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別說我小
發(fā)布時間:2019-12-12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數教案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活動目標1.能用普通話較清楚的朗誦詩歌,正確發(fā)出"穿""種""說""桌"等翹舌音2.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心情活動準備1.幾件孩子小時候用的物品,小衣服 小鞋子 奶瓶 小時候照片2.幼兒用書第一冊第22-23頁活動過程1.出示寶寶用品 幼兒觀察 和自己的衣服比一比 有哪些大一些(小很多) 每個小朋友都是從那么小的時候過來的請幼兒說說自己現在與過去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發(fā)現自己長高了 以前的衣服鞋子都穿不上了 長大了 也比原來重了2.說說自己的進步小朋友長大了 現在上中班了 那么你們的本領是不是比以前更大了? 你們會做哪些事情呢?
可以幫助家人做家務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方面說一說自己長大了小朋友都這么棒呀 會做的事情真不少 我們把小朋友剛才說的會做的事情連在一起說3.學習詩歌(1)教師朗誦詩歌 幼兒傾聽(2)詩歌里說什么 教師注意提示"穿""種""說""桌"等翹舌音4.閱讀幼兒用書一底冊22-23頁 啟發(fā)幼兒做更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動反思: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別說我小》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能用普通話較清楚地朗誦詩歌,正確發(fā)出“穿、種、說、桌”等。
2.會按節(jié)奏、有表情的朗誦。
3.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悅心情。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5.理解詩歌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收集幼兒小時候的用品、照片等。
2.在發(fā)現區(qū)布置“我小時候”的展覽,展覽的內容為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物品、身高體重增長的圖表及小班的美術作品等。
3.掛圖《別說我小》一幅。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組織幼兒音樂律動《我的好媽媽》,集中幼兒注意力,引入主題。
2.談話
師:“小朋友們,我們的媽媽這么辛苦,我們在家中應該怎么做呢?”
幼:幫媽媽掃地、搬凳子。
幼:給媽媽錘錘背...
師:你們說的真好!真是媽媽的好寶寶。(引導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
二、說說自己的變化
1.幼兒討論在家的情況
師:告訴你們個小秘密,小動物幼兒園里的小烏龜也升中班了,他覺得自己一下子就長大了很多,所以它決定,不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呢!可是呢,爸爸媽媽還是什么也不讓它做,還是說,小烏龜,你還太小,太??!我想知道你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會說你小嗎?為什么?他們說你小,你承認嗎?
幼:媽媽總說我小,其實我已經長大了。
幼:上學時我想自己走,可奶奶總說我還小,老背著我...
師:小朋友現在長大了,會做很多事情了,那你現在和過去有什么不同?
幼:小的時候我不會穿衣服,現在我會自己穿衣服了。
幼:我過去很矮,現在我長高了...
2.觀看并講述圖片
師:圖片上的小朋友也長大了,看一看他們在干什么?(逐一出示圖片,幼兒講述)
幼:小朋友在穿衣服。
幼:小朋友在洗腳...
師:你能夠做到嗎?
幼:能。(引導幼兒發(fā)現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小了)
三、我長大了
1.請幼兒互相交流:現在學會了什么本領,取得了那些進步等。
2.肯定幼兒的進步,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誰的關心、照顧和培養(yǎng)?
幼:我的成長離不開媽媽的關心。
幼:我的成長離不開奶奶、媽媽、老師...的培養(yǎng)。(引導幼兒進一步體驗自己長大了)
四、學習兒歌《別說我小》
1.老師將圖片和兒歌結合在一起,把兒歌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2.講一講詩歌里說了些什么?鼓勵幼兒用詩歌里的語言回答。
幼:我會穿衣和洗腳。
幼:我會擦桌把地掃...
3.采用集體、分組等形式,用普通話有節(jié)奏、有表情地朗誦詩歌。(老師注意幫助幼兒發(fā)準“穿、種、說、桌”等翹舌音)
五、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回家把兒歌讀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告訴他們自己已經長大了,會幫他們做事情了,在家做他們的小助手好嗎?
教學反思:
1.彷編部分難度有點大,沒有很好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應在前期學說詩歌準備充分,減小難度。
2.彷編部分的簡筆畫圖示太小,應再稍大些;由于側身在小黑板上比較難畫,下次可以在腿上畫好后貼到黑板上。
3.整堂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關注幼兒已有經驗與課程內容的聯系。
幼兒百科:長大成人,年滿18周歲的人,即可稱之為長大,超過20周歲為真正意義上的長大成人。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我會數》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我會數
教師:
活動目標:
1.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2.會手口一致的點數,并說出總數。
3.能按數拿取相等數量的物體。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實物紐扣、樹葉、珠子等一到5個,圓點卡片一到五個。
2.圖片一幅,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復習"5"以內的數數。
出示圖片,幼兒觀察、自由討論。
教師:開學了,小兔要送花給我們小朋友。大家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么?小朋友們一起數一數圖中各種東西的數量(一輛小車、一只小兔、兩個車輪、三個氣球、四只蝴蝶、五朵花)。
教師說圖中的任一內容,幼兒出示相應數量的圓點卡片。
2.幼兒操作練習:按數取物。
請幼兒觀察籃子里的物品,說一說哪些可以放在一起數,哪些不可以放在一起數。為什么?
請幼兒拿出各種實物,數一數,各有幾個,說出總數。
教師報數,請幼兒拿相等數量的物品。
3.玩"手指游戲"。
游戲開始,教師和幼兒邊說兒歌邊做動作:拍拍手,藏小手(雙手放背后)。你出"5"(教師伸出5個手指),我出"5"(幼兒伸出5個手指)。數一數。對不對?(幼兒點數手指,并說出總數。)對,對,對。(用同樣方法,教師分別出示1個、2個、3個、4個手指,游戲反復進行。)
4.完成幼兒操作材料《我會數》。
(1)觀察圖畫,理解圖意。
提問:你們看見了什么?小猴有幾只?
(2)交代操作要求。
提問:5只小猴可以用幾個圓點表示/
(3)幼兒操作。
活動延伸:
讓幼兒結伴相互數數對方身上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如:1個鼻子、2只眼睛等。)
活動建議:
家長在休息日帶幼兒外出活動時,可引導幼兒尋找周圍的物體,進行數數活動。
幼兒園中班教案《別說我小》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
2.愿意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感受長大的快樂。
3.念準:穿、種、花、事等字音。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小魚紙偶、掛圖、白紙、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你能做什么?
S:(出示小小魚)小朋友們好,我是小小魚:我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呢?(我也會)是嘛?我們比比誰能干。一起來聽聽我都會做什么?
二、欣賞、學念兒歌
1.兒欣賞兒歌,教師完整念兒歌。
S:《別說我小》媽媽你別。。。
2.教師提問,幼兒再次欣賞兒歌。
S:媽媽,爸爸,奶奶,都說小小魚怎么了?
Y:說它小。
S:小小魚是怎么回答的?(引導幼兒說出兒歌,并逐句出示掛圖,并依據掛圖逐句示范朗誦;落實幼兒對穿、種、花、事等字的發(fā)音。)
3.幼兒學念兒歌。
S:看來大家真的長大了,連聲音也越來越響亮了,我要再仔細聽聽,誰念的又準確,又響亮。
S:老師請一個能干的小朋友來和我一起念。(多念幾遍,一定要保證幼兒已經回看圖念,已掌握句式,然后再仿編,)
三、彷編兒歌
1.教師用簡筆畫記錄幼兒所說的事例。
S:請小朋友說說,自己還會干哪些事,我們一起來把它們編成兒歌好不好?誰來說說自己還會干什么?
Y:。。。。。。
2.鼓勵幼兒彷編兒歌:xx你別說我小,我會xxxxx。
S:誰來說一說?(說一句式)
引導幼兒規(guī)范語句,保持xx你別說我小,我會xxxxx的句式。
3.帶領幼兒將仿編詩歌完整念一遍
4.結束:請每個小朋友自己編一個句子,和兒歌一起講給爸爸媽媽聽。
附詩歌:《別說我小》
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穿衣會洗腳。
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
奶奶你別說我小,我會給花把水澆,
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會做的事情真不少。
教學反思:
1.彷編部分難度有點大,沒有很好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應在前期學說詩歌時準備充分,減小難度。
2.彷編部分的簡筆畫圖示太小,應再稍大些;由于側身在小黑板上比較難畫,下次可以在腿上畫好后貼到黑板上。
3.整堂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關注幼兒已有經驗與課程內容的聯系。
幼兒百科:長大成人,年滿18周歲的人,即可稱之為長大,超過20周歲為真正意義上的長大成人。
幼兒園中班教案《別說我小》含反思
現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教案《別說我小》含反思》
中班教案《別說我小》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愿意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感受長大的快樂,學念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念準:穿、種、花、事等字音,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別說我小》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
2.愿意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感受長大的快樂。
3.念準:穿、種、花、事等字音。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小魚紙偶、掛圖、白紙、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你能做什么?
S:(出示小小魚)小朋友們好,我是小小魚:我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呢?(我也會)是嘛?我們比比誰能干。一起來聽聽我都會做什么?
二、欣賞、學念兒歌
1.兒欣賞兒歌,教師完整念兒歌。
S:《別說我小》媽媽你別。。。
2.教師提問,幼兒再次欣賞兒歌。
S:媽媽,爸爸,奶奶,都說小小魚怎么了?
Y:說它小。
S:小小魚是怎么回答的?(引導幼兒說出兒歌,并逐句出示掛圖,并依據掛圖逐句示范朗誦;落實幼兒對穿、種、花、事等字的發(fā)音。)
3.幼兒學念兒歌。
S:看來大家真的長大了,連聲音也越來越響亮了,我要再仔細聽聽,誰念的又準確,又響亮。
S:老師請一個能干的小朋友來和我一起念。(多念幾遍,一定要保證幼兒已經回看圖念,已掌握句式,然后再仿編,)
三、彷編兒歌
1.教師用簡筆畫記錄幼兒所說的事例。
S:請小朋友說說,自己還會干哪些事,我們一起來把它們編成兒歌好不好?誰來說說自己還會干什么?
Y:。。。。。。
2.鼓勵幼兒彷編兒歌:xx你別說我小,我會xxxxx。
S:誰來說一說?(說一句式)
引導幼兒規(guī)范語句,保持xx你別說我小,我會xxxxx的句式。
3.帶領幼兒將仿編詩歌完整念一遍
4.結束:請每個小朋友自己編一個句子,和兒歌一起講給爸爸媽媽聽。
附詩歌:《別說我小》
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穿衣會洗腳。
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
奶奶你別說我小,我會給花把水澆,
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會做的事情真不少。
教學反思:
1.彷編部分難度有點大,沒有很好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應在前期學說詩歌時準備充分,減小難度。
2.彷編部分的簡筆畫圖示太小,應再稍大些;由于側身在小黑板上比較難畫,下次可以在腿上畫好后貼到黑板上。
3.整堂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關注幼兒已有經驗與課程內容的聯系。
小百科:長大成人,年滿18周歲的人,即可稱之為長大,超過20周歲為真正意義上的長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