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午餐報告員
發(fā)布時間:2020-07-22 幼兒午餐活動方案 大班保育員教育筆記 保育員小班教育筆記在我們幼兒園,每到午飯前一刻鐘,各班都選一名小朋友當“午餐報告員”,當選的小朋友非常自豪的到伙房詢問當天中午的飯菜情況,然后回到班上向大家報告。
初次當報告員,只要求幼兒記住飯菜的名字即可,以后逐步加深,如講講各種飯菜所需的原料、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等,尤其對膽小的幼兒有意多給其鍛煉的機會,鼓勵幼兒勇敢的去問去講,教師與炊事員積極配合。經(jīng)過幾個月的嘗試,我發(fā)現(xiàn)這的確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方式,有些幼兒從到伙房后扭扭捏捏,轉(zhuǎn)變成大大方方,從站在臺前彎腰翹腿的講轉(zhuǎn)變成挺胸抬頭的講,有了很大進步,爭做“午餐報告員”已成為幼兒每天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
“小小午餐報告員”的出現(xiàn),培養(yǎng)了幼兒勇敢地與成人講話的好習慣,鍛煉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杜絕了剩飯菜的現(xiàn)象。
創(chuàng)設(shè)一種環(huán)境
孩子生活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里,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教師過分嚴厲,會使孩子心里緊張、畏懼;教師不必要的擔心,往往會限制孩子的活動,不利于其性格的發(fā)展。
當孩子調(diào)皮時,你友好的摸一下他的腦袋;孩子與小伙伴爭吵時,你不妨給他們將一個團結(jié)友愛的故事;孩子受了委屈,你關(guān)切的把她攬在懷里;孩子剛起床,你幫她梳理一下頭發(fā)……啊,在一片和諧的、充滿愛的氛圍里,你和你身邊的孩子們,都會感到擁有一方麗日藍天。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午餐
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種幸福的時代一來伸手二來張口。
每次在我的耳邊總是有家長在嘮叨著,老師孩子吃飯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著他求著他才肯吃一點,可怎么辦才好呢?
其實在也是一樣,可以說我們這個中班年齡段每天吃飯也分成好幾種類型。
第一個類型是每天不用老師提醒能保證把碗里的飯菜都吃的很干凈。
第二種類型先是觀察今天吃飯合不合自己的胃口;這第三種類型干脆來了一個大轉(zhuǎn)變和老師開始討價還價,找一系列的借口來推掉自己能少吃一點是一點來到達自己的目的。
在我們班里每天吃午餐總是有那么小部分孩子從開始一直吃到最后結(jié)果還是一樣,那么這些孩子到底在干什么呢?
在我們班級現(xiàn)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小語是個帥氣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笑起來臉上還露出兩個小酒窩,是個蠻可愛的小男孩,可是他每天中午吃飯就是個大難題啦不管我們怎么去哄他,說好話給他聽就是無動于衷,每天就是在耗時間,我每次看到他拿勺子時慢吞慢吞的把一粒一粒米飯放在嘴巴里,這幾粒飯在嘴巴里可有好長時間好嚼呢;等過了一會兒他眼睛又開始東張西望等到其他小朋友吃的差不多時,他還是沒有吃完。
不僅有小A情況類似也有小智他先看到今天的菜是什么菜,看著菜合不合口,她每天吃飯先是把飯吃完,然后看到不喜歡的菜就開始用勺子一點點的在摳,當老師說你趕快把這個菜吃下去時,她說老師呀我這個菜真地不喜歡吃可不可以不吃;在我們的鼓勵下他開始慢慢的嘗試,可過了沒過多久,她又不動勺子。
我每天看著他們這樣也真的很無奈有時和家長聊起,得知家里每天要喂很長的時間。
從以上這兩個孩子的身上發(fā)現(xiàn)有不同的點一個是吃飯慢,而另一個孩子是看菜是否對胃口。
總之這他們都不愛動手吃飯,愛挑食,但家長在家又代替的太多,可每次他們又想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能夠愉快的進餐不要挑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教師要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予孩子肯定,不要因為做不好而一切代替。
指南中還提出要引導幼兒學會一些自理的基本要求。
不過在這兩個事例中我也開始琢磨,找一些原因的存在。
我開始反思我也有做的不足之處,有時看到他們實在是太慢太慢我只好幫忙開始喂了,可一喂他就大口大口的吃,這就表現(xiàn)出孩子的本性,其實他不是不會吃,也不是慢而是要等著老師來喂。
這就表明了有些孩子在家時過于照顧,而導致孩子的懶惰。
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挑食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把愛挑食的孩子和不愛挑食的孩子座在一起得到一些幫助。
教育筆記:小銀行、午餐時刻
小宇、悅悅兩個小朋友今天扮演的是小顧客,當他們到銀行取錢的時候發(fā)現(xiàn)銀行沒有人,原來銀行的工作人員:晶晶、誠誠都請假沒有來,游戲開始了一會兒,來到小銀行后發(fā)現(xiàn)悅悅、小宇正在銀行的“柜臺”上不停的寫著,原來他們看到銀行沒有人就做了一個“自動取款機?!?
游戲中,小宇和悅悅兩個小朋友扮演的是小顧客,發(fā)現(xiàn)小銀行沒有工作人員沒辦法取錢時,兩個人想到了做一個自動取款機,。說明小宇、悅悅兩個小朋友的生活經(jīng)驗比較豐富,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問題。
悅悅、小宇能積極的參與到游戲中,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在此基礎(chǔ)上:
1.和幼兒一起討論自動取款機的制作方法以及怎樣使用。
2.和幼兒一起討論,除了制作取款機還有什么方法?(如:其他幼兒代替)
午餐時刻
今天中午吃午飯時,很多小朋友都吃的差不多了,走到誠誠這里,發(fā)現(xiàn)誠誠坐在那兒一動不動,我上前詢問原因,誠誠不說話,小眼睛看看我又看看桌上的飯,一旁的萱萱說:“老師,你看,誠誠不要吃蝦也不要吃菜,蘑菇湯他也不喜歡。”指南中指出:4~5歲的幼兒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偏食、挑食。而圖片中,中午吃的菜都是誠誠不喜歡吃的,誠誠看著這些食物只是坐在一旁,一吃也不吃,說明誠誠比較偏食、挑食,平時的飲食習慣不是很好。誠誠比較偏食、挑食,飲食習慣不是很好:
1.幫助誠誠了解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引導誠誠養(yǎng)成不挑食、偏食的飲食習慣。
2.和家長溝通交流,家園合作,共同引導誠誠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午餐播報員、由值日生分發(fā)筷子想到的
午餐播報員,本學期在進餐環(huán)節(jié)重點開展了“午餐播報員”活動。我們鼓勵播報員每天午餐之前,會用響亮的聲音向大家介紹當天的菜名、湯名、營養(yǎng)價值,最后還不忘說上一句“祝小朋友用餐愉快”。
每天的午餐播報員由誰來擔任,大多是由孩子們根據(jù)同伴的吃飯表現(xiàn)民主推選,有時為了激勵那些吃飯問題多的孩子,我們也讓其擔任午餐播報員,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由值日生分發(fā)筷子想到的
今天的值日生涵涵在分發(fā)筷子時。她將筷子從頭到尾先對整齊,并將筷子在桌子上像整理小棒一樣摸了個遍,筷子一下子擺放得很整齊了。接著她又將理直的筷子一雙翼雙放在小朋友的面前,筷子又直接和消毒好的桌子接觸,看似衛(wèi)生,可是我覺得并不健康。有些拿到筷子的小朋友開始擺弄著筷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边@幾天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在方便幼兒取放筷子的基礎(chǔ)上更保證孩子使用的筷子是干凈的?
通過幾天的嘗試,我們在桌上擺放了骨盤,請值日生將筷子的頭放到骨盆上,再由幼兒自由取放。這樣既鍛煉了值日生為大家服務(wù)的能力,同時也解決了美觀和衛(wèi)生的問題。
午餐進行時
又到午餐時間了,香噴噴的蒸蛋是孩子們的最愛,小朋友看見了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咦,寧子萱怎么了?她用筷子撥弄著飯,眉頭也皺了起來。我關(guān)切地走到她的身邊問她:“怎么了?”她低頭不語?!笆巧眢w不舒服了嗎?”我伸手摸了摸她的額頭,沒有呀!剛才還和小朋友一起開心地游戲呢?怎么一到吃飯時間,她就犯愁了呢?“老師,今天的飯?zhí)嗔耍瑵M滿一碗!”噢,原來如此。因為今天老師換了一把勺子,飯就添得比往日要多些,但萱萱嫌飯實在太多了,情緒也變得不好起來,不能因為飯?zhí)喽绊懞⒆映燥埖男那椋顾行睦镓摀?,即使她全吃完了,孩子也會不舒服的。何不換一種方法試試呢?比如允許她少吃一點呢?于是,我對寧子萱說:“這樣吧,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吧?!彼犃宋业脑?,馬上點點頭,拿起筷子吃起來,一會兒就吃下了大半碗,還一邊吃一邊看我一眼,我只是高興地向她豎起大拇指。
從這件事中,我領(lǐng)悟到:孩子不吃飯其實是有她的想法和原因的。滿滿一碗飯對她來說是個心理負擔,而我采取的是:給她一個選擇的臺階,使她減輕心理負擔,于是了她就能愉快而輕松地進餐了。每個孩子都有她內(nèi)心的想法和需求,而有些想法她還不善于用言語表達只好由行為表現(xiàn)出來。即使是外顯的行為,每個孩子還會有多種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而且在每個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背后還有成人所不可理解的心結(jié)?!罢驹诤⒆拥慕嵌群鸵暯?,看待一件事,換個位置或方式想一想,做一做?!痹趲熒楦薪涣鞯倪^程中,我們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一想,采取一些她們能接受的方法來進行教育和引導,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隨筆:小班幼兒午餐習慣的養(yǎng)成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物質(zhì)條件可以說是空前的優(yōu)越,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父母、爺爺、奶奶背著或抱著健康結(jié)實的孩子上幼兒園;在家里四個大人輪流充當“保姆”,穿衣、洗臉、洗手,一切都照顧得周周全全;吃魚吃蝦更是挑凈刺,剝?nèi)?,親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局面。但是家長們卻不知道幼兒時期正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guān)鍵時期,若錯過這個寶貴時期,一旦壞習慣形成了非但難改,而且貽害無窮。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以及與這些“吃飯?zhí)乩焙⒆拥摹岸窢帯?,總結(jié)了以下幾個經(jīng)驗,供大家一起參考探討。
一、師生互動,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關(guān)鍵。
在吃午飯時,我們加入到孩子中去,讓孩子和老師比賽,看誰吃得多吃得快。我們還把餐桌放到幼兒的桌子上,和他們一起吃,這時,小家伙們特興奮:有的是出于表現(xiàn),吃得很快,教師就適當提醒他們要注意身體,細嚼慢咽;有的是出于害怕,埋頭苦吃,一幅老鼠見了貓的樣子,我們就對他講今天吃的食物的營養(yǎng),讓他們吃得快樂,吃得開心!通過師生互動,孩子們不怕吃午餐了!
二、有意搭配,促進幼兒飲食習慣的提高。
有些孩子的午餐習慣實在不敢恭維,他們不是吃不下,也不是不喜歡吃,而是在吃飯時喜歡講話,不管老師怎么說怎么勸他們依然我行我素。我們就將這些孩子分散開來,在他們旁邊配一個不愛講話的同伴為“合作伙伴”,由于沒有了說話對象,這些孩子很快便沉浸在吃飯的氛圍中了。教師的有意搭配,孩子們吃飯不講話了!
三、猜測美味,讓孩子有食欲。
我曾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文章,飯前三步曲:猜飯(想想今天可能吃什么?)、贊飯(今天的菜有什么營養(yǎng)?)、嘗飯(小小品嘗會)。我覺得這個挺適合我們班級的,我們就采用了此方法,通過實際表明我們的判斷是對的,孩子愛上了吃飯。我們還在孩子進餐時放了點優(yōu)美的音樂,提醒孩子你們是小紳士小淑女,正在西餐廳進餐呢!可能受環(huán)境的影響,孩子們馬上安靜了。
四、家園合作,互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飲食習慣。
對于一些軟硬不吃的孩子來說,我們就采用軟磨硬泡的方法,每天飯前飯后進行教育,還把孩子的不愛吃飯現(xiàn)象通知了家長,希望通過家園配合使孩子有良好的飲食習慣。有些家長在家對孩子進行教育勸說,有些家長則暴力相加,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家長的出發(fā)點只有一個:為了孩子的身體著想。我們就通過個別談話、網(wǎng)絡(luò)、電話等形式讓家長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能接受的情況下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管教師還是家長,在教育中都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多用榜樣、表揚、鼓勵等方法,以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記得在一篇文章上看到:曾經(jīng)有七十多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有人問其中一位獲獎?wù)撸骸澳谀乃髮W,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對你一生最重要的東西?”出乎意料,這位白發(fā)蒼蒼的學者回答:“在幼兒園?!薄霸谟變簣@學到些什么?”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边@位學者的話代表了到會的科學家的普遍看法,也說明一個道理: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需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到他們的終身。飲食習慣作為生活習慣中的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對孩子有著更重要的意義。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們必須從小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是我們應該做,而且我相信:這也是我們能夠做到的!
教育隨筆:午餐
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種幸福的時代一來伸手二來張口。每次在我的耳邊總是有家長在嘮叨著,老師孩子吃飯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著他求著他才肯吃一點,可怎樣辦才好呢?
其實在幼兒園也是一樣,能夠說我們中班這個年齡段每一天吃飯也分成好幾種類型。第一個類型是每一天不用老師提醒能保證把碗里的飯菜都吃的很干凈。第二種類型先是觀察這天吃飯合不合自己的胃口;這第三種類型干脆來了一個大轉(zhuǎn)變和老師開始討價還價,找一系列的借口來推掉自己能少吃一點是一點來到達自己的目的。在我們班里每一天吃午餐總是有那么小部分孩子從開始一向吃到最后結(jié)果還是一樣,那么這些孩子到底在干什么呢?
在我們班級現(xiàn)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嘉碩是個帥氣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笑起來臉上還露出兩個小酒窩,是個蠻可愛的小男孩,但是他每一天中午吃飯就是個大難題啦不管我們怎樣去哄他,說好話給他聽就是無動于衷,每一天就是在耗時間,我每次看到他拿勺子時慢吞慢吞的把一粒一粒米飯放在嘴巴里,這幾粒飯在嘴巴里可有好長時間好嚼呢;等過了一會兒他眼睛又開始東張西望等到其他小朋友吃的差不多時,他還是沒有吃完。不僅僅有嘉碩狀況類似也有,嘉琪他先看到這天的菜是什么菜,看著菜合不合口,她每一天吃飯先是把飯吃完,然后看到不喜歡的菜就開始用勺子一點點的在摳,當老師說你趕快把這個菜吃下去時,她說老師呀我這個菜真地不喜歡吃可不能夠不吃;在我們的鼓勵下他開始慢慢的嘗試,可過了沒過多久,她又不動勺子。我每一天看著他們這樣也真的很無奈有時和家長聊起,得知家里每一天要喂很長的時間。
從以上這兩個孩子的身上發(fā)現(xiàn)有不同的點一個是吃飯慢,而另一個孩子是看菜是否對胃口??傊@他們都不愛動手吃飯,愛挑食,但家長在家又代替的太多,可每次他們又想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能夠愉快的進餐不要挑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教師要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予孩子肯定,不要因為做不好而一切代替。指南中還提出要引導幼兒學會一些自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在這兩個事例中我也開始琢磨,找一些原因的存在。我開始反思我也有做的不足之處,有時看到他們實在是太慢太慢我只好幫忙開始喂了,可一喂他就大口大口的吃,這就表現(xiàn)出孩子的本性,其實他不是不會吃,也不是慢而是要等著老師來喂。這就證明了有些孩子在家時過于照顧,而導致孩子的懶惰。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挑食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把愛挑食的孩子和不愛挑食的孩子座在一齊得到一些幫忙。
午餐后、走迷宮
午餐后,孩子們在玩自己的玩具。小熙由于沒帶玩具,羨慕地看著大家玩。見此情景,我對他說:“我們一起來看書吧?!彼麚u搖頭,眼睛眨都不眨地看著璇璇小朋友。原來,璇璇小朋友手上玩的是奧特曼的玩具,看來奧特曼的玩具深深地吸引著小熙。怎么樣讓小熙高興地和大家一起玩呢?我正在思考的時候,璇璇小朋友突然大聲地叫了起來:“這是我的玩具,不給你玩?!敝灰娦∥跽驹阼那懊?,雙手使勁地掰被璇璇緊抱在胸口的奧特曼。我連忙上去將小熙的雙手從璇璇小朋友的身上移下,柔聲地對他說:“小熙,你很喜歡奧特曼對嗎?”他眼里噙著淚水,對我點了點頭。我又問:“小熙,你知道奧特曼會搶別人的東西嗎?”“不會?!薄皧W特曼會喜歡搶東西的小孩嗎?”“不會?!薄皩α?,小熙不搶別人的玩具,奧特曼和老師都喜歡。”聽罷我的話以后,小熙終于心甘情愿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玩起了我拿給他的玩具。
教師可以與爸爸媽媽聯(lián)系,多抽些時間陪伴孩子,家園一致地幫助小熙,教會他一些與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想玩別人的玩具,要先對同伴說一句有禮貌的話:“把你的玩具借給我玩一玩好嗎?”等等。
走迷宮
小源拿著記號筆從小烏龜?shù)囊恢荒_入口處開始畫線,線條彎彎曲曲的從腳到烏龜殼的外緣,再到烏龜殼的中間。這時聽到有小朋友來了,小源抬起頭看了會,記號筆也離開了小烏龜?shù)谋常牭竭吷系陌⒁谈f不要看了,小源又繼續(xù)拿記號筆在小烏龜?shù)谋成侠^續(xù)畫起彎彎曲曲的線條來,線條穿過背殼、龜殼邊緣,走到了另一只腳的出口。小源拿起筆大聲的說:“我成功啦!”
從整個游戲過程來看,小源能利用記號筆進行走迷宮的活動。在整個過程中,小源雖然畫著彎彎曲曲的線條,但是能夠看出烏龜?shù)淖邉輬D,不讓線條碰到死胡同,從烏龜腳的入口,一路穿過龜殼,來到另一只烏龜腳的出口。完后后,小源大聲說:“我成功啦。”可以看出小源體驗到了這個活動帶來的成功的喜悅,對這個活動也比較喜歡。但是容易被周圍的事情打擾,稍加提醒,便能繼續(xù)投入到活動中。
“小報告”的背后
平時幼兒總是有事沒事的打“小報告”,“老師,尋尋拿我的紙”,“老師,他又動我的小椅子!”……類似這樣的告狀聲每天絡(luò)繹不絕,讓人很心煩。面對這樣的告狀聲我總是教育他們能自己處理的事情就自己處理,不用總來找老師幫忙。
今中午午休時,我正在拍著一個新來的小朋友睡覺。忽然又一個告狀的聲音在寂靜的寢室響起來:“老師,你看榮榮……”“又怎么了?”怕吵醒已經(jīng)睡著的小朋友,我有點不高興了。“榮榮的鼻子流血了!”怯怯的聲音在上面床上說。一聽我著急了,馬上站起來查看,果然榮榮的鼻血流出來了,快流到嘴邊了。我馬上找紙巾給他擦干凈并詢問了原因,原來是他覺得鼻子癢,自己用手指挖鼻孔了。給榮榮處理完我又認真的巡視了一遍寢室才放下心來。
事后,我想幸虧在上鋪的琳琳及時發(fā)現(xiàn)榮榮流鼻血并告訴我了,如果不是琳琳發(fā)現(xiàn)了情況,我只顧安撫新來的小朋友午休而忽視了其他的孩子,榮榮鼻子流血又不告訴我,那后果不堪設(shè)想。雖不至于造成大的傷害,但床單、枕巾上免不了會染上血。其實有時候幼兒看似煩人的小報告背后隱藏著不少的驚醒信息。有很多時候孩子的眼睛比我們觀察的仔細,我們應該正確對待他們的“告狀聲”,從中發(fā)現(xiàn)隱藏在背后的原因,找出問題的所在,排除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出正確的處理。
現(xiàn)在孩子們的告狀聲每天還是絡(luò)繹不絕,可我再也不會覺得不耐煩,而是細心傾聽或安撫他們的委屈情緒或從中發(fā)現(xiàn)不安全的因素以及時做出處理。其實,有時候我們還真應該感謝孩子們無心的“小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