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從小學會原諒
發(fā)布時間:2020-11-14 2020幼兒園不得教小學教育內容 教育孩子筆記 教育筆記小學今天,從幼兒園把侄子接回家后,侄子想要看他剛買不久的小畫書,結果發(fā)現他的小畫書用衣夾吊在空中,他問我怎么回事。
本來我想隱瞞這件事,看來是隱瞞不了,我只好如實相告:“果果,對不起,那天姑姑給你講完故事后就把它順手裝進了姑姑的口袋里,今天洗衣服時忘記拿出來了,我不是故意的,姑姑下次一定注意!”侄子看了看皺巴巴的書頓時大哭起來,無論我怎么哄勸他就是不依不撓,口口聲聲的說:“就是不原諒你,就是不原諒你!”
這可怎么辦?我正想著,突然侄子跑向了書櫥從里面抽出我的一本書把封面嘶一聲撕了下來,這下我可火了,但我沒有發(fā)火,我起身想要到外面冷靜冷靜,他可能怕我離開一把抱住了我,我壓住心中的火對他說:“誰都會做錯事,但只要不是故意的、只要承認錯誤就應該原諒,姑姑弄壞你的書不是故意的但你撕壞姑姑的書確是有意報復,你這樣做對嗎?”侄子聽了后淚珠不住的往下掉,哽咽的說:“姑姑,剛才我撕掉你的書實在是忍不住了,我是故意撕掉你的書的,姑姑我錯了,您別生氣了好嗎?你肯不肯原諒我?”我長舒一口氣說:”只要你認識到錯誤知道改正姑姑就能原諒!“侄子止住了眼淚,放心了。
我不由得抱過他說:”原諒姑姑了?“”當然!“侄子的臉上滿是笑容。
原諒,不應限于長輩對孩子,也要教孩子從小學會原諒,原諒長輩,原諒伙伴、原諒他人,讓他從小有一顆寬容仁愛的心。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怎樣教育孩子原諒別人
孩子在交往過程中會經常遇到小的矛盾和沖突。對孩子來講,這能促使他們慢慢地了解“自我”與“他人”的關系,知道蠻橫、不講理,任性和霸道,在社會上是行不通的。并從中學會與人相處,妥善處理問題的方法。這其中“原諒別人”有著獨特的作用。1、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意識,知道“我”與“他人”的含義。2、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合作精神。3、能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忍讓,為別人著想。4、能促進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在目前獨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識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如何教育孩子原諒別人呢?1、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人,在交往中互相取長補短,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2、當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糾紛時,家長可適當給予撫慰,并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別人的不對之處,明辨是非后,妥善處理。3、疏導、轉移孩子對矛盾結果的注意力,反思起因,檢討自己的過失,寬容伙伴的缺點與失誤行為。4、告訴孩子對朋友要以誠相待,對其錯誤要幫助改正。要讓孩子知道,原諒他就是給他改正的機會;寬容忍讓有利于增進友誼。5、成人要做孩子的榜樣,遇到矛盾或沖突時能寬宏大量,不計較得失,能夠高姿態(tài),不怕吃點虧,“能饒人處且饒人”,以此使孩子受到熏染與教育,孩子才能在相應的時候做到原諒別人。6、教給孩子掌握原諒的標準。分清是非,正確處理所發(fā)生的問題,哪些應采取原諒的做法,哪些不可以原諒。首先要明白原諒、忍讓不等于沒有原則,不是放棄批評與反抗。對小是小非,沒有嚴重后果的個人沖突,無意的損傷等盡可能的不要計較,要加以忍讓與原諒。對影響友誼與集體榮譽,會造成較大損害或故意做出的破壞行為等,絕對不可容忍,更不可原諒。但要采取靈活的方式,誠懇的態(tài)度去加以批評、制止。切忌粗魯簡單,不注意場合、分寸,或言辭過激、盛氣凌人。這樣不利于糾正錯誤,反會增加極抵抗情緒,起相反的作用
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理
偶然的機會我看到這樣一篇小故事,故事講的是兩個媽媽在孩子玩玩具時不小心摔倒所做出的反應。有一天,飛飛和帥帥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兩個孩子的媽媽站在一旁說話,突然飛飛小朋友摔倒了。帥帥媽媽趕緊跑過去想把他拉起來,飛飛媽媽卻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還對帥帥媽媽說:“別拉他,讓他自己爬起來。”帥帥媽媽瞪了飛飛媽媽一眼說:“你這個當媽媽的,心太狠了。孩子這么小,摔壞了怎么辦?你太無情了,簡直不配做母親!”誰知飛飛媽媽既不氣也不惱,笑呵呵地說:“懶娘指使勤孩子。讓孩子從小經受一些鍛煉,孩子不再一味地依靠大人,是我們當父母的責任。”看到這里,我想飛飛媽媽說得很對。如果所有的父母都這樣做,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具體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從小做到自理、自立的人呢?我國現的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只手。”頗覺語重心長,很受啟發(fā)。由此認識到“懶娘”對孩子的成長是大有好處的。讓孩子主動地去完成一些任務,放手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的廣闊天空中鍛煉自己翱翔的翅膀,為以后的人生積累豐富的資本,這是一筆無形的財富,飛飛媽媽就做到了這一點。帥帥媽媽聽了飛飛媽媽的話,似有所悟地點了點頭。她表示以后不再做事事為孩子包辦的“勤娘”了。要給孩子獨立的生活空間,不讓他們失去鍛煉和提高的機會。我想,如果每一位父母的嘴巴都懶一些、頭腦懶一些、手腳懶一些,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問題,學會自己思考,遇事自己親自去實踐,多給他們鍛煉的機會,在挫折中成長,在困難中長大,他們會變得更堅強。有一種愛叫——放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中多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實踐出真知,實踐出才干,讓他們經常參加各種活動,如疊被子、掃地、擦桌子等。多表揚,多鼓勵,增強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信心,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快樂地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的。幼教網-
讓孩子從小學會愛他人
我們經常聽到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自私、任性、不會體貼人”,我想這是大多數獨生子女的通病。孩子生來就不會關愛別人嗎?我想應該不是的,孩子的這些毛病是我們家長在“無私奉獻”中,放縱、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和任性。
我曾經聽有的家長這樣說過:只要孩子學習好,其它的不算什么?,F實也如此,絕大部分家長除要求孩子學習好,就再也沒有另外要求了。日常平凡,即使孩子要主動做一些家務,家長也總是急忙避免,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磕著碰著。有些父母時常說:我只要孩子過得好,并不求他給我回報。這樣的“關愛”,這樣的“無私”,早就讓我們的孩子習氣了。
其實,愛是一種互動,也是一種交流。讓本身的孩子也來愛本身吧,從一點一滴做起:為父母獻上一句祝福,端上一杯熱茶……讓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他的體貼。讓看似不起眼的的體貼成為習慣,讓愛也成為理所當然、義不容辭。因為一個人會愛本身的父母,未來才會更好地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
2020讓孩子從小學會互幫互助
午睡起床,孩子們穿好衣服很快的來到教室里,午睡過后的教室顯得比平時更加的安靜,孩子們還沒有完全從睡夢中“解脫”出來……。
這時大部分的孩子都已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可是無意中發(fā)現曉翟在幫蕾蕾穿衣服,蕾蕾這學期是我們班新添來的小朋友,平時不怎么善于用普通話跟小朋友交流,在班級里可以說是沒什么“朋友”…曉翟是蕾蕾的“同桌”,現在不通過老師在一邊幫助蕾蕾翻衣服,出乎了我的意料。在中班孩子沒有老師的提醒絕大部分孩子還沒有能夠有意識的去請旁邊的朋友幫忙。可是現在……我很好奇?—最終詢問出結果,原來是……曉翟說:“蕾蕾今天用普通話跟我說話了
,她讓我?guī)兔Α?。聽了曉翟的話我感覺到由衷的高興,一向不愛言笑、不交流的蕾蕾終于能夠在今天跟小朋友跨出第一步,能主動請別人幫忙了……!!
孩子之間也有純真的交流,讓孩子從小學會互幫互助,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也更好的“造就”了一位小姑娘…通過我們的愛和努力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姑娘會越來越大膽,會習慣用普通話講述……!!!
幼教隨筆: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如何做人
讓孩子從小做人應該怎樣教,教他一些什么內容呢?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同情的一種情感,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團結、友愛,懂禮貌,守紀律的良好品德,還要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強的精神。
有這樣的一個母親講了這樣一件事,她非常憂郁的說:“我的孩子都12歲了,全家非常疼愛孩子,把他示為掌上明珠,可是仔細想起來,這個孩子除了學習還不錯以外,其他方面再也找不出閃光點,孩子自私、缺乏群體意識,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從來也不考慮別人,他缺乏對別人的愛,對父母只知道索取,他覺得理所當然的得到父母給他的一切的愛,沒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孩子挑吃挑穿,胡亂花錢,能做的家務事都不做,看不起勞動人民,連勞動課都不愿意上,他說:“我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及差,患得患失非常嚴重每當考試的時候戰(zhàn)戰(zhàn)兢兢,考完了,如果考好了就目空一切,如果考雜了,就垂頭喪氣?!?/p>
這個母親非常難過的說是溺愛毀了這個孩子。如果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未來交給這樣的人,靠這樣的人建設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還有希望嗎?歷史會不會責備我們做家長的無能呢?還有一些因為溺愛走向了犯罪的道路,這樣的事情家長聽多了,看多了,無論是杰出的人才還是十惡不赦的罪犯,出生的時候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在除了遺傳的少數因素之外,猶如一張白紙,那么為什么有的人能夠成材呢?就因為在他的頭腦里面儲存了大量的真善美的東西,為什么有的人能夠犯罪呢?就因為他的頭腦儲存了大量的假、惡、丑的東西,我們都知道成人的個性化東西都是萌發(fā)在幼兒時期,而家庭是孩子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中居多的因素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古人早就教導我們,教子益德。這是中華民族家庭教育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精華,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質必須要從小做起,從家庭教育起步,在培養(yǎng)孩子全面素質的過程中,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應該從小教孩子做人,為什么這個做人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呢?是因為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因為嬰幼兒時期正是品德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神經活動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接受外界的各種刺激留下終生的痕跡,而這個終生的痕跡往往會影響他的一生,而這種痕跡常常會成為一個人行為準則的一部分,象剛才我提到的巴金同志在講到他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到他后來知道把愛給別人,以至對別人做一些工作,那么這樣的話也為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健全的人格做一個挑戰(zhàn)。讓孩子從小學會做人就可以讓孩子成為生活中的強者,讓孩子終生受益。
讓孩子從小做人應該怎樣教,教他一些什么內容呢?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同情的一種情感,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團結、友愛,懂禮貌,守紀律的良好品德,還要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強的精神。
教育隨筆:讓孩子懂得體諒
黑米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生,自理能力,社會交往,各方面都很不錯的,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他,有時還是老師的小助手??墒?,黑米有一個缺點,比較喜歡粘著媽媽,媽媽送他來幼兒園的時候,他總是哭著和媽媽重復說很多的話,你說什么她都聽不進去,每次都會和媽媽說“你要早點來接我”。記得有一次媽媽因為下班遲,是一個媽媽的好朋友來接黑米,孩子接的差不多的時候,我聽到黑米在那哭,詢問了情況后才知道,黑米不愿和阿姨回家,黑米說:“媽媽答應要來接黑米,卻沒有來”。于是我把黑米拉到我的身邊,和他溝通,告訴他:“媽媽可能因為堵車或者公司太忙,沒法及時來接你,你可以跟著阿姨在小區(qū)的滑滑梯那玩一會等著媽媽來找你,媽媽肯定也不希望黑米發(fā)脾氣,你要理解媽媽,媽媽早上要給你做飯,還要送你上幼兒園,多么累呀,有時不能準時來接你,不要發(fā)脾氣好嗎”?黑米點點頭,拉著阿姨的手走了。
不懂得體諒爸爸媽媽的辛勞,這是如今不少孩子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由于從小受寵慣了,孩子變得嬌生慣養(yǎng),認為什么事情都要滿足自己,否則就認為爸爸媽媽不好。因此,我們要教會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體諒別人。
教育孩子從小事做起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個做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心情迫切,都希望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前途。但是現在的父母在教育上有很大的弊端,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孩子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該從身邊的每一個小事做起,要真正做到教育孩子無小事。
有一天,張艾萍小朋友眼含熱淚來到幼兒園,我發(fā)現她的情緒不好,就跟她進行了交談,原來她的褲子上有一個很小的補丁,她說難看死了,小朋友會笑她的,這時,我對她進行了教育:衣服上雖然有個小補丁,但是很干凈,衣服舊一點沒關系,只要干凈就行了,小朋友不會笑你的,接著我又問其他小朋友,張艾萍的衣服是否干凈,大家都說干凈,于是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通過這件事使我想到: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有挑吃挑穿的毛病,吃東西時只要有自己喜歡的,就吃個沒完,從來不知道什么叫謙讓,衣服挑新的穿,所以我們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教育好每一個孩子,讓他們的身心健康的成長。
把表揚送給每個孩子
今天,張欽智的媽媽送他入園的時候告訴我,說他昨天回家的時候見到誰都說:“今天老師表揚我了,還給我發(fā)標志了!”我知道表揚對幼小的孩子意味著什么,但是真沒想到張欽智竟這么在意我對他的表揚和鼓勵,因為在這以前,我忽略了他,很少對他表揚。
張欽智平時在班里表現不夠好,上課時交頭接耳,下課時在院子里追逐亂跑,對什么活動都不感興趣,并且經常跟小朋友打架,所以他經常受到我的批評,表揚沒有幾次。可是,象他這樣的孩子,同樣希望老師去關心他們,注意他們,老師的一個表揚,一個小小的獎勵,都能給他們很大的鼓勵和安慰,同時也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現在我們的教育觀也在對幼兒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有了深刻的變化,每一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心理發(fā)展需要,每一個孩子在老師的心目中都應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孩子,不能存在著偏愛和歧視孩子的行為,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表揚,不能吝嗇自己的贊美語言。讓每個幼兒同樣得到老師的愛,使每個孩子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多從正面教育孩子
案例:那天,在連續(xù)兩個多月的大晴天下終于迎來了一場及時雨。自主活動時,老師擔心小朋友跑出活動室把衣服弄濕,特地叮囑孩子們:“外面在下雨,小朋友可不能出去哦?!笨墒牵耪f完一會兒的功夫就有七八個小朋友在護外活動的場地上跑來跑去,怎么老師叫都叫不進,有幾個小朋友看到有人在面跑也跟著跑出去了。后來,老師只好一個一個地把他們捉進活動室。分析:情緒對小班幼兒的作用很大,而且他們也很容易激動。當孩子們聽到老師說外面下雨時,他們已經對雨充滿了好奇心,也非常的激動,什么“會把衣服弄濕”“不能出去”對他們來說在腦子里沒有印象了,老師等于沒說,這時候他們就是想出去,想到雨里去。他們可能是想知道雨真的會把衣服打濕嗎?雨怎么會從天上落下來呢?......這不能說他們不聽話,這就是小班幼兒的特點,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地支配。反思:首先,老師不應該特意強調外面在下雨不能出去,因為孩子們在平時沒有老師的允許他們是不會出去的,老師這一說只能是適得其反。其次,當老師發(fā)現有小朋友出去時,不應大喊大叫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注意,而應用他們感興趣的事把他們吸引過來.例如走到他們身邊說:我們進去做xx游戲吧;娃娃家的娃娃摔交了,我們去把她抱起來吧等等.最后,作為幼兒教師我應把握小班幼兒情緒化和好奇心強等年齡特點,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幼兒,應采取正面教育和引發(fā)幼兒的積極情緒來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