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發(fā)布時間:2020-08-25 幼兒園世界的教案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育兒心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依稀記得她出生時的模樣,我的眼里泛著淚光,雖然她長得不是和我很像,但是朋友都說她比我漂亮。”
借用這首李宗盛的“希望”道出了我這個新手媽媽的心聲。想必每個為人父母者談起自己的孩子,想起孩子那黑白分明亮亮的眼睛,總能觸及心里最柔軟的地方,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總結成長道路上的點點滴滴,非三言兩語能表述完。
在我的育兒經(jīng)驗中有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今年的元宵節(jié),我和老公興致勃勃的帶著全家去蘇州金雞湖邊看燈會。正當我們陶醉在湖光異彩,燈會“火樹銀花”的美麗景致中時,孩子卻哭鬧著要離開,當時我很生氣,心想:爸爸媽媽大老遠帶你過來就是讓你多長長見識,這么好的景致怎么不懂得欣賞?可是當我氣呼呼的蹲下來給女兒擦眼淚的時候,滿眼看見的是大人們的屁股和大腿,這一刻我終于明白了孩子哭鬧的原因。
從那以后我明白了,現(xiàn)實生活中當孩子們處理問題的方式或者是日常的一些行為習慣和我們預期的有偏差時,我們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可能也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當工作越來越忙,等我忙完了,也很疲倦了,再陪女兒時,要不就是她沒興致了,要不就是我心不在焉的陪伴,讓她感到失望。這個時候孩子會說“媽媽,我最喜歡你陪我玩了?!蔽野l(fā)現(xiàn)女兒說“陪我玩”實際是個信號:媽媽,你在這方面沒有滿足我。我們的孩子用他們天生的智慧,在提醒我們?nèi)ゲ煊X自己,去關注孩子。
關鍵詞二:學習做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將知識的學習慢慢滲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和孩子一起爬樓梯的時候,數(shù)數(shù)“一二三”;給孩子吃水果的時候,告訴她蘋果是圓圓的,香蕉是彎彎的;跟孩子過馬路的時候,告訴她“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guī)則。
可孩子就是本“十萬個為什么”,可能你剛回答了她一個為什么,另一個為什么就又冒出來了。其實回答孩子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的過程,要不是女兒的提問,可能我這輩子都不會去想西瓜為什么外面是綠色的而里面卻是紅色的;紅花叫“redflower”,黃花叫“yellowflower”,那七色花叫什么呢?
關鍵詞三:身教重于言教
我們家是個大家庭,除了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太爺爺太奶奶。平時逛超市的時候,我們總記得買點奶奶需要的東西,爺爺喜歡的糕點,太爺爺太奶奶能吃得動的食物,長而久之,孩子也知道惦記著家里的老人,還跟別人說這是“孔融讓梨”!
關鍵詞四:表揚VS批評。
不管在人前還是人后,只要孩子做了什么讓我驚喜的事情我總是毫不吝嗇地表揚她,這通常能給她帶來莫大的快樂,并且越來越自信。表揚一定要發(fā)自內(nèi)心,表情喜悅,絕不能給他一種被敷衍的感覺,孩子才能得到滿足。
一個從小只接受過表揚的人是脆弱的,是不足以面對社會中的狂風暴雨的,所以,如果孩子做錯了,我一定會批評她,但“批評”是我做得最不好的。我這個人脾氣急,經(jīng)??刂撇蛔∽约旱钠?,甚至動手打過她,看著她用受傷、不解的眼神望著我時,我意識到,這樣對孩子是一種傷害。我也會跟孩子道歉,告訴她媽媽的態(tài)度不對,媽媽打她也不對,但同時也會批評她做錯的事,讓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
關鍵詞五:60分。
在我的育兒生活中,我在努力地做一個60分的媽媽。我在一本雜志中讀到:“60分的父母”既懂得自己的責任,懂得要給予孩子必要的關愛與支持,又懂得給自己和孩子“留有余地”,懂得滑萬無一失的照料;“60分的父母”知道,“笑”當然好,但“哭”也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沒有必要太苛求自己將孩子照料得十全十美,孩子也沒有想象的那么脆弱,他們有自己的平衡機制?!?0分的父母”并非忽略孩子,而是對孩子一定程度上的放手,這也是對成人自己的必要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真正需要的時候,精神飽滿、身心健康地去幫助孩子,做孩子的“支持者”。
養(yǎng)育孩子是一份長期的事業(yè),父母的使命是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陽光很好,與xx一起玩沙,路過的街坊說,呵,陪寶寶在玩沙呀,真不明白沙有什么好玩的。
是呀,我們不明白,沙有什么好玩的。而孩子們可能也想不通,為什么媽媽們會不許我們玩沙。
忽然的想起件事。有次,我在廚房做飯,xx趴在房間窗臺上看外面的汽車,xx說,媽媽我看不到。我想都沒想,直接應,怎么會看不到呢,正對著窗戶呀!xx很急切的應,就是看不到嘛,你要過來看下嘛,來嘛。沒辦法,一邊放下手中的活一邊嘮叨,“怎么會看不到呢,媽媽這里正好看得到呀!”可是真的走到xx趴的位置看,卻只看到那輛車的一角。我原以為,廚房與書房的窗戶方向是一致的,那么看到的東西肯肯定也是一樣,可是我卻忘了窗戶的位置與角度問題。
想到這樣一個故事。文學家魯迅有一次在家里請朋友吃飯,有道菜是魚丸子,海嬰面前有一小碟,海嬰夾了一個吃,覺得味道不好,就嚷著說菜壞了。大家聽了,便從大盤中夾了來吃,味道是新鮮的,便以為是海嬰糊鬧,不再理他。而魯迅卻認真對待,把海嬰盤子里的魚丸夾起來嘗,味道果然是不新鮮的的。
魯迅說,孩子說的話,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突然的反省。在很多時候,見到家長們都習慣這樣教孩子,這個玩具不是這樣玩的,這樣會壞,該這樣這樣玩。吃飯時間你必須吃一碗飯。。。。。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以自已的立場與角度去教導孩子,而我們忘了,在引導孩子培養(yǎng)一個良好生活習慣的同時,我們與孩子間有著最基本的大、小,高、矮的區(qū)別。
曾經(jīng)聽同事與我抱怨,他家寶出門時不愿牽著她的手走路,要自已一個人走。我什么話也沒說,只是要她把一只手臂舉起來,說走一會路給我看。而不一會兒,她便說,這樣走路好累。我說,你幾分鐘不到就累了,如何要寶一直這樣牽著你的手走路。如同一樣,他牽著你的手便也是舉著手走路呀。
“孩子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fā)達?!濒斞溉绱苏f。
做為家長的我們,很多時候有些習慣性思維,便是以為孩子們這個也不懂那個也不明白,從而安排與指責一系列事情,這個玩具不是這樣玩,不能坐地上不能趴地上。。。而我們壓根就沒有看到,孩子或許把玩具翻過來搖來晃去只是對里面的聲音好奇,他想知道聲音是從哪里出來的;孩子們坐地上或許只是因為他蹲著累了,或者他只是想更清楚的看看搬食物的螞蟻。。。
我們,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父母之前,首先要做到的怕就是學會角色互換了。能做到在人際交往中,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看到一體的兩面的我們。也要做到在孩子教導過程中,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或許我們也看到個不一樣的世界,而我們,或許會更快樂!
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內(nèi)心
兒子已經(jīng)4歲了,在幼兒園表現(xiàn)出非常膽小的個性,我們想改變,卻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教育,怕教育不好耽誤了孩子。因為這個,我和老婆都非常焦慮。
去年8月,我和老婆偶然之間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一篇關于繪畫心理教育的文章,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全方面的發(fā)展能力,調(diào)節(jié)情緒狀態(tài)。于是,我們帶著孩子去參加了一次繪畫心理體驗課,從此就開始了兒子開心的心靈之旅。
在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里,兒子每周上一次課。之前也不是沒給兒子報過普通的創(chuàng)意繪畫班,但從來沒有一次,兒子像如今這樣喜歡去上課,每次總是很早就問媽媽:我們什么時候去上畫畫班呀?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在逐漸濃厚起來,感受到了孩子愉悅的心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內(nèi)心
以前由于工作很忙,照顧和陪伴兒子的事情,總是他媽媽做的比較多一些。雖然每天工作之余,我也會抽出時間陪他玩,和老婆討論兒子的事情,但說真的,心里從來沒覺得這么小的孩子已經(jīng)需要去認真教育了。當發(fā)現(xiàn)兒子有些行為上的問題,如比較膽小,有點任性,在外人面前比較依賴父母等,也覺得是因為孩子太小,和人接觸比較少的緣故,慢慢長大就會好的。
在繪畫心理樂園和繪畫心理老師了解兒子的表現(xiàn)情況后,才得知到這些表現(xiàn)是因為獲得父母的關注比較少,內(nèi)心安全感弱,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尋求幫助。我嘗試轉(zhuǎn)變自己的視角,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內(nèi)心,才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內(nèi)心多么豐滿的人,他一直那么渴望父母的陪伴。當他獨自面對陌生環(huán)境時,內(nèi)心既好奇又害怕的,當我不耐煩地把他推給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照顧時,他內(nèi)心是多么的失落和惶恐,甚至還有一點點憤怒。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某天老師拿著兒子的一幅畫來告訴我,這是孩子畫的一幅題為《一家三口》的作品。里面畫了三個小人,他和媽媽都是有著鮮艷的顏色,生動的表情,并且手拉著手,只有爸爸一個人站在旁邊,且沒有涂色的,臉部畫著僵硬的微笑。我已經(jīng)不記得老師分析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了,但是那個沒有色彩,表情僵硬的爸爸形象到現(xiàn)在還刻印在我的腦海里。原來一直以來兒子對我的印象是這樣的。
兒子的改變,帶給我的感悟和悸動
在和老師溝通過后,我開始注意平時和孩子的互動,盡量讓孩子感覺到我對他的感情,讓孩子感受到我每天的喜怒哀樂。讓他清楚地感覺到,當他開心的時候我更加開心,當他委屈悲傷的時候,我也很難過,當他犯了錯誤后,我在嚴格要求他的同時仍然十分愛他。漸漸地,孩子經(jīng)常會主動過來找我玩,開心的時候會手舞足蹈,還會逗我樂。兒子的性格也逐漸開朗起來,和我一起出門,居然可以主動地和叔叔阿姨打招呼;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聲音也變得很大。
看到兒子的這些變化,我心里有種莫名的感動。常常在想,如果我沒有意識到爸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那么孩子之前的那種狀態(tài)還會持續(xù)多久?后果會怎樣?我不能確定。年幼的孩子內(nèi)心有那么多積壓的負面情緒,內(nèi)心有一個蒼白的爸爸,他成長的力量從哪里獲得?他還會不會發(fā)現(xiàn)他自己有一個可以讓他引以為傲的爸爸?那種狀態(tài)下,希望是渺茫的,因為在這之前,我可能永遠也不會意識到孩子的狀態(tài)是因為爸爸的忽視造成的。
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繪畫心理教育對家長也有課程安排:心理育兒、心理咨詢和協(xié)調(diào)夫妻關系的課程,我和孩子媽媽受益是最大的。我在家長課堂中思考孩子的變化時,不由得會想起自己童年時的情景。記憶中的父親是一個嚴肅而不善言辭的人,我從小就比較怕他,常常犯了錯誤就不敢回家,一個人藏在自認為安全的地方獨自忍受饑餓的煎熬,直到被父親找到并迎來一頓胖揍為止。但越是如此,我反而越是調(diào)皮搗蛋到處惹禍,按照繪畫心理老師的說法,正是因為孩子受到了忽視,才會用自己的方式不斷尋求關注,哪怕為此付出代價。
如今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中我對待自己孩子的方法在本質(zhì)上和小時候父親對待我的方法并無區(qū)別。從童年活潑的我到而今喜怒不表的我,其中的變化,雖可說是成熟的表現(xiàn),但是,在和自己的親人相處時,這樣的我卻是一個不合格的狀態(tài)。意識到這個問題后,我決心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此,要感謝李凌云老師的凌云繪畫心理教育,改變了我們一家人,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夠通過繪畫心理教育受益。其實,我最應該感謝的是我最愛的寶貝兒子,是他的變化給了我進步的契機!看著他在陽光下燦爛的笑臉,我相信,我一定還可以和他一起繼續(xù)成長,成為一個讓兒子喜歡的爸爸。
育兒心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
育兒心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
轉(zhuǎn)眼,可可加入幼兒園的大家庭已經(jīng)快4個月了,在這一段時間里,已經(jīng)能很好的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真切地感受著她一點一滴的變化,感謝混六班所有老師對孩子的辛勤付出。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也一直在摸索中前進,一點點積累經(jīng)驗,我們并沒有要求她有多聰明、多能干,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只愿她做個善良、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她喜歡唱歌、跳舞、畫畫,但在陌生的環(huán)境她是個膽小內(nèi)向的孩子,屬于慢熱型;有時候出去玩,她看見和她年齡相仿的孩子,自己很想和他們玩但又不敢一個人上前搭話??偸怯媚欠N渴望的小眼神可憐巴巴的看著我,在我耳邊竊竊私語,這表現(xiàn)跟在家里完全是兩個人。一旦熟悉起來馬上就會變成原來那個活潑好動的小瘋子。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都會鼓勵她要她主動上前搭話。她每主動一次我都會夸贊她,慢慢的她膽子也大了也不在像以前那么膽怯。我發(fā)現(xiàn)她對待輸贏有著不同尋常的執(zhí)著,不管做什么都喜歡爭輸贏。而且還是個輸不起的孩子,在家常常和哥哥爭輸贏,不論是搶玩具、還是玩游戲、甚至早晨起床她都要第一個穿好下床,一旦發(fā)現(xiàn)別人比她快,她就會哭鬧硬要重來。每次我問她為什么這樣做,她總是哭著說贏的那個人是最棒的,她喜歡贏不喜歡輸。就這樣在她的影響下哥哥也和她一樣喜歡爭輸贏。雖說好勝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是孩子如果把輸贏看到太重,我怕影響她的成長。我們會和她一起努力把這個壞毛病改掉。
孩子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媽媽陪著一起睡前的看書講故事,平時生活中書就是她和哥哥的好伙伴,也只有書才能讓他們安靜的呆在某個角落。當他們開始上幼兒園媽媽就開始給她買各種適合她年齡段的書籍。堅持每天陪他們一起看書至少15分鐘到半個小時,漸漸的孩子喜歡上了書。在給他們讀書的時候他們聽得很入神一動不動,孩子們的表現(xiàn)我感到很欣慰。每晚洗漱好睡覺前,她們就會主動從書柜找好自己喜歡的書放在床前讓媽媽給他們講故事。因為她早上有賴床的習慣和起床氣,所以我們上學期間看書都是控制在半個小時結束,然后乖乖睡覺。每次睡覺她都不愿意她總是耍賴要媽媽給她講一個小時,她覺得講的太少自己還沒看夠。睡覺前還不忘把明天要看的書做好記號。有的時候給她講,她不一定都能記住或者理解里面的內(nèi)容,只要她喜歡我們也會堅持陪她一起讀書。每個父母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是在摸索嘗試中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想:還是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多陪陪他們,多聽聽他們的心聲,還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許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吧。
了解孩子心理世界看眼神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心理世界,就去看他的眼神。
◆孩子雙目凝視,緊緊盯著一樣東西或人,這時孩子在聚精會神地追根究底,父母不宜輕易打擾。
最好順著孩子的視線,找到他所注視的事物也探個究竟,以備孩子發(fā)問,并可引導孩子,使他獲得更多知識。
◆孩子眼睛發(fā)亮,出現(xiàn)興奮的光芒,說明孩子明白了道理,找到了答案。
這時,不管孩子的答案正確與否,父母應夸獎他,然后給予講解。
◆孩子目光遲鈍,左顧右盼,是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時候。
父母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就事情的可能性與合理性做出做還是不做的決定。
◆孩子低著頭,眼睛躲閃著,不敢和父母目光相對,那一定是孩子覺得自己犯了錯誤,怕受批評。
父母可以先等一等,看孩子能不能自己承認錯誤;如果孩子不說,父母可追逐著孩子的目光,用微笑和探詢的表情鼓勵孩子說出真相。孩子承認錯誤后,父母要肯定他的勇氣,相信他能改正,并告訴他仍然愛他。
◆孩子怒目而視,說明孩子認為父母處理某事不公平,他很不滿意。
此時,父母不可壓制孩子,應該反思究竟,給孩子申辯的機會,以理服人。
◆ 孩子目光輕松,眉飛色舞,說明孩子高興。
家長育兒心得: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沒有愛
家長育兒心得: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沒有愛
我的兒子叫軒軒,在大(3)班,是個活潑可愛、善解人意、有個性的小男孩。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呀呀學語到嬉戲玩鬧,他的每一個憨憨的笑容,每一句稚樸的言語,無不牽動著我們的心,對于兒子,我們真的無法不寵愛,一家人常常圍著兒子團團轉(zhuǎn),雖然知道寵愛可能會讓兒子養(yǎng)成獨生子女的壞習慣,可愛是無法遮掩的,我們愛兒子,關心著他、呵護著他,但是我們也注重愛的方法,在愛他的時候我們也教會了他關心我們、愛護他人,所以,雖然兒子倍受寵愛著,卻也有著關愛他人的好品質(zhì),他是愛的使者,把我們給予的愛還給了我們,傳給了他人。
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無暇、純潔的白紙,正準備人生起步的描摹,而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也許就成為這張白紙上的第一筆。家庭教育這種“先入”式的影響,與幼兒園教育相比,往往是有更多的奠基性“走向”作用。為了讓兒子學會關愛他人,我們是這樣做的:
1、重視每一個讓兒子關心長輩的日子。
許多家長都會很風光地為年幼的孩子慶賀生日,而把自己的生日,特別是老年人的生日拋在了腦后,事實上,這種做法容易催發(fā)孩子唯我獨尊心態(tài)的萌芽。在我們家,我們重視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日,在大人生日那天,我會告訴他今天是誰的生日,他總會學著我們對他那樣,對著長輩唱唱生日歌,說一些祝福的話,有時還會纏著我?guī)退弥e錢罐里的小錢買一些巧克力之類的他喜歡的小東西,我們也都欣然接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他意識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平等的、互相關愛著的,明白過生日不是他的專利和特權,從而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
.“父親節(jié)”、“婦女節(jié)”、“重陽節(jié)”等節(jié)日都是很好的教育機會,在這些日子里,我都會告訴他是什么日子,是家中誰的特殊節(jié)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節(jié)日,使他能銘記家人的養(yǎng)育之恩,報答長輩的辛勤勞作。比如,在“婦女節(jié)”來臨之際,我給兒子孩子介紹自己的職業(yè),并把他帶到自己班中,看自己上課、備課、做教具等,使其深切地認識和體會媽媽工作的勤奮與辛苦,學會關愛媽媽;還讓他在奶奶做飯時在一邊打“下手”,知道奶奶每天做飯也很辛苦。在“重陽節(jié)”到來之時,我們和他談話,讓他知道人年紀越大,體力就會越弱,身體就會越差,并進一步引導孩子要尊老敬老,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照顧和幫助,所以每天吃晚飯時,兒子總會第一個叫上爺爺奶奶。
2、學會和家人一起分享快樂。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都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認為家里所有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一個人的,許多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這樣,都會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小氣。其實這不是小氣,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xiàn),家長們每每買了好吃的、好玩的,大多會先給孩子,有的甚至自己一點都不吃,都留給孩子,所以孩子會認為好吃的、好玩的理所當然都是他的。兒子的爺爺奶奶一開始也都這么做,但我不這么認為,家中有了好吃的,我會要求他先給家里的每人分一份,然后再自己吃,哪怕只有兩份,我也不讓他一個人吃,現(xiàn)在兒子有了好吃的東西,也總想著讓大家嘗嘗,有時奶奶不肯吃,他還會勸說:奶奶,你嘗嘗,很好吃的。我也總要求大家把東西吃了,因為這樣才能讓兒子知道好東西不能一個人要,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有更多的快樂。
3、讓孩子學會關心周圍的人。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質(zhì)和優(yōu)良的素質(zhì),健康的心理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生,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為了家庭的幸福美滿,父母還應讓孩子融入社會,讓孩子成為社會的人。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間的和睦相處、團結友愛,會為孩子樹立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對待朋友的榜樣。我家的房子是鄉(xiāng)下那種樓上樓下的老式房,一排有很多家人家,平時,常常會互相串串門,鄰居家的孩子來我家,我總會讓孩子學做“好客的小主人”,學會友好地招待客人,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一起玩,好吃的拿出來一起吃;自己上別人家串門,我要求他做“文明的小客人”,知道愛惜他人的玩具,接受他人的食品時要有禮貌。他和鄰居相處時感覺也像一家人一樣。兒子最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是少兒頻道,電視里給媽媽洗腳的小男孩、做好事的大哥哥大姐姐、讓座的叔叔都成了他學習的榜樣,在看這些公德廣告時,我都會給他細細地解釋,還會加上畫面人物的想象,看到電視里的大哥哥跑步時一路做好事,兒子很是感動:“媽媽,那個大哥哥真好,他經(jīng)常幫助別人?!蔽腋嬖V他說:“是呀,大家都喜歡大哥哥,特別是那些得到他幫助的人,一定會想,多虧了他幫忙呀,要不然自己的寶寶會被球擊中,東西會撒一地……”此時,兒子就會充滿崇拜地說:“媽媽,我也要和大哥哥一樣做好事,讓大家都喜歡我?!庇幸淮?,我們乘公交車去姥姥家,兒子看到上來了一位老奶奶,在耳邊悄悄地對我說:“媽媽,我們讓老奶奶坐吧?!甭牭搅死夏棠痰母兄x,他笑成了一朵花。
愛是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孩子的發(fā)展需要愛的撫育,讓我們用智慧去關愛孩子,讓孩子真正體驗到我們無私的真愛,讓我們的愛喚起孩子心靈的愛,這才是教育之成功所在。兒子現(xiàn)在上大班,雖然他還有許多壞習慣,吃飯有時要喂、有時做事沒恒心,但是,兒子的這種關愛他人的好品質(zhì)卻是難能可貴的。教育的重點是品德教育,是教孩子學“做人”。兒子有了做人最起碼的準則,有了“愛”這個基礎,我相信,只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深入細致、持之以恒,兒子長大了一定也會是個優(yōu)秀的人。
從行為細節(jié)看到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家長朋友,您注意到您孩子的行為細節(jié)了嗎?
多年從事幼兒教育行業(yè),看到也聽到過許許多多關于孩子成長的事例。當你真正的走近孩子的生活你會發(fā)現(xiàn),從孩子的行為細節(jié)可以看到孩子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有成長,有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個實例,大家有什么育兒問題可以跟帖討論,同時我也會及時給您回復。
案例:站在活動室的門口,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迎面跑來,看到我后高興的說:“老師好,老師真漂亮”!當時我很驚訝,問道:“你見過我嗎?”“沒有”。
大家都一直認為這個孩子很懂事。觀察中發(fā)現(xiàn),媽媽一皺眉頭,孩子的神情就緊張起來,看到媽媽表情放松,孩子的表情才緩和;
在手聰腦繪(通過教師引導繪畫表現(xiàn)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方式)環(huán)節(jié),我觀察到這個孩子在最內(nèi)部的圈子里畫上了自己,第二層圈子里畫上了媽媽……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在孩子用色時,用了大量的黑色……
點評:孩子很懂事,很陽光,但是在她的內(nèi)心很不安定,缺少安全感;
跟家長溝通時了解到,家長的工作很忙,把她寄養(yǎng)在親戚家,當她哭鬧時就告訴她“如果你再哭,下次我就不來看你了”。
現(xiàn)在家長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很忙,很多孩子都寄養(yǎng)在親戚家,孩子在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為了能夠及時的適應,必須對周圍的陌生人迎合,這樣才會得到他人更多的愛,有些孩子還有可能抑郁不與人交流;我們?nèi)绻毿挠^察會發(fā)現(xiàn)寄養(yǎng)在親戚家(除爺爺奶奶家)的孩子有部分心理都早熟,這是好的表現(xiàn)嗎?
當你無奈必須這樣做時,您一定要跟孩子說到以下幾點:媽媽是愛你的;媽媽因為每天早早就上班,很晚才下班才讓你住在阿姨家;如果你想媽媽可以隨時給媽媽打電話……真誠的和孩子交流,不要嚇?;蛴靡痪洹昂苊Α比シ笱芎⒆?。
您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如果有時間要多抱抱孩子,多和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如拍手說兒歌、玩皮球、跑步、親子講故事等等,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受,如果這些讓孩子把它埋在心理,它會發(fā)芽的!
在活動室里,有的孩子容易急躁,有的孩子有暴力傾向,有的孩子過于膽小內(nèi)向……這些行為表現(xiàn)不只是性格的原因,下次會逐一和大家分享的。
育兒心得:孩子,貴在可塑
我是一個即將步入而立之年、參加工作將近7年的普通教師,同時又是一位三歲半孩子的母親。
在孩子還一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想看一下這么小的孩子對事物的推理。于是,我在桌子上放了兩塊糖果,其中一塊里面被我換成了小石子。也真不巧,她一手拿起的正是裝石塊的那個糖果,自己不熟練的剝開,一看是石頭,另一塊連看都沒看便走開了。我那時候就意識到,為什么俗語說“三歲看到老”,當然這不是絕對,但不可否認,這么小的孩子就可以作這樣的推理,勢必會對她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有時也會“如法炮制”。
我們平時經(jīng)常說:“這孩子的脾氣真隨媽媽或者爸爸”,但轉(zhuǎn)念一想,遺傳固然重要,但不是絕對。所謂“鐵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從小的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事作風與原則給孩子一個潛移默化的榜樣示范。當孩子看自己的父母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尤其在小時候,他們都會去模仿。這里就提出了孩子的可塑性,怎樣去塑造一個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行為方式的這樣一個孩子是教師的“任務”,更是每一個父母的努力方向。
說到這忽然想到一件事:不是說每次,而是大多數(shù)周一開學,老師們就有感慨,就放了兩天假,學生怎么連大前天的內(nèi)容都忘了,坐姿和習慣也要一一再作強調(diào)呢?最后總結了一個道理:5+2=0這樣一個算式。也就是說,孩子一周五天在校時間各方面都以形式習慣,而周六周日在家兩天,這些東西像跑得無影無蹤了一樣,雖然簡單的提醒會重新遵守。試想,從此孩子離開這個地方,他是多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此,孩子的可塑性再次被提及,它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各種因素中,除了學校教育尤為重要外,家庭環(huán)境和父母的“行”和“為”影響很大。這就是為什么一樣的學校,甚至是同班一樣的教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卻有脾氣秉性、氣質(zhì)、、興趣、成就完全不同的孩子的原因。我們不是常聽人說“虎父無犬子”、“名師出高徒”之類的話,所謂“家學淵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這方面,父母的言行、個性、事業(yè)對子女來說太重要了。孩子自小就以父母為榜樣,從父母那里學到做人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