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人坐變成了兩個人坐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幼兒園大班坐火車說課稿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我們班共40個孩子,按理說2個人坐正好??墒俏野嘤袀€特殊的孩子,他一個人坐(防止他狂躁癥爆發(fā),影響他人)。那么勢必就會有個孩子也一個人坐。開學初我按他們的身高排好座位了,讓小吳一個人坐著。可是沒幾天,孩子媽媽就跟我反映為什么讓他家孩子一個坐,是不是他家孩子有問題。沒有啊,就這樣按身高排的。她希望我把孩子安排兩個人坐。可以換其他孩子一個人坐。于是乎我又換了個孩子小程,讓他一個人坐,可是沒過多久問題又來了,這個孩子一個人坐自覺性太差了,作業(yè)都不知道是什么。難道我又要換個孩子了嗎?這樣肯定不是辦法。我又一想,我從辦公室里拿來了多余的一個課桌,擺在小程的旁邊,對他說這是我的坐位,我和他坐。以后我倆就是同桌,我就在旁邊批作業(yè),督促他學習。這樣安排沒幾天,我就覺得這孩子可積極了,我沒把批作業(yè)時,他就把那些作業(yè)放在抽屜里,時不時向同學炫耀,這是老師的座位。他也從一個人坐變成了兩個人坐。
兩個人坐,一個人坐,都是有很很多講究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我們不和他坐一起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拔覀儾缓退黄稹保?/p>
“老師宏宏又打我”、“老師宏宏宏宏用腳踹我”“老師宏宏咬我”……經常聽到小朋友給宏宏告狀;有的家長也特別向老師強調“我們的孩子不和他一起坐”“我們的孩子吃飯不和他坐一起”……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很頭疼,該怎么教育哪?
開始,我針對他犯錯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并予以適當懲罰,但效果不理想,而且時間一長,在孩子們中間也形成了一定的壞影響,孩子們更不愿和他玩了,而面對這種境況,宏宏與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更激烈。
為此,我認為單純的采用“堵”的方法去解決這類問題,過于簡單粗暴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逐漸改變這種方法,改用疏導的方法處理這種問題,首先,避免在集體面前批評他,盡量采用個別教育。
同時,在生活中給予他更多的關注,及時觀察他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啟發(fā)誘導其他小朋友認可宏宏,進而幫助宏宏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其次,挖掘宏宏身上的閃光點,讓全班小朋友以正確的態(tài)度去認識和了解他,關注宏宏優(yōu)秀的一面,淡化他身上的不足之處。
這樣一段時間之后,孩子們慢慢接受了宏宏,不再告他的狀,不總揪住宏宏的不足,家長也慢慢接受了宏宏。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多一點“好笑”,少一點“好氣”,以愉快平常的心態(tài)去應對每一個孩子,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是可愛的。
不知道本文“我們不和他坐一起”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小娃娃變成一個胖娃娃
“小娃娃變成一個胖娃娃?!痹趦焊璧囊I下,孩子們正興高采烈地捏著一個“胖娃娃”。
“老師,你看看?!倍厒鱽砻髅髦赡鄣慕袉韭?,我跑過去一看,立刻傻眼了。只見凹凸不平的大塊橡皮泥中間挖了一條深深的溝。我不禁脫口而出:“這是什么?”明明仰起小臉,得意洋洋地說:“這是一個坑?!蔽也唤鹕蟻砹耍淅涞卣f:“大家都在捏胖娃娃,你為什么捏一個坑?”明明神秘地說:“小娃娃如果不好好吃飯,沒力氣,就會跨不過這坑,會掉進去的。”顯然孩子的思維沒有跟隨著教師,行動也有違于活動的預設。怎樣轉化孩子的情感,讓他的行為融于同伴之間呢?
看著孩子快樂的小臉,此刻他還在為他的杰作而得意洋洋呢!如果采用比較生硬的口氣,斷然地否定幼兒的行為,那么勢必會打擊幼兒的操作熱情。孩子在不情不愿中,勉強按教師的要求捏橡皮泥,孩子不會體驗到手工活動給人帶來的快樂。
于是,我又為明明拿來了一盒橡皮泥,對他說:“你讓你的娃娃吃得胖胖的,看它還會不會掉進坑里?!泵髅髡f:“好!我的娃娃是最棒的!”說完,他開始了新的手工制作活動。
有時,面對孩子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行為,輕輕一句鼓勵的話,遠勝于嚴肅的訓斥。
坐在孩子中間
值完班后回到教室,由于天氣太冷,我便坐在孩子的座位上曬太陽......
伴隨著入園鈴聲的響起,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的走進了教室。看到我坐在他們的位上,呼啦一下子圍了過來。雨航說:“老師,你怎么坐在我的座位上呀?”“老師給你讓….”沒等我說完。雨航早已經搬來了一張小椅子放在我的旁邊緊挨著我坐了下來。看到這種情景,我沒有馬上站起來,而是和孩子們一同聊了起來。
這時,繹綸湊到我的面前,我知道這個小家伙又想讓我抱抱他。我沒像以往那樣將他輕摟在身邊,而是出其不意地一把將他抓在懷里。暫短的驚愕之后,王繹綸哈哈哈地大笑了起來,隨即抽身從我懷里跑掉了。馬上就有效仿的,我便和他們一塊玩了起來……
看到清清拿來了水彩筆走到我面前,我知道她又要和我一起做畫。聽到要畫畫,正在瘋玩的孩子們馬上停了下來,全都圍在了我們周圍。看到孩子們興趣極高,都躍躍欲試的。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篇應彩云老師的文章,讓孩子們共同作畫。于是我改變了主意,要大家一起來畫。孩子們聽到我說他們也能參與到其中,高興極了,于是大家你畫一筆我畫一筆,好開心呀……
上課鈴聲響了,孩子們都戀戀不舍地朝自己的座位上走。邊走還邊說,老師下課咱們還玩吧。我笑著點點頭,看到我應允了,孩子們高呼“萬歲”快步回到自己的坐位上坐好了。我笑了,拿起大家共同的作品,與他們一起分享……
小朋友,請坐好
“小朋友,請坐好!”,我想,這是幼兒園老師每天都要重復很多遍的一句“工作語言”,目的是希望幼兒在瞬間集中注意力,保證良好的班級常規(guī),久而久之,大多數(shù)的幼兒會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但也有少數(shù)的會注意力開小差,而且也會影響其他孩子的注意力。有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雖然能安靜下來,但是是在一種比較強勢的氣氛下突然終止自己的活動,換句話說,讓孩子瞬間從愉快的氣氛中抽離出來,顯得很突然,有時孩子們正在進行著的思緒會突然受到外因的影響而終止,特別是在一些問題的討論中,孩子們熱鬧的進行著討論和談話,生硬的“小朋友,請坐好”口令讓沸騰的活動室瞬間凝固,有時會發(fā)現(xiàn)剛才在和同伴討論的非常激烈的孩子一站起來后就頓時語無倫次,將剛才一些獨特的看法和見解忘得精光,令老師頗為費解:剛才說的好好的,怎么一站起來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呢?也大大影響了教學活動的質量,挫敗了孩子的自信心。怎樣讓老師和孩子們在一個輕松而自然的狀態(tài)中進行銜接呢。于是我嘗試過用一些肢體動作暗示孩子們停止當下的活動,例如有時我會走到一組旁邊,彎下腰,將食指豎放在嘴唇中間,形成“噓”的動作,有時我也會用停止的手勢走到孩子們的身邊,先看到的孩子如果看懂我的意思,會馬上停下來坐好,然后我沿著孩子們的身邊走過一遍。孩子們會逐漸靜止下來,教室里也逐漸從熱鬧的氣氛中緩緩平靜下來,而且同伴之間也會相互影響,看到他人坐端正,很自覺的就會停止下來。這樣孩子們也不會被生硬的中斷。雖然只個很不起眼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只要我們多花一點心思和技巧,就能讓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得心應手,從而讓自己更多的去體會工作的樂趣。
好朋友,分開坐
通過這件事我發(fā)現(xiàn),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有利有弊的,關鍵是怎樣把不利的事情引向有利的一方面;把不利的事情轉化為有利的事情,這需要我們老師多觀察多發(fā)現(xiàn),從而真正的找到解決的辦法。
玉玉和楚琪是一對好朋友,平時總愛在一起玩,從來不打架,有的時候還上對方的家里做客,她們的父母也是非常友好,一接孩子的時候就兩個一塊兒接。
可是事情總是“一分為二”的,這對孩子上課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要說話,要不就低頭悄悄玩不聽老師講課,最近我還發(fā)現(xiàn)琪琪的數(shù)學退步很大,可每次交上來的數(shù)學題卻都是對的,這是怎么回事呢?終于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玉玉做完了數(shù)學作業(yè)以后,琪琪就問她要,然后把它原封不動抄寫下來,我走過去指著一道數(shù)學題問她會不會做,她卻低頭不語,原來她每次都是自己不動腦子依賴朋友幫助作題啊!這樣的好朋友在一起能算互相幫助嗎?想到這我突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決定再不能讓她們上課時候坐在一起了,要讓她們分開坐。雖然她們有些不愿意,但為了孩子好,我只能這樣。楚琪也逐漸改掉了依賴朋友作題的壞習慣,現(xiàn)在她必須自己動腦筋想問題了。
通過這件事我發(fā)現(xiàn),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有利有弊的,關鍵是怎樣把不利的事情引向有利的一方面;把不利的事情轉化為有利的事情,這需要我們老師多觀察多發(fā)現(xiàn),從而真正的找到解決的辦法。
個案隨筆:成成不哭了
成成是班的新寶寶,年齡比起班上最大的幼兒要小一歲半,身體體質不是很好,所以在入園時引起我們的重視。由于家長擔心孩子的身體,所以也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初入園時,成成在媽媽離開后會哭鬧,或者自己坐在小椅子上發(fā)呆,臉色也不大好看,出現(xiàn)了輕微的咳嗽現(xiàn)象。午睡入睡困難。
對于初入園的,第一次離開自己的父母,肯定會出現(xiàn)分離焦慮,從而引起生理上的一些不適應,家長的焦慮和不堅定也會影響幼兒適應的速度。
剛入園的一周,他基本上都是在老師懷里的。一天下來,胳膊又酸又痛。漸漸地,他對老師產生了依賴。在生活上,我們對成成很關注,即使在幼兒哭過之后也要檢查是否出汗,來決定增減衣服,鼓勵成成把飯吃完,同時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如喜歡看動畫片,喜歡小貼片,就在他早晨來園時發(fā)貼片進行鼓勵,請他來給小朋友放碟片。請別的寶寶來跟天天一起玩游戲,一起拉手站隊。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成成已經能做到基本上每天早上來園不哭鬧,和老師、小朋友也有了一定的交流,還能坐下來參與教學活動呢??吹剿羞@么大的進步,我們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感慨是因為一個孩子改變了我
三人行,必有我?guī)?。我們需要學習,向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學習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其實這么有感慨是因為一個孩子改變了我,他就是樂樂。剛開始認識樂樂的時候,其實覺得他其實也沒有特大的問題,但是兩點不足的是很明顯的需要做出改變的。一,他的行為習慣,尤其獨立性不夠,做事情有頭沒尾,不愿意為之做出改變。二,專注力不足,穩(wěn)定性不夠,說白了就是比較鬧騰。
針對樂樂的這情況,樂樂父母應該已經感到無奈了,尤其是媽媽,基本拿他沒轍。但是我希望我的努力可以讓樂樂得到成長。但一直過了很久,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漸漸和他爸媽一樣,有了無奈的情緒。但知道前幾周,我無意中,在平時沒有上課的時候,和他開開玩笑,說些和上課無關的事情,和他一樣鬧騰的玩游戲,在上課的時候,因為課前玩的挺好,上課他也配合了許多,到最后,竟然意外的愿意自己收拾一些整理工作了。當我看到那一幕時,我感到的除了驚喜,更多的是感動和欣慰。他的一個小轉變,讓我有了成就感和繼續(xù)堅持下去的動力。我也相信自己今后可以做的更好,幫助更多的孩子改掉不好的習慣,為了他們今后更好的人生。
從一個微笑開始
文文,來我們班時間不算長。她是一個很文靜的女孩子,又可能是因為剛到了陌生環(huán)境中的緣故,所以她平時很少說話,和同伴也幾乎沒有什么交往,上課時更不愛舉手發(fā)言了。
可是,文文很喜歡畫畫。每次上美術課時,她都非常投入,每當一幅畫完成時,她都會特別的高興,自己看了又看。有時候,我也會走過去,默默她的頭,問問她:“你畫的是什么,能講給我聽聽嗎?”漸漸的文文會主動地與我打招呼、說話了。
文文也是一個很愛勞動、很細心的孩子。有一次玩具區(qū)的玩具很亂,就問:“誰愿意把的玩具整理一下?”小朋友們爭先恐后的舉手,文文也舉起了小手,我連忙抓住這個機會,請她來整理。整理好后,我在大家面前表揚了她,小朋友們也為她鼓起了掌,文文顯得很高興。從那以后,午餐時、喝水時,她主動地幫忙;幫老師整理圖書、區(qū)角……這個時候,我都會給她一個甜甜的微笑,笑意也會馬上在文文的臉上蕩漾開來。
一段日子過去了,我發(fā)現(xiàn)文文漸漸的能主動舉手、在集體面前發(fā)言了,特別是在一節(jié)音樂課上,文文舉手好幾次,而且每次的回答都很大聲、都答對了。我們都為文文的進步而高興,文文也逐漸活潑開朗了,與同伴、老師間的交往也更多了。
看著文文的變化,我感到很欣慰。我想:我們在集體活動中應該更加注意讓幼兒獲得成功,有愉悅感。我們的盈盈笑意、深情擁抱或撫摸,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就讓我們從一個簡單的微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