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上學期隨筆:明天我不哭了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小班上學期教育筆記 小班下學期教育筆記 教育筆記小班下學期 放學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開著小火車一個個準備回家了。離園的路上要走過兩個班的教室,路比較長。于是,我就邊走邊和前面的幾個孩子聊起了天?!傍欨?,明天來幼兒園可不能哭了?!薄岸?!”鴻鴻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突然,拉著我的手的浩浩蹦出來一句:“我明天來也不哭了!”“?。空娴??那太好了!”我故意大聲地說,“那我明天在門口等你哦!然后給你發(fā)一朵大貼紙哦!”“好!”浩浩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天,浩浩和爸爸牽著手過了馬路,來到了我的身邊。爸爸幫浩浩把書包背好。浩浩果然沒有哭,但臉上很難看。于是,我故意說:“哇——浩浩今天好棒啊,昨天還答應我今天早上來幼兒園要不哭了呢。果然——”話還沒說完
,浩浩應經“哇——”的一聲哭出聲音來了。我趕緊把浩浩接過來,抱進了大廳。掛完紅花后,浩浩還有點傷心。由于還要接待其他的孩子,我就讓邊上的濤濤拉著他的手和他一起走進教室。
晨檢鍛煉時,浩浩開心地和同伴們玩了起來。搭班老師和我說浩浩今天走進來居然沒有哭。看來,浩浩在路上的時候心情就已經愉快起來了。[OK語錄網 www.968ok.com]
十一的長假加上兩天的病假,讓浩浩本已有些適應的心理變得又有些搖擺了。但幼兒園的快樂生活還是讓浩浩有些心動的,雖然有點不太想來,但來了一天之后,就明確的表態(tài)第二天要開開心心地來。但畢竟孩子的年齡畢竟還比較小,表態(tài)之后,還是有些難于控制的。不過,哭了幾聲之后,又能很快地投入到集體生活中,漸漸以積極地態(tài)度來面對,愉快地參加各項活動。我想,浩浩的進步一定會越來越大的,明天再來他一定會不哭了。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托班隨筆“囡囡不哭了”
開學啦!剛入園的小班孩子很不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出現了許多現象: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和爸爸媽媽打圈圈、粘著爸爸媽媽不松手……這些我們都事先考慮到了。開學初期,我們每天熱情的接待孩子,抱一抱、親一親他們,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讓他們早點適應集體生活。
依依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寶寶,嘴里一直嘟囔著:“囡囡不哭了,囡囡不哭了?!笨墒遣灰娧蹨I停下來,看得我們真是既心疼,又心急。怎樣才能讓囡囡盡快適應起來,高高興興的上幼兒園呢?先讓囡囡覺得老師、小朋友都是很喜歡自己的;接著讓她覺得幼兒園就象家一樣
,有好玩的玩具、有好吃的飯飯;最后讓囡囡在幼兒園有精神依托,感受到幼兒園里有許多朋友在等著她,要和她一起玩。經過了一個月的觀察、引導,漸漸地,囡囡的哭聲少了,笑聲多了。在平時的活動中,囡囡會和小朋友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了;做個火車頭,開著小火車一起去操場上轉轉了;吃飯、睡覺的時候也不要老師陪在一旁了……如今在囡囡的嘴邊,你再也聽不見:“囡囡不哭了。”因為囡囡真得不哭了。
教育隨筆:我長大了,我不哭
新學期開始了,迎來了我們小一班的寶貝們,他們剛剛離開了父母的保護,要學著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控制自己的情緒,獨自面對一切,這些對于任何人來說,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換一個新的環(huán)境都會感到一些陌生、無助,那么,我們想想一個孩子又會怎樣呢?答案只有一個:哭——孩子特有的能力。當他們無助、無奈、沒有人可依靠、沒有安全感時,他們必然會顯現出特別焦慮、煩惱直至放聲痛哭。
對于小班新生來說,入園是他從家庭走向集體的第一步。第一天入園通常會出現哭鬧現象,這種情緒也叫“入園焦慮癥”。因為他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生活在父母或祖父母的身邊,對于自己親人的依戀性太大,所以讓其一個人在幼兒園的大環(huán)境里都會感到陌生與不安全,這時候的幼兒只能通過哭或者鬧著回家來發(fā)泄自身的恐懼心理。涵涵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園第一天他還沒走進教室卻已經聽到他的哭聲了,此時爺爺正抱著他。走進教室時他始終拉著爺爺的衣服,連去拿張紙巾都咬抓著爺爺的衣角。當他發(fā)現爺爺有要走的趨勢時,他會想各種辦法讓爺爺留下來,比如陪他一起玩積木,要喝水等。涵涵發(fā)現爺爺偷偷地走掉后便開始哭鬧的很厲害,要找爺爺,在老師的安慰下涵涵的哭聲慢慢小了,可是當他看到別的孩子哭的時候他又哭了起來,午睡前又會哭著找爺爺,睡醒了也會哭著找爺爺,一天下來這樣反反復復的哭。第二天第三天還是這樣。開學兩周后,別的孩子基本上不哭了,而涵涵也比入園時進步了很多,平時都不哭了,只是早上來園時還要哭。
對于涵涵的情況,我們了解到他從小就跟著爺爺的,從來沒有離開過爺爺身邊,因此對爺爺的依戀性特別大,進入幼兒園以后與家人分離產生的不安情緒以及環(huán)境的陌生產生的不安全感使他有了這種哭鬧情緒。對于涵涵我采用先安慰后冷處理的方法。當涵涵爺爺走后,不管我怎么安撫都無濟于事,甚至他越哭越厲害,我覺得可能自己的方法不對,所以選擇暫時離開一會兒,果真沒多久他就慢慢不哭了,安靜地坐在那里。我還發(fā)現涵涵的自理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很強,我就讓涵涵自己收拾東西等,同時采用表揚的方法使他的內心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使他喜歡上幼兒園。
適應是小班幼兒園入園面臨的第一個考驗。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師的耐心和愛心,當然針對不同的孩子還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用心去包容每一個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也會越來越好!
教育隨筆:老師,我不哭了
由于今年孩子入園的年齡偏小,適應的有點慢,所以在開學兩個星期了,suiran有的小朋友已經結束了哭鼻子的比賽,但是還有的小朋友仍舊不卑不亢的堅持著,尤其是早晨入園,肯定要來一曲。
針對這個情況,我制作了好多的哭哭臉和笑笑臉.并且把班里所有的小朋友的照片都貼在了墻上,并且告訴他們凡是早上到幼兒園不哭的小朋友,就在他的照片下面貼上笑笑臉。哭的小朋友就給他們貼上哭哭臉,因為老師不喜歡每天早上哭鼻子的小朋友。
到了第二天,不哭的小朋友都貼上了笑笑臉,有的小朋友,正想咧開嘴哭的時候。我拿著哭哭臉走了過去說到:你看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有好多都貼上了笑笑臉,你是要哭臉還是要笑臉。他抽抽噎噎的說:我,我也想要笑笑臉。我連忙對他說:你看你現在的摸樣只能發(fā)給你個哭哭臉的。我的話還沒有說完,他就急忙說,不,老師,我不哭了,我不想要哭哭臉的,我以后也不哭了。他這么一說結果有幾個想哭的小朋友也都不哭了,雖然臉上還掛著淚.但是都已經轉化成笑臉了,從這以后,每當有小朋友來幼兒園想哭的時候.我都讓他們看看笑笑臉和哭哭臉.而且還表揚他們說,哎喲,你們最棒了,老師說過喜歡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好寶寶的.結果他們就會破涕為笑了,就這樣漸漸的不到三天。我們班里小朋友在早上來幼兒園的時候,就沒有一個哭的了。我們常說在教育中要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我們都應該單獨對待,不是孩子們不懂事,而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更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個案隨筆:成成不哭了
成成是班的新寶寶,年齡比起班上最大的幼兒要小一歲半,身體體質不是很好,所以在入園時引起我們的重視。由于家長擔心孩子的身體,所以也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初入園時,成成在媽媽離開后會哭鬧,或者自己坐在小椅子上發(fā)呆,臉色也不大好看,出現了輕微的咳嗽現象。午睡入睡困難。
對于初入園的,第一次離開自己的父母,肯定會出現分離焦慮,從而引起生理上的一些不適應,家長的焦慮和不堅定也會影響幼兒適應的速度。
剛入園的一周,他基本上都是在老師懷里的。一天下來,胳膊又酸又痛。漸漸地,他對老師產生了依賴。在生活上,我們對成成很關注,即使在幼兒哭過之后也要檢查是否出汗,來決定增減衣服,鼓勵成成把飯吃完,同時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如喜歡看動畫片,喜歡小貼片,就在他早晨來園時發(fā)貼片進行鼓勵,請他來給小朋友放碟片。請別的寶寶來跟天天一起玩游戲,一起拉手站隊。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成成已經能做到基本上每天早上來園不哭鬧,和老師、小朋友也有了一定的交流,還能坐下來參與教學活動呢??吹剿羞@么大的進步,我們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教育隨筆:輸了,不能哭
教育隨筆:輸了,不能哭
今天下午的戶外活動時間,我組織著我們班的孩子們進行跳繩比賽。比賽結束時,勝負定出,勝的隊歡欣跳躍,輸的隊神情黯然。輸隊中,劉同哲蹲在地上抹起眼淚來。因為已到離園時間,所以我只是安慰他幾句,就忙著迎接家長。在回家的路上,我眼前一直浮現著劉同哲被奶奶接走時紅紅的眼睛和郁郁寡歡的神情。不知怎的我的心里沉甸甸的,就像壓上了一塊石頭?!安荒茏尯⒆虞斄司涂?”我在心里默默地想。
第二天,我早早來到幼兒園等待劉同哲的到來,過了好久,才見他耷拉著頭,一語不發(fā)地走進幼兒園、走進活動室、走到座位邊坐下來。我微笑著蹲在他的面前,輕聲問:“怎么了?同哲,還在為昨天輸了比賽不高興嗎?咱可是一個男子漢,不能因為這一次輸了,就哭,輸了怕什么,只要繼續(xù)努力,輸就會變成贏!……”
教育活動時,我和孩子們又圍繞著“輸或贏”這個話題展開論,孩子們暢所欲言、情講述著自己會如何面對輸贏。其間,我也會適時加入一兩句進行引導。漸漸地,我發(fā)現同哲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了,眼睛里重新有了光彩?!巴埽銇碚f說吧。輸了不能哭,要堅強、要相信自己,只要再努力、再加加油,我們肯定會贏!”說完,同哲又伸出小手作了一個勝利的姿勢:“耶!”“哈哈哈……”班里響起了歡樂的笑聲,我也開心地笑了。因為,我相信“輸”的陰影已影響不到我的孩子們了。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真心希望每一個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輸時不哭,學會堅強,有愈挫愈勇的勁頭……
教育隨筆:睿睿上學又哭了
早上睿睿上學時又哭了,這種現象已經持續(xù)好些日子了。
分析:
中班時沒出現這種情況,為什么大班反而會有這種情況發(fā)生呢?開始時,我們向家長了解情況,家長也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什么。我們找睿睿談話,開始時他說有小朋友在欺負他,我們馬上處理了這個問題。但是后面幾天仍舊哭著來上學,問他有沒有人欺負他,他說沒有;是不是不喜歡上幼兒園,也說不是……每次爸爸走后,他就會逐漸快樂起來,一整天都挺高興的,這就奇怪了。后來我發(fā)現每天睿睿都要哭著對爸爸說“早點來接我”,我想這才是原因了。因為睿睿的爸爸平時比較晚來接,睿??偸且街蛋嗍胰サ?,所以產生了這種不不良情緒。
策略:
1、和睿睿多交流,讓他明白爸爸是因為有事才玩來接,不是個故意晚來的。
2、和家長交流,分析原因。盡量按時來接孩子。如果今天不能按時來接,先要和孩子講明,不要早上每次答應早點來接,實際上又做不到,這樣反而讓孩子更加失望。
反思:
有時哄騙孩子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不信任感,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家長或老師答應過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有特殊原因無法實踐承諾,必須向孩子解釋清楚,這樣,孩子才會更加信任你。
教育隨筆:老師,我不哭媽媽就來接我了
對于剛入園的孩子來說,幼兒園是他從家庭走向集體的第一步,通常會出現哭鬧現象,這種情緒也叫"入園焦慮癥"。因為他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生活在父母和家人的身邊,對自己親人的依戀性較大,所以讓其一個人在幼兒園的大環(huán)境里都會感到陌生與不安全,這時候的幼兒只能通過哭或者鬧著回家來發(fā)泄自身的恐懼心理。
一諾是一個非常聰明可愛的小女孩,適應能力挺強。入園前的兩三天,媽媽經常帶一諾來班上玩。記得有一天下午,因為媽媽有事就把一諾留在了班上,當時只有她一個小朋友,她就自己玩教室的玩具玩了一下午,中途也沒有找媽媽。第二天也是如此,媽媽叫她回去了,可她玩得正盡興還不想回家,最后還是依依不舍地跟著媽媽走了。
到了正式上幼兒園的時候,第一天媽媽把一諾送來幼兒園,一諾很高興的和媽媽說再見,就和小朋友一起去玩了,一上午都和小朋友玩得很開心。
中午午睡的時候,睡房里面都已經安靜了,突然聽到哭聲,我走過去一看,是一諾的聲音。我問她怎么了,她說想媽媽了,我說一諾最乖,不哭,媽媽放學就來接你了,之后又坐在床邊陪了一會兒就沒哭了。
之后的幾天,一諾情緒都很好,后來由于周末在家休息了兩天,再上幼兒時突然又哭了:"我要媽媽,老師媽媽什么時候來接我?"我說:"一諾乖,不哭,媽媽放學就來接你了。"她問我真的嗎?我說那我們拉勾勾,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誰變了就是豬八戒。當時我還用手做了一個豬八戒的鼻子給她看,把她和旁邊的同學逗得哈哈哈大笑。上周一諾感冒請了一天半的假,媽媽把她送來幼兒園時,她就躺在媽媽的懷里,舍不得媽媽走。我把她抱過來以后,安慰她,可是她還是哭。我突然想到上次拉勾勾的事,我說:"我們上次拉了勾勾的喲,你答應我了不哭,媽媽放學就來接你了,再哭的話就要變成豬八戒喲,看,豬八戒就是這個樣子的,好看嗎?"看到我的動作以后她立馬就不哭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看書去了。適應是小班幼兒入園面臨的第一個考驗,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師的耐心和愛心,當然針對不同的孩子還需要用不同的方法。
幼兒教師隨筆:我要上小學了
這學期,孩子普遍感到自己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這種長大的感覺,引發(fā)了孩子模擬做小學生的愿望。他們背起了小書包。但是背書包已經不能滿足孩子要當小學生的渴望?!袄蠋煟W里有班長對嗎?”“小學生一直考試嗎”“老師,我們什么時候考試呀?”樂樂還說:“我姐姐的書包里有很多書,有許多本子,還有詞典呢!可是我們的書包里只有一點點。”……面對這么多問題和好奇,“我要上小學”的主題就這樣產生了。為了讓孩子更能體驗小學生的生活,我們打算參觀小學,孩子們發(fā)現了許多小學和幼兒園不一樣的地方。飛飛發(fā)現了小學里分男廁所、女廁所,而且男女廁所的布局也是不一樣的;寶寶發(fā)現小學里有課間十分鐘,他們在跳繩、跳橡皮筋;還有的說我們沒有班長,小學里有班長,我們能不能也有??;平平說:“小學里有一面國旗,我們幼兒園有三面國旗”,還沒等我反應過來,飛飛馬上接口道:“不對,我們幼兒園也只有一面國旗,還有二面是我們幼兒園的旗子和奉浦開發(fā)區(qū)的旗子?!蔽衣犃诵χf:“對,每一個國家只有一面國旗。我們幼兒園中間的是我們的國旗,左邊的是我們的園旗,右邊的是奉浦開發(fā)區(qū)的區(qū)旗?!?
1.孩子有非常強烈的做小學生的愿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帶孩子去實地參觀小學,滿足孩子做小學生的愿望。
2.能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同伴的講述。
3.孩子們能認識一些基本常識。如:每個國家都只有一面國旗。
教養(yǎng)支持:
1.從幼兒園到入小學,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由于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目的繁重,使許多孩子在進入小學后出現疲勞、消瘦、害怕學習的現象。因此,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工作很重要。我們帶孩子去參觀了奉浦實驗學校,讓幼兒更加了解小學,在參觀中,孩子們發(fā)現了幼兒園與小學的許多不一樣的地方,也解決幼兒的質疑。因為在前期學習過程中,有的問題我也不是很清楚,如“綠領巾什么時候帶”“紅領巾什么時候帶”“中飯在哪里吃?”“幾點上學,幾點放學”等等。孩子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他們向小學的哥哥姐姐提出各種問題,親密的交流,而我只是一個參與者,給予幼兒一個寬松和諧的民主氛圍,使幼兒體驗到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美好情感。而最終讓幼兒了解了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并盼望作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
2.在幼兒園也可滿足幼兒做小學生的愿望。如:在區(qū)域活動中模擬小學生課堂,讓孩子想小學生一樣上課。每星期選個班長,滿足孩子想做班長的渴望,并了解小學的班長負責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