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幼兒園開學第一周,你家孩子還好嗎?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教育筆記 幼兒園家園活動方案最近朋友圈里都在直播自己孩子的入園情況,有毅然決然高興入園的、有哭泣愈演愈烈的、有慢熱這兩天才開始哭的。全國各地的的幼兒園也紛紛上演了開學季的“哭鬧大戰(zhàn)”:有孩子抱著爸爸大腿大哭死活不撒手的,有拼命沖到緊閉的大門前嚷喊的,也有無聲哭泣的。開學一周,你的孩子還好嗎?
孩子哭并不是不好,只是孩子們正常情緒的反應,他們需要一個途徑來表達,不要強硬地跟他們說‘不許哭’。對哭鬧的孩子我們要給予特別的關(guān)注。
一般寶寶入園哭分六類,你家在其中嗎?屬于哪一類?
1、不停哭泣型。從家門口出來一直哭到幼兒園,在幼兒園還是不???,時而低聲抽泣,時而大聲啼哭,短則一周,極個別可能長達三個月,但這種類型的比較少。
2、哭鬧型。有行為上的反抗,比如扔東西,甚至會打人、踢人、賴在地上不起。此類孩子一般都比較外向好動,喜歡從行動上發(fā)泄不滿。
3、默默含淚型。一般都是靜靜坐著,但能看出來內(nèi)心很難受,卻不用行動表達,大多數(shù)此類型孩子性格都極其內(nèi)向,但并不絕對。4、綜合型。兼具上述各種情形,怎么發(fā)泄舒服怎么來。
5、受人影響型。自己不哭,一旦其他孩子哭了,便會被帶動哭起來,此類型孩子一般比較有同情心,喜歡關(guān)注他人。(www.FW76.coM 76范文網(wǎng))
6、后哭型。新生入園時他不哭,但等其他孩子情緒都平復了,他反而大哭起來,此類孩子一般喜歡刺激,入園的新鮮感沒有后,他就會厭倦從而哭鬧起來。
其實孩子進入幼兒園是一個適應的過程,對家長來說更是一個適應的過程。家長總是擔心孩子進入幼兒園,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就會產(chǎn)生焦慮。而這種擔心憂慮的情緒,無疑會影響到孩子,讓他們有機會給大人哭鬧,延長焦慮的時間。
針對以上情況,給寶爸寶媽提出幾點建議:
1、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
要明白寶寶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和親人,產(chǎn)生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哭鬧是分離焦慮的表現(xiàn),不哭反倒要需要格外關(guān)注了,因為這樣的孩子有可能自閉。
2、在孩子面前樹立幼兒園和老師良好的形象
要與老師經(jīng)常溝通,對老師說出自己的想法,從和老師的交談中獲得幫助,掌握配合的方法,告訴孩子,老師和媽媽一樣喜歡小朋友;根據(jù)情況家長要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告訴孩子,你已經(jīng)長大了,一定要上幼兒園。并在入園后馬上離開,態(tài)度要堅決。請家長放心幼兒園的工作,相信老師會用心照顧孩子,孩子慢慢就會懂得,雖然離開了媽媽的懷抱,還有老師在身邊,他就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3、接孩子回家后,在孩子面前強化上幼兒園的好處
接孩子回家以后,讓孩子表演學的兒歌、舞蹈,鼓勵孩子在幼兒園交朋友,切記不要以送孩子上幼兒園對孩子威脅,不要和孩子說:“你在幼兒園想沒有想媽媽啊?、老師批評你了嗎?小朋友欺負你了嗎?”等等來引發(fā)孩子的傷心,堅持半個月,小朋友對幼兒園的環(huán)境熟悉了,老師良好的形象也樹立了,孩子心理上就會感覺到安全了。
4、安排與幼兒園相適應的作息時間
督促孩子早睡早起,中午堅持午睡,家長要準時接送孩子,使孩子有一定的時間觀念。在生活上多些指導,少些包辦,放手讓孩子獨立吃飯,自己穿脫衣服,收拾玩具,適當?shù)臅r候還可以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
寶們進入幼兒園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步,剛?cè)ビ變簣@的不順利,很快就會過去,寶爸寶媽不要過分擔心哦~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家園共育:你會在公共場合向他人介紹你的孩子嗎?
在國外的很多家庭中,父母們都有介紹孩子的習慣,在大人介紹完孩子后,孩子們也彬彬有禮地向客人問好,然后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顯得非常自然妥帖。
而在我國,許多父母都沒有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中介紹自己孩子的習慣,他們可能認為小孩子不懂事,沒有必要向客人介紹。于是,當有客人到來時,孩子只好靠邊站,最多只能成為一個忠實的“聽眾”,或者只是對孩子說道:“到一邊玩去吧?!?/p>
為什么要做在公共場合介紹孩子?父母要學會介紹孩子,這既是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孩子言行上的規(guī)范。
我們經(jīng)常聽人說,國外的孩子為什么就顯得那么穩(wěn)重和成熟,為什么大多都能夠在18歲之前形成自己的性格和鍛造出適應社會的能力。
這雖然不能說與父母有意識地介紹孩子有直接的關(guān)系,但至少可以說與國外父母有意識地把孩子推到生活的前臺,再加以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鍛煉是分不開的。小案例:大家都覺得婷婷是非常懂事和有禮貌的,在一次閑聊時婷婷媽媽這樣說道:“我有意識地學著國外的父母,無論是有友人來訪,還是在街頭巷尾遇到同事,或是在一些聚餐上,都不失時機地向朋友介紹孩子。開始的時候,女兒有些不適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漸漸適應了,在我介紹完她之后,她總是很禮貌地回應一聲,待人處事也大方得體得多了。”
所以,培養(yǎng)孩子要從細微入手,從點滴做起,介紹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沒什么大不了的,卻是培養(yǎng)孩子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實踐已經(jīng)證明,作為父母要學會介紹自己的孩子,有意識地介紹孩子,長期堅持,必有益處。
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介紹孩子”這件事的話,這同樣表現(xiàn)出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平時總在說孩子應如何尊重長輩,難道這不應該是平等的么?也許有些父母認為這樣做會有損做家長的尊嚴,其實恰恰相反,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尊重、理解,久而久之你會擁有一個自信、獨立、有禮貌、樂觀、正能量的小孩。
“尊重孩子”從小事學起
① 如果想讓孩子停止某個活動,并直接說:“把玩具收了吃飯?!蹦敲此麄兒苌贂邮苓@個命令,要么堅定地拒絕,要么充耳不聞。他們非要聽到:“等你把這張拼圖拼好,咱們就去吃飯,好嗎?”才會跟大人商量,繼而接受建議。 “什么都依他,有什么好商量的!什么事都討價還價,那還了得?”很多成年人都有這樣的邏輯,“商量”就是一種妥協(xié),而妥協(xié)用在孩子身上,便是嬌慣。只要家長高高在上,孩子就會心服口服嗎?不是!權(quán)威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chǔ)上。
② 尊重孩子,就是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人,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就是要滿足孩子對獨立的需求。當孩子做事情出差錯或者不夠完美的時候,應該接納他、體諒他,而不是直接上手替代,否則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行,漸漸失去信心。
家長朋友們不如就此邁出第一步,向他人介紹一下你的孩子吧。
家園共育: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奧秘!
9月開學季即將到來,又一批小朋友將迎來他們?nèi)松械囊粋€重要時刻——第一天上幼兒園。
這真是一個讓媽媽和老師們頭痛的日子呀,幼兒園里哭鬧聲一片,寶寶抱著媽媽不肯分離……可是媽媽們有沒有想過,寶寶突然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要開始人生一段正式的“社交生活”,心理上是不是已經(jīng)充分準備好了呢?
其實,有很多關(guān)于幼兒園的繪本,可以讓寶寶提前從心理上去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其中一些關(guān)于第一天上幼兒園的繪本,更是專門抓住了寶寶可能出現(xiàn)的害怕、緊張、害羞的心理,小朋友上幼兒園,除了離開熟悉的家和爸爸媽媽的懷抱,需要重新適應的還有幼兒園里的一套新規(guī)則,這也是小朋友第一次踏入集體生活的社交環(huán)境,算是初步邁入小社會。
為了幫助幼兒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在入園初期,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送入園后趕快離開入學第一天父母可先陪孩子與其他同伴一起玩耍半小時,待孩子情緒相對穩(wěn)定和適應后再離開;第二天則減少到20分鐘,直到孩子能完全適應為止。
當老師接過寶寶以后,父母最好馬上離開,不要在幼兒園逗留,更應避免出現(xiàn)寶寶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況。
2、盡早接回寶寶
為了減少寶寶剛?cè)雸@時的恐懼心理,在前兩個星期可以稍微早點接寶寶,讓他感受到父母并沒有忘記他。
回家路上,最好用關(guān)愛的語言與寶寶交流,詢問他在幼兒園進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動,分享他的快樂,使他從內(nèi)心感受到被愛。
3、幫老師多了解寶寶
不同的寶寶在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父母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便于老師更多地了解寶寶,更好地照顧寶寶。例如,有的寶寶一哭鬧就要小便等等。
隱瞞孩子潛在或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的生活中不好的習慣或性格,非常不利于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教育。
4、精神準備至關(guān)重要
家長接送孩子路上以及在家里交談時,不要使用類似“寶寶哭得好可憐,媽媽好心疼,怕不怕啊……”之類的語言誘發(fā)強化孩子的不良情緒。
應該輔以夸獎、鼓勵、正面積極引導為主的語言暗示。比如:“老師夸寶寶了,表揚寶寶只哭了一小會兒,寶寶真棒”、“幼兒園玩具真多啊”、“幼兒園有這么多小伙伴啊……”
家園共育:你是個合格的家長嗎?測試一下!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巨大的影響。父母自身的素質(zhì),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是否正確,將對孩子一生的成就和幸福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不可替代的。
一個孩子的教育雖然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組成,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卻是終其一生的。事實上,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今天的我們,沒有經(jīng)過任何培訓就做了家長,就算不合格也沒人會讓我們下崗。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我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難免會出現(xiàn)失誤。優(yōu)秀家長是少之又少的,以下是優(yōu)秀家長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測試一下吧!
優(yōu)秀家長具備5顆心:1.對孩子有極大的耐心。
2.有原則的愛心。
3.堅持不懈的恒心。
4.細致的關(guān)心。
5.保持童心。
優(yōu)秀家長會擺正自己和孩子的關(guān)系:
1.給孩子絕對的安全感。
2.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3.德智兼顧,對孩子實行全面的培養(yǎng)。
4.放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虛心向孩子學習。
不合格家長常犯的5個錯誤:
1對孩子期望過高——造成孩子的無望。
2對孩子過度保護——造成孩子的無能。
3對孩子過度干涉——造成孩子的無奈。
4對孩子過分溺愛——造成孩子自私、不懂感恩。
5對孩子過多指責——造成孩子的自卑自閉。
一個優(yōu)秀的家長,不僅僅要養(yǎng)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更要注重于培養(yǎng)孩子的品德和人格,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和感染孩子,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讓孩子自覺地效仿。這是最正確,也是最簡單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園共育:過多的“關(guān)心”真的對孩子好嗎?
社會上自感不幸福的人特別是孩子們越來越多,幾乎每個人都處于不安全感、無歸屬感的忐忑中。到底是什么原因,開始讓眾人感覺不快樂呢?現(xiàn)在孩子的壓力都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長給的:家長越關(guān)心孩子,給他們的壓力越大。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tài),它是一個感性問題,一個人的欲望有好的或者壞的,是實的或是虛的,更多時候是從眾心理,大家都那么去做,卻沒有考慮是否真的需要、有多么的需要。舉例說,現(xiàn)在大家都熟知的李娜奪得了法網(wǎng)冠軍,是不是會突然出現(xiàn)很多人去學網(wǎng)球呢?這雖然是一個好現(xiàn)象,但一個孩子的培養(yǎng)花銷確實很大,每個孩子去學網(wǎng)球是否都會有所成就、有所回報呢?每位家長和孩子都要根據(jù)自身情況來考慮。
幸福可以度量嗎?幸福指數(shù)高不等于就幸福,幸福是什么?恐怕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答案。然而如今,人們偏偏要把它統(tǒng)一標準、數(shù)字量化,年年更新幸福指數(shù),這有必要嗎?有意義嗎?俗話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幸福的體驗者是每個人,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階段也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幸福指數(shù)評一評無妨,但數(shù)量和頻率卻要控制一下;或者學學國外,將幸福作為專門學科來看待,多注重人們內(nèi)心對于幸福的體驗。因為歸根到底,幸福是什么,還得普通老百姓說了算。
孩子為何不幸福?
社會上自感不幸福的人特別是孩子們越來越多,幾乎每個人都處于不安全感、無歸屬感的忐忑中。到底是什么原因,開始讓眾人感覺不快樂呢?現(xiàn)在孩子的壓力都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長給的:家長越關(guān)心孩子,給他們的壓力越大。例如很多在校大學生,看到家里打來的電話就害怕,有的家長要求孩子每天打電話回去,強制性聯(lián)系弄得雙方都被動,家長管得太多,孩子感覺束縛了自己手腳。過多干擾孩子,讓他們失去了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