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家長應(yīng)該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

發(fā)布時間:2020-10-19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應(yīng)該學什么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

家長應(yīng)該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

1.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2.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lǐng)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yīng)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6.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quán)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quán)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7.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jù)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yīng)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wù)劇?/p>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10..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長應(yīng)該如何讓孩子學會欣賞自己


正確認識自我,對孩子的行為有著很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兒童最初是通過別人,特別是他心目中的權(quán)威人物對自己的評價而認識自己的。這時,別人的評價具有很強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點上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啟蒙作用。

讓孩子自我欣賞的關(guān)鍵是父母首先要欣賞自己的孩子。如何欣賞自己的孩子,具體建議如下:

(一)讓孩子感覺到“我重要”。這種感覺也是他們今后確立自尊心的先決條件之一。如2歲多的孩子已很愿意表現(xiàn)自己,當孩子幫你拿一張報紙,扔一張廢紙時,父母滿意的微笑和一聲“謝謝”,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要求孩子有意識地幫助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洗手帕,擦擦桌子,并形成習慣,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感覺到他是家庭的一員,他在家中也應(yīng)盡一點義務(wù),另一方面,讓他感覺到自己在家中的位置和作用。

一般來說,幼兒的自我觀念只含有自我需求的成分,不包括自我評價的成分。所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也僅僅是在具體活動中讓孩子最初有點良好的感覺而已,但這種感覺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是很有益的。

(二)讓孩子感覺到“我能干”。在生活中,簡單的命令式“這不能動”、“那個你不行”之類的話,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無能。即使有些物品孩子不能隨便動,父母也得很耐心地告訴他:“現(xiàn)在你年齡小,還不懂如何開關(guān)(如煤氣灶等),而且有危險,等你長大后就會了?!睉?yīng)該創(chuàng)造一些能讓孩子做的事,當他通過努力完成了,父母就夸夸他“真能干”。如他能設(shè)法搬一個小凳子,然后自己站在小登子上去取原來拿不到的東西時,一句“寶寶真會動腦筋”,就有助于孩子今后自信心的確立。

(三)讓孩子知道“我也俏”。每個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都是美的。如有的女孩皮膚比較黑,父母會說:“這是黑里俏?!焙⒆記]有一雙亮晶晶的大眼睛,父母會說:“我的孩子有一種文靜的美?!备改傅倪@種心態(tài)很好,最好要溢于言表。對所謂不足之處也要善于用轉(zhuǎn)化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積極的一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2歲多的佳佳穿了一件新衣服,總愛對著鏡子左看右看,還得問:“外婆,你說好看嗎?”讓孩子產(chǎn)生這種美滋滋的感覺,很有必要。讓孩子自小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接納,有利于孩子產(chǎn)生自己接納自己、自己欣賞自己、自己喜歡自己的感覺,這是人生最初的一種自愛情感和行為。

父母對孩子行為的積極評價,會使他感覺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如已學會走路的孩子是很喜歡自己走路的。孩子走了一段路后,父母可以說:“寶寶長大了,真不簡單,自己能走到商店去了?!焙⒆拥焦珗@自己爬山,自己滑滑梯時,父母也應(yīng)適當?shù)毓膭?,讓孩子自小感覺到自己有力量。

孩子學會了罵人,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育


“孩子學會了罵人,家長該怎么引導教育呢?”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話題。那么,該采取什么措施呢?下面,小編整理了兩篇認同數(shù)較多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念:

對于兩歲多的孩子,幼兒園老師來提供一個技術(shù)型支持吧。

看到大家都說,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是的,家長自己,不能說臟話,可是除了家長,孩子就不會接觸到別的人了嗎?孩子越來越來大,總是會有玩伴的吧,幼兒園里的小朋友,游樂場的小孩子,要是其中有一個愛說臟話的,你的孩子都有可能跟著說臟話的。

而且,你是否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臟話其實挺有“力量”的?

“請你離開”和“給老子滾”,強硬的程度完全不同,孩子怎么會感覺不到呢。

到了某個年齡,比如四五歲,有些孩子還很享受說臟話,看父母因此抓狂,很生氣但是又拿他無可奈何的樣子,他會覺得自己一下子強大了,好有能量。

那遇到孩子說臟話,到底該怎么處理呢?

首先,父母不能說臟話,孩子的幼兒園老師不能說臟話。幼兒園里的其他小朋友,不能“長期持續(xù)地說臟話”。不要給孩子一個有很多臟話的環(huán)境,如果幼兒園其他的小朋友,總是說臟話,一定請老師處理好。

其次,就是技術(shù)層面的方法了。

孩子說臟話,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情緒起伏不大,只是有點不高興,說臟話來發(fā)泄一下。比如孩子想吃零食,家長不給,孩子就說:“***啊,你腦子有毛病啊,憑什么不給我!”

這個時候,家長先注意一下,穩(wěn)住自己的情緒,不要憤怒,冷靜一小會兒。

等感覺自己心情放松下來,就走到孩子旁邊,以非常溫柔,但是很堅定的語氣跟孩子說:“我聽見你的嘴里有一些不好的話,你跟我去衛(wèi)生間,把那些不好的話吐在馬桶里吧?!?/p>

然后就帶著孩子去衛(wèi)生間,叫孩子吐在馬桶里。孩子這時候會吐點口水到馬桶,或者對著馬桶說臟話,你就讓他對著馬桶說好了。

等他想離開的時候,你問他“吐完了嗎”,他說“吐完了”,然后你請他張開嘴,你再檢查一下,看看嘴里還有沒有臟東西。如果你覺得他嘴里沒有臟東西了,就請他自己按下沖水按鈕,把他吐掉的東西沖走。如果你覺得還有一點,就請他再吐點口水,然后沖掉。

(如果孩子對著馬桶說臟話的時間比較長,你就告訴孩子,你去衛(wèi)生間門口等他,等他說完了出來告訴你,然后你帶上衛(wèi)生間的門,讓他一個人在衛(wèi)生間里說。)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其實有較清晰的訴求,比如想去外婆家,但是因為客觀條件不能去的時候,孩子情緒起伏特別大,非常憤怒,極其不滿,連哭帶吼“你這個壞媽媽!你不要臉,憑什么不許我去外婆家!爛東西!臭東西!壞蛋!”

當孩子特別情緒化,整個人都在憤怒中顫抖的時候,大人要注意的是,不要和孩子互動,不要講道理,不要解釋,不要糾纏,不要指責,不要憤怒。

不管孩子怎么吼,大人只需要輕輕地對孩子說:“寶貝,你這樣吼著說話,媽媽聽不到你在講什么。你能輕輕地跟媽媽說嗎?”

這時候大人就去做別的事情,收拾屋子拖地之類的,不要圍著孩子旁邊,但是要保證孩子在視線之內(nèi)。

孩子可能還會來干擾媽媽拖地,然后媽媽再次重復跟他說:“寶貝,你這樣吼著說話,媽媽聽不到你在講什么。你準備好輕輕地跟媽媽說了嗎?”

慢慢地,孩子鬧夠了,就會嘗試著小聲地問媽媽“為什么不能去外婆家”,然后媽媽就告訴孩子為什么,并且和孩子協(xié)商,下次什么時候能去。如果之前是不同意孩子買玩具,這時候也可以和孩子協(xié)商,在什么條件下可以買,比如等下個星期,或者孩子自己攢下零花錢買。

等協(xié)商好了,照例跟孩子說:“媽媽剛剛聽到你說了些不好的話,我們?nèi)グ阉略隈R桶里吧?!?/p>

然后就帶孩子去吐在馬桶里。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孩子會明白,說臟話和大吼大叫都不是正常的溝通方式,以后跟其他人的相處中,如果也遇到矛盾,他會努力平靜地表達自己的訴求。

把臟話吐在馬桶里,孩子也會明白,“臟話”大概和便便一樣,是不太好的,需要被馬桶里的水沖走的,所以他也不會一直講了。

當然,這種模式,并不是立竿見影的,孩子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臟話。不過,只要堅持這個方法,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喪失對臟話的興趣,不再說了。這個過程可能是一星期,也可能是半個月,就我的經(jīng)驗,最多一個月就夠了。

覃宇輝,武大心理系

我就針對七八歲孩子的情況來說一下吧。

1.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通過示范學習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很多家長會覺得:”我有時候急了罵幾句又怎么樣呢?孩子那么小又懂什么呢?“但心理學家班杜拉做了一個實驗。他把平均年齡四歲半的小孩分為兩個組,給他們觀看兩個視頻。一個視頻里,一個成年男性在攻擊玩偶之后被懲罰。在另一個視頻里,一個成年男性在攻擊玩偶之后得到獎勵。之后,班杜拉把這兩組小孩帶到類似的環(huán)境里。結(jié)果,觀察到攻擊玩偶的成人被獎勵的小孩,比觀察到攻擊玩偶的成人被懲罰的小孩表現(xiàn)出更多的攻擊性。

這說明,孩子雖然還小,沒有當場表現(xiàn)出攻擊性的行為,但實際上,他們已經(jīng)觀察學習到這種策略。當出現(xiàn)合適的情景時,這種行為就會爆發(fā)出來?;氐筋}目中來也一樣的。家長或者其他長輩罵人的時候,小孩已經(jīng)默默地觀察到長輩們的行為。如果他發(fā)現(xiàn),罵人能夠發(fā)泄自己心中的怒火,又能夠震懾別人,當他有發(fā)泄以及震懾的需要時,便會自然而然地采取這種行為策略,并且心安理得(我爸/我媽都這樣,我這樣也是可以的)。

因此,家長們需要以身作則,自己不用罵人的方式解決問題。并且可以與小孩約法三章:”孩子,罵人的習慣是不好的。如果我們誰犯了這個錯誤,就是小狗,要汪汪汪地叫三聲!“這樣一來,一方面,孩子會擔心被懲罰,陷入尷尬的境地(學小狗,汪汪汪);另一方面,孩子會成為監(jiān)督者,提高不罵人的覺悟。久而久之,他會內(nèi)化”罵人是不對的“的觀念,形成強有力的自我監(jiān)督。

同時,很實際的情況是,家長很難控制其他長輩,比如爺爺奶奶不罵人。如果孩子說”爺爺是小狗,要汪汪汪“,那場面會很尷尬。因此,家長還可以給孩子打預防針:”孩子,罵人這個行為的確是不好的。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改正就很困難了,我們也要理解他們好嗎?我也希望你能給形成這個好習慣,不然長大以后就很難改正了?!斑@樣一來,孩子會調(diào)整絕對化的思維(我這樣,大家都應(yīng)該這樣),慢慢學會在保持自身觀念的同時理解他人,適應(yīng)環(huán)境。

2.調(diào)整孩子對罵人行為的認識,對罵人行為冷處理,使這種行為模式消退。很多家長忙了一天回到家,可能很疲勞,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或者玩微信,對小孩缺乏足夠的關(guān)注。只有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比如罵人的時候,家長才會著急,多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一些。因此,很多小孩會形成一個觀念:只有我搗蛋,表現(xiàn)不好了,爸爸媽媽才會來關(guān)注我。因此,他們會通過負面的方式,比如罵人來獲得家長的關(guān)注,而忽略了這種行為的負面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告訴孩子罵人的壞處,調(diào)整他的觀念與動機:”孩子,罵人是很不好的行為。XXX小朋友經(jīng)常罵人,所以大家都不跟他玩了。老師雖然經(jīng)常提到他,但實際上也不喜歡他,不愿意理他的。所以如果你經(jīng)常罵人的話,就沒有小朋友和你一起玩,也得不到老師的喜愛了?!斑@樣一來,孩子會充分認識到罵人的后果很嚴重(沒人和我一起玩,得不到老師喜歡),從而降低了他繼續(xù)罵人的動機。

此外,家長需要調(diào)整自身策略:在孩子表現(xiàn)得好的時候才去關(guān)注他,對于他不好的行為就冷處理,使罵人行為消退。家長可以告訴小孩:”孩子,你表現(xiàn)乖了爸爸/媽媽才會和你玩,如果你罵人了,爸爸/媽媽就不理你半個小時?!爱斝『⒊霈F(xiàn)罵人的情況時,家長就立即告訴他:”你罵人了,所以我們就不說話半個小時?!斑@樣一來,孩子會明白家長不理自己的原因,明白:罵人是得不到關(guān)注的,只有表現(xiàn)得好才能得到關(guān)注。久而久之,罵人來獲得關(guān)注的行為就消退了。

3.強化正確的應(yīng)對方式,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互動模式。讓孩子明白”罵人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不對的之后,家長也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應(yīng)對策略。當孩子因為被其他同學排擠而破口大罵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他:”孩子,你說罵人能讓其他小朋友喜歡你,跟你玩嗎?還是會讓他們躲得遠遠的,更加不理你呢?“”如果你能夠主動和他們說話,分享玩具,把好吃的也分給他們一些,他們是不是會更了解你,更愿意和你做朋友呢?”

通過這樣的引導,家長會給孩子一個預期:主動接近,分享玩具和食物能幫助我交朋友,而罵人會把朋友推得遠遠的。這樣的期望,也強化了孩子積極的互動方式,讓他更有動機去友善地與人相處。

當孩子調(diào)整罵人行為,采取更積極友善的應(yīng)對方式時,家長也可以給他做一桌好菜,或者帶他到兒童樂園玩,告訴他:“孩子,你能夠友善地和小朋友相處,交到幾個新朋友,爸爸/媽媽為你驕傲?!焙⒆颖銜靼祝河焉频幕邮潜还膭畹模瑫玫桨职謰寢尡頁P的。因此,為了愛和表揚,他也會減少罵人的行為方式。更積極友善地與人相處。等他從這種友善的行為模式中獲得足夠多的成功體驗,他便能通過控制感和成就感來自我強化,最終形成積極的互動模式。

家長該如何應(yīng)對孩子磨蹭


許多父母都有著同樣的苦惱:孩子動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條斯理,導致消耗不必要的時間,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飯等生活自理方面,顯得極為磨蹭。

當自己的孩子跟同齡人相比顯得動作緩慢,班上的老師也有這樣的反映時,家長就應(yīng)該加以重視了。因為幼兒期是動作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動作緩慢的兒童往往容易出現(xiàn)不靈活、不協(xié)調(diào)的行為表現(xiàn),影響今后的身體和智力發(fā)展。上學之后,如果做作業(yè)的速度太慢,就會影響學習、休息和正常的娛樂活動;考試的時候動作太慢,往往還沒有做完就到了老師收卷的時間,導致成績下降;運動的時候動作太慢,就往往不能戰(zhàn)勝對手,讓別人領(lǐng)先,這些都會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動作緩慢孩子的神經(jīng)類型往往屬于相對安靜而緩慢型,這是孩子一生都不能改變的先天氣質(zhì),父母對于孩子的氣質(zhì)只能接受并因勢利導;再有,有的孩子天生大氣,較為成熟,三思而后行,做事的過程中想法很多,所以也會因慎重仔細而動作緩慢,這樣的效率反倒會非常高。(丫丫育兒:kaojapan)對此,家長需要仔細分辨判斷后再對孩子的慢性子進行調(diào)理。

對策一:多玩競技性游戲

孩子動作慢,可以通過游戲來加以改變。父母可以經(jīng)常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游戲,使孩子在游戲中提高自己動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賽看誰收拾玩具快,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等,這些游戲能激發(fā)孩子進取心。孩子喜歡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沒趣,這時,要給予適當?shù)莫剟顏砉膭詈⒆拥摹皠倮薄?/p>

對策二:以比賽激發(fā)活力

孩子可以與自己比賽。父母幫孩子設(shè)計一張“比賽”成績表,記下最初的時間,然后,每天記錄實際完成的時間,如果比以前有進步,就給予獎勵,如果沒有進步,保持原狀,或者退步,就不給予獎勵。父母可以讓孩子先從簡單容易的做起,逐漸向比較困難的任務(wù)進發(fā),一直到達合適的時間為止。(丫丫育兒:kaojapan)這種方法,目的在于縮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是克服動作慢的直接辦法。在此期間,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解釋分數(shù)的意義,激發(fā)孩子進步的渴望。

對策三:數(shù)數(shù)增強緊迫感

父母還可以采用記數(shù)法來督促孩子抓緊時間完成某件事情。記數(shù)法很簡單,隨時可用,父母可以與孩子事先講明白,看數(shù)到第幾聲的時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讓孩子準備好,說聲“開始”,就開始計時了?!?、2、3、4、5……”, 一邊數(shù),一邊看孩子,孩子為了完成任務(wù),就會盡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如果在計數(shù)開始的時候,孩子動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數(shù)快一點,讓孩子感覺到時間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結(jié)尾的時候,孩子還差得較遠,就放慢記數(shù)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快一點做事,就數(shù)慢一點,讓孩子有盡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長總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聲的時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獲得成功的感覺,孩子完成了任務(wù),就表揚孩子“真不錯”、“又長大了”等。

對策四:明確完成時間

如果給孩子表揚的方法沒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規(guī)定的辦法來達到改變動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某項事情的時間,然后規(guī)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內(nèi)完成這項事情,否則就不讓他繼續(xù)做下去。時間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飯,到時間就把飯菜收起來,并且對孩子說:“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時把飯吃完?!?/p>

對策五:教給孩子提高效率的方法

還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時間的辦法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動中,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來提高效率,使同樣的時間,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樣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時間。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窩耍賴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和家長一起去上幼兒園;再如,吃飯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張動畫片的盤了,否則時間又被拖延過去了。 在寶寶效率提高的同時,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動作快不等于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點就更好了。

寶寶該如何與同伴融洽相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與人相處的能力,成為生存的一項重要本領(lǐng),它也是決定人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年輕人包括一些高級知識分子,往往因與人相處不來而感到孤獨,或因工作關(guān)系過于緊張而束縛自身才智的發(fā)揮,有些人甚至選擇了死亡。

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階段孩子就已表現(xiàn)出交往能力的差異。

A受歡迎兒童:性格開朗,有一定的交往技能,會玩,“點子”多,會解決糾紛;

B攻擊型兒童:性格暴躁,愛打人、罵人,破壞別人的活動;

C忽略型兒童:膽小、怯懦,不能加小朋友的活動,也不去攻擊別人,但小朋友往往會忽略他們的存在。

后兩種交往類型的孩子就是不善于交往、交往手段不恰當?shù)暮⒆印?/p>

了解孩子的交往類型

家長對孩子的基本情況比較了解,你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想法,再向老師詢問一下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的情況,或與孩子交談,看看孩子大體屬于哪一種交往類型,在交往中有什么障礙。

“對癥下藥”

如果你的孩子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老師也喜歡,可小朋友們卻不太愿意跟他玩,那么,他與其他小朋友們交往起來可能有些傲氣、霸道。你該教育他:尊重他人,團結(jié)同學。

如果你的孩子愛打人,屬于攻擊型的,你該怎么辦?攻擊型的孩子有時是以攻擊的形式引起老師、同伴對自己的重視。因為他生性地動,但由于某種原因 又得不到父母、老師的關(guān)注,因而只好動“武了”。家長應(yīng)給他多一些關(guān)注、溫暖,表揚他的長處,鼓勵他揚長避短,教給他正確的交往方式,指出不正確的交往方 式,并采取相應(yīng)懲罰措施。

如果孩子常常被別人忽略怎么辦?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表現(xiàn)自己,恢復自信!

相關(guān)推薦

  • 孩子學會了罵人,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育 “孩子學會了罵人,家長該怎么引導教育呢?”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話題。那么,該采取什么措施呢?下面,小編整理了兩篇認同數(shù)較多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念: 對于兩歲多的孩子,...
    2021-07-13 閱讀全文
  • 家長應(yīng)該如何讓孩子學會欣賞自己 正確認識自我,對孩子的行為有著很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兒童最初是通過別人,特別是他心目中的權(quán)威人物對自己的評價而認識自己的。這時,別人的評價具有很強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點上起著至關(guān)重...
    2020-12-31 閱讀全文
  • 家長該如何應(yīng)對孩子磨蹭 許多父母都有著同樣的苦惱:孩子動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條斯理,導致消耗不必要的時間,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飯等生活自理方面,顯得極為磨蹭。 當自己的孩子跟同齡人相比顯得動作緩慢,班上的老...
    2021-05-17 閱讀全文
  • 如何讓孩子與同伴相處 幼兒園是培養(yǎng)友誼的好地方,孩子們在一起游戲、玩耍,分享玩具。在和同齡人的交往中,他們慢慢懂得如何與同伴相處。相互關(guān)心、相互尊重、真愛友情這些可貴的品質(zhì)都可以從小培養(yǎng),并對孩子今后的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2020-12-09 閱讀全文
  • 寶寶該如何與同伴融洽相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與人相處的能力,成為生存的一項重要本領(lǐng),它也是決定人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年輕人包括一些高級知識分子,往往因與人相處不來而感到孤獨,或因工作關(guān)系過于緊張而...
    2020-01-15 閱讀全文

“孩子學會了罵人,家長該怎么引導教育呢?”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話題。那么,該采取什么措施呢?下面,小編整理了兩篇認同數(shù)較多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念: 對于兩歲多的孩子,...

2021-07-13 閱讀全文

正確認識自我,對孩子的行為有著很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兒童最初是通過別人,特別是他心目中的權(quán)威人物對自己的評價而認識自己的。這時,別人的評價具有很強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點上起著至關(guān)重...

2020-12-31 閱讀全文

許多父母都有著同樣的苦惱:孩子動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條斯理,導致消耗不必要的時間,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飯等生活自理方面,顯得極為磨蹭。 當自己的孩子跟同齡人相比顯得動作緩慢,班上的老...

2021-05-17 閱讀全文

幼兒園是培養(yǎng)友誼的好地方,孩子們在一起游戲、玩耍,分享玩具。在和同齡人的交往中,他們慢慢懂得如何與同伴相處。相互關(guān)心、相互尊重、真愛友情這些可貴的品質(zhì)都可以從小培養(yǎng),并對孩子今后的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2020-12-09 閱讀全文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與人相處的能力,成為生存的一項重要本領(lǐng),它也是決定人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年輕人包括一些高級知識分子,往往因與人相處不來而感到孤獨,或因工作關(guān)系過于緊張而...

2020-01-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