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拉拉的朋友
發(fā)布時間:2019-12-12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數教案 幼兒園中班的數學教案 目標:1、嘗試在多種情境下正確數數的方法,感知數量
2、在故事情境中體驗和朋友一起游戲的愉悅心情
過程:
一、認識故事中的任務,在捉迷藏的游戲中目測群數
1、出示圖片拉拉,認識朋友
——今天有個女孩來我們這里做客,她的名字叫麗麗,我們跟她打個招呼吧
2、猜猜他們玩的是什么游戲?
——猜猜看他們在干什么?捉迷藏的游戲你們玩過嗎?怎么玩的?
3、看看拉拉的朋友躲在什么地方?
——我們看看拉拉的朋友躲在什么地方?大樹的什么地方,房子附近有嗎?還有什么地方躲著麗麗的好朋友?可能有幾個?一共有多少?
4、嘗試把找到的朋友數出來。
——你先數的哪里?我們把這些朋友找出來。剛才數到2,接著往下數,還有哪里躲著人?我們一共找到幾個朋友?可以用幾來表示?
小結:我們可以先數一邊又多少人,再接著數另一邊。
二.學習圍合的數數方法,在操作中嘗試10以內的點數
1、觀察畫面并進行點數,學習圍合數數的方法。
——;麗麗和朋友圍成一個圓圈,猜猜他們玩的什么游戲?(切西瓜)幾個人在玩呢?你怎么數的?
——請你介紹你數數的方法
小結:這真是一個好辦法,隨便選一個小朋友開始往后數,在心里記住它,這樣就不會重復數了。
2、幼兒個別操作,點數圍成圈的小朋友并用數字表示。
——這里還有很多小朋友圍成圓圈在做游戲,你們用這個方法試一試,數數有幾個人在玩切西瓜。然后數字貼在中間。
二、觀察分析,利用線索對任務進行點數,感受兩只鞋對應一個人的關系。
——他們把鞋子留在這里,他們又去玩什么游戲了?你能數的出小朋友幾個出去玩了?兩只鞋子為什么數1?
小結:一個人有2只腳,要穿一雙鞋,所以要一雙一雙的數,原來看不到人的時候找到和他有關的東西也可以數數。(迷你句子網 jZ139.COM)
三、在觀察和思辨中,點數人物.
——觀察麗麗和她的朋友合影照片,看看來了幾個好朋友給她過生日?
——拉拉的朋友們已經等不及了要為她唱歌吹蠟燭,麗麗過幾歲生日?我們一起來為她唱生日歌吧
小結:數數的時候還要想想應該數什么?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幼兒園中班教案《拉拉勾》含反思
現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教案《拉拉勾》含反思》
中班教案《拉拉勾》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喜歡參加音樂活動,讓幼兒知道有朋友是件快樂的事,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熟悉《拉拉勾》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拉拉勾》含反思教案吧。
目標:
1、讓幼兒知道有朋友是件快樂的事,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
2、喜歡參加音樂活動。
3、熟悉《拉拉勾》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準備:
畫紙、畫筆、教師熟悉歌曲內容、兒童舞錄像帶
過程:
一、教師示范唱歌曲,并提問
1、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2、第一部分大家為什么都生氣了?(讓幼兒充分的聯想自己進行講述)
3、后來大家拉拉勾表示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拉拉勾?
二、幼兒進行發(fā)聲練習
復習歌曲:在農場里
三、幼兒學唱歌曲
1、引導幼兒用自然聲音唱
2、引導幼兒將兩段不同意思的歌詞內容,用聲音演唱表達出來
四、放兒童舞錄像帶
引導幼兒跟舞蹈伴唱所學歌曲
五、教師指導幼兒跟錄像帶學習歌曲動作
幼兒自愿結合,教師個別指導
六、師生邊唱邊表演
教學反思:
《拉拉勾》是一首形式比較特別的歌曲,全曲分為前后兩個部分,中間用間奏隔開。這首歌對于幼兒的學習存在一定難度,不僅曲子長,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飾音,在演唱上較難以表現,且根據教學要求,還要求幼兒結合動作表演以及間奏的樂器演奏。因此,我將歌曲分為兩課時教學,分別突破重難點。
小百科:兩個小指纏繞拉鉤,一般為許諾的一種方式,常用語“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幼兒園小班教案《拉拉手》及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案《拉拉手》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發(fā)展應變能力和合作能力,學習按照指令進行游戲,在手拉手的擴大、縮小,分散中讓幼兒感受圓圈的變化,學念并理解兒歌《吹泡泡》,體驗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在游戲中注意自己和別人的安全,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拉拉手》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照指令進行游戲,在手拉手的擴大、縮小,分散中讓幼兒感受圓圈的變化,學念并理解兒歌《吹泡泡》。
2.發(fā)展幼兒的應變能力和合作能力
3.體驗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在游戲中注意自己和別人的安全。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能分析兒歌,培養(yǎng)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按照指令進行游戲,在手拉手的擴大、縮小、分散中讓幼兒感覺圓圈的變化。
2.難點:在手拉手的擴大、縮小、分散中讓幼兒感覺圓圈的變化。
活動準備
1.泡泡水一瓶
2.幼兒已經進行過吹泡泡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熱身運動:走圓圈
⑴教師和幼兒一起在活動場地的圓圈上小跑步,之后:①搖搖頭;②扭扭腰;③伸伸臂;④踢踢腿。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來玩游戲好嗎?玩游戲前我們來活動一下我們的手腳,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做運動吧。
⑵教師和幼兒一起聽口令,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圓圈的活動。
師:剛才小朋友都跟老師一起來做熱身運動了,現在老師請你們一個跟著一個沿著這個圓圈的線走,看看誰最能干。
2.教師吹泡泡,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欲望
師:小朋友都很能干,學會了一個跟著一個沿著這個圓圈的線走。現在請看老師在做什么呀?(吹泡泡)你們喜歡吹泡泡嗎?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吹泡泡》的兒歌,好嗎?
二、活動指導
1.學念兒歌《吹泡泡》。
⑴教師先念一遍兒歌,幼兒傾聽。
師:現在請小朋友認真聽老師念一次兒歌,聽聽兒歌里說泡泡是什么樣子的。
⑵教師逐句教幼兒學念兒歌兩次。
⑶師小結:小朋友都學會念兒歌《吹泡泡》,兒歌里的泡泡有大有小,泡泡會轉起來、跳起來,到最后就爆了,可有趣了,我們來玩吹泡泡的游戲,好嗎?
過渡語:現在,我們來想一想怎么玩這個游戲吧。
2.由兒歌探索游戲方法。
⑴教師:我們可以吹出一個個小泡泡、大泡泡,我們這么多小朋友也能變成一個個泡泡,你知道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小泡泡呢?(我們一起手拉手縮成一團)
⑵教師: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大泡泡呢?(幼兒手拉手將圓圈變大)
⑶教師:泡泡爆炸了,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泡泡爆炸了呢?(幼兒一齊將手松開)
⑷教師小結:小朋友都想出手拉手變成圓圈做“泡炮”,手拉手可以將圓圈變大、變小,放手就表示泡泡爆炸。
過渡語:現在,請小朋友聽老師將清楚怎么玩這個游戲吧。
3.游戲:手拉手
⑴教師講解游戲方法:我們一邊念兒歌,一邊手拉手圍成圓圈扮演泡泡。當念到“吹成一個小泡泡”時,大家手拉手向圓心縮小變成小泡泡;當念到“吹成一個大泡泡”時,大家手拉手向圓外擴大變成大泡泡;當念到“轉轉轉,泡泡轉起來”時,大家手拉手側身慢慢跑;當念到“跳跳跳,泡泡跳起來”時,大家手拉手輕輕向上跳;當念到“泡泡爆炸了”時,大家一邊發(fā)出爆炸聲,一邊松開手,四散蹲下表示泡泡爆炸了。
⑵幼兒聽指令嘗試游戲1—2次。
⑶正式游戲2—3次。要求幼兒聽清口令進行游戲,游戲時要注意自己和別人的安全。
4.師小結:小朋友在游戲中能按照老師的指令把圓圈變大、變小,還能注意自己和別人的安全,真棒。
三、活動結束
1.師總結活動情況:今天小朋友學會玩手拉手這個游戲,也能按照指令進行游戲,在游戲中能注意自己和別人的安全。小朋友回家可以跟家人一起來玩手拉手這個游戲。
2.放松活動:飛呀飛
幼兒扮演泡泡,學一學泡泡飛來飛去的樣子。
教學反思
我是初步接觸體育活動,我在設計活動時,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讓幼兒進行熱身活動;第二部分通過學習兒歌感受兒歌的旋律,感受泡泡不同的變化;第三部分進行吹吹泡泡的游戲。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對體育活動很感興趣。在活動中幼兒能達到聽指令進行游戲,感受圓圈的變化。同時,培養(yǎng)幼兒的應變能力和合作能力。但在游戲中,沒有更好地掌握好幼兒的紀律,在這方面需日后加強的。
幼兒百科:五指之尖有指甲,而且各有長短,并長于在手掌之端。手掌的中心稱為掌心,而掌心中有掌紋。掌紋會隨著時間而加深,所以老年人總會比初生嬰兒有更深掌紋。手掌心與手指頭的一方有指紋,是手背沒有的。
幼兒園中班教案《手拉手》
現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幼兒園中班教案《手拉手》》
中班教案《手拉手》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適當添畫背景,表現活動的場景,在畫直立人的基礎上學習繪畫小朋友手拉手的動態(tài),表現好朋友的親密關系,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手拉手》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在畫直立人的基礎上學習繪畫小朋友手拉手的動態(tài),表現好朋友的親密關系。
2、能適當添畫背景,表現活動的場景。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油畫棒,繪畫紙。
活動過程:
1、觀察好朋友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手拉手站立的兩個幼兒與一人站立有什么不一樣。
——重點觀察手臂的姿勢及兩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動態(tài)。
2、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每位幼兒選一個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選一個座位坐在一起。
——引導幼兒畫一畫“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啟發(fā)幼兒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哪里玩,然后添畫相應背景。
3、說說我的好朋友
——展覽作品,讓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干什么。
——啟發(fā)幼兒說一句最想說的話,并在老師的幫助下將它們記錄在圖畫背面。
小百科:手除了天生有殘缺或有增生,一般人有左手和右手各一,每只手有五只手指,包括有三節(jié)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又名尾指),以及只有兩節(jié)的拇指,但亦有可能出生時已長有第六指。
中班拉拉勾教案4篇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幼兒園的老師都想教學工作能使小朋友們學到知識,一般來說,提升學生的效率最好是準備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案呢?考慮到你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中班拉拉勾教案4篇”,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請關注本站。
中班拉拉勾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能兩兩匹配的數是雙數,剩下一個不能兩兩匹配的數是單數。
2、教幼兒能區(qū)別10以內的單雙數,學習兩個兩個地計數。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準備磁性教具:1-10的數字卡;一套水果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引導幼兒復習從1正數到10,然后從10倒數到1。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水果圖片,引導幼兒先說出名稱,再數出是幾個?最后用相應的數字卡表示出來。
2、教幼兒學習用筆把水果兩個兩個地圈起來,看看哪幾種水果剛好兩個兩個地圈好;哪幾種水果還掉有一個。
3、圈起來后,告訴幼兒像剛好圈起來的水果數字2、4、6、8、10是雙數;還剩一個沒有圈起來的水果數字1、3、5、7、9是單數。
4、進一步引導幼兒學習區(qū)分單雙數并理解單雙數的含義。游戲:"手拉手"。
請數名幼兒到前面來分成兩組,然后讓每組的幼兒兩兩進行手拉手,拉手后,看看哪組的幼兒剛好匹配成對,哪組卻剩有一人;最后說出哪組是單數,哪組是雙數。
5、利用游戲"數字寶寶回家"區(qū)別10以內的單雙數。
(1)引導幼兒在1-10的數字中分別找出哪些數字是單數,哪些數字是雙數。
(2)練習看標記分類擺放單雙數。("· "表示單數,"·· "表示雙數)讓幼兒按標記把1-10數字卡送到單雙數的家。
(三)結束部分:
啟發(fā)幼兒到戶外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單數,哪些東西是雙數。
中班拉拉勾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畫直立人的基礎上學習繪畫小朋友手拉手的動態(tài),表現好朋友的親密關系。
2.能適當添畫背景,表現活動的場景。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4.在創(chuàng)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油畫棒,繪畫紙。
活動過程:
1。觀察好朋友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手拉手站立的兩個幼兒與一人站立有什么不一樣。
——重點觀察手臂的姿勢及兩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動態(tài)。
2.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每位幼兒選一個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選一個座位坐在一起。
——引導幼兒畫一畫“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啟發(fā)幼兒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哪里玩,然后添畫相應背景。
3.說說我的好朋友
——展覽作品,讓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干什么。
——啟發(fā)幼兒說一句最想說的話,并在老師的幫助下將它們記錄在圖畫背面。
活動反思:
在以后活動中值得注意的是應加強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多進行個別引導,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并在觀察中發(fā)現問題。平時注重對幼兒線條練習及色彩搭配的指導。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感受力和表現力應從平時一點一滴做起。
中班拉拉勾教案【篇3】
目標
1.在畫直立人的基礎上學習繪畫小朋友手拉手的動態(tài),表現與好朋友的親密關系。
2.能適當添畫背景,表現活動的場景。
準備
油畫棒,繪畫紙。
過程
1.觀察好朋友。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手拉手站立的兩個幼兒與一人站立有什么不一樣。
――重點觀察手臂的姿勢及兩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動態(tài)。
2.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每位幼兒選一個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選一個座位坐在一起。
――引導幼兒畫一畫“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啟發(fā)幼兒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哪里玩,然后添畫相應背景。
3.說說我的好朋友。
――展覽作品,讓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和好朋友手拉手在千什么。
――啟發(fā)幼兒說一句最想說的話,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將它們記錄在圖畫背畫。
建議
1.可根據幼兒的繪畫基礎,提示幼兒注意合理布局、色彩搭配等。
2.可在周圍環(huán)境中提供一些小朋友在一起的圖片,供幼兒欣賞。
3.可請幼兒將作品帶回家,向父母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中班拉拉勾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繪畫小朋友手拉手的動態(tài),表現與好朋友的親密關系。
2.能適當添畫背景,表現活動的場景。
活動準備:
中班幼兒用書9月分冊第5頁油畫棒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觀察好朋友
教師:"你和好朋友牽過手嗎?你們是怎么牽手的?"(請幼兒上來做示范)
二、教師出示圖片。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手拉手站立的兩個幼兒與一個站立有什么不一樣。
2.重點觀察手臂的姿勢及兩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動態(tài)。
三、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教師請小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每位幼兒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選一個座位坐在一起。
教師提問:"和好朋友在一起,你們高興嗎?"
四、引導幼兒畫一畫"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啟發(fā)幼兒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時動作是什么樣子的?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在哪里玩?做什么事情呢?然后添畫相應背景。
五、說說我的好朋友(幼兒用書第5頁)。
啟發(fā)幼兒說一句最想說的話,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將它們記錄在圖畫背面。
活動反思:
在以后活動中值得注意的是應加強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多進行個別引導,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并在觀察中發(fā)現問題。平時注重對幼兒線條練習及色彩搭配的指導。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感受力和表現力應從平時一點一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