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由洗手引起的

發(fā)布時間:2020-10-30 幼兒園洗手的活動方案 教育筆記洗手 洗手教育筆記 一天餐前洗手的時候,生活老師臨時有事去了,不在班里,我要忙著組織孩子們餐前洗手,還要看著熱騰騰的飯菜,以免孩子們燙到。

我急忙到盥洗間給幼兒打開了水龍頭,叮囑他們排好隊,把小手洗干凈,便回到了活動室。

沒走幾步,就聽見盥洗間里鬧哄哄的,還伴著爭吵和埋怨,有的說:就是你,把我的衣服弄濕了。

有的說:是你自己弄濕的......我連忙跑進去詢問情況,只見丫丫和慶雨的衣服上濺了很多水,雯馨的臉上也是水,好像剛哭過一樣。

丫丫指著鈺偉說:“就是他,把我的衣服弄濕的”。

雯馨和慶雨也跟著一起附和。

鈺偉委屈的指著水龍頭對我說“:是它弄的”。

我一看水龍頭,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看著這些一臉茫然的孩子,我大腦臨機一動,何不就這個事情教育孩子如何正確使用水龍頭呢?于是,我走到水龍頭的跟前,讓孩子們圍在周圍,將水龍頭關上,再重新扭開。

這一次我開的很小,叫來剛弄濕了衣服的丫丫再洗一次手。

只見她眼神里滿是疑惑的望著我,小心翼翼的將小手伸到出水處。

我微笑著示意她可以大膽的洗。

她先用右手輕輕的去試了試,沒有水濺起來,才將左手也放心的伸了去。

看到朵朵這次沒有弄濕衣服,孩子們都歡呼了起來。

我連忙趁機問:“為什么這次丫丫洗手沒有弄濕衣服呢?”鈺偉說:“她小心了”,萱萱說:“她離龍頭遠些了”。

正當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得起勁的時候,我突然將龍頭擰到最大,只見水柱沖在池子里濺得四周都是水,孩子們大聲的喊“太大了,太大了”。

我笑著關緊了水龍頭,對孩子們說:“剛才老師將龍頭開的小的時候,丫丫的衣服沒弄濕,開的大的時候,水濺得好高,沒有伸出手都會被濺濕。

你們覺得我們以后應該怎樣開龍頭呢?”答案是異口同聲的:“要將龍頭開小些”。

我會心的給了他們一個大拇指。

通過這件事,讓我感受到教育的契機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抓住合適的時機,對孩子們進行隨機教育,收到了的效益遠遠要比傳統(tǒng)的說教好很多。

那天以后,我們班的孩子都會正確使用水龍頭了,再也沒有因為洗手弄濕衣服的現象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一起洗洗手吧


“小朋友們,去洗洗手吧!我們要吃飯了哦。

”我一說完,小朋友們都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向洗手間,洗手了。

可不一會兒,只聽見,洗手間里傳來了,“嘩嘩嘩”的水聲,我立馬就往洗手間里跑,一進洗手間,就看見水龍頭的水開的很大,而小朋友們都還在不亦樂乎的玩水,全然不知身上的衣服,都已經被水濺得濕透了。

我一看見這一情景,火就上來了,當中批評了幾個玩水的小朋友,總以為,他們會吸取教訓,可沒有想到,過幾天玩水的現象又發(fā)生了。

玩水是孩子們的天性,對于孩子來說,周圍的事物都是新鮮的、好奇的。

其實他們在玩的同時也是在探索、觀察,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其實有時候,覺得孩子們做的事情是不對的,但恰恰相反。

只要好好的引導,讓孩子在玩中,慢慢地知道、懂得玩水其實是不多的。

而不是滿目的批評。

面對這個問題,我已經專門開展了一個關于“玩水”的一堂教學活動。

通過講解和示范正確的吸收方法。

還講解了一些“玩水”的壞處和為什么不能玩水。

我想,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和老師的督促,孩子們會慢慢的改掉這個壞毛病。

由“罰站”引起的風波


晚上,正準備睡覺,手機突然響起了短信提示音,打開一看,號碼是陌生的,但短短的一句話卻像炸彈一樣在我腦袋里炸開了:“罰站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但如果孩子連為什么被罰站都不知道,這樣的教育還有意義嗎?”

我睡意全無。

我讓誰罰站了躺在床上,腦子如放電影一般重復著白天在幼兒園的每一個細節(jié),可怎么也想不起有誰被罰站過。

一夜無眠。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到幼兒園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小朋友的花名冊,我想知道,短信到底是哪個家長發(fā)給我的,這樣我就能知道是哪個小朋友為了什么事受罰了??蛇z憾的是,從第一頁翻到最后一頁,竟然找不到那個電話號碼……難道,是發(fā)錯了嗎?和我搭班的老師來了,我把短信給她看,她瞪大了眼睛:“可能嗎?現在有誰會體罰孩子?估計是家長誤會了吧。”

可是,這誤會從何而起呢?要知道,無風不起浪啊……

我把這個電話號碼寫在黑板上,問小朋友是誰的爸爸或媽媽的手機號碼??尚∨笥褌冎皇庆o靜地坐著,沒一個回答。我繼續(xù)問有哪個小朋友昨天晚上跟媽媽或爸爸聊過幼兒園里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小朋友們紛紛說起昨天晚上跟家長聊的事兒。這時,安安怯生生地舉起小手,說:“老師,黑板的手機號碼,好像我媽媽剛換的新號碼……”

怎么會是安安?他可是個既懂事又能干的孩子,自覺又自律,每次評“好孩子”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安安告訴了我們事情的原委:原來昨天晚上睡覺前,他那個當老師的媽媽向孩子問起了幼兒園的事。安安說,他在幼兒園表現很好,可不知為什么,一到午睡的時候,老師不讓他馬上上床睡覺,也不讓其他小朋友上床睡覺,而是叫他們站在床邊,可是為什么要“罰”他們站,誰也不知道……于是,他媽媽就給我發(fā)來了這條短信……

事情終于搞清楚了,可心卻沉沉的,一點也輕松不起來。原來,因為幼兒園條件的限制,我們班的活動室在一樓,但午睡室卻在四樓。雖然一直教育孩子們上樓梯的時候“要安靜,不能跑,一個跟著一個走”,可走到四樓,特別是盛夏的時候,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氣喘吁吁。為了孩子的健康,每一次進午睡室的時候我們都會叫孩子先在床邊站著休息一會兒,直到不喘了才上床睡覺……

我以為,這么“簡單”的事,這么“容易理解”的事,我們懂,孩子也一定懂,所以也就沒有作特別的強調。誰知道,“誤會”還是產生了。

跟孩子們解釋了“罰站”的原因后,我忙給安安媽媽回了個電話,雖然安安媽媽一再道歉,可我心底的這個結并沒有馬上打開。不管如何,在這場不大也不小的風波中,我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更細心、更用心,并要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真誠關愛。

由“休息一天”引起的


大班的孩子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就要離開幼兒園了,為了幼小銜接,最近我?guī)缀趺刻於冀o孩子留一些簡單的任務。

今天下午又到了離園的時間了,孩子們問我:“陳老師,今天晚上讓我們回家干什么呀?”為了讓孩子們休息一天,我對孩子們說:“陳老師今天晚上不給小朋友們布置什么任務了,讓你們休息一天。

”“好!”孩子們高聲喊著。

下班回到家以后,我接到了家長的電話,問我們幼兒園明天是否放假?我說:“不放假呀。

”放下電話,我一下子想起來了,我對孩子們說休息一天,指的是晚上不給孩子們布置什么任務了,可是沒想到孩子們卻認為是第二天放假一天。

又過了一會兒,我又接到了另外一個家長打來的電話,問的是同一個問題。

放下電話,我開始反思起來:我們老師在孩子們面前說話一定要注意,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六七歲的孩子,他們的理解能力與大人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有時就能將老師說的話理解反了,這樣就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一些麻煩。

經過這件事情后,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類似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fā)生了。

我們面對孩子們不論說什么事情,一定要說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我又在全班孩子們面前說起了這件事情,又給孩子們解釋了一遍。

這個時候,我看到有的孩子在慢慢地點頭,他們都理解了老師說的話。

同時,我還對全班的孩子提出了要求:以后不論老師說什么事情,小朋友們一定要認真聽,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及時問老師。

這樣做,不但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傾聽能力,同時也讓孩子們養(yǎng)成了好的習慣。

由幼兒洗手帕想到的……


[案例實錄]

升入寄宿制大班的孩子,對集體生活的作息規(guī)律已很適應。

一天,我?guī)Ш⒆尤ピ∈蚁丛?,我跟孩子們說:“別忘了把口袋里手帕取出來放在臉盆內,待會兒阿姨會拿去洗”。

我的話音剛落,只聽見孩子們說:“手帕我們也會洗的”,“我才不會洗呢?”頓時浴室里就熱鬧起來,嘰嘰喳喳地討論開了……

此時,我發(fā)現孩子們長大了,他們開始有想法了,在生活上有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寄宿的大班孩子,生活的獨立性較強,生活的自主性、自我的生活意識都在增強,不再是一味地聽從老師的安排。

于是,我順應著孩子的想法因勢利導的開展了“洗手帕”的生活活動。

我說“剛才我聽到有小朋友說他會洗手帕,你們真會洗嗎?”孩子們大聲地說:“會!”“那好,我們學著洗手帕吧。

看誰洗得最干凈。

”孩子們拿著自己的手帕進入了洗手間,高高興興的開始了他們的勞動實踐。

下面是孩子們在洗手帕過程中的對話。

江江對強強說:“水龍頭不要開得很大,水很浪費的。

……你手帕是干的,怎么涂上肥皂?……肥皂一定要加的多手帕才能洗干凈。

強強答:“我知道。

良良對平平說:“涂上肥皂要用力搓來搓去,要搓好長時間才能洗干凈。

平平說:“我知道,在家里我媽媽給我洗過手帕的,洗手帕很開心的。

圓圓對方芳說:“怎樣把肥皂泡洗干凈?”

芳芳說:“我媽媽是水龍頭開著洗的,還可以聞一聞有沒有肥皂味道”

天天說:“老師,手帕洗好了怎么辦呢?”

老師說:“給手帕夾在夾子上晾干。

這時,不知哪一個孩子插嘴說:“還可以放在烘干機里烘一烘就干了。

孩子們一會兒把自己的手帕都洗干凈了,每個孩子都快樂無比。

[案例分析]

二期課改在幼兒生活課程中提出“學做自己的事情,積累自理生活的經驗。

”為我們開展生活活動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們平時比較忽略孩子的生活經驗,事實上,孩子們在生活中每天都在觀察、積累,他們渴望參與勞動,學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親身體驗勞動的快樂。

一次小小的“洗手帕”活動,我發(fā)現我對孩子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對洗的過程的經驗是如此的豐富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

我們只有確立孩子是生活的主人的理念,才能使幼兒生活活動更貼近幼兒生活,不僅能成為幼兒喜歡的活動,也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能力。

搭建生活舞臺讓幼兒交流生活經驗不妨可成為我們開展生活活動的一條途徑,幼兒在與同伴、教師的共同交流中,可以把他們平時看到、聽到或操作過的生活經驗說出來、做出來,教師也可在了解幼兒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學和用。

類似“洗手帕”這種互動式的交流,孩子無論在情感、行動上都能自覺的接納,他們的生活經驗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由幼兒喝水引起的思考


隨著季節(jié)變換,天氣逐漸轉涼。為預防幼兒感冒,我經常提醒孩子們多喝開水。

可是,有好幾次,一些家長來送孩子時特意提醒我:“請給我的孩子多喝點水?!睂Υ?,我感到十分納悶,因為我每天都給孩子安排專門喝水時間,其它時間也不限制孩子喝水。按理說,幼兒喝水不算少了,但為什么家長卻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喝水少呢?

有一天,汪東雪小朋友有點咳嗽,我讓她去喝水。只見她拿自己的杯子,很快就接了水。我拿過她的杯子,看她接了多少水,發(fā)現杯中水還不組杯子的五分之一。我問她:“你每次都接這么點水嗎?”她點點頭。我馬上讓所有孩子過來,讓他們都接一杯水,發(fā)現幾乎每個孩子接的水都只有杯子的五分之一。我這才恍然大悟,由于幼兒貪玩,有時我也提醒孩子要節(jié)約用水,不要接得太多,所以每次接水都只接一點兒,幾口就喝完了,這樣,一天的飲水量遠遠不能滿足身體吸收和消耗的需要。于是,我拿了一個杯子,接了半杯水,告訴他們要像老師這樣,每次要接這么多水,而且要喝完。孩子們都高高興興跟著我學,每人都喝了一半杯水。我問:“你們喝足了嗎?”孩子們大聲地說:“喝足了?!?/p>

從那以后,每次孩子們喝水的時候,我都在旁邊看著,并提醒孩子要接多少水,并要求孩子們喝完,確保孩子喝足水,促進孩子身體健康。從那以后,再也沒有家長反映孩子喝水少了。

通過這件事,我想:經常聽聽孩子家長的反面意見或建議,比光聽家長的贊美聲,更有利于我們改進幼兒保育工作。

我們一起來洗手


“卷起袖,淋濕手,抹上肥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搓搓,手上泡泡沖干凈,小手甩三下?!边@是從我身邊的孩子們的嘴邊唱出歌聲。他們邊唱邊認真的洗著手,小心翼翼的決不把水弄到自己的衣服上和地磚上,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正確洗手,把手洗干凈,不玩水才是老師喜歡的乖寶寶。

回想起幾天前這些孩子在廁所玩水的情景,真是歷歷在目。每當飯前便后,或者小手臟了,他們都要去洗手,偷偷的在角落玩水,每次洗手出來不是這個衣服袖口濕了,就是那個衣服濕了,有的還會把褲子也弄濕,。可是自己的手呢,卻還是臟的,不是沒洗干凈,就是手上還有肥皂泡泡。于是我在幼兒洗手時,在旁邊督促他們,告訴他們洗手時要注意什么,水龍頭開得小一點,洗完手把小手在水池里甩甩,把水甩掉。我把《洗手歌》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教給他們,告訴孩子們要節(jié)約用水,千萬不可以玩水,那是浪費水資源。通過幾天的努力,大部分孩子都不再玩水,用正確方法的洗手。

“卷起袖,淋濕手……”聽著那幼稚清脆的童聲,看到地上是那么的干干凈凈,每個小朋友的衣服也都是干干的,手也洗得干干凈凈,我也終于松了口氣,臉上露出欣慰的笑。

洗 手


今天帶孩子戶外活動回來后,像往常一樣我請孩子進廁所上廁、洗手,同時我又重復著對孩子說:“洗手的時候把袖子卷起來,擦好肥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十個手指交叉搓搓,肥皂沖掉甩甩干?!贝蟛糠趾⒆与S著我的口令進行正確的洗手,我也在旁進行個別孩子的指導。經過一段時間,大部分孩子陸續(xù)的離開了廁所,這時我也走到水龍頭這里開始了自己的洗手“程序”。當我快速的洗完手后正準備離開時,門口出現了一個稚嫩的聲音:“老師,你沒有手背搓搓,還沒有甩甩干。”突然之間聽到孩子認真的說出這句話,我整個人呆了,一時之間不知該怎么回答,只能尷尬的笑笑說:“哦,老師的手不是很臟,稍微洗一下就好了。”孩子聽了我的解釋,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走開了。等我安靜下來后,我越想越不對,這樣的回答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榜樣的,于是在第二天的晨間談話中,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勇于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有個別老練的孩子竟然還拍手說:“我們原諒你了,下次不能這樣了?!弊鳛槔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常常會對自己的一言一行比較隨意,你的教養(yǎng)筆記提醒了我們:在對孩子提要求的同時別忘了孩子的眼睛正看著老師呢,常言說的“言傳身教”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所應思考與重視的。

由吃包子引發(fā)的


在小班就餐時,我發(fā)現幼兒不知為何,對吃包子沒什么興趣。總有少數孩子不愛吃,光拿著玩剩下許多。面對此現狀,我很著急,我過去問他們:“為何不愛吃?”他們說:“包子太大,想吃自己包的包子。”于是,我聯系了伙房工作人員,想讓幼兒自己動手來包包子。

又到了吃包子的時間了,我陪同孩子們來到伙房,先讓孩子們停火方師傅們的講解,而后自己聯系這包,并且讓每個幼兒報的做上記號,孩子們的銷售各個都比較靈巧,經過不足一上午的時間,一個個五花式樣的包子呈現與我們面前。下一步等待著蒸包開龍,當開籠后,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去搶自己的勞動成果,看到他們個個吃的特別想,我心里好興奮。

由此我想:這樣做,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大大提高了孩子的食欲,何樂而不為呢?從此我吃包子的時間總是讓幼兒自己包。

孩子們所為的快樂其實很簡單,他們有自己的興趣和感受,也有選擇的自由。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不進去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還會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想法,我清醒這次讀懂的孩子,理解了孩子,也讓我體會到了教育的魅力所在。

相關推薦

  • 一起洗洗手吧 “小朋友們,去洗洗手吧!我們要吃飯了哦。 ”我一說完,小朋友們都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向洗手間,洗手了。 可不一會兒,只聽見,洗手間里傳來了,“嘩嘩嘩”的水聲,我立馬就往洗手間里跑,一進洗手間,就看見水龍頭...
    2020-11-14 閱讀全文
  • 由“罰站”引起的風波 晚上,正準備睡覺,手機突然響起了短信提示音,打開一看,號碼是陌生的,但短短的一句話卻像炸彈一樣在我腦袋里炸開了:“罰站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但如果孩子連為什么被罰站都不知道,這樣的教育還有意義嗎?” 我睡...
    2021-09-20 閱讀全文
  • 由“休息一天”引起的 大班的孩子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就要離開幼兒園了,為了幼小銜接,最近我?guī)缀趺刻於冀o孩子留一些簡單的任務。 今天下午又到了離園的時間了,孩子們問我:“陳老師,今天晚上讓我們回家干什么呀?”為了讓孩子們休息一...
    2020-11-02 閱讀全文
  • 由幼兒洗手帕想到的…… [案例實錄] 升入寄宿制大班的孩子,對集體生活的作息規(guī)律已很適應。 一天,我?guī)Ш⒆尤ピ∈蚁丛瑁腋⒆觽冋f:“別忘了把口袋里手帕取出來放在臉盆內,待會兒阿姨會拿去洗”。 我的話音剛落,只聽見孩子們說:...
    2020-11-19 閱讀全文
  • 案例:由”吃飯”引起的思考 一:背景 在家里,夢夢是獨生女,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把這個寶貝捧在手中,含在嘴里。所以養(yǎng)成了一些嬌氣的性格。在幼兒園夢夢還算是個聽話的孩子,活潑好動、樂觀開朗,但是她卻有個不好的習慣,做每件事...
    2021-06-10 閱讀全文

“小朋友們,去洗洗手吧!我們要吃飯了哦。 ”我一說完,小朋友們都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向洗手間,洗手了。 可不一會兒,只聽見,洗手間里傳來了,“嘩嘩嘩”的水聲,我立馬就往洗手間里跑,一進洗手間,就看見水龍頭...

2020-11-14 閱讀全文

晚上,正準備睡覺,手機突然響起了短信提示音,打開一看,號碼是陌生的,但短短的一句話卻像炸彈一樣在我腦袋里炸開了:“罰站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但如果孩子連為什么被罰站都不知道,這樣的教育還有意義嗎?” 我睡...

2021-09-20 閱讀全文

大班的孩子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就要離開幼兒園了,為了幼小銜接,最近我?guī)缀趺刻於冀o孩子留一些簡單的任務。 今天下午又到了離園的時間了,孩子們問我:“陳老師,今天晚上讓我們回家干什么呀?”為了讓孩子們休息一...

2020-11-02 閱讀全文

[案例實錄] 升入寄宿制大班的孩子,對集體生活的作息規(guī)律已很適應。 一天,我?guī)Ш⒆尤ピ∈蚁丛瑁腋⒆觽冋f:“別忘了把口袋里手帕取出來放在臉盆內,待會兒阿姨會拿去洗”。 我的話音剛落,只聽見孩子們說:...

2020-11-19 閱讀全文

一:背景 在家里,夢夢是獨生女,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把這個寶貝捧在手中,含在嘴里。所以養(yǎng)成了一些嬌氣的性格。在幼兒園夢夢還算是個聽話的孩子,活潑好動、樂觀開朗,但是她卻有個不好的習慣,做每件事...

2021-06-1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