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隨筆:讓感謝成為習慣
發(fā)布時間:2020-03-05 幼兒教師活動方案 幼兒教師教育筆記 幼兒教師中班教育筆記我在幼兒園擔任體育教師,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被臨時安排到大班帶生活活動。自主游戲后便是喝牛奶時間,我請孩子們排隊來我這里打牛奶。我有個習慣,就是要等孩子說“謝謝老師”后,我才把牛奶遞給他,這是幾年前當保育員時形成的習慣。這倒不是我想滿足被孩子尊重的虛榮心,而是想讓孩子學會感謝別人。第一個來打牛奶的小男孩什么也沒說,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對我的舉動很是不解。我也沒說什么,只是對著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了一陣,我小心地松開手,叮囑他回坐位的時候要小心。接著第二個孩子將杯子遞過來,第三個、第四個……直到最后,也沒有一個孩子想到說“謝謝”,我有些失落。等孩子們喝完牛奶后,我忍不住舉起緊握在手中的杯子,對孩子們說:“剛才可能不少小朋友已經(jīng)注意到,老師在給你們打牛奶的時候,沒有把牛奶馬上遞給你們,是嗎?”孩子們都注視著我,表情疑惑。
我用平靜的目光從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一一滑過,說道:“老師給你們出一道思考題:你怎么才能讓老師將打好的牛奶馬上遞給你?”話音剛落,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俺美蠋煵蛔⒁?,一下奪過來!”一個銅鈴般的聲音?!澳侨绻D虧姵鰜頎C傷人怎么辦?”我否定了她的回答?!皳侠蠋煹陌W癢,這樣老師的手就松開了。”坐最后一排的小男孩大聲說道?!斑@個小朋友動了腦筋,但要思考怎樣才能讓老師心甘情愿地把牛奶遞給你?”我示意他坐下再思考。這時,坐在角落里的一個扎羊角辮的高個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手猶豫地舉到半空又怯怯地縮了回去,反復了幾次。我慢慢走過去,一邊微笑著用眼神鼓勵她,一邊示意她回答?!啊H親老師的臉…”她站起來怯怯地說。孩子們一聽,頓時哄堂大笑,亂成一團。這個回答還真出乎我的意料,我示意孩子們安靜?!斑@倒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那你為什么要親老師的臉呢?”“因為……因為老師幫我打了牛奶……”小女孩一邊說,一邊撓著耳朵。我連忙接過她的話:“因為老師幫你打了牛奶,你心里很……”“感激!”孩子們搶著幫她回答了。我滿意地笑了笑,示意她坐下。
接著,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搶答,什么幫老師捶背,幫老師捏胳膊,話音此起彼伏。等孩子們的聲音逐漸減弱時,我說:“剛才你們所說的方法都是想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其實有一種方法更簡單也更有效,那就是對老師說一聲-一”我故意拉長了聲音?!爸x謝——”孩子們積極應(yīng)答。我笑著說道:“記住,以后老師給你們打牛奶或盛飯的時候,在你們有困難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千萬別忘記說聲‘謝謝’?!保?77139.COM 高分范文網(wǎng))
這事已過去一段時間了,但孩子們接過牛奶時那理所當然的眼神時常在我腦中閃現(xiàn),他們對這一切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我并不貴怪他們,因為他們畢竟還小。而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則是失職。
在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因為口渴,叫一個孩子幫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過來,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沒必要向孩子說聲“謝謝”;在區(qū)域活動中,教師因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彈珠蹦了一地,孩子自發(fā)地停下手中的“工作”,爭先恐后地去撿拾彈珠,而教師卻木然地站在一邊或忙著張羅其他的事情。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播種思想,收獲行動;播種行動,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這不正指向教師肩負的責任嗎?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靈深處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師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叩開孩子的心扉,去喚醒這個“天使”,讓感謝成為習慣。到那時,我們的世界就會彌漫著愛的芳香。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讓感謝成為習慣
幼兒園每天晨鍛過后,我們便帶著孩子排隊上樓進教室,然后洗手,再讓孩子回到座位等著吃早點。
每天的這個時候,阿姨都會把早點送到教室,孩子們看見了就會大喊起來:“哦,吃早點咯!”顯得異常的興奮。
這時候我就會提醒孩子:“阿姨給我們送來了這么多好吃的早點,我們應(yīng)該對阿姨說什么呀?”孩子們聽見我的問話后一開始都表情疑惑地看著我,接著就聽見有小朋友說:“要說謝謝!”我笑著說道:“對了啊,阿姨每天都要給我們做飯吃,送餐點,是很辛苦的哦,我們要記得跟阿姨說謝謝,做個有禮貌的孩子,寶貝們,記住了嗎?”孩子們都很開心的答道:“記住了。
”接著我們兩位老師把早點打好,請孩子們一組一組按順序到前面來端早點,孩子們只是一個又一個的接過我們手中的餐點,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
看到這種現(xiàn)象,我就在后面的孩子來端早餐時,假裝不愿意給的樣子,然后看著孩子的眼睛,希望他能想起說“謝謝”。
我之所以這樣做,不是我想滿足被孩子尊重的虛榮心,而是想讓孩子學會感謝別人。
想借此機會讓孩子們明白,當別人為你做事后應(yīng)該說聲“謝謝”,從小培養(yǎng)孩子要具有感恩的心。
有的孩子看著我,對我的舉動很是不解。
這時我就笑著問小朋友:“寶貝們,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不想把早點給他嗎?”“因為他不聽話”“老師是開玩笑的”......聽著他們這樣的回答我并不生氣,因為他們還只是個孩子,從中也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可愛之處,孩子小還需要我們老師多加提醒。
于是,我又說道:“剛剛阿姨把早點送上來了,然后老師要把早點打好放碗里再讓你們端去吃,哪個寶貝知道,端過早點要對老師說什么?”這時很多孩子就都說起了“謝謝老師”。
教育隨筆《讓幼兒養(yǎng)成排隊的習慣》
排隊是我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種行為秩序,比如,我們?nèi)ャy行取錢、在超市買完東西后付款、掛號看病等都會遇到排隊的情況,當大家都想辦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有序地排隊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有序地排隊可以避免危險的發(fā)生,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還可以使本來很擁擠的地方變得不擁擠,所以,要遵守社會秩序,需要我們學會等待、學會排隊。同樣,排隊也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環(huán)節(jié),它對幼兒的常規(guī)培養(yǎng)以及有關(guān)活動的順利進行,都有著密切關(guān)系。讓孩子在幼兒園這個集體中學會排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開學初,老師說:“小朋友們,我們要喝水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會蜂擁而至到水桶前,爭先恐后的拿自己的水杯接水喝,這種行為是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可是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穩(wěn)定,又不善于組織自己的行動,要想讓他們自己有序地排隊往往是很困難的。面對班級的這種情況,我們做出排隊常規(guī)培養(yǎng)。
我們進行了集體教學《我會排隊》,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了解排隊的重要性,知道排隊的好處,初步建立孩子的排隊意識。然后老師根據(jù)孩子的身高情況對小朋友進行了隊形排列,我們還制定了排隊常規(guī)的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樣增加孩子排隊的趣味性。在進行入廁,喝水,站隊等活動前,我們會強調(diào):“請小朋友聽音樂到水桶前排隊。或者在衛(wèi)生間門口排隊”。我們會對排隊好的小朋友進行表揚,起到榜樣的作用。在培養(yǎng)中,班級的老師要做到一致性,統(tǒng)一性。這樣更有利于孩子常規(guī)的建立和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孩子們也會出現(xiàn)“站錯隊”,“插隊”等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會有針對性的進行隨機教育,及時幫助幼兒進行改正。
現(xiàn)在班級的排隊常規(guī)得到改善,孩子們基本養(yǎng)成良好的排隊習慣,這也能夠幫助幼兒初步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和集體意識。
教育隨筆:讓幼兒養(yǎng)成排隊的習慣
讓幼兒養(yǎng)成排隊的習慣
小班的幼兒入園已有一段時間了,他們漸漸的對幼兒園的生活開始適應(yīng),這時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開始出現(xiàn),無論是課間還是戶外活動回來以后,孩子們都要去排隊喝水,可是那條隊總也排不好,孩子們總是你爭我強,你推我擠,還有幾個調(diào)皮的小家伙總要去加塞,一個頂一個的往前擠,最前面的孩子被擠得搖來晃去,結(jié)果一下子把水都撒在自己身上了。對于這樣的現(xiàn)象我提醒了好幾次,可是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會兒隊又亂了。這樣的情況在別的活動中也屢屢發(fā)生。這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真是讓我頭痛。
運動回教室我也口渴了想喝點水,忽然我的腦子里靈光一閃,于是我端著杯子悄悄的走到了隊伍的尾巴上。孩子們看見了都用大大的眼睛看著我,王盛問:老師你干什么呀?我說:排隊喝水呀?他皺著眉頭不解的說:老師喝水也排隊呀?我回答:對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隊,老師喝水也要排隊!這樣才是好孩子呀!咱們一起比賽看誰排隊排的好,好嗎?王盛馬上說:好,其余的小朋友也高興的異口同聲贊成,那幾個小調(diào)皮也馬上排到了我的后面??吹竭@我不覺的笑了。
回到活動室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么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么才能把隊排好,孩子們都積極的想辦法,有的說,不推不擠;有的說,誰排的好就給五角星;還有的說,老師當小警察,監(jiān)督小朋友。最后我采納了小朋友的意見,但不是老師當小警察,而是小朋友自己輪流當小警察,不但監(jiān)督小朋友的排隊情況,也監(jiān)督老師的排隊。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要當小警察,因為是孩子們自己想的辦法,所以大家也都很聽小警察的話,我們的排隊亂問題迎韌而解,孩子們也從中體會到了維持秩序和遵守秩序的快樂。當然,在日常排隊,戶外活動中,排隊秩序也大大有了改觀。以后,我還要明確的要求,反復的強化,相信會得到更佳的效果。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熏陶、甚至感召孩子,對幼兒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的常規(guī)習慣養(yǎng)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guān)注、教育,并采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yǎng)。另外,常規(guī)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民主與集中要相結(jié)合,不能死守。教師更應(yīng)把握一切的教育契機,讓幼兒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通過親身活動和情感體驗來接受教育,也使幼兒能相對獨立的解決力所能及的小問題,從而最終真正理解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
幼兒教師隨筆:感謝孩子們讓我成長
畢業(yè)后,我?guī)е鵁o限的遐想和憧憬來到了幼兒園,我想,我終于成為一名老師了,以后的每一天,都會有一群可愛的孩子圍著我,他們在我身邊跑來跑去,我們有說不完的話,我會耐心、細心、溫柔、體貼,將每個孩子照顧周到。
可是想象總是太美好,現(xiàn)實是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遐想和憧憬仿佛都化成了泡沫,每天環(huán)繞在我周圍的是孩子無休止的哭鬧聲。一天下來,我腦袋里都是嗡嗡嗡的。孩子們每天都會有一堆的狀況。我大聲地吆喝著,僥幸控制著局面,維持著片刻的安靜。身邊的同學從事幼教的少之又少,我看著他們的選擇,我也曾經(jīng)動搖,可我真的非常喜歡孩子,我舍不得他們,現(xiàn)在我慶幸自己當初堅持了下來。
在這條路上,我遇到了無數(shù)的事情,自己的孩子的牽扯到自己的事情,還是小事情,但牽扯到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情。不過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牽扯到孩子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才讓我一步步的成長。
成長,從第一次給孩子洗褲子開始。
我真的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會給孩子洗屎褲子,第一次幫孩子脫下褲子時我就已經(jīng)難受的不行了,所以我沒去洗。但當我看到,小小年紀的保育老師在洗時,我真的有對自己深深的反思和檢討,我也看到我主班老師那次給孩子洗屎褲子,她是一邊干嘔著,一邊繼續(xù)給孩子洗著。所以當下一個孩子拉褲子時,就由我給他洗了。生理上的反應(yīng)不能避免,但是我從心里上坦坦然然的接受了。
成長,從第一次正確的給孩子擤鼻涕開始。
以前我給孩子擤鼻涕時就是拿張紙輕輕的放在孩子鼻子上,對孩子說擤。之后我學到了不能兩個鼻孔同時擤,容易造成頭顱內(nèi)壓力不平衡,影響孩子的聽力,要一次一邊一個鼻孔擤鼻涕,這樣我就以為自己學會給孩子擤鼻涕了。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個爸爸給孩子擤鼻涕,孩子擤完之后,爸爸還拿著紙輕輕的給孩子擦,一次又一次,將孩子鼻子中的鼻涕,盡量都擦干凈,那時的我深受感觸,覺得自己的不足的、不會的、不懂的、想不到的還有好多。從那之后,我不僅會正確給孩子擤鼻涕也懂得了任何事情都要去多問、多想孩子們的感受。
成長,從第一次與家長密切配合開始。
我覺得自己挺能理解家長,我知道孩子對他們來說就是所有的一切,整個的世界。但有時還是會讓家長弄得很傷心,很低落。
記得我們班有個小男生,稍微有點小感冒,眼圈就會發(fā)紅,尤其午休后會更紅,所以放學時就是雙眼通紅,我們看著也很難受,也跟孩子的家長交流了。但,那段時間每天早上來送孩子的奶奶都會問我,你們是不是打他了?你看眼紅的。解釋了很多次,就是得不到奶奶的信任,真的傷心極了,之后隨著孩子感冒慢慢好轉(zhuǎn),眼睛慢慢不紅了,我們都放下了心。
通過這件事,我就對和父母的溝通產(chǎn)生了抵觸,但是孩子的成長必須要有家園相互配合。所以當我再次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一個小朋友,每次說話都很小聲,很內(nèi)向,也不主動與別人交流時,我還是主動的,與孩子媽媽溝通交流了,我們配合的很愉快很默契。在幼兒園中,我會多給孩子上臺發(fā)言的機會,在與孩子交流時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去逗她開心,我也建議孩子的媽媽多帶孩子去找孩子的好朋友,一起去游樂場玩,一起去吃飯,現(xiàn)在的她已經(jīng)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了??吹剿淖兓覀兌己荛_心。
我經(jīng)歷了很多的第一次,我也獲得了同樣數(shù)量的成長,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他們會教給我們許許多多的事,但在我的幼師生涯中,我會遇到許許多多與眾不同的人,他們單純、善良,他們教會我人世間最真、最善、最美的一切。
感謝我的孩子們,成為一名幼兒老師,讓我學會愛,讓我慢慢成長,最后祝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育隨筆:幼兒習慣養(yǎng)成
這一學期吃飯一度曾當作常規(guī)來教育孩子們: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眼睛要看著自我的菜碗,不要剩下飯菜……這一系列的“規(guī)矩”天天掛在嘴上,絮叨起來沒完沒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效果并不是很明顯。飯菜該剩下還是剩下,話該說還是說,有時候一頓飯要吃上大半個小時,這天突然有了轉(zhuǎn)機。
這天吃飯前,我又講述了一次“吃飯要則”,剛要吃,一個小朋友大聲說:“老師,我們比賽看誰先吃飽!”“好”辦理的小朋友都興奮起來,我趁機說:“行是行,我們不光要比賽誰先吃飽,還要看誰的桌面、碗里最干凈,而其吃飯的時候不說話?!薄靶校 贝蠹引R聲說,于是,一場避開生面的比賽開始了。透過比賽,大家一致認為潘廷晟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們都念念不忘這場比賽。我明白了,單純的說教并不能解決問題,要順應(yīng)孩子的興趣,找到他們的興奮點,了解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偶爾搞幾次小比賽,比一般的說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預(yù)期效果
幼兒習慣養(yǎng)成教育隨筆
幼兒養(yǎng)成教育的資料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講衛(wèi)生、懂禮貌、禮貌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等。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yǎng)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yīng)當個性注重習慣的養(yǎng)成。
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上幼兒園就是為了學會書寫數(shù)字,背誦唐詩,認識漢字,學習書面上的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chǔ),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zhì)量,并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說,習慣是體現(xiàn)一個人素質(zhì)的重要方面。
幼兒進入中班后,我們發(fā)現(xiàn)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方面大體有三種狀況:有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guī)則,各項常規(guī)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動亂講話、區(qū)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此刻某些方面的狀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guī)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狀況,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為幼兒樹立好榜樣。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們也要按照這些要求做。如:見面有禮貌的問好,飯前便后洗手,有需要協(xié)作的事情主動幫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讓幼兒明白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yǎng)成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班級中沒有養(yǎng)成良好常規(guī)習慣的幼兒不僅僅讓人費心,而且還會對其他幼兒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有段時間,班級有些小朋友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課發(fā)現(xiàn)一個小朋友很自覺的就坐好了聽課。我立刻表揚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學習。那天大部分上課都十分的認真,用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時的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chǎn)生更加要好好表現(xiàn)的欲望,也就是產(chǎn)生了“良性循環(huán)的效應(yīng)。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多用正面強化。從某一個”閃光點“的行為出現(xiàn),帶動整體行為改善。
第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為方面出現(xiàn)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等等,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在與孩子溝通交流中,家長要指出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動作慢。你衣服疊的真整齊,如果疊的在快一點就更好了。
以上三點是我在幼兒養(yǎng)成教育中的一些體會。家庭教育在幼兒養(yǎng)成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家長應(yīng)正確教育孩子,只有讓幼兒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才有真正的好處。養(yǎng)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guī)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受益終生。
幼教隨筆: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以后的活動中,我也要多以此事為例,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在探索、嘗試中得到更多的知識!
隨著《幼兒園規(guī)程》的頒布和落實,老師們的教育觀念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班內(nèi)的環(huán)境要成為幼兒的環(huán)境,要注重幼兒的主動性,讓他們成為環(huán)境真正的主人。
帶著這樣的目標,我和幼兒共同布置了本班的自然角。但在種蒜時,幼兒發(fā)生了爭執(zhí),有的幼兒說放在泥里,有的說放在水里,還有的說什么都不放就能發(fā)芽。我覺得可以鼓勵幼兒做一個很好的實驗。因此,我讓幼兒分成組,自己用自己認為能使蒜發(fā)芽的材料種植,并填上標簽。在這開始,我一直認為只有放在水里的能發(fā)芽。
這樣,我們天天觀察、關(guān)注它,大大加強了幼兒的參與性。一天過去了,什么也沒發(fā)生,二天過去了,水里的蒜發(fā)了一點綠芽。第三天,一位幼兒跑來對我說:"劉老師,我們用海綿種的也發(fā)芽了。"我馬上過去看,還真是的。這時,又有一位幼兒說:"你看,它的根扎到海綿里去了。"真的,根部都深深地向海綿深處扎去。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第四天,種在土里的大蒜也發(fā)出了嫩芽。
這次的實驗,告訴了幼兒實驗的結(jié)果,但事實上也告訴了我,更使我明白,老師應(yīng)放手讓幼兒去想、去做,他們會比你想得更多、更好。
在以后的活動中,我也要多以此事為例,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在探索、嘗試中得到更多的知識!
教育隨筆:讓幼兒養(yǎng)成喝水的好習慣
教育隨筆:讓幼兒養(yǎng)成喝水的好習慣
春天干燥,孩子們更加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早上入園時,個別家長來到我面前說:“老師,麻煩你讓我的孩子多喝點水?!毕挛珉x園時,也有些家長一接到孩子,就問孩子今天喝水沒?可是有些孩子平時不愛喝水,只有等到很渴的時候,才想起來喝,其實,我們平時經(jīng)常提醒孩子們多喝水,并且一個上午就提醒四五次。但這個提醒的作用不是很大,我悄悄地觀察了幾天孩子們喝水的情況:如果老師不盯著,孩子們就盛很少的水,而且喝很久很久。在幼兒園內(nèi),每個班級都配備了保溫桶,內(nèi)盛溫度適宜的溫開水,每個孩子都會配備一個專用的、定期消毒的杯子,有的孩子說白開水不好喝沒味道,也有的孩子說有種消毒過的味道。還有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做自己的事情。一玩起來,什么都顧不得了。
孩子不喝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與本班老師商量,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喜歡喝水,知道渴了就主動喝水。也為了讓孩子認識到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飲水習慣,所以安排了孩子定時喝水的時間,如:早上來園要喝一杯水;集體教學后喝一杯水;早操戶外活動后喝一杯水;午睡起后喝一杯水;游戲前喝一杯水;戶外活動前喝一杯水;離園前喝一杯水等等,并讓孩子知道和養(yǎng)成"自己渴了,會主動喝水。但有的孩子在定時喝水時每次都去喝少量的水,為了保證孩子的喝水量,教師就親自把足夠的水倒在孩子的杯里,剛開始由老師監(jiān)督,孩子適應(yīng)后,可以讓孩子們互相監(jiān)督,慢慢地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覺的行為。因為是小班所以孩子喝水時,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灑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說話。在培養(yǎng)孩子定時喝水習慣的同時,還不能忽視培養(yǎng)他們隨渴隨喝的習慣。其實定時喝水未必能滿足所有孩子對水的需求,如果他們能隨渴隨喝最好了。所以在孩子活動中、游戲中我們就針對性地提醒他們隨渴隨喝。
為落實這一計劃,平時到了喝水時間,我們便做出很渴的樣子說:"呀!今天玩得真高興,我都出汗了,覺得很渴,你們誰覺得渴了告訴我,咱們一起去喝水。"孩子們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約而同地說"我也渴了""我也想喝水"我們再給孩子們以鼓勵和肯定,相信我們班的孩子會養(yǎng)成主動喝水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