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用這5種語氣說話,孩子立馬變得乖乖噠!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教育筆記 幼兒園小兔乖乖說課稿 鼓勵使孩子成長沒有不犯錯的孩子,犯錯是孩子成長的墊腳石。家長要教會孩子,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要利用這個錯誤,去鼓勵他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xùn),然后再次去嘗試。
比如,孩子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你不要去呵斥他"怎么連個碗也端不好,笨死了!",而是去鼓勵他"碗打爛了沒關(guān)系,你沒受傷吧?以后記得把碗洗干凈后再放,要不然上面有洗潔精,碗會很光滑的哦~"
孩子犯錯,如果你只是一味的苛責(zé),只能留下眼淚和陰影;如果你來一句鼓勵,收獲的將是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臉上綻放美麗的自信之花。
贊賞讓孩子進步
上帝賜予每個孩子一樣禮物,讓他們變得不再平庸,這件禮物就是孩子的天賦。我們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特長,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然后肯定以及贊賞他。
比如,孩子認真畫了一幅畫,然后興沖沖跑到你面前讓你看,你如果皺著眉頭說"這是什么呀?亂七八糟的",肯定會打擊孩子的熱情和信心。可是,如果你說"哇,棒極了!能不能再給媽媽畫一幅更漂亮的?"于是,孩子在你的贊賞肯定下,一點點畫出更好的畫來。
贊賞孩子,不僅是對他潛力的認可,也是對他走的每一步的認可。這樣,他才會堅定地走下去,讓孩子在進步中走向成功。信賴令孩子堅定
孩子在小的時候,可能沒有主見,所以總是以詢問的目光看向父母。這個時候,爸媽在說話的時候,要表現(xiàn)出充分的信任。
比如,孩子想學(xué)唱歌,你用信賴的語氣對孩子說:"寶貝你很棒,聲音很好聽,媽媽相信,只要努力堅持下去,一定會越唱越好!"孩子心里想,媽媽說我行,我肯定行,于是孩子開始嘗試,然后默默地堅持下去。等他長大后回憶起來,他會感激爸媽的一路信賴,讓他的步子走得更堅定。
父母的信賴,是激發(fā)孩子潛力的一股力量,可以讓孩子更自信,更積極地面對生活。
尊重予孩子獨立
孩子的自我意識,從兩三歲起,就開始萌芽、發(fā)展,有了一些主見和看法,可能表現(xiàn)為"不聽話"。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學(xué)會尊重孩子,不要"以大欺小",粗暴地反對他。
比如,孩子正在玩橡皮泥,捏小人,你要求孩子馬上寫作業(yè),可是孩子卻想把手頭的小人"完工"。你如果說"捏那個干嗎?能當(dāng)飯吃嗎?馬上去給我寫作業(yè)!"這樣,即使孩子馬上去寫作業(yè)了,也是帶著不情愿的小情緒去的,讓孩子心里更加地厭惡作業(yè)。如果說"那你自己看著辦啊,今天的作業(yè)你還沒做呢",孩子肯定說捏完就去寫。如此,既尊重孩子,又能讓孩子接受爸媽的提醒,去完成作業(yè)。
尊重孩子的小想法,漸漸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從而,換來未來孩子對你的尊重。
商量視孩子平等
孩子的自尊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孩子的自主意識也越來越強,青春叛逆也會隨之而來。此時,你要將孩子視為平等。
比如,屋里玩具、書籍、衣服……亂七八糟一大堆,你想讓孩子去整理一下,你可以這么說"孩子,你這太亂了,其它小朋友都不好意思來這玩了,我們收拾一下怎么樣?"這個時候,可千萬不要用命令的口吻"馬上給我收拾干凈了,都成狗窩了!",這個時候,可能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無動于衷的反擊,如果你再以"我是你媽媽,我說什么就是什么"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孩子的反應(yīng)可能會更加激烈,在你眼中就成了"叛逆"。
孩子終會長大,不可能永遠是小孩子。學(xué)會用商量的語氣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的青春因此而不叛逆。
鼓勵、贊賞、信賴、尊重和商量,5種說話語氣,親愛的家長,你掌握并實踐了嗎?孩子是否變得更乖了,更聽話了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家園合作:5歲孩子愛反抗 4種方法變乖寶!
孩子小的時候,很多的事情都是無法跟孩子說清楚的,好不容易等孩子長大了,有的事情孩子可以聽得懂了,但是孩子長大了之后卻開始喜歡反抗了,跟孩子說一件事情孩子總是喜歡反著做。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如何讓孩子變乖乖。
變換角度看問題
當(dāng)你讓五歲大的孩子停止看他們最喜歡的節(jié)目,并且去做作業(yè)的時候,父母應(yīng)該試著去了解孩子們的想法。與其說孩子們叛逆,不如讓孩子們知道你理解讓孩子們放下自己開心的事情有多困難,但是有些事情現(xiàn)在必須要完成。這樣做同時還能夠幫助你的孩子知道這件事情結(jié)束之后應(yīng)該做什么。通過這樣的方法,你就能夠告訴孩子們你知道他們很開心,但是也要明確堅定地告訴孩子們他們需要做些什么。
利用正面的強迫當(dāng)你的孩子以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對你的指令做出了反應(yīng)的話,父母要指出來孩子們行為中的哪些東西是讓你感到非常高興的,并且要告訴孩子們你為什么會對孩子們的態(tài)度感到驕傲。贊美孩子或者是感激孩子能夠有效地端正孩子們的行為,并且也有利于避免孩子們出現(xiàn)反抗的情緒。父母要積極鼓勵孩子們的良好行為,這自然就能夠減少孩子們很多的不良行為。
保持日常例程
對于五歲大的孩子們來說,一種可預(yù)測的時間安排表是非常的必要和可取的,這樣就能夠幫助孩子們一天都過的井井有條了。例程能夠幫助孩子們產(chǎn)生一種安全感,并且?guī)椭⒆觽儼l(fā)展自律的精神。通過保持一致的習(xí)慣,父母和孩子們之間的不愉快會大大減少,因為父母不會反對孩子們按照日程來做事。更何況,孩子們也會更清楚地理解父母的期待。比如說,如果孩子們的日程中包括了吃晚飯之后就洗澡睡覺的話,那么,在吃完晚飯之后,你的孩子就會知道接下來自己應(yīng)該做些什么了,孩子們甚至可以自己來完成一部分的日程。
暫停沖突時間
當(dāng)五歲的孩子正在用自己挑釁的行為測試你的底線的話,你可以叫暫停,不僅僅是對孩子們,也是為自己?;c時間給自己做一個深呼吸,讓自己休息一會兒能夠幫助你從挫折中恢復(fù)。不要用懲罰的方式來處理孩子們的挑釁,將暫停時間看做是孩子們安靜的時間。
孩子的心理總是很復(fù)雜的,很多事情孩子不愿意做事有原因的,那么父母就是要首先了解孩子的心理,對癥下藥,有的時候父母要根據(jù)孩子的心理來解決這件事情,無論怎么樣,都不要指責(zé)孩子哦,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
如何讓孩子乖乖聽話
你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兩三歲孩子的智商,因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問題上,他們的“抗?fàn)帯苯?jīng)常會表現(xiàn)出驚人的“智慧”。
一則刊登在近期美國《育兒》雜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學(xué)碩士媽媽與自己兩歲兒子凱文之間的“較量”。
此外,她還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孩子們乖乖聽話。
不妨裝裝糊涂
即使是最不聽話的小孩,在父母顯得無能為力時,也會同情父母。所以,有時候要讓孩子相信你需要被幫助。
如果孩子拒絕將自己的玩具收起來,你也可以拿出些玩具,然后把它們放到浴盆或廚房的碗櫥中。當(dāng)孩子提出抗議時,你就可以裝作很無辜地說:“我不是已經(jīng)將玩具放到玩具盒里了嗎?”這時候,孩子會同情你,然后幫你把玩具放回它們該呆的地方。
引導(dǎo)他看到積極的一面
孩子因為愿望沒有達成而吵鬧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平淡無聊的事情變得有趣。比如,孩子想到操場玩時,突然下雨了。這時你可以告訴他:“這是一場很棒的雨哦,現(xiàn)在我們終于有機會在屋子里野餐了。”這會激起孩子的興趣,進而變得興奮起來。
巧妙利用逆反心理
如果你說東,孩子就說西;你說西,孩子就說東。這時候,不如反其道而行。
比如,當(dāng)我希望兒子能動作迅速一些時,會假裝很趕時間,“我拿不準(zhǔn),你能不能在我出發(fā)之前收拾好哦?!比缓?,他就會沖到衣櫥前,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夾克,迅速穿好衣服。
正話反說的方法,是利用了孩子渴望獨立的心理特點,使雙方都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但這種方法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而且不要過度使用,否則,孩子也會識破的!
學(xué)會說“好吧,但是……”
對剛學(xué)會走路的小孩來說,只要讓他們知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會表現(xiàn)得非常配合。因此想拒絕他們的要求時,家長們可以采用“好吧,但是……”的說法。你可以說:“好吧,你可以吃一個面包,但是,我們應(yīng)該先一起吃晚餐?!被蛘哒f,“好吧,我們可以看一會兒動畫片,但是我們要先把玩具收拾起來?!焙⒆觽兺ǔ纯埂安弧?,但無法反抗“好吧,但是……”
提前準(zhǔn)備點吃的
或許,大部分孩子在發(fā)脾氣的時候,你并不知道他們是為了什么。但如果能提前給孩子切幾片蘋果預(yù)備著,也許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因為,讓孩子們感到舒適開心其實是件很簡單的事情,盡量滿足他的基本需求——食物、睡眠,這些就足夠了。
家園共育:請別再用“乖”來評價和要求孩子
“乖”到極致的孩子有著幾個父母長輩忽視了潛在影響:
1、“乖”孩子大都沒主見
有些父母喜歡什么事情都為孩子安排好,并希望能讓孩子照著他們的意思去做,孩子不得有絲毫的不遵從。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yǎng)成對父母長輩的話言聽計從的習(xí)慣,自己沒有任何的想法和主見,等到孩子長大以后在社會中生存時就會缺乏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從來都是父母給他們決定,當(dāng)父母不再他們身邊時,他們也就不知所措了。遇到問題都無法自主解決的孩子,將來該如何擔(dān)當(dāng)起家庭的責(zé)任和社會的責(zé)任?
2、“乖”孩子容易缺乏想象力
乖孩子不僅容易缺乏主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乖孩子更缺乏想象力,總是聽爸爸媽媽的話的孩子不愛思考,因為他們總是不需要思考的,潛意識里他們認為父母會為他們安排好一切,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們多數(shù)都很老實、不調(diào)皮、不搞怪的原因了。
而想象力豐富的孩子一般都是調(diào)皮的、敢向規(guī)矩和紀(jì)律挑戰(zhàn)的,他們總是能在各種情況下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鬼點子”,而這些鬼點子往往能孩子變得有趣、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力。所以,乖未必好,不乖也未必就不好,看事情不能過于絕對。3、“乖”孩子容易忽視自己
因為心中被裝滿了應(yīng)該怎么做,孩子漸漸地就變得沒有了自我,即使孩子自己心里萬分的不愿意,他們也沒有了反抗的意識,只知道替別人考慮。
因為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忽視了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而且一旦某件事情沒有達到父母或者親友的要求,就容易自責(zé),從而產(chǎn)生憂郁、自卑等負面情緒,這會使孩子的人格難以健全的發(fā)展。
4、“乖”孩子不敢表達真實情緒
曾經(jīng)有一位媽媽留言:我的孩子平時很乖,入幼兒園時非常順利,不哭不鬧,但是一兩周后卻出現(xiàn)了愛打人、半夜哭醒的問題。為什么?究其原因,恰恰是因為孩子沒有安全感。
正常情緒下的孩子,沒人愿意去幼兒園。因為3歲的孩子還不明白為什么去幼兒園,以為去幼兒園就是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她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鬧。她知道不哭鬧才會讓爸爸媽媽更喜歡她。
換句話說,她在壓抑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想法??墒牵⒆拥母惺苤荒芡ㄟ^其他的方式宣泄出來。她上幼兒園以后愛打人、半夜哭醒,其實都是內(nèi)心的宣泄。
孩子能夠在你面前哭,說明他對你有足夠的安全感,知道你會對他的情緒照單全收,全盤接納。這種無條件的愛和養(yǎng)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chǔ)。
除了以上講述的這些,“乖”孩子還容易掉入“固執(zhí)”這個怪圈。因為過于聽話導(dǎo)致即使某件事情是錯誤的,他也不會相信別人,總是對父母和長輩們的話深信不疑,因此,會變得很固執(zhí),難以溝通、難以聽取別人的意見。
最后需要提醒一下,我們并不是要告訴大家:孩子不聽話、頑劣反而是更好的表現(xiàn),反而說明孩子養(yǎng)得好。而是想告訴爸媽們最好不要單純地陶醉于孩子聽話,一定要觀察我們的孩子:TA的“乖”到底屬于哪種情況?
是孩子是通過壓抑自己的想法,為了討好成年人而表現(xiàn)出的“乖”?還是孩子的心理從小被滿足得特別好,所以TA根本不需要通過對抗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意志?
這兩種“乖”,如果細心觀察,一定可以區(qū)別出來的。
比如,孩子聽話懂事時,是緊張的,眼神怯怯的,還是非常放松愉悅的?
如果孩子屬于后者,那么孩子的“乖”可以說是爸媽優(yōu)質(zhì)教育的結(jié)果咯。
如果屬于前者,那么請好好檢查一下,孩子身邊最親密的撫養(yǎng)者,在跟孩子的互動中存在怎樣的問題,讓孩子有壓力,不能表達和實現(xiàn)自己的意志,而需要去扭曲自己,去迎合成人的需求,然后盡量改變我們的想法和方式。
因此,最后要說,不論一位爸媽多么睿智,只要我們存有“孩子要乖”的想法,就極可能會阻礙孩子獨立思考、發(fā)展自我。
不要迷信“乖”孩子,有可能最聽話的那個孩子反而會一事無成,因為過度的規(guī)矩將束縛他們行動的手腳,捆住他們思想的翅膀,結(jié)果他們會既無法奔跑更不能飛翔了。
教你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教你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現(xiàn)在的孩子全是獨生子女。在家是小太陽,星星、月亮、圍著轉(zhuǎn)。在幼兒園也常常驕橫,受不了氣。老師有時也管不住他們。如何能讓這些孩子乖乖地“聽話”呢?有些巧妙的手段能讓孩子就范。
1.引導(dǎo)法:孩子在干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想讓他干另外一件事就必須讓另一件事情的吸引力大過他正在干
的事。這樣他就會轉(zhuǎn)過來聽你的話。
2.聯(lián)想法:你要他做的事情他若不感興趣,你就可以想方設(shè)法讓這件事和他喜歡的事情掛鉤。這樣他就會
做了。如吃飯,你可以把嘴巴比做挖土機,吃飯就像挖土機在挖泥土。
3.激將法:先稱贊他的力量或聰明,再讓他做老師要求的事情,他們就會很努力的做。
4.競賽法: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用比賽的方法促使他干完某件事情。注意你要讓他多贏點,但是不要贏得
太輕松。
5.榜樣法:就像猴子學(xué)樣一樣的道理。讓幼兒跟著老師學(xué)做,再適當(dāng)?shù)貛蛶退?/p>
6.以退為進法:如果孩子正做的事情很難收手,不如說玩泥工。老師可以答應(yīng)他再做一會兒,但是要有時
間限制。
以上這些小策略混合著用效果會更好的。
6方法讓孩子乖乖去上幼兒園
6方法讓孩子乖乖去上幼兒園
父母把3歲的佳佳送入幼兒園。但這里跟家并不一樣,不知道上廁所往哪里走?不知道肚子餓了怎么辦?不知道為什么總是呆在教室里不讓到外面玩?不知道定下那么多規(guī)矩是為什么?這些無法解釋的問題令華華心里感到某種不安、擔(dān)心、害怕和驚慌,一些孩子則會出現(xiàn)極端的恐懼,會大哭大吵大鬧地不肯去幼兒園。
首先,如果孩子哭鬧不想去幼兒園,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堅持送他去入園,可以先跟幼兒園的老師聯(lián)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時間在學(xué)校的狀況,找出他不愿意入園的原因。
幼兒不愿意去上學(xué)的理由一般有三個:
第一是社交能力弱。
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學(xué)會與人相處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沒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歡迎,所以也就不喜歡去幼兒園;
第二是自立能力差。
孩子入園之后需要自己學(xué)會上廁所、吃飯、穿衣。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備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肯定會感到不安;
第三表現(xiàn)不佳。
有的幼兒因為智力較低,學(xué)習(xí)表現(xiàn)不好經(jīng)常遭到老師的批評;有的幼兒好勝心強,特別在意老師的贊揚,一旦老師批評或責(zé)備他,他就會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學(xué);有的幼兒則是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guān)系,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因而產(chǎn)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父母親可以對癥下藥,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開導(dǎo),消除他的恐懼癥
想讓孩子在幼兒園里開心地度過,父母可以運用一些小的策略:
1、上幼兒園前,先告訴寶寶:“你在幼兒園里開心地玩,下午放學(xué)時,媽媽一定會來接你的。”這會讓孩子感到父母親并沒有扔下他不管,他還會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學(xué)時,如果母親向兒子訴說她對丈夫的種種不滿,而尚未懂事的兒子無法理解這些復(fù)雜的問題,在這種處境下去幼兒園,就容易產(chǎn)生焦慮與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高興的樣子,以免讓孩子在幼兒園里為父母擔(dān)心,這可避免孩子因為你的苦惱而加重他的焦慮。
3、一些父母因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趕著上班,只好偷偷地離開幼兒園,這種做法只會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與害怕,因此父母親最好在幼兒園里安頓好孩子,讓他感到放心,然后再離開。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讓你離開,你的態(tài)度一定要堅決,否則孩子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不利于焦慮的消除。
4、父母親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路上,叮囑他要聽老師的話,要守紀(jì)律,要懂禮貌,唱歌時要大聲,畫畫時要畫大些,這些過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勸告也會使孩子感到無法達到要求而出現(xiàn)焦慮不安的情緒。
5、還可以采取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積木吸引他們,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對母親依賴心理過重,可讓爸爸送孩子上幼兒園。
小編點評:教育孩子是一個斗智斗勇的過程,找到合適的方法,既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又能讓親子關(guān)系和睦融洽。因而家長們在教孩子的問題上,應(yīng)該多花一些時間,多一點耐心,找到一個科學(xué)的方法,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4招讓任性孩子變乖巧
碰到調(diào)皮任性、不聽管教的孩子,每個家長都會很頭疼,既不能任憑孩子“肆意妄為”,又舍不得采取“強硬手段”。其實,小孩子的行為難免出現(xiàn)偏差,與其批評和對抗,不妨耍些“小花招”,巧妙糾正和引導(dǎo),讓孩子“變乖”。
撤退法。星期天,東東起床后就沒完沒了地學(xué)著吊嗓的人使勁地喊“?。。?,伊-伊-伊”,爸爸說,別再喊了,會把嗓子喊啞的。他反而喊得更響了。媽媽走過來對爸爸說:“你跟我一起去買菜吧。”等爸爸媽媽離開后,東東見沒有“觀眾”了,也就沒興致再喊了。
激將法。佳佳在公園里賴著不肯走路,一定要爸爸抱,不答應(yīng)就干脆坐在地上不動了。爸爸對媽媽說:“你看,前面那個小朋友跑得多快,咱們佳佳肯定跑不過她?!痹捯暨€沒落,佳佳已經(jīng)“呼”地一下站起來向前追去。
欲擒故縱法。媽媽讓丁丁把滿桌子的畫筆收拾好,丁丁卻反而把畫筆一支支地向地上扔。媽媽打開丁丁的玩具柜,拿出一小框不怕摔的橡皮玩具遞給丁丁,微笑著讓丁丁扔完畫筆后再把這些東西也扔到地上,丁丁反而不扔了。
轉(zhuǎn)移注意法。天銳拉著小鴨子車經(jīng)過門檻時,小小的輪子卡在門檻外過不來,外公幫他拉過門檻,可他又哭著把它放回原處使勁拉。外公不再理會,而是去看魚缸中那條天銳最喜歡的金魚:“咦,小金魚怎么不愛動了?該不是生病了吧?”“什么?小金魚生病了?”天銳丟下小車,著急地跑過來看,早把拉車的事忘在腦后了。
家園共育:你學(xué)著這樣說話,孩子一定會聽話 !
當(dāng)孩子做事磨蹭、不想理我們或者反抗我們的時候,媽媽你要這樣說話,孩子才會懂事聽話。
1.當(dāng)孩子不想上床睡覺
這樣說:還有10分鐘就到睡覺時間了,先洗漱還是先講個故事?
——給出事實,選擇性的督促
不這樣說:還不回你的房間去,這么晚了,別玩了,趕快!我都說了幾遍了!
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我不困就不想睡覺。也許我想看電視,也許想做有趣的事兒,我還不知道時間是怎么回事呢?只要你們規(guī)定睡覺時間,讓我遵守它,也就把我身體的生物鐘定好了,我會逐漸養(yǎng)成按時睡覺的習(xí)慣。當(dāng)你對我“這樣說”,我會選擇我喜歡的做,然后順理成章的睡覺去了。不過,我有病的時候可能還是例外啊。
2.當(dāng)孩子做事磨蹭這樣說:我們還有5分鐘就要走了,你現(xiàn)在穿好衣服,還是把衣服拿著?你要帶什么包?
——給出事實,選擇性督促
不這樣說:你還在那兒磨蹭?我們要晚了,趕快吧,聽見了沒有?
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我沒有意識到我在磨蹭,特別是在玩我喜歡的玩具時,我沒有時間概念啊。如果你對我“這樣說”,我會順著你的督促做選擇。
3.當(dāng)孩子說“不”的時候
這樣說:好的,你可以說“不”,但是,我需要聽聽你說“不”的原因,我才能理解你??梢园桑f出來吧。
——尊敬的,正面的引導(dǎo)
不這樣說: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這么犟啊,我是對你好。
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當(dāng)我說“不”時,我在嘗試我的獨立性,想證明我在長大,也許,我就是不能接受你的教導(dǎo),也許,當(dāng)你對我“這樣說”,我在學(xué)習(xí)不懼怕別人,勇敢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4.當(dāng)孩子不小心弄壞東西
這樣說:沒關(guān)系,這次有了經(jīng)驗,以后就不會弄壞了。每個人都會出錯,我也會,不如試試把它修好吧。
——表示理解,引發(fā)思考,嘗試補救
不這樣說:你看你這孩子,把這么貴的東西搞壞了,我下次還能給你買嗎?
——抱怨,指責(zé)
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當(dāng)我把東西弄壞的時候,我很緊張也很害怕。當(dāng)你對我“這樣說”,我會感到你們真理解我,我以后也會注意的。
5.當(dāng)孩子不想理解我們
這樣說:孩子,媽媽感受到你今天有心事。我能夠幫你嗎?和媽媽說說,你心里就舒服了。你能體會到我很擔(dān)心你嗎?
——提出幫助,疏導(dǎo)情緒,運用同理心
不這樣說:我跟你說話呢!怎么回事兒,你這孩子怎么又不理人!
——諷刺,壓力式的質(zhì)問
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其實我沒有什么心事,有時候我想要自己待一會兒,也許,我在想著自己心里的秘密,也許,我在想我認為重要的事。當(dāng)你對我”這樣說“,我體會到你關(guān)愛我,我也許酒吧心事告訴你了。
6.當(dāng)孩子用哭來達到目的
這樣說:如果你不哭的話,我們一起看看怎么辦。安靜下來,你想對我說什么?
——引導(dǎo)用語言表達的技能
不這樣說:哭哭哭,你就知道哭,哭有用嗎?我怎么有你這樣的孩子。
——不耐煩,說教
孩子的心聲:爸爸媽媽,哭可是我的一個有用的武器。以前我使用時就成功過,我要到了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就用哭來試試你們的反應(yīng),也許,哭是我本能地表達自己的方式,我還沒有學(xué)會到底應(yīng)該怎么向大人說話呢。當(dāng)你對我“這樣說”,你在耐心地教導(dǎo)我一個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