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父母:請這樣和孩子溝通》讀書心得

發(fā)布時間:2020-09-21 幼師讀書心得 教育讀書筆記心得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

《父母:請這樣和孩子溝通》一書的作者是傅春暉,任教于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主要為教育評價、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話語分析,對家庭教育有獨到見解。

在書中,作者為廣大父母打造了一把打開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讓父母們去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從而找到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使孩子心甘情愿地與父母配合。以真誠的態(tài)度傾聽,孩子才肯吐露心聲,設身處地地體諒孩子,孩子才會體諒你的良苦用心,如此良好的親子溝通方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天涼了讓加衣服偏不加,地板很涼卻偏要打赤腳,早晚讓刷牙時偏不刷,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到了吃飯的點就是還要看電視,就是不愿意做作業(yè)……為什么孩子就是不肯乖乖聽話呢?其實,孩子還是好孩子,只是你沒有找到恰當?shù)臏贤ǚ绞?,一旦找對溝通方式,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

真心還需真心換:父母要聆聽孩子的心聲。想方設法引出孩子的真實想法主動替孩子著想,孩子能夠得到激勵;別忽視了身體語言,告訴孩子你在聽;支持并幫助孩子樹立夢想;傾聽孩子的想法,讓溝通就此開始;

例如在書中第一章就指出:情感是溝通的基礎,請重視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尊重孩子,讓孩子快樂地成長。自尊,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基礎,更是一個人成功所不可缺少的素質。父母重視孩子,不僅可以讓孩子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而且還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同時也會幫助孩子樹立起自尊。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說:小濤的成績總是不理想,為了讓他努力學習,爸爸承諾說,期末考試時,如果小濤能夠考入班里的前五名,他就帶小濤去華山游玩。一直以來,華山都是小濤夢寐以求的地方,聽了爸爸給自己的承諾后,小濤雖然知道考進前五名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他還是很樂意努力地朝這個目標奮進。

半年之后,功夫不負有心人,小濤真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了既定的目標,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班級排名第四。成績單發(fā)下來后,小濤就飛快地跑回了家里。當他把成績單遞給爸爸時,爸爸說:“很好,真不錯!”

小濤問爸爸說:“什么時候帶我去華山呢?”

“去華山,為什么要去那里?”爸爸不置可否地問。

小濤提醒爸爸:“您不是早就答應我了嗎?說如果我期末考試能夠考到前五名就帶我去華山啊!”

這時候,爸爸才想起了曾經(jīng)給兒子的承諾。其實,當初的那個承諾,爸爸只是作為激勵孩子學習的一個手段,根本就沒有打算去實現(xiàn),說完之后就扔在腦后了,所以早忘記了。

爸爸敷衍道:“哦,這個啊。兒子,爸爸媽媽最近都很忙,等過一段時間再說吧。”

情感是溝通的基礎,請重視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尊重孩子,讓孩子陜樂地成長;信任孩子,讓孩子愿意對你敞開心扉;感謝孩子,讓孩子意識到他對于你們的意義;愛屋及烏,對孩子喜歡的活動表現(xiàn)出你的興趣;通過嘮家常與孩子實現(xiàn)心靈的交流;拋棄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努力與孩子成為朋友。

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認主,做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做善解人意的父母,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體貼,并學會體諒你!做會說話的父母,讓孩子愿意聽你的話,并樂于向你傾訴!做善于放手的父母,讓孩子感覺到你的信任.并決心不辜負你的期望!做有見地的父母,讓孩子感覺到你的良苦用心,并努力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父母和孩子溝通談心要講方法


父母和孩子溝通,談心是一個好方法。和孩子談心,父母可以及時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能通過語言把存在于自己頭腦中的經(jīng)驗、思想比較準確地傳達給孩子。那么,父母和孩子談心時要注意些什么?怎樣才能讓談心更有效呢?石家莊市建明小學副校長杜萱介紹說,父母和孩子談心,應該講究方法技巧,注意以下幾點——

□融洽關系,制造談話的氣氛。有些父母平時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發(fā)生了問題之后就嚴厲訓斥孩子,久而久之,與孩子的感情距離漸漸拉大。因此,家長與孩子交談,首先要制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比如說句笑話,講點令人高興的事情等,這樣不知不覺中就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溝通效果也會好得多。

□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不少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和表情,讓孩子感到不易親近。杜校長說,父母與孩子談心,應該放低姿態(tài),同時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替孩子考慮,不能總是以長者自居,應及時消除孩子的抵觸心理。

□利用典型,善抓談話的機會。孩子自身和周圍環(huán)境隨時都可能發(fā)生一些事情,如果抓住典型事件,及時交流思想,其效果要比平時好,孩子也比較容易聽得進去。一般來說,家長會之后是孩子們最急于和父母談話的時候,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情況。

□有的放矢,主題明確。針對孩子的什么思想,解決孩子的什么問題,要做到胸中有數(shù),在談話時,圍繞主題進行雙向交流,使孩子有所得。如果遇到了敏感的問題,也不要回避。對于不宜直接說的,可以采取側面啟發(fā)的方式,不要態(tài)度曖昧,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選擇方法,增強談話的效果。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這就需要父母根據(jù)孩子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恼勗挿椒āR话銇碚f有兩種方法:直敘法,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其特點是快捷,但只適合于性格比較外向的孩子;間接法,向孩子講一個小故事或引用一個事例等,引起孩子談話的興趣,然后順勢引導到談話的主題上來,這個方法使用比較普遍。

□語言精煉,把握談話的時間。孩子都反對啰嗦,最忌沒完沒了的嘮叨。在談話達到目的后,要適可而止。談話可以經(jīng)常進行,但不求長談,只求效果。另外,父母在與孩子談話時,不妨語言幽默一些。

父母和孩子溝通要講究方法


父母和孩子溝通要講究方法

父母和孩子溝通,談心是一個好方法。和孩子談心,父母可以及時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能通過語言把存在于自己頭腦中的經(jīng)驗、思想比較準確地傳達給孩子。那么,父母和孩子談心時要注意些什么?怎樣才能讓談心更有效呢?石家莊市建明小學副校長杜萱介紹說,父母和孩子談心,應該講究方法技巧,注意以下幾點———

融洽關系,制造談話的氣氛。有些父母平時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發(fā)生了問題之后就嚴厲訓斥孩子,久而久之,與孩子的感情距離漸漸拉大。因此,家長與孩子交談,首先要制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比如說句笑話,講點令人高興的事情等,這樣不知不覺中就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溝通效果也會好得多。

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不少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和表情,讓孩子感到不易親近。杜校長說,父母與孩子談心,應該放低姿態(tài),同時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替孩子考慮,不能總是以長者自居,應及時消除孩子的抵觸心理。

利用典型,善抓談話的機會。孩子自身和周圍環(huán)境隨時都可能發(fā)生一些事情,如果抓住典型事件,及時交流思想,其效果要比平時好,孩子也比較容易聽得進去。一般來說,家長會之后是孩子們最急于和父母談話的時候,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情況。

有的放矢,主題明確。針對孩子的什么思想,解決孩子的什么問題,要做到胸中有數(shù),在談話時,圍繞主題進行雙向交流,使孩子有所得。如果遇到了敏感的問題,也不要回避。對于不宜直接說的,可以采取側面啟發(fā)的方式,不要態(tài)度曖昧,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選擇方法,增強談話的效果。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這就需要父母根據(jù)孩子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恼勗挿椒?。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直敘法,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其特點是快捷,但只適合于性格比較外向的孩子;間接法,向孩子講一個小故事或引用一個事例等,引起孩子談話的興趣,然后順勢引導到談話的主題上來,這個方法使用比較普遍。

語言精煉,把握談話的時間。孩子都反對啰嗦,最忌沒完沒了的嘮叨。在談話達到目的后,要適可而止。談話可以經(jīng)常進行,但不求長談,只求效果。另外,父母在與孩子談話時,不妨語言幽默一些。

這樣讓孩子更體貼父母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一下程桂英老師提出的10個方法。當您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候,不妨用這些方法來取代打罵的教養(yǎng)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tǒng)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fā),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8、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打電話給朋友聊天、聽音樂等。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9、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zhí)、健忘等表現(xiàn)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10、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據(jù)程桂英老師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育兒心得:和孩子親密溝通


育兒心得:和孩子親密溝通

孩子的成長過程真是像天上的云彩一樣善變,才做了三年多媽媽的我已經(jīng)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要是不努力去觀察,去適應她,還用原來的方法和她溝通,也許在過了一個假期或經(jīng)歷了一件事之后,你的方法就早已失靈了。不管什么時候,我都在盡量了解我女兒暢暢的改變之后,想些能和她進行親密溝通的有效方法。因為我知道,對于我的女兒來說,強硬的說教,得到最多的回答就是“不”,以及寧肯哭也不承認錯誤的對抗。

這學期,我女兒上小班了。然而壞毛病比上小小班的時候還多:現(xiàn)在喜歡在墻壁上,在沙發(fā)上畫,寫。我生氣地大聲對她說,在白色的沙發(fā)上寫字,擦也擦不干凈,別的小朋友來我們家做客,看見了多難看!暢暢看也不看我,下次照樣偷偷往上畫。第二次,我摟著她輕聲和她講同樣的話,她很快就摟著我的脖子,連連點頭說下次再也不畫了。沒想到一點方式的改變會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

還有就是早上起床難的問題。早上爸爸、媽媽都要上班,叫暢暢起床時,她總是說,再睡一會,不想上幼兒園,甚至哭鬧。我就跟她講了“媽媽上班要來不及了,再晚了別的小朋友都去了,你是最后一個了”等等理由。這時她睡意正濃,根本就聽不進去。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辦法。女兒最近幾天學的兒歌,我早上就撫摸著她的背輕輕地背給她聽并且故意說不出下一句。開始她還不理,說幾句后就忍不住幫我接出下一句。一會工夫就精神十足,睡意全消了。

我事后常常暗想,唉,一個小人要想能讓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一味地就事論事,要采用適合其不同時期心理特征的方法,和孩子親密溝通。

學會做父母:孩子要這樣愛


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損害健康,放棄事業(yè),荒廢性生活,這不是高尚,不是愛,這是因為你的生活本來就沒有目標,你本來就沒有事業(yè),談不上放棄,你們本來就不相愛,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首先,父母得愛自己

不愛自己的父母,總覺得自己活錯了,世道和他人虧欠自己,自己有一大堆理想債沒收回來。孩子,就是用來還債的。你想,這孩子多可憐,一生下來就拿著欠條,怪不得要大哭一場。

你得接受平凡

絕大多數(shù)人是普通人,一個世代,只有幾個天才。不愛自己的人,多半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普通。這其實對自己要求太高,人生在世,活的年紀越大,越明白“自食其力”、“不給人添麻煩”,是了不起的成就。

你得自我凈化

你普通,為何接受不了孩子普通?你偷懶,為何容不得孩子一點疲倦?你為何不停糾正他,讓他連睡眠都不足?讓他永遠以為自己是失敗者?

因為,你的父母就是這么對你的,人生好比一條河流,你的上流污染了,你也受影響,為了讓你的下游重歸清澈,你得有自凈能力,你仍然按照受傷害的方法對付自己的孩子,他也得跟你一樣受傷。

錯誤的方法不會因為重復多次就變成正確,從十米高的地方往下摔雞蛋,每次都會破的。任何孩子受虐待,都不會開心。

你要有自己的人生

你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你和你丈夫(妻子)的關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系。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損害健康,放棄事業(yè),荒廢性生活,這不是高尚,不是愛,這是因為你的生活本來就沒有目標,你本來就沒有事業(yè),談不上放棄,你們本來就不相愛,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你這是單方面強加給孩子負罪感:我爸(媽)為我犧牲太多了!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放棄的,不是孩子剝奪的。

越有自己追求的人,越不粘孩子。

講道理

凡事有概率。是人,都得遵守基本規(guī)律,比如,三高對身體不好。

知道這兩點,煩惱掃光光。不講道理的人,最愛說這句:我不一樣!我家的孩子不一樣!這形成封閉小宇宙,別說觀念與方法的進步,連原子彈也炸不開,只有無窮盡的焦慮與傷害了。

“孩子還是不要打得這么狠吧?”

“我家的孩子不一樣!”

“孩子數(shù)學老不及格就不指望他當數(shù)學家了?!?/p>

“我家的孩子不一樣!”

你的孩子是一樣的,不過你這個家長是不一樣的神經(jīng)病。

“冷漠”一點

別太熱情,別太粘。好比青春期的孩子,如果連欣賞自己身體的私密空間都沒有,他只會討厭在他身邊游蕩的你,即使你滿心以為自己是他的知己。

父母這習慣也得從小做起,那些太“熱情”的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沒學會放手:他們替孩子解決一切煩惱、掃除一切障礙,建立了緊密的寄生與宿主關系。父母是沒長大的孩子,孩子也是長不大的孩子,他們組成的“長不大二人組”,互相折磨、互相消耗、互相牽制。外來入侵者(不同觀念的他人、女婿、兒媳),全是潛在的敵人,必須制服或消滅。

愛孩子,在今天,表面上人人會,不就給點禮物,放縱吃一頓,實際上并不容易,關鍵在父母得當個正常人。

真那么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那就給他獨立、給他自由,讓他掌控自己的命運,除此以外,你保持健康,給他多留點財產(chǎn),都是最實在的愛。

孩子放學回家,父母第一句話請這樣說


孩子放學回家,父母第一句話請這樣說

剛上學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等待著媽媽來接,孩子看到媽媽來了,嘴巴嘟嘟很委屈的樣子。

媽媽故意忽視孩子的表情,微笑著問:“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女孩滔滔不絕地跟媽媽描述她跟一個小同學如何將積木堆成了一個小山……

其實本來打算抱著媽媽大哭一場,還要跟媽媽說永遠也不要上學。只因為媽媽的一句話,情緒立即180度轉變。

01放學后你問孩子的第一句話

會將決定他們的一生

據(jù)了解,父母大多數(shù)問的是孩子吃、穿等生活情況,其次是詢問孩子學習情況,還有少數(shù)家長甚至會像偵探一樣,詢問老師是否打人、是否罵人。

問什么話其實反映了大人的生活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觀,會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導。

請試試這類正面的問話:

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開不開心?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yōu)點?

給媽媽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

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勇敢面對、樂觀向前。

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

孩子頭腦中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孩子自然喜愛上學。

拒絕負面的問話:

今天哭了嗎?

有沒有吃飽?

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

老師兇不兇?

批評你了嗎?

老師有忘記帶你上廁所嗎?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

上學總是很不愉快!引導孩子瞬間聯(lián)想,在家里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能吃飽睡好,也沒人跟我搶玩具,爸媽也總能第一時間回應我的需求。這里不好,我上學不快樂。

會讓孩子對老師產(chǎn)生偏見的問話:

總是搞得臟兮兮,這老師真是!

尿濕了也沒換,上班當睡覺呢!

怎么臉劃破了?老師真不盡責!

磕破嘴巴了,老師怎么看的孩子!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

老師不盡責,我受傷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師或別人的責任。

讓孩子學會了抱怨,漸漸地,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會跟你抱怨說,鉛筆丟了是某某同學搞鬼,今天沒喝水是因為老師總是玩手機等。

無論對老師有萬般意見,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評老師。

02孩子在學校遇到的事情

盡量讓孩子自己解決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總會因為新環(huán)境而不適應,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不開心,爸媽可以引導孩子將在學校的經(jīng)歷說出來。

但爸媽需要知道的是,上學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他們永遠不能在大人的庇護下成長。

所以他們在學校遇到比如跟小朋友搶玩具打架、因為玩鬧摔倒磕破等一些小傷,不要去指責老師,更不要告訴老師應該如何保護好孩子。

因為沒有老師故意讓孩子受傷,甚至很多老師都害怕孩子在學校受傷。這一切經(jīng)歷,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跨越的一個個的坎。

03除此之外,

放學接孩子的細節(jié)也很重要

不要帶著玩具、零食、飲料等接孩子放學,更不要一把接過孩子的小書包。

因為老師千方百計在學校讓孩子變小大人,一出校門就變回了“小寶寶”,老師的苦心功虧一簣。

看到孩子不要忘記來個擁抱,擁抱不僅會讓孩子忘記了所有不愉快,還能讓孩子知道,雖然跟媽媽分開了一天,但是媽媽還是很愛我的。

04爸媽每周至少

親自接一次孩子放學

對于職場爸媽們來說,接孩子放學可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是,請盡量每周至少接一次孩子放學。

別看接孩子放學這一事情無足輕重,但是在孩子心里,你的出現(xiàn)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關注和重視,還有就是這瞬間的陪伴,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滿足。

05如果孩子說不想上學怎么辦?

首先要問清楚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一般來說剛上幼兒園或放假很長時間后上學,孩子都會抗拒上學,這跟孩子的分離焦慮有關。

這種情況下,爸媽不要訓斥打罵,可以說媽媽知道我們家寶貝不想上學,媽媽小時候也曾經(jīng)不想上學。

但每一個人都要上學,就像媽媽一定要上班一樣,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呀。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一種責任。

但如果孩子實在是不想上,可以適當讓孩子休息一下,調整情緒后再上。

育兒心得:你會和孩子溝通嗎?


育兒心得:你會和孩子溝通嗎?

學習內容:另辟奇徑,不要要求孩子“聽話“,做個會“聽話”的父母的溝通要點有四個,您在生活中能做到嗎?(參考《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四卷P3-4)

有很多父母常常愁眉苦臉地抱怨:“我家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為什么他(她)老和我對著干?”這個問題在每個家庭里都很常見。

在這里我想談一下我的觀點:

一、特別聽話的乖孩子是假孩子。

二、孩子不聽話,是因為父母不會傾聽孩子的話。所以要聽話的不是孩子,是父母。

先解釋為什么特別聽話的乖孩子是假孩子。首先我們要認識到:

1、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屬于任何人,家庭和學校不是養(yǎng)雞場,孩子不是家長的產(chǎn)品任由家長塑造。

2、孩子是自己身體、思想、感覺的主人。最了解孩子的人是他自己。

3、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不要阻礙和強迫孩子表達錯誤的信息。

4、對自己的事孩子有權選擇。

好,既然孩子是獨立的人,是自己思想的主人,那么孩子就可以自由的發(fā)表言論。如果孩子什么都聽父母的,那就是說孩子的思想被嚴重壓抑,父母的潛在語言在告訴孩子:你不用思想,你不可以思想,聽我的就行了。同時也是在暗示孩子:你做不了自己的主,你不行,你沒這個能力。長此以往,后果是什么呢?

可能有的較真父母會說:我孩子和我想的完全一樣,所以聽話就行了。這就不是壓抑孩子了吧。即使這種微乎其微的情況真的存在,那些話也應當由孩子的嘴說出,而非父母。

所以,我說:特別聽話的乖孩子是假孩子,是壓抑甚至喪失了思想和感覺的孩子,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當然,孩子是不成熟的,父母很希望孩子聽取自己的經(jīng)驗。我們在提出自己的建議之前首先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因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家長的話只是給孩子的建議,所以孩子可能聽,也可能不聽。這就在于我們如何說了。所以孩子不聽家長的建議主要原因是家長不會說,不是孩子的錯。

不管孩子怎樣用非語言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家長都不要強硬制止“不要哭!要堅強!”“不準發(fā)脾氣,發(fā)脾氣不對”等等,孩子只是在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沒什么錯,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情緒是流動的,平衡的??梢缘群⒆忧榫w平靜后表示接納孩子,引導孩子發(fā)火時最好不要傷著自己或他人。

相關推薦

  • 父母和孩子溝通談心要講方法 父母和孩子溝通,談心是一個好方法。和孩子談心,父母可以及時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能通過語言把存在于自己頭腦中的經(jīng)驗、思想比較準確地傳達給孩子。那么,父母和孩子...
    2020-08-07 閱讀全文
  • 父母和孩子溝通要講究方法 父母和孩子溝通要講究方法 父母和孩子溝通,談心是一個好方法。和孩子談心,父母可以及時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能通過語言把存在于自己頭腦中的經(jīng)驗、思想比較準確地傳...
    2021-07-07 閱讀全文
  • 這樣讓孩子更體貼父母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一下程...
    2021-03-22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和孩子親密溝通 育兒心得:和孩子親密溝通 孩子的成長過程真是像天上的云彩一樣善變,才做了三年多媽媽的我已經(jīng)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要是不努力去觀察,去適應她,還用原來的方法和她溝通,也許在過了一個假期或經(jīng)歷了一件事之后...
    2020-10-23 閱讀全文
  • 學會做父母:孩子要這樣愛 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損害健康,放棄事業(yè),荒廢性生活,這不是高尚,不是愛,這是因為你的生活本來就沒有目標,你本來就沒有事業(yè),談不上放棄,你們本來就不相愛,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首先,父母得愛自己 不愛自己...
    2021-01-23 閱讀全文

父母和孩子溝通,談心是一個好方法。和孩子談心,父母可以及時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能通過語言把存在于自己頭腦中的經(jīng)驗、思想比較準確地傳達給孩子。那么,父母和孩子...

2020-08-07 閱讀全文

父母和孩子溝通要講究方法 父母和孩子溝通,談心是一個好方法。和孩子談心,父母可以及時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能通過語言把存在于自己頭腦中的經(jīng)驗、思想比較準確地傳...

2021-07-07 閱讀全文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育兒高手。要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您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體驗,現(xiàn)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么請參考一下程...

2021-03-22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和孩子親密溝通 孩子的成長過程真是像天上的云彩一樣善變,才做了三年多媽媽的我已經(jīng)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要是不努力去觀察,去適應她,還用原來的方法和她溝通,也許在過了一個假期或經(jīng)歷了一件事之后...

2020-10-23 閱讀全文

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損害健康,放棄事業(yè),荒廢性生活,這不是高尚,不是愛,這是因為你的生活本來就沒有目標,你本來就沒有事業(yè),談不上放棄,你們本來就不相愛,所以眼里只有孩子…… 首先,父母得愛自己 不愛自己...

2021-01-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