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設(shè)計――找朋友
發(fā)布時間:2019-12-17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說課稿 幼兒中班教學(xué)活動設(shè)計方案 幼兒園中班活動設(shè)計方案目標(biāo)1.能自主選組,并思考、討論分組的一些要求。2.體驗成為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準(zhǔn)備幼兒在小班時已有分組及按小組活動的經(jīng)驗。過程1.我想和他們在一組。――小班時的朋友是不是都來了?我們班又有了哪些新朋友?他們叫什么名字?――升中班了,你想和哪些朋友在一個組?――幼兒自主選組。2.我們分得是否合適。――引導(dǎo)幼兒就選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如:如果小組太多了怎么辦?有的組人太多,有的組人太少,怎么辦?有的組全是男孩(或女孩)怎么辦?――引導(dǎo)幼兒共同討論分組的一些具體要求,如要考慮人數(shù)、男女搭配等問題。――引導(dǎo)幼兒根據(jù)分組的基本要求重新找朋友,作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3.給我們的組起名字。――幼兒給自己的小組起一個名字。――每組派代表向大家介紹小組的名字及成員。建議1.從教師分組到幼兒自主選組、自己找朋友,幼兒從被動變?yōu)榱酥鲃?,這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成為名符其實的班級小主人了。2.可引導(dǎo)幼兒通過協(xié)商繪制小組標(biāo)記,貼在每組桌上。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幼兒園小班科學(xué)活動設(shè)計:找找好朋友
活動目標(biāo):
1、通過操作、擺弄,體驗物體的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
2、發(fā)現(xiàn)物體、圖形的相似之處,進行初步而簡單的求同和分類。
活動準(zhǔn)備:
在娃娃家提供各種不同材質(zhì)、不同顏色、不同樣式的小手套和小襪子。
紅、綠兩個玩具筐。
活動過程:
1、利用娃娃家中(或幼兒自己的)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襪子的問題情境引發(fā)幼兒的關(guān)注,教師:"小娃娃們要出去玩游戲,可是找不到一樣的襪子和手套了,誰能幫他找找呢?"
2、提示幼兒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將小襪子放在紅筐里、將小手套放在綠筐里、在小筐上貼上相應(yīng)的標(biāo)志,等等。
3、找出成雙成對的襪子、手套。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如拿出一雙襪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請幼兒尋找另一只。
4、也可請幼兒找錯或創(chuàng)設(shè)有錯的問題情境,請幼兒觀察、辨別手套、襪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兩只不一樣的襪子,對幼兒說:"我覺得對嗎?"如果幼兒認為不對,可以接著問:"你們說說它們哪兒不一樣?"引導(dǎo)幼兒邊說邊指出不一樣的地方。
5、教師:"幾只小襪子是好朋友呀?"鼓勵幼兒嘗試點數(shù)1、2。
6、教師:"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使兩個好朋友不分開呢?"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并動手嘗試。如果小夾子夾上,把一只襪子或手套放在另外一只的嘴巴里,把兩只襪子卷在一起放在小盒里。在幼兒完成后,教師給予鼓勵:"小朋友真能干,小娃娃謝謝你們!"
備注:此教材選自《甘肅省幼兒園快樂與發(fā)展課程》教師用書p143頁。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設(shè)計――聽話的朋友
目標(biāo)1.理解故事,懂得讓身邊的用品成為自己的朋友。2.學(xué)習(xí)有條理地整理、保管物品。準(zhǔn)備1.設(shè)置娃娃家場景:衣物放在床底下、柜子后、椅子下,屋子里一片狼藉。2.掛圖。3.故事磁帶。過程1.認識拉拉的家。――這是拉拉的家,拉拉總是找不到他的衣服朋友。你們能幫他找到嗎?――引導(dǎo)幼兒幫拉拉想出整理衣服的辦法。――啟發(fā)幼兒在布置好的場景中幫拉拉找衣物,并說“XX(物品)在XX(地方)”,如“衣服在床上”。2.聽聽拉拉的故事。――出示掛圖,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內(nèi)容。――拉拉有什么煩惱?――媽媽幫拉拉想了什么辦法,讓衣服朋友聽話了?――這個辦法有用嗎?拉拉是怎么做的?3.好好對待我們的“朋友”。――活動室里有沒有不聽話的朋友?你能做它們的小司令嗎?――帶領(lǐng)幼兒整理活動室并學(xué)講“XX放進XX里”,如“玩具放進玩具櫥里”。建議1.這一活動已從人之間的朋友關(guān)系擴展到人與物之間的朋友關(guān)系。2.請家長在家里盡量讓幼兒自己管理衣物、玩具等。如:把洗過的衣服折疊好收放在固定的柜子里,每晚睡前將衣服疊好等。3.日?;顒又校烧堄變罕9芤恍W(xué)習(xí)用品、玩具、活動材料等。附:聽話的朋友拉拉的衣服朋友常常不聽話,有時躲在床底下,有時藏在柜子后面,有時又躲在椅子底下。每天早上,拉拉總要找上半天,最后還要媽媽來幫忙。媽媽幫拉拉把這些不聽話的朋友一個一個找出來,并對拉拉說:“你要學(xué)著當(dāng)個小司令,讓衣服朋友都聽你的話?!蓖砩?,拉拉把衣服和褲子疊整齊,放在椅子上說:“命令你們在椅子上趴著,隊伍排整齊,別亂動,不能讓敵人發(fā)現(xiàn)?!薄靶∫m子,你要躲在潛水艇里。”拉拉把襪子放進鞋子里。“潛水艇潛水啦?!崩研臃旁诖蚕??!靶∶弊樱埬闳ギ?dāng)偵察兵。”拉拉又把帽子掛在衣鉤上。最后,拉拉才安安心心地上床睡覺了。第二天早上,拉拉很快就找到了這些衣服朋友。他穿好衣服、褲子,穿上襪子、鞋子,戴上帽子,得意地對媽媽說:“瞧,我的衣服朋友多聽話呀?!?/p>
中班語言活動設(shè)計――聽話的朋友
大班語言活動設(shè)計--尋找“幫助”
設(shè)計意圖:
現(xiàn)在的孩子常常受人幫助,卻很少意識到要去幫助別人,所以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孩子關(guān)心人、愛護人的思想意識?!秾ふ摇皫椭薄愤@個故事告訴我們,幫助不是一樣?xùn)|西,它是一種情意、一種精神。本活動旨在通過這一故事,讓孩子們理解“幫助”,從而樂意幫助別人。
目的:
1.體會“幫助”的含義,初步理解“幫助”可以是一句關(guān)心的話,或一個體貼的行動。
2.感受幫助別人和得到幫助的快樂。
3.培養(yǎng)語言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
準(zhǔn)備:
圖片,表演道具。
過程:
活動一
1.昨天午睡起床后,小紅扣不好紐扣,因為紐扣在背上。這時,小明看見了就幫小紅把紐扣扣上了。下面我們請小紅說說當(dāng)時的心情。
2.誰也像小紅一樣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別人是怎么幫助你的?
3.你有沒有幫助過別人?你是怎么幫助別人的?
4.你喜歡幫助別人嗎?當(dāng)別人得到幫助很高興時,你有什么感覺?
5.小結(jié):每個人都需要幫助,也都能幫助別人。幫助不一定是要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就是幫助。
活動二
1.看圖講述故事一遍。
2.啟發(fā)幼兒討論:故事中的小女孩有沒有找到“幫助”?從哪幾句話可以看出小女孩找到“幫助”了?野狼、公牛是怎么幫助小女孩找“幫助”的?
3.給予足夠的時間,引導(dǎo)幼兒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梢韵葍扇擞懻?,再個別發(fā)言。
4.引導(dǎo)幼兒自由結(jié)伴,自己商量角色分配,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表現(xiàn)故事內(nèi)容。
5.鼓勵幼兒討論:小女孩找到的“幫助”究竟是什么?
6.引導(dǎo)幼兒舉例說說人們什么時候需要“幫助”,為什么說隨時都能用到“幫助”。啟發(fā)幼兒學(xué)說:“你隨時都能用到它,比如……”這句話。
7.小結(jié):野狼雖然沒有“幫助”,但是野狼跟隨小女孩去找公牛;公牛雖然沒有“幫助”,但是公牛愿意和他們一起去找女人;女人也沒有“幫助”,可是當(dāng)暴風(fēng)雨來臨時,他們緊緊地站在一起。其實“幫助”是一句安慰的話,一聲體貼的問候,一個小小的行動。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幫助,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附:
尋找“幫助”
有一個小女孩走遍世界各地,她在尋找一個“幫助”,因為她沒有“幫助”,而且她還很小。
小女孩在森林里遇到野狼,她對野狼說:“親愛的野狼,我無論如何需要一個‘幫助’?!?/p>
野狼問:“你要這個做什么?”
小女孩說:“你隨時都能用到它,比如在外面迷路時。”
“說得對。你跟我來!雖然我沒有‘幫助’,但是強壯的公??雌饋響?yīng)該有,我?guī)闳?”野狼說。
他們就一起去找公牛。野狼對公牛說:“親愛的公牛,這小女孩需要一個‘幫助’,你有沒有這東西?”
公牛問:“小女孩為什么需要這東西?”
野狼回答說:“因為你隨時可能用得著它,比如在外面迷路時。”小女孩補充說:“比如森林著火了?!?/p>
公牛說:“你們說得對。我雖然沒有這東西,但是我愿意跟你們一起去找,說不定我對你們會有用處。我想,住在山上的那個高大的女人可能會知道得多一點。”
他們?nèi)齻€一起上山去找那個高大的女人。公牛對女人說:“親愛的女士,這小女孩需要一個‘幫助’,不知道你有沒有?”
女人問:“這小女孩需要‘幫助’,是因為她還小嗎?”
公牛說:“是啊!這東西很有用,比如你在外面迷了路,或是森林著了火。”
小女孩補充說:“還有河水泛濫的時候。”
女人說:“沒錯!人確實需要‘幫助’,但是我也沒有這東西,連一個也沒有。”
這時,山上來了一陣暴風(fēng)雨,打雷又閃電。他們害怕極了,在大雨中緊緊地站在一起。
暴風(fēng)雨過去了,太陽又探出頭來。野狼抖動全身,女人開始跳舞,小女孩把身上濕透的衣服脫下來,掛在公牛的角上晾干。原來,“幫助”無處不在!
提示:相關(guān)內(nèi)容請點擊幼教圖庫,更多內(nèi)容在素材資源
?語言活動:《小金魚找朋友》
活動目標(biāo)
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愿意學(xué)講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準(zhǔn)備
圖片、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傾聽理解故事1—2段。
——出示一條小金魚的形象,問:它是誰呀?它在看什么、想什么?引出故事。
—一一出示圖片邊指邊講故事1—2段,教師可提以下問題:小金魚先找的朋友是誰?小雞能和小金魚做朋友嗎?它們是怎么說的?小鳥能和小金魚做朋友嗎?它們是怎么說的?
——學(xué)說小金魚、小雞、小鳥之間的對話。
2.觀察圖片,最后,小金魚找到了誰做朋友,它們是怎么說的。為什么它們能成朋友?
3.教師再一次結(jié)合圖片完整地講一遍故事。
附:小金魚找朋友
池塘里有一條小金魚在游來游去,想找好朋友。游啊游,看到岸上有一只小雞,他對小雞說:“小雞小雞,我們一起玩,好嗎?”小雞說:“對不起,我不會游泳,你找別人吧!”
小金魚又游啊游,看到一只小鳥在天上飛,他對小鳥說:“小鳥小鳥,我們一起玩,好嗎?”小鳥說:“對不起,我不會游泳,你找別人吧!”小金魚嘟著嘴又游開了。
他游啊游,看到前面有許多大腦袋、細尾巴、全身烏黑的小東西在游,他趕快游過去說:“你們好,我是小金魚?!蹦切鹾诘男|西說:“你好,我們是蝌蚪。”小金魚說:“我們一起玩好嗎?”“好的?!毙〗痿~終于找到了朋友。他們一起在水中玩得非常開心。
小朋友,你們說,小金魚的朋友是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