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讓孩子自己長大
發(fā)布時間:2020-10-10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說課稿我長大了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育兒觀念:讓孩子自己長大
人們都說,孩子的心靈是純真的,孩子的眼睛是純潔無瑕的。世上任何事情如果能用孩子眼光來看,用孩子的思維方式來思考,那么世界該是多美好啊!
這幾天天氣很冷,還下著雨,可能是天氣的緣故,孩子們來得比較少,也來得比往常晚,最后一個來得是韓雨兵,只是這么冷的天氣這孩子卻戴一頂太陽帽來幼兒園了,我不禁有點好笑,還沒來得及問,雨兵的媽媽跟著過來了說:這孩子大冷的天非要戴太陽帽,我說什么也不聽,氣死我了,你好好批評批評他。“哦,沒事的,你忙去吧。
家長走后,我問雨兵:天氣這么冷你為什么要帶太陽帽呢?雨兵說:我這個太陽帽上有護者神龜,戴上他就能變的很厲害。那你不怕冷嗎?我反問到,他搖了搖頭,我想孩子并沒有因為冷而不高興,反而覺得自己很厲害,于是我也沒再說什么,作為老師我要做的事就是告訴他:冷了就摘下來。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時固執(zhí)的一面大人要是強行解決的話,難免會讓孩子產(chǎn)生叛逆,讓孩子自己承受自己決定的后果,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觀念:讓孩子們自己講
育兒觀念:讓孩子們自己講
要說我這個媽,可以算是伶牙俐齒一類,說起大道理那是一套一套的。不過小時候的我可是沒見過什么大陣仗的人,在人前講話也是笨嘴拙舌那種。還記得我上初中一年級時,學校舉行了一次演講比賽,我的文章有幸被選上代表年級在全校師生面前演講。上臺之前練了多少遍那就不用說了,可到了當口,看著臺底下黑壓壓的一片腦袋還是緊張得忘了詞。因為想不起來要說的話,我只好一遍一遍重復上一句,重復到第三遍的時候,下面是一陣哄堂大笑。小時候糟心的經(jīng)歷讓我意識到能在眾人面前講話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兩個兒子成長在美國,要說美國的初級教育比較重視孩子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比起刻板的老師前面講,學生手背后腳并齊,豎著耳朵聽的教學方式的確是開放了很多,但孩子好像還是沒有很多機會站在大家面前講。
從小兒子上小學開始,我就在家上班。之前家里一直有阿姨看著孩子。所以我的兩個兒子放學后從沒有去過AfterSchool,放暑假也沒去過夏令營。孩子小還沒什么,反正就在家混唄。到大兒子上初中了,看看周圍別人家的孩子,還沒到暑假就開始爭相報名參加各種課外班,夏令營了。雖然多數(shù)也是因為父母上班沒辦法,但孩子去這些暑期學校確實也學了不少東西。即便是一個摳門的媽,我也不能耽誤孩子學文化。想來想去,干脆咱自己在家學。我讓兩個孩子那年暑假每個星期自己選一個自己喜歡的Topic,然后上網(wǎng)做相關(guān)的研究,學明白了,再做成TTP。周六晚上把家里的大電視作為投影屏,人站在前面給我和先生做Presentation。兩個孩子年紀不大,一個十二,一個才七歲,但讓我驚訝的是他們不僅選的主題挺有意思,而且也基本上都能講清楚。哥哥講了汽車的構(gòu)造和原理;講了美國關(guān)于走失兒童的歷史,以及由此采取的措施;講了關(guān)于股票的基本知識;還講了防曬油的分類,用途以及對皮膚的傷害。弟弟講了我們的太陽系,講了恐龍的起源和滅絕;講了蚊子為什么會盯人,什么樣的人更招蚊子等等等等。每個星期兩個孩子都非常興奮的分享自己要講的主題,周六講的時候更是迫不及待的要上去表現(xiàn)。一個暑假下來不僅他們倆,連我和先生都長了不少知識。
轉(zhuǎn)眼過了一年,大兒子七年級的暑假又到了。他老媽還是一如既往的節(jié)省,所以暑期夏令營是不去的。自己在家學在家講也一樣能增長不少知識,不過這次我靈機一動想到應(yīng)該邀請兩個兒子的朋友們一起來講。和幾家的媽媽們一商量,得到大力支持,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活動。就這樣五家人六個男孩子每個周六晚飯后就湊到一起。孩子們每個星期自己先在家準備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到了周六晚上從年齡最小的開始講。這六個男孩子最小的8歲,最大的14,性格不同,水平也不一樣,但卻各有特點,每個人身上都有別人沒有的優(yōu)勢,所以不論年齡大小,都可以互相學習。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上去講,爹媽們圍坐在下面聽,還時不時的提些問題或者意見。開始的兩三次,雖然每個孩子都很認真準備,但還是有不少問題。有的孩子的TTP做的太花哨了,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字是什么;有的孩子的TTP上內(nèi)容太多了,完全成了一篇文章;有的孩子很緊張,磕磕絆絆的講不清楚;有的孩子一邊講一邊晃,看得人頭直暈。。。當然至于眼神和聽眾的交流,語速的快慢,口齒的清晰程度等等,更都是以后需要逐漸要求提高的。不過孩子們自己選的內(nèi)容卻是豐富多彩的:航天飛船,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美國的選舉機制,槍的由來,梵高,可口可樂的發(fā)展歷史,紅綠燈的變遷,如何辨認有毒的蘑菇,關(guān)于golf球運動的基本知識等等等等,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每次聚會的時候,一個孩子在上面講,不僅其他的孩子聽得津津有味,就連大人有時也會很熱切的加入討論,補充更多的信息。六個星期之后,所有的孩子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TTP做得花哨的變的更務(wù)實了;內(nèi)容過多的變得簡單并且突出主題了;講話緊張的完全流利自如了;晃來晃去的也可以站穩(wěn)腳跟了。一個暑假下來,幾個孩子不僅學了不少東西,而且最重要的是每個周六晚上都是一個PlayDate。講完講座,六個人就可以混在一起瘋玩兒了。
讓孩子們自己講的活動還在繼續(xù),雖然開學了,但媽媽們認為這么好的活動不應(yīng)該停止,所以由每個星期改為每個月,講的內(nèi)容也從自由選題偶爾改成統(tǒng)一命題。老媽們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鍛煉中,孩子們逐漸做到能學,能講,更能思考。但這會不會是家長們的一廂情愿呢?那只能留給時間來回答了。
育兒觀念: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育兒觀念: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蒙特梭利教育中有很關(guān)鍵的一條:尊重兒童,兒童成長過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應(yīng)該讓他們?nèi)プ?,給孩子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環(huán)境,以幫助孩子自發(fā)學習。內(nèi)利三周歲的時候去參加海娃幼兒園的親子班,從第一次的坐不住到后來的能坐下來,基本理解老師所表達的意思。有沒有學到什么,并不重要。我希望她能知道幼兒園里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有老師一起游戲,讓她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充滿期待。同時在生活中慢慢培養(yǎng)她的自理能力,吃飯、穿衣、穿鞋,自己能干的事情盡量都讓她自己做。
后來入園的事實證明,當初為入園所做的準備全是有用的。內(nèi)利每天高高興興的去上幼兒園,小班一年,內(nèi)利的伙食費是沒有退還的,她應(yīng)該是全班出勤率最高的小孩。同時她的自理能力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肯定,穩(wěn)定的情緒讓她的托班生活過的健康而愉快。當大多數(shù)的小孩不安,哭鬧,去經(jīng)過長長短短的入園適應(yīng)期的時候,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兒歌,游戲,在集體生活里學習著生活和社交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發(fā)育的快或慢。內(nèi)利的語言能力,一直到28個月,才從單純的爸爸媽媽,完成了詞組,簡單句子的飛躍。而我周圍認識的人當中他們的孩子,在10——20個月之間,已經(jīng)能基本完整的唱簡單的兒歌了。注重跟孩子在一起的過程,而不必太在意結(jié)果。家人都把內(nèi)利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跟她說話,完整的句子,講述一件簡單的事情。小孩子的成長過程,總是會給父母太多的驚喜。內(nèi)利之后的語言能力,似乎是一場正能量的瞬間爆發(fā)過程,基本標準的普通話,口齒清晰,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入園后發(fā)現(xiàn),內(nèi)利比其他孩子更內(nèi)斂,在社交方面的能力相對來說弱了些。所以,平常和周末,經(jīng)常帶孩子在小區(qū)內(nèi)或公園里玩耍,孩子看到同齡人自然會去跟同齡的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去玩。我們還去做活動:“在家做餃子”體驗勞動的快樂,“摘桔子”感受收獲的喜悅,“魔術(shù)泡泡秀”感知泡泡的神奇,“超級飛俠”教會同伴合作的重要......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平?;顒拥睦鄯e過程。有些事情,不能當時就得到想要的結(jié)果,但是,只要朝著不偏離大方向的目標前進,終能抵達目標的彼岸。
如今,內(nèi)利對認字有了興趣。盡管我不希望她過早的去學習認字。因為認字這項本領(lǐng),到小學一定會開始,就算不會,學了拼音,自然就會認識所有想認識的字??墒强粗鴥?nèi)利滿足于自己認字的小小成就和快樂中,我想過程本身應(yīng)該是讓人覺得愉悅和幸福的。讀書,讀詩,沒有目標和目的的讀各種故事兒歌,豐富的詞匯和想像能力才是小孩擁有的最好的能力。遵循孩子的興趣出發(fā),理解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聲音。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育兒觀念:讓孩子學會“教”自己
一個晴朗的上午,幼兒園迎來了新一批上親子園的孩子,他們都是提前來幼兒園熟悉環(huán)境、體驗生活的。運動活動開始了,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玩拋球的游戲,場上有兩位媽媽引起了我的注意。
菲菲媽媽在很認真地教菲菲往上拋球,可菲菲就是不理她,始終在自己玩球,媽媽邊往上拋球,邊著急地喊著:“寶寶,照著媽媽這樣往上拋。”“寶寶,你看媽媽拋得多高呀,寶寶照著媽媽這樣往上……”“寶寶,別玩了,快學媽媽這樣用力往上拋。”雖然媽媽著急地邊喊邊做著動作,可孩子始終沒有跟著媽媽做過一次往上拋球的動作,依然照著自己的想法在玩球。
佟佟媽媽也在認真地教著孩子,佟佟同樣專注于自己的踢球動作。媽媽見孩子沒有和自己一樣做動作,就走過去看著孩子踢球,并在旁邊表揚:“佟佟真棒,竟然會用腳踢球了。”佟佟一聽媽媽在表揚自己,馬上抬起頭對著媽媽開心地笑了一下。媽媽馬上抓住時機:“佟佟這么棒,一定還會用手玩球吧?”聽媽媽這么一說,佟佟馬上把球用手撿起來,并開始往前扔球。佟佟媽媽并沒有馬上示范今天想要“教”的玩法,而是陪著孩子一起往前扔球,扔了幾下,孩子開始和媽媽對扔球,這時媽媽故意將球往上一拋,大聲喊道:“佟佟,快接住哦?!辟≠÷犚妺寢尩囊螅R上跑過去接拋上去的球,雖然沒接住,但孩子特別高興。這時,媽媽說:“佟佟往上拋,媽媽來接?!辟≠「吲d地往上拋球,媽媽故意沒有接到球,并豎起大拇指表揚佟佟:“佟佟真厲害,竟然能往上拋球了,而且比媽媽拋得還高呢!”佟佟高興地又開始繼續(xù)往上拋球,而且一次比一次拋得好。
同樣是“教”,為何相差甚遠?問題就出在這個“教”字上。
從古至今,我們常會把施教者看作主導方,受教者則是被動學習方。雖然受西方理念的影響,我們也在嘗試逐步改變施教者與受教者的關(guān)系,將受教者看作平等一方,但真正付諸行動時,我們的示范、要求都很明確地規(guī)定著孩子需要做什么、要怎樣完成,一旦不按照施教者的想法去做,就會被認為是孺子不可教也。
那么,如何在教育中保持成人與孩子之間互動的平衡呢?《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到: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忽視幼兒學習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
菲菲媽媽扮演著施教者一方,不停地教孩子應(yīng)該完成的動作,忽視了菲菲本身對皮球的好奇心,最終孩子不但沒完成今天的任務(wù),反而扼殺了繼續(xù)探索的積極性。
佟佟媽媽則截然相反,從尊重孩子開始,循循善誘逐步遞進,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很好地完成了學習內(nèi)容。從她的做法中可以歸納出三點。
1.尊重孩子的興趣、
佟佟對踢皮球很好奇,這時媽媽并沒有否定孩子的行為,而是給他時間去探索,自己只是在旁邊安靜地觀察。這不僅給了孩子探索時間,也給了媽媽思考用何種策略去引導孩子學習的時間。
2.肯定孩子的行為。
整個活動中佟佟媽媽始終運用的是鼓勵、表揚的話語,且表揚和鼓勵并不空洞,后面總會附上具體內(nèi)容。從孩子的角度來說,這是對他行為的一種肯定,也促使他想要做得更好,以博得媽媽的進一步肯定。從而出現(xiàn)了孩子愿意主動跟著媽媽玩球的行為。
3.引導孩子主動學習。
佟佟媽媽從孩子用腳踢球開始,利用他對球的好奇心,逐步從用腳玩球引導到用手玩球,再從用手扔球引導到向上拋球,孩子始終是活動主體,是一個主動學習者,這也給孩子很大的探索空間,而不是生硬地完成當天向上拋球的動作技能。從當天的活動來看,我們只是看到孩子玩得很開心,也很好地完成了當天的任務(wù);從長遠來看,正是因為媽媽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肯定孩子的探索行為,才會促使孩子對更多的事物有好奇心,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孩子主動學習的良好品質(zhì)。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養(yǎng)方式的逐步改進,兒童接觸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多,信息來源越來越廣泛,他們喜歡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找到答案,讓學習活動變得不再枯燥。但這不是否定施教者的影響力,而是我們從直接的“教”,逐步變成引導性的“教”,用表揚的方式鼓勵孩子一步步尋找所要的答案,讓孩子學會“教”自己,這種主動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chǎn)生深遠影響。
育兒觀念:讓孩子自由成長
育兒觀念:讓孩子自由成長
一轉(zhuǎn)眼女兒到了幼兒園大班下學期了,從一個小女孩逐漸成長為一個“小大人”了!她的進步首先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培育,其次,家長的責任也是很重要的。
有句俗話說到:男孩適合“窮養(yǎng)”,女孩適合“富養(yǎng)”,我們家是女兒,所以需要“富養(yǎng)”。每個人對“富養(yǎng)”的定義都不同,我的理解中“富養(yǎng)”不是穿金戴銀,不是百依百順地嬌慣和溺愛,而是給予精神上的富足,最終培養(yǎng)出氣質(zhì)高貴的女孩。養(yǎng)女兒比養(yǎng)男孩更需要細心地呵護和溝通,因為女孩子的內(nèi)心更柔弱、更敏感。所以,我經(jīng)?;ǜ嗟臅r間陪女兒,或是帶她出入各種場合,或是外出旅行開闊她的視野、增加閱歷和見識,或是假日里和她約好兩個人一起去看場電影、逛逛街,或是帶著她去她的小伙伴家里串串門,而不是一味地逼著她學這學那的,讓她有個快快樂樂的童年。
新學期女兒主動提出來要報一門畫畫興趣班,我尊重她的意見,讓她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以前女兒一直在學小主持,學得還不錯,學小持人使她的普通話說得越來越標準了,還經(jīng)常在家當小老師,教我們怎么讀“S”和“Sh”。自從她上小持人興趣班后,膽子越來越大些了,以前膽小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說話,更別提表演節(jié)目了,現(xiàn)在都能大方地應(yīng)對了,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假期和朋友聚會唱KTV,她從來沒在這種場合唱過歌,居然敢唱歌了,而且吐字特別清楚,讓我倍感欣慰,不僅感慨女兒長大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了,所以有時候我會多跟她溝通交流,看看她內(nèi)心的想法是怎樣的,慢慢地引導她、鼓勵她。小女孩越大我覺得我們陪她的時間就要更多了,只有多交流多溝通多一些時間在一起,她才會敞開心扉和我們多交流,否則她的心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這門功課確實不簡單,做父母的都想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又想豐富孩子各種各樣的知識,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只有在不斷的摸索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才能教育好孩子,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育兒觀念:讓自己的孩子更加的獨立
育兒觀念:讓自己的孩子更加的獨立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報導:一個男學生,考上了清華大學,可上了一段學后又被學校給辭退,之后,他又去考了多次,可結(jié)果都和之前一樣。別人都很納悶,這是怎么一回事?按理說清華大學不易考,他次次都能考上,應(yīng)該是很優(yōu)秀的,可為什么學校就是不收他呢?原因在于他缺乏自理能力,除了學習外的任何事情他都不會,甚至連一雙襪子都不會洗.事后他的母親告訴了記者,在家中,他們只是一味的要求兒子只要好好的學習就行,其他的事情他完全不用去理會,父母會幫助他打理好一切。而這樣的結(jié)果卻導致兒子成了一個除了讀書外,什么都不會做的人?,F(xiàn)在的他們后悔也來不及了,只能一切從頭教他做起!
我們姑且不論這則故事是否真實,但它教育我們的意義是真實存在的。現(xiàn)在的家長們都普遍溺愛孩子,認為孩子還小,做父母的要為他們做好一切,包括穿衣.喂飯等等。等孩子再大些后,做家長的只要求孩子能好好去學習,其他都無所謂,父母幫著料理就好.家長們所不知道的是,雛鷹之所以能夠展翅飛翔,是因為掙脫了鷹媽媽保護,那樣才能感受到飛翔的美麗;茁壯成長的樹苗離開媽媽的庇蔭才能獲得更多的陽光與養(yǎng)料;蹣跚學步的孩童獨立支撐身體的平衡才能邁出人生的第一步......過多的保護并不能帶給所愛的人真正的幸福,放開手才能讓每個人都回歸到正確的位置,尋找真正的方向,得到正確的發(fā)展!
育兒觀念:讓跌倒的孩子自己爬起來
育兒觀念:讓跌倒的孩子自己爬起來
小朋友們玩著“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小天天一不小心跌倒在地,賴在地上大哭起來,等著我去扶他。我并沒有立即扶起倒在地上的小天天,一會兒后,天天撅著小嘴巴自己爬了起來?;丶液?,小天天向媽媽哭訴:“媽媽,今天我跌倒在地上,沒有人理我,老師都不扶我起來?!?/p>
老師的話——
與其說這位家長溺愛孩子、誤解老師,不如說她對如何教育孩子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老師其實并不是在偷懶,她只是想讓孩子自己從地上爬起來,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從一出生開始,許多孩子便生活在家庭內(nèi)幾位大人的精心呵護之中,漸漸地,他們習慣了大人們的關(guān)心與呵護。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當他們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得到別人的主動幫助,而不是如何從自身出發(fā)去解決問題,天天正是這樣的心理。但孩子必將離開父母的懷抱進入社會,他們在社會中必須獨自面對一切,因此,將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鍛煉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或許有一些家長會擔心,幼兒園老師這種看似殘酷的培養(yǎng)方式是否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要求獨立的過程,一方面他們心理上渴望更加地獨立;另一方面,他們不斷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也為他們獨立要求的實現(xiàn)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蛟S孩子會因一時被老師“忽視”而感到失落,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會被孩子自己努力克服困難所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所淹沒,孩子將更有信心地向前邁進。
育兒觀念:了解自己的孩子
育兒觀念:了解自己的孩子
孩子健健康康的長大,在我們看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從咿呀學語,到蹣
跚學步,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帶給我們的都是驚喜。這時候,對孩子教育的問題擺在我
們面前。0-3歲,是孩子最關(guān)鍵的時期,作為家長,我們能夠為孩子的未來奠定些什么?
我不得不開始思考。所幸我接觸到了孫瑞雪,開始讀她的一系列書,又買來蒙特梭麗的
全套書籍,開始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確,正是由于孩子,我們才開始認認真真對
待生活,對待生命,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開始看各種兒童教育的書。參加王財貴教授
的讀經(jīng)教育活動,也參與各種國學活動,了解國學在早期教育中的理論。了解華德福教
育,學習人智學。了解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古今中外,育兒教育無他,就是真正從人性出發(fā)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引導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其實真正需要教育的是家
長。如果我們家長做對了,孩子就都是好孩子。但在律己的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最難
遵守規(guī)則的,壞習慣的改正也是很難,而孩子,要比我們優(yōu)秀的多。
兒子上幼兒園了,居然沒怎么哭,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看來老師們還真是有一
套。有時候我在想,老師們是如何做到的,又要教育孩子,陪孩子們玩耍,還要記錄孩
子成長,還要在qq群里應(yīng)付家長,真的是不易。孩子回來,我問他在幼兒園里認識了哪
些新朋友,做了些什么?但總沒有答案。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問法有問題,使得孩子
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當我改變了方法,孩子開始愿意跟我溝通幼兒園里的事情,甚至還
會跟我說,我們來聊聊天吧。呵呵,就像個小大人,一本正經(jīng)的聊天。孩子的內(nèi)心是細
膩的,他們的感覺是敏銳的,如何真正的愛孩子,是我們每一個家長需要學習的課題。
其實,孩子才是真正的老師,給了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動力,激勵我們不斷的學習。
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才是新手。
感謝老師們的付出,愿和老師們攜手,關(guān)注孩子教育,關(guān)注個人成長,讓我們一起
努力!
育兒觀念:讓孩子自由自愿的玩
育兒觀念:讓孩子自由自愿的玩中午孩子睡覺的時候,我又翻了翻小巫的《接納孩子》。讀她的書,總覺得字字都打動我的心。她的文字,清晰地表達了我想要的東西。讀這些東西的時候,我感覺我的眼睛和大腦都很貪婪地吸收里面的信息,大口大口地吞下,覺得淋漓而暢快!其中,有個觀點“讓孩子自由自愿的玩”深深地打動了我,就是在孩子玩的過程中,家長不要盲目地介入,給他一個自由探索的空間。我一邊讀著這些內(nèi)容,一邊反思著自己。比如,書里舉了一個例子:兩個媽媽對待孩子玩積木的不同態(tài)度。一個媽媽就是坐在旁邊,讓孩子主動探索。孩子失敗的時候甚至是發(fā)脾氣的時候,始終給以微笑。直到孩子通過嘗試成功的時候,媽媽給他了一個大大擁抱和表揚的語言。而另外一個媽媽,從孩子拿到積木那時起,就坐在孩子的身邊,不停地告誡孩子應(yīng)該怎樣怎樣做,孩子不按照大人的思路去做,就去阻止孩子甚至批評孩子。以至于最后,和孩子發(fā)生激烈沖突的情況下,終止了玩積木。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總像第二個媽媽那樣,去干擾孩子呢?干擾孩子的實質(zhì)是,大人害怕孩子遭遇挫折,大人在回避孩子的挫折,大人太急于功成,從而不斷地干擾他。干擾孩子的結(jié)果是,孩子喪失了對該事物的興趣,封閉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降低了孩子的責任心。成人的介入,真的是把孩子的世界搞得非?;靵y!因此,讓孩子自由自愿的玩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的日常生活都在我們的設(shè)計中,孩子都按大人的思路去做事情,孩子就喪失了思維發(fā)育的活力!但是,反過來想,第一個媽媽的情況其實也是非常理想的?,F(xiàn)實情況下,很多時候是,孩子如果自己探索不成功,就發(fā)脾氣,或者終止探索過程開始摔打玩具。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一直坐在旁邊微笑著看著他,可能做不到!這一方面可能需要我們更加有耐心,另一方面需要我們的介入了。這種介入一定是引導他思考,看看他之所以沒有做成功究竟是出了什么問題,給與提示。或許孩子在我們的引導下,又開始對玩具產(chǎn)生興趣,自信地繼續(xù)探索。這可能就是維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思想:適當?shù)臅r候給與孩子適當?shù)囊龑?,來幫助他達到“跳一跳才能達到的水平”!但是,有些時候你拿不準如何引導,寧愿不要介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