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至關重要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幼兒園的游戲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至關重要
身邊總有那么幾個孩子,乖巧得讓人羨慕,。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家小孩”。“別人家小孩”又聽話又乖,那乖乖的孩子真的完美嗎?
表面上的乖孩子
有些孩子表現(xiàn)看起來很乖,在人前很有禮貌很懂事,但人后卻背著大人做一些令人反感的事情,如在沒有人的地方欺負同學,在沒有人的地方故意損壞東西等,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學會察言觀色,他們能根據(jù)大人的臉色跟心情去評估他們的想法,從而去討好大人。
危害
孩子從小就掌握了人情世故的要領,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這些會直接讓孩子與一個好孩子的標準越走越遠。一個表面上的好孩子遠比一個真實的壞孩子可怕,家長可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欺騙。
有問題的乖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很聽話,家長指東他不往西,從不跟家長提要求,也從不調皮搗蛋,遇到這樣的孩子,你先別高興得太早了,一個正常的孩子,不會什么都聽家長的安排,他們會調皮會搗蛋,會有自己的思維跟想法。
危害
當孩子過分聽話時,家長要懷疑是不是孩子智商出現(xiàn)問題了,并且盡早帶孩子去醫(yī)院做相關的檢查,一旦病情確診,就要及時進行治療。如果家長將這種現(xiàn)象當做孩子乖的表現(xiàn),有可能延誤到病情的治療。
乖孩子標貼不好
乖孩子總是受人歡迎的,于是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標上乖孩子的標簽,讓孩子能以好孩子的形象出現(xiàn)在公眾視線之中,一旦孩子做錯了某件事,家長就會對他們另眼看待,嚴厲進行糾正。
危害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做錯事可謂是家常便飯,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乖孩子的標簽,這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及思維發(fā)展,將他們禁錮在一個窄小的空間之內(nèi),這對孩子的智商發(fā)育和健康成長不利。
“乖”只會討好大人,一味的壓抑自我
“乖”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一味的壓抑自我。幼年時期對家長的討好,長大會會變成人了對周圍人的討好:不懂得去拒絕別人、活在他人的肯定里。
乖小孩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自主能力差
對父母言聽計從,按照父母給他規(guī)劃的路去走,從來不去思考“為什么”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在父母庇佑下或許會過的安安穩(wěn)穩(wěn),但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抉擇的能力。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后于時代
乖孩子,意味著行為受他人支配,小時候是家長,后來是老師,一路走來,“乖”慣了,就少了許多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新。
孩子太乖并不好,培養(yǎng)自信至關重要
父母需要及時采取手段,用一些微妙的方法,提高他們的自尊自信。把你的孩子塑造的一個積極陽光、活潑自信
建立一個情緒表達出口
不像女孩子,家長通常不鼓勵男孩子盡情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從小就教育他們“男孩不能哭,男孩要有擔當、男孩別埋怨”等等,所以造成男孩子有時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感受。因此,他們很難學會如何妥善處理疼痛。如果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在遇到麻煩時他就會更輕松的面對。父母也要學著花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去了解、理解你的寶貝,以便更好的幫助他。
為他的后天努力獻上贊美
因為媒體、環(huán)境的誤導,現(xiàn)在小小孩都覺得男生的六塊腹肌、女孩的麻桿長腿,家中的豪華轎車等是最重要的個人優(yōu)勢,顯而易見,這是錯誤的想法,我們有責任糾正孩子對”個人價值“的誤會,勤奮、努力、善舉、同情心,等等,這些才是真正值得稱許、值得追求的,孩子在這些方面表現(xiàn)突出時要表揚贊美,強化他們對真善美的感知,
鼓勵他做喜歡的事
不要對孩子的興趣愛好無視,不要覺得那些可有可無,別從牙牙學語就讓他照著你的想法過活,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愛好,并且加入他的愛好。這樣以來,你的態(tài)度表明了你很在乎那些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事,他也會感覺自己很重要,這就在無形中提升了他的自尊。萬不可照著大人的意愿,事事打壓,事事否定。
給他找點事做
當一個孩子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像丟垃圾-也能表明,大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完成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漸漸積累他們對自己的自信。
支持他的獨一無二
不是每個小男孩都喜歡玩泥巴,不是每個小女孩都喜歡洋娃娃,不是每個小男孩都喜歡玩具車,不是每個小女孩都留著長頭發(fā),不是每個小男孩都喜歡玩足球,不是每個小女孩都愛過家家。你得讓你的孩子知道,沒關系,無所謂,你不喜歡挺好的,如果他對他自己的|與眾不同|能坦然對待,在面對那些試圖取笑他的人時他就更能泰然處之。
打扮你的孩子
做媽媽的有義務給孩子穿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如果是女寶寶,更要在穿衣打扮上稍費些心,不要讓孩子從小就感覺和別的小朋友站在一起,相形見拙。
適當滿足他的要求
當孩子在生活作息中,行為表現(xiàn)符合規(guī)則時,父母可以視情況而定,適量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例如:媽媽規(guī)定小寶寶每天要在晚上九點鐘準時就寢,有時小寶寶可能達不到,但是,如果有一天,當孩子能夠自律地準時睡覺時,媽媽可以在隔天以其它方式來滿足其所需,例如:帶他去吃他喜歡吃的東西,或看他需要什么,在適度的范圍內(nèi)可以滿足他的需求。
經(jīng)常帶孩子出門
尤其在小寶寶一至三歲時,正是需要健全發(fā)展身心的初始階段,媽媽可以經(jīng)常帶小寶寶出門玩?;蛱接H訪友,一方面能讓小寶寶不要過于依賴家依賴父母,一方面也能讓寶寶多多接觸不同的人和事,開闊眼界。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育兒心得:培養(yǎng)孩子的信心很重要
育兒心得:培養(yǎng)孩子的信心很重要
我們中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往往是我們每個家長的共同意愿,當今社會用來形容有本事的人,最常見的一句話就是多才多藝。經(jīng)過這次的港澳兩地的論壇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在每個家庭中都有一到兩個小寶貝,我們家也不例外,隨著漫長的成長,小寶貝變成了一個,美麗大方的小姑娘,這七年就像放了一場電影,那一幕幕仿佛像昨天一樣都呈現(xiàn)在眼前。
這七年的過程就像一張白紙,做父母的在上面寫上了問答題,有打鉤也有打叉,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不同的教育培育不同的孩子。
其實每個小朋友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表揚和贊賞。倩怡也不例外,從一開始的看圖寫話,不知道從何下手,到現(xiàn)在,一看就會,這離不開表揚和認同,記得有一次,我要她寫一篇文章“我的媽媽”,當時她哭著說:“媽媽,我不會寫。”我找了一些題材給她看,然后我出去了,把門關上讓她自己思考,過了40分鐘,她低著頭,樣子不很好看{估計是怕受打擊,又或是自己沒信心},第一次拿了寫好的文章給我看,其實,這次她寫的不是很好,語句都不通順,我拿著一看,笑著說:“哇,好棒哦!寫的真好,媽媽都沒有你這樣的文采哦!此時,她的臉上笑容滿面,后來她對她的小伙伴說:“我媽媽說我的作文寫的很好,她都沒有我寫的這么好呢!”其他的小伙伴說:“你真棒,真了不起!”從那以后只要老師說要寫作文,她都會把自己關進房間認真的寫,寫完了再拿給我看。但我看完了,我也會說,哦,又有進步了,你看,你多棒呀,我像你這么大時,我什么也不會。表揚對于倩怡來說,,是一種能量,培養(yǎng)她的信心很重要。
俗話說,生兒容易,養(yǎng)兒難,在倩怡的成長過程中,老師和父母是她的領航員,在她不自覺的時候,我們對她嚴格的檢查督促;在她遇到困難時,我們及時的進行指導同時,我們也注重發(fā)現(xiàn)她的不足,特長和興趣,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我們希望她今后的生活中,能因為有能力而更自信,能更多地體會到生活中的樂趣,我們深知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離不開老師辛苦的培育,和滴滴汗水,在此我真誠地感謝,幫助我們孩子獲得知識快樂的老師們!
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樂觀的心態(tài)
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樂觀的心態(tài)
一、讓孩子獲得友誼。父母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玩耍,學會怎樣進行愉快融洽的人際交往。
二、給孩子一定的決策權。孩子對于強加給他們決定都是排斥的,是指導還是控制孩子的行為,對他們性格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選擇什么不選擇什么。
三、教會孩子調整心態(tài)。當孩子陷入痛苦或憂慮之中時,父母應當幫助他們找到擺脫的方法,如采取聽音樂、閱讀、騎自行車或與朋友交談等方法,讓孩子從失望中振作起來,盡快恢復愉快的心情。
四、限制孩子的物質占有欲。心理學家調查發(fā)現(xiàn),家庭收入特別豐厚的孩子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愉快,他們只不過對所擁有的感到滿意。過分的給予會使孩子產(chǎn)生“獲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錯覺,這種基于物質滿足的愉快往往難以持久。
五、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為孩子提供各種活動和多種興趣的選擇,并給予必要的引導,以培養(yǎng)其愛好。如果孩子能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孩子可能會感到更加快樂。
六、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著名心理學家法迪斯說:“在孩子學會語言之前,他們是從感情的氛圍中得出自己的結論的———這個世界是一個令人憂慮、憤怒的地方還是一個安全、愉快的樂園?!痹谛腋<彝ダ锍砷L的孩子成年后具有樂觀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樂觀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具備的,但是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擁有樂觀的條件。只要家長們能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樂觀的去待人待物,那么孩子以后也會具備樂觀的品質。千萬不要把悲觀的情緒灌輸給孩子,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培養(yǎng)個自信的孩子
培養(yǎng)自信的孩子,是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履行的責任,因為自信心對每個孩子來說都至關重要。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無論在智力上還是體力上,或是處世能力上,都有著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種能力發(fā)展上的主動積極性,而主動積極性對刺激人的各項感官與功能及其綜合能力的發(fā)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信心就象人的能力催化劑,將人的一切潛能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動到最佳狀態(tài)。而高水平的發(fā)揮在不斷反復的基礎上,鞏固成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將人的功能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一個人的成長路線如果是沿著這樣的方式行進,可以想像其積累效果是十分可觀的。
中國的家庭教育有更深的家長式教育傳統(tǒng),家長對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針是保護、灌輸、訓導。具體表現(xiàn)在對孩子的冷暖饑飽,人身安全方面的過度保護傾向。一個很有代表的例子是:在美國,很多孩子喜歡玩滑板,在街道兩旁,廣場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有美國孩子沖來撞去,在幾尺來高的臺階上躍上躍下,讓人為他們的安全捏了一把汗。在這些玩滑板的孩子中,中國血統(tǒng)的孩子很少,為什么呢?玩滑板需要技巧,而中國人玩有技巧性的游戲向來是不在話下的,但玩滑板需要膽量,因為它具有一定的危險。同樣在美國長大,為什么中國血統(tǒng)的孩子玩這些冒險的游戲很少呢?追本溯源,原因在中國家庭的傳統(tǒng)意識上。許多中國家長認為這種游戲太危險,很容易摔斷四肢,因而不鼓勵孩子們玩。雖然這種游戲對孩子的膽量是一種挑戰(zhàn)與訓練,但中國家長還是認為冒這種風險去讓孩子獲取膽量不值得,保險系數(shù)低。家長們的這種看法對孩子們有很大影響,使他們本來就有的、對這種運動的畏縮情緒更受到強化,因而有理由后退。這種以身體的過度保護而帶來的性格上的缺陷,其實比一些不嚴重的外傷更具有損傷性。而且這種性格上的傷害將是終身的。外傷會很快痊愈,性格軟弱卻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我們不是鼓勵孩子隨意冒險,但應鼓勵孩子有一定的冒險精神,有克服膽怯的勇氣,有與別人一比高低的信心。
在知識的培養(yǎng)上我們的家長普遍對孩子灌輸太多。灌輸作為一種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僅在對知識傳輸?shù)挠行陨?,更主要的是對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束縛作用,中國的家長常常持有這樣一種態(tài)度:“你還小,懂什么東西呢?讓我來教你,你照我說的去做?!边@種態(tài)度的根據(jù)在于我們對孩子的知識、智力水平的錯誤評價。我們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觀察與學習的能力,因而經(jīng)常為孩子的出人意料的聰明舉動感到驚訝。但在我們的家長贊嘆自己的孩子聰明的同時,仍不能打破成見,以客觀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導師地位,凡是在自己以為有一些知識的領域,對孩子的觀點大加鞭韃,橫加修改,一定要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才解釋為正確,哪里知道我們的孩子聰明得很,尤其由于沒有為既定的理論與觀點“點撥”過,思路開闊,常對事物有驚人的理解與洞察力,有時顯示出比我們成人高明得多的見解。只可惜我們的家長并無心去思考孩子的意見,不準備接受孩子的認識有比我們高超之處這一事實,在迫使孩子們接受我們的觀點的同時,大大地打擊了他們主動探索世界奧秘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偟膩碇v我們不喜歡有太多的問題,因為我們也不知道答案。我們喜歡做的是買一本大全,照書上讀,照書上做,一書定音,懶得費腦子去和孩子一步步地探索而找出問題的答案。大多數(shù)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寧可費許多周折送孩子上這個班那個學,以便開發(fā)智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毫不在意地駁回他們的問題,而不是坦然地承認自己不知答案,或表示要共同探討或提供其它尋找答案的途徑。
我們希望自己的后代是有頭腦的、會獨立思考的人才,但沒有自信心的支持,很難培養(yǎng)出獨立、有開拓精神的人才。
家園共育:孩子的哪些習慣是需要家長著重培養(yǎng)的?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習慣、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孩子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有教師在幼兒園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還不夠,還需要家長的共同協(xié)助。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是幼兒成長這部車子的兩個輪子,只有雙方方向相同,步調一致,才能推動車子順利前進。
確實,再先進的教育理念如果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效互補都會顯得蒼白。所以,在對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方面,家長應該利用血緣親情、朝夕相處和具有針對性的優(yōu)勢,幫助孩子更好地將幼兒園學習到的良好習慣保持下去。
新的學期開始了,一起來看看孩子的哪些習慣是需要家長著重培養(yǎng)起來的呢?幼兒園大中小班習慣培養(yǎng)一覽來啦!小班習慣
能夠自己進餐,專心吃完自己的飯菜。
不亂扔垃圾。
能夠穿脫簡單的衣服。
一起游戲時遵守規(guī)則,不大喊大叫。
集體活動時不推、不擠別的小朋友。
不打人不罵人。
能夠記住老師和好朋友的名字。
學會排隊等待。
飯前、便后、手臟時能主動洗手。
學會漱口。
大小便能基本自理,能及時跟老師說出大小便的要求。
能夠主動與老師、長輩問好、說再見。
不把玩具、用品等放入口中。
得到別人幫助主動說謝謝。
有自己喜歡探究的事物。
小班時期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特點:
隨著自我意識以及各種能力的發(fā)展,這些3歲多的孩子越來越“自信”,他們越來越強調“我自己來!”這標志著孩子自我意識及獨立意識的萌發(fā)和增強,家長可以抓住這個時期,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同時,3-4歲的孩子具有了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情心和合作意識也有所發(fā)展了,還會為自己做錯事、說錯話而感到害羞。孩子性格中的缺點也開始展現(xiàn)出來了,如他們會非常霸道地對待其他小朋友、拒絕分享等等。
因此,家長們應該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告訴孩子什么話可以說,什么話不可以說,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培養(yǎng)起孩子基本的是非觀念。
中班習慣
學會收拾自己的用品、玩具。
能夠自己穿脫衣服、鞋襪,分清正反、左右。
不挑食、少吃零食。
愛惜書本、玩具。
能夠認真聽講,聽懂老師的要求。
知道正確的讀寫姿勢。
每天至少讀一本繪本。
能夠簡短地講出小故事。
愿意幫助別人。
懂得好朋友之間的分享。
不欺負別人,也懂得保護自己不被欺負。
能夠自然、流暢地在集體中講話。
外出時懂得獨自行動很危險,不掉隊。
能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和家庭地址。
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掌握洗手、洗臉的正確方法。
飯后刷牙。
不吃小攤食品。
中班時期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特點:
4—5歲幼兒在生理上又進一步成熟,集中精力的時間也延長了,家長應當給孩子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和空間,用陪伴而不打擾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更好地發(fā)展思維。
從4—5歲開始,幼兒的人際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孩子們在游戲中逐漸結成同齡人的伙伴關系。當然,這時的同伴關系還只是最初級的,結伴對象很不穩(wěn)定,成人的影響仍然遠遠大于小朋友的影響。
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社交發(fā)展的關鍵期,給孩子用更多的機會和小朋友相處,讓孩子從中得到鍛煉,更好地融入集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