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遇到困難就退縮的孩子,家長該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0-05-22 幼兒園中暑了怎么辦教案 幼兒園著火了怎么辦說課稿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一遇到自己認為的難事就縮手縮腳,不敢面對了。媽媽們有沒有碰到過寶寶這樣的時候呢?如果有,是不是特別苦悶與感慨?寶貝,為何你會如此缺乏勇氣呢?
媽媽來信
我家寶貝今年3歲,最近發(fā)現(xiàn)特別喜歡“不”字當頭,什么都是“媽媽,我不會”“媽媽,你來弄“,尤其是碰到以前沒經(jīng)歷過的,或者感覺有困難的挑戰(zhàn)時,更是往后縮。
真的好苦惱啊,不知她這樣是不是抗挫力太差的表現(xiàn)?我該怎么做呢?
專家說
孩子一出口就“不”字當頭,遇到困難就退縮的現(xiàn)象,其實并不少見。遇到這樣的情況,確實會讓不少家長感到著急或者氣餒。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接受挑戰(zhàn)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而這,也是孩子今后獨立面對生活必備的品質。(ZFW152.cOm 趣祝福)
但在我們?yōu)楹⒆拥摹巴丝s不前”著急之前,先要思考的是,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表現(xiàn)?因為每個孩子看似不當?shù)男袨楸澈蠖加行枰覀內(nèi)ヌ骄康男睦硇枨蠡蛘咴颍挥辛私饬诉@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更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改善行為、增強心理能量。
“不”字當頭的原因
通常會造成孩子碰到困難就逃避畏縮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包辦過多,對孩子保護過度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包辦過多,對生活照顧得過于“無微不至”,比如兩三歲了還在喂飯,害怕他受傷害而過于局限他的活動等,這樣不但會妨礙孩子自我探索的意識,還易讓他產(chǎn)生一種”“我不行”“我時刻需要別人保護和幫助”的錯誤意識。
2.成功經(jīng)驗太少,孩子對自己能力的信心不足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成功的體驗太少,失敗的體驗遠多于成功的體驗,也會讓他因挫敗的經(jīng)驗積累太多而對自己能力的信心不足,導致遇到困難就想逃避嘗試,以免再次讓自己產(chǎn)生難過的心理體驗。
3.平時對孩子夸獎不當
當孩子表現(xiàn)好的時候,很多父母喜歡用“哇,你好棒”“你好聰明”等方式來夸獎孩子,但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棒”在哪里,“聰明”在哪里,只知道我做成了這件事,就會得到“棒”“聰明”這樣的表揚。所以,當孩子下次碰到自己沒有把握的挑戰(zhàn)時,就會為了避免自己“不棒”“不聰明”而逃避嘗試。
給孩子迎接挑戰(zhàn)的勇氣
在安全范圍內(nèi),給孩子自己動手操作和探索的機會
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指對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些事的自信程度)是通過一件件小事積累起來的。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盡量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予他更多的探索機會。不論是研究花壇里的小石子,還是觸摸公園里的大巖石,都是孩子嘗試、探索新事物的表現(xiàn)。而孩子對新事物的探索和好奇心的不斷滿足,也會為他今后接受更大難度的挑戰(zhàn)打下信心的基石。
拆解任務目標,幫孩子積累成功經(jīng)驗
當孩子面對一項任務,因感到困難而逃避時,不妨試著將這項任務拆解成一項項小目標,細分到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足夠簡單的操作步驟。如在教孩子自己穿衣時,那我們可以把步驟拆解成:第一步,把腦袋伸進衣領里;第二步把手伸進袖子里;第三步將衣服拉挺直。
把孩子覺得困難的任務拆解成一步步孩子能夠完成的小步驟,他往往更樂于嘗試。而當他順利完成時,他就會獲得成功的愉悅體驗,為他接受下一次更高難度的挑戰(zhàn)增強信心和勇氣。
恰當鼓勵,讓孩子有更明確的努力方向
當孩子行為表現(xiàn)好的時候,我們要多給予描述性的鼓勵,而非空洞的夸贊,這樣能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究竟“好”在哪里。比如,當孩子成功搭了一座城堡時,我們可以說:“寶貝,媽媽看到你為了搭這座城堡,一次次地嘗試不氣餒,你真是一個既堅持又努力的孩子,給你點贊!”我們把孩子值得稱贊的事具體描述出來,同時點到他這次能成功的原因(不氣餒、堅持、努力),這樣,他就明白了,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我只要堅持、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
魯?shù)婪蛟凇逗⒆樱禾魬?zhàn)》一書中曾說道:”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是一個內(nèi)心氣餒的孩子。”當我們對孩子的行為感到沮喪、失望或者憤怒時,往往也提示著這是孩子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刻。
讓我們透過孩子行為的表象,對他內(nèi)心的需求進行解碼,更好地幫助他成為一個充滿勇氣和自信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家教知識:碰到孩子耍賴家長怎么辦?
家教知識:碰到孩子耍賴家長怎么辦?
碰到孩子耍賴的情況,作為父母需要冷靜、理智,不能感情用事,盲目地、無休止?jié)M足他的要求,也不能對他的要求置若罔聞。父母不妨試試下面幾個方法:
轉移注意力。當孩子耍賴時,你可以帶他迅速離開他耍賴的地方,比如去附近的兒童樂園玩一會兒,找他平時玩得好的同學,或做他平時喜歡做的游戲,如捉迷藏等,轉移他的注意力,淡化他的購物欲望。告訴孩子沒帶錢包。當孩子耍賴時,你可以告訴他沒帶錢包,身邊一分錢也沒有,不信就讓他翻看一下。這樣,可使他的購物欲望化為泡影,明白即使再哭再鬧也無濟于事,只得乖乖地回家。
適當滿足孩子的一些需要,并對他提出合理要求。告訴孩子,如果有肚子餓了,買點吃的是允許的,但經(jīng)常要買好吃好玩的,是不允許的。大人賺錢不容易,用錢必須慎重考慮,要有計劃、有目的,不能隨心所欲,買這買那,造成浪費。要引導孩子從小做一個節(jié)約用錢的好孩子。父母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堅持自己的正確決定,不能輕易改變。如果你在孩子套鬧后心慈手軟,滿足了他的無理要求,久而久之,他就會養(yǎng)成好吃懶做、亂花錢的毛病,到那時,想讓他改也不太好改了。
逐漸引導孩子。當孩子又提出要買東西時,可把孩子身邊不買零食的小朋友做榜樣來引導他,并對他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和鼓勵。
堅決說不。當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時,父母要堅決說“不”,不要因孩子哭鬧而姑息遷就,否則會給他造成“我一哭鬧,大人就沒轍了”的錯覺,下次他還會故伎重演。
育兒知識:孩子沉迷電視該怎么辦?
育兒知識:孩子沉迷電視該怎么辦?
一般情況下,糾正這種心理偏差,多有以下幾種方法:
1、對于孩子看電視過多的行為,家長可給予適當?shù)呐u。心理學認為,給孩子適當?shù)谋頁P和適當?shù)呐u都是極為重要的,表揚可以使孩子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批評又可以適當?shù)丶m正孩子的錯誤,使兒童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感到負疚,從而改正錯誤。但是,家長一定要掌握批評的方法,不能靠打罵來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實行“后果報復”,即如果孩子電視看得過多,家長可以禁止或減少他們看電視,以此來矯正他們孤獨、不與人交流等性格缺陷。與此同時,父母還要多與孩子交流,多為孩子提供與人接觸、與人交談的機會。
2、完全禁止孩子看電視,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辦法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著電視,并利用這種機會與孩子交流。這樣既提高了孩子的鑒賞能力,又增進了兩代人之間的感情,同時還為孩子提供了與人交流、鍛煉語言能力的機會。當然,家長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看電視,但我想,只要您能隔叁差五地抽點兒時間陪孩子看電視,一定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3、利用餐問、睡前的時間多和孩子交談,尤其要和孩子談談電視節(jié)目?;加须娨暪陋毎Y的孩子,注意力幾乎都在電視上,這是家長打開孩子的“話閘子”的主要契機。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對電視節(jié)目的喜愛來與之交談,以避免他們因看多了電視而影響語言的發(fā)展,使孩子不致于患有自言自語、語言單調等疾病。同時,這種做法還可以使孩子愿意向家長傾述心中的所思所想,便于家長及時地了解孩子,引導孩子。
4、有的家長怕孩子哭鬧就打開電視機,借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將孩子推給電視去“代管”,使兩代人之間出現(xiàn)情感距離,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所以,希望父母們能盡量抽出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精戲、散步、逛公園,給孩子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使他們明白:除了電視,世界上還有許多有趣的事物。
5、俗語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家長每天都迷在電視上,要看到“再見”為止,很難想象孩子能經(jīng)得住誘惑。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所以,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先要“管教”住自己。
育兒知識:小學生遇到壞人怎么辦?
小學生遇到壞人這么辦小學生防拐防騙策略
若遇到搶劫、綁架、敲詐勒索地壞人時,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應對
與自救的辦法呢?
(1)周旋。遇事時要盡快鎮(zhèn)靜下來,佯裝服從,拖延時間,尋機脫身逃走,迅速報警。
(2)呼喊。突然大聲呼救,引來旁人關注,令對方驚恐不安,乘機脫身。
(3)耍賴。倒在地上耍賴打滾,叫喊哭嚎,引來旁人圍觀;歹徒大驚失措時,可乘機呼救報警。
(4)“認親”。當不遠處有大人時可佯裝驚喜萬分,跑過去直呼叔叔或大哥,把歹徒嚇跑。
(5)“調包”佯裝乖巧,或突然裝肚子疼、;昏倒,或突然提出上廁所,或找別人借錢,趁機呼救報警。
(6)“放線”。佯裝害怕,暫時答應對方條件,約定時間地點交錢物,待對方離開后,馬上報警。
(7)拋物。將書包或身上的值錢的物品拋向遠處,并佯裝生氣、害怕狀,當歹徒忙于撿錢、搶物時,快速脫身報警。
(8)嚇唬。佯裝若無其事,理直氣壯地指出一個親友的名字嚇唬對方。
(9)如果已經(jīng)無法逃走,應采取的辦法是:先與其講道理,曉以法律,迫使其放棄違法行為。
(10)我們一定要記住,反擊罪犯時一定要先對雙方實力進行冷靜比較,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最重要;必要時可以舍棄財物,千萬不能逞能而與罪犯硬拼。
搶劫易發(fā)生的地點及危害人群
人少的地方是歹徒搶劫的重要地點,如過街天橋、地下通道、室內(nèi)等。婦女老人小孩往往是搶劫者的主要目標,因為這三種人力量一般比較薄弱因此,我們要做到:
1.上學、放學時,盡量選擇人多的路線,不要走人跡較少的道路、胡同,或廢棄的廠房、工地。
2.按時上學,放學后盡早回家,不要在外面玩到天黑。
平時身上不要攜帶較多的錢物。
3.不要講究高消費,否則很容易被壞人盯上。
小學生遇到壞人怎么辦?
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媽媽給我講過的故事。
媽媽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上四年級,一天中午放學后走回家的路上,一拐賣小孩的騙子截住了這個小男孩的去路,說:“小朋友,去哪呀!”說著騙子拿出了一盒哈根達斯,來引誘這個小孩跟著他們走,孩經(jīng)不起誘惑跟著拐賣犯上了車。走了一會小孩感覺出來有什么不對勁,他想了想對拐賣犯說:“叔叔我餓了。”“好,你在車上等著,別亂跑。”于是,拐賣飯下車給小孩買飯,小孩趁這個時間跑下車,看見一對老人開了藥鋪,他飛奔著跑的兩位老人旁邊,說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老人非常同情他并讓他先到床底下躲一躲。騙子回來后找不到孩子,非常著急四處尋找,老人看著他沮喪地走了以后,讓小男孩出來報了警,警察把他安全的帶回了家。
這件事告訴我一個道理,不要吃陌生人的食物,當遇見壞人時,要保持冷靜,正確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壞人周旋,以做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育兒知識:一有問題孩子就說我不會,家長怎么辦?
我們和孩子一起玩,你讓他他畫畫,他說不會;讓他折飛機,他也說不會……
“我不會!”孩子經(jīng)常這樣說來解釋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務,是孩子真的不會嗎?還是孩子懶惰?不愿意去做?我們要仔細分析一下再做結論。
有些心急的媽媽聽到孩子這樣說就會大包大攬,把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全部承擔下來,直到有一天,她總結的說:這個孩子什么也不愿意自己做!
其實不是這個樣子的!那么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為什么愛說:“我不會”呢?
一、真的是能力達不到,不會做
你已經(jīng)給3歲的童童講了許多遍小紅帽的故事了,今天童童還是纏著你講故事,你說:“那你給媽媽講一遍吧!我都給你講好幾遍了!”童童不同意的說:“我不會!媽媽講!”怎么辦?
不要責怪孩子不會講,3歲孩子是語言發(fā)展的高峰期,雖然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簡單表達自己的語言能力,但是有些孩子還不能連貫得來講故事。尤其是有許多家長是讀書講的,語言會更流暢,他們還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孩子要反復聽家長講,然后他們再不斷積累。
我建議家長在給孩子讀了五遍以上的故事時,有意的把故事中的名詞空出來,讓孩子填充,這樣孩子會覺得簡單,然后又有興趣。慢慢的家長再增加難度,直到幫助孩子復述故事,這樣孩子就覺得不難了。
二、缺乏自信
家里來了客人,媽媽讓愛唱歌的妞妞給大家唱個歌,妞妞卻躲在姥姥懷里不肯唱,最后紅著臉說:“我不會!”
怎么辦?
首先在眾人面前表演是要有足夠的自信心,當孩子還有準備好,或是信心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因為這個時候大家都在看著他,他們會感覺倍受注目,而變得緊張。
如果孩子喜歡表演,家長可以和孩子精心挑選一個小節(jié)目,在家里練習好。當有場合需要表演時,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見,并且不要強迫孩子,要多鼓勵他。即使是表演得不好或是沒有完全表演完我們都要肯定孩子的表演,因為孩子的自信心是靠大人的肯定得來的。
三、孩子不喜歡做這件事,以不會為借口
媽媽在擦地,地中間擺著牛牛玩的積木,媽媽喊:“牛牛,把你的玩具收了!媽媽要擦地!”牛牛這時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呢,敷衍的說了一句:“我不會!你幫我收吧!”怎么辦?
當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做這件事情,比如上面例子就是需要牛牛自己做的,是習慣的養(yǎng)成,因為他自己玩的玩具一定要自己收拾才對。他說不會是不想現(xiàn)在放下電視而去收拾,不要讓孩子的借口成功!
但是如果換成家長希望孩子學習的某種知識,比如識字、英文等等,我還是建議尊重孩子的興趣,等孩子有興趣了再學也不遲。
分析過孩子是要自己做的事情后,我們再看看他在干什么?上面的例子是牛牛在看動畫片,我建議媽媽把積木給他留著,并通知牛牛:“請你自己收拾好玩具,如果現(xiàn)在你看電視,可以等動畫片演完再收拾好!”
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要盡可能讓孩子自己做,即使是我們可以很輕易幫他做也不要去做,因為孩子其實都是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只是他們需要有一個好的習慣,一個人要獨立面對社會就是從自己照顧自己開始的!
不要讓“我不會”成為孩子懶惰、推卸責任的借口!
給爸爸媽媽的話:
不要自作主張認為你的孩子可以做什么事情了,孩子能不能做我們都不知道,也許他可以,也許他還沒有能力。沒關系,我們一定要鼓勵孩子大膽的去嘗試,只要他去做了,就離成功近一步了,即使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不要輕易相信孩子說的“我不會!”要鼓勵孩子大膽去嘗試!
育兒知識:孩子厭食怎么辦?
育兒知識:孩子厭食怎么辦?
孩子厭食通常是由于缺鋅、鐵、鈣、貧血、胃病消化不良等疾病引起消化功能降低而影響食欲;飲食單調且無規(guī)律也會影響孩子的食欲。還有一點家長都沒有注意,就是餐桌教育。很多家長喜歡吃飯的時候絮絮叨叨說個沒完,各種數(shù)落孩子的不是。孩子大多會表現(xiàn)出不情愿、吃飯慢、吃飯少。遠離厭食,家長們可以這么做:
第一:制定獎懲制度
可以采用比賽的方式跟孩子一起進餐,比如:看誰吃得快、吃得多,贏的人有獎勵、輸?shù)娜藭袘土P,激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開開心心的吃飯。當孩子乖乖的吃飯的時候可以夸夸孩子,或者獎勵孩子喜歡的東西、帶孩子玩游戲等,這都是促進孩子食欲的有效方式。
第二:和諧就餐氛圍
有些孩子出現(xiàn)厭食是因為對進餐這一事情有恐懼、害怕的情緒,尤其是經(jīng)常在餐桌上聽到爸媽的爭吵、或受到責罵、驚嚇等,都可影響孩子的食欲而引發(fā)厭食。所以,在孩子進餐的時候要注意給孩子提供一個和諧的就餐氛圍,家長們不要在餐桌上吵架,或者大聲嚷嚷,以免使得孩子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而抵觸進餐。
第三:提供美味的食物
有些孩子之所以會出現(xiàn)厭食,多是因為家長的飯菜不合胃口,或者是總是做孩子不喜歡的飯菜等,這都可以影響孩子的食欲。家長們不妨多學習烹飪,提高廚藝,多做孩子喜歡吃的飯菜,為了達到營養(yǎng)均衡,可以把孩子平時不太喜歡的食物患者按照孩子喜歡的樣式、口味來做,或者是摻雜進其他喜歡的食物當中,既可以應對孩子挑食,又能促進食欲應對厭食。
第四:自覺遠離餐桌教育
為了更好的應對孩子厭食的發(fā)病,大家不要再把餐桌教育進行下去了,應當遠離餐桌教育,餐桌是補充營養(yǎng)、品嘗美味的地方而不是進行教育的地方,在平時的時候就要注意給孩子提供一個舒適、溫馨、輕松的就餐環(huán)境,盡量不要在餐桌上爭吵、打罵孩子,多跟孩子講不同食物的好處和營養(yǎng)價值,做好言傳身教的工作,千萬不要在餐桌上批評飯菜不好吃或者出現(xiàn)偏食、挑食的行為,以防孩子效仿。
育兒知識:孩子愛哭怎么辦?
在中國有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愛哭的林黛玉和開朗的薛寶釵,最后的下場嚴格說起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在一般人的觀念里,愛哭總讓人覺得很誨氣、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就莫明其妙的跟著情緒不穩(wěn),這是人之常情。
實際上,無論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義。想想我們每個人剛出生時,如果不哭,接生人員都要想辦法讓我們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從那一刻以后,我們卻要想盡辦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點違反常理。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當然,我們并不贊成孩子沒事亂哭,一點小事就用哭來表達,這是情緒表達不適當,不純粹是哭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教導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應該在適當?shù)臅r候哭,而且不該哭的時候不要哭。
孩子愛哭的原因
那么,我們也要了解:為什么孩子總是哭得不是時候?才能夠適當協(xié)助他們管理情緒。一般來說,孩子愛哭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氣質來說,就是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時,通常會以負向的情緒:如哭鬧、發(fā)脾氣等來表達。這是他的個性傾向,但家長不了解,就容易跟著孩子鬧脾氣,以致于親子之間經(jīng)常鬧得不愉快,而無法心平氣和地教導。
2、哭只是獲取的手段
現(xiàn)在的家長孩子生的少,太過寶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從小只要孩子哭,大人總是滿足他、妥協(xié),讓孩子感覺到用哭來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語言表達能力不夠
由于家長或帶孩子的人照顧太周到,從小孩子不必說話,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應用能力無法成長,于是慣用哭鬧動作來表達。
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4、父母的態(tài)度過嚴厲
大人太兇,一點小事就對孩子疾言厲色,嚇壞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婦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連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滿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總忙著照顧小的或忙著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愛或安全感等不滿足,就會顯得焦慮、不安,表現(xiàn)出來的是愛哭或不快樂的神情。
找出問題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義,但哭得不是時候就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緒本質負向、慣用哭來達成目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大人對孩子太兇、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較容易表現(xiàn)出愛哭的傾向,你的孩子愛哭是屬于哪種原因呢?找出來才有辦法協(xié)助他。以下的親子生活現(xiàn)場實例,跟你分享解決方法。
小孩子在外受委屈后,除了哭,其他什么都不會,你說怎么能不讓人揪心?
改善親子教育方式
從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凡事鼓勵孩子說出來,只有他用說的不用哭的,才給予正面響應;培養(yǎng)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時也要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兇、太嚴厲?或者太保護?當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協(xié)。最后,還要給孩子時間,協(xié)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夠了,情況自然會逐漸好轉。
另外,哭,并不一定是件壞事。大哭后,孩子可以感覺輕松、減輕壓力。有些學者發(fā)現(xiàn)愛哭的人甚至比不愛哭的人生理與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為了清靜,過于抑制孩子的哭。
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恰當?shù)淖龇ㄊ?/p>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閾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為了讓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淚,應該鼓勵說他是一個堅強者,引導他克制哭,對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減少他的孤獨感和脆弱感。
2、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認可,產(chǎn)生成就感。不應該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強化孩子的哭
哭時不能給予表揚,不能因此給予特權或取消規(guī)矩,或因哭而免予懲罰等。父母對孩子的哭應采取中性態(tài)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給一定的安慰,不能給太多同情,否則會哭得更兇。媽媽抱一抱,就會使他雨轉晴而高興起來。
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4、讓孩子用語言表達
教會孩子善于明白地表達自己的痛處,說清為什么要哭,這時媽媽給些安慰,可以減少哭的機會。
5、父母學會控制情緒
因這種孩子特別敏感,所以對大人的焦慮、緊張、憤怒、憂郁等情感,極易被影響,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響孩子。如果情緒已經(jīng)表露,最好立即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解釋,免得孩子不斷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將自己的情緒向孩子沒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緒。
6、多些鼓勵少點批評
對孩子要少批評,多表揚,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脫下來,真了不起,讓我們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們把它調到前面來,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沒有達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樣,但他只要盡力了,就別批評他。假如孩子驕傲地告訴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責他把水灑得到處都是,而應先鼓勵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幫助他把水擦掉。
7、多些溫柔多些幽默
對敏感的孩子來說,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會此起反應,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聲罵孩子,對他們溫和與幽默或許效果更好,但當敏感的小孩做了錯事時,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評,要清楚地說明錯在哪里。既不要斥責,也不能無原則。
8、別為孩子亂貼標簽
不要對孩子貼上敏感、好哭的標簽,否則以后就難以摘此標簽。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訴老師或保姆的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不要動不動就對人說這個小孩哭得像狼一樣。
育兒知識:孩子說慌怎么辦?
育兒知識:孩子說慌怎么辦?
小孩子說謊的原因知道了,那么怎樣糾正他,而培養(yǎng)誠實的習慣呢?
第一,要了解小孩子:小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你一定要了解。了解了小孩子的心理與能力,然后讓他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你要幫助他去發(fā)現(xiàn)問題,克服困難將事情做成功,而得到獎勵。要消除他說謊的動機,鼓勵他誠實地的去做。
孩子說謊了家長應該怎么辦?
第二,暗示:暗示有兩種,一種是正的暗示,譬如有兩個小孩子在一起,一個是誠實的,另一個是喜歡說謊的,你要對那個誠實的小孩子嘉許,獎勵他,使那個說謊的小孩子感動,走上誠實之道;其次一種是反的暗示,譬如你的小孩子跑來報告你一件事時,你要信任他,不要說“真的嗎,你不要騙我呀”,如果你這樣說,在小孩子的心靈上,就種下一個說謊的種子,以為說謊原可以騙的。我們必須應用正的暗示去感動小孩子,不要用反的暗示去刺激小孩子說謊的動機。
第三,榜樣:做父母的或教師的要以身作則,去做誠實的事,不要在小孩子的面前說謊。我們知道小孩子的模仿性最大。耳濡目染,都會效仿的。有時你還可以講誠實小孩子的故事給他聽,譬如華盛頓小時候,砍櫻桃樹的故事。有一天,華盛頓在園里砍了一株櫻桃樹,他的父親知道了,非常氣憤,華盛頓急忙跑去承認,說是他砍的。這時他的父親不但不責備他,反而嘉許他,鼓勵他處處要像這樣誠實。以后華盛頓事事做得誠實,決不說謊,終至成就了偉大的事業(yè)。這樣的故事,你可講給小孩子聽,拿故事中的人物去做他的榜樣。有一種榜樣是不好的,譬如,一個母親要打牌,不欲招待客人,囑咐他的小孩子說:“如果有客人來,你就說媽媽不在家。”等客人來了,小孩子便照著母親的話說謊了:“媽媽不在家。”這是一種不好的榜樣,很容易使小孩子養(yǎng)成說謊的習慣。他既可照母親的話去欺騙客人,自然他就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去欺騙別人,甚至是自已的母親。因此我們要做好的榜樣,壞的榜樣千萬不要做。
這三點,我們做父母的或做教師的應該隨時隨地注意,務必使小孩子不說謊,建立起誠實的習慣。
一位潛心研究成人說謊近20年的美國心理學家根據(jù)其近幾年來的研究以及作為一個父親的切身體驗,認為要教育孩子說實話,應注意采用下列方法。
一、以身作則
也許,當孩子撒謊時,其父母應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本身對說謊的意向性有多強。所謂無惡意的謊言對成年人來說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孩子則經(jīng)常視之為真正的謊話。研究證明:說謊話的孩子大多出自父母常常說謊或不遵守諾言的家庭。因此,如果你希望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奠定誠實的基礎,首先就要以身作則,為他樹立一個好榜樣。
二、尊重孩子的秘密
孩子與父母之間最大的矛盾之一,就是孩子日益增加的獨立需要與父母過多的保護。不幸的是,大多數(shù)父母幾乎很少考慮他們對孩子的生活應該了解些什么。父母應該想到:孩子也有自己的小秘密,而且應該知道根據(jù)孩子的不同年齡,向他了解不同的內(nèi)容。
三、結識孩子的朋友
孩子進入幼兒園或學校后,就開始結交一些自己喜歡的朋友。慢慢地這種友情對他們來說比同父母的聯(lián)系還重要。因此,作為父母,應該知道你孩子的朋友是誰,他們課余時間在一起經(jīng)常干些什么,讓孩子把他的朋友請到家里來作客。當然,你有權告訴你的孩子你不喜歡他所交的某位朋友,但只能是在發(fā)現(xiàn)了這個孩子的確切不良行為時才能這樣做。盡管如此,也應該作好與之爭辯的思想準備。
四、掌握好處理謊話的分寸
強迫孩子坦白是最糟糕的方法。重要的是,使他從中學到應該誠實待人的道理。不應誘騙孩子說出真相,父母最好盡力設法避免類似事情再次發(fā)生。如果孩子因回家很晚而撒謊,你可以告訴他為什么你要知道真相;讓他知道:你不想聽到借口,只是擔心他的安全;使他記?。喝绻麓尾荒軠蕰r回家,要讓家人知道;向他指出:要你相信他的話如同你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一樣重要。
五、相信自己的孩子
也許父母培養(yǎng)一個實事求是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在彼此之間建立一種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關系。如果父母常常表現(xiàn)出信任感,任何年齡的孩子都會為此而自豪,從而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習慣。
即使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父母也不應為此而結束對其信任,應該告訴他:一句謊言是可以被寬恕的。但如果繼續(xù)這樣發(fā)展下去,他就會失去父母的信任。
育兒知識:孩子磨蹭怎么辦
●很多孩子的磨蹭,其實是我們催出來的
其實家長,可以試著慢慢戒掉嘮嘮叨叨、連哄帶騙的催促,對孩子下達的指令時,內(nèi)容要簡單明了,態(tài)度要和善,語氣要堅定:“寶貝,現(xiàn)在已經(jīng)10點了,媽媽允許你看最后5分鐘,5分鐘后必須開始洗漱,明白沒?”
●生活中誰也不能隨時處于起跑狀態(tài)
有的家長習慣喊“1、2、3”,這個方法偶爾管用,經(jīng)常用就不靈。生活中誰也不可能隨時處于起跑狀態(tài)。
但凡有需要倒計時的時候,就有必要反省一下:孩子為什么沒有行動,是否事情做到一半無法停下,是否沒有看到全局,我可以怎樣改進。比如,事先談好,把這件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父母幫得越多,孩子越磨蹭
有的家長嫌孩子吃飯慢,就給孩子喂飯,不讓孩子自己吃了;嫌孩子書桌亂糟糟的,就去幫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學遲到,就幫孩子穿衣服……
雖然父母都是出于好心,但是每替孩子做一件事,就剝奪了孩子一次鍛煉、成長的機會,到頭來人家孩子都能自己吃飯、穿衣服了,咱家的還得喂、還給幫忙穿衣服。
而且父母為孩子代勞太多,還會讓孩子滋生嚴重的依賴心理,有些事不愿意做就不做,想磨蹭就磨蹭,反正有爸爸媽媽跟在后面“擦屁股”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用來鍛煉的事情,一共就那么多,你替孩子做了80%,孩子就只剩下20%的成長空間;你要是只替孩子做20%,那孩子就獲得了80%的成長空間。
所以,真正的愛孩子不是無休無止的呵護,而是讓孩子適當面對風雨,盡快成長起來。
●正確的引導,比催促、責罵更有效
1.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為沒有時間觀念。
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因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到底是多長一段時間。
于是,你火急火燎地沖孩子嚷:“快點,還有5分鐘就遲到了!”而孩子還以為5分鐘是段挺長的一段時間,繼續(xù)慢慢悠悠地該干嘛干嘛。像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利用計時器或者鬧鐘來幫忙。當你要求孩子“5分鐘洗完臉”“10分鐘寫完生字”時,設定上相應的時間,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感受“5分鐘”“10分鐘”“半小時”到底有多長。
2.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對家長要求干的事沒興趣,故意磨磨蹭蹭表達不滿。
這種情況的話,就要跟孩子好好交流,問清楚他為什么不喜歡這件事,然后你們共同商量一下,看看有沒有更好得解決辦法。
3.有的孩子磨蹭,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
寫作業(yè)的時候東瞧西看,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嚴重影響了效率。
對于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就問問孩子都有哪些作業(yè)、想先做哪一門后做哪一門,提前在腦袋里有個規(guī)劃。
到家后,不用先急著寫作業(yè),先把吃飯、喝水、吃水果、上廁所這一套都弄利索,然后開始寫作業(yè),而且在寫作業(yè)途中不再允許隨便吃東西。
這樣時間一長,能慢慢提高孩子的時間規(guī)劃能力,保護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盡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當你喊不動孩子時,要反思,是否對孩子指令過多、控制過多。如果我們能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他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于他的事情交給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xiàn)。那么,你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討厭被催促,家長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盡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比如,用鬧表或定時器,來取代你的監(jiān)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不管我們愿不愿意,養(yǎng)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jīng)]有效果。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留住他們的耳朵,讓他們聽得進去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耐下性子來調整心態(tài),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