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對不起”變了味
發(fā)布時間:2020-11-12 幼兒小班語言活動方案 幼兒園感恩節(jié)親子活動方案 幼兒拍賣活動方案結構區(qū)玩具很受孩子們青睞,課間除了室外活動,室內活動時,許多孩子都會選擇結構區(qū)活動。
積木、各種插塑、雪花片、大風車~~等玩具,到了孩子們手里,真是腦洞頓開,五花八門的作品不得不讓人驚嘆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神奇創(chuàng)造。
“嗚嗚嗚~嗚嗚嗚~~~”咦,怎么會有孩子的哭聲?我迅速尋聲望去,史書豪坐在地上,正低聲哭泣。
而桌子對面的史昊澤趴在桌子上正偷偷的壞笑,不用說,一定是史昊澤搞了惡作劇。
我疾步走了過去。
“老師,是史昊澤,史昊澤把史書豪的小椅子用腳蹬開,史書豪沒注意,就坐摔在地上了。
”旁邊的小朋友迅速扶起史書豪告訴我。
“嗚嗚嗚~嗚嗚嗚~~~老師,我的玩具掉地上,我撿玩具,史昊澤就從桌子下面伸腳過來,把我的小椅子蹬開,我就坐摔跤了。
”史書豪抹著眼淚委屈的訴說著。
“史昊澤,知道搞這種惡作劇會有什么危險么?傷害了小朋友怎么辦?”
“老師,我都說了‘對不起’了。
”史昊澤這才止住壞笑,為自己辯解。
“這不是說‘對不起’就可以原諒的事,你先站在旁邊自己想一想,想好了再告訴我們,為什么我們不愿意接受你的‘對不起’。
上課前,針對諸如此類的情況專門組織幼兒討論了:什么樣的‘對不起’,我們才會表示‘沒關系’?經過討論,小朋友們都進一步清楚了:不小心的沒有造成任何傷害的,真心表示的‘對不起’,應該回應‘沒關系’。
例如:輕輕的碰了別人一下,不小心把別人的玩具弄掉在地上并及時撿起來還給別人等。
不小心的造成任何傷害,及時采取最好的補救行為,并真心表示的‘對不起’,也應該大方回應‘沒關系’。
例如:把別人絆摔跤了,要及時道歉并扶起,檢查是否受傷,妥善處理。
端湯灑在別人身上,要及時道歉并檢查是否燙傷,妥善處理等。
故意的惡作劇,有時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并承擔相應的責任,那樣的‘對不起’,我們不接受。
例如:史昊澤從桌子下,伸腳把對面史書豪的小椅子蹬開,就是想讓史書豪摔跤。
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不把別人扶起來還壞笑,這樣的‘對不起’,我們不會表示‘沒關系’,而且,如果一直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幫助教育,改正過來。
后來,在大家的提示幫助下,史昊澤向大家承認了錯誤,并承諾不再玩危險的惡作劇,大家才原諒了他。
小家伙們都精靈古怪的,如果不及時處理好原則性的東西,他們就會真的腦洞頓開,仿效性的惡作劇會層出不窮,然后,曲解‘對不起’和‘沒關系’的關系,為自己做無罪開脫,讓文明禮儀中的‘對不起’和‘沒關系’變了味!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
皓皓是年前剛轉到我們班的一個孩子,家人對皓皓評價是“孩子挺聰明,但是個性太強很調皮,不合群,像個獨行大俠?!遍_始我也這么認為,經歷“搬枕頭”事件后,我改變了看法。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同時春天的流行病菌也活躍了起來,為了讓孩子們不面對面的交叉?zhèn)魅荆刻熘形缢X前,我們都會給孩子們把枕頭交叉開放,一個在這頭一個在那頭。這天中午,午檢完后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地進入寢室。幾個孩子忽然七嘴八舌地說:“老師,皓皓在亂動別人的枕頭?!蔽肄D頭一看,果然,皓皓正在忙碌地“搬運”著孩子們的枕頭.我趕緊上前阻止:“皓皓,不要亂動小朋友的枕頭,老師都放好了?!笨墒?,皓皓專注于“搬運工作”。沒有理我,我生氣了,沒問原因就帶皓皓走出了寢室。到了室外,我問:“皓皓,為什么動別人的枕頭?”皓皓低著頭不說話。我更生氣了:“為什么不說話?”皓皓起先還是不說話,眼睛里充滿了不解。后來,皓皓看我一直生氣地看著他就哭了起來。皓皓一向倔強,他如果沒有受委屈是不會哭的。難道我錯怪了他?我連忙蹲下來抱住他:“剛才老師太著急了,你搬枕頭肯定有你的原因,可老師不知道?,F在,你能告訴我為什么嗎?”皓皓斷斷續(xù)續(xù)地講出了原委。皓皓看到每天中午睡覺前老師都會把孩子們的枕頭交叉開放,可今天疏忽了,有兩個枕頭是在一邊的,所以皓皓想幫老師調整過來,做到相鄰的孩子不挨著頭睡覺,于是就出現了開始的一幕。這以后,每遇到類似情況,我總是先問清原因,然后鼓勵他主動與小朋友交流,讓別人明白他的用意并得到認同。一段時間后,皓皓不再是“獨行大俠”了,還有了很多的好朋友。孩子的精神世界如雪一樣純潔、美麗,但又極其脆弱,易受傷害。有時我們仍會“本能”地擺出教育者的權威架勢,而忘記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尊重、寬容。我們應該平等地看待孩子的所思所想,特別是他們內心深處渴望得到認可、希望有所作為的精神需求,用愛心、耐心去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皓皓: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
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
讓孩子為了父母的夸獎變懂事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這種方式教育孩子時過于以外在獎賞為導向,而忽視了內在動機的培養(yǎng),他們可能會變得過于依賴外部的認可和獎勵,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和動機。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不要讓孩子為了夸獎變懂事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內在的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觀念。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理解和積極參與社會規(guī)范,并幫助他們發(fā)展自己的獨立和自主性。以正面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和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和做出合適的選擇,而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外在的夸獎。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大人夸獎孩子:“真棒,你真懂事!”
而孩子為了得到贊美的話語,不希望父母操心,便會偽裝原本自己的小孩天性,壓抑而迫切的表現自己的乖巧懂事。
懂事,是個非常招人喜歡的特質,它意味著不帶來麻煩。
父母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家面對著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不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對于那個被夸“懂事”的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或者說對于一個處于調皮時期不能控制情緒的孩子,壓抑自己的真實性格,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期待生活,不讓父母操心,這樣真的好嗎?
懂事,對于孩子,其實是一件很殘忍的事。
在與他人相處時,過于懂事的孩子可能過度關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權益。他們可能會過度迎合他人,犧牲自己的利益,導致自己被人利用或被動地處于不利位置。他們可能會缺乏辨別力,不懂得保護自己,容易受到傷害。
如果你覺得孩子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那么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鼓勵孩子表達自己
當孩子表達情緒或需求時,給予他們充分的傾聽和關注。不要打斷或忽視他們的表達,充分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需求,為孩子提供一些有效的溝通工具,如繪畫、寫作、角色扮演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并加深別人對他們的理解。
二、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不敢表達自己,其實也是因為害怕受到懲罰或者失去父母的愛。當父母能夠接納并且對他們的需求表示回應時,孩子的擔憂自然也就降低了,為孩子提供情緒上的支持,例如擁抱、輕撫或安慰的話語。這能夠幫助他們感到安心和放松。
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讓角色錯位。
角色錯位是由于父母放棄了自己的角色,孩子不得不承擔其不屬于他們的責任。父母要學會察覺,反思,不要讓角色發(fā)生錯位。
懂事,或許是長大的標志之一。
然而,過早地懂事,承受一個孩子不該承受的東西,對于孩子來說,太過殘酷,既不利于他們的個性發(fā)展,也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讓孩子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孩子才能成為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在教育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主張,讓他們學會適當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和維護自己的權益,孩子需要學會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學會說“不”并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邊界,家長也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在適當的范圍內做出決策和承擔責任,培養(yǎng)他們的決策能力和自信心。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既懂事又獨立自主的孩子。
教育隨筆:我說過對不起了
教育隨筆:我說過對不起了
昨天玩桌面玩具時,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來是朱朱用玩具打到了瑤瑤的臉朱朱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說完就當沒事一樣繼續(xù)玩玩具??吹竭@一情景,我知道朱朱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后果。他認為自己說聲“對不起”就可以了,就跟他沒關系了。這種情況,在班上不是只有朱朱是這樣認為,還有很多小朋友都覺得犯了錯誤只要說聲“對不起”就可以了。所以,我認為還是應該引導朱朱用行動來道歉。于是我走到他們中間,一邊哄著一邊問瑤瑤:“你為什么哭呀?”瑤瑤說:“他的玩具打到我的臉上了,好疼。”“朱朱跟你說對不起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斑€疼。”瑤瑤不解地答道。聽了瑤瑤的話,我問朱朱:“你被玩具打到過嗎?”他點點頭?!澳悄惚煌婢叽虻接惺裁锤杏X?”朱朱低頭說:“疼?!薄澳悄闾蹠r希望別人怎么樣呢?”我又問?!叭嗳??!彼肓讼?,小聲說道。然后他伸出小手去給瑤瑤揉一揉,小嘴巴還吹一吹,說:“真對不起,還疼不疼?”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才哭得很厲害的瑤瑤,竟然不哭了,嘴里還說著:“沒關系,我不疼了?!笨匆娭熘煺J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著他的頭對他說:“你看,光說聲對不起不行,瑤瑤還在哭,說明她還疼、還委屈著呢。你幫她吹一吹,揉一揉,這樣關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了。她也很快地就原諒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說對不起,還可以幫他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彼c點頭。
事后,我針對這件事情又組織了一次集體活動,將瑤瑤和朱朱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告訴孩子們。我想,在處理孩子們之間的一些偶發(fā)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孩子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為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孩子們貌似很懂的點點頭。
對不起寶貝,是老師錯怪你了
起床以后,和往常一樣孩子們很有秩序的拿著自己的小杯子在飲水機旁邊等著接水喝,我也在忙著給我們班的小女孩梳頭發(fā),忽然,不知道誰哭了起來,我趕緊跑了過去,原來是明宇啊!我問他怎么了?他一邊哭一邊指了指自己的肚子,我一看他的衣服濕濕的,我用手摸了一下還是熱的,我掀開衣服一看,肚子上紅紅的,這時候我看見我們班的小淘氣王延敏小朋友就站在明宇的旁邊,我以為是延敏接水的時候不小心燙傷了明宇,就把她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當時延敏哭著說不是她弄得,而我卻認為她是在說謊沒有理她。
下午喝水的時候,我看見明宇拿著杯子自己在飲水機旁邊接熱水,這時候我忽然想起了上午的事情,原來是我錯怪了延敏小朋友,我批評了明宇,告訴他接水的時候要小心一點,如果被熱水燙傷了會很疼的。我又向延敏小朋友承認了錯誤,小延敏笑著對我說:“沒關系,我原諒你了。”
有時候老師不能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識來評判事情的對錯,應該詢問清楚再下判斷,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小朋友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寶貝,老師錯了,對不起。
說聲對不起
天氣冷了,許多小朋友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有的小朋友甚至戴上了口罩。有兩個小朋友的口罩是一樣的,開始時,我沒有注意到,直到穿衣服放學時,宋浩成小朋友拿著一個口罩給我看,另一個老師以為是張梓琪小朋友的讓宋浩成把口罩給張梓琪,但宋浩成說:“這是我的?!币婚_始老師并沒有看到他戴口罩,老師認為他在說謊,就對他說:“小朋友不能說謊,快把口罩還給張梓琪!”宋浩成依然堅定的說:“這是我的口罩!”老師有點生氣說:“不能說謊,快還回去!”宋浩成沒說話也沒有動,用哀怨的眼神看著我,我想起我好像把張梓琪的口罩放到她口袋里去了。我把張梓琪叫到眼前,讓她摸摸口袋,她從口袋里摸出了自己的口罩,我把兩個口罩拿一起對照,原來是一樣的,所以認錯了。宋浩成看到后哭了出來,我連忙把宋浩成拉到跟前跟他說:“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對不起,老師錯了?!蔽医o孩子擦擦淚,孩子破涕為笑,我也笑了。孩子很單純,我們不要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孩子對不起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活動課上,我背對著孩子們,在電腦前打了點資料。
不一會老師喊到了一個小朋友的名字,我聽著他的回答,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打字,回過頭去望一下可愛的朝陽,可就在我轉身的一剎那,我愣住了,只見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因為他的小椅子遠離了他的位置,讓人生氣的是,坐在一旁的另一個小朋友正站在他的小椅子后面,雙手伏在椅子背上,正想往前推,當時的情景,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頓時我氣不打一處來:“你怎么這樣,我們的安全教育你怎么學的?你這叫什么?”還沒等我說完,前面的孩子‘唰’的回過頭說:“惡作劇”。
“對啊,這多危險啊!”他好像還沒反應過來呢,一句話也沒說,兩只眼睛看著我,眼圈紅紅的,一臉很委屈的樣子。
就在我要發(fā)火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說,這不是惡作劇,椅子是他自己弄跑后面的。
我頓時發(fā)覺我犯了一個極大地錯誤,我冤枉了他。
但是我始終沒說出對不起。
現在想起來也后悔死了,但愿對他以后的成長沒有影響。
不要讓孩子變笨
1、永遠也贏不了的游戲如果我們讓孩子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的難度超出孩子現有的理解能力,但我們又不向他做任何講解,結果孩子總是不知道該怎么玩,每次嘗試都失敗,那么孩子的感覺會越來越糟糕,不用別人說,他也會覺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2、過早的知識傳授一些熱衷于所謂“智力開發(fā)”的父母,積極地對幼小的孩子進行讀寫算訓練。
那些學業(yè)知識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孩子雖然也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死記硬背下來,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進他們的智力發(fā)展,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對學習的興趣,挫傷了自信。
3、大量的負面暗示有一個充滿寓意的童話故事: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從小就被一位巫婆關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見到巫婆。
巫婆每天都對她說:“你的樣子丑極了,見到你的人都會感到害怕。
”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話,怕被別人嘲笑,不敢逃走。
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過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驚為天人,救出了她。
這位公主才對著鏡子意識到自己原來如此的美麗。
事實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無意間充當了“巫婆”的角色。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
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時,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聰明!”“李阿姨的女兒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她比你還小呢。
”……有時,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現謙虛,“我兒子不行,很笨的。
”“這孩子很沒腦子的。
”整日被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當孩子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結果就真的成了“學什么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二、如果你不想孩子變笨1、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時,大腦里會釋放出“腦內嗎啡”,這種化學物質會驅使孩子想重復這一經驗。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游戲、玩玩具、做手工、參加競賽及做家務等等活動中,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讓孩子可以通過一定努力品嘗到勝利的喜悅。
比如,當孩子躍躍欲試想幫媽媽洗碗時,不要嫌麻煩,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絕他,不妨為他搬個高度適中的凳子,為他戴上圍裙、套袖,告訴他怎樣輕拿輕放,怎樣沖洗干凈。
當孩子洗好一只碗時,大聲夸贊他干得真棒,孩子會很快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對小孩子來說,各種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那么,就讓我們“為孩子找一棵矮點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伸手就可以摘到蘋果”。
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
2、興趣永遠第一凌志軍在暢銷書《微軟小子》里講了個故事,朱麗葉的兒子沃倫秉性聰慧,才14歲,就已完成高中學業(yè),可以上大學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會很自豪地敘述孩子的成功,朱麗葉卻并不想讓兒子現在就上大學,原因是想讓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時光,讓他做他喜歡的事情。
她與作者有如下的問答:“作為老師,你覺得成績、興趣、快樂童年、道德中什么對學生最重要?”“興趣永遠是第一。
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
有了興趣,偉大的成績便隨之而來。
”“那么,作為母親,你覺得什么對孩子最重要?”“興趣,還是興趣。
我希望他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
不過,興趣還是第一位。
有興趣才有快樂。
”這位母親的信念與一位前蘇聯(lián)的教育家異曲同工。
一次,這位教育家給學前班的孩子們上課。
他準備了一個“發(fā)言球”,一邊從講臺扔出去,一邊說“2+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說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
聽課老師有的就不理解,說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么“發(fā)言球”?他回答說,沒有“發(fā)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們卻沒有了發(fā)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
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fā)、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3、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系學習、活動總有勝敗、輸贏,怎么給予孩子評定是一門藝術。
因為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大多數是靠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來進行自我認識。
當孩子為“失敗”而難過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更甚至劈頭蓋臉地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錯誤沒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xù)努力。
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
最后,讓我們思考國際21世紀委員會對“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斷標準: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終身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和基礎”。
如果是,這種教育可以說是成功的;否則就是失敗的。
關愛讓科科變了
科科,是我班一個毫不起眼的男孩子,平時不聲不響,很少與老師、同伴交流;各項活動中,從不舉手發(fā)言;在同伴心目中處于無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這幾天,我們的科科變了,不但在活動中能主動舉手發(fā)言,而且,性格似乎也開朗了許多,能主動與老師交流,畫畫、午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不禁令我們刮目相看。何以令科科有如此大的變化呢?我們細細地回想著……答案很快就找到了。原來,最近我們小小班開展的探索型主題活動“我”,每天早晨在吃點心的時候,我們開始選小班長,瑋瑋也被選了。小班長是幫助其他小朋友發(fā)餅干,管主其他小朋友不講話,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之間增進了友誼。從科科通紅的小臉、跳躍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很喜歡這樣的活動。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科科感受到了老師、同伴對他的關愛。
可見,愛的獲得是孩子健康發(fā)展的要素,是孩子精神需求中最珍貴的部分,能使幼兒得到愛的滿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長,能幫助他們激發(fā)學習的愿望。幼兒期是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期,我們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競爭的主力軍,他們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以后的認知、情感、個性、道德品質等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們幼教工作者必須重視和加強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后,我會陸續(xù)地邀請我們班上的每一個孩子到我家里來做客,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一定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