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爭搶玩具后的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0-09-24 幼兒園玩具的教案 玩具的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餐后活動的方案今天游戲的觀察點我重點放在了休閑吧,休閑吧的幼兒今天選擇了玩木質積木,進行建構活動。剛開始進行游戲時,孩子們玩的時候都很注意常規(guī),都知道玩積木應該保持安靜,正當我想表揚這幫孩子時,突然聽見了一陣爭吵聲:“這是我的積木,你不能拿?!甭劼曇豢?,原來是時偉博,他正在搶旁邊袁哲浩手里的玩具,硬說他手里拿的是他的,袁哲浩也不甘示弱,不肯給他,所以就上演了一幕搶積木場景。從今天爭搶的現(xiàn)象可以看出:時偉博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由于在家里,一旦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所以就讓他以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都會屬于自己。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在家都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正因為寵愛有加,致使現(xiàn)在的孩子都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謙讓,更不會與人進行交往、協(xié)商,才發(fā)生了今天的爭搶積木的現(xiàn)象,其實這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以不再是小部分人,而是班里越大部分都這樣,一旦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會采用爭搶的手段去解決,一方面是由于家庭因素,讓幼兒覺得只要自己想要,都能得到。另一方面由于是小班幼兒,它們還不懂得怎樣與人交往,遇到問題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面對今天的爭搶積木現(xiàn)象,我覺得還是應該放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進行教育,可以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指導爭搶東西是不好的,應該學會謙讓,同時也應該與家長及時溝通,讓家長在家里不要因為溺愛,而導致幼兒的一些攻擊性行為,這是不利于幼兒成長的。有了家園共同的努力,相信孩子的這種自私、自利的習慣一定會得到改觀的。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幼教隨筆:由幼兒爭搶玩具想到的……
這就更清楚地說明此時孩子還不會進行“因為我搶了,所以他沒有了”的邏輯推理,也還不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
寶寶們又開始了他們喜歡的娃娃家游戲。他們擺弄著娃娃家里的一切,時而抱抱娃娃,時而擺弄起餐具,各自玩得不亦樂乎。突然,我看到智豪和雨航兩個小朋友在互相的爭搶一個電話機。我在旁邊看見了就走過去問:“你們怎么了啊?”看見我來了,他們馬上向我告狀說,“他搶我的電話機?!薄安皇?是他搶我的。那電話機是我的,是我先看見的。”“那你愿意和他一起玩這個電話機嗎?”“好吧。但我要做爸爸?!薄昂玫摹!闭f著,他們就開心的玩起來了。可是,沒一會智豪又和別的小朋友爭搶其它玩具了。
愛模仿是3-4歲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游戲中他們經常會出現(xiàn)像小明那樣,別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看見別人有的,自己總是想要。在幼兒園的小班里,同樣的玩具會有很多,這就是為了能盡量滿足幼兒喜歡模仿的這一心理需要。盡管如此,孩子們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仍時有發(fā)生。
那么為什么會讓我們感覺有的孩子似乎“屢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經看到的那樣:一位教師對一個搶玩具的孩子說“你把寶寶的玩具搶走了,他沒有了怎么辦?”老師想通過讓他具體地看到“別人沒有了”,從而知道“自己不對了”。而孩子卻很坦然地說去那(指玩具架)拿一個。這就更清楚地說明此時孩子還不會進行“因為我搶了,所以他沒有了”的邏輯推理,也還不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
對此,我們在教育中應教給孩子簡單的交往語言,喜歡聽故事是學前幼兒的共同特點,但對于小年齡的孩子認識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特點,如果我們把想教育的內容含在故事情節(jié)當中,他們仍然不能理解,我們還可以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法反復地講在故事當中,如:小雞對小鴨說:“你的大皮球讓我玩一會兒好嗎?”小雞對小猴說:”你的小汽車讓我玩一會兒好嗎?”讓孩子知道說這樣一句話,對方就能夠高興地把玩具給自己玩,然后在生活中,成人要提醒孩子去使用這樣的語言,并幫助他感受成功,讓幼兒在潛意識中產生搶玩具不對的印象。
幼師心得:由幼兒爭搶玩具想到的
導讀:在幼兒園的小班里,同樣的玩具會有很多,這就是為了能盡量滿足幼兒喜歡模仿的這一心理需要。盡管如此,孩子們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仍時有發(fā)生。那么為什么會讓我們感覺有的孩子似乎“屢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經看到的那樣:一位教師對一個搶玩具的孩子說“你把寶寶的玩具搶走了,他沒有了怎么辦?”
寶寶們又開始了他們喜歡的娃娃家游戲。他們擺弄著娃娃家里的一切,時而抱抱娃娃,時而擺弄起餐具,各自玩得不亦樂乎。突然,我看到智豪和雨航兩個小朋友在互相的爭搶一個電話機。我在旁邊看見了就走過去問:“你們怎么了?。俊笨匆娢襾砹?,他們馬上向我告狀說,“他搶我的電話機?!薄安皇牵撬麚屛业?。那電話機是我的,是我先看見的?!薄澳悄阍敢夂退黄鹜孢@個電話機嗎?”“好吧。但我要做爸爸?!薄昂玫摹!闭f著,他們就開心的玩起來了??墒牵瑳]一會智豪又和別的小朋友爭搶其它玩具了。
愛模仿是3-4歲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游戲中他們經常會出現(xiàn)像小明那樣,別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看見別人有的,自己總是想要。在幼兒園的小班里,同樣的玩具會有很多,這就是為了能盡量滿足幼兒喜歡模仿的這一心理需要。盡管如此,孩子們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仍時有發(fā)生。
那么為什么會讓我們感覺有的孩子似乎“屢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經看到的那樣:一位教師對一個搶玩具的孩子說“你把寶寶的玩具搶走了,他沒有了怎么辦?”老師想通過讓他具體地看到“別人沒有了”,從而知道“自己不對了”。而孩子卻很坦然地說去那(指玩具架)拿一個。這就更清楚地說明此時孩子還不會進行“因為我搶了,所以他沒有了”的邏輯推理,也還不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
對此,我們在教育中應教給孩子簡單的交往語言,喜歡聽故事是學前幼兒的共同特點,但對于小年齡的孩子認識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特點,如果我們把想教育的內容含在故事情節(jié)當中,他們仍然不能理解,我們還可以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法反復地講在故事當中,如:小雞對小鴨說:“你的大皮球讓我玩一會兒好嗎?”小雞對小猴說:”你的小汽車讓我玩一會兒好嗎?”讓孩子知道說這樣一句話,對方就能夠高興地把玩具給自己玩,然后在生活中,成人要提醒孩子去使用這樣的語言,并幫助他感受成功,讓幼兒在潛意識中產生搶玩具不對的印象。
玩具不搶大家玩
一天早上,偉偉小朋友帶了一輛精致的挖泥車來到幼兒園,把它放在教室右面的柜子上,星星小朋友見了,立刻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柜子邊,拿起挖泥車就玩。樂樂一看急了,奔過來不讓星星玩,二人于是掙搶起來。一個大叫:“這是我的玩具”,一個大嚷:“讓我玩一玩,讓我玩一玩!”,場面頓時混亂起來,我連忙走過去制止,并教育星星以后不能搶奪別人的玩具。他立刻點點頭,表示以后改正。類似這樣的事情已發(fā)生了好多次,每次星星只要看到誰的玩具好玩,就隨手拿來玩,以致經常與其他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打架。雖然,我已經告訴他一些交往的方式,也帶著他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戲,可當我找他談話時,他都能準確地說出玩別人的玩具要先商量不能搶奪等方式,但他的實際表現(xiàn)往往行動在前,而思維在后,因此造成與其他孩子的糾紛很多。見到玩具好玩,就“搶”,類似這樣的現(xiàn)象在其他小朋友身上也時有發(fā)生,但星星小朋友顯得尤為突出!
怎樣才能讓星星小朋友改掉這一“霸王”行為呢?為此,我先翻閱了一些資料,分析了一下他之所以搶玩具的原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見到玩具好玩就搶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與此一年齡段的孩子的好奇心強,見到好東西就渴望擁有的心理有關。星星小朋友對“搶玩具”這一行為的對、錯,雖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見到好玩的玩具就渴望馬上玩,這種渴望常常使他忘記了“搶玩具”的行為是不應該的,再加上學前期孩子的道德認識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剛剛開始,所以行動在前、思維在后的表現(xiàn)在所難免。另外,需要家長的配合。因此,我決定好好地和星星的媽媽進行交流,實行家園同步,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努力!
愛搶玩具的孩子
早上,瀟揚帶了一個變形金剛來到幼兒園,把它放在玩具角,子豪見了,立刻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玩具角,拿起變形金剛就玩。瀟揚一看急了,奔過來不讓子豪玩,二人于是掙搶起來。一個大叫:“這是我的玩具”,一個大嚷:“讓我玩一玩,讓我玩一玩!”,場面頓時混亂起來,我連忙走過去制止,并教育子豪以后不能搶奪別人的玩具。他立刻點點頭,表示以后改正。類似這樣的事情已發(fā)生了好多次,每次子豪只要看到誰的玩具好玩,就隨手拿來玩,以致經常與其他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打架。雖然,我已經告訴他一些交往的方式,也帶著他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戲,可當我找他談話時,他都能準確地說出玩別人的玩具要先商量不能搶奪等方式,但他的實際表現(xiàn)往往行動在前,而思維在后,因此造成與其他孩子的糾紛很多。見到玩具好玩,就“搶”,類似這樣的現(xiàn)象在其他小朋友身上也時有發(fā)生,但星星小朋友顯得尤為突出!
怎樣才能讓子豪小朋友改掉這一“霸王”行為呢?為此,我先翻閱了一些資料,分析了一下他之所以搶玩具的原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見到玩具好玩就搶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與此一年齡段的孩子的好奇心強,見到好東西就渴望擁有的心理有關。子豪小朋友”搶玩具”這一行為的對、錯,雖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見到好玩的玩具就渴望馬上玩,這種渴望常常使他忘記了“搶玩具”的行為是不應該的,再加上學前期孩子的道德認識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剛剛開始,所以行動在前、思維在后的表現(xiàn)在所難免。另外,需要家長的配合。因此,我決定好好地和星星的媽媽進行交流,實行家園同步,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努力!
他搶我的玩具筐
家長會中,我們向家長們闡述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因為對于年齡小,交往能力不強的小班幼兒而言,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發(fā)生矛盾是十分常見的問題。因此逐步提高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除了教師正確解決、引導幼兒思考問題以外,家長的榜樣作用和引導對幼兒也起著重要的影響。
我為家長們放了一段視頻《他搶我的玩具筐》:一天清晨,宇宇較早地來到幼兒園,開始玩起了結構游戲,由于其他幼兒還沒來,他就把玩具筐放在了自己面前,盡情地開始搭起來,沒過一會兒,舟舟和萱萱也來了,由于舟舟和宇宇是面對面坐著的,相距較遠,因此,宇宇把玩具筐放在面前,讓舟舟拿起來很困難,于是,舟舟一把將玩具筐拿到了中間。宇宇一下子愣住了,隨后,就開始大哭起來,怎么哄也不聽,怎么勸也不行。我問宇宇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宇宇說:"舟舟搶我的玩具筐!"舟舟說:"不是的,是他把玩具筐放在他自己那里,萱萱拿不到了,我也拿不到,應該放在中間。""可是,我拿不到了。"老師問:"那請你想想怎么可以拿到中間的玩具筐呢?"舟舟說:"可以站起來拿!"
宇宇還是搖著頭,不肯答應,但是已經不哭了,老師問他:"愿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友好相處?"他搖搖頭;老師問:"愿不愿意做小朋友都喜歡的小朋友?"他還是搖搖頭……
隨后教師便對幼兒進行冷處理,讓宇宇自己單獨坐一會兒,過了一會兒,當宇宇這一組的小朋友都來齊的時候,宇宇和其他幼兒繼續(xù)玩起了結構游戲。老師問:"宇宇,你們現(xiàn)在玩得真好,你們的玩具筐放在哪里啦?"宇宇說:"放在中間。"我繼續(xù)追問:"為什么要放在中間呢?"宇宇說:"因為都能拿到。"我打趣道:"那你現(xiàn)在能拿到筐里的玩具嗎?"宇宇一本正經地說:"能!"說著站起身來手伸長了拿,一邊伸一邊告訴我說:"就是站起來拿。"我說:"你真棒!"教師通過幼兒自己講述矛盾發(fā)生的過程、自己想辦法怎么解決,同伴的想法是什么,同伴之間的交流是怎么樣的,通過這樣的過程,不斷沖擊著幼兒自己原先的想法,逐漸調整成符合大家認同的行為方式。
家長們在看視頻的時候,被孩子連續(xù)搖頭,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把筐放中間,拒絕做小朋友的好朋友,拒絕做乖寶寶的行為而忍俊不禁。真實的視頻讓家長朋友們倍感親切,同時,也引發(fā)了家長對"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視。如何協(xié)商、商量、勸說,是孩子們急需學習的一個方面。
“搶”玩具的小朋友
一天早上,樂樂小朋友帶了一輛精致的挖泥車來到幼兒園,把它放在教室右面的柜子上,星星小朋友見了,立刻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柜子邊,拿起挖泥車就玩。
樂樂一看急了,奔過來不讓星星玩,二人于是掙搶起來。
一個大叫:“這是我的玩具”,一個大嚷:“讓我玩一玩,讓我玩一玩!”,場面頓時混亂起來,我連忙走過去制止,并教育星星以后不能搶奪別人的玩具。
他立刻點點頭,表示以后改正。
類似這樣的事情已發(fā)生了好多次,每次星星只要看到誰的玩具好玩,就隨手拿來玩,以致經常與其他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打架。
雖然,我已經告訴他一些交往的方式,也帶著他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戲,可當我找他談話時,他都能準確地說出玩別人的玩具要先商量不能搶奪等方式,但他的實際表現(xiàn)往往行動在前,而思維在后,因此造成與其他孩子的糾紛很多。
見到玩具好玩,就“搶”,類似這樣的現(xiàn)象在其他小朋友身上也時有發(fā)生,但星星小朋友顯得尤為突出!
怎樣才能讓星星小朋友改掉這一“霸王”行為呢?為此,我先翻閱了一些資料,分析了一下他之所以搶玩具的原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見到玩具好玩就搶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與此一年齡段的孩子的好奇心強,見到好東西就渴望擁有的心理有關。
星星小朋友對“搶玩具”這一行為的對、錯,雖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見到好玩的玩具就渴望馬上玩,這種渴望常常使他忘記了“搶玩具”的行為是不應該的,再加上學前期孩子的道德認識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剛剛開始,所以行動在前、思維在后的表現(xiàn)在所難免。
另外,需要家長的配合。
因此,我決定好好地和星星的媽媽進行交流,實行家園同步,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努力!
“搶玩具”觀察記錄
觀察時間:***
觀察對象:賢賢、小雪
觀察記錄:
晨間活動,所有幼兒都在玩著自己的玩具,這時賢賢跑過來說:“老師,小雪不讓我玩玩具?!蔽易呷フf:“玩具要跟大家一起玩?!毙⊙c點頭。過了一會,賢賢又跑過來:“老師,小雪又搶我玩具?!蔽覇栃⊙骸皠偛挪皇钦f玩具一起玩么,為什么又搶呢,這里還有這么多玩具啊?”小雪說:“老師,他又不玩這個玩具,我才拿的?!蔽艺f:“那你可以跟他說‘可以將玩具借我嗎?’我們要做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啊?!?/p>
分析:
這種現(xiàn)象在每天的晨間都會上演,搶玩具,那是幼兒對玩具感興趣想占有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因為他們缺乏交往意識和未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則,他們往往強烈地“以自我為中心”,對自己的情緒和需要缺乏控制能力和恰當?shù)谋磉_能力,所以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處。對于這樣的幼兒,我們更應該引導他們學會用簡單的語言,如“請”“謝謝”“對不起”等,讓他們體會交往溝通,學會與同伴相處。
發(fā)脾氣的煦煦(搶玩具)
自由活動時,幼兒都挑選了自己想玩的玩具進行游戲。這時,小磊哭著跑過來,說:“老師,煦煦搶我玩具,我讓他還給我,他不還。”我走過去,問:“煦煦,是不是你拿了小磊的玩具?”煦煦扭過頭,說:“我給了別人了。”我接著說:“那你告訴我,你給了哪個小朋友?”煦煦支支吾吾說不出來。我說:“是不是你藏起來了?快拿出來?!膘沆銖目诖锇研±诘耐婢吣昧顺鰜?,氣呼呼的把玩具往地上使勁一砸,玩具壞了。我把煦煦叫了過來,和他進行了交談,我問:“為什么你要拿走小磊的玩具?不是你的東西可以拿嗎?”煦煦說:“我想要這個玩具?!蔽乙龑麚Q位思考,我說:“如果你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你心里感覺怎么樣?”“你的玩具被小朋友砸壞了,你開心嗎?”最后,煦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愧疚地低下了頭。
煦煦是個脾氣比較倔強的孩子。自己喜歡的東西想占為已有,當老師詢問時,他不想拿出這個玩具,于是選擇了說謊。教師進一步詢問,煦煦就生氣了,把玩具砸壞了。通過教師耐心地交流,煦煦漸漸意識到這樣做的不妥之處,意識到自身的錯誤。
針對煦煦的性格特點,教師應該多與他進行交談。如果煦煦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教師應多給予一些耐心,慢慢對他進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