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育兒觀念:餐桌上的教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20-09-14 教育教養(yǎng)筆記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觀念 幼兒園橡木餐桌說課稿

育兒觀念:餐桌上的教養(yǎng)

我從小被教育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站相坐相不難理解,就是要求一個人無論站著還是坐著的時候,都能控制自己的姿勢。不駝背,不三道彎兒,不叉著腿,也不翹二郎腿,腰背挺直,端莊穩(wěn)重。不過這吃相可就比較復雜了,它涵蓋了所有餐桌上的教養(yǎng)

中國人吃飯的規(guī)矩很多,首當其沖第一條就是不能吧唧嘴。說得文雅一點兒就是吃飯不能出聲音。其他的比如兩手都要放在桌子上,一手拿筷,一手扶碗;夾菜的時候要就近,不能胳膊伸的太長,更不能站起來;同樣的菜不能連續(xù)夾三次;吃飯的時候要身體往前微傾,就著桌子,不能靠在椅背上仰著吃;夾著菜往嘴里送的時候,不能伸出舌頭接著;一家人吃飯,老人不入座,孩子不能先坐下,更不能自己先吃;孩子吃完飯也不能說走就走,要等長輩同意了才能離開,離開時還得把自己的碗拿到廚房去,把椅子推回去。諸如此類的基本常識我不記得是什么時候被灌輸?shù)侥X子里去的,但對于吃飯不出聲音這件事我印象很深刻。我記得小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天天吃飯被媽媽叨嘮:“閉著嘴嚼,不要出聲音?!蹦菚r的我常常感到特別氣憤,因為我根本聽不到自己出了什么聲音,為什么老說我出聲音,到底是什么聲音?在不知不覺中媽媽的叨嘮少了,后來干脆就沒有了。我想一定是我的吃相合格了,不再吧唧嘴所以過關了。但我一直也沒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聲音,一直到來美國上學時遇到了那個同屋。

說是我的同屋也不十分準確,其實是先生的同屋。我畢業(yè)后找到工作搬到西海岸,先生又在我上學的那個城市留守了半年,那期間他找了個Roomate。這小伙子人很安靜,剛到美國天天泡在實驗室里,非常勤奮。跟先生見面的時間不多,跟我就更只有一面之緣了,可就是那一面讓我至今難以忘懷。我放假回去看先生,因為跟那小伙子不熟所以各吃各的。我和先生吃完晚飯去客廳看電視了,但很快我就聽到一種很奇怪的聲音。聲音很大,聽起來好像是腳丫子踩在雨水里,讓人渾身不由自主的跟著痙攣。我用詢問的眼光看看先生,他說:“哦,他吃飯呢。我天天在這里享受這吧唧嘴的聲音?!薄皨屟剑@就是媽媽不讓我出的聲音吧!”

轉眼十幾個春秋寒暑過去了,我的兩個兒子也老大不小的了。說實話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少了中國禮儀文化的大環(huán)境,少了老輩人天天在耳邊的“叨嘮”提醒,大家多多少少都已經(jīng)忘了這餐桌上的教養(yǎng)。每天忙著督促孩子的學習,運動,課外活動,但對于孩子們的吃相卻好像沒有那么上心。其實西方人也一樣非常重視tablemanners,我在美國找的第一份工作,上班頭一個月沒干別的就是培訓。其中有幾乎一個星期的時間在訓練餐桌上的禮儀。公司之所以這么重視這個課程,是因為他們認為一個沒有吃相的員工無法代表公司的形象。我的兩個兒子倒是從小都被要求吃飯的時候不許玩,不許看電視,吃完最后一口才可以離開桌子,但除此之外好像就屬于自由開放式的了。直到我在自家的餐桌上又聽見了那折磨人的聲音,才突然發(fā)現(xiàn)這二位的吃相可真是不敢恭維。

一旦開始注意觀察,就發(fā)現(xiàn)問題還真不少。兩個孩子不僅吃飯出聲音,而且對食物挑挑揀揀,愛吃的不管不顧,緊著往自己盤子里夾;不愛吃的一口也不動。吃東西一邊吃一邊掉,不僅桌上地上到處是渣子,衣服前襟也常常不能幸免;坐在椅子上也不安穩(wěn),兩條腿不是一邊晃著敲桌子腿兒,就是盤在椅子上。至于要等長輩先入座,自己再坐下以及大人不動筷子,餓死也不能先吃的這種概念就更沒有了。兩個兒子的吃相讓我目瞪口呆,我必須得檢討我這個媽是怎么當?shù)摹R徽f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真是有了孩子,面對同樣的問題時,才知道當年那個“叨嘮”的媽是多么不容易。我也不得不步我老媽的后塵,天天吃飯的時候提醒他們:“閉著嘴嚼,不要出聲音?!睔v史的畫面真是驚人的相似,每當我這么叨嘮時,兩個孩子都是瞪著眼睛回答我:“什么聲音?我沒出聲音啊!”“唉!”伴隨著心中的一聲長嘆,我知道任重而道遠??!現(xiàn)在我徹底明白了,所有那些餐桌上的教養(yǎng),都是我老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我耳邊“叨嘮”的結果??磥韺Ω段业膬蓚€兒子,我也沒有什么更有效,更快捷,更不招人煩的辦法,只能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呢喃下去了。

餐桌上的教養(yǎng)確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認為它重要它就會幫助你的孩子成長為一個有吃相的人;如果你認為這種生活小節(jié)完全不影響孩子的成長,那我也不得得同意,因為我們身邊不乏吃相豪邁的成功人士。無論如何選擇,我們的孩子都將會帶著我們傳授給他們的吃相去學習,交友,工作,生活,直至走完這一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父母把握餐桌上的教育契機


提到餐桌上的教育,以前我總以為就是讓孩子吃得飽一些,不挑食,至多是再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進餐氛圍罷了。如今,隨著女兒的長大,通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努力,我發(fā)現(xiàn)餐桌上的學問可大啦,不僅能夠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還可以對幼兒進行認知能力、動手能力、道德品質等多方面的教育和訓練。

一、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如今的家長,對幼兒的吃飯問題可能都感到頭疼,常常是孩子在前面跑,大人端著飯碗在后面追,嘴里還不停地說:“乖寶寶,再吃一點……”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三餐要準時,嚴格控制零食。

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按頓吃飯的習慣,盡量使孩子在吃飯前產(chǎn)生饑餓感,吃飯香,除了家中有特殊情況外,三頓飯都有準鐘點。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一到點就會嗲聲嗲氣地催促我:“媽媽,到點了,寶寶要吃飯了?!蓖瑫r我還要求孩子每頓飯能在20分鐘左右吃完,既細嚼慢咽,又不磨蹭。

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習慣還要注意“饑飽適度”。一個健康的兒童,只要飲食有規(guī)律、運動量適宜、進餐時愉快,就別怕他餓著,吃多吃少順其自然。孩子說飽了,就可以下桌。當然有個前提:不吃飯,別指望零食(除了上午9點鐘和下午3點鐘吃點點心和水果,其余時間均不提供零食)。

2.言傳身教,發(fā)揮榜樣作用。

幼兒的模仿性強,尤其喜愛模仿成人的行為。每次吃飯時,我都會夸張地說:“今天的菜真香呀!”女兒往往也受到影響,嚷嚷著:“我要吃……”在吃飯時我從不說:“海帶真難吃呀!”“魚刺太多啦!”等話,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影響孩子的食欲。

另外,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例如,不挑食;不邊吃飯邊看電視;不離開餐桌,邊走邊吃等等。讓孩子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成人的做法。

二、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每天吃的食物我都一一教女兒指認,讓她說說顏色、形狀、名稱、味道,了解各種菜的營養(yǎng),吃了有什么好處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海帶和秧草是女兒不喜歡吃的菜,可自從我給海帶取名為“美人魚的飄帶”,秧草取名為“小羊寶寶吃的草”后,女兒對這些富有童趣和詩意的稱呼很感興趣,總是很樂意地吃下它們。

三、鼓勵孩子多動手,充分發(fā)揮自主性

當孩子還不能靈活地使用餐具,把飯粒撒得滿地都是的時侯,我就讓她學習自己動手吃飯。雖然這樣比喂飯更辛苦(擦桌、擦嘴、撿飯粒等),但我知道,孩子從不會到會總得有一個過程,這是充分發(fā)揮女兒的自主性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次的鍛煉中,她的小手變得越來越靈巧啦。

四、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意識和尊重長輩的情感

以前凡是孩子喜歡吃的菜,我總是放在女兒的面前,一是讓她方便夠得到;二是說實在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總是希望孩子能把菜吃個底兒朝天,可以長得壯一些??墒怯幸患伦屛腋淖兞俗龇?。先生和女兒都很喜歡吃松花蛋。有一天,女兒先坐好后先生剛要坐下,女兒忙把盛松花蛋的碗移到自己的面前,且嚷嚷著:“松花蛋我要吃的,爸爸你不要來吃喔?!豹毶优氄嫉膬A向在我女兒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為了克服這一點,我首先做孩子的表率,每逢有好吃的,我總是端給公公婆婆,讓他們先嘗。日積月累,現(xiàn)在,女兒有了愛吃的東西,再也不會象以前那樣據(jù)為己有,總會學著我的口氣對奶奶說:“奶奶,您吃點兒?!?/p>

五、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每次吃飯的時間,就是我們?nèi)胰私涣鞲星榈臅r候。我會問問孩子今天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東西等等。雖然女兒還不能把一件事情完整地表達清楚,總要讓奶奶從旁解說,做“翻譯”,但我逐漸發(fā)現(xiàn)了孩子在觀察、記憶和語言方面的進步。首先她樂于和我交談,不論是高興的事情,還是自己犯的錯誤,都愿意讓我知道。其次,是她開始用自己的視角去看世界,并能運用“好”和“不好”去進行評價。更重要的是,這種談話使我們母女倆的感情更加親近。

六、換個角度讓孩子感受生活的快樂

女兒天生喜歡音樂。吃完飯后,我常常有意識地為孩子準備碗、筷子、勺子,用筷子或勺子敲擊碗和盤子等餐具,讓她感覺聲音的不同。有時,我也會即興表演一段“打擊樂”,孩子會愉快地和我一起玩。她學敲擊的動作還挺像那么回事呢!而且,我發(fā)現(xiàn)她的節(jié)奏感增強了,對聲音的辨別能力也慢慢地提高了。

只要家長有心,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蘊含著教育契機,如果能把握住這些機會,進行適宜的教育,你的孩子就一定會健康成長!

父母該教孩子餐桌上的禮儀教育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每個人的教養(yǎng)?!俺韵唷辈皇莻€人私事,在社交場合,與朋友一起吃飯,“吃相”便成了社交禮儀。文明的“吃相”不是即興“表演”,而是家庭長期熏陶的結果。

今天的父母,考慮最多的是如何給孩子增加營養(yǎng),讓孩子吃得好一點,吃得多一點,卻很少考慮餐桌上的家庭教育。

吃是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有的孩子吃相不雅:趴在桌上,目中無人,把盆里的食物“翻江倒海”,有的孩子見到自己喜歡吃的,不顧他人,獨霸、獨吞、獨占、獨享,父母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其實,每個孩子從他在餐桌上的“吃相”,都可看到他背后家庭的文化,教養(yǎng)和每個人的修養(yǎng)品位,當然這不是即興“表演”,而是家庭長期熏陶的結果。

餐桌上,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學校食堂,經(jīng)常會看到學生將整碗白米飯灑在一地,棄之泔腳,卻毫無珍惜之心。作為父母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餐桌是最好的課堂。重視對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絕對不會放棄餐桌上這一家庭教育的平臺,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珍惜每一粒飯,每一葉菜;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知足常樂,珍惜今日生活來之不易。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懷感恩之心”應從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從節(jié)約每一粒糧食做起。

餐桌上,培養(yǎng)孩子的文明“吃相”

在家中,與父母共同進餐;在社會,與朋友同學一起聚餐;如果能養(yǎng)成一個文明,儒雅的用餐習慣,這是保證孩子將來社會規(guī)范上的適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yè)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從小能養(yǎng)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chǎn),這種資產(chǎn)是永恒的,無限的。超越萬貫家財,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孩子在餐桌上要養(yǎng)成哪些好習慣呢?

1.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后),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動筷;

2.學習正確端碗、吃飯:幼兒大拇指在碗邊緣、其余四個指頭放在碗底(龍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勢;鳳點頭,右手拿勺筷吃飯的姿勢),并養(yǎng)成習慣;

3.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4.用餐時,細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5.不翻撿盤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

6.用餐過程中要安靜(食不言);

7.單手不可同時拿兩種餐具;

8.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9.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費;

10.退席時要將殘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內(nèi),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說:“請慢用,我先走了”。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每個人的教養(yǎng)。每個人的“吃相”,不是個人私事,在社交場合,與朋友一起吃飯,“吃相”便成了社交禮儀。文明的“吃相”應從小培養(yǎng),父母自己首先應為孩子做出榜樣。

育兒觀念:幼兒習慣的養(yǎng)成


育兒觀念:幼兒習慣的養(yǎng)成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這樣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品行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我們知道,任何一種行為只要不斷地重復,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同樣道理,任何一種思想只要不斷地重復,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進而影響到潛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的行為。那么,怎樣運用潛意識的力量來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種剛入園幼兒的現(xiàn)象:剛開學,有一部分孩子吃飯要大人喂,拿東西要大人拿,不愿意做自己能做的事,經(jīng)??摁[。和孩子最初的表現(xiàn)是不一樣的。孩子從一生下來時一無所知,到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時候,他們顫顫巍巍地去模仿去探索,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只要手夠得著就去抓,腳伸得到就會去踢。剛開始學習吃飯時手腳并用,經(jīng)常要到大人手里去搶勺子,用不熟練的手法去拿食物。往往是撒的滿桌子滿地,如果你在那個時候認真引導,孩子是會形成好的行為習慣的。但是,有的大人看見孩子做的不好就急于求成,馬上搶過來,喂孩子吃飯?zhí)婧⒆幼鍪?。或者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心疼孩子,不讓孩子自己動手。殊不知,這樣你就扼殺了孩子鍛煉的機會,造成孩子以后就不會自己吃飯,處處要依賴大人,畏畏縮縮,不敢嘗試,就如孩子剛入園時一樣了。如果你不是這樣包辦和代替孩子做的話,情況肯定就不是這個樣子的。所以,在幼兒園里,從開學的第一天起,我們老師就鼓勵孩子要自己吃飯,玩具自己拿,做力所能及的事。一開始有一點困難,但這個習慣的養(yǎng)成要經(jīng)歷一個階段,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經(jīng)歷了這個階段,習慣是可以培養(yǎng)起來的。是什么階段呢?我總結如下:

第一階段:大約1~7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征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覺得有點不舒服,需要老師不斷提醒和鼓勵,督促、表揚是孩子很大的動力。具體表現(xiàn)是孩子剛進幼兒園時哭鬧、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延續(xù)家里的習慣,吃飯要大人喂,拿東西要大人拿。睡覺時要大人陪在身邊等等。這階段老師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斷鼓勵,給孩子自信心,讓孩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點滴進步都是我們夸獎孩子的關鍵。

第二階段:大約7~21天左右。不要放棄第一階段的努力,繼續(xù)重復,雖然孩子有點會按照老師的意圖做事,也有了一些好的表現(xiàn),但還是不穩(wěn)定,情緒會出現(xiàn)反復,碰到一點挫折孩子就會退縮、放棄。這時候老師就要不斷給孩子強化規(guī)則,關心、鼓勵、肯定孩子是必須的選擇。

第三階段:大約21~90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征是“不經(jīng)意,自然”,其實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的穩(wěn)定期”。一旦跨入此階段,孩子就基本上形成了習慣,這項習慣就已經(jīng)成為他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地為你“效勞”。所以我們老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從孩子一開學起就培養(yǎng)孩子有個好的行為習慣,糾正一些不良的習慣,在糾正壞習慣的時候,家長的配合很重要,不然你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的。

中國有句古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的含義有兩層:一、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二、人的本性雖然很難改變,但并非改變不了,只是難了一點而已。3歲之前,應該是全面的養(yǎng)成教育,如果孩子的父母注重孩子的養(yǎng)成教育,在家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那是最好的,如果不是這樣,那么我們在孩子一進園開始就去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對以后的成功不就是事半功倍嗎?改變習慣其實是簡單的,成功其實也是簡單的。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反復地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簡單而重復的事情。所以,只要我們大家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好的習慣是可以養(yǎng)成的。

育兒觀念:培養(yǎng)陽光的孩子


育兒觀念:培養(yǎng)陽光的孩子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我是玥玥的媽媽,今天,很榮幸也很高興作為家長代表發(fā)言,和大家在一起學習交流教育孩子心得。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各位出席會議的家長,向長期以來辛勤培養(yǎng)與教育我們孩子的各位老師道聲辛苦,感謝你們一如既往的關心和呵護孩子們,使他們擁有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生活。

孩子玥玥已在xx幼兒園渡過了二年半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們看到她有了很大的進步和轉變:從不愿上小托班到現(xiàn)在每天開開心心入園;從膽小不敢說話到上課積極發(fā)言、主動和小朋友們交流玩耍。這些進步與幼兒園老師的教育,以及我們家庭的培養(yǎng)和引導是分不開的。我就自己孩子教育的一些做法,與各位家長一起交流。

一、自信心是孩子成長核心。

心是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重要保證。玥玥剛上幼兒園時說話、做事都很膽怯。這讓我很心急,該怎么辦?我主動和老師交流,分析原因:認為玥玥是有能力說好、做好的,只是缺乏自信心,膽子小。古時候,在戰(zhàn)場上時逢雙方?jīng)Q戰(zhàn)的時候,總是擂鼓增強士兵的勇氣、樹立戰(zhàn)勝對方信心。我們就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多以鼓勵的方式和激勵的話語,不斷培養(yǎng)她的自信心?!靶小薄ⅰ翱梢浴?、“你最棒”、“你真厲害”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話語,只要她做的對、說的對,我們就讓她自己大膽地說大膽地做。使孩子逐漸由不敢講、不愿說,到主動與大家說和玩。

二、溝通是樹立孩子自信心的關鍵。

子走出去,走出個體,融入集體、融入社會。我們有時候帶玥玥出去吃飯,就讓她自己告訴服務員想吃什么菜;帶她買東西,讓她自己去收銀臺付款;在公共場所游玩,讓她自己主動和游玩的孩子搭話,一起玩耍。和社會接觸,與不同的人“碰撞”,利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場景和對象,有意識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學會與人交往。讓孩子走出去,走出家門,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特別是2010年那年國慶,我和小姨帶玥玥去xx世博會,參觀一些各國的博館,讓孩子知道了世界有許多國家,各國的人文地理和風土人情都不一樣。還參觀高科技展品,讓孩子看到了神奇的視覺錯覺,聽到了高科技的影音,讓孩子知道高新技術已經(jīng)應用到我們生活當中。放完假入園第一天,玥玥就興高采烈地跟小朋友說她去上海世博了,到中國館看到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還到石油館里看了4D電影,非常驚險。通過這次外出游玩,我感覺到玥玥進步了,她能將在外的所見所聞,主動地與小朋友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三、表達是培養(yǎng)孩子溝通的技能。

式多樣的方法來鼓勵和激勵孩子,將所聽、所看、所想、所做的勇敢地說出來。我經(jīng)常和孩子面對面,以談心和聊天的方式來交流。媽媽今天在單位作了哪些哪些工作,那你玥玥今天在園里學了什么?和小朋友玩了些什么?就這樣親子的一問一答,孩子也很自然也很樂意交流。久而久之,她會主動跟你說些趣事。特別是兩位老師讓他們輪流當班長講故事的活動非常有意義,玥玥在家里經(jīng)常讓我給她講故事,總想著當班長、講故事,每次都能很認真地聽,能跟著大聲地讀和說。通過和孩子互動,玥玥現(xiàn)在能大膽站在小朋友面前繪聲繪色講故事,并榮獲班級講故事“故事大王”一等獎。

是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希望各位家長能把好的教育經(jīng)驗和做法介紹給大家,共同分享教育經(jīng)驗,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健康成長。謝謝大家!

育兒觀念:上班族如何教育幼兒


育兒觀念:上班族如何教育幼兒

我與愛人雖然都是上班族,但是教育兒子的工作卻沒有落下。不過接觸到的其他朋友卻一直向我抱怨,說他們無法兼顧工作和教育孩子兩件事。既然這樣,我就拿自己教育兒子的經(jīng)驗和各位家長好好聊聊。

上班族對孩子的教育最缺乏的是時間,因為要工作,回家后又懶的動彈,便吃飯,看會電視,就各自睡覺,陪孩子的時間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正因為如此,上班的家長一定要記得,不要輕易給孩子許下承諾。如果你經(jīng)常給孩子許承諾,但是你卻無法履行承諾的話,你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變成了言而無信之人,孩子即使有什么心事,都不愿意講給你聽,慢慢就與你疏遠了。

正因為你在孩子的眼里一直是忙工作,很少管他和家里的事,所以才會讓孩子產(chǎn)生了疏遠感,這種疏遠感,如果維持的時間很長,孩子與你就會變得相當陌生,而且也不親近。所以,即使工作再忙,每一天都要抽出固定的時間來陪孩子,不管是聊天,還是玩耍。

夫妻因為工作,生活的瑣事,都會導致矛盾,而好些家長根本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感受,家長一來氣,立刻不分場合,不分有沒有人在場,就大吵特吵,這樣會讓孩子陷入到恐慌中,恨透了自己的父母。

你可能是因為時間少,所以什么事情都愿意你自己親自完成,以免孩子做時耽誤了時間。這樣做其實是不對的。你一定要記得,如果有事外出,必須提前一小時或者是半小時,讓孩子自己來準備自己的東西,不能所有事你都得自己親力親為。

上班的家長要記得,你和孩子交流是一個親子的過程,而且要是和平為主,所以不要一直是以命令的口氣來對孩子講話,孩子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士兵。只有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才會讓孩子更加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相關推薦

  • 父母把握餐桌上的教育契機 提到餐桌上的教育,以前我總以為就是讓孩子吃得飽一些,不挑食,至多是再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進餐氛圍罷了。如今,隨著女兒的長大,通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努力,我發(fā)現(xiàn)餐桌上的學問可大啦,不僅能夠讓孩子...
    2021-12-28 閱讀全文
  • 父母該教孩子餐桌上的禮儀教育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每個人的教養(yǎng)?!俺韵唷辈皇莻€人私事,在社交場合,與朋友一起吃飯,“吃相”便成了社交禮儀。文明的“吃相”不是即興“表演”,而是家庭長期熏陶的結果。 今天的父母,考慮...
    2021-03-03 閱讀全文
  • 育兒觀念:幼兒習慣的養(yǎng)成 育兒觀念:幼兒習慣的養(yǎng)成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這樣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品行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我們知道...
    2020-10-19 閱讀全文
  • 餐桌上的對話作文 作文能力對于學業(yè)職業(yè)都具有重要意義,寫作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在城市甚至是生活中所迷失的方向。怎么寫出一片優(yōu)秀的作文呢?我們聽了一場關于“餐桌上的對話作文”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經(jīng)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
    2024-09-27 閱讀全文
  • 餐桌上的宴會的幼兒故事 1、餐桌上的宴會的幼兒故事 白白的米粒在唱歌,長長的筷子在跳舞,青青的菜葉拖著長尾巴扭來扭去,白瓷碗兒跳起來,在桌子上左搖右擺……瞧,小叮當家的餐桌上,正在舉行著一場盛大的宴會! “米粒,再來唱首歌吧...
    2020-08-25 閱讀全文

提到餐桌上的教育,以前我總以為就是讓孩子吃得飽一些,不挑食,至多是再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進餐氛圍罷了。如今,隨著女兒的長大,通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努力,我發(fā)現(xiàn)餐桌上的學問可大啦,不僅能夠讓孩子...

2021-12-28 閱讀全文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每個人的教養(yǎng)?!俺韵唷辈皇莻€人私事,在社交場合,與朋友一起吃飯,“吃相”便成了社交禮儀。文明的“吃相”不是即興“表演”,而是家庭長期熏陶的結果。 今天的父母,考慮...

2021-03-03 閱讀全文

育兒觀念:幼兒習慣的養(yǎng)成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這樣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品行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我們知道...

2020-10-19 閱讀全文

作文能力對于學業(yè)職業(yè)都具有重要意義,寫作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在城市甚至是生活中所迷失的方向。怎么寫出一片優(yōu)秀的作文呢?我們聽了一場關于“餐桌上的對話作文”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經(jīng)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

2024-09-27 閱讀全文

1、餐桌上的宴會的幼兒故事 白白的米粒在唱歌,長長的筷子在跳舞,青青的菜葉拖著長尾巴扭來扭去,白瓷碗兒跳起來,在桌子上左搖右擺……瞧,小叮當家的餐桌上,正在舉行著一場盛大的宴會! “米粒,再來唱首歌吧...

2020-08-2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