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大班教案《等分》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11-19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活動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分的含義,學習二等分四等分。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了解等分后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教學準備:

面包,兩根一樣大的火腿,刀子,各種形狀的圖形。

重難點:

學習二等分和四等分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義,學習等分。

1、教師簡單講故事《兩只笨狗熊》。

師: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他們長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兩只笨狗熊。有一天,天氣真好,哥兒倆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兒。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塊干面包,撿起來聞聞,嘿,噴噴香??墒侵挥幸粔K干面包,兩只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點,這可不好辦呀!大黑說:“咱們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小黑說:“對,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可是怎么分才公平呢?請小朋友幫他們想想辦法?

幼:一人一半、從中間分

2、出示“面包”,個別幼兒嘗試等分“面包”的方法。

師:請你用你的辦法幫哥兒倆分面包。請其他孩子觀察,他是怎么分的。

幼:他是從中間分的。

師:對了,從中間分,這樣才公平。

3、教師用小刀切開“面包”驗證。

師:分開的兩個面包大小是否一樣?

幼:大小一樣

4、小結等分含義。

師:把一個物品分成大小相等的幾份,這種方法叫等分。分成幾份叫幾等分,像狗熊這樣把面包分成大小相等的兩份叫二等分。

5、出示不同的圖形,進一步理解等分的含義。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這些圖形是幾等分?

(出示桃心形、扇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分別為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八等分。)

師:為什么這些圖形是等分圖形?

幼:它們大小都一樣、形狀也一樣。所以是等分圖形。

師:你怎么知道它是幾等分?

幼:因為它們分成大小、形狀一樣的幾份就是幾等分。yJS21.cOM

師:請你找找哪些不是等分圖形。(出示正方形、長方形、扇形、三角形、圓形。)

師:為什么這些不是等分圖形呢?

幼:分的大小不一樣、分的形狀不一樣。所以不是等分圖形。

二、幼兒操作嘗試探索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幼兒各自選擇圖形,探索等分的多種方法,請幼兒示范講述等分的方法)

幼:我是對折從中間分的(邊對邊對折)、我也是對折從中間分的(角對角對折)

幼:對折再對折、中間畫兩條線。幼:我的方法是對折再對折(邊對邊對折)、我的方法是角對角對折。

三、了解等分后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出示兩根火腿腸先讓幼兒比較是否一樣長。

2、將其中的一根二等分,取等分后的一份與原來比誰大誰小?再將二等分的一份二等分,比一比又怎樣?

3、小結:等分后的一份比原來小,等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小。

反思:

在《等分》這一教學活動中,我以幼兒熟悉的故事導入,把幼兒帶進公平的情景中,使大部分幼兒的興趣很自然的被調動起來。再一個就是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操作、探索、觀察、比較,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在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我本著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fā)現、去解決問題,我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圖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個過程下來大部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還是比較高的,有個別兩三個幼兒不喜歡動腦筋探索,在以后應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不要太過于拘謹。

幼兒百科:等分是等量劃分。另“等分”就是將一個物體或數量等分幾份的一種解題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解答有關多邊形的面積問題,常會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四等分》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學具:各種形狀的圖形若干,人手一份操作紙、剪刀

教具:房子圖兩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學習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的四等分

1、師:森林里住著許多小動物,可是這今天刮大風、下大雨,把小動物家的窗戶紙都吹破了,小朋友愿意幫助他們貼窗紙嗎?

2、出示小豬房子圖

師:小朋友來看一看,這是誰的家?小豬家的窗戶是什么形狀的?(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小豬要請小朋友把窗戶紙分成一樣大小的四份,小朋友能做到嗎?1、幼兒動手將圓形、橢圓形、三角形進行等分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選好一張窗戶紙,先把它折一折,分成相等的四份,然后根據折痕剪下來,再拼一拼。

(2)鼓勵幼兒選擇多種圖形來分。

(3)請個別幼兒上臺演示自己的分法,并自己的操作結果貼在窗戶上。

(4)教師總結四等分的概念:將一個圖形分成一樣大小的四份,就叫做四等分

二、學習正方形的多種四等分的方法

1、出示小貓房子圖,師:剛才我們把小豬的窗戶紙都貼好了,小豬真開心??墒切∝埇F在還傷心呢,我們也來幫幫小貓吧。看,小貓家的窗戶紙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

2、幼兒動手將正方形進行四等分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你們能不能把這張正方形的窗戶紙四等分呢?小貓要請小朋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分,你們來試一試,好嗎?

(2)請個別幼兒上臺演示自己的分法,并自己的操作結果貼在窗戶上。

(3)教師總結正方形的四種四等分的方法。

三、幼兒探索長方形的多種四等分的方法

1、出示小兔房子圖,師:小朋友的本領讓小兔知道了,小兔也想請你們來幫忙,看小兔家的窗戶紙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

2、幼兒動手將長方形進行四等分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小朋友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四等分,分好一種就貼在窗戶上,再分另一種,看看誰的分法最多?

3、個別幼兒上臺演示自己的分法(不同的分法)

4、教師和幼兒一起總結長方形的五種四等分的方法。

5、教師演示長方形的第六種最難的分法。

四、結束活動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幫小動物都貼好了窗戶紙,小動物們都非常感謝你們的幫忙。那除了這些圖形以外,還有哪些圖形可以四等分呢?請小朋友等一會在教室里找一找,試一試。

活動反思:

四等分的概念對大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并不是很難,但要讓幼兒真正理解具體的方法也不容易。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們設計了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再拼一拼,一步步操作探索,從而得出各種圖形的不同的分法?;顒舆^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和操作特點。從幼兒的操作情況來看,大部分幼兒都能很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操作活動中,大膽想出各種圖形的不同分法,也能很快地掌握基本的分法。對于個別難的分法,也能在老師或同伴的提示講解下得到啟發(fā)和提升。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做做玩玩中掌握了四等分的知識,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體現了新綱要的教學理念,所以效果還是不錯的。但也發(fā)現在操作材料上準備得還不夠充分,可能是計算錯誤,另外在擺放操作材料時還要考慮得更周到,這樣活動效果可能會更加完美。

幼兒百科:“等分”就是將一個物體或數量等分幾份的一種解題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解答有關多邊形的面積問題,常會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幼兒園大班教案《二等分》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活動,學習將一個整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愿意參與討論活動,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5、發(fā)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分別在兩塊黑板上布置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及它們的大盤子。

2、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彩色紙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3、每人一份食物:飲料、糖果、花生、方形面包片、豆腐干、干果

4、人手一套工具:兩個小盤子、兩個小量杯、紙條、線、尺、餐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小熊寶寶,另外一個是小熊

貝貝,這一天熊媽媽買了一些各種口味的餅干,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吵著要吃到每種口味的餅干,這可難住了熊媽媽,怎么辦呢?

二、第一次嘗試:二等分長方形

1、請幼兒嘗試將長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師:現在請小朋友試一試,看能用什么方法把長方形的餅干

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好嗎?

2、幼兒嘗試操作,將長方形二等分,教師巡回觀察幼兒

的操作,鼓勵幼兒想想有幾種分法。

3、嘗試操作后提問

(1)師:請**小朋友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

怎么知道分出來的兩份是一樣大的?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邊操作課件邊提問:原來長方形的餅干和現在分出來的一份餅干,誰大誰小?

(2)小結:像這樣把一件東西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

做二等分,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樣大的。而且每一份都比原來的整體小,整體比部分大。

4、師:現在我們把二等分后的餅干分別送給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吧!(幼兒把分好的餅干分別放進寶寶和貝貝的大盤子)

三、第二次嘗試:二等分正方形、圓形、橢圓形

1、熊媽媽這里還有許多各種形狀的餅干要分給寶寶和

貝貝,你們愿意再來幫熊媽媽分一分嗎?記住要二等分噢,不然寶寶和貝貝會不高興的。

2、幼兒自由選擇圖形進行二等分操作

3、幼兒將各種形狀二等分后,貼到寶寶和貝貝的盤中。

四、第三次嘗試:實物二等分

1、師:為了感謝小朋友,熊媽媽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吃

的東西,有、面包、豆腐干、花生、糖果、飲料……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們分成相等的兩份呢?

2、師帶領幼兒集體觀察、交流:你分的是什么?使用什

么方法來分的?(用了什么工具)分得對嗎?為什么?有不同的方法嗎?哪個方法更好?為什么?

五、師:現在讓我們拿著自己二等分后的食物一起回教室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在我園“園本教研”中,我有幸參加了“一課多研”活動,我把大班的“二等分”這一活動經過了“設計-教學-再設計-再教學”,其中自己也經歷了不斷的反思。

在數學活動中,幼兒是通過活動、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fā)現和建構數學關系的,教師設計的材料是否適宜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操作興趣,探索效果也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達成。

1、緊扣活動目標,遵循數學知識內部的邏輯規(guī)律操作

材料的特點以及由這些特點規(guī)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幼兒能獲得什么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fā)展,所以“操作材料應暗含幼兒通過操作能夠達到適宜的教育目標的內容?!痹诘谝淮卧O計的二等分圖形材料,請幼兒幫忙分窗紙,通過這樣的操作,幼兒能將材料分成兩份,但目的性很不強,對于相等的兩份概念不清,整體與部分也難搞懂,貼的窗花較為凌亂,所以在設計操作材料時,教師要從目標出發(fā),把教育意圖和要求融入到每一種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潛在價值,發(fā)揮其最大的功效,如在第三次設計的方案中,把圖形材料設計成餅干及設置的給熊哥倆分餅干的情境,幼兒把二等分的概念深入理解后,把餅干整整齊齊的分別置于兩個盤中。

2、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

操作材料的難易度應適中,既不能讓幼兒輕而易舉地得到答

案又不能使幼兒覺得太難,失去操作興趣。

在活動中,提供的材料難度應層層遞進,由簡到難,在“二

等分”這一活動中由讓幼兒嘗試多種方法二等分一個圖形——用多種方法二等分其他圖形——二等分不同實物。

由于同一年齡班的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并不平衡,所以應從不同

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及“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起點,按不同的發(fā)展速度選擇操作材料,逐步達到目標。

3、要多樣化

操作材料的多樣化有利于幼兒獨立思考,相互學習,獲得更

多的信息,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的實物,準備了顆粒狀態(tài)的、液體狀態(tài)的、固體形態(tài)的,這些材料難易程度不同,供不同幼兒選擇,幼兒也可選擇不同的材料。

另外,數學知識存在一定聯系,在設計操作材料時,我提供

幼兒的測量工具,以激發(fā)幼兒回憶先前的學習經驗,調動幼兒的操作經驗,促進了學習能力的遷移。

幼兒百科:在初等幾何中,二等分是指對幾何圖形進行對稱等價的分割,這里既有線,也有面。為了實現二等分,進行面積分割多對應的圖形,以軸對稱圖形為主。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二等分、四等分》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感知許多物體(圖形)可以分成二等分、四等分,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探索圖形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幼兒常見的各種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剪刀、與教學相關的PPT、魔術袋一個。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利用故事引入、隨故事內容出示PPT。

講完故事設計問題:羊村長和喜羊羊分蛋糕,兩個人一樣多,怎么分?

2、指名讓4-5名幼兒進行操作,并把操作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3、請全體幼兒參與進行二等分。

(1)教師出示“魔術袋”,引起幼兒興趣。每組選一個代表到口袋里摸圖形,摸到什么圖形,那組就對什么圖形進行二等分。

(2)幼兒嘗試進行二等分。

(3)每組選代表說說怎么分?如何驗證?

4、比較、理解二等分的意義。

選出上述幼兒二等分的作品為范例,引導幼兒比較理解二等分的意義。

教師小結:我們把一個物體分成一樣大小的兩部分就叫二等分。

5、在二等分的基礎上進行四等分。

(1)PPT上出現美羊羊和懶洋洋,請幼兒思考:這時有四個人,應該怎樣分蛋糕?

(2)提問:什么叫四等分?

(3)小組討論:怎么在原來二等分的基礎上進行四等分?每組至少討論兩種方法?

(4)幼兒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四等分操作。

(5)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

(6)提問:你是怎樣進行四等分的?請幼兒在圖形上畫一畫。

6、活動延伸:

出示不規(guī)則橡皮泥,這個可以進行二等分、四等分嗎?

【活動反思】

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不經意地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幼兒百科:二等分是指對幾何圖形進行對稱等價的分割,這里既有線,也有面。為了實現二等分,進行面積分割多對應的圖形,以軸對稱圖形為主。

幼兒園大班教案《等分圖形》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分的含義,學習二等分四等分。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了解等分后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教學準備:

面包,兩根一樣大的火腿,刀子,各種形狀的圖形。

重難點:

學習二等分和四等分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義,學習等分。

1、教師簡單講故事《兩只笨狗熊》。

師: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他們長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兩只笨狗熊。有一天,天氣真好,哥兒倆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兒。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塊干面包,撿起來聞聞,嘿,噴噴香。可是只有一塊干面包,兩只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點,這可不好辦呀!大黑說:“咱們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毙『谡f:“對,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笨墒窃趺捶植殴侥??請小朋友幫他們想想辦法?

幼:一人一半、從中間分

2、出示“面包”,個別幼兒嘗試等分“面包”的方法。

師:請你用你的辦法幫哥兒倆分面包。請其他孩子觀察,他是怎么分的。

幼:他是從中間分的。

師:對了,從中間分,這樣才公平。

3、教師用小刀切開“面包”驗證。

師:分開的兩個面包大小是否一樣?

幼:大小一樣

4、小結等分含義。

師:把一個物品分成大小相等的幾份,這種方法叫等分。分成幾份叫幾等分,像狗熊這樣把面包分成大小相等的兩份叫二等分。

5、出示不同的圖形,進一步理解等分的含義。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這些圖形是幾等分?

(出示桃心形、扇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分別為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八等分。)

師:為什么這些圖形是等分圖形?

幼:它們大小都一樣、形狀也一樣。所以是等分圖形。

師:你怎么知道它是幾等分?

幼:因為它們分成大小、形狀一樣的幾份就是幾等分。

師:請你找找哪些不是等分圖形。(出示正方形、長方形、扇形、三角形、圓形。)

師:為什么這些不是等分圖形呢?

幼:分的大小不一樣、分的形狀不一樣。所以不是等分圖形。

二、幼兒操作嘗試探索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幼兒各自選擇圖形,探索等分的多種方法,請幼兒示范講述等分的方法)

幼:我是對折從中間分的(邊對邊對折)、我也是對折從中間分的(角對角對折)

幼:對折再對折、中間畫兩條線。幼:我的方法是對折再對折(邊對邊對折)、我的方法是角對角對折。

三、了解等分后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出示兩根火腿腸先讓幼兒比較是否一樣長。

2、將其中的一根二等分,取等分后的一份與原來比誰大誰???再將二等分的一份二等分,比一比又怎樣?

3、小結:等分后的一份比原來小,等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小。

反思:

在《等分》這一教學活動中,我以幼兒熟悉的故事導入,把幼兒帶進公平的情景中,使大部分幼兒的興趣很自然的被調動起來。再一個就是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操作、探索、觀察、比較,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在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我本著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fā)現、去解決問題,我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圖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個過程下來大部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還是比較高的,有個別兩三個幼兒不喜歡動腦筋探索,在以后應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不要太過于拘謹。

幼兒百科:等分是等量劃分。另“等分”就是將一個物體或數量等分幾份的一種解題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解答有關多邊形的面積問題,常會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相關推薦

  • 幼兒園大班教案《四等分》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
    2020-11-26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教案《二等分》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活動,學習將一個整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愿意參與討論活動,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5、...
    2020-12-01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二等分、四等分》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感知許多物體(圖形)可以分成二等分、四等分,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探索圖形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
    2020-11-20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教案《等分圖形》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分的含義,學習二等分四等分。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了解等分后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
    2020-11-1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中班教案《等分》及教學反思 幼兒教師教育網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中班教案《等分》及教學反思”!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
    2020-08-04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

2020-11-26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活動,學習將一個整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愿意參與討論活動,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5、...

2020-12-01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感知許多物體(圖形)可以分成二等分、四等分,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探索圖形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

2020-11-20 閱讀全文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分的含義,學習二等分四等分。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了解等分后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

2020-11-18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坝變簣@中班教案《等分》及教學反思”!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等...

2020-08-0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