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幼兒家庭教育的幾點做法
發(fā)布時間:2020-09-27 家庭教育 幼兒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談幼兒家庭教育的幾點做法
家庭教育是幼兒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言談、舉止將時時刻刻影響著子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過程,就是對孩子啟蒙教育的過程。從時間上來看,家庭教育是開始最早、持續(xù)最長的;從空間上來看,家庭教育對幼兒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也是其它教育所達不到的。血緣關系和經濟關系,使家庭成為幼兒最直接、最親切、最可信賴的教育力量。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心愿,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許多年輕家長的重視。然而,要想使家庭教育卓有成效,使幼兒身體的發(fā)育、智慧的萌芽、能力的強弱行為的好壞得到良好效應,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試析如下: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質量怎樣對孩子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一個和諧的家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有幫助。尤其是幼兒父母能夠互敬互愛、生活協(xié)調,不僅有利于個性的陶冶,而且由于父母能夠相互支持配合,對幼兒教育會事半功倍。反之,緊張的家庭關系,經常吵鬧的父母,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心心理健康,更會對子女教育造成不良后果。心理健康,更會對子女教育造成不良后果。
二.理解和尊重孩子
理解和尊重,是溝通家長與子女情感的橋梁,也是實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礎,許多家長常常以為孩子是自己的,當然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實不然,比如:魯迅先生在教子時,曾經說到:“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截然不同,倘不能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fā)展?!币虼?,家長應以平等的態(tài)度去理解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個有著獨立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在家庭生活中,遇事要多商量,要和孩子一起討論,鼓勵幼兒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盡可能吸收他們的意見。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孩子不是放任孩子,孩子畢竟是孩子,需要引導,需要教育。
三.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幼兒期的孩子還沒有形成一種內在的力量來推動他們堅持一些需要克服困難的活動。這時的家庭教育應為孩子設立一些外在的因素,如鼓勵和表揚,得到鼓勵的孩子往往在做事的時候會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幼兒期的孩子本來就是自信心不足,當他的行為得到父母的表揚時,自信心就會得到增強,而當得到父母批評時,自信心就會下降。比如:看孩子畫畫,即使孩子畫得不太好,也不要說“呀!你畫得真丑,真難看”,這樣,對孩子就是一個打擊,孩子也會失去信心,對自己所做的事沒有興趣,而應該對他說:“你畫得很漂亮,很不錯,如果把這里再改一下,那就更好看了。”這樣,既樹立了孩子的信心,又幫孩子改進了不足,也讓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因材施教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人們常說: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墒?,在教育孩子上,卻很少考慮到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樣的。當家長一味地強調自己的孩子跟上別的孩子的腳步,并且向最好的孩子看齊時,并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樣的。為了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要對孩子進行因材施教。幼兒家長在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情緒特點、興趣愛好等的基礎上,結合孩子自身優(yōu)勢在教育方法上要有特色。孩子在哪方面有興趣愛好與特長,就讓孩子在哪方面好好發(fā)展。
五.父母應成為孩子的好楷模
幼兒喜歡模仿別人的動作行為,幼兒很多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性格的發(fā)展其實幾乎都來源于模仿學習。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不僅是孩子的偶像,也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從一定意義上講,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到模范作用。父母的日常言行,對孩子的人格有很強的說服力。如果家長思想修養(yǎng)高,作風民主,孩子就容易養(yǎng)成獨立、直爽、開朗、協(xié)作、善于交際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果家長專制嚴厲,思想陳舊,趣味低級,孩子就容易養(yǎng)成順從、消極、依賴、固執(zhí)、冷酷、殘忍等不良性格特征。
總之,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系統(tǒng)、全面的教育過程。結合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從以上幾方面做起,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培養(yǎng)其全面素質。并且,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對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而形成更加和諧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推動全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家庭教育:幾點家規(guī)零容忍
幾點家規(guī)零容忍
時間過得好快,兒子被抱出產房那一刻仿佛是在昨天,一轉眼,熊孩子都6歲了,忙完了上學的事之后,回頭反思了一下對孩子的教育,雖然算不上完美,但也算滿意,兒子8月底出生,按照上學時間的要求來算,在每個階段都是最小的,但讓人欣慰的是,兒子在各種素質的培養(yǎng)上都沒有被落下,我和放任型教育方式被證明是行得通的,不過,在孩子的品質教育上,有幾點家規(guī)是零容忍的,敢侵犯必挨收拾。
我所謂的放任型教育,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對一些雞毛蒜皮,無關原則的問題幾乎視而不見,比如吃飯渣渣弄臟了衣服,廁所玩水噗通一地,喜歡玩手機游戲看電視,家里地上打滾捉迷藏,用水彩筆在我身上畫畫,飯沒吃完就跑去玩耍,,,開始的時候他媽媽老是為這些小事大呼小叫,后來被我一番教育:你事事著急上火,啰里啰嗦他就皮了,碰到原則上的問題也不聽你叨叨。
之后就再沒管過,沒想到的是,后來這些小毛病竟被他自己一個一個改掉了:突然有一天說,爸爸說媽媽洗衣服很辛苦,以后吃飯和出去玩都要注意講究衛(wèi)生,不弄臟衣服,那樣媽媽就不用老是給我洗衣服了;廁所里摔了一跤之后,每次玩完都記得把水收拾干凈;看電視上說玩手機會近視眼,從此每次只玩20分鐘就休息;故事里說地上細菌很多,之后再也不躺在地上玩;在爸爸身上畫畫出去會被人笑,從此不再這樣做;大家吃完飯就撤桌,到下一頓之前沒有吃的,從此以后乖乖吃完飯再玩,,,類似的小事還有很多,每一件都是兒子自己主動改掉的,著實給我制造了不少小驚喜。
很多朋友會好奇,那你所說的零容忍的家規(guī)是什么呢?其實也不多,就這么幾條:對長輩講話要謙遜有禮,被批評時禁止頂嘴甚至動手,連做出動作都不行;不能撒謊,做錯事,弄壞東西,只要主動承認只會被輕微責怪,如果撒謊則要受皮肉之苦;答應別人的事情要做到,否則不要承諾,如果耍賴要挨揍;男人不能輕言放棄,自己的事情要盡力去做;與小朋友玩耍起爭執(zhí)不能先動手,如果對方先動手要狠狠反擊但只能用拳頭。
開始的時候,因為第一條兒子沒少挨揍,做錯事被媽媽或姥姥責怪的時候生氣頂嘴,甚至做出要打人的姿態(tài),都會被我收拾一頓,有幾次他姥姥甚至都不愿意了,那也不行,這種事沒商量,誰說情也不行。第二條兒子基本沒有犯過,其實小孩心里也有一桿秤,他知道撒謊和主動承認之間的區(qū)別,養(yǎng)成習慣之后就不會說謊了。
對于第三條,其實是相互的,在要求孩子的同時,大人也要做到,比如答應了給他買個什么玩具,那一定要買,答應了去海邊,就一定會去,如果大人做不到就不要承諾,否則無法去要求孩子。比如有一次,兒子發(fā)燒要去打針,他不想去,讓我承諾打針一點不疼,我說,我無法保證打針不疼,但我可以保證,如果你不去打針,我揍你一頓會比打針還疼。
男人不能放棄,是兒子突然有一天告訴我的,他說電視里說了,男人要堅強,做事要盡力,不能隨隨便便放棄,后來就成了家規(guī),如果盡力了還沒做到可以求助但不能放棄。對于最后一條,有朋友可能會覺得我這樣教育孩子不對,怎么能讓孩子狠狠反擊呢?但我覺得,男孩子在外不能軟弱窩囊,被欺負還要忍氣吞聲,別說孩子,他爹也做不到,不挑事,但也不怕事,這樣做會讓那些愿意先動手的孩子受受教育:你手賤是會付出代價的!再退一步講,小孩子用拳頭也不會打出什么好歹,做家長的不應該摻和,讓他們自己解決。
都說父母像一面鏡子,你的言行在時時刻刻教育著孩子,比如,你都動不動大聲呵斥父母長輩,憑什么要求孩子尊重你?你都天天盯著手機著迷,憑什么要求孩子不要老玩手機?你都隨隨便便撒謊忽悠孩子,憑什么要求孩子不要說謊?要想做到對家規(guī)零容忍,首先自己要做到,千萬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事,記不住,他們的心像白紙,丑惡的東西寫上就忘不了,想想自己小時候記在心里那些不好的事情就明白了
幼兒家庭教育的方法以及特點
第一、榜樣和示范
家長可針對孩子的實際,講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的行為作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同時,要多為孩子提供具有樂觀、愉快、活潑的性格,勞動積極,辦事認真,對人熱情,善于關心和幫助別人的榜樣,包括以自己的上述行為為孩子作出榜樣。
第二、解釋和說理
要對孩子講解每一項行為準則,使他知道怎樣做,還要結合孩子的理解水平給孩子講道理,要讓他聽懂。家長要有耐心,孩子在太興奮激動時,往往是聽不進道理的,應等他冷靜下來后,再用親切的口吻說道理。
第三、練習和實踐
習慣的養(yǎng)成,有賴于反復實踐。所以,在要求孩子達到某一項行為準則時,一定要讓他反復練習、鞏固,并經常采取表揚的方法,促進孩子自覺地鞏固。
第四、表揚鼓勵和批評責備。
1.啟蒙性
教給幼兒的東西,必須是周圍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具體的、形象的、初步的、淺顯的東西。
2.復雜性
首先是指家長對孩子不僅有撫養(yǎng)的任務,還要通過教育,使幼兒在體育、智育、德育、美育諸方面得到和諧的發(fā)展。其次是指幼兒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們在成長變化中,而家庭內外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要教育他們成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親切性
因為父母與子女是血緣關系,加之孩子年幼,活潑可愛,家長對幼兒有著天然的溫存、體貼之心,親切、輕柔的話語和動作。
4.生活性
孩子是隨著父母和家人在家庭生活中受教育的,家庭教育的過程是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的過程。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是其特點之一。
家庭幼兒英語幾點誤區(qū)
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對幼兒的英語早期開發(fā)教育,但是由于一些家長對幼兒的英語教育活動認識不一,更缺乏科學的教育觀和教育方法,因而對幼兒的英語教育活動容易陷入一些誤區(qū)。
誤區(qū)一:教育目的、動機不當
在一些家庭中,家長對孩子的英語教育活動認識各不相同,有的家長對幼兒早期英語開發(fā)教育活動認識不夠全面,覺得讓孩子學好英語是為上小學、中學打基礎;有的家長則看到別的孩子學這個、學那個,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學點什么;更有的家長覺得讓孩子學英語是為了追形式、趕時髦。為孩子的前途著想、讓孩子緊隨時代要求,這樣的父母固然沒有錯,但是若全然不理會孩子本身的素質條件、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性格特點,而由父母越俎代庖地為其設計前途,讓孩子盲目的去學外語,其效果往往會事倍而功半。所以,作為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們必須要扭轉自己的教育思想,重新對英語早期開發(fā)教育有一新的正確認識。早期英語教育詣在開發(fā)幼兒智力、發(fā)展幼兒言語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人類溝通需要語言,而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對于當代幼兒來說是步入社會所應必備的能力之一。再者,經科學研究表明,學前兒童的大腦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具備了學習外語的能力,而且叫大齡兒童和成人有明顯的優(yōu)勢,所以我們大力提倡在學齡前期對幼兒進行英語早期開發(fā)教育。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觀念及其教育動機能直接影響著孩子,所以家長應扭轉自己的教育觀念,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正確的教育手段對幼兒進行早期英語開發(fā)教育。
誤區(qū)二:教育方法、手段、途徑不當
對孩子進行早期英語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必須要采用合理、科學的教育方法,這就對家長提出比較高的要求,有些家長往往由于教育方法不當而致使教育效果不理想。
(1)只注重實際的英語教育訓練而忽視興趣的培養(yǎng)。
一些家長不懂正確的科學教育方法及教育規(guī)律,卻出于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盲目地給幼兒施加壓力,讓幼兒枯燥無味地進行英語口語訓練及反復的單詞識記,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殊不知“磨刀不誤打柴功”,興趣是幼兒進行一切活動的起點和動力,是幼兒最好的老師,《論語》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也曾說過“兒童就像饑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養(yǎng)料一樣,天然渴望在適宜的環(huán)境里自然而茁壯的成長,他們需要活動的認識,需要興趣得到喚起和培植,他們要主動的發(fā)展自己”。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一個人如果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自覺地去鉆研學習,并使其以專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從事這一活動。幼兒對英語有了興趣,便會覺得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這便真正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目的,所以進行英語教育活動的最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對英語的興趣是否被喚起。
例如,有位家長硬性規(guī)定孩子每天背3個英語單詞,并且要求十分嚴格,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便訓斥孩子不認真、不努力,甚至逼迫孩子加倍識記作為懲罰,久而久之,孩子對英語便產生了畏懼和厭惡心理,他們對英語不是主動地去學習而是被動地去接受。很明顯這位家長不注重對幼兒英語活動興趣的培養(yǎng),而一味要求過高,急于求成,反而事倍功半,教育效果不理想。
又如一位家長在教幼兒學英語時,并不急于傳授孩子枯燥的英語知識,而是注意引導幼兒對英語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英語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新鮮學科,很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這位家長平時結合各種活動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對幼兒進行啟發(fā)。有一次,這位家長正在削蘋果,便隨口對幼兒說:“我削的是apple”。孩子覺得很有趣,便要求家長把蘋果的英文名字教給他,這位家長因勢利導地把“分果果”的英語兒歌也一并教給孩子,由于孩子對英語的學習是出于好玩、有趣,并沒有明確的目的和周密的計劃,也沒有把它當成一種任務和壓力,而只是憑一時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中隨機學得,所以孩子在學習中學得非常開心和愉快,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和挖掘自身的內在潛力去主動學習。很顯然,在幼兒早期英語開發(fā)活動中興趣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
(2)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幼兒英語教育活動中讓幼兒進行單詞及短語的識記和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它們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和基礎,但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幼兒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對英語辨聽能力的培養(yǎng)等等。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子以知,不如啟子以智,確實訓練孩子英語方面的各種能力、啟迪孩子的心智實為更長遠的教育策略,但有的家長卻對其認識不夠。
例如前面所列舉的那位家長每天要求孩子背3個英語單詞及一些短語,家長也不給予必要的啟發(fā)和幫助,孩子學了幾天便嚷著不想學了,很顯然,這種繁瑣的機械訓練及識記幼兒是承受不了的,同時也會銷蝕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相反,我們若能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在興致盎然的游戲中,注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并能為以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評價時只注重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
有些家長在評價幼兒英語學習活動時只注重學習的最終結果而忽視了最終要的學習過程,常聽到有的家長夸獎孩子時說:XX小朋友真聰明,會背多少英語單詞,能唱多少英文兒歌。學習結果確實能反映學習過程,但卻不能準確反映學習過程,成人對活動結果的評價往往限制住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能力的發(fā)展。幼兒好表現,愿意別人夸獎他,所以他為了獲得成人的肯定和表揚而去機械地記憶一些單詞及兒歌,卻忽視了學習過程中其他方面能力的發(fā)展,而早期幼兒英語教育活動詣在開發(fā)幼兒智力、發(fā)展幼兒各種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英語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及各種游戲活動中主動學習簡單的英語知識及常識,并不提倡讓幼兒機械地識記多少單詞及句子,在英語教育活動中孩子感興趣的是學習英語的活動過程,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因此在評價幼兒英語活動時要將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對立統(tǒng)一起來,達到和諧的統(tǒng)一,既要評價活動的過程又要評價活動的結果,既要看孩子學到了什么又要看孩子怎樣去學,使孩子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學,更愿意學,只有這樣英語教育活動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4)“病急亂投醫(yī)”
有的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爭氣,什么都學不會,一問才知道這位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學習英語的效果不理想,便自作主張給孩子報了好幾個英語學習班。殊不知,事與愿違,孩子的成績沒上去,學習興趣也大大削減了。經調查,在開設英語班的幼兒園里有47%的幼兒家長為其另報了其他英語學習班,也就是說孩子每天在幼兒園學習完英語后還要到外面繼續(xù)學習,有時連雙休日及假期也要去按時學習,有的家長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英語學的更多更好。其實,家長的初衷是好的,有的孩子的英語水平確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這樣一來卻用去了孩子大量的時間,久而久之很容易降低幼兒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再次,現在社會上形成的英語早期教育派別很多,他們都有各自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他們所傾向的發(fā)音也有所不同,所以幼兒不宜學了這個學那個,家長們最好選擇其中適合自己孩子的一種讓幼兒進行學習。幼兒英語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慢慢提高的,不能急于求成,家長們切忌“病急亂投醫(yī)”致使事與愿違。
另外,家長還要注意在幼兒學習過程中給幼兒創(chuàng)造機會使幼兒盡量處于雙語環(huán)境中,只有在這種環(huán)境中幼兒才能更輕松地學習英語知識與技能。英語是一門語言,只有多說才能學好,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多說英語,多表揚鼓勵幼兒,使他們在成人的激發(fā)和鼓舞下進一步強化活動興趣,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綜上所述,家長對孩子進行英語教育活動的教育指導,其出發(fā)點和愿望是美好的,但具體的做法卻存在許多誤區(qū),使得教育活動的結果不盡人意,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提醒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英語教育時要講究方法、技巧,真正達到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興趣、提高能力的目的。
育兒觀念:引導孩子的幾點做法
育兒觀念:引導孩子的幾點做法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父母的掌中寶,家中的小皇帝。我家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我認為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引導?,F在就談幾點本人引導孩子的做法:
一.讓他感到家的溫暖。我和老公有空時經常陪他一起做游戲,一起運動,讓他感到幸福。同時讓他經常和別的小朋友交往,鼓勵他在學校積極參與一些集體活動。
二..讓他明白幫助別人是件非常快樂的事,好的東西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導他懂得應該怎么做,在他表現良好時給予足 夠的表揚。
三.幫助他形成正確的意識,幼兒時期是自控力較差的時期,當我孩子做錯事時,我就告訴他“你是個好孩子,你不能做”,讓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四.幫助他形成自理能力。惰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在幼兒時期則表現為依賴性。明明自己能夠做的事就是不想做,由父母代做,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自理能力。所以時常對他提出一些要求,鼓勵他自己完成,對完成好的給予表揚,對做得不好的,給予幫助讓他迎頭趕上,不打消他的積極性??傊?,我認為教育孩子要通過正確的家教理念為指導,以平常心對待孩子,重視做人的教育,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最后,愿天下父母都能自覺擔負起養(yǎng)育和教育子女的責任,把我們的下一代培育好,教育好,這是家庭的幸事,也是國家民族的幸事。
幼兒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一、榜樣和示范 家長可針對孩子的實際,講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的行為作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同時,要多為孩子提供具有樂觀、愉快、活潑的性格,勞動積極,辦事認真,對人熱情,善于關心和幫助別人的榜樣,包括以自己的上述行為為孩子作出榜樣。
第二、解釋和說理 要對孩子講解每一項行為準則,使他知道怎樣做,還要結合孩子的理解水平給孩子講道理,要讓他聽懂。家長要有耐心,孩子在太興奮激動時,往往是聽不進道理的,應等他冷靜下來后,再用親切的口吻說道理。
第三、練習和實踐 習慣的養(yǎng)成,有賴于反復實踐。所以,在要求孩子達到某一項行為準則時,一定要讓他反復練習、鞏固,并經常采取表揚的方法,促進孩子自覺地鞏固。
第四、表揚鼓勵和批評責備 表揚和鼓勵是一種強化良好行為表現的方法。表揚鼓勵時最好能同時提出進一步要求,使孩子有更上一層樓的目標。批評指責是一種否定的“強化”,可以用搖頭、不高興的態(tài)度、否定的口吻、斥責的眼光等表示對某種行為的反對,使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并迅速改正。批評時態(tài)度要嚴肅,要使孩子感到羞愧、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