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學前教育的常見誤區(qū)
發(fā)布時間:2020-08-07 學前教育的讀書筆記 學前教育筆記 學前教育教育筆記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家庭學前教育的常見誤區(qū)”,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
家長們對孩子百依百順,要什么給什么,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的需要,視孩子為心肝寶貝,不能讓孩子受一點“委屈”。樂樂的媽媽對此深有感觸,以前每次吃蝦她都是把蝦剝給兒子吃,自己從來不吃,當她有一次隨意地把一個蝦仁塞進自己嘴里時,沒想到樂樂立刻翻了臉,又哭又鬧,還逼著她吐出來!
王恩夫婦是雙職工,除了周末外,平時將寶寶托付給爺爺奶奶帶,奶奶在關于孩子的營養(yǎng)、穿衣上都十分講究??墒窃诮逃矫?,小王夫婦倆是不敢茍同。小王說,自己的女兒兩周歲多了,為了讓孩子懂禮貌,她總是教育孩子接受別人的東西時,要說謝謝。但爺爺奶奶卻不以為然,認為這個對孩子太過苛刻。結果好不容易訓練孩子學會的禮儀習慣,只要到奶奶家住上幾天,就全部忘記了。
中心幼兒園的陳曉萍老師說,現(xiàn)在家庭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家庭條件都比較好,不少家長都孩子百依百順,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加之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愛,嬌生慣養(yǎng),甚至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狹隘的偏見,對幼兒錯誤的思想行為,無原則地支持和保護,對孩子所犯錯誤置之不理,或顧及到自己孩子的名聲、孩子的前途,而竭盡全力為幼兒開脫,不與幼兒園或?qū)W校配合,到頭來往往是事與愿違、后悔莫及。
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由此可見,對幼兒愛得適當,愛得合理,愛中有教,教中有愛,才能使幼兒得以健康成長。處處袒護孩子,使孩子喪失“獨立性”,那是對孩子一生的懲罰。
誤區(qū)二:
家長盲目攀比“我兒子才2歲,已經(jīng)認得好多字了”,“我女兒一周歲多,就已經(jīng)會說英語單詞了”,“我家寶寶畫的雞蛋,跟真的差不多”……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父母們趨之若鶩。一些家長把“起跑線”單純的看作是知識技能,殊不知,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起跑線”。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就一個孩子,他的學習是不能放松的,只要學習好了,其余的都是次要的,尤其是千萬不要吃虧,不能受苦,不愿為別人付出自己的幫助等等。這個觀念不僅僅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知識的厭惡,更可怕的是會讓孩子偏離正常的社會道德軌道,機關幼兒園大洋分園的楊老師說,“望子成龍”是好,但家長之間的攀比和跟風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以成人的要求注重對孩子進行知識和技能的所謂“人才”教育,必然忽視幼兒成長中真正需要的東西。許多成人把孩子的記憶能力拿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重“才”的教育而輕“人”的教育,忽略了向善、良知、關愛、寬容、同情心等代表人文情懷的教育,重“結果”而輕“過程”,忽略了對孩子內(nèi)在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培訓。
孩子小學前學知識學得快丟得也快,同時,孩子潛能出現(xiàn)的早晚不同,因此,家長不要把孩子學會多少技能當作孩子是否聰明,是否是人才的標志,要建立一個教育的平常心。家長應多比比孩子的“樂”,少比比孩子的“才”。
假如,你每天將孩子接回家的時候,問一句話“你今天遇到的哪件事情讓你最快樂?”她就會使勁回憶他這一天什么時候,哪件事情讓她開心了,等第二天,她才會去尋找快樂,學會享受快樂。試想一個孩子每天在尋找快樂,一個孩子每天在尋找煩惱,你說哪個孩子會健康成長?
后記:
對大多數(shù)家長來說,孩子教育問題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一定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盡可能好的環(huán)境,“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誤導了很多家長。家長們往往懷著這種心理:“不僅不能輸,還要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條件讓我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哪里?是要讓孩子笑到最后,贏到終點。
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擁有天才般可拓展的巨大潛能,要想培育一個天才兒童,家長要做的只是去開啟孩子與生俱有的心靈寶庫。但是不少家長總是會在不知不覺間忘記自己的使命,落入陷阱,認為只有諄諄教導才是教育。作為學校和家長,千萬不要陷入這樣的誤區(qū)。育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于愉快地度過每一天,家長要開開心心,孩子也要開開心心。
關于“家庭學前教育的常見誤區(qū)”的精彩內(nèi)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nèi)容!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家長教育的誤區(qū)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凹议L教育的誤區(q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孩子將來素質(zhì)的高低,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乃至他本人的幸福,取決于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質(zhì)量。
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師和任何學校所不能代替的。
有些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
在孩子面前說臟話的家長大有人在,給孩子灌輸“勝者為王、不吃虧”的家長也不算少數(shù),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長把孩子將別人的東西拿回家認為是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家長的這些行為都一一說明家長們沒有認識到家教的重要性,存在著家教誤區(qū)。
我們班有個叫琳琳的小朋友很活潑,而且聰明過人,唯一的缺點是看到別人的東西就想占為己有。
周五早上,我晨檢完畢帶孩子們小便,把鋼筆隨手放到了桌子上。
可當我?guī)е⒆訌膸貋恚雷由系匿摴P不翼而飛了。
我問孩子們:“你們看到老師把鋼筆放哪兒了嗎?”孩子們都說:“沒有。
”當我懷疑自己放錯地方時,忽然聽到東西落地的聲音,循著聲響,孩子們一起把目光集中到了琳琳身上。
原來,琳琳出去小便時,經(jīng)過我的桌子邊,順手將鋼筆拿走并藏到袖管里,一不小心鋼筆掉地,事情露餡了。
當時我沒有批評她,只是告訴她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
我認為孩子就此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可下午發(fā)生的事情更令我吃驚,讓我不可思議。
放學時,孩子們紛紛被家長接走,琳琳小朋友也滿心歡喜等著媽媽的到來。
終于媽媽出現(xiàn)在了校門口,琳琳飛快地跑過去,投進媽媽懷里。
接著孩子從褲兜里掏出什么東西遞給媽媽,媽媽臉上立刻洋溢出燦爛的笑容。
我由于害怕孩子飛跑,摔倒了傷著也跟了過去,正好看到了這一幕。
看到我的出現(xiàn),琳琳媽媽臉上的笑容頓時變得僵硬。
同時我看到她的手迅速插向口袋,但那一剎那我還是看清楚了:她手里握著幾支彩色粉筆。
此情此景,我還能說些什么?
晚上,我經(jīng)過一番思索。
第二天,當琳琳的媽媽送琳琳到園時,我把一本《現(xiàn)代家教》遞給了她,并對她說:“您若有時間,多看看這本雜志。
”
一周后,琳琳的媽媽領著琳琳把一盒彩筆交到我的手上,并向我致謝:“謝謝你讓我認識到了家教的重要性,讓我知道了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教育好下一代是我們每位家長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尤其是我們教師,我們有責任引領家長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qū),積極地與家長一起研究教育的策略。
讓每一位家長明白,不能過分地遷就孩子,否則將會使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責任的人,這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對家庭、社會都是不利的。
不知道本文“家長教育的誤區(qū)”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家庭教育的四個誤區(qū)影響孩子的情商發(fā)展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在注重孩子智商發(fā)展的同時,也要注重情商的教育。而家長可能會出現(xiàn)許多誤區(qū),這些誤區(qū)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發(fā)展。
一、溺愛與專制的家庭教育
父母應培養(yǎng)孩子堅強自主的性格品質(zhì),可是,目前溺愛孩子、包辦式的家庭教育仍然非常普遍。一方面,父母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另一方面,父母缺乏民主意識。他們特別細致敏感、膽戰(zhàn)心驚、生怕出事,這幾種態(tài)度都是溺愛孩子的表現(xiàn)。如孩子摔了一跤,膝蓋碰了一下,這本是平常小事,可是母親趕緊上去,又吹又拍又按摩,而且淚水盈眶。這種態(tài)度恰恰給了孩子弱情商的教育,給了他們脆弱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對孩子專制的表現(xiàn)就更多了,如告訴孩子應該這樣、應該那樣、這個不許、那個不要……同時,還有很多具體的規(guī)定。這樣,孩子的思想、活動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家庭里的“小皇帝”實質(zhì)上是受父母禁錮的“小奴隸”,孩子的性格也就因而被扭曲。
二、鼓勵少,打罵多
鼓勵少,打罵多,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的主要誤區(qū)之一,這對孩子情商的發(fā)展十分不利,必須加以克服。要想提高孩子的情商,父母應對孩子多鼓勵,少打罵,找機會放大孩子的“閃光點”,多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和成績。
三、重視智商教育,輕視情商教育
父母都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智商教育,甚至過分地重視,讓孩子躲都躲不掉。但是對孩子的情商教育,卻沒有多少人懂。
父母一般只是想著孩子怎樣才能聰明,怎樣考高分,考上理想的學校,而不注重對孩子心智的培養(yǎng)。如果父母只重視對孩子進行文化灌輸,而忽視孩子接受自己、被別人接受以及友愛、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那么,孩子不會感到快樂和幸福,相反,會漸漸變得冷漠、自私、焦慮、任性……
因此,父母應在重視孩子的生活是否優(yōu)越、是不是很聰明、學業(yè)好不好的同時,對他們的責任感、合作意識、選擇能力、承受能力、競爭、社交等因素和能力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只有對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同樣重視,才能使之齊頭并進,全面發(fā)展。
四、不能正確評估孩子的情商水平
父母應正確估計孩子的情商水平,引導孩子的情商健康發(fā)展。有的父母往往不能充分估計孩子的情商,一句“小孩懂什么”,就是輕視孩子情商的典型表現(xiàn)。
實際上,隨著現(xiàn)代競爭意識和現(xiàn)代科技文化的發(fā)展,孩子的情感思維能力也在加速發(fā)展,父母應及時培養(yǎng)和開發(fā)孩子的情感思維能力?,F(xiàn)代孩子的眼睛就好比照像機,每天拍下了無數(shù)的“形象”,小小人兒很有見解,如“爸爸抽煙、喝酒不對,對身體不好”、“媽媽的衣服不漂亮”、“人家的媽媽晚上看書,你只看電視”等等,這種感受能力,包括一些反抗思想,正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xiàn),父母不應輕易抹殺,要加以誘導。
教育寶寶的五大誤區(qū)
注重對幼兒的性格培養(yǎng),應該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但是,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出現(xiàn)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養(yǎng)的情況。
一、教條的約束
在家庭教育中,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仍然被廣泛地使用著。孩子受著過多教條的約束,總是接受一些“不許怎樣”和“應該怎樣”的信息。兒童時期,是個人開始接觸外界,對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信任感,同時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的時期。過分地壓抑兒童活動,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保守心理、懷疑心理和不穩(wěn)定感。有關中國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華民族的內(nèi)向型心理與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特色相關。傳統(tǒng)中國人是內(nèi)向型的,缺乏擴展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二、過早、過多的智力開發(fā)
早期教育表現(xiàn)為過早和過多的智力開發(fā)。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應該是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通過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強化智力教育,把家庭變成了學校。過早的智力教育忽視了兒童愛玩耍、好動的天性,強迫孩子安靜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壓抑心理。事實上,未到接受智力教育的時候,強迫孩子接受教育,違背了社會化的一般進程,教育效果亦不見佳。有些父母則埋怨孩子不聰明,打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恐懼心理和畏難情緒。
三、逼迫+遷就
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教育在家庭中存在兩種極端現(xiàn)象:一種是望子成龍心切,過早地給孩子背上各種各樣的包袱,使他們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另一種是對孩子過于溺愛,家庭中出現(xiàn)愛怎么鬧就怎么鬧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兩個極端相結合的現(xiàn)象同樣普遍地存在:在智力學習、價值行動上給孩子背包袱,在生活上過于遷就孩子。這樣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嘆息“培養(yǎng)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著問題。
四、幼兒園也存在問題
當前的幼兒園教育,同樣存在著缺陷。對于大多數(shù)兒童來講,幼兒園并不是快樂的天地,只是接受管制的地方。幼兒園的老師除了講講故事、偶爾做一兩次游戲外,就是讓他們靜坐。許多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想去幼兒園的想法,并且從幼兒園回來后變“淘氣”了。幼兒園的理想情況不是這樣的,是讓孩子們的游戲,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在動態(tài)中接受教育,取得發(fā)展。在這里有必要提出,應該重視幼兒教師的培養(yǎng),特別是培養(yǎng)他們的職業(yè)素質(zhì),在今天獨生子女增多、社會運轉(zhuǎn)加速的情況下,幼兒教育的社會化、兒童在群體中接受教育已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五、沒有玩伴
由于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在幼兒園前,難以找到合適的同齡伙伴,這也是目前幼兒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兒童需要玩耍,但他找不到合適的玩?;锇椋荒芨笕?、電視、玩具為伍。研究表明:兒童對玩具破壞性培強,不僅有孩子天生好奇的原因,同時也是缺乏玩耍對象的表現(xiàn)。與大人為伍,使孩子缺少獨立性;看太多的電視,對兒童的視力和思維都有影響。
因此,廣大父母應該注意為孩子尋找合適的玩?;锇?,并注意年齡相當?shù)暮⒆?。由于社會化進程階段不一樣,找年齡過小的作為伙伴,將延緩自己孩子的發(fā)展。這也是一胎政策前,許多雙子或多子家庭以大帶小方式的缺陷。
小班常規(guī)培養(yǎng)的幾個誤區(qū)
1、一個拉著一個排隊走。
一個跟著一個走是幼兒進入園需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規(guī)。小班幼兒
常常信步游走,他們即使排隊也總將隊伍走得稀稀拉拉,很多老師為了盡快將隊伍走成型,就讓幼兒一個拉著一個排隊走,即后面的幼兒拉著前面幼兒的衣服走。我認為這種做法弊端頗多。首先,剛入園的幼兒同伴間互不熟悉,還不善于相互交往,許多幼兒不愿意讓別人拉自己的衣服;互相拉著也是被拽著衣服的幼兒有不適感,于是就經(jīng)常發(fā)生推拉、扯打、哭鬧的現(xiàn)象。其次,幼兒用手拉著前面幼兒的衣服,騰不出手扶欄桿等輔助物,不利于自身平衡,同時由于是相互拉扯著,幼兒還要顧及整個隊伍的平衡(這對于他們是很難的),一人走快一步,勢必引起整個隊伍的騷動,還往往出現(xiàn)一人摔跤,多人跌倒的情況。再次,如此訓練,幼兒只能邁著機械的步伐盲目跟從,束縛了幼兒的手腳,幼兒毫無自主,不利于幼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建議:教師再引導幼兒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時,不妨先開展小組練習,然后再進行全班練習。為了幫助幼兒能整齊地排隊走,教師可要求幼兒現(xiàn)在窄窄的走廊里或沿著地上畫好的標記走,然后再到比較廣闊或復雜的地帶(如樓梯)練習,采取這種由易到難的練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幼兒排隊走的速度。
2、誰哭得厲害就抱誰。
剛入園的幼兒由于對幼兒園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及對家庭的依戀,往
往用哭鬧來抗拒入園,為了讓其他孩子能安靜地活動以及安撫哭鬧的幼兒,老師出于高度的責任感往往趕緊對這些哭鬧的孩子又抱又哄,給予他們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東西。殊不知老師這樣做是好心辦壞事,其他幼兒看到哭能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愛,于是紛紛效仿,教室里頓時哭聲此起彼伏,老師手忙腳亂去安撫這些哭鬧的幼兒,各項活動根本無法正常進行。
建議“哭鬧的幼兒可由保育員帶著離開活動室去室外進行安撫,這樣有利于減小哭鬧對其他幼兒的影響。教師對不哭的幼兒要多加表揚、鼓勵、贊賞,以加強正面影響。
3、上廁所要跟老師講。
為了做好小齡幼兒的保育工作,對于年齡小還不會拉褲子的幼
兒,以及為維護正常的集體教學秩序,老師往往要求幼兒上廁所要跟老師講。小班孩子生理機能發(fā)育還不完善,自控能力較差,有很多時候往往是一邊跟老師說一邊小便已從褲腿里留下來了。有些孩子由于羞怯或不善于表達,在集體活動時即使想上廁所也不愿跟老師說。再說集體活動中幼兒請示和老師批假的過程本身就影響了大部分孩子的正常活動。還有些幼兒由于對新環(huán)境不熟悉,對廁所的遠近距離估計不準,等跟老師講好,在去廁所途中尿卻已撒在了身上。
建議:允許幼兒隨時上廁所,不必跟老師請示。老師應加強衛(wèi)生間的巡視,密切關注小齡幼兒入廁情況,并及時提供幫助。
4、定時的、集體的要求多。
很多幼兒園在課程中專門開設常規(guī)要求的活動,有些教師也習慣
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如晨間談話或餐點后)進行常規(guī)教育。小班的孩子記憶具有即時、隨意的特點,集體活動時剛剛講了下課時要將小椅子擺到桌子下面去,等到下課時又有很多人忘了。同樣晨間談話時說洗手,餐點時說玩具的整理,由于時間太遠,幼兒在實施時只會大打折扣。
建議:多進行即時的、小組的或個別的教育。下課離位時提醒
小朋友將小椅子擺到桌子下面去并及時督促檢查,餐點前教幼兒洗手,玩完游戲教幼兒收拾玩具等。發(fā)現(xiàn)小朋友亂扔玩具、打人、撕圖書時應就地及時地進行教育,這樣幼兒才印象深刻,教育效果才好。
2020幼兒園教育筆記:小班常規(guī)培養(yǎng)的幾個誤區(qū)
1、一個拉著一個排隊走。
一個跟著一個走是幼兒進入園需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規(guī)。小班幼兒
常常信步游走,他們即使排隊也總將隊伍走得稀稀拉拉,很多老師為了盡快將隊伍走成型,就讓幼兒一個拉著一個排隊走,即后面的幼兒拉著前面幼兒的衣服走。我認為這種做法弊端頗多。首先,剛入園的 幼兒同伴間互不熟悉,還不善于相互交往,許多幼兒不愿意讓別人拉自己的衣服;互相拉著也是被拽著衣服的幼兒有不適感,于是就經(jīng)常發(fā)生推拉、扯打、哭鬧的現(xiàn)象。其次,幼兒用手拉著前面幼兒的衣服,騰不出手扶欄桿等輔助物,不利于自身平衡,同時由于是相互拉扯著,幼兒還要顧及整個隊伍的平衡(這對于他們是很難的),一人走快一步,勢必引起整個隊伍的騷動,還往往出現(xiàn)一人摔跤,多人跌倒的情況。再次,如此訓練,幼兒只能邁著機械的步伐盲目跟從,束縛了幼兒的手腳,幼兒毫無自主,不利于幼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建議:教師再引導幼兒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時,不妨先開展小組練習,然后再進行全班練習。為了幫助幼兒能整齊地排隊走 ,教師可要求幼兒現(xiàn)在窄窄的走廊里或沿著地上畫好的標記走,然后再到比較廣闊或復雜的地帶(如樓梯)練習,采取這種由易到難的 練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幼兒排隊走的速度。
2、誰哭得厲害就抱誰。
剛入園的幼兒由于對幼兒園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及對家庭的依戀,往
往用哭鬧來抗拒入園,為了讓其他孩子能安靜地活動以及安撫哭鬧的幼兒,老師出于高度的責任感往往趕緊對這些哭鬧的孩子又抱又哄,給予他們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東西。殊不知老師這樣做是好心辦壞事,其他幼兒看到哭能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愛,于是紛紛效仿,教室里頓時哭聲此起彼伏,老師手忙腳亂去安撫這些哭鬧的幼兒,各項活動根本無法正常進行。
建議“哭鬧的幼兒可由保育員帶著離開活動室去室外進行安撫,這樣有利于減小哭鬧對其他幼兒的影響。教師對不哭的幼兒要多加表揚、鼓勵、贊賞,以加強正面影響。
3、上廁所要跟老師講。
為了做好小齡幼兒的保育工作,對于年齡小還不會拉褲子的幼
兒,以及為維護正常的集體教學秩序,老師往往要求幼兒上廁所要跟老師講。小班孩子生理機能發(fā)育還不完善,自控能力較差,有很多時候往往是一邊跟老師說一邊小便已從褲腿里留下來了。有些孩子由于羞怯或不善于表達,在集體活動時即使想上廁所也不愿跟老師說。再說集體活動中幼兒請示和老師批假的過程本身就影響了大部分孩子的正常活動。還有些幼兒由于對新環(huán)境不熟悉,對廁所的遠近距離估計不準,等跟老師講好,在去廁所途中尿卻已撒在了身上。
建議:允許幼兒隨時上廁所,不必跟老師請示。老師應加強衛(wèi)生間的巡視,密切關注小齡幼兒入廁情況,并及時提供幫助。
4、定時的、集體的要求多。
很多幼兒園在課程中專門開設常規(guī)要求的活動,有些教師也習慣
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如晨間談話或餐點后)進行常規(guī)教育。小班的孩子記憶具有即時、隨意的特點,集體活動時剛剛講了下課時要將小椅子擺到桌子下面去,等到下課時又有很多人忘了。同樣晨間談話時說洗手,餐點時說玩具的整理,由于時間太遠,幼兒在實施時只會大打折扣。
建議:多進行即時的、小組的或個別的教育。下課離位時提醒
小朋友將小椅子擺到桌子下面去并及時督促檢查,餐點前教幼兒洗手,玩完游戲教幼兒收拾玩具等。發(fā)現(xiàn)小朋友亂扔玩具、打人、撕圖書時應就地及時地進行教育,這樣幼兒才印象深刻,教育效果才好。
教育隨筆:隔代撫養(yǎng)的誤區(qū)
教育隨筆:隔代撫養(yǎng)的誤區(qū)
隔代教育幾乎成了農(nóng)村幼兒園的主力軍。但是天長日久,隔代教育的弊端已日漸明顯:
一、祖輩對孩子包辦代替,過度溺愛。
曾有專家做過一個研究,將從小在托兒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進行心理比較,發(fā)現(xiàn)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兒園長大的孩子群體意識強,適應能力好,社交圈子寬,膽子大,能吃苦,許多事都能自己動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則不然,有的已經(jīng)二三年級了,還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動手,像提書包這樣的事都要別人代做。稍不如意撒嬌哭鬧,甚至和同齡孩子都難以相處。
二、祖輩為孩子“護短”,不講原則。
一些老人帶孩子往往溺愛無度,任何規(guī)矩都不放在眼里,孩子自然變得任性頑劣。當父輩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祖輩老人卻反過來袒護孩子,當著孩子的面責怪他們的父母:“對孩子那么兇干嗎?你忘了你小時候啦?尿床、打架、逃學,還不如你兒子聽話呢!”
三、老一輩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落后,教育理念方法跟不上時代要求。
四、容易導致親子隔閡。
時間久了,與爺爺奶奶比爸爸媽媽親,再者,父輩的嚴格管教與祖輩的過分寵愛已發(fā)展為隔代教育矛盾的焦點。作為幼教工作者,很是替他們擔心,更是為孩子的未來擔憂,希望所有的爺爺奶奶該放手時就放手。
城市寶寶在教育上的5大誤區(qū)
幼兒時期是決定個體性格形成的主要階段,在以后的社會化過程中,除非經(jīng)歷重大變故,個人的性格一般不會發(fā)生根本的改變。
而個人的性格和品質(zhì)決定其行為方式以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所以,注重對幼兒的性格培養(yǎng),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但是,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出現(xiàn)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養(yǎng)的情況。
1.教條的約束
在家庭教育中,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仍然被廣泛地使用著。孩子受著過多教條的約束,總是接受一些“不許怎樣”和“應該怎樣”的信息。兒童時期,是個人開始接觸外界,對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信任感,同時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的時期。過分地壓抑兒童活動,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保守心理、懷疑心理和不穩(wěn)定感。有關中國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華民族的內(nèi)向型心理與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特色相關。傳統(tǒng)中國人是內(nèi)向型的,缺乏擴展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2.過早、過多的智力開發(fā)
早期教育表現(xiàn)為過早和過多的智力開發(fā)。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應該是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通過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強化智力教育,把家庭變成了學校。過早的智力教育忽視了兒童愛玩耍、好動的天性,強迫孩子安靜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壓抑心理。事實上,未到接受智力教育的時候,強迫孩子接受教育,違背了社會化的一般進程,教育效果亦不見佳。有些父母則埋怨孩子不聰明,打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恐懼心理和畏難情緒。
3.逼迫+遷就
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教育在家庭中存在兩種極端現(xiàn)象:一種是望子成龍心切,過早地給孩子背上各種各樣的包袱,使他們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另一種是對孩子過于溺愛,家庭中出現(xiàn)愛怎么鬧就怎么鬧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兩個極端相結合的現(xiàn)象同樣普遍地存在:在智力學習、價值行動上給孩子背包袱,在生活上過于遷就孩子。這樣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嘆息“培養(yǎng)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著問題。
4.幼兒園也存在問題
當前的幼兒園教育,同樣存在著缺陷。對于大多數(shù)兒童來講,幼兒園并不是快樂的天地,只是接受管制的地方。幼兒園的老師除了講講故事、偶爾做一兩次游戲外,就是讓他們靜坐。許多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想去幼兒園的想法,并且從幼兒園回來后變“淘氣”了。幼兒園的理想情況不是這樣的,是讓孩子們的游戲,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在動態(tài)中接受教育,取得發(fā)展。在這里有必要提出,應該重視幼兒教師的培養(yǎng),特別是培養(yǎng)他們的職業(yè)素質(zhì),在今天獨生子女增多、社會運轉(zhuǎn)加速的情況下,幼兒教育的社會化、兒童在群體中接受教育已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5.沒有玩伴
由于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在幼兒園前,難以找到合適的同齡伙伴,這也是目前幼兒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兒童需要玩耍,但他找不到合適的玩?;锇?,只能跟大人、電視、玩具為伍。研究表明:兒童對玩具破壞性培強,不僅有孩子天生好奇的原因,同時也是缺乏玩耍對象的表現(xiàn)。與大人為伍,使孩子缺少獨立性;看太多的電視,對兒童的視力和思維都有影響。
因此,廣大父母應該注意為孩子尋找合適的玩?;锇椋⒆⒁饽挲g相當?shù)暮⒆?。由于社會化進程階段不一樣,找年齡過小的作為伙伴,將延緩自己孩子的發(fā)展。這也是一胎政策前,許多雙子或多子家庭以大帶小方式的缺陷。
單親家庭教育
針對單親家庭的子女通常表現(xiàn)出來的孤僻、任性等性格弱點,教育部科學教育課題組培訓講師鄭萍女士說,這與單親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不當有直接關系。鄭萍說,要讓孩子有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首先家長要擺正心態(tài),避免陷入三個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情感暗示過多
很多單親孩子的家長總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都歸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傳遞單親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長經(jīng)常說"孩子缺少父愛(或者母愛)很可憐"一類的話,在孩子的心靈罩上陰影。其實,父母親經(jīng)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很大。父母不經(jīng)常在身邊陪伴并不影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要讓孩子理解單親家庭也是正常的社會現(xiàn)象。
誤區(qū)之二:一味排斥對方
很多夫妻離異后,一方帶著孩子,就不愿意讓對方與孩子接觸,有的甚至干脆搬遷到對方找不到的地方,讓孩子看不到父親或母親。有的有意識地把對方貶得一無是處,向孩子灌輸敵對情緒。比如"你爸爸沒有文化,像他那樣肯定沒什么出息"之類的話,孩子聽得多了就會在心理上對另一方形成排斥,這是許多單親家庭孩子性格偏離正常軌道的一個重要原因。
誤區(qū)之三:過分溺愛孩子
溺愛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單親家長表現(xiàn)往往更明顯。他們總覺得夫妻離異了,很對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無論精神上的還是物質(zhì)上的,都無條件滿足。孩子總能得到滿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無法得到鍛煉,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