、對社交活動退縮,甚至不敢參加任何需要在外間過夜的活動。因此,陸老師要特別提醒各位父母,無論在對孩子實施任何一種行為訓練或當孩子的身上產(chǎn)生任何一種問題時,都應注意教育“適度”,置之不理或過激表現(xiàn)都會使孩子受傷。

相關推薦

  • 如何對待兒童愛情? 導讀:這只不過是一種既溫暖又可愛的情感,只有一種簡單含義;你的寶貝渴望和別外一個小孩子建立一種聯(lián)系。 心理學家們解釋說:當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宣布“我愛某某”時,通常只意味著他很喜歡和某某在一起。而他們之...
    2021-10-14 閱讀全文
  • 看清華媽媽如何面對孩子家庭作業(yè) 一.家庭作業(yè)幾件事 1、放學后做作業(yè):規(guī)定時間,到時間就不準他做了。他說家庭作業(yè)做不完,明天會被老師罰的,但我告訴他,什么時間做什么事,不能挪用。第二天他一大早起來做,我同樣不準,讓他哭著上學。這以后...
    2021-01-29 閱讀全文
  • 兒童做事慢,家長該如何對待 導語 孩子動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條斯理,消耗不必要的時間,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飯等生活自理方面,顯得極為磨蹭。小孩子做事很慢怎么辦呢,做家長的很是著急。 首先耐心跟孩子溝通,了解他...
    2021-05-15 閱讀全文
  •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錯 區(qū)域活動時,宇宇把凱凱的臉給抓傷了,對于孩子犯錯,作為老師應該給予批正。我批評了他,并且讓他向小朋友道歉。臨放學時,我怕他帶著情緒,讓家長誤解,我說把今天你抓傷凱凱臉的事跟媽媽說說。 在第二天入園時,...
    2021-11-24 閱讀全文
  • 如何對待幼兒的"逆反心理" 如何對待幼兒的"逆反心理" 三四歲的幼兒由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他們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選擇性。常常會聽到年輕的父母抱怨孩子任性,不聽話,你叫他這樣,他非不這樣。幼兒...
    2021-09-06 閱讀全文

導讀:這只不過是一種既溫暖又可愛的情感,只有一種簡單含義;你的寶貝渴望和別外一個小孩子建立一種聯(lián)系。 心理學家們解釋說:當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宣布“我愛某某”時,通常只意味著他很喜歡和某某在一起。而他們之...

2021-10-14 閱讀全文

一.家庭作業(yè)幾件事 1、放學后做作業(yè):規(guī)定時間,到時間就不準他做了。他說家庭作業(yè)做不完,明天會被老師罰的,但我告訴他,什么時間做什么事,不能挪用。第二天他一大早起來做,我同樣不準,讓他哭著上學。這以后...

2021-01-29 閱讀全文

導語 孩子動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條斯理,消耗不必要的時間,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飯等生活自理方面,顯得極為磨蹭。小孩子做事很慢怎么辦呢,做家長的很是著急。 首先耐心跟孩子溝通,了解他...

2021-05-15 閱讀全文

區(qū)域活動時,宇宇把凱凱的臉給抓傷了,對于孩子犯錯,作為老師應該給予批正。我批評了他,并且讓他向小朋友道歉。臨放學時,我怕他帶著情緒,讓家長誤解,我說把今天你抓傷凱凱臉的事跟媽媽說說。 在第二天入園時,...

2021-11-24 閱讀全文

如何對待幼兒的"逆反心理" 三四歲的幼兒由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他們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選擇性。常常會聽到年輕的父母抱怨孩子任性,不聽話,你叫他這樣,他非不這樣。幼兒...

2021-09-0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