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與孩子肯定的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0-08-13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當然,在賞識孩子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
一、贊美孩子要注意細節(jié)。比如在周末的時候,孩子把家里打掃收拾了一番。媽媽看見了,就不應該說:“孩子,你真棒!”這樣說太籠統(tǒng)。應該說:“家里今天可真干凈,尤其窗戶玻璃,平常媽媽都沒有時間擦,可今天它非常明亮,看著就叫人舒服。謝謝你,孩子!”
二、給予贊賞要及時。比如孩子在家里游戲完畢后,不要媽媽提醒,就主動將玩具放回原處,這個時候媽媽就可以對孩子說:“你能把玩具放回去,媽媽真高興?!焙⒆勇牭綃寢尩馁潛P后,就能判斷原來游戲完后,自己又能玩具放回去是好孩子的行為。
三、表揚要適度。適量適度的贊揚,對于鼓勵孩子、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但過多、過高的贊美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傷害。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名叫達達的孩子,他愛好繪畫,媽媽總是沒有原則的看著兒子的畫就是好,因此總說:“你這副畫畫的跟梵﹒高的《向日葵》差不多!”可是當達達把畫送給美術(shù)老師批改時,老師卻只給了他60分。達達非常生氣:“老師,你為什么只給我打60分,媽媽說我的畫跟梵﹒高的差不多!”達達媽媽過高的評價孩子,不僅起不到贊美的正面作用,反而會使孩子過分地自負,不能正確的看待自己,不能謙虛上進。
賞識教育是給與孩子肯定的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讓孩子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教育,使所有孩子歡樂成長的教育。在此我僅以這句話作為結(jié)束語與大家共勉。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成長過程需肯定與自由
自由
誤區(qū):擔心放任孩子會耽誤孩子的學習,通過限制孩子行動、零花錢、閱讀、興趣來管束孩子。
觀點:自由是心靈成長的基礎,要給孩子提供四種自由,一是孩子行動的自由,教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二是給孩子零花錢的自由,教孩子學會理財、學會量入為出。三是給孩子讀書的自由,讓孩子自主獲取知識。四是給孩子興趣的自由,發(fā)掘孩子內(nèi)在的潛力。不少家長抱怨孩子依賴性強、獨立性太差,其實,這都是給孩子太少自由的必然結(jié)果。
肯定
誤區(qū):一些父母喜歡用“笨蛋”、“沒用的東西”、“不爭氣的玩意”、“廢物”等話來諷刺挖苦孩子,看不到孩子自身的進步和努力,也看不到孩子的一些優(yōu)點、特長,眼睛只盯著分數(shù),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觀點: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有56.82%的孩子,希望爸爸媽媽看到他們的進步,肯定他們;有56.47%的孩子希望爸爸媽媽別總拿他和別人的孩子比,別總說別人的孩子比他強。父母要學會賞識孩子,鼓勵和贊美孩子。將習慣指責孩子的食指收起來,夸獎孩子的大拇指翹起來。
孩子的優(yōu)點應積極肯定
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應積極肯定,忌抓著缺點不放
父母要有敏銳的目光,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從而肯定、鼓勵他們。對于事物的發(fā)展總有他的兩面性,父母的目光千萬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優(yōu)點。記得有位老師在評價孩子的作品時,說得非常精彩,對每一幅畫都是持表揚肯定得態(tài)度,當老師拿出一幅畫得亂七八糟畫,老師看了看,滿懷驚嘆地說:“大家看啊,這幅畫,他用了多少種顏色啊,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我覺得所有的父母們都要向這位老師學習,深入挖掘孩子的優(yōu)點,充分肯定孩子。這樣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總是盯住孩子的缺點,并翻來覆去地講這些缺點,這樣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為著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說:“這孩子只吃魚、肉、蛋,蔬菜不沾邊……這可怎么辦呢?”其實,當著孩子的面數(shù)落缺點,更會加劇他的缺點,就會出現(xiàn)越管越糟的現(xiàn)象。
案例分析:父母怎樣適時給孩子肯定
在孩子完成了某件自認為得意的事情,向你“邀功”的時候,你是給他潑了一盆冷水,還是及時肯定了他的成功?父母的肯定,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什么是肯定?
就廣義的層面來看,“肯定”指對某件事物或某人的言行,表示一定程度的支持與贊同,而給予適當?shù)纳埔忭憫?。而這種響應對于天真無邪的孩子,往往具有巨大的正面效果。除了幫孩子建立的自信心、讓他樂于表現(xiàn)自并我分享創(chuàng)作成果,更可以端正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其身心發(fā)展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其次是親友、學校的老師、同學及朋友等。孩子明亮的雙眼如同一部錄像機,不斷探索、攝取周圍人、事、物的變換,但因其心智無法分辨好壞善惡,所以大人對孩子肯定的程度,若表達錯誤或給予不當訊息時,會造成負面的效果。
得到正確肯定的孩子往往充滿自信心,父母應常以口頭表揚或肢體語言(如鼓掌、摸頭、拍肩、親吻等)鼓勵孩子,讓孩子心里產(chǎn)生榮譽感、責任心,從而更努力向上。激勵孩子的努力,莫過于給予一個適時強而有力的肯定。
什么時候該給孩子肯定?
生活中孩子做出哪些事和哪些行為時,是值得父母給予肯定的呢?
1.當孩子以全神貫注的精神專心從事某項事物時,不論他成功與否,都應該給予嘉許與肯定。
2.當孩子愿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心愛的事物,以及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時,父母都應該在語言與行為上給予一個立即肯定的贊美。
3.從小教育孩子應有的禮貌及負責任的態(tài)度,當孩子遇到師長、親鄰能主動問安道好、扶助弱小時,就足以證明其已具有良好的禮貌和善良的愛心,要適時給予肯定的鼓勵。好的禮儀受人喜愛,將也會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4.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好奇心永遠跟隨,當其對父母詢問“為什么”時,對孩子表現(xiàn)出的探討問題、追根究底的精神,不但不應抹滅,更應給予支持與肯定。
5.孩子人格發(fā)展中,情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當孩子愿意將心里的喜怒哀樂與父母分享時,除了當一個稱職的傾聽者外,不要忘了給孩子肯定。
6.當孩子懂得與別人互助合作完成任務時,表示其人際關系已獲得寶貴的經(jīng)驗和技巧,應給予嘉許與肯定。
生活現(xiàn)場
案例一
4歲的小敏最近喜歡上了涂鴉,這天中午,她興致勃勃地拿著自己剛完成的圖畫,跑到廚房給正在做飯的媽媽看:“媽媽媽媽,你看,我畫的小鴨子。
”語氣中充滿了熱烈的企盼和一些掩飾不住的驕傲,想從正在忙碌做飯的媽媽口中得到些許贊美與肯定。
A場景:不料媽媽看都沒看圖畫一眼,忙著推開小敏說:“你沒看見我現(xiàn)在忙著做飯嗎?為什么挑這個時候來煩我,快出去,自己去玩。”只見小敏眼眶泛著淚水,失望地回到自己房間。
B場景:媽媽停下切菜的動作,接過圖畫仔細看了一會:“畫得真好,小鴨子的翅膀畫得真漂亮,喲,還有水波呢,寶貝太棒了!”小敏拿著媽媽遞回的畫,一蹦一跳地回到了房間,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
點評:A中的媽媽的做法可就有欠考慮了,不耐煩的態(tài)度和指責的語氣,無疑否定了孩子的勞動成果,極大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對畫畫的熱情,小敏在以后的日子還會把畫拿給媽媽看嗎?也許她的心里已經(jīng)有陰影了,甚至連和媽媽親子間的感情,也會受到不好的影響。B中媽媽的做法就很好,雖然忙碌,但看那么一眼的時間總抽得出來,幾句鼓勵和肯定得贊美用不了多長時間,但是帶給孩子的,卻很多,從你的肯定里,他也肯定了自己,有了自信,對畫畫這件事情,也會充滿更多的興趣。幾句話換來這么多好效果,不是很劃算嗎?
案例二
小翼正專心地在堆積木,可是卻怎么也沒辦法把最后的幾塊給成功堆上去,他努力了好幾次,還是完成不了,小翼有點懊惱,但還是小心翼翼地又試了一次,還是不行,他生氣地把不能堆上去的積木使勁扔到一邊,嘟著嘴坐到地上。
A場景:正埋頭看報紙的爸爸聽見動靜,抬頭瞄了一眼說:“堆不好不堆就是了,還發(fā)什么火,怎么脾氣這么大的?”媽媽看了一眼說:“這么簡單的都堆不好,還學會發(fā)脾氣了,什么壞習慣?!闭诖煺劾锷钌羁鄲赖男∫砺犃诉@些,更加傷心了。
B場景:爸爸看見小翼的表現(xiàn),放下報紙過去,抱起小翼說:“寶貝怎么了?你看,你不是已經(jīng)堆了這么高了嗎?寶貝已經(jīng)很棒了?!眿寢屢沧哌^來摸摸小翼的小腦袋說:“對呀,你看,除了這幾塊,其他的都堆得很好啊,媽媽來教你怎么把剩下的給放上去好不好?”小翼聽了爸爸媽媽的話,又興致勃勃地和爸爸媽媽一起努力,最終完成了,他開心地拍著手笑起來。
點評:A中爸媽的做法無疑是在孩子受傷的心口又灑了一把鹽,讓孩子受到雙重的打擊。孩子的能力本來就有限,因此不能完成一些他能力范圍外的事情很正常,這個時候父母的支持和鼓勵是孩子最好得武器,可是爸爸媽媽不僅沒有這樣做,還對孩子的失敗不屑一顧甚至嘲弄,孩子怎么能夠重新樹立信心呢?他對自己的能力也沒辦法正確界定,甚至會很自卑,覺得自己就是個“什么也做不好”的孩子。B中爸爸媽媽的做法就很好,雖然從結(jié)果看,孩子并沒有完成積木,但是從過程看,他完成了大半,這說明他大部分都完成得很好,值得鼓勵。爸爸媽媽在看待孩子的游戲時,不要只注重結(jié)果,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過程上,找出他值得肯定的部分,引導他完成不好的部分,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那不好的一小部分有深深的挫折感,能用更正確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的勞動成果。
案例三
“爸爸,為什么你會長胡子???”“媽媽,為什么我和爸爸的頭發(fā)都是黑色的,你的頭發(fā)卻是黃色的呀?”“爸爸,電視里怎么能呆下那么多人?。俊薄⒆涌倳性S多莫名其妙的問題來問你,在面對好奇寶寶的時候,你采取什么做法?
A場景:“爸爸沒空,你先自己玩吧!”“怎么你老有那么多奇怪的問題啊,你煩不煩?”“這些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現(xiàn)在告訴你你也不明白。”……在得到父母這樣的回答時,孩子很失望,他默默地走開了,腦子里的謎團雖然還沒有解開,但卻不敢再“打擾”父母了。
B場景:“恩,讓爸爸想想,是這樣的……”“寶寶真厲害,這個問題媽媽都還沒有想到過呢,寶寶卻想到了,你比媽媽還棒!”“寶寶又發(fā)現(xiàn)新問題了?真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來,媽媽給你說原因……”得到這樣的回答,孩子頓時覺得自己很厲害,他聽完爸爸媽媽的解釋,又去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了。
點評:如A場景中這樣回答孩子問題的父母不在少數(shù),因為他們正在忙著自己的事情,或者根本就不重視孩子的問題,孩子的好奇沒有得到滿足,他不明白的問題仍然不明白,并且父母的態(tài)度讓他積極探索的興趣大減,因為父母既不贊成也不支持他的這種行為,也許還不太明白的孩子會想:“我是不是真的很麻煩?”以后遇到問題也不會開口,漸漸地,對什么都不主動,看見不好的事情也會“睜只眼閉只眼”。B場景中家長的回答就能讓孩子更自信,讓他明白多學多問是一種好習慣,在父母耐心的解釋里,他不僅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知識,增長了見識,他探索新事物的興趣也越來越強烈,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在成長中會避免許多不該犯的錯誤,也有更正向的心態(tài)。
諸如此類的親子關系,在現(xiàn)代忙碌的社會型態(tài)中不斷上演,父母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甚或一個不悅表情,都會深深的擊碎小朋友稚嫩的心靈,對于孩子人格發(fā)展及日后的學習態(tài)度,都有深遠的影響。而父母一句肯定的語言或者一個鼓勵的擁抱,都會讓孩子勁頭十足,把好的行為延續(xù)下去,讓他成為一個越來越完善的人。
多關心孩子的言行
心理學家認為,當孩子的情緒處于歡樂、愉悅的狀態(tài)下時,往往是啟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的最佳時刻。因此,對孩子一個適時、適切的肯定、激勵,獲得正面的效果是超乎預期的。哺育教養(yǎng)是父母的天職,多關注孩子的言行,切勿吝嗇于贊美自己的小寶貝哦!
失敗后孩子更需要肯定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無論是誰問起我的職業(yè),我都會驕傲的告訴他,近十年了薄弱的收入,不被人理解的委屈等等都沒能改變我的幼教情緣,因為我心中收藏著一份沉甸甸的愛。
可愛的兒子已經(jīng)5歲了,很帥氣,但是做起事情來總是缺少自信,我也知道這與我有著很大的關系,我能允許別的孩子犯錯,并且能耐心的指導別人家的孩子改正“錯誤”可是我對自己的兒子總是那么嚴厲,總是把期望設置的很高,從沒有想過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而不是“神童”兒子只要做得不如我意,我就開始嚴厲的教訓兒子,久而久之兒子對自己總是懷疑,并且一點也不自信,有一天早晨,兒子早早的起床了,洗刷完之后坐在了學習桌前開始了畫畫,畫了一段時間,終于畫完了我無意識的看了一眼,好像畫的小熊貓吃竹子,兒子見我看了一眼,就問我:“媽媽我畫的好嗎?我隨便說了一句:好,但是沒有人家別的小朋友畫得好,兒子低下了頭,吃完飯后跟我來到了幼兒園里只見兒子拿著畫趕到了教室門口,這時候,有一位小朋友說,正基,我可以看一下你的畫嗎?兒子突然的一個動作讓我恍然大悟,他把手背在了身后,并且低著頭對人家吞吞吐吐的說:“我我畫的不好,并且邊說邊在身后捏成了一團。
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把這幾年來訓兒子的話想了一遍又一遍,我偷偷跑到辦公室里哭了起來,真的不應該那樣對兒子說:“因為對孩子的打擊很大,頓時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話說了,卻收不回來,等中午回家后正式向兒子道歉了:“兒子對不起,媽媽錯了“媽媽不應該老拿你和別人比,原諒媽媽好嗎?
兒子笑著說:“媽媽沒關系,我是小小男子漢,我會很勇敢,我不怕的。
允許孩子犯錯,失敗后孩子更需要肯定,擺正期望的天平,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嘗試,渴望被肯定,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鍛煉驅(qū)除孩子心中的自卑和陰影。
孩子頂嘴肯定是壞事嗎?
孩子愛頂嘴,其實并不是一件壞事。做父母的只要善于引導,孩子也不會無理取鬧的,而且這樣還能培養(yǎng)孩子活躍的思維及創(chuàng)造性。
有孩子只要媽媽叫他做點什么,總是與媽媽頂嘴:“為什么非要我做,你自己不能做嗎?”媽媽說:“讓你做,你就做去,啰嗦什么呀?你已經(jīng)6歲了,做這點事還不愿意!”“我已經(jīng)做了很多啦!我不想做,我應該每天都玩才對!”孩子大聲地頂嘴,然后對媽媽理也不理,回到自己房間去了。
媽媽知道,天天跟孩子這樣吵下去是沒結(jié)果的,她決定下次要改變回應的方式了。
“寶貝,幫媽媽把你的臟衣服拿過來,我要洗一下。”媽媽又在喊孩子做事。“你自己不能拿嗎?我正在忙著堆積木呢!”孩子回應道?!芭叮菃??那你看這樣好不好,你先放下積木,我們來做個比賽。你去房間拿爸爸的衣服,我來拿你的衣服,看我們誰拿得快。如果你拿得快,媽媽就陪你一起堆積木;如果媽媽拿得快,你就陪媽媽一起洗衣服,好不好?”
孩子覺得這個方法很新鮮,以前媽媽從沒這樣過。
“好?。∧强隙ㄊ俏夷玫每?!”孩子主動從一堆積木旁跑過來,要與媽媽比賽拿衣服。開始,媽媽故意比孩子慢,然后就邊洗衣服邊陪他玩積木;然后兩個人再進行比賽,媽媽又故意比孩子快,孩子也聽話地與媽媽一起洗衣服。結(jié)果一上午,媽媽雖然沒洗幾件衣服,可孩子卻表現(xiàn)不錯,媽媽覺得這樣也值得。以后,只要孩子一頂嘴,不聽話,或無理取鬧,媽媽就會想辦法讓他和自己一起做事,并且還經(jīng)常鼓勵孩子,孩子也變得“合作”多了。
一說起孩子頂嘴,大概沒有幾個父母不唉聲嘆氣的。這些孩子總是說一些與父母的意見或愿望相悖的話,而且大多比較情緒化,不是噎得爸爸媽媽說不出話來,就是惹爸爸媽媽生氣,結(jié)果常常是搞得一家人都不痛快,弄不好,孩子還會挨打。
其實,孩子從小過于聽話并不一定就是好事。過于聽話的孩子常有兩種情況:一是父母過于專制,喜歡用命令壓制孩子,不許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常常過于依賴、順從、壓抑,沒有自己的主見或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孩子一般會比較懦弱、退縮、自卑,做事也缺乏創(chuàng)造性。所以你的孩子愛頂嘴,其實并不是一件壞事。做父母的只要善于引導,孩子也不會無理取鬧的,而且這樣還能培養(yǎng)孩子活躍的思維及創(chuàng)造性。
小調(diào)查:
當孩子頂嘴時,您會怎么做?
A.非常生氣,和孩子強調(diào)要聽家長的話,家長說什么,孩子就該乖乖去做。
孩子從三、四起,自我意識大大增強,獨立的欲望也有所提升,不想在父母地壓制下生活,也不再簡單地滿足于追隨大人。也就是在此時,父母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不像是小時候的乖寶寶了,他們不聽指揮、自行其事,經(jīng)常與父母頂嘴、反著來,讓人頭疼不已。其實,父母應該想到,孩子頂嘴是自己沒有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心,沒有找到好的辦法去教育孩子,不能把問題都推到了孩子的身上。建議您不要采用太生硬的方法阻止孩子頂嘴,不妨更耐心些,先對孩子表明,自己完全理解他的想法,但是他這么想是不對的,應該怎么樣。不著急、委婉一點效果會更好。
B.好好和孩子講道理,慢慢說服他,使他做家長希望他做的事。
您是很有耐心的家長,點個贊。孩子頂嘴時不能一味反駁,可以先聽聽他的話有沒有道理,如果孩子說的對,要接受孩子的建議。這會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以及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除了耐心講道理外,您也可以像文章中的媽媽那樣,用巧妙的方法鼓勵孩子和自己一起做事,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少了,做事更積極。
父母的肯定增強孩子自信心
一天,兒子放學回家,在吃晚飯的時候,他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們這樣一件事情:我當上學校的導護生了!我好奇:職責是什么?兒子滔滔
不絕地回答道:就是檢查同學穿校服、戴紅領巾等情況,然后還要檢查紀律、活動,我是每周五值日,檢查六年級的。我半開玩笑地告訴他:這項工作責任重大,你做得不好,就沒有力度檢查別人。兒子一聽,迅速站了起來:我保證以身作則!
就這樣,兒子每周五都要提前到校,履行他的職責??墒虑榭傆胁蝗缫獾臅r候,大約一個月以后,兒子放學回家,表現(xiàn)得極其反常,沒有了往日的嬉皮笑臉。簡單吃過一點飯后,他就獨自進了房間,電視也不看了。
我斷定孩子出事了,他的反常情緒隱瞞不了我,我和老婆一商量,一起來到了他的房間。老婆耐心勸孩子:有什么事說出來,悶著對身體不好。兒子依然不吱聲。我說:你還小,我們是你的親人,可以幫你。兒子動彈了一下,我趕緊趁熱打鐵: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這時,兒子笑了一下,自言自語地說了:我沒做錯什么,為什么大家這么不理解我?老婆輕輕地問:怎么回事?兒子終于說開了:今天,我給六年級一班扣了分,結(jié)果他們班長找了我兩次。有什么好找的,就是有一名同學沒戴紅領巾嘛!我們仔細聽,兒子繼續(xù):班長非說我搞錯了,最后,他還請求我不要扣分,我不答應,我又不是故意的,最可氣的是,扣分的那位同學還找了我,竟然讓我小心點……
兒子越說越激動,最后,老婆沉不住氣了:你說你當什么導護生,凈干些得罪人的事,出力不討好,你還是專心學習吧!我勸你趕快辭職,別惹禍上身。老婆說得很犀利,直接擊中了孩子的敏感之處。
兒子掉下了眼淚,我示意老婆不要再嘟囔了,在這種氛圍下,大家都冷靜一點。我勸孩子,不要多想了,先休息吧!
我考慮了一下,兒子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是值得肯定的,他沒有私心雜念,秉公執(zhí)法,太難得了,我決定找兒子談一次。
第二天休息,我和兒子傍晚出去散步的時候,我再次提到這件事情,兒子果然有點猶豫了:爸,我是不是有點傻?我一聽,馬上表明態(tài)度:孩子,你做得對!因為你是為學校工作,并不是為了你個人,你敢于負責,大家都應該向你學習,支持你。說完,我感覺孩子的面部表情松弛了許多。
為了堅定他的信心,我再次鼓勵他:你不要考慮太多,那位扣分的同學要是再恐嚇你的話,你應該馬上報告老師,當然,他也不敢對你怎么樣,他只是心虛了。兒子馬上附和道:我不怕他,他也不敢對我怎么樣!我看得出來,兒子的底氣增強了許多。
然后,我告訴孩子處理事情的方法:你扣分沒有錯,完全按照規(guī)定執(zhí)行的,但是扣分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懲罰,最終是要落實到教育為目的的,所以,下次你再扣分的時候,要指出來,誠懇指出他的不足,做到讓人家心服口服,然后,你還要主動向他們所在的班級溝通一下,反饋情況……兒子直點頭,他已經(jīng)聽進去了。最后,我建議他,上學的時候找大隊輔導員談一談,再找六年級一班的班長和那位同學談一談,表現(xiàn)出你的誠意和態(tài)度。
兒子照做了,周一上學,兒子通過不同的形式分別進行了交流,回家后,他對我說:老師表揚了我,并讓我大膽工作,那位班長也承認同學有不好的現(xiàn)象,他已經(jīng)向班主任匯報了,扣分的同學見了我也不好意思,直向我道歉……
我很高興,兒子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問他:以后有什么打算?兒子打個立正:我會繼續(xù)努力!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肯定
許多實例證明,有些幼兒之因此變得越來越自卑,一個重要原因是爸媽以完美主義的態(tài)度過高地要求孩子,孩子可能時時處處被包圍在批評乃至埋怨的海洋中,長此下去,自信便可能喪失殆盡,每做一件事他在潛意識中往往會對自己做出否定"我不行""我的腦筋不好使""別人就是不喜歡我"等等。孩子都需要從心理上不斷的自我肯定來獲取前進所必不可少的原動力。而對自卑的孩子來說,要擺脫自卑的陰影,并樹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無疑更為重要。以下是專家提出的幫助孩子學會自我肯定的幾個簡單易行又行之有效的辦法:
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對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爸媽應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畫了一匹馬,那么您最好不要過多地挑剔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應對孩子的每一成功之處予以發(fā)現(xiàn)并做出由衷的贊賞:"看,那馬尾巴畫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風中飄舞一樣!"或者"您為馬涂的顏色真漂亮!我敢說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馬兒!"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您應當讓孩子認為:您對孩子的贊賞完全是誠懇的,而不是應付的,客套的,更不應當是虛偽的,做作的。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您須在思想辦法上做出調(diào)整,在表述上講究藝術(shù)。
其實,讓自卑孩子學會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標即是:幫助孩子從自己的行為中獲得滿足和動力。大家應當讓孩子懂得:做該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對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變更表揚的主語
讓孩子多作自我肯定的一個最簡單方便的辦法是變更您對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揚的主語:只要把"我"改成"您",把"大家"<爸媽>對您<孩子>的表揚改造成您<孩子>對自己的表揚。這種簡單的變化能夠更充分有力地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因而實際上起著一種增加對孩子贊賞的效果。如:"你今日用積木蓋起了這么高的大樓,我真為你感到自豪!"可改為:"你用積木蓋起了這么高的大樓,一定為自己感到了自豪!"
鼓勵孩子確立主心骨
爸媽可以對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揚,但其它人<包括小伙伴們>卻不一定能完全做到這一點。他們或許會"實話實說",或許會故意挑剔,甚至諷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遠地依賴別人的評語,而遲早要依靠自己內(nèi)心的動力前進。有些孩子完全依賴成年人的贊許,連如何認可自己都不曉得了。這樣的孩子假如長大了成了個球員,那就可能在比賽時每打出一個球就會回頭看看教練的臉色——自然他就難以成為一個成熟的球員。不妨指出他的正確之處,然后提醒他不必過分看重別人的評論。
的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錯事而遭到了批評,一下子感到喪失了前進的方向。此時您應當告訴他,對待批評的最好辦法便是承認并改正,當孩子主動承認了錯誤時,您完全可以告訴他:"您這樣做很不容易,因為這可需要很大的勇氣,您可以對自己說您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努力強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對自卑情緒嚴重的孩子來說,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飄搖不定的,因而極需要得到外界經(jīng)常不斷的強化。強化孩子的自我肯定辦法許多。如:可讓孩子為自己記1本"功勞簿",讓孩子每個星期花幾分鐘時間寫出<或畫出>自己的"功勞",并告訴孩子,所謂"功勞",并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進步,以及為這種進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資格記載入冊;也可為孩子準備一些小小的獎品<如畫片、玩具、小人書等>——每當孩子做出了一點成績,或1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獲獎;您還能夠教孩子學會以"自言自語"的辦法不斷對自己作出贊揚——當孩子遇到艱難正躊躇畏縮時,您不妨鼓勵他自己對自己鼓勁:"來吧,小伙伴,你可是一個不怕失敗的好孩子,再作一次努力吧!"
自我肯定也不宜過度濫用
鼓勵特別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著應當讓他"濫用"自我肯定。不要鼓勵孩子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也應有個度,即要分時間、場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則、標準和尺度。再好的良藥也不能下得過猛——孩子的自我肯定用過了頭,那就可能變成了一個自負甚至惟我獨尊的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