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淋淋的親情面具:90%的孩子,用成績置換父母的愛
發(fā)布時間:2020-09-30 愛的教育筆記 愛的教育的讀書筆記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血淋淋的親情面具:90%的孩子,用成績置換父母的愛
我經(jīng)常到學校給孩子做各種演講,我會和他們討論各種各樣的問題,成績,愛情,家庭,人際關(guān)系.....成績是我每次演講都會談?wù)摰降闹匾掝},在和孩子討論“成績”這個話題之前,我會用一個小調(diào)查做為引入:首先,我要求會場上的所有老師及教職員工都閉上眼睛,其次,我會向?qū)W生詢問“你認為金錢獎勵有用嗎?如果給你很多的錢,你愿不愿意努力拿到好成績?”;最后,我要求那些認同“金錢換成績”的學生舉起手。
面對如此直白的問題,很多學生往往猶猶豫豫不敢舉手,他們潛意識仍然認為,學習是為了自己,不能用好成績換取金錢獎勵,這種做法是不道德的。于是,我學“聰明了”,我換了一種問法“現(xiàn)在我們不再接受金錢獎勵了,我們換成物質(zhì)獎勵:比如這次考了好成績,你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ipod?你接受這種獎勵方式嗎?”20%~25%的學生認同“物質(zhì)獎勵”,相對”金錢獎勵“,新增的學生更容易接受這種迂回的獎勵方式。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入,會場變得越來越吵,學生們開始嘰嘰喳喳的討論各種問題,我也會適時提醒教職員工“接著閉眼,不要偷看”。
“這是最后一個問題,希望大家想好再回答。”在學生的催促下,我拋出最后一個問題“你認為父母對你的愛是不是有條件的?如果你拿了高分,你的爸爸媽媽就會更愛你?如果你分數(shù)不佳,父母對你的愛就會減少?”
在過去的5年里,我在無數(shù)的學校做過演講,我向成千上萬的12歲到18歲的孩子提出過這個問題,得到的數(shù)據(jù)引人深思。80%的初中生認為,當他們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父母會更愛他們;而高中生的比率更是驚人,90%的高中生認為,父母的愛和自己的成績有關(guān),成績越高,父母就會越愛自己。
在做完調(diào)查之后,我會和會場上的學生一起分析情況,我信誓旦旦的告訴這些學生“你們對父母的看法不正確,無論你成績好壞,你們的父母都會無條件的愛你們。”我告訴我的聽眾,父母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職業(yè),他們身上有著生活的壓力,所以有時候,當你表現(xiàn)不佳時,他們需要一些時間來放空自己。如果你把不及格的成績單拿給你父母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感覺到失望,他們也可能因此沉默,但這并不意味著父母不愛你們了。家長只是需要停下來,想想這件事要怎么做,但無論如何,父母對你們的愛是不變的。
無論成績好壞家長都愛孩子?沉默只是因為家長想要休息一下?其實,這些只是我騙孩子們的“托詞”,做為家長,我明白這些沉默之后真相,當孩子表現(xiàn)不好時,父母會感覺失望,再濃的愛意都會在瞬間消退。
JimTaylor把“因孩子表現(xiàn)而增減愛”的行為稱為“效果愛”,如果孩子表現(xiàn)優(yōu)秀,父母給孩子愛以回報;如果孩子表現(xiàn)很差,父母就會收回對孩子的愛。
“效果愛”對孩子傷害很大,孩子會感覺到懊惱和傷心,雖然父母經(jīng)??诳诼暵暤膶⒆诱f“無論你什么樣,我都愛你?!钡呛⒆觽冞€是會敏銳的發(fā)現(xiàn)父母的“口是心非”,在自己獲得成功的時候,父母經(jīng)常會發(fā)“我為你驕傲”“我感覺到幸?!边@類熱情洋溢消息;而當自己失敗的時候,父母也會經(jīng)常表達自己的難過和失望。孩子們可以敏銳的察覺出家長態(tài)度的不同,并把家長的態(tài)度和自己成功或者失敗聯(lián)系起來。
“效果愛”對孩子心理傷害極大;在短期內(nèi),“效果愛”讓孩子很難感受到幸福,他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想尋究父母更多的愛;在長期內(nèi),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孩子長期處于“如果我不優(yōu)秀,父母就不會愛我”的心理認知中,會不自覺的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們事事追求完美,對失敗感到很恐懼,他們也會怨恨自己的父母“為什么不能給我無條件的愛”?隨著孩子年紀的成長,這種不良影響隨之內(nèi)化:孩子長大成人之后也會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會因為失敗責備自己沒用,在獲得成功的時候才肯稍微肯定自己。
愛不能作為獎勵的工具,不能用愛來換取孩子表現(xiàn)優(yōu)秀,想想現(xiàn)實中的例子,當我們想讓孩子自愿做某事的時候,最快摧毀孩子興趣的方法,就是給孩子物質(zhì)獎勵,誘惑孩子去做事。
家長們不是機器人,他們會有自己的感情,會為孩子的成功驕傲,也會因孩子的失敗而失望。家庭教育沒有明確的衡量標準,家長根本不知道自己教的是好是壞,很多家長都會去尋找參照物,如果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家長就認為自己的教育是有效果。
如何避免自己成為“效果愛”的家長呢?我們首先要轉(zhuǎn)變觀點,把注意力集中在過程上,更多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成績,別太在意孩子的成績,不要因為孩子獲得好的成績而開心,也不要因為孩子成績不佳而惱怒,而是要和孩子討論成績背后的事情,為什么取得這個成績?如果成績不好,那么下次要怎么努力?如果這次成績好,孩子要怎么保持?[教師資源網(wǎng) 722331.COm]
學習是一個過程,一次成績的好壞并不代表什么,家長過份關(guān)心孩子的成績,只會把孩子逼成完美主義者,家長應(yīng)該平和心態(tài),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孩子的成績高而開心,也不因孩子的失敗而低落,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愛沒有條件,無論成績好壞,父母都會站在孩子一方,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你可以這樣面對孩子的成績
我曾發(fā)現(xiàn)每到期中期末考試前學后一段時間內(nèi),街頭巷尾議論的中心話題便是學生的考分,可見家長學生對考分的重視程度。孩子認為,分數(shù)決定自己的命運,決定家庭是否太平。家長認為,分數(shù)是孩子有沒有出息的標志,在某種程度上,分數(shù)也是家長之間攀比炫耀的資本??荚嚪謹?shù)到底說明什么呢?考試分數(shù)只能說明孩子在某一時期對某一學科或某一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智力因素有120種,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77種,而學校考試僅能考出幾十種智力因素,有很多智力因素無法用考試測驗出來。考試分數(shù)受很多因素的制約,比如基礎(chǔ)、能力、環(huán)境因素、臨場發(fā)揮等,都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考試分數(shù)有影響。另外,有的孩子善于考試,有的孩子不善于考試。再有,考題的難易程度、考試范圍也很大程度決定著考試成績??赡艽蠹疫€記得1984年全國高考數(shù)學平均成績僅有48.4分,我們能說1984年考上大學的學生成績差嗎?在應(yīng)試教育體制下,從重視考試考分,過分重視選讀考試的結(jié)果,把學生當成考試機器。雖然考上名牌大學,但畢業(yè)后一事無成。
現(xiàn)今家長對孩子的分數(shù)上存在兩種誤區(qū):一是見孩子得高分就歡喜,進而對孩子過份地夸獎和物質(zhì)上的刺激,希望孩子每次都考第一。這就在孩子的心靈里種下虛榮的種子,使他們覺得自己非常聰明,經(jīng)不得一點挫折。二是不管孩子基礎(chǔ)好壞,用功與否,得低分是什么原因,見了低分就斥責、打罵,長此以往會造成孩子個性發(fā)展的缺陷。
問題例如:(1)撒謊,欺騙家長,涂改成績,冒名簽字;(2)懷疑父母的愛,甚至離家出走;(3)部分學生會患“考試綜合癥”,惟恐得不到高分,心情長期處于恐懼壓抑狀態(tài),每逢考試便緊張心慌,恐怕失敗,反而更加考不出實際水平。這樣,終究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fā)展。
孩子得了低分自然不高興,家長應(yīng)該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應(yīng)該使孩子確信父母是愛孩子的,然后可以通過輕松的談話來了解孩子,鼓勵孩子,我很欣賞我的一位同行的作法。
有一次孩子只考了48分,他讓孩子把卷子拿回家與孩子共同研究48分。首先,給以肯定,考得不錯,相信你下次再努力,學會一個填空不就50分了嗎?下次再努力,再做對一個計算題,不就60分及格了嗎?說起來,大家似乎覺得要求是不是太低了,但這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和幫助。
其次,家長要冷靜思索與研究孩子學習差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來看,其原因可以從五個方面分析:第一非智力因素,多數(shù)學生成績不佳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如興趣、性格、意志、動機等方面存在問題,對學習沒興趣,缺乏動機,都有會造成學習成績差;
第二,學習環(huán)境差,如有的家庭每天晚上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麻將,甚至喝灑、打架,從不過問孩子學習;
第三,有特殊偏愛,有的喜歡體育,或音樂,或美術(shù),造成個別學生放棄其他學科的學習。有的孩子屬于晚熟,在低年級學習成績差,一到高年級學習成績明顯上升;
第四基礎(chǔ)差,有些學生以前基礎(chǔ)不好,新舊知識有一定相關(guān)性,因而上課聽不懂;
第五,有些學生學習不用心,注意力不集中在學習上,或?qū)W習方法不對頭,時間花費不少,不見成效。對此父母應(yīng)針對自己孩子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為了使孩子在精神和身體上充分松馳后,以積極的心情進入學習,請孩子做如下練習:
回憶過去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最好成績時,達到目標時的經(jīng)驗感受,把那時的喜悅心情再回味一遍。
回憶成功或勝利的感覺,無論是過去的,還是最近的都可以。如在學習的過程中,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真理時,那種興奮會使心情非常激動;獲得意想不到的正確見解,取得優(yōu)異成績時,心里格外喜悅。當然,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當解開難度較大的字謎時的得意心情,或當從電影、電視中學到新知識的心情等亦然如此。乃至孩提時代,剛學會騎自行車,學會游泳時的那種心情也同樣值得回憶。
我們利用音樂進行學習。進入自然的放松,有意識地試著投入你所有的感官,這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其實音樂的妙用就是表現(xiàn)在它成為靈感的源泉,聽音樂不僅能增加樂趣,更能激發(fā)學習的靈感。因為這是一個如何將心靈中潛在的特點浮現(xiàn)成為自己的特質(zhì)的問題。也是一個如何超越原始思維的阻礙,成為一個最具有創(chuàng)意能力的人的問題。
我要達到目的
學習是快樂的
我的記憶很好
我的精力充沛
我的心情特別平靜
以上這些也可以做為肯定性的暗示警句。當然根據(jù)你的愛好和情況也可以選用其它的話做為暗示性的警句。如果在這種心態(tài)下,把它在心中反復(fù)念誦,就能夠使愿望變成現(xiàn)實。比如考試前,念誦這樣的話肯定會提高考試效果:
我能夠找到最合適的答案
主要內(nèi)容我全部記得
我的信心十足
我的記憶力特別強
盡是我擅長的試題
最重要的是盡可能把當時自己以及自己周圍的情景直至細枝末節(jié)都明晰地回想起來,讓那時的心情忠實地再現(xiàn)在眼前。這樣,那種愉快的心情就會出現(xiàn),心理也就會完全沉浸在當時的氣氛中了。
成為孩子的好父母
在平常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許多父母都希望有一個友好的相處過程,也希望自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好媽媽,也希望自己能做稱職的父母,但卻往往忽略了許多基本的要件,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a.了解孩子是十分敏感的
孩子的敏銳程度,可以知道你是否是出自于真心亦或是虛應(yīng)了事,一個表情、贊美、或眼神,都可讓孩子察覺出父母對他的看法,所以父母親要注意,用真誠的愛來面對孩子。
b.孩子也有自尊
孩子也是一個有靈魂、有思考的個體,當別人羞辱他、拿他取樂時,他是知道的,所以父母應(yīng)當尊重孩子,不要在人前數(shù)落孩子的不是,當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秘密時,父母也要作一位稱職的傾聽者及保護者,不要將孩子的秘密公開與人討論,否則將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c.不要欺騙孩子
父母常為要得到孩子的合作,許下一些不太可能實現(xiàn)的諾言,這會使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不要一方面教孩子不要作放羊的孩子,一方面又大喊:‘狼來了!’
d.不要作比較
許多父母由于求好心切,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好讓孩子懂得發(fā)奮圖強,其實這只會造成反效果,使孩子承受極大的壓力與打擊。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在神的眼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是世俗的標準卻使許多孩子個別的特質(zhì)遭到抹煞,就連親生的父母親也無法給予正面的影響與保護,這不是很可悲嗎?相信您的孩子,總有一天他會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現(xiàn)在的不如人并不代表他日后的成就也不如人。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不僅接受你教給他們的東西,而且還會有意或無意地模仿你的語言和行為,有時甚至是思維方法,他們會去觀察他們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并迅速地將它化為己有。一滴水,一粒沙,一朵鮮花,在我們眼里再平凡不過的東西,在他們那里卻變成了一個個具有無窮奧秘的魔法球。所以每當寶寶滿臉稚氣地向我提問時,我經(jīng)常會想,到底是誰啟發(fā)了誰的智慧呢?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之所以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聰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們自身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度。當孩子乘著想像的翅膀越飛越遠時,我們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為他們打開一扇扇興趣的大門,帶他們?nèi)ヮI(lǐng)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與奧秘呢?在生命成長的最初幾年,孩子的成長一天相當于一年,他們就像海綿,給予多少就會吸收多少。當我們自身的蘊藏很貧瘠,我們又怎能去苛求孩子來達到我們所期望的高度呢?其實孩子的領(lǐng)悟能力是遠超于我們的想像,他知道怎樣才能去達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樣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表現(xiàn),知道怎樣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出來。
作為父母,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首先我們就要先擁有很高的智慧。這種智慧不僅僅是知識體系上的完備,還有傳達方式方法上的技巧,而且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自己要知道想引導(dǎo)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要有觀念上的自覺。拿騏騏來說,他現(xiàn)在不到四歲,大字不識幾個,算術(shù)也不是太好,英語懂得也不多,但是他們班的許多孩子已是非?!皡柡Α?,三字經(jīng),九九表,藝術(shù)表演,說話處事,連我這個大人有時也覺得自愧不如,但我們并不在意,因為比起背詩、認字、算算術(shù),我更關(guān)注的是他是否能夠適應(yīng)集體生活,是否能對各科知識培養(yǎng)起一個最初的興趣,是否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對各種事物求知的好奇心。
教育孩子是一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騏騏是一個很愛提問的孩子,誰也不知道他那精靈古怪的小腦瓜里隨時會蹦出來些什么奇思怪想,而我的原則就是認真對待他的每一個問題,盡量客觀地回答并隨時準備同他一起去查書、查資料。我有時非常感謝孩子,因為是他給了我再一次學習的機會,讓我知道自己擁有的知識是多么地淺顯,如果不是因為他的提問,恐怕很多問題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再去深究。因為需要教他,又逼迫自己去看一些書籍,去學一些東西,去想一些問題,才有了諸多感想和文字。在與孩子不斷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不僅使我在知識上努力提升自己,而且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許多我們平時忽略了的缺點和不足。
對于不同的個體來說,方法是死的,思想是活的。帶孩子絕不僅僅只是安排他的衣食起居, 還需要我們有百倍的耐心和洞察事物的能力,針對不同的孩子予以不同的教育和引導(dǎo)。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不盡相同的,記得我曾經(jīng)為騏騏的睡覺問題大傷腦筋,妄圖找出一個通用法寶,可后來發(fā)現(xiàn)在睡覺上他缺少普遍性。包括在以后的成長中,他也有很多他自己的特質(zhì),只能根據(jù)他的喜好、性格特點等因勢利導(dǎo)。
所以說只要我們肯用心,通過父母間的交流、通過與孩子的玩耍,通過報刊雜志等,父母的智慧便會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滋生出來,很多東西懂得了叫知識,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
父母這八做法讓孩子成績差
家長若要想讓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發(fā)生變化,就要盡可能地剔除自己頭腦里的舊框框、舊經(jīng)驗、舊模式、舊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
許多家長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肯定有比較定型的做法。有些做法可能是對的,但有些方法肯定是不對的。
如果你的孩子培養(yǎng)得特別成功,孩子的學習能力、道德水準、和家長的溝通情況都特別優(yōu)秀,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一點都不用你操心,你對他考中學、考大學一點憂慮都沒有,對孩子的未來一點憂慮都沒有,如果你能完全做到這一點,那么才能說你的家教合格的。
如果你還沒有做到這一點,這說明你一定有某些方面做得不合格,就要想辦法做出如下改變:
一、徹底擺脫錯誤的家教方式
作為家長,應(yīng)該下定決心拋棄以下八種家教方法:
1.嘮叨式
家長若要想讓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發(fā)生變化,就要盡可能地剔除自己頭腦里的舊框框、舊經(jīng)驗、舊模式、舊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許多家長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肯定有比較定型的做法...
很多孩子說,一聽父母嘮叨他就煩。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間對方老嘮叨,那你們煩不煩?作丈夫的嘮叨,妻子煩,作妻子的嘮叨,丈夫煩。因此,嘮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數(shù)落式
有的嘮叨式同時就是數(shù)落式。總是數(shù)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樣啊?總是在那兒數(shù)落。數(shù)落比嘮叨更惡性,因為數(shù)落常常有譴責性質(zhì)。數(shù)落式家教往往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給壓制住了。
3.訓斥、打罵式
訓斥打罵都可能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其結(jié)果有僅不會使孩子成績提高,而且會使孩子更加厭學,甚至逃學。
4.達標式
規(guī)定孩子下次考試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各次要進入前幾名,這叫達標式。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積極性的一種家教方式。先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標準,使孩子心理上特別緊張,擔心達不了標。而孩子往往是越擔心越達不到標,因為心理上的壓力使他很難自由發(fā)揮,也很難發(fā)揮出應(yīng)有水平。
5.疲勞式
學校搞題海戰(zhàn)術(shù),家長再增加學習時間,學習題目,這就是疲勞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負荷學習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最終只能是欲速不達。
家長若要想讓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發(fā)生變化,就要盡可能地剔除自己頭腦里的舊框框、舊經(jīng)驗、舊模式、舊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許多家長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肯定有比較定型的做法...
6.包辦、陪讀式
對于孩子的學習,家長都替他操心,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dǎo),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這也是錯誤的方法。
7.催促式
“你該做作業(yè)了,你該復(fù)習了”,這樣的催促如果孩子聽煩了,他們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學,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學了。
8.愁眉苦臉式
老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面孔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一個孩子回到家里,如果面對的是一張數(shù)落自己的臉,一張嘮叨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一張拉長的臉,一張催促的臉,孩子就會從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學習的樂趣。
二、家長的微笑和常識勝過一切
很多家長會有這種體會,孩子對你的一句贊賞常常十分感動。你用微笑與孩子交流,孩子的心情就會舒暢;你用欣賞的目光注視著孩子,孩子就會充滿信心和力量。當然,微笑面對孩子,并不是對孩子放任自流。對孩子采取放任自流式、放縱式的教育方式也是錯誤的。微笑面對孩子,就是重在培育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就是以一種最美好的態(tài)度來關(guān)心孩子的學習,支持和鼓勵孩子的學習,給孩子以最大的學習動力。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
在當今社會,由于激烈的生存競爭,大多數(shù)家庭中的父親忙于工作,在職場上全力打拼,照顧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致使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逐漸被弱化,甚至漸漸淡出,出現(xiàn)了"親情關(guān)系向母性群體傾斜"的現(xiàn)象。這不僅有礙于良好家庭關(guān)系的建立,更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因而,近幾年來,在家庭教育研究領(lǐng)域,"父性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父性教育即對孩子提供充滿父親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親來實施體現(xiàn)父親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專家呼吁,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結(jié)合起來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不可缺失的父愛
父親在孩子眼里代表著無窮的力量與強大的依靠。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會讓孩子帶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如果父親淡出對子女成長的關(guān)心和指導(dǎo),不注意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家庭教育知識,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危害極大的。
父親帶孩子的好處
一、父親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戲伙伴,也是兒童積極情感的滿足者。
父親會更多地與孩子玩興奮、刺激、變化多樣的游戲,而不像母親那樣與孩子做一些傳統(tǒng)、安靜、缺少變化的游戲。所以,孩子更喜歡與父親玩。研究表明,有自由選擇游戲?qū)ο髸r,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父親作為第一游戲伙伴來選擇。
二、父愛有助于兒童良好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
一般來說,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自主、堅毅、勇敢、堅強、敢于冒險、勇于克服困難、富有進取心、合作、熱情、外向、開朗、大方、寬厚等個性特征。孩子在與父親的不斷交往中,一方面潛移默化地感受著父愛,模仿、學習父親的言談舉止;另一方面,父親也自覺不自覺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個性特征,尤其是對男孩要求更為嚴格。
三、正常的父愛能促進兒童扮演好自己的性別角色。
男孩能模仿、學習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從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認同。如果男孩缺乏"父愛"或與父親交往過少,容易導(dǎo)致"女性化"傾向。對女孩來說,通過對父母性格特性的認識,會更加強化自己的性別意識,掌握性別角色標準。國外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在隨單親母親長大的女孩中,成年后往往拒絕做母親或妻子,在取得滿意的兩性關(guān)系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四、父愛更易促進兒童智力的發(fā)展。
觀察和研究證明,母愛與父愛對兒童的智力影響是有差異的。孩子從母親那里可以更多地接受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藝術(shù)性等方面的知識。而父親給予孩子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父親通過與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種形式的活動、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發(fā)展。一項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凡與父親在一起交往機會多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由此可見,"親情關(guān)系向母性群體傾斜"是一種不利于兒童健康發(fā)展的現(xiàn)象,應(yīng)引起我們家長的警惕。父親不要輕易放棄自己應(yīng)盡的責任和義務(wù),多給孩子一些父愛。當然,對于單親家庭來說,應(yīng)盡可能地消除"沒有父親"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母親盡可能地要"母代父職",與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活動。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請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爺爺、叔叔、外公或舅舅等盡一份"男子影響"的責任,給孩子一些"父愛",防止教育可能出現(xiàn)的片面性。
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父親意識到了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與母親同等重要、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用自己在人格品質(zhì)、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優(yōu)勢對孩子的成長施加積極的影響,把母親生活領(lǐng)域之外的東西盡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為孩子探索新領(lǐng)域的向?qū)Ш土α吭慈?/p>
父親和寶寶的游戲
和寶寶一起做滑稽鬼游戲
爸爸與寶寶一起戴上假發(fā),披上床單,互相在臉上畫有趣的圖案,做鬼臉。媽媽可以在一旁拍照,攝像,將"瘋鬧"的場景記錄下來。還可以將照片制成小卡片,貼在冰箱、墻上,成為爸爸與寶寶游戲的家庭記錄。
給寶寶準備意外的禮物
爸爸可以將給寶寶的禮物寄到家里。別忘了為寶寶畫上別致的小卡片,告訴寶寶:"爸爸愛你。"陪伴寶寶一起享受拆開禮物的喜悅。
和寶寶一起幫助媽媽做事情
帶著寶寶一起體會媽媽做家務(wù)的辛苦。周末的時候,可以和寶寶商量:"今天讓媽媽休息。爸爸來掃地,寶寶就幫爸爸把桌子擦一擦哦。""寶寶陪爸爸去倒垃圾。爸爸把垃圾扔進垃圾怪物的嘴里吧。"家務(wù)不僅不再是媽媽一個人的辛苦勞動,將還成為全家快樂的游戲。爸爸和寶寶在活動中增進了感情。
帶著寶寶做運動
爸爸是寶寶眼中"大力士"和"飛毛腿",帶寶寶跑步,跳躍,扔皮球,教寶寶學打羽毛球,陪寶寶玩秋千。體育運動是爸爸和寶寶相處的"特別節(jié)目"。寶寶更能在運動中感受父親角色的勇敢與力量,體會爸爸與媽媽對自己的不同影響。[!--empirenews.page--]
摟著寶寶講睡前故事
和媽媽輪流為寶寶講睡前故事,讓寶寶體會爸爸的擁抱也很舒適,溫柔。在講故事的時候,爸爸可以和媽媽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扮演憨厚的熊哥哥、丟三落四的唐老鴨等,讓寶寶了解爸爸的幽默。
爸爸和寶寶的"小秘密"
當寶寶受到媽媽的批評不高興,獨自傷心的時候,爸爸不妨和寶寶說說"悄悄話":"在玩什么?來,和爸爸一起玩好嗎?等會我們?nèi)ズ葖寢屪龅臏?爸爸是媽媽與寶寶情緒的"融合劑"。
爸爸還可以在每天晚飯后利用固定的時間帶著寶寶出去散步,看看花園里的花開得如何?隔壁叔叔家的狗是否也出來散步了?一邊散步,一邊告訴寶寶爸爸今天的生活,也和寶寶聊聊他今天過得如何。
爸爸和寶寶一起準備一個儲蓄罐,和寶寶一起積蓄外出時的費用。寶寶每次把自己獲得的零花錢放進去的時候,就會開心地期待著和爸爸一起出游。
相關(guān)鏈接
(一)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與父親共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的智商高,男孩兒更像小男子漢,女孩兒長大后更懂得與異性交往。
(二)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
(三)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曾對上海市兒童的行為問題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前兒童不良行為(如攻擊、霸道、退縮等)的發(fā)生與父親的養(yǎng)育方式有著非常顯著的關(guān)系。拒絕型的父親(包括打罵的積極拒絕型和不理不睬的消極拒絕型)最容易引起學前兒童不良行為的發(fā)生。
激情父母成就健康向上的孩子
每天與孩子獨處20分鐘 從古至今,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可厚非的,可現(xiàn)代家庭的繁忙使得父母與孩子對話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在每天與父母的交談中,金語涵的爸爸告訴筆者,孩子在家特別怕他,不知道如何是好?經(jīng)過一番交談,得知金爸爸工作比較忙,回家就不想說話,一說話女兒就緊張。看著金爸爸一籌莫展、一副傷心的模樣,筆者想這是很多家庭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因為工作的壓力回到家已沒有足夠的耐心與孩子說話、甚至微笑。筆者告訴他:
1.每天回到家之前對自己說:“女兒是我的寶貝,我非常非常愛她?!?/p>
2.堅持每天與女兒獨處20分鐘,在只有你和她的時候,你會更多地關(guān)注她,她會覺得爸爸也很愛她,單獨和爸爸在一起時自己也很快樂。
3.如果實在不想說話,就給女兒準備一樣小禮物:一根棒棒糖或者一瓶酸奶。這些東西可以事先準備很多,到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
20天后,金語涵的爸爸特意找到筆者,告訴筆者他按照筆者說的方法做了以后,開始覺得很別扭,但想著沒辦法就堅持了一個星期,漸漸地,他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喜歡這樣做,而最后一個辦法幾乎沒用過?,F(xiàn)在他與女兒之間的距離真的拉進了不少。心態(tài)調(diào)整好了,養(yǎng)成了習慣,也就不覺得累了。況且,這樣的收獲遠大于自己那點小小的付出。他還說道:“確實,曾有專家研究指出,父親與女兒的情感,能直接影響女兒成年以后的性格和能力。”所以,他很慶幸能有這次改變。
笑口常開,言傳與身教并重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個性形成和心理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潛移默化,深刻而持久。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都在強調(diào)以身作則對孩子的重要性,往往忽視了語言對孩子的影響。其實,言傳與身教并重。
羅逸霄的媽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作息時間安排得很緊,生活很有規(guī)律。孩子很聽話、也很能干??墒?,他媽媽向筆者反映,為什么他看似沒有其他孩子活潑呢?真不知該如何是好。筆者知道他媽媽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平時處處以身作則,對孩子比較嚴厲。她就特別相信:“行動更具說服力?!贬槍@一情況,筆者給她支了三招:
1.每天堅持給孩子講一個笑話,讓自己的笑聲感染孩子。
2.把練毛筆字的時間縮短,拿十分鐘進行夢想交流。夢想可能做或者不可能做的事情,讓他在交流中活躍思維。
3.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讓他把開心的事用語言表達出來。經(jīng)常不停地說話,變得能說會道了,自然也就活潑了。
一個月后,筆者就發(fā)現(xiàn)孩子經(jīng)常有很多好玩的事跟筆者說,而且還能跟其他小朋友說好多的笑話,大家都特別樂意跟他在一起。
激情生活,讓父母成為孩子的朋友
家庭是父母創(chuàng)造的,可家庭的核心卻是孩子。如果父母成不了孩子的朋友,對家庭來說將會失去激情;沒有激情的生活,孩子將會難以快樂。筆者發(fā)現(xiàn),其實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過就是晚上和雙休日,于是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向父母們提出了兩點建議:
1.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合理地安排晚上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共同歡歌、共同游戲。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聊一下幼兒園里的所見所聞,再跟孩子一起聽讀十分鐘,邊讀邊看邊識字,然后再有十分鐘輪流表演節(jié)目,孩子和父母一起完成,孩子會覺得很有意思。另外,還可以跟孩子一起畫畫、玩游戲,臨睡前再給孩子講幾個故事,使孩子享受到親情的溫暖。
2.雙休日到了,更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進行環(huán)境教育的大好時機。父母帶孩子去廣場喂鴿子,體會喂鴿子的樂趣;去公園體會碰碰車帶來的刺激;也可以去書店,幫孩子選上幾本好書,豐富一下孩子的小書架;走在路上,隨時觀察路上行人、汽車、天氣的變化及路上發(fā)生的事情。隨時引導(dǎo)孩子增強明辨是非的本領(lǐng),擴展視野,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提醒父母們用孩子的眼光、用孩子的語言,來看、來想、來談,感同身受,體味生活,父母自然能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總之,家庭環(huán)境是一個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是幼兒活動的基本場所。良好的家庭氛圍、親密無間的零距離相處、言傳與身教并重的教育方式及激情洋溢的生活,對幼兒性格的形成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此,笑口常開、樂觀向上的父母,其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和激情洋溢的教育對孩子性格培養(yǎng)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