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家長具備的兩個要素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兩個月幼兒園工作總結 我的教育理想讀書筆記 幼兒園說課稿的幾要素理想家長具備的兩個要素
讀過上海萬瑋老師的一篇博文。文中的一位母親是我們家長學習的楷模。
這位母親跟兒子是朋友關系,幾乎無話不說。每天晚上兒子睡覺之前,她都會跟他聊天,聊很深的話題,兒子常常會跟她談自己對社會一些不公正現(xiàn)象的思考和質疑,她則告訴兒子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引導兒子更理性更全面地看待這些問題。此外,她希望兒子具有關注社會關注他人的品質。陪伴兒子成長之余,她著手成立一家民辦非企業(yè)性質的志愿者機構,本質上是一家基金會,除了自己捐贈之外,也會在朋友圈中做一些募捐,目標群體是弱勢人群,關注點是其子女的教育。要求孩子具備的品質,母親先展示出來。這位母親活得很精彩,是孩子的表率。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感到,理想的家長具備兩個要素:其一是孩子建立內(nèi)心聯(lián)結,其二是具有自己的一份事業(yè)。
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成為理想的那一個,可是現(xiàn)實情況是怎樣的呢?有的家長具有自己的一份事業(yè),是社會上的有錢人,但是卻和孩子內(nèi)心沒有聯(lián)結。他們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放在所謂的事業(yè)中,把孩子寄托給學?;蛘咚?,很久不與孩子見上一面。孩子成長中,父母的陪伴空缺了,這樣家庭的孩子能不令人憂慮嗎?近日,網(wǎng)上傳著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年輕的母親開著名車去送女兒到貴族小學學習(住校)。母親對孩子說:媽媽為了賺更多的錢,將來送你到更好的學校學習,沒時間陪你,你恨媽媽嗎?女兒說不恨。接著女兒又對媽媽說:等我長大了,也要賺很多的錢,送你去最好的養(yǎng)老院。母親聽后一腳剎車停在路邊放聲痛哭。
你能說孩子不懂得回報嗎?顯然不能。那為什么年輕的母親放聲痛哭呢?孩子的回報不是母親的期待啊,母親到了垂暮之年,最依賴的是親情,可是孩子卻無情地要把年邁的母親投到養(yǎng)老院去,這回報是冷漠的,是對母親的疏離或曰拋棄,這讓母親從情感上無法承受,所以她大放悲聲。但是她想過孩子為什么以這樣的方式來回報自己嗎?可能沒有深思熟慮過。孩子的成長最渴望親情陪伴,你卻忙于事業(yè)而沒有真正參與,你現(xiàn)在對孩子的空缺就是孩子將來對你的空缺。你為孩子的空缺而悲,孩子能因你的空缺而喜嗎?
為著自己的事業(yè)而沒有和孩子心靈聯(lián)結的家長不獨社會上的有錢人,教育圈里也不乏其人。
某老師任教班級成績遙遙領先,學生對他十分贊賞,曾經(jīng)通過文字直接抒情:他是我們最喜歡的老師??墒悄悴恢赖?,任教他孩子的老師坦言,他的孩子初一剛入校比較乖巧聽話,可是后來十分叛逆,作業(yè)在催繳之后還是秋后的大地。他是一個理想的校長,短短幾年間,處于偏遠地帶的學校取得了和城區(qū)學校比肩的成績,吸引不少城區(qū)的優(yōu)秀生源??墒悄悴恢赖氖撬换丶?,讀初二的兒子趕緊把門反鎖,和他一句話也不搭。
能教好那么多學生,能管理偌大一個學校,卻沒有辦法教好自家的孩子,這到底怎么回事兒?以我對他們孩子的了解明顯覺得兩人身上有著非常強烈的角色意識,這種強烈的角色意識無孔不滲。在學校是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在家里依然是這樣的身份。小的時候還不當緊,一旦孩子身處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了,內(nèi)心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你們依然是嚴正的態(tài)度和毫無商量的語氣,他對你們的反抗就勢鼓脹。以致到了凡是你注重的,都是他想破壞的。比如你十分看重成績,他偏偏隨意待之;你堅決反對早戀,他一定要在這方面搞出點動靜。雖然在他看來這樣的破壞對自己沒有什么益處,但是他的行動很難和思考合拍。
事業(yè)再優(yōu)秀的教育者如果沒有把孩子教好,他們也是很難面對自己的。因為孩子給他們內(nèi)心造成的隱痛要大于事業(yè)成功帶來的快意,這是不爭的事實。事業(yè)成功,令人羨慕,孩子沒有教育好,自己懷著難以言說的隱痛,不也令人心生惋惜之情嗎?這樣的尷尬和痛楚皆因為和孩子內(nèi)心聯(lián)結不夠所致啊。不過,受過教育的人比較容易接受教育學心理學影響,也是易于反思的群體。2014年中國教育藍皮書上調查數(shù)據(jù)上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更堅信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所以受過教育的家長改變自己是比較容易的。
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糟糕的還不是這樣的家長,讓人憂懼的是既無事業(yè)又和孩子內(nèi)心沒有聯(lián)結的家長啊。
他們有的要么渾渾噩噩,無所事事,要么拋棄了自己的工作,一心撲在孩子身上。前面一種類型的家長真是社會的痛苦。他們自己本就沒有受過什么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很低,也沒有什么技能,為了掙一點錢,離開自己的鄉(xiāng)土,來到城里打一份零工。自己生存都是非常艱難的。很多人把孩子丟給鄉(xiāng)下的老人照看,隔代的教育弊端不用說了,農(nóng)村的老人除了置一把老骨頭侍弄幾畝薄田,哪里還有什么精力教育孩子?鄉(xiāng)村的學?,F(xiàn)狀也堪憂。性侵孩子的惡性事件時有發(fā)生,令人切齒痛恨。就是被父母帶到城里讀書的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又有多少優(yōu)勢呢?城里孩子學校讀書之外還去什么特長班培訓,農(nóng)村來的孩子面對高昂的培訓費用能交付得起嗎?寒門難出貴子這真是殘酷的現(xiàn)實。自身缺少教育的家長,文化失缺的家長,在生存中苦拼的家長,你能指望他們和自己的孩子內(nèi)心有深刻的聯(lián)結?難矣。放眼生活現(xiàn)實,疏于管教的孩子,親情歸宿寒涼的孩子做出了多少讓人扼腕嘆息的事情。
生活在這樣家庭環(huán)境里的孩子,即使出了事體,家長自身也意識不到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拋擲給社會承擔,這將是更大的隱患啊。
后面一種家長又怎樣呢?他們把孩子的前途當成自己全部人生守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上人是他們的終極追求。所以對孩子要求很高,一旦孩子沒有做好,他們就表現(xiàn)出可憐的樣子,表現(xiàn)出傷心欲絕的樣子,表現(xiàn)出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其實家長這樣做往往得不到孩子應有的尊重。孩子心里會想你自己沒有事業(yè),對自我人生沒有追求,對自我人生的意義沒有思考,你自己做不到卻要求我去做,我為什么要去做?
據(jù)我所知,即使自己沒有一份像樣的事業(yè),但是如果能夠和孩子的內(nèi)心保持一份真誠的溝通,尊重孩子內(nèi)心的一種想法,把孩子當成有獨立意識的生命個體看待,不以自己的經(jīng)驗強加于孩子身上。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也不錯的。那個建筑工的教育心得震撼了多少為人父母的心啊。兒子考試成績第一名,老師邀請他在家長會上談談自己的教育心得,這個連名字都不會簽的建筑工輕聲地說:“我們做建筑工的,四海為家,工地在哪兒,家就在哪兒,說經(jīng)驗,我真沒什么經(jīng)驗,我就是喜歡與孩子呆在一起,喜歡看他做作業(yè),喜歡摸他的頭,喜歡問他……”這位建筑工的感言讓我想到了這樣一句話: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家長的陪伴就是和孩子內(nèi)心最深刻的聯(lián)結啊。
綜上所述,理想的家長是這般模樣:不但有自己的事業(yè),還能和孩子心靈聯(lián)結交匯。做不好前者,做后者。能做到后者的家長,孩子也能教育好。如果兩者都做不好,那就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痛苦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家長具備正確的教育觀念很重要
孩子應該是天真無邪的,由于環(huán)境影響,有的孩子有了一些變化。午睡了,孩子們安靜地入廁,然后像小貓一樣輕輕地來到午睡室,因為小哲和小楊之前在教室里喧嘩打鬧,差點摔跤,于是我讓他們兩個靜坐一會兒定定心,再去午睡室睡覺。
小哲去小便然后往午睡室走,小楊說:“老師讓我們再坐一會?!毙≌苄ξ恼f:“哈哈,我爸爸說了,不要把老師放在眼里?!边@句話是出自一個中班幼兒的口中,不禁讓我感到心里一陣涼。
其實我也沒有親耳聽到這句話,這是李老師正巧門外走進來聽到他說的,于是問我怎么回事,為什么他要這么說,我當時正在幫孩子們脫衣服,李老師驚訝的告訴我這句話的時候,我沒辦法做出回答
,因為我也感到十分的驚訝。
有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有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對是錯,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要去犯錯,有的孩子明知道是錯的但是還要去做,但也知道下次會改正,大人都會犯錯別說是孩子,孩子們做的很多事情不管對與錯都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是孩子。
但是,有些不應該出現(xiàn)在孩子口中的話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這就需要我們反思了,我想,我們每個老師都是盡心盡責的對待每一個孩子,也許沒有做到最好,但是每天都會做到更好,我們不敢說為孩子付出了一百分的努力,但是我們盡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好的環(huán)境,細心地開展每一個活動,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我也親眼看見有的老師為了有些比較“特殊”的孩子付出的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時候卻也得不到家長的理解,真的讓人感到十分的心酸。
教育孩子不只是老師的責任,這是學教、家庭以及社會的責任,很多的家長都十分的支持我們的工作,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十分的關注,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夠理解并且尊重我們的工作,我相信有你們的支持和理解,我們的工作會做的更好。
談園長成功管理的“五要素”
成功,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美好夙愿。哪一位園長的奔波勞碌不是期冀成功地管理好一所幼兒園呢?然而,園長在殫精竭慮的管理中,如果能夠重視以下五個重要因素,那么,成功或許不再遙遠。一、必須完成好一項任務。這項任務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全面育人”。如何完成這項任務,我在多年幼教實踐中悟出了“四個一”:首先,園長要有一個正確的思路。幼兒園在面對市場經(jīng)濟的選擇中,需要辦出特色才有生命力,但辦出特色必須以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色為基點,這個基點就是要以“全面育人”作為宗旨,要超越有限的功利目的。這就需要園長力圖從以往讓多數(shù)孩子為少數(shù)孩子作“陪襯”
,以及單純注重智育的教育轉變?yōu)樽寔韴@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從小就受到體、智、德、美初步“全面發(fā)展”的良好教育這一正確的軌道上來,鑒于這種思考,今年“六一”,我軒錢改往年只讓少數(shù)具備能歌善舞素質的孩子登臺表演節(jié)目的做法,組織了一次讓所有孩子都參與表演的慶?;顒樱菇^大多數(shù)孩子在演出中真正感受到了“我能行”,提高了自信心。其次,園長要有一個治教的依據(jù)。改革開放二十多年我們國家曾制定了一系列的幼教法規(guī),其中1981年10月開始試行的《幼兒園教育綱要》和1999年6月已正式實施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先后是我們思忖擬定工作計劃與督導教師完成教
育工作的憑借依據(jù)。第三,園長要有一個管理的體系。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眻@長應建立起一個管理的體系,并要善于駕馭這個體系在管理之中去行使各自職能。這個體系應由四個系統(tǒng)構成,包括思想教育系統(tǒng)、教育教學系統(tǒng)、衛(wèi)生保健系統(tǒng)、后勤總務系統(tǒng),分別在“全面育人”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第四,園長要有一個工作的中心。在紛繁龐雜的日常工作中,園長需從教師素質的提高,園舍設備的改善,家長工作的協(xié)調等與幼兒健康成長相輔相成的多方面入手,抓住一個中心,這個幼兒園“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就是抓好教育教學。因此,園長要經(jīng)常深入實際,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尋求如何使幼兒獲得全面發(fā)展的理想途徑上。二、必須“扮演”好“兩個角色”園長的“兩個角色”,不僅是向全園發(fā)出“給我上”號令的“指揮員”,同時,還應是發(fā)出“跟我上”命令的勇于帶頭沖鋒陷陣的“戰(zhàn)斗員”。只有這樣,園長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過去,人們常常贊揚臟活累活干在前的園長;現(xiàn)在,這種苦干實干的精神尚需進一步弘揚,但僅僅如此已不足矣。新世紀幼兒發(fā)展的新特征與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期望水平,正在對幼兒的保教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這將迫切需要園長在以信息化、市場化、高科技化、智能化等為特征的現(xiàn)代化面前要具有前瞻性的思維能力。在加強這方面的學習與迎接新的挑戰(zhàn)時,園長也要變“給我上”為“跟我
上”,要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與構想。倘“將帥”能身先“士卒”,則強將手下必然沒有弱兵。三、必須權衡好“三種當法”。當年,我剛剛走上領導崗位時,曾惟恐有人不服,管理幼兒園常??块_會、聽匯報、布置、命令等方式來推動工作。雖然也曾取行過一定的成績,但這種“行政型”的當法,使我常常感覺在與教職工之間,似乎存在一種若即若離的“油水”關系。我慢慢覺察到教師們是最不喜歡簡單生硬的行政指令的、繁重的工作任務,往往是在寬松與和諧的人際關系的氛圍中完成的。有了向心力,工作才有凝聚力。所謂“眾人捧柴火焰高”,恰是這個道理,當我在工作上連上幾個“臺階”后
高情商孩子需具備的五個因素
情商一詞是由美國哈佛大學丹尼爾·戈爾曼博士1995年在其《情感智商》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它包含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緒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和人際關系管理的能力。
香港富商李嘉誠在出席給香港理工大學捐贈一億港元的儀式上講到,在他經(jīng)商的經(jīng)歷中,有助于他面對各種錯綜復雜的問題,對他的成功起著很大作用的是“情商”。國內(nèi)一些優(yōu)秀企業(yè)老總在回答“當代大學畢業(yè)生最缺乏什么時”,他們的答案驚人的一致:情商太低!那么情商為什么有這么大的作用?情商包含著哪些因素?我們?nèi)绾闻囵B(yǎng)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呢?
一、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
情緒是什么呢?情緒就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表現(xiàn)。認識自身的情緒就要引導孩子準確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
一些家長不理解孩子情緒發(fā)展的復雜性,他們希望孩子總是開心地微笑。孩子一哭鬧,他們就會近乎神經(jīng)質地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其實,這樣孩子就失去了體驗更豐富的情緒的機會。研究者通常認為痛苦、快樂、興趣、驚奇、厭惡、憤怒、懼怕、悲傷等8種基本情緒是人類嬰兒從種族進化中獲得的,也就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我們有必要讓孩子盡早體驗并豐富這些情緒。有時候需要讓孩子體驗一下買不到心愛的玩具的失落,體驗一下被小朋友拒絕的沮喪,體驗一下被大孩子欺負的痛苦,體驗一下等待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開始的焦慮,體驗一下被成年人認可的喜悅,體驗一下行走在黑夜的緊張,體驗一下被人嘲弄的郁悶……
這一切體驗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熟悉和體驗各種情緒,特別是那些負面情緒。
清明祭掃,帶上孩子,就是要讓孩子在親人的引導下去體驗悲傷。參加悼念活動的孩子,會被現(xiàn)場的氣氛深深震撼,他們能夠看到親人的悲傷、同時又能看到親人之間怎樣相互安慰著從悲傷中走出來。經(jīng)過這樣的體驗,孩子就會逐漸明白風風雨雨、悲歡離合是人生的一部分。這樣孩子長大以后不僅僅會情感豐富,而且也知道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打碎東西是孩子經(jīng)常出的差錯,小孩子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歡用的小花碗打碎了,他會哭的。溺愛孩子的家長會馬上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然后使勁跺腳,并說是這個可惡的“地面”把孩子給絆倒了,孩子也會伸出小手去拍打地面,在拍打地面的游戲中孩子笑了,也就把打碎小花碗的事情忘了。打碎小花碗后,孩子哭一方面是因為打碎碗會給他一點兒驚嚇,一方面是里面的肉掉到了地上他會遺憾,再者是他喜歡的小花碗不能用了,他會有些傷心。在一個小小的失誤中孩子能體驗到三種負面情緒,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機會。如果我們用拍打地面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雖然可以讓孩子止住哭聲,但這樣一次體驗負面情緒的機會就失去了,而且更加可怕的是,以后當這樣的事再發(fā)生的時候,他會很自然地去抱怨“這個可惡的地面”,成為一個愛為自己的過錯找借口的孩子。
孩子摔倒了,理智的家長沒有必要馬上做出反應,讓孩子在地上趴一會兒、哭一會兒不會傷害到他的,家長反應越快孩子的驚嚇感就越強,如果家長只是笑一笑喊他一聲“寶寶沒事,自己站起來”,孩子的驚嚇就會很快消失,他會從母親平靜的聲音里聽出來,這件事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打碎的小花碗,你也不要直接就當著孩子的面把它掃進垃圾桶,你要慢慢把碎片撿起來,告訴他“你喜歡這個小花碗,媽媽知道。媽媽再給你買一個新的好不好?”在對新的小花碗的期待中,孩子失去心愛的東西的傷心會逐漸淡化。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情緒認知教育的過程,這樣也是培養(yǎng)一個高情商的孩子的很好的循序漸進的辦法。
二、管理情緒的能力
管理情緒的能力也就是通常說的要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管理情緒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第二方面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緒,要善于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
這里以孩子對于憤怒情緒的表達為例來說明。一些家長在批評、懲罰孩子的時候,不允許孩子辯解,不允許孩子哭泣,甚至連孩子表達出一些不滿情緒都不允許。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就會變得或者是逆來順受,或者是壓抑郁悶,或者是當面唯唯諾諾,背后卻以破壞紀律、破壞東西的極端方式發(fā)泄憤怒情緒,這都不利于孩子情商的培養(yǎng)。
恰當?shù)淖龇ㄊ牵斉u孩子的時候,允許孩子辯解,讓他講出自己的道理,當孩子受到懲罰的時候,也應該允許他哭泣,也應該允許他不滿、允許他憤怒。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收起那套師道尊嚴,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壓制他。我們不是希望孩子沒有憤怒,而只是希望教給他如何恰當?shù)乇磉_憤怒。只有在不斷的表達中,孩子才能逐漸學會表達情緒的合理的方式。
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動物看到食物就會撲上去,而人卻不一樣。人們的行動是在理智的指揮下進行的,人的理智就是把握和控制情緒的最好的開關。只要我們能夠以極大的包容來教育引導孩子,他們就能夠逐漸學會控制情緒。遇到高興的事不會樂極生悲,遇到悲傷的事不會絕望無助,遇到憤怒的事不會沖動,能夠通過等待、轉移、調節(jié)的方式來化解負面情緒。
三、承受挫折的能力
這一能力是情緒管理的延伸。經(jīng)常聽到有孩子因成績不理想而自殺,因老師的幾句批評而自我傷害,因家長的誤解而尋短見。更有一些優(yōu)秀的孩子因為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精神抑郁……這些慘痛的教訓都表明,孩子們由于受到過多的呵護,抗挫折能力太差,情商太低,最終害了自己,也斷送了一家人的幸福快樂。
呵護成了害人,事與愿違。家長要敢于讓孩子們?nèi)ツ?,敢于讓他們?nèi)ッ鎸κ?,要讓他們在不斷的小失敗中成長起來,培養(yǎng)起足夠承受大失敗的力量。就像一只在和風細雨中練習飛翔的鳥兒一樣,要鼓勵它迎著風雨前進。被風吹落后,它們應該馬上再去振動翅膀,就這樣在風雨中磨煉,最終去領受暴風雨的洗禮。
四、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
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一定要和人聯(lián)系,只有理解他人的情緒,才能真正實現(xiàn)“知己知彼”。一個孩子首先要學會的是觀察父母情緒的變化。所以媽媽一定要經(jīng)常告訴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當你很煩躁時,你可以告訴他“媽媽很煩,我要安靜一會兒,你先自己玩兒”。當你悲傷的時候,別看到孩子就馬上擦干眼淚,你應該把傷心的事告訴孩子“媽媽最好的同學去世了,我很傷心?!碑敽⒆舆f上一塊紙巾的時候,你要欣然接受,并且認真地感謝他。經(jīng)過這樣的培養(yǎng),慢慢地他就能成為一個為父母著想的孩子。
孩子必須知道父母有高興,有悲傷,有失望,有憤怒,孩子應該看到一個情緒表達正常的家長,而不是一個只有快樂的單純的家長。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美化自己的情緒,在孩子面前不流露任何負面情緒,有時甚至強顏歡笑。這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情緒作假,會讓孩子錯誤地理解情緒,也使得孩子不會觀察到你的情緒變化,最后變得冒失而無禮,不利于孩子對于他人情緒的理解,自然也就無法成長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五、人際關系管理的能力
在生活中,一個人需要有朋友,因為有朋友才有快樂,才不會孤獨。在工作中,一個人需要和其他人協(xié)作,因為任何工作都不是獨角戲,善于協(xié)作和分享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支持。為了孩子更加快樂,我們就要去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他們友愛、協(xié)作、大方、開朗、公道、禮貌、自尊、責任心、組織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卡爾·維特的教育》一書的作者老卡爾·維特給我們講了一種“傾聽的藝術”。他和妻子每天在兒子入睡以前,都要留一段時間聽他講白天發(fā)生了哪些事情,聽兒子講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在敘述的過程中他逐漸習慣了反省自身,家長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適時地對孩子進行人際交往的指導。這種“傾聽”教育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對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這樣可以促使他毫不遲疑、無所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學校,將來就可以在工作上、社會上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各種事情。
卡爾·維特經(jīng)常通過對孩子擁抱、撫摸傳達愛的信號。對于某些不便用口頭表露的情感,他還會把要表達的意思寫在紙條上,送給兒子。他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家人和兒子有良好的溝通,這不僅更加加深了對兒子的了解和感情,也教會兒子怎樣去與他人溝通交流,以培養(yǎng)兒子能夠善于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通過老卡爾·維特的論述我們能夠體會到,人際交往的訓練是從家庭開始的,在家庭內(nèi)部的良好的溝通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基礎,在家庭中體會到愛、尊重、分享等等,就可以促使孩子加深對社會的理解,使他成長為一個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快樂的人。
美國一些小學已試驗將“情緒教育”列入教學計劃中,并創(chuàng)造性地開始實施“情商掃盲”,開設的課程有實用心理學、交際技巧、情緒控制技巧等等,其中教孩子如何控制或平息憤怒、焦躁、憂郁等不良或消極情緒特受歡迎。統(tǒng)計表明,在實施“情商掃盲”的學校里,孩子們打架明顯減少,課堂紀律更好,學習成績有所提高,而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自稱“生活在溫暖集體中”,或“擁有了更多朋友”。
這讓我們看到,情商是可以培養(yǎng)的。只要我們?nèi)鐣贾匾暺饋恚灰覀兊募议L都重視起來,我們就能培養(yǎng)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使他的人生更加和諧、幸福。
合格父母需要具備的五個條件
要想做合格的父母不是很容易,因為這需要父母具備五個條件。具備這五個條件,就可以作為一個出色的成功的父母。下面我們來細數(shù)下合格父母需要具備的五個條件。
合格父母需具備的條件
一、一起閱讀
從小培養(yǎng)孩子愛閱讀的習慣,孩子會終生受益。只有不停地閱讀,才能不停地學習。很多爸爸媽媽很喜歡扮演“老師”的角色,經(jīng)常教孩子學習課本的東西;還有很多爸媽經(jīng)常給孩子買衣服、玩具,卻很少注意給孩子添置“精神食糧”,其實,爸媽多說不如多做,如果你們都在看書看報,孩子也自然而然會跟著看書的。
二、培養(yǎng)心胸
作為父母,你可以培養(yǎng)孩子關心天下的廣闊胸懷;你可以讓孩子知道世界地域之間的差異非常大;讓孩子知道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富??康氖歉呖萍?,靠的是知識,如果自己沒有知識的儲備,那么永遠都是落后的。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爸爸媽媽可以在空閑時間帶孩子出門走走,開拓孩子的眼界,讓他們不僅僅是局限在書本上的知識里,結合實踐才能讓孩子記憶深刻。
三、學做家務
現(xiàn)在,很多爸媽總是過度寵愛孩子,什么事都不讓孩子做,全權包辦代替了,其實這樣對孩子并沒有好處,孩子總有一天要自立,要離開父母的懷抱,為了不讓他們以后遭受更多的挫折和困難,從現(xiàn)在開始鍛煉他們學做家務吧。
四、共同聊天
每一位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這種愛孩子卻不領情,究其原因那就是爸媽與孩子缺乏交流的原因。大人總是很忙,沒有時間去了解孩子的心思,如果不做好溝通的話,孩子必定會離爸媽越來越遠。爸爸媽媽可以經(jīng)常和孩子們聊聊天,跟孩子說說自己工作上的事,聽孩子說說他們幼兒園或學校的事。如果你們能做到注意與孩子加強溝通,孩子對你們的教育就會很容易地接受!
五、多做少說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在日常為人處事中做一個善良、有愛心、負責任、勤奮踏實的人吧。不必多用語言去教育孩子怎樣做,只要爸媽多用行動去做,孩子自然就會向你模仿和學習。所以爸爸媽媽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盡量減少嘮叨、重復,多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