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2020家園互動解讀孩子的作品

發(fā)布時間:2020-05-14 幼兒園的互動游戲 幼兒園互動游戲 幼兒園家園活動的方案 "你畫的是什么?怎么都看不懂!""你瞧瞧某某畫得多好啊,你學學別人吧!""這幅畫得不好!不認真,亂畫!"這都是普遍家長對孩子作品的評價。

其實幼兒作品是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他們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自我表現(xiàn)的重要方式。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當孩子還不會用文字來表達他們內部言語的時候,作品就成了他們內心世界最好的詮譯:展示孩子眼中的世界以及豐富的相象力,展示他們獨特的認知和生活經(jīng)驗。可以說,幼兒作品不但涵蓋了孩子全部的"語言",更概括了孩子不斷成長過程中所有自圓其說的樸素理論。

針對家長的這一現(xiàn)象,我們嘗試運用"作品分析法"--由教師和家長通過共同記錄、解讀幼兒作品

,從而有效增強家長的教育觀念和增進家園互動。

記錄的方式可以是文字記錄、照片記錄、錄象記錄等,也可以是對幼兒作品的注解、孩子的原話記錄、幼兒創(chuàng)作作品表現(xiàn)、作品說明、對作品的評價等。

幼兒:班級:家長:教師:

作品名稱:

孩子的話:(檢討書大全 Jt56w.COm)

家長的話:

老師的話:

通過教師和家長共同記錄、分析幼兒作品,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作品記錄,家長可以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作品,從孩子的立場去理解孩子的"理論",用心靈解讀幼兒。同時,此活動可以轉變家長的教育價值觀和評價觀,從以前慣于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橫向比較到開始注重幼兒自身的縱向發(fā)展,開始從欣賞的角度去尋求幼兒作品和行為背后有價值的教育契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入園后的孩子家長如何了解他


家里有寶寶入園的家長可以看看

怎樣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心情(入園指導)

前言:有媽媽求助,說寶寶自從上的幼兒園之后就常常心情不佳,這讓大多數(shù)的家長們很無奈,以下就讓我一起來看看寶寶們的幼兒心情是怎樣的吧,但愿父母們都能夠相辦法消除孩子們的不良心情!

如何知道孩子對幼兒園的感覺呢?

西方國家幼兒家長經(jīng)常為幼兒園做義工,怎樣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心情。有專家就建議家長:每月只需花一個小時在孩子班里義務做點事情,就能看到孩子對幼兒園的感覺。同時也能有機會看到老師對班級的管理,了解孩子與同伴的關系:是被接受還是被拒絕。

入園指導:

出于我國現(xiàn)狀,家長可通過詢問孩子有關幼兒園的問題了解孩子對幼兒園的感覺。美國專家建議:“關鍵是溝通交流,甚至是與那些很難較長時間注于交談的學前兒童,家長之友《怎樣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心情》

既然孩子不能主動表達他的感覺,家長就可以詢問孩子一些簡單的問題。如: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嗎?班里誰是你最好的朋友?今天在課堂上制作了什么?如果你的孩子拒絕回答這些問題,或在談到幼兒園的事情時緊張不安,就可能出現(xiàn)問題了。

家長應該保持和老師的聯(lián)系。老師每周有五天的時間和你的孩子共處。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里忽然不高興或與同伴關系出現(xiàn)了問題,老師肯定比家長先發(fā)現(xiàn)并了解得更多。

孩子在幼兒園不開心時有一些常見的警告信號,如:去幼兒園之前肚子疼或腹瀉。如果這種情況偶然發(fā)生屬于正常情況,但如果反復發(fā)生,你的孩子就可能正為幼兒園的某些事情擔心。

緊張:表現(xiàn)為一些反常的舉止,如敲指、吮指、拽頭發(fā)、尿床等。

沉默:表現(xiàn)為當你提及老師、幼兒的同伴或與幼兒園有關的事情時,孩子會停止談論或變得緊張。

厭倦:表現(xiàn)為對幼兒園失去興趣,不再想去幼兒園。

入園須知: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xiàn)上述情況,應試著與寶寶談談找出原因。

總結:由于受語言水平的限制,幼兒階段的小寶寶不知道如何向家長們表示在幼兒園的不開心,久而久知,若是父母們也看不出來,往往很容易影響到寶寶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所以家長們了解寶寶上幼兒園的心情很重要!

解讀孩子的喜怒哀樂


1、關于快樂

快樂的孩子往往有一種天生的幽默感,對快樂的天生的接受力和敏感心,能讓他們從最細小的地方發(fā)現(xiàn)和感受到好玩有趣的事情。成人的關注以及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度過親密時光,能夠讓孩子更加快樂自信。

2、關于善良

善良就是關心別人,和別人一起分享內心的美好感受——尤其是那些處在悲傷和孤獨中的人。父母可以在每天的生活細節(jié)中教會孩子與人為善。一個孩子,如果能感受到善良和愛心,他就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并將自己的善良和愛心延伸、傳遞下去。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些與人為善的孩子不僅能認同自己,喜愛自己,而且能夠和周圍的人友善地相處,更加快樂地面對生活。

3、關于害怕

孩子們會害怕好多東西,蜘蛛啦,打雷打閃啦,夜里的黑影子啦,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害怕,這是因為孩子的頭腦里總是充滿著太多幻想。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訴說自己的害怕,讓孩子認識到,害怕是能夠被克服和戰(zhàn)勝的,避免孩子因為有害怕的情緒而覺得難為情。

4、關于妒忌

小孩子有時有妒忌心是非常正常的。妒忌,其實傳達了孩子內心的一種恐慌,他們怕自己不夠好而落在了別人后面。父母要幫助孩子正確地對待妒忌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正確評價自己。通過參加集體游戲、參與別人的交談或共同做某項工作,都能幫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和被關注的快樂,也會自然而然地化解孩子的妒忌心。

5、關于悲傷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會使孩子陷入悲傷,如家庭的破裂,身邊親人或喜歡的小寵物的離世,甚至是孩子的愿望沒有得到滿足,這都會讓孩子出現(xiàn)悲傷的情緒。父母的愛能幫助孩子辨別悲傷情緒,控制低落情緒的蔓延,進而接納和轉化不良情緒,重新振作起來,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

6、關于愛

愛給孩子溫暖、歸屬感和安全感。對所有的孩子來說,他們都希望父母能花更多的時間來陪陪自己。在忙碌的日子里,或許我們很難經(jīng)常陪伴孩子,但是,我們要讓孩子時刻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愛。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更懂得愛他人,愛自己,并且分享愛。

7、關于生氣

生氣是最難控制的情緒之一。家長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這是人的天性。給孩子講述生氣的體驗,讓他們進入其中的情景,有助于他們正確認識生氣的情緒,學會以合理的方式控制自己,減少不良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8、關于孤獨

父母要幫助孩子學會面對孤獨,告訴孩子,沒有人能夠每時每刻都保持良好的心理感覺,那些不良的情緒和感受都會很快過去的。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中的孩子,他的內心有種強大的力量,使得他能夠駕馭自己的情緒,無論是和別人在一起還是自己單獨一個人,他都能將孤獨感轉化為獨處默想,尋找到心理的支撐點。

解讀孩子粗心的表現(xiàn)


這里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家長大學,專注K12階段所有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關注我,您的孩子會因為你變的不一樣。

孩子粗心只是一種表象。

期末考試結束后,許多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后,都會吐槽:“這孩子太粗心?!?/p>

有家長還不解,我孩子平時學習很不錯啊,但考試時偏偏粗心,這到底是什么毛???

我以前就說過,孩子粗心只是一種表象,這個表象的背后絕對透露著他學習出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問題。

如果平時孩子做作業(yè)時就認真審題、一絲不茍地做,做完作業(yè)又好好檢查,就不會出現(xiàn)粗心這樣的問題。

這當中有個訓練問題。

好習慣、強能力都是訓練出來的。

有一名優(yōu)秀的高中生的父母是這么對待孩子的粗心的:從初中起,媽媽就告訴他: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扎實的表現(xiàn)!

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借口。

細心、沉穩(wěn)、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

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可以理解,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扎實。

“粗心”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

1、不細看條件,看錯條件

2、數(shù)字結果錯誤。

3、推導錯誤。

4、缺少信心。

我認為學生粗心,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兩個:

1、考試粗心,壞習慣不是一天養(yǎng)成的,是學習能力還欠缺,學得不扎實。

2、學習的責任感不強。

習慣上的粗心比知識上欠缺危害更嚴重。

聽到有家長這樣批評孩子:“你不是不會做,你就是粗心大意?!?/p>

這種批評的結果,往往會讓孩子心里產(chǎn)生潛意識:粗心只是一個小問題,至少是一個比不會更輕微的錯誤。

孩子有粗心的毛病,這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習慣,而是自小就養(yǎng)成的壞習慣。

從小學開始,學生的作業(yè)就由老師或家長檢查,學生只負責完成即可。

而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了,至于效果怎么樣,那就不重要了。

02

解決粗心的方法和對策

1. 落實信息

題目本身的信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在讀取題目信息過程中聯(lián)想的東西。

不能邊看題邊想,而應該看完題再想。

2. 心理重視

無論學生還是成年人,都知道粗心大意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和生活態(tài)度,甚至有時候會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

但是,有很多人就是不愿意去改。

只有真正地從內心意識到了粗心對你的危害,才會從行動上真正的體現(xiàn)出來。

3. 規(guī)范訓練

真正形成 “不完成每一步驟就不是真正的完成”的觀念。

做題時要邊做邊總結哪些步驟的表達是得分必須的,然而又是我在思維中一躍而過的。

比如物理題上必要的公式。

要養(yǎng)成精確表達的習慣,只要沒完成百分之百就不算完成。

規(guī)范答題格式與步驟,答題中的粗心往往是由“眼高手低”造成的,因為想、說、寫是不一樣的。

-->

4. 精確計算

規(guī)劃使用驗算紙。

平時養(yǎng)成在草稿上清楚、規(guī)律的表達所有信息的習慣。

如果你在平時心算練習不夠,考場上不可盲目用心算,否則得不償失。

如果一定要依靠心算節(jié)省考試的時間,那么平時就要專門練習。

驗算紙并非越隨意越好,中、高考中很多孩子出現(xiàn)的時間不夠問題,多由二次運算引起,而二次運算出現(xiàn)的原因直接和平時使用驗算紙的習慣有關。

在運算的過程中,不跳步,少心算。

5. 重視平時訓練

要從平時做作業(yè)開始,一點一點的注意,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

平時細致了,到考試時也不用擔心。

習慣會讓你細致的。

6. 考試做題要嚴謹

考試的時候每答完一道題,問問自己,這道題能不能保證拿分,如果能,繼續(xù)做下一道,如果不能,當場檢查一遍,這樣就不用留檢查的時間了。

但是用這種方法有個前提,做題要求準確和速度,這就要在平時練習的時候嚴格要求自己來提高。

7. 加強心理暗示,提高信心

不盲目自信但也不能自負。

很多學生越是臨近考試,越緊張,由于緊張,造成瞬間“短路”,往往會導致一些不該錯的題目出現(xiàn)錯誤,甚至一些錯誤都是低級的錯誤。

很多學生平時的時候成績都不錯,可是高考成績差距甚大,沒有發(fā)揮好的原因就是心理因素導致的。

因此說每個學生都應該擁有一份自信。

當自己每犯一次粗心錯誤,就給自己一次懲罰,或是把毛病的原因用筆記下來,平時多看幾遍,并在心里默念:一個不認真、不負責任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業(yè),我一定要克服它,讓我學習、生活得更好,我一定能成功。粗心并不是我的專利,它控制不了我,我一定能戰(zhàn)勝它。

8. 時間分配

如何克服粗心大意,考試中由于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在一些題目上花費的時間過多,甚至一些難度不大的題目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

考試之后,把試卷再次放到面前,覺得題目都會,就是時間不夠了,甚至一些學生因為時間分配得因素導致答題卡都沒有來得及涂完。

這些“會而不對”的問題,全部歸納成粗心大意導致的,也有點牽強,但是確實在考試中能避免這樣的現(xiàn)象。

所以要合理分配時間。

解讀孩子的重復行為


其實,嬰幼兒“喜愛重復”的行為,不是“固執(zhí)”或“一成不變”,而是他們的特性。一般來說孩子“喜愛重復”有著自己的用意。

月月今年快3歲了,特別聰明乖巧,可有一個“壞”習慣讓媽媽非常擔心,就是月月喜愛重復地做某件事情。比如重復地看某一個動畫片,聽同一本故事。月月這種“一成不變”的行為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此重復下去會不會阻礙孩子的發(fā)展?媽媽應該幫著月月改變嗎?

孩子的重復行為揭示什么

第一、為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愛而“喜歡重復”,這種原因,在很多家庭里都會發(fā)生。一些孩子一天到晚拿著同一本書讓父母念給他聽,其實他們并不乎書中是什么內容,他們想要表達的真正意圖是:“請你時刻注意我,愛我!”

嬰幼兒從重復行為中獲得關注,爸媽也在孩子的這種重復要求中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因為在一讀再讀的親子互動里,充滿著愛和關注!

第二、在重復中不斷地以自己的速度吸收、學習。

有時候孩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較差,他們想在重復中不斷地以自己地速度學習。較細心或替孩子做成長記錄的父母可以發(fā)現(xiàn):嬰幼兒的重復行為總會在持續(xù)一段時間后的某天,出現(xiàn)了學習上的躍進。也許他突然會抓住物體、會唱出哪首歌了,或者不知道什么時候他會翻身了……在親子共讀中,這種“突然”發(fā)生的學習躍進,也會在他不斷地要求成人重復閱讀的行為后出現(xiàn)。可以說,在重復共讀的環(huán)境里,大人所提供的,如蓋房子所使用的框架,嬰幼兒可順著這框架,不斷地以自己的速度添砌不同的土和磚,并在發(fā)展成熟之際展現(xiàn)出來。所以,他們一定會在重復共讀中,以行動或語言來表示他已獲得或學會的某些東西?;蛟S您在重復一段時間后,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會背一整段兒歌了。

專家建議:

雖然嬰幼兒喜歡成人一再地讀某一本書給他聽,但若要成人不厭其煩地照做,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當你在某天、某時,真的不想再念下去,但又不忍孩子遭受被拒絕的挫折時,可以利用一些小方法哦。

1.你只須慢慢地、一頁頁地翻書中圖片給孩子看,對孩子的問題則簡短答腔。只要一會兒功夫,嬰幼兒通常就會失去往下再看的興趣,但卻不會失去明天再讀的興趣。

2.當你察覺到孩子還想要求再讀,可在念完書時,趕緊轉移他的注意力。

3.可反問孩子:“你從書上看見了什么?”或請他們自己“念”給你聽。有經(jīng)驗的爸媽都知道,孩子可以自己嘟噥嘟噥、煞有介事般地念起書來。把被重復要求的對象轉回到孩子身上,他們大可在一讀再讀后,自行決定結束該次的閱讀。

4.直接誠懇地告訴孩子:“媽媽累了,現(xiàn)在不想再念。”大人誠實地向孩子坦白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是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xiàn)。坦誠不只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習慣。孩子從小獲得大人坦誠的對待,就有機會學習坦誠的方法和態(tài)度。父母對孩子坦誠,往往會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即使是1歲多的孩子,也常常能尊重你坦誠相告下的決定。

解讀孩子的“心靈密碼”


過年時聚會增多,一些家長發(fā)現(xiàn),家里要是來了客人,孩子就會出現(xiàn)一些“微妙變化”:一方面,孩子的表現(xiàn)欲被激起,喜歡在客人面前展現(xiàn)自己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一些孩子開始吵鬧,打斷家長說話,甚至可能出現(xiàn)一些讓人尷尬的行為。孩子的這些表現(xiàn),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人來瘋”。本期,我們就從孩子的“人來瘋”談起,展開解讀孩子不恰當行為背后的心理動機,希望家長意識到,讀懂孩子的“心”,對孩子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反應,并且相信孩子的自身力量,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人來瘋”背后的心理

媽媽的朋友來家里做客。五歲的小明特別興奮,不停地在媽媽和客人身邊跑來跑去,還不時地大聲嚷嚷:“媽媽,我的筆找不到啦,快幫我找找?!眿寢屇托牡睾逯骸靶∶鞴?,媽媽和客人說話,你先自己玩?!?/p>

“噢,知道了?!毙∶鞴郧傻鼗氐阶约悍块g??刹坏轿宸昼?,小明又來了:“媽媽,我覺得身上癢癢,快幫我看看?!眿寢屆鎸腿擞悬c尷尬:“這孩子平時挺乖的,今天不知怎么了?”

很多家長把類似小明的行為,稱為小孩“人來瘋”,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大多是束手無策,嚴厲打罵自然于心不忍,好言哄勸又難以見效。父母還會擔心:下次家中來客人,孩子是否還會“人來瘋”。

客人來到家中,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新鮮刺激,客人一般會夸孩子,這就會讓孩子興奮地表現(xiàn)自己。此時,客人往往會對孩子的行為表示寬容,但這又一次強化了孩子的行為,孩子可能會鬧得更兇,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適當?shù)男袨?,使父母陷入尷尬的境地?/p>

從另一面看,孩子都有表現(xiàn)欲,“人來瘋”是可以理解的。況且有時候,有的家長只顧自己談天說地,孩子認為自己被忽視了,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孩子可能會有所行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適當?shù)男袨?,可以歸結為一個主要原因:他們希望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因此,我覺得對父母來說,首先應該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

解讀孩子的四類行為

有專家經(jīng)過研究,將兒童不適當?shù)男袨?,按照不同目的分為四類。第一類:為獲得注意。例如,“人來瘋”的孩子,父母如果因此特別留意孩子,那么日后孩子可能會再以相同的行為來求得注意;如果父母用打罵的方式來回應孩子,這可能會固化孩子的不良行為,因為有些孩子覺得,即使得到的是負向的關注,也比被忽視好。

第二類是有些孩子在“尋求權力”。父母想要控制孩子,孩子也想表達自己的意愿。在這場父母與孩子的“對峙”中,沒有贏家。因為,如果父母縱容孩子,孩子日后會變本加厲,如果父母嚴格控制孩子,孩子會覺得無力反抗,他們可能會放棄個人意愿,轉向第三類行為,那就是“報復”。

有“報復心理”的孩子,其實在他們的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是被拒絕和被排斥的,只有當他們傷害別人,以負面和令人反感的行為出現(xiàn)時,才會被“重視”。孩子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父母會覺得受到傷害,認為應當懲罰孩子,但這可能會使孩子尋找更激烈的手段來反擊。如果孩子再次受到了挫敗,他可能會以一種自暴自棄的行為,來尋求他人的原諒與同情。

這就是第四類行為,孩子開始自暴自棄。這些孩子往往用“我沒有辦法”或是“我無能為力”來保護自己,使別人不再對他存有希望,他們用“逃避”來省去責備與不安。

相信孩子的自身力量

一般來說,孩子是通過家長等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因此,父母如果能細心解讀孩子行為背后的目的,并對孩子的行為做出正確反應,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前文中,我們解讀了孩子的行為目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下父母對孩子行為的正確反應。

首先,當孩子企圖以不恰當?shù)男袨閬慝@得父母的注意時,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視而不見”是一種應對方法。比如,孩子想要買某件玩具,父母不同意,孩子就大聲哭鬧,這時,父母可以對孩子的行為不作任何表態(tài)。因為,如果父母不同意買玩具,那孩子可能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如果父母去哄勸孩子,甚至滿足孩子的要求,那么以后,孩子一旦愿望不能滿足,就會以同樣的行為來“要挾”父母;如果父母生氣打孩子,過后又內疚自責,孩子則“曲線”達到了被關注、讓父母心疼的目的,從而強化了孩子的哭鬧行為。要明白,父母對孩子的“關注”,絕不能在孩子刻意要求得到的情形下給予。

其次,當孩子以拖拉、頂嘴等行為來對抗父母,或是發(fā)泄內心不滿時,父母切忌用權威來壓制孩子,因為這種“權威”可能會增加孩子對權力的欲求。此時,父母可以借助充滿幽默感的語言化解危機,并通過贊揚的方式、滿懷希望的語調,引導孩子有所改觀。

最后,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當孩子出現(xiàn)不當行為,在沒有危害的前提下,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承受后果。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我成長的力量,孩子會在自然的行為結果中受到教育,從而改變自己。

2020關注這樣的孩子家園合作很重要


一次在數(shù)學活動中幼兒使用幼兒用書時,忽然聽到有人向我匯報:“徐老師,徐皓楊請陳陸幫他做作業(yè)?!笔菃?我趕快過去,一詢問,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于是我叮囑皓楊“自己的事自己做,這樣才能學到本領?!蓖瑫r對陳陸說:“不能幫他做了,不然他會學不到本領的?!标愱扅c點頭。于是我又投入到檢查孩子們的作業(yè)中了,一會兒,又有孩子悄悄地告訴我:“徐皓楊這回請陸昊磊幫忙做,”我偷偷向陸昊磊了解,事情就如小朋友說的那樣,頓時我火冒三丈,這人可真是屢教不改,于是我讓他過來,站在我旁邊,看看班上有哪個孩子的作業(yè)是請人代做的,說完后

,我又忙著批改其他孩子的作業(yè)了,過了一會兒,我瞄了一眼皓楊,只見他正拿著手中的鉛筆作勢要往沈思凡的臉上戳去,我嚇了一跳,趕忙上前制止他的惡行,批評教育他。到了放學時,我向他奶奶反映了這事,他奶奶很生氣,也批評了他。

過了幾天,這事我也就忘了,交上來的互動手冊上寫著“老師,下次皓楊再請人幫助做作業(yè),就讓他站墻角好了?!笨粗@話,我陷入了沉思,難道這樣的懲罰就會有效果嗎?難道孩子就該這樣教育嗎?我想不是這樣的,分析孩子的表現(xiàn),原因有二:一、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主要由老人照看,十分的寵愛、遷就,事事包辦,因此造成孩子動手能力極差,就拿每回午睡起床時,起床叫個老半天,穿衣的速度也很慢,因此常常是我們老師給予其幫助,因此做作業(yè)時也就懶得動手。原因二是孩子可能上課沒認真挺煩,故而作業(yè)不會做,下次再課堂上給予更多關注,不時提醒他認真聽課。至于他欺負別人,這可能與他的品性有關吧,這需要在家園的合作下,好好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其的影響很重要,家長應與孩子更多的交流與溝通;在園我們老師多與他溝通交流,過關注其表現(xiàn),引導他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我想孩子在我們家園雙方的耐心教育與努力下,孩子會越來越棒的。

家園共育:別誤解孩子的這些行為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感覺自己很用心,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發(fā)現(xiàn)孩子膽子越來越小;有時候感到孩子很容易煩躁;有時候明明是挺開心的,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就開始哭鬧了;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但家長是否想過,是不是可能走進了一個誤區(qū),孩子的這些行為一直被你誤解成是”不好”的,才導致困惑。下面列舉幾種常規(guī)的情況(只是挑選部分),也許對新手父母會有所幫助。

01、關于孩子”膽小”

這里的膽小,不是指孩子從小都比較膽小,指的是孩子之前膽大,大些了反而越來越膽小了。

舉個現(xiàn)實中的例子,有一個孩子,二歲的時候會用手去抓各類小昆蟲,比如蟋蟀、蚱蜢、七星瓢蟲等,抓來了還很開心,有一天父母突然發(fā)現(xiàn),這位小孩子三周歲的時候看到七星瓢蟲會躲開了,你硬要拿給他,他反而會哭起來。這個時候有些家長可能會開玩笑的說,越長越倒退了,小的時候不怕,長大了反而怕了。甚至繼續(xù)鼓勵他去抓,這個時候你去鼓勵他,他情緒會越激動。家長就會覺得怎么這么膽小了啊。

其實這個時候對孩子來說是好事,家長不應該這樣說孩子,為什么呢,這個行為表明,孩子的認知越來越好了,他知道哪些事對他來說是害怕的,哪些對他來說是安全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完全沒有必要去”強迫”孩子接觸他認為害怕的東西。

02、孩子突然”煩躁哭鬧”

煩燥哭鬧打了引號,指的不是真的因為撞了、摔了哭鬧,也不是因為遇到傷心的事哭,那是什么呢?聽我慢慢解釋,這種情況一般會出現(xiàn)的三歲之后(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部分),因為3-6歲的孩子是有意識的吸收性心智,3歲后的孩子慢慢會有自主性的意識,會有自己的想法,什么事都想去嘗試,有時候在做一件事,但總是失敗,就開始煩躁了,甚至哭了。

舉個例子,有位孩子剛開始會用筷子吃飯了,但不是太熟練,有時候夾一個菜總是夾不起來,這個時候孩子有可能會就煩躁,甚至哭鬧。為什么呢?因為在3歲以前孩子認為自己是”超人”,只要一哭,就會有吃的,會就有人來。但當孩子慢慢自己有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識的時候,他突然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這樣,甚至有時候會認為自己”好沒用”。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很簡單,在安全的情況下,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如果不需要,那就在一邊看著他去完成,鼓勵他。只要傳遞給孩子”你需要幫助可以找我,我就在這里”這樣的信息就行了。其實是告訴孩子,你需要我?guī)椭臅r候,我會協(xié)助你;你不需要我?guī)椭臅r候,我也會一直陪在你身邊,與你一起面對這個世界。這個很重要,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他會覺得雖然世界與我之前想的不太一樣,但有人會一直陪著我。

解讀2-3歲孩子的心理


有句俗話是:兩三歲的孩子,連狗都嫌。是的,他們從那么乖的一個“小天使”,變成了一個“小魔頭”,不聽大人使喚了,攪馬桶是他們的強項,冰箱上有他們的手印,時不時要噘起小嘴說:“不!”……當他們終于上床睡覺了,你不覺輕松了半截,長嘆一聲:“小魚兒終于走出惡人谷了!”

2歲,情感開始豐富

當你正為工作的事情苦悶的時候,一臉失落地躺在沙發(fā)上,這個小不點或許已經(jīng)悄悄地爬上沙發(fā),沖你一笑呢!這個時候,可能你會驚訝,這個曾經(jīng)事事都讓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經(jīng)累了,給你安慰?

解讀:因為他們正學著去愛。一個兩歲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學著理解別人的情緒,比如,他能讀出媽媽臉上的表情,知道媽媽累了;看動畫片時,看到唐僧把孫悟空趕走了,會為孫悟空感到難過而落淚,這時,他不但能夠察覺到別人的情緒反應,而且已經(jīng)能夠體驗到別人的難過。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情緒反應能保持適度敏感和積極態(tài)度,你就為孩子“愛”的情感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

喜歡說不

“不”已經(jīng)非常頻繁地出現(xiàn)在一個兩歲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這個!”他們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讀:兩年的成長,已經(jīng)讓這個小家伙變得更有能力了,他們不再滿足于爸爸媽媽抱著他們到某個地方去,同時他們開始逐漸把自己和周圍的世界分清楚,特別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時,他們成為了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小大人”。當他們發(fā)現(xiàn)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媽媽有媽媽的想法,而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他們會有那么一點點的焦慮,因此,他們要通過某種方式來確定自我的感受,說“不”是最常見的表現(xiàn),通過與別人不同的意見來確認自我價值的存在。比如,當媽媽提出我們出去吃飯吧,他很可能說:“不!”然后你告訴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媽媽出去吃?!彼芸赡苷f:“不!”然后卻緊緊地跟在你們后面。

給父母的建議:切不可亂了方寸

在這個時候,千萬要堅持住,不要因為孩子的變化而亂了方寸,大吼大叫。打罵是沒有用的,平靜地接受這場風暴,對待他們不要強制,不要粗暴,也不能遷就和縱容。通過書籍或者其他途徑對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做充足的了解,這樣你就有了一個精神支撐。你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你積極地應對,孩子的情緒和情感就會朝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同時,建議爸爸媽媽們分給孩子一些小任務,比如,讓他們在吃飯前,擺擺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飯碗;或者,夏天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洗洗小手絹,沒洗干凈不要緊,關鍵是給他們一個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

相關推薦

  • 2020讓孩子從小學會互幫互助 午睡起床,孩子們穿好衣服很快的來到教室里,午睡過后的教室顯得比平時更加的安靜,孩子們還沒有完全從睡夢中“解脫”出來……。 這時大部分的孩子都已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可是無意中發(fā)現(xiàn)曉翟在幫蕾蕾穿衣服,蕾蕾...
    2020-06-18 閱讀全文
  • 與孩子互動的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分享(12篇) 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一眨眼一段時間的親子共讀即將結束了,回憶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因此我們可以準備認真來寫一份心得體會,我們從哪些方面來寫親子共讀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吐血整理的“與孩子互動的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2022-07-19 閱讀全文
  • 關于互相理解的句子 這是小編最近看過覺得最棒的一部“關于互相理解的句子”,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句子以方便閱讀。朋友間的理解和體諒,使友誼之事常青,只有員工之間互相理解,公司的整體凝聚力才會越來越強。好的愛情是兩個獨立思想的人愿意彼此理解和包容。...
    2023-07-09 閱讀全文
  • 互相理解包容的句子 一切的一切都開始于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夫妻之間相處懂得相互理解可以化解很多遇到的矛盾。我們要學會相互理解,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解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您整理的“互相理解包容的句子”相關數(shù)據(jù),請收藏好以下句子,以便下次再讀!...
    2023-07-08 閱讀全文
  • 互相理解的句子44句 理解是一種高貴的姿態(tài),是一種默契的照應,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兩個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變對方,而是互相理解,生活中,你是否學會了互相理解呢?欄目小編認為互相理解的句子是一本非常不錯的讀物推薦給你,請收藏并分享句子給你的朋友們吧!...
    2023-07-04 閱讀全文

午睡起床,孩子們穿好衣服很快的來到教室里,午睡過后的教室顯得比平時更加的安靜,孩子們還沒有完全從睡夢中“解脫”出來……。 這時大部分的孩子都已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可是無意中發(fā)現(xiàn)曉翟在幫蕾蕾穿衣服,蕾蕾...

2020-06-18 閱讀全文

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一眨眼一段時間的親子共讀即將結束了,回憶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因此我們可以準備認真來寫一份心得體會,我們從哪些方面來寫親子共讀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吐血整理的“與孩子互動的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2022-07-19 閱讀全文

這是小編最近看過覺得最棒的一部“關于互相理解的句子”,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句子以方便閱讀。朋友間的理解和體諒,使友誼之事常青,只有員工之間互相理解,公司的整體凝聚力才會越來越強。好的愛情是兩個獨立思想的人愿意彼此理解和包容。...

2023-07-09 閱讀全文

一切的一切都開始于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夫妻之間相處懂得相互理解可以化解很多遇到的矛盾。我們要學會相互理解,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解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您整理的“互相理解包容的句子”相關數(shù)據(jù),請收藏好以下句子,以便下次再讀!...

2023-07-08 閱讀全文

理解是一種高貴的姿態(tài),是一種默契的照應,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兩個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變對方,而是互相理解,生活中,你是否學會了互相理解呢?欄目小編認為互相理解的句子是一本非常不錯的讀物推薦給你,請收藏并分享句子給你的朋友們吧!...

2023-07-0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