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大班教案《面包房里的貓》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06-12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面包房里的貓》”。讓幼兒能隨故事情節(jié)展開想像,嘗試續(xù)編故事,喜愛文學作品,體驗貓變大后發(fā)生的趣事,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活動目標

1.喜愛文學作品,體驗貓變大后發(fā)生的趣事。

2.能隨故事情節(jié)展開想像,嘗試續(xù)編故事。

3.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圖片

2.已簡單了解酵母的作用。

活動過程

1.看看越變越大的貓?!變悍稚⒆杂山Y伴欣賞圖片,教師啟發(fā)幼兒重點觀察圖中貓的變化?!龑в變赫f說:你看到了什么?小貓有什么變化?——這是一只面包房里的貓,它為什么會變得越來越大?讓我們聽聽故事吧!

2.聽聽面包房里的貓的故事。——傾聽故事第l節(jié)至第7節(jié)?!∝埬竦募以谀膬?它是怎么變大的?——小貓是怎樣越變越大的?它變得像什么?(幫助幼兒理解莫格在逐步變大)——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小貓變大好不好?會發(fā)生什么事?為什么?——莫格越變越大,面包房里都裝不下它了,它只好住到外面去了,你們猜它會碰到哪些事呢?——傾聽故事后半部分。——洪水來了,是誰救了大家?它是怎樣做的?——雖然莫格的變大,給大家添了不少麻煩,可是,也正因為它的變大才擋住了洪水,救了大家。

3.編編有可能發(fā)生的故事。——變大的莫格還會遇到哪些事呢?——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莫格變大以后發(fā)生的事情?!獛椭變赫砝m(xù)編的故事情節(jié)。(如:提示幼兒小貓變大后還會變小嗎?會發(fā)生哪些事情呢?)

活動建議

1.活動后,提供角色指偶投放到區(qū)角,讓幼兒跟著錄音講講故事,也可根據自己續(xù)編的內容,自制指偶在區(qū)角中操作講述。

2.活動中,也可讓幼兒用肢體(借助身體的伸展)來表現(xiàn)小貓吃完酵母后,越變越大的形體,體驗變化的樂趣。

附:面包房里的貓

胖面包師每天早晨很早很早就起床去做面包。他先在面團里放上酵母讓面團慢慢脹起來,越變越大,再放到爐子里去烤成面包。

莫格是胖面包師養(yǎng)的小貓,每天早上都到面包房去捉老鼠。捉完老鼠,它就趴在爐子邊上打瞌睡。

這幾天,外面總是下大雨,小貓莫格追老鼠,淋得全身都濕透了。

胖面包師心疼地用毛中把莫格擦干,把酵母放到牛奶里讓莫格喝下去。面包師說:“莫格,你受涼了,吃一點酵母就不會感冒了?!蹦窈攘擞薪湍傅呐D?,又趴到爐子邊上打瞌睡。YJs21.CoM

睡著睡著,莫格的身體脹起來,越變越大,越變越大。

一開始莫格變得像綿羊一樣大。

后來它變得像馬一樣大。

再后來莫格變得像河馬一樣大。

莫格越變越大,面包房里都裝不下它了。莫格只好住到外面去。它擋在馬路上,汽車開不了,人也走不了。

面包師只好帶著莫格往城外走去。他們走到一個山谷的河邊,莫格餓得走不動了。

面包師回去把面包和面團都拿來給它吃,莫格吃了以后,身體又脹起來,變得像一頭大象了。

教學反思:

大班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觀點和辯駁別人的傾向了,所以當故事中有矛盾沖突點時,我給予了他們辯論的機會,最終孩子的辯論分為兩派:認為莫格變大是好事的說:莫格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洪水,保護人們。

認為莫格變大是壞事的說:莫格會影響交通,會把房子撐破,會把別人都食物都吃完等等。通過辯論這種互動形式,孩子們了解了對方的理由,給了自己另一個思考的方向,讓孩子們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傾聽分析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同時也讓孩子看待問題也變得更為全面了。

幼兒百科:面包也寫作麺包,一種用五谷(一般是麥類)磨粉制作并加熱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酵母、雞蛋、油脂、糖、鹽等為輔料,加水調制成面團,經過分割、成形、醒發(fā)、焙烤、冷卻等過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幼兒園《面包房里的貓》教案


大班其他教案:面包房里的貓

目標

1、喜愛文學作品,體驗貓變大后發(fā)生的趣事。

2、能隨故事情節(jié)展開想象,嘗試續(xù)編故事。

準備

1、圖片

2、已簡單了解酵母的作用。

過程

1、看看越變越大的貓。

一一幼兒分散自由結伴欣賞圖片,教師啟發(fā)幼兒重點觀察圖中貓的變化。

一一引導幼兒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小貓有什么變化?

一一這是一只面包房里的貓,它為什么會變得越來越大?讓我們聽聽故事吧!

2、聽聽面包房里的貓的故事。

一一傾聽故事第l節(jié)至第7節(jié)。

一一小貓莫格的家在哪兒?它是怎么變大的?

一一小貓是怎樣越變越大的?它變得像什么?(幫助幼兒理解莫格在逐步變大)

一一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小貓變大好不好?會發(fā)生什么事?為什么?

一一莫格越變越大,面包房里都裝不下它了,它只好住到外面去了,你們猜它會碰到哪些事呢?

一一傾聽故事后半部分。

一一洪水來了,是誰救了大家?它是怎樣做的?

一一雖然莫格的變大,給大家添了不少麻煩,可是,也正因為它的變大才擋住了洪水,救了大家。

3、編編有可能發(fā)生的故事。

一一變大的莫格還會遇到哪些事呢?

一一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莫格變大以后發(fā)生的事情。

一一幫助幼兒整理續(xù)編的故事情節(jié)。(如:提示幼兒小貓變大后還會變小嗎?會發(fā)生哪些事情呢?)

建議

1、活動后,提供角色指偶投放到區(qū)角,讓幼兒跟著錄音講講故事,也可根據自己續(xù)編的內容,自制指偶在區(qū)角中操作講述。

2、活動中,也可讓幼兒用肢體(借助身體的伸展)來表現(xiàn)小貓吃完酵母后,越變越大的形體,體驗變化的樂趣。

附:面包房里的貓

胖面包師每天早晨很早很早就起床去做面包。他先在面團里放上酵母讓面團慢慢脹起來,越變越大,再放到爐子里去烤成面包。

莫格是胖面包師養(yǎng)的小貓,每天早上都到面包房去捉老鼠。捉完老鼠,它就趴在爐子邊上打瞌睡。

這幾天,外面總是下大雨,小貓莫格追老鼠,淋得全身都濕透了。

胖面包師心疼地用毛中把莫格擦干,把酵母放到牛奶里讓莫格喝下去。面包師說:“莫格,你受涼了,吃一點酵母就不會感冒了?!?莫格喝了有酵母的牛奶,又趴到爐子邊上打瞌睡。

睡著睡著,莫格的身體脹起來,越變越大,越變越大。

一開始莫格變得像綿羊一樣大。

后來它變得像馬一樣大。

再后來莫格變得像河馬一樣大。

莫格越變越大,面包房里都裝不下它了。莫格只好住到外面去。它擋在馬路上,汽車開不了,人也走不了。

面包師只好帶著莫格往城外走去。他們走到一個山谷的河邊,莫格餓得走不動了。

面包師回去把面包和面團都拿來給它吃,莫格吃了以后,身體又脹起來,變得像一頭大象了。

莫格變得越大,越能吃,大家都來幫面包師給莫格送吃的東西,莫格還是吃不飽。

莫格就趴在小河邊吃魚。天下雨,河水越漲越高。突然,山上沖下來洪水。不好!洪水沖到城市里會把面包師和大家的房子都沖塌的。想到這里,莫格一下子就坐到河里去,洪水擋住了。

面包師跑去告訴大家,趕快躲到山坡上去。

莫格坐在山谷的河里,擋住了洪水,它的后邊變成了一個大湖。

面包師和大家趕快修水壩。高高的水壩修好后,莫格才從河里出來。

它趴在山坡上看見面包房和其他的房子都好好的,心里很開心。大家給莫格掛上了獎牌,上面寫著:越變越大的莫格,救了我們。

幼兒園《面包房里的貓》教案反思

故事活動作為幼兒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有其一定的教育價值。每個故事中蘊涵的深意需要通過老師的挖掘和合理引導讓孩子獲得,如何采取有效的互動策略,讓幼兒在欣賞故事的同時,主動積極地理解故事背后蘊涵的道理呢?我在故事活動《面包房里的帽》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1、鼓勵幼兒自主觀賞掛圖,猜測故事內容后再聽講故事。

這種方式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明確傾聽故事的目的性。

孩子在觀察過掛圖后,理出的線索有:(1)貓生活在面包師的家里。(2)貓越變越大,房子里也住不下了。(3)變大的貓走在路上嚇壞了司機,影響了交通。(4)貓累了就躺在河上休息,看身邊的小朋友在湖上搭橋(第四張)。當我把故事講給孩子聽后,孩子很快發(fā)現(xiàn):前三個線索找對了,可是第四張掛圖的理解出錯了,原來貓?zhí)稍诤由喜皇菓卸菫榱藫踝∮肯虺鞘械暮樗2聹y的過程不但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故事的興趣,而且這種形式對大班孩子的觀察、思維、理解力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挑戰(zhàn)。

2、尋找故事中的矛盾點(莫格變大是好還是壞?)鼓勵持有不同意見的孩子進行辯論。

大班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觀點和辯駁別人的傾向了,所以當故事中有矛盾沖突點時,我給予了他們辯論的機會,最終孩子的辯論分為兩派:

認為莫格變大是好事的說:莫格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洪水,保護人們。

認為莫格變大是壞事的說:莫格會影響交通,會把房子撐破,會把別人都食物都吃完等等。

通過辯論這種互動形式,孩子們了解了對方的理由,給了自己另一個思考的方向,讓孩子們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傾聽分析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同時也讓孩子看待問題也變得更為全面了。

最后孩子們認為:莫格變大既是好事也是壞事,要讓莫格盡量避免身體上的巨大為別人帶來的麻煩,多利用身體上的優(yōu)勢為別人服務。

3、給予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的空間。

抓住莫格變大的特征,我鼓勵幼兒進行合理的想象:莫格能為大家做些什么好事呢?以此讓孩子意識到:任何人都能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在某些方面幫助到大家。

孩子創(chuàng)編的內容很有趣、也能夠把握住莫格體形的特征合理創(chuàng)編:(大致的內容)

應銘:變大的莫格救了爬上大樹而下不來的人。

金張誠:變大的莫格用自己的大力氣幫助人們搬石頭造房子。

邵伊人:變大的莫格用長手把掉到井里的孩子救上來。(這是孩子在新聞中獲取的經驗引發(fā)的想象。)

從幼兒的活動情況來看,策略比較得當有效,目標達成狀況比較理想。

幼兒園大班教案《不一樣的面包房》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在兩張類似圖片中找出不同之處,學會對應比較方法。

2、提高幼兒觀察及有序尋找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找數量、找顏色、找位置、活動手冊第5---6頁。

活動過程:

一、找不同

這兩副圖一樣嗎?哪里不一樣?找出來。

二、分組操作

怎樣找出所有不同之處?

試一試。

第一組:找數量

第二組:找顏色

第三組:找位置

要求:

觀察兩副圖的不同之處,找出正確答案。

三、講評

你們用了什么辦法把所有不同之處都找出來而不漏掉的?

小結:可以從上到下,也可從下往上,或從左往右、從右往左;一一對應。

四、不一樣的面包房

1、這兩間面包房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觀察比較,找出面包房的八處不同點。

3、幼兒觀察手冊尋找不同點。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按從上往下和從左到右的方位,引導幼兒學習觀察的方法。在引導下,孩子們能通過好奇心的推動下,認真觀察。找出圖畫中的不同之處。就這樣,孩子們學會了不同的方法。最好在《不一樣的面包房》活動中,我并沒有參與孩子們的觀察活動,而是把自由的空間,把觀察發(fā)現(xiàn)的權利都給了他們,讓他們大膽地進行發(fā)現(xiàn),并說出自己的理解,在活動中,我對他們都的發(fā)現(xiàn)和表達都給與了肯定,沒有發(fā)現(xiàn)或是表達上出現(xiàn)了偏差,我同樣給予鼓勵,讓他們繼續(xù)觀察,就這樣,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兩幅畫面中的流出不同之處。

幼兒百科:相同兩種事物對比其中一方沒有任何變化。

幼兒園大班教案《貓和包》及教學反思


下面是“幼兒園語言教案《貓和包》”的內容一文。讓幼兒練習發(fā)準易混淆的字音:寶、包、貓、叼,能在圖標的幫助下地朗誦繞口令,喜歡說繞口令,體驗說繞口令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在圖標的幫助下地朗誦繞口令。

2.練習發(fā)準易混淆的字音:寶、包、貓、叼。

3.喜歡說繞口令,體驗說繞口令的樂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能自由發(fā)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根據繞口令內容制作圖標:小寶、小貓、包各四個。

2.圖片一I:小寶、小貓、包

3.圖片二:每一張都畫有小寶、包、貓四張。

活動過程

1.圖片激趣。

出示圖片一:小寶、小貓、包。

提問:這是什么?它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2.欣賞繞口令《貓和包》

(1)教師示范朗誦繞口令1——2遍。

(2)提問:“你聽到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圖標按照繞口繞口令的格式擺放出來。

(3)幼兒看著圖標初步朗誦繞口令2——3遍

提問:你在繞口令時有什么感覺?你發(fā)現(xiàn)這個繞口令中有哪容易混淆的字?

教師小結:原來這首繞口令的寶、包、貓叼字讀音相近,容易混淆,念起來較呦口,念快時容易念錯,我們念的時候要注意。

3.練習讀準相近音

(1)老師讀但不出聲,讓幼兒看老師的口型猜猜老師在讀什么字,然后大聲念出來并進行練習。

(2)游戲:擊鼓傳圖片

4.借助圖標學習繞口令。

(1)教師逐漸減少圖標的方法,幫助幼兒記憶繞口令內容。

(2)不使用圖標練習朗誦。

(3)看幼兒用書,練習朗誦。

5.運用多種形式進行繞口令比賽。

(1)加入節(jié)奏練習;引導幼兒一邊拍手一邊朗誦繞口令,幫助幼兒掌握繞口令的節(jié)奏。

(2)嘗試加快速度朗誦繞口令并進行比賽

(3)“繞口令”;鼓勵幼兒朗誦自己掌握的繞口令,增加幼兒對繞口令的興趣。

(注:此教案參考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繞口令最大的特點就是拗口,在學習繞口令《貓和包》,兒歌中的“寶、貓、包、叼”這幾個字的發(fā)音很容易混淆,難以掌握?;顒拥拈_始,教師通過圖片引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接著示范朗讀——練習混淆字的發(fā)音——根據圖表學習繞口令——通過形式多樣比賽。整個活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掌握得也不錯。

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年齡幼兒,活動的選材新穎,來源于生活,以圖結合漢字的形式,讓幼兒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繞口令,也了解了繞口令的意義,讓其了解繞口令的特點,感知繞口令的節(jié)奏和韻律??粗鴪D普就能很順口的讀出來。幼兒對這樣的活動很感興趣,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多用這樣的形式來開展活動。

幼兒百科:貓,屬于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幼兒園大班教案《云朵面包》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云朵面包》”。讓幼兒體會故事中一家人相親相愛的濃濃情感,萌發(fā)對家人的關心和熱愛,嘗試讀圖觀察,理解故事情節(jié),大膽參與講述和表達。學習詞語:小心翼翼、忽忽悠悠,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活動目標:

1.嘗試讀圖觀察,理解故事情節(jié),大膽參與講述和表達。學習詞語:小心翼翼、忽忽悠悠。

2.體會故事中一家人相親相愛的濃濃情感,萌發(fā)對家人的關心和熱愛。

3.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課件《云朵面包》。

活動過程:

一、小貓全家福

1.展示全家福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相片,你們看看,上面都有誰?這是誰的全家福?你家也有這樣的照片嗎?

2.引出故事

你們家里也有各種各樣的全家福,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小貓一家的故事,一起來聽聽吧!

二、分頁欣賞繪本,理解繪本內容,體驗情感。

1.教師講述故事開頭,猜想情節(jié)。

①天氣怎么樣?

②畫面中有誰?貓爸爸和貓弟弟在干什么?貓哥哥發(fā)現(xiàn)誰已經起床了?貓媽媽早早地起床去做什么呢?

③我們一起來看看貓媽媽起床干什么了?

2.講述故事第二部分,學習詞語。

①貓兄弟它們來到了哪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②小云朵好輕好輕,我們怎么拿回家呢?

③故事中,貓兄弟怎么做的?誰來試一試。(學習詞語:小心翼翼)

3.講述故事第三部分,參與體驗。

①媽媽打算用這朵云來做什么?

②媽媽說我可以把它做成云朵面包,是怎么做的?

③猜猜云朵面包會是什么味道?

4.講述故事第四部分,體會對爸爸的關心。

①和家人坐在一起吃美味的面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上ж埌职譀]吃到這么美味的面包,到底怎么回事,一起看看?

②貓媽媽看到貓爸爸慌慌張張去上班了,她心里會怎么想?

③如果你爸爸也餓著肚子去上班,你會對他說什么?

5.講述故事第五部分,體驗找爸爸情節(jié)。

①時間差不多了,面包出爐了,它是怎么出爐的呢?

②吃了云朵面包,貓媽媽和兄弟倆發(fā)生什么事?

③貓兄弟飛到哪里去?我們幫忙呼喊爸爸。

④風越來越大,他們有危險了,那他們是繼續(xù)找還是放棄呢?

6.講述故事第六部分,體會爸爸的心情。

①爸爸到底在哪兒?

②爸爸看到貓兄弟是什么表情?爸爸吃著貓兄弟送來的面包心情是怎么樣呢?

③爸爸吃了面包以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④爸爸飛進了哪里?你們覺得爸爸上班有沒有遲到?他應該感謝誰?

⑤貓兄弟飛過高樓大廈、電線、累了坐在屋頂上又吃了一個云朵面包,最后飛回家了。

⑥這真是一個溫馨的故事,我們再來完整欣賞一遍故事,聽聽故事的題目叫什么?

三、完整閱讀繪本,進一步品味繪本中蘊藏著的香甜、神奇和愛。

1.教師播放課件【整體欣賞】,請幼兒完整地閱讀繪本。

2.討論:

①故事的題目叫什么?

②故事中的我是誰?

③你們喜歡這一家人嗎?為什么?

④你們覺得云朵面包除了有甜甜的、牛奶的味道,還會有些什么味道呢?

四、萌發(fā)對家人的關心和熱愛,升華情感。

討論:如果你也有一個云朵面包,吃了也能飛起來,你會想用“飛”的本領為你的家人做什么呢?

教學反思:

近年來,繪本閱讀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作為以圖畫為主,文字少而精美,畫面豐富的閱讀材料特別適合低年段的學生。繪本的故事或貼合生活實踐或充滿奇妙想象,往往有童話般的美好,吸引學生的目光。繪本閱讀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是低年段寫話入門的優(yōu)質材料。

好的繪本每張圖畫都有豐富的內涵,圖與圖之間呈現(xiàn)獨特的敘事關系,表達繪本的整體意境,能留給孩子想象的空間,能帶給孩子美的熏陶和愛的教育,而韓國白嬉娜的繪本《云朵面包》恰恰是這樣的優(yōu)秀繪本作品。這是披著奇妙外衣的溫馨、溫暖的日常故事,繪本不僅僅有繪畫,還采用了攝影、剪紙、布藝的藝術方法,通過精心的拼貼來構圖,讓畫面充滿了美感、質感,富有濃濃的生活氣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摘到一片云朵,不是每一位媽媽都能用愛將云朵做成面包,也不是每一位爸爸都能吃到孩子飛翔送來的早餐,一個個日常的生活細節(jié)帶著不同尋常和不可思議,這奇妙包含滿滿愛的味道。非常榮幸有機會帶著《云朵面包》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奇妙的愛的故事中。

在科組有經驗老師的指導下,本次繪本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有值得記錄的好的環(huán)節(jié),也有在授課過程中處理不當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有精彩的思維碰撞,教學過程中給了我印象深刻的感受和感悟,為日后的教學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幼兒百科:天空中成片狀或塊狀的云,泛指云團,云片。

相關推薦

  • 幼兒園《面包房里的貓》教案 大班其他教案:面包房里的貓 目標 1、喜愛文學作品,體驗貓變大后發(fā)生的趣事。 2、能隨故事情節(jié)展開想象,嘗試續(xù)編故事。 準備 1、圖片 2、已簡單了解酵母的作用。 過程 1、看看越變越大的貓。 一一幼...
    2020-03-06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教案《不一樣的面包房》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在兩張類似圖片中找出不同之處,學會對應比較方法。 2、提高幼兒觀察及有序尋找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找數...
    2020-11-2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教案《貓和包》及教學反思 下面是“幼兒園語言教案《貓和包》”的內容一文。讓幼兒練習發(fā)準易混淆的字音:寶、包、貓、叼,能在圖標的幫助下地朗誦繞口令,喜歡說繞口令,體驗說繞口令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在圖標的幫助下地朗誦繞口令。...
    2020-06-18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教案《云朵面包》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云朵面包》”。讓幼兒體會故事中一家人相親相愛的濃濃情感,萌發(fā)對家人的關心和熱愛,嘗試讀圖觀察,理解故事情節(jié),大膽參與講述和表達。學習詞語:小心翼翼、忽忽悠悠,初步懂...
    2020-06-09 閱讀全文
  • 幼兒園中班教案《廚房里》及教學反思 中班教案《廚房里》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體會廚師的重要和辛苦,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初步了解幼兒園里出示的工作,直到在幼兒園里吃的美食都是他們?yōu)榇蠹易龅?,學習就餐的基本禮儀,盡量不撒...
    2021-04-12 閱讀全文

大班其他教案:面包房里的貓 目標 1、喜愛文學作品,體驗貓變大后發(fā)生的趣事。 2、能隨故事情節(jié)展開想象,嘗試續(xù)編故事。 準備 1、圖片 2、已簡單了解酵母的作用。 過程 1、看看越變越大的貓。 一一幼...

2020-03-06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1、在兩張類似圖片中找出不同之處,學會對應比較方法。 2、提高幼兒觀察及有序尋找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找數...

2020-11-28 閱讀全文

下面是“幼兒園語言教案《貓和包》”的內容一文。讓幼兒練習發(fā)準易混淆的字音:寶、包、貓、叼,能在圖標的幫助下地朗誦繞口令,喜歡說繞口令,體驗說繞口令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在圖標的幫助下地朗誦繞口令。...

2020-06-18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云朵面包》”。讓幼兒體會故事中一家人相親相愛的濃濃情感,萌發(fā)對家人的關心和熱愛,嘗試讀圖觀察,理解故事情節(jié),大膽參與講述和表達。學習詞語:小心翼翼、忽忽悠悠,初步懂...

2020-06-09 閱讀全文

中班教案《廚房里》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體會廚師的重要和辛苦,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初步了解幼兒園里出示的工作,直到在幼兒園里吃的美食都是他們?yōu)榇蠹易龅?,學習就餐的基本禮儀,盡量不撒...

2021-04-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