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則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4-08-26 消息二則教案 二則教案消息二則教案。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教學的首要任務(wù)是備好教案課件,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需要教師做好教案并將其貫徹到教學實踐當中。如果你對“消息二則教案”感到好奇請看下面仔細準備的資料,以下文章僅供參考僅供您做初步了解!
消息二則教案 篇1
導語:本教案主題為"消息二則設(shè)計教案",通過引導學生學會設(shè)計消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本教案包括兩個具體的案例,每個案例會先給出背景,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總結(jié),最后設(shè)計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消息。
案例一:氣象變化
背景:假設(shè)你所在的城市最近發(fā)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導致許多街道被水淹,交通堵塞,人們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請你根據(jù)這一情況設(shè)計一條合適的新聞消息。
觀察:首先,學生可以觀察城市的現(xiàn)狀。街道被水淹,交通出現(xiàn)堵塞現(xiàn)象,人們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其次,學生可以從天氣角度觀察。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是造成水淹的原因,導致交通堵塞和人們生活困難。
分析:根據(jù)觀察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出幾個要點:1.暴雨導致水淹和交通堵塞;2.人們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總結(jié):結(jié)合觀察和分析,我們可以設(shè)計出一條新聞消息。標題可以是"突如其來的暴雨致使城市街道被水淹交通堵塞,人們生活困難"。消息具體內(nèi)容可以是:由于突如其來的暴雨,城市的幾條主要街道被水淹,導致交通堵塞,許多車輛無法通行;人們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許多商店、學校和辦公室也因此停工。
案例二:健康問題
背景:現(xiàn)在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guān)注,每天都有各種健康問題和新聞在社交媒體上掀起熱議。請你根據(jù)這一背景設(shè)計一條關(guān)于健康問題的新聞消息。
觀察:學生可以在社交媒體上收集關(guān)于健康問題的具體觀察,例如常見的健康問題有:肥胖、抑郁癥、睡眠不足等。
分析:在分析階段,學生可以總結(jié)出這些健康問題的共同特點,例如,健康問題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困擾和痛苦,影響了身體和心理健康。
總結(jié):結(jié)合觀察和分析,我們可以設(shè)計出一條新聞消息。標題可以是"健康問題成為社交媒體熱議話題,人們對身心健康更加關(guān)注"。消息具體內(nèi)容可以是:近期,社交媒體上頻繁出現(xiàn)關(guān)于健康問題的討論。肥胖、抑郁癥、睡眠不足等問題成為了人們關(guān)心的焦點。這些健康問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和痛苦,同時也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人們對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越來越關(guān)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結(jié)語:通過以上兩個案例的設(shè)計,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加強自己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文字表達和觀察分析能力。同時,學生也更加了解了新聞消息的制作過程,增強了綜合素質(zhì)和媒體素養(yǎng)。這將有助于他們在日后的學習和職業(yè)生涯中更好地應(yīng)對各種情況和挑戰(zhàn)。
消息二則教案 篇2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里行間的父子深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培養(yǎng)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有感情誦讀課文,把握重點語句,體味洋溢在字里行間的父子深情。
播放音樂《時間都去哪兒了》,渲染氣氛。在音樂的背景中,
教師:父母親是伴,當我們逐漸成長,有了自己的思想與主張,能力與閱歷,忙于去建造屬于我們的一片天地時,往往忽略了一直支持著、鼓勵著、伴隨著我們的父母卻已不再年輕。在文壇上,表現(xiàn)父母為子女付出一切的題材數(shù)不勝數(shù),卻以母愛居多。古人云:人生內(nèi)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ppt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紀實散文,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反饋預習,知人賞文。
1、學生完成預習單。
2、教師反饋預習單中“知人賞文”板塊。
過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愛”這個主題。現(xiàn)在,請你談?wù)勛x完這篇文章后,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是啊,《背影》是一支愛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牽夢繞,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淚下。文中處處都凝聚著愛,一種細致入微、無處不在的深沉而熱烈的愛。
1、速讀課文,并作圈畫,重點批注。
思考主題:
我看見的父親,重點關(guān)注父親的一言一行,體會父親對兒子的(細致入微)愛。
并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歸納人物描寫的方法并板書:
過渡:父親的一個眼神,一個細微動作,一句質(zhì)樸的話語,一個孤立的背影,一處離別時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動了作者。在這些細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動的一處是什么,為什么?
(1)請男生朗讀課文第六節(jié)。
(2)出示刪改后的語段,請女生朗讀刪改后語段比較讀,問:你認為文中哪一個細節(jié)特別打動你,為什么?請再用你的朗讀感染其他同學,讓他們和你產(chǎn)生共鳴。
原文?????????????????????????????刪改后的語段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要費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帽子,穿著褂子和棉袍,走到鐵道邊,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著上面,腳向上縮;他身子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流下來了。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3)同桌相互交流,說一說最打動你的細節(jié)。
(4)學生自由讀,為個別讀蓄情。
(5)配樂個別讀,在音樂聲中讓全班同學得到熏陶。(輕音樂:《月光》)
(6)配樂齊讀,體會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
(師總結(jié):在那個禍不單行的日子里,年老體衰的父親,吃力地爬月臺為兒子買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們的心中。這歸功于父愛的細膩、作者傳神的描寫。于是,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xiàn)的父愛,打動了作者,打動了同學,也打動了我。作者流淚了,我們也是。)
四、賞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我心中。
對于父親的一言一行,兒子有著怎樣的感受?請在文中作圈點勾畫。
這樣的感受是否有變化?從哪些相關(guān)字詞句中我們可以捕捉到這種變化?
教師總結(jié):兒子對父親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后深深地自責,真切的感受,細微的變化讓我們感悟到作者對父親真摯的愛。
相信通過這些分析,我們不僅了解在朱自清先生心中對于父親這一角色的情感變化,也能夠?qū)Υ蠹耶a(chǎn)生一些共鳴,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體驗一齊朗讀文章的最后一段。
過渡:???淚眼婆娑中,一切都變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艱難的背影凝固在眼前?!氨秤啊背闪烁赣H最好的詮釋,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動人的篇章??吹竭@篇文章,我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你也一定被父親深深地打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個眼神,也許是一份特別的禮物。
五、體驗落實,技能拓展。
請同學們敞開心扉,寫一寫你自己關(guān)于父親的印象,談一談你對父愛的理解。(當堂練筆)
結(jié)語:
同學們,我們不應(yīng)該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從現(xiàn)在起,我們應(yīng)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優(yōu)異的成績?nèi)グ参扛改改穷w“可憐”的心,因為面對父母的養(yǎng)育和愛護,一切豪言壯語都顯得如此的蒼白與無力。
消息二則教案 篇3
l、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積累本文的好詞好句。
3、能寫出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
4、能用積累本文好詞好句的方法繼續(xù)學習其他的文章。
5、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習積累的方法。
l、春姑娘是一位美麗的天使,她帶著魔法棒悄悄地來到我們周圍,她的魔法棒一點呀,我們周圍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大家感受到了嗎?
2、我也感受到了,而且我還給大家?guī)砹嗽S多變化呢?來,看看吧!
3、百花齊放,百鳥爭鳴,這就是美麗的春天,那大家剛才欣賞了美麗的圖畫,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大家真能干,積累了那么多有關(guān)春天的好詞好句。其實呀,春姑娘給我們帶來的變化還不止這些呢!今天我們就要去看看春姑娘還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有關(guān)春的消息。
1、齊讀課題。
2、現(xiàn)在請大家自己把課文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寶寶讀讀它的帽子。
3、生字寶寶說大家讀得好認真,它要出來和你們交朋友。
5、大家讀得真不錯,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數(shù)一數(shù)本文一共有幾節(jié)。
6、請六位小朋友起來讀一讀,其他小朋友做好小聽眾。
7、春天很美,那大家能讀一讀美麗的春天嗎?一起把課文讀一讀。
消息二則教案 篇4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文言文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庇种赋觯骸靶蕾p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薄堵毅憽肥翘拼膶W家劉禹錫所寫的一篇散文?!扒О憬谭ㄗx為本”,文言文的學習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讀準,即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抑揚頓挫。二是讀懂,即讀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內(nèi)容。三是在讀準、讀懂的基礎(chǔ)上學習其結(jié)構(gòu)、語言及寫法,體會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本單元集中學習文言文和古代詩詞,目的是讓學生在過去學習古代詩文的基礎(chǔ)上掌握鑒賞古代詩文的基本方法,背誦名篇佳作,積累語言材料,提高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養(yǎng)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堵毅憽肥俏覈糯⑽闹械木?。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借“陋室”抒發(fā)作者的情懷,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篇,極力抒寫“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給人以雋永暢達,豐姿綽約的氣韻。本課教學,既要積累重要文言詞匯,理解內(nèi)容,又要解讀“銘”的特點,掌握托物言志的寫法,從而更好的感悟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1、積累文言詞句,熟讀成誦。
2、了解“銘”的特點;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3、誦讀品味,理解文章內(nèi)容及寫法。
4、感悟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師描述陋室情景導入新課。
(設(shè)計理念:每一個文本的導入都有一定的藝術(shù)性,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文本之中,為更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chǔ)。)
二、初讀文本,感知陋室:
朱熹曾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穿插生字讀音)按照朱熹的要求:①自由練讀課文兩遍;②指名一生朗讀,師評價;③全班齊讀課文。
出示劃分節(jié)奏的文本,指導學生朗讀,注意停頓。
解讀“銘”的特點,引導學生找到韻腳,根據(jù)駢文特點指導讀出語氣。
(設(shè)計理念:“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教學尤其要重視朗讀,通過反復有層次的朗讀,讓學生獲得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情感體驗。)
三、賞讀文本,走進陋室:
1、由題目,問:文中直接出現(xiàn)“陋室”“陋”的地方有哪兩處?
斯是陋室????何陋之有?
2、引導學生思考辨析:這是陋室,可使人卻說不簡陋,這是為什么呢?
結(jié)合具體詩句理解詩人眼中的陋室。
(設(shè)計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是新課標新理念對師生關(guān)系的重新定位。而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架空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應(yīng)在教師的引領(lǐng)下讓學生去閱讀去品味。)
四、品讀文本,走進作者:
1、結(jié)合以下幾句體會作者的高潔: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引導學生明確作者以“仙”、“龍”自喻,表達高潔的追求。
2、結(jié)合以下幾句體會作者的傲岸: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以“諸葛廬“子云亭””自比“陋室”,表達自己傲岸的節(jié)操。
3、出示作者背景,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
(設(shè)計理念:《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通過對劉禹錫背景資料的導入,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又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完成個人的獨特情感體驗。)
五、總結(jié)評價,背誦文本。
劉禹錫一生安貧樂道,保持著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其精神令世人敬仰。讓我們帶著敬仰之心齊誦課文。
消息二則教案 篇5
這次習作要求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寫一封信,選擇一兩個方面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介紹要生動、具體。
1.根據(jù)例文,對照習作要點討論,了解寫作方法及要求。
2.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有重點地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
3.熟悉寫書信的格式。
記敘要有重點有序。
寫出家鄉(xiāng)的與眾不同之處。
小黑板。
兩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例文,了解書信的格式。
2、懂得具體、生動地介紹自己家鄉(xiāng)的風光、風俗。
二、教學過程:
一)例文引路。
2、分小組交流回答。
小結(jié):作者寫出了自己家鄉(xiāng)的特色,重點選了兩個與眾不同的方面來寫因此寫得生動具體,很吸引人。
二)明確本次作文要求。
三)啟發(fā)交流。
同學們,我們的家鄉(xiāng)有什么獨具特色之處嗎?你準備選拿一個或者兩個方面來介紹呢。
學生討論交流,學習例文介紹具體生動。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生練習習作。
二、教學過程:
練寫習作提綱。
三、教后小記: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大班繪本故事教案《好消息壞消息》
繪本《好消息壞消息》講述了一只兔子邀請一只老鼠去野餐時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一路上它們碰到了大風、暴雨、蜜蜂群和閃電等,然而這些在老鼠眼中的“壞消息”,在兔子眼中卻都成了“好消息”。
繪本從頭到尾只有“好消息”和“壞消息”6個字,畫面清晰、形象生動,幼兒容易理解。閱讀完繪本,我不禁思考:為什么同樣一件事在兔子和老鼠的心里會呈現(xiàn)不同的反應(yīng)呢?由此,我想到可以通過這個故事,讓幼兒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勇于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學著建立樂觀的心態(tài)。
以聊天導入活動,在討論中教師運用圖片和有趣的視頻短片,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一些看似“壞消息”的畫面中找到“好消息”的影子,初步感悟:原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壞消息”也能變成“好消息”。最后,運用《好消息壞消息》中的一些畫面,和幼兒一起講講、議議,感受與體驗作品的幽默、有趣。整個活動強調(diào)觀察判斷、討論辯論、情感體驗,注重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初步建立積極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
活動目標
1.圍繞討論的話題,仔細觀察畫面,愿意根據(jù)畫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初步感受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困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拋出話題,聊天導入
1.今天能和這么多聰明可愛的大班小朋友一起講故事、聊天,真是一件開心的事。你們喜歡聊天嗎?
2.在與人聊天中學到新的本領(lǐng)也是一件非??鞓返氖?。最近有誰遇到過不開心的事嗎?
3.小結(jié):生活中總有一些令人開心的事和令人郁悶的事,它們就是我們身邊的“好消息”和“壞消息”。接下來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圖片,你覺得圖片里的事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
【設(shè)計意圖:活動以聊聊身邊的事導入,幼兒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出各種令人高興或沮喪的事情。以這樣輕松簡單的話題展開討論,能讓幼兒很快進入狀態(tài),也愿意大膽地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并且為之后討論生活中的事件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做好鋪墊?!?/p>
二、根據(jù)畫面,表達想法
1.討論“寒冷的冬天”。
(出示圖片:寒冷的冬天。)
小結(jié):冬天因為有冰和雪,可以做許多特別的運動,還能吃火鍋取暖,這真是一個“好消息”。你們知道嗎?冬天對于農(nóng)田里的莊稼也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冬雪可以殺死田里的害蟲,讓莊稼來年生長得更好。看來,寒冷的冬天對有些人來說是“壞消息”,對有些人來說是“好消息”。
2.討論“高個子的姚明”。
(出示圖片:高個子的姚明和丁俊暉在一起的對比照片。)
小結(jié):高個子的人拿高處的東西比較容易,拿低處的東西有點吃力。還有,姚明的個子高,手和腳都特別大,總是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和鞋子,這些都需要特別訂做??磥?,長得高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好消息”。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出示“寒冷的冬天”和“高個子的姚明”兩張圖片,讓幼兒從自然界和自己的身體出發(fā),尋找“好消息”和“壞消息”。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圖片,很容易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愿望。在熱烈的討論中,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兩面性,每件事都既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壞消息”?!?/p>
三、遷移經(jīng)驗,回歸生活
1.觀看圖片:請你幫幫小妹妹。
(出示圖片:小妹妹哭了。)
2.觀看視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
(播放曼妥思廣告中鞋跟壞了的視頻。)
小結(jié):雖然阿姨的高跟鞋壞了是一個“壞消息”,但是她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讓郁悶的事變成了令人高興的“好消息”。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壞消息”和“好消息”,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勇敢地面對困難,動動腦筋,也許有些“壞消息”就會變成“好消息”。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出示第三幅圖片和一段視頻,讓幼兒遷移經(jīng)驗,懂得即使遇上了傷心的事或倒霉的事,也不要氣餒,只要動腦筋解決問題,“壞消息”也可以變成“好消息”。讓幼兒在討論中學著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來看待問題?!?/p>
四、欣賞故事,感受快樂
【設(shè)計意圖:繪本故事的開頭,畫面簡單清晰,教師要鼓勵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畫面中的細節(jié),大膽描述畫面內(nèi)容,串聯(lián)故事情節(jié),并逐步感知兔子和老鼠在野餐時遇到了哪些“好消息”和哪些“壞消息”?!?/p>
1.我還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好消息壞消息》(出示封面,讓幼兒觀察)。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和老鼠。它們要去干什么呢?它們遇到的事情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出示畫面:兔子邀請老鼠野餐。)
(出示畫面:下雨了。)
?。ǔ鍪井嬅妫和米幽贸鲆话褌恪#?/p>
?。ǔ鍪井嬅妫豪鲜蟊伙L吹走,最后落在大樹下。)【設(shè)計意圖:此時,教師采取了同時出現(xiàn)和逐一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第一種方式是為了引起幼兒兩種觀點的辯論,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用完整清晰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第二種方式讓幼兒學著換一種角度看問題,雖然看到的是一個壞消息,但每個人都在嘗試著尋找好消息的影子?!?.你在畫面中找到了“壞消息”還是“好消息”?(出示畫面5:老鼠被蘋果砸到了頭。)(出示畫面6:兔子和老鼠準備吃樹上落下的蘋果。)五、拋出問題,展開延伸兔子和老鼠一起去野餐,一路上發(fā)生了很多特別的事,可是在老鼠眼中的“壞消息”,在兔子眼里卻都成了“好消息”。它們的野餐還在繼續(xù),故事就藏在這本書里(教師翻閱繪本,提示幼兒可以繼續(xù)閱讀),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去閱讀角找一找這本書,看看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好消息”和“壞消息”?!驹O(shè)計意圖: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拋出問題并讓幼兒快速翻閱繪本,以引起幼兒對之后的情節(ji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有自主閱讀繪本的愿望?!奎c評繪本《好消息壞消息》看似簡單,卻有深刻的內(nèi)涵。教師結(jié)合大班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這一話題的討論,隨后在一系列的談話過程中助推幼兒理解作品,非?!扒擅睢保韧怀隽死L本的中心思想,又能讓幼兒暢所欲言,在多角度的討論中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從中獲得感悟。整個活動,教師不是急功近利地進行“教導”,而是依據(jù)大班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見圖片,引發(fā)幼兒共同討論話題的愿望。幼兒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在輕松愉快的聊天中,慢慢“走近”教學目標,逐漸體會到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逐漸懂得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困境,把“壞消息”變成“好消息”。最后,教師運用繪本,進行經(jīng)驗梳理和遷移,使幼兒獲得辯證看問題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設(shè)計避免了教師空洞、枯燥的“說教”,使幼兒因為之前環(huán)節(jié)中的談話、經(jīng)驗的獲得而理解了繪本內(nèi)容。整個談話活動看似輕松而隨意,實為嚴謹而有意?!昂孟南ⅰ被顒幼钣腥さ牡胤皆谟?,每個幼兒都可以呈現(xiàn)出自己對事物不同的看法,而這些思維的碰撞正是整個活動最精彩的地方。在這一活動中,幼兒獲得的不僅僅是繪本帶來的情感愉悅體驗、語言能力的提升,更是辯證看待問題的思維能力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在本次談話過程中,教師雖然能盡量用豐富的語言來回應(yīng)幼兒,提升幼兒的表達經(jīng)驗,但還可以打開思路,在回應(yīng)中拓展幼兒各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而不僅僅是“有一說一”的簡單回應(yīng)。
幼兒園大班教案《好消息壞消息》兩篇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好消息壞消息》”。讓幼兒嘗試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欣賞散文,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目標:
1、欣賞散文,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2、嘗試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春天的背景圖一幅,和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小圖片若干;音樂光盤,U盤一個(內(nèi)裝幻燈圖片),DVD一臺。
教學過程:
1、引出主題,引導入趣
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來欣賞一篇很美很美的散文,欣賞以前咱們先一起來看看這篇散文的題目(逐一出示“好消息”這三個字),瞧瞧,它們都是哪些字寶寶?(幼兒說出題目)。我猜,大家一定想知道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好消息,現(xiàn)在,咱們快來一起聽聽這是個什么樣的好消息?
2、欣賞散文,感知理解。
1)播放錄音散文,讓幼兒在完整欣賞的基礎(chǔ)上,通過提問試著初步了解散文內(nèi)容。
提問:“你們聽到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好消息”?(幼兒回答,教師出示背景圖),那你還聽到都是誰在傳遞這個好消息嗎?(將幼兒聽到的名稱一一展現(xiàn)在背景圖上)。
2)再一次通過看幻燈圖片和調(diào)整圖片的順序來幫助幼兒欣賞并理解散文的內(nèi)容。
提問:“到底還有誰在傳遞好消息呢?還有,它們是怎樣傳遞這個好消息的呢?咱們一起在看看這里(電視)來聽一次吧!”
3)教師邊演示幻燈圖片邊有表情的朗誦散文。然后讓幼兒找一找,是誰先知道的這個好消息它又告訴了誰?它是怎樣告訴的呢?(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教師邊調(diào)整圖片順序邊出示相應(yīng)的文字。讓幼兒初步學習在畫面和文字之間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萌發(fā)對文字興趣。
3、講一講,演一演,讓幼兒嘗試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1)請幼兒看著排好的圖片順序,跟著老師一起用好聽的聲音,好看的動作一起來念一念。
2)教師讓幼兒說一說,小朋友春天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做這些事情你們是什么樣的心情?鼓勵幼兒用快樂的心情,高興的表情來向老師傳遞這個好消息。同時配上背景音樂。
3)鼓勵幼兒向同伴互相傳遞好消息。
4、結(jié)束活動
“春天來了,你還想把好消息傳遞給誰?還有,小雨點落下去后,他還會落在哪里?請小朋友好好想想,下節(jié)活動來告訴老師?!?/p>
活動目標:
1.能基本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嘗試用辯證的思維去理解“什么是好消息,什么是壞消息”。
活動準備:繪本、PPT、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槐居腥さ睦L本書,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里面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幼兒集體默看PPT畫面)
2.交流、分享
師:“剛才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畫面?
幼:“啃蘋果發(fā)現(xiàn)小蟲”、“小老鼠找回筐子”、“他們爬旗桿被電黑”......
師:剛才大家看的是一本關(guān)于好消息和壞消息的繪本,現(xiàn)在請和身邊的朋友一起來看繪本,看看書中哪些是好消息,哪些是壞消息?
(幼兒兩人一本共閱)
師:你剛才看到書中哪些是好消息,哪些是壞消息?
幼兒邊說,老師邊貼出相應(yīng)場景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所有的消息中,小白兔是什么表情、小田鼠又是什么表情?為什么有的消息小田鼠認為是壞消息、而小白兔卻認為是好消息?
(引導幼兒討論)
小結(jié):同樣的消息,不同的角度和心態(tài)會有不同的感受。為什么當小田鼠大發(fā)脾氣時,一直都很高興的小白兔會傷心的哭起來?這時小田鼠又是是怎么想的?讓我們邊思考、邊完整的欣賞一遍故事。
(幼兒邊看PPT畫面,邊聽老師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
3.延伸
(1)討論小田鼠最后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2)引發(fā)幼兒進一步思考:我們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時,該怎樣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的目標是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已有閱讀水平來制定的,圍繞目標采用了集體默看、同伴共閱、圖片梳理、有效提問等教育策略。通過活動,第一個目標的達成情況較好;第二個目標由于教師提問后,沒有給予幼兒較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沒能引發(fā)幼兒更深層次的思考,目標達成情況不太理想?!逗孟?、壞消息》還可以再多上幾次,可以引導幼兒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思考,學習辯證思維;也可以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制作自己的《好消息、壞消息》;還可以和同伴一起分角色表演,通過表演、體會角色,引發(fā)幼兒對”好消息、壞消息“的進一步思考。
幼兒百科:好消息指有利的、感興趣的、關(guān)心的、激動人心的信息,特指自我為中心聽到興奮的某件事情。
幼兒園大班上學期語言教案點評《好消息壞消息》
設(shè)計思路
繪本《好消息壞消息》講述了一只兔子邀請一只老鼠去野餐時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一路上它們碰到了大風、暴雨、蜜蜂群和閃電等,然而這些在老鼠眼中的“壞消息”,在兔子眼中卻都成了“好消息”。
繪本從頭到尾只有“好消息”和“壞消息”6個字,畫面清晰、形象生動,幼兒容易理解。閱讀完繪本,我不禁思考:為什么同樣一件事在兔子和老鼠的心里會呈現(xiàn)不同的反應(yīng)呢?由此,我想到可以通過這個故事,讓幼兒學會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勇于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學著建立樂觀的心態(tài)。
以聊天導入活動,在討論中教師運用圖片和有趣的視頻短片,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一些看似“壞消息”的畫面中找到“好消息”的影子,初步感悟:原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壞消息”也能變成“好消息”。最后,運用《好消息壞消息》中的一些畫面,和幼兒一起講講、議議,感受與體驗作品的幽默、有趣。整個活動強調(diào)觀察判斷、討論辯論、情感體驗,注重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初步建立積極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
活動目標
1.圍繞討論的話題,仔細觀察畫面,愿意根據(jù)畫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初步感受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困難。
活動準備
,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拋出話題,聊天導入
1.今天能和這么多聰明可愛的大班小朋友一起講故事、聊天,真是一件開心的事。你們喜歡聊天嗎?
2.在與人聊天中學到新的本領(lǐng)也是一件非??鞓返氖?。最近有誰遇到過不開心的事嗎?
3.小結(jié):生活中總有一些令人開心的事和令人郁悶的事,它們就是我們身邊的“好消息”和“壞消息”。接下來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圖片,你覺得圖片里的事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
【設(shè)計意圖:活動以聊聊身邊的事導入,幼兒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出各種令人高興或沮喪的事情。以這樣輕松簡單的話題展開討論,能讓幼兒很快進入狀態(tài),也愿意大膽地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并且為之后討論生活中的事件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做好鋪墊。】
二、根據(jù)畫面,表達想法
1.討論“寒冷的冬天”。
(出示圖片:寒冷的冬天。)
小結(jié):冬天因為有冰和雪,可以做許多特別的運動,還能吃火鍋取暖,這真是一個“好消息”。你們知道嗎?冬天對于農(nóng)田里的莊稼也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冬雪可以殺死田里的害蟲,讓莊稼來年生長得更好。看來,寒冷的冬天對有些人來說是“壞消息”,對有些人來說是“好消息”。
2.討論“高個子的姚明”。
(出示圖片:高個子的姚明和丁俊暉在一起的對比照片。)
小結(jié):高個子的人拿高處的東西比較容易,拿低處的東西有點吃力。還有,姚明的個子高,手和腳都特別大,總是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和鞋子,這些都需要特別訂做。看來,長得高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好消息”。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出示“寒冷的冬天”和“高個子的姚明”兩張圖片,讓幼兒從自然界和自己的身體出發(fā),尋找“好消息”和“壞消息”。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圖片,很容易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愿望。在熱烈的討論中,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兩面性,每件事都既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壞消息”?!?/p>
三、遷移經(jīng)驗,回歸生活
1.觀看圖片:請你幫幫小妹妹。
(出示圖片:小妹妹哭了。)
2.觀看視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
(播放曼妥思廣告中鞋跟壞了的視頻。)
小結(jié):雖然阿姨的高跟鞋壞了是一個“壞消息”,但是她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讓郁悶的事變成了令人高興的“好消息”。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壞消息”和“好消息”,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勇敢地面對困難,動動腦筋,也許有些“壞消息”就會變成“好消息”。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出示第三幅圖片和一段視頻,讓幼兒遷移經(jīng)驗,懂得即使遇上了傷心的事或倒霉的事,也不要氣餒,只要動腦筋解決問題,“壞消息”也可以變成“好消息”。讓幼兒在討論中學著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來看待問題?!?/p>
四、欣賞故事,感受快樂
【設(shè)計意圖:繪本故事的開頭,畫面簡單清晰,教師要鼓勵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畫面中的細節(jié),大膽描述畫面內(nèi)容,串聯(lián)故事情節(jié),并逐步感知兔子和老鼠在野餐時遇到了哪些“好消息”和哪些“壞消息”?!?/p>
1.我還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好消息壞消息》(出示封面,讓幼兒觀察)。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和老鼠。它們要去干什么呢?它們遇到的事情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出示畫面:兔子邀請老鼠野餐。)
(出示畫面:下雨了。)
(出示畫面:兔子拿出一把傘。)
(出示畫面:老鼠被風吹走,最后落在大樹下。)
【設(shè)計意圖:此時,教師采取了同時出現(xiàn)和逐一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第一種方式是為了引起幼兒兩種觀點的辯論,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用完整清晰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第二種方式讓幼兒學著換一種角度看問題,雖然看到的是一個壞消息,但每個人都在嘗試著尋找好消息的影子?!?/p>
2.你在畫面中找到了“壞消息”還是“好消息”?
(出示畫面5:老鼠被蘋果砸到了頭。)
(出示畫面6:兔子和老鼠準備吃樹上落下的蘋果。)
五、拋出問題,展開延伸
兔子和老鼠一起去野餐,一路上發(fā)生了很多特別的事,可是在老鼠眼中的“壞消息”,在兔子眼里卻都成了“好消息”。它們的野餐還在繼續(xù),故事就藏在這本書里(教師翻閱繪本,提示幼兒可以繼續(xù)閱讀),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去閱讀角找一找這本書,看看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好消息”和“壞消息”。
【設(shè)計意圖: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拋出問題并讓幼兒快速翻閱繪本,以引起幼兒對之后的情節(ji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有自主閱讀繪本的愿望?!?/p>
點評
繪本《好消息壞消息》看似簡單,卻有深刻的內(nèi)涵。教師結(jié)合大班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這一話題的討論,隨后在一系列的談話過程中助推幼兒理解作品,非?!扒擅睢?,既突出了繪本的中心思想,又能讓幼兒暢所欲言,在多角度的討論中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從中獲得感悟。
整個活動,教師不是急功近利地進行“教導”,而是依據(jù)大班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見圖片,引發(fā)幼兒共同討論話題的愿望。幼兒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在輕松愉快的聊天中,慢慢“走近”教學目標,逐漸體會到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逐漸懂得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困境,把“壞消息”變成“好消息”。最后,教師運用繪本,進行經(jīng)驗梳理和遷移,使幼兒獲得辯證看問題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設(shè)計避免了教師空洞、枯燥的“說教”,使幼兒因為之前環(huán)節(jié)中的談話、經(jīng)驗的獲得而理解了繪本內(nèi)容。整個談話活動看似輕松而隨意,實為嚴謹而有意。
“好消息壞消息”活動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每個幼兒都可以呈現(xiàn)出自己對事物不同的看法,而這些思維的碰撞正是整個活動最精彩的地方。在這一活動中,幼兒獲得的不僅僅是繪本帶來的情感愉悅體驗、語言能力的提升,更是辯證看待問題的思維能力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在本次談話過程中,教師雖然能盡量用豐富的語言來回應(yīng)幼兒,提升幼兒的表達經(jīng)驗,但還可以打開思路,在回應(yīng)中拓展幼兒各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而不僅僅是“有一說一”的簡單回應(yīng)。
寓言二則教案匯總
教學計劃和課件的制定,不僅關(guān)系到教學的流程和步驟,也涉及到教學標準的落實。隨著新學期的到來,編寫教案和課件的工作亟待開始。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yīng),教師可以更好地調(diào)整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欄目小編特別為大家準備了一份精心編寫的寓言二則教案,相信本文能夠為您帶來幫助!
寓言二則教案(篇1)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2、了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許多寓言已演變成為成語,在生活中可以運用這些詞語,使自己的語言更生動,更準確。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教學難點:
了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
教學準備:從網(wǎng)上下載課文圖片和竽的圖片,準備生字卡。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導入,整體閱讀
提問:1.在預習的基礎(chǔ)上說說掩耳盜鈴四個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將四個字的解釋連起來說說掩耳盜鈴的意思。
3.那個人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個鈴鐺呢結(jié)果怎樣
4.讀課文時,看全文有幾個自然段,標出序號。第l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二、學習重點,深入體會
1.默讀第2自然段,讀后標出這段有幾句話
自讀感悟
2.再次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議讀交流
3.讀第一句,說說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4.出示幻燈
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fā)覺。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fā)覺。
討論:1.看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鈴鐺為什么會丁零丁零響起來用手碰鈴鐺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5.碰和響之間什么關(guān)系
6.為什么會被發(fā)覺體會響與碰之間的關(guān)系。
過渡:這個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響發(fā)覺可是他太想得到那個鈴鐺了。他想出了怎樣的辦法
指名讀第2句
出投影片:
a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b如果把耳朵掩住就聽不見響聲。
7.他是怎樣做的默讀第3句畫出表示動作的詞。
8.從剛才有想法到現(xiàn)在他真的這樣去做了,結(jié)果怎樣呢
點評歸納
9.大聲讀第2自然段,體會前后的感情變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①他的這個想法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為什么還被人發(fā)覺呢
③他偷鈴鐺之前,知道不知道有這樣的結(jié)果從哪兒看出
④明知道有這樣的后果,還要這樣做,欺騙的是誰
三、總結(jié)延伸
1.讀全文,體會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嗎?
寓言二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2.繼續(xù)訓練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讀懂詞句,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前構(gòu)思與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shè)計是從朗讀入手,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寓意。在朗讀方我采用了,多種朗讀方式,如分組、小組、同桌等多種形式,學生通過朗讀,都能很好的領(lǐng)會到寓意,另外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去體會種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長高的那種迫切的心情,通過分析感悟理解本則寓言所蘊含的深刻寓意。在教學過程中,我所采取教學方式都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操作中朗讀理解感悟等目標均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特別是討論巴望能否換成盼望希望和理解總算等詞語時,學生們能很快達成共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初讀課文,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2、學習《揠苗助長》。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揠苗助長》一文,通過讀懂詞句,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1、學生自讀課文,標畫出文中生字、新詞。
2、學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學生字、詞。
本課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例:
3、帶著問題讀課文。
(1)寓言故事中的兩個人都是怎樣的人?
(2)他們做了些什么?結(jié)果怎樣?
4、檢查自學。
(1)指名讀課文,指正讀音。
揠苗助長的長是多音字,在這里應(yīng)讀zh3ng,不要讀成ch2ng。
竄出的竄應(yīng)讀cu4n不要讀作,cu1n。
(2)出示卡片,讓學生看拼音讀詞。
(3)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識記生字。
寓上下結(jié)構(gòu),第7筆是豎,第8筆是提。
筋上下結(jié)構(gòu),下面左邊是月,右邊是力。
鋤左中右結(jié)構(gòu),中間且字,最后一筆變成提。
5、理解詞語。
(1)學生提出預習中不理解的詞語,質(zhì)疑。
(2)教師釋疑,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6、學習《揠苗助長》。
(1)讀題,知題意。
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讀題目,解題意。從中知道寓言是一種文章的體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fā)。則是量詞,二則就是兩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選自《孟子公孫丑上》一書。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戰(zhàn)國時鄒國人(現(xiàn)山東省鄒縣),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師。
(3)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檢查自學。
《揠苗助長》這個故事中講的是怎樣一個人?
他做了什么事?結(jié)果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上述問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
①知人物:古時候一個種田人。
②知情節(jié):種田人用拔苗助長的方法幫助禾苗長高。
③知結(jié)果:禾苗都枯死了。
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種田人為什么要拔苗助長?從哪些詞語看出他很焦急?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第1自然段,標畫出有關(guān)詞句。
指名回答,讀句子。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到田邊去看。
他在田邊焦急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法幫它們長。
巴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說明什么?
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邊去看,既反映了他時刻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又為他下面采取行動作了鋪墊。
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自言自語說明什么?
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自言自語形象地描繪出他當時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樣子。我得想個辦法幫助它們長。這句話表明他下決心,要采取行動,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時這句話在第1自然段的結(jié)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指名讀第2自然段。
出示句子,抓重點詞,比較句意
讓學生讀句子討論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經(jīng)過討論,讓學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終于一詞表明種田人費盡心思苦想了好幾天,到底想出了辦法。
筋疲力盡說明了什么?
筋疲力盡是形容非常勞累,沒有一點力氣了。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種田人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說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費了很大的勁。
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種田人做了這件事后,自我感覺怎樣?從什么地方看出來?
種田人告訴兒子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從總算一詞可以看出種田人自認為力氣沒白費,心里很得意。
指名讀種田人說的話,從中體會他得意的心情。
(5)細讀悟道理。
指名讀第3自然段,討論。
禾苗為什么都枯死了?種田人錯在哪里?
經(jīng)過討論要讓學生明白禾苗的生長要靠自己的力量。人們希望它長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澆水,適時鋤草,滅蟲等辦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損傷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會枯死。這是事物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種田人違背了這個規(guī)律,想借助外力強求速成,結(jié)果把事情弄糟了,導致禾苗枯死。
學生口頭歸納寓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遵循規(guī)律、不能違背規(guī)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體會。
你在實際生活中,有沒有做過違背規(guī)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分組或全班集體討論的辦法,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理解寓意
總結(jié)學習方法:初讀知大意,讀題解題意,精讀解句意,細讀悟道理。
教后小記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教師的教學觀念不能很好的轉(zhuǎn)變,角色不能很好的轉(zhuǎn)變,教學設(shè)計不夠新穎,引導不夠好。如教學時,師問:誰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總結(jié)第一段的內(nèi)容時,學生們啞口無言。所以教師只能唱獨角戲。教師應(yīng)引導學生說:因為農(nóng)夫看到禾苗沒長,所以┅┅只有這樣的引導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上課時,教師沒有給太多的學習空間給學生自主的學習,學生的思維都是圍繞教師來轉(zhuǎn)。因此在操作中有些前松后緊之感,時間掌握不夠好,自我感覺在挖掘寓意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還缺乏更進一步的拓展。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要認真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把每節(jié)課上得更精彩。
寓言二則教案(篇3)
師:看著姜老師,想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一下老師
生:美麗
師: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師:今天給你們帶來幾個畫謎,猜成語。
生:守侏待兔進底之蛙
師:這幾個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寓言。讀
什么是寓言?
生:寓言就是用一個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20課:板書:寓言兩則
這里的則是量詞,這篇課文中有兩則寓言故事,讀課題
我們先學習第一則:板書:揠苗助長
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生:課題什么意思?怎樣?
師:你真聰明。
生:為什么?
師:是呀。
生:揠苗有什么用?
揠是什么意思?
師:看了課題,同學們就有了這么多有用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學習寓言的第一步:讀課題,提問題。讀:
自讀課文,把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生讀。
指讀第一節(jié)。
生讀
師:一下子就把這節(jié)中的兩個生字讀準了。
齊讀兩個生字詞:宋國焦急
指讀第二節(jié),齊讀:筋疲力盡
指讀第三節(jié),齊讀:興致勃勃
師:勃是生字,在寫的時候,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生:左邊下面是一提。
師:跟老師一起寫一寫這個字:左邊要寫得瘦一點,下面是一提,右邊要寫得舒展一點。
習字冊拿出來,描紅
指讀第四節(jié),齊讀生字詞:納悶枯死
師:什么問題也難不倒同學們,那揠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往外拉。
師:那揠苗助長什么意思?
生:就是拔苗助長。
師:誰拔苗助長?
生:農(nóng)夫。
師:我們學習寓言的第二步就是,抓關(guān)鍵,齊讀
讀第一節(jié),你抓住了哪些詞?
生:巴望。
師:你抓得真好!把巴望換成希望行不行?
換成希望讀一讀。
生:語氣不同,巴望更能體會出農(nóng)夫此時的心急。
指讀:巴望。
指讀第一節(jié)。
師:想請你評價一下,他讀得怎樣?
生:很好!
師:誰能比他讀得更好?
師:讀得很好,我們體會到了農(nóng)夫的急。
你還從哪些詞體會到農(nóng)夫的急?
生:天天。
十分
師:從哪兒體會到十分焦急?
生:他感覺不到禾苗在慢慢長。
師:讓我們通過朗讀體會農(nóng)夫此時十分焦急的心情。
生讀。
師:那農(nóng)夫又是怎樣揠苗助長的?也要抓關(guān)鍵的詞。
生讀
師:誰找到了?
生:筋疲力盡
師:他怎樣拔的?
生: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
師: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讀
師:他還怎樣拔的?
生:他一棵一棵往上拔。
師:誰來讀一讀。
禾苗真多呀!
師:誰再來讀一讀。
誰來讀一讀第一句。
生讀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農(nóng)夫拔的時間久汗流浹背
師:誰來讀出農(nóng)夫的的苦心。
生讀
師:我聽出農(nóng)夫可是累壞了。
生讀
師:聽出農(nóng)夫費了不少力氣。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出農(nóng)夫的辛勞
讀
師:農(nóng)夫一邊拔一邊會對禾苗說些什么?
生:禾苗你快些長吧!
師:你一下子走進了農(nóng)夫的心里了。
生:禾苗長高了一大截。
師:是呀,難怪他一到家就興致勃勃地說:真把我累壞啦!可力氣總算沒有白費,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長了一大截!
誰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讓我們緊緊抓住這些關(guān)鍵字,讀好這節(jié)。
生讀
師:同學們,在農(nóng)夫心里,拔苗助長的結(jié)果是什么?
生:禾苗都長了一大截
師:真的都長了一大截嗎?
生:沒有,都死了。
師:你從哪里找到的答案?證明禾苗沒有長
生:他的兒子很納悶,第二天跑到田野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師:農(nóng)夫會想什么呢?
生:他會想:昨天還長高一大截,今天怎么都枯死了呢?
師:快速讀課文,這到底怎么回事?
生:是拔出來,讓它們枯死了。
師:誰再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農(nóng)夫一拔,禾苗離開了土地,都枯死了
師:一開始,一點兒也沒有長;農(nóng)夫拔,長高了;結(jié)果,枯死了。
怎樣才能讓禾苗長高呢?
生:拔草
施肥
師:只有適應(yīng)了禾苗的生長規(guī)律,才能讓禾苗長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不能急于求成,違背它的生長規(guī)律,否則適得其反。
師:我們又一次通過讀,完成了學習寓言的第三步:明道理。齊讀
師:我們繼續(xù)用這種方法學習第二則寓言,板書:鷸蚌相爭
師:誰能借助拼音,讀一讀題目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又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怎樣相爭的?
為什么相爭?
結(jié)果又是怎樣的?
師:同學們,能緊緊扣住課題中的爭字,提出了三個很有價值的問題,下面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師: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合作,一邊圈畫,這就是好的學習方法
師:鷸和蚌是怎樣相爭的?
生:一個夾,一個拔。
師:找關(guān)鍵字
生:誰也不讓誰。
師:第二小節(jié),就講到了鷸和蚌在河灘上爭開了,分角色讀二三節(jié)。
師:爭的結(jié)果是什么?
生:最后被農(nóng)夫一齊抓住了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緊緊抓住關(guān)鍵字,解決了三個問題,讓我們快速讀課文,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寓言二則教案(篇4)
第一課時《矛與盾》
教學目的要求:
學會本課生字詞.
理解文言文詞義句義,能講述文言故事.
有感情朗讀,能背誦此文.
4,懂得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文言文要以教學生學會方法,理解意思,熟讀成誦,明白道理為重點,這些也都是難點.
教學過程:
結(jié)合單元主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師:本單元的主題是沖突誰能說說看沖突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實際簡單說一說產(chǎn)生沖突的原因是什么.看來要解決沖突就要找到解決矛盾的方法,這樣我們的社會生活就會和諧美好.板題矛與盾
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嗎誰能來介紹介紹
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來進攻,盾用來防守.
(課件出示矛和盾)這兩種古代兵器是怎么成為制造沖突的罪魁禍首了呢
2,就讓咱們跟隨古代思想家韓非子一起到兩千多年前的集市去瞧一瞧吧.看,街上好熱鬧啊!趕集的人來來往往可真多!街邊的一塊空地上擁著一群人,他們在干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代寓言《矛與盾》去看個究竟吧!
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檢查預習,指名讀書,提示:注意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適當?shù)耐nD.
2,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一種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朗朗.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jié)奏和韻味.聽我讀,好嗎(配樂范讀)
師:怎么樣文言文讀起來也蠻有味道的吧!一回生,兩回熟,大家再
試著讀一讀,還可以讀給你的同位聽.特別注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
師:誰還想讀來,想讀的一起讀吧.相信你們會比剛才讀得更好.文
言文拗口,要反復用心讀,不讀錯字.給學生充分的讀書空間,自由讀,個別讀.(教師范讀,聽讀,齊讀,讀的方式多,讀的面廣,學生讀書欲望才能得到滿足,初步感悟到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精當講解,反復朗讀,明白寓意.
1,文言文不僅要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的是要讀懂.這是朗讀文言文的前提.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咱們先靜下心來,默讀課文,運用你們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一句一句仔細讀.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文言文的訣竅.不過,學文言文的難點,也在于讀.在這里,老師給大家一個友情小提示,古文中單音詞比較多,所以遇到不懂的詞,查一下字典一定會解決,還可以把你查到的解釋和譯文對照一下.
2,自主學習課文.想想每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小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4,全班交流:咱們再到集市上去看看,剛才那堆人圍在一起,他們究竟在干什么呢你們讀懂了嗎誰先來說說你讀懂了哪一句
⑴生: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楚國有個賣盾和矛的人,他夸耀他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什么東西都穿不透,
你讀懂了這句話的意思.知道他在夸耀自己的盾非常堅固.你從文中哪個字讀懂他在夸耀的呢譽是夸耀的意思.誰來當這個楚人讀讀這句話,夸夸這面堅固無比的盾.
⑵這面盾堅固嗎看來你是初次經(jīng)商,還沒有體會到商人的心情.夸得還不夠!假如你是他,你為了賣出自己的盾,會怎樣譽盾呢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可以加上表情和動作,先自己吆喝吆喝,練習一下.(學生自主練習朗讀)
師:瞧你得意的樣子,這面盾有什么值得你夸耀的
生:這面盾沒有東西可穿透,十分堅固.
師:口氣還真不小!不僅夸盾堅固,還夸它堅固到什么東西都不能穿透,這面盾物莫能陷也.
⑶誰再來當當楚人,吆喝吆喝
5,(小結(jié)過渡)我們借助注釋讀懂了第一句,那個楚人在那兒一個勁兒的吆喝,夸耀他的盾無比堅固什么東西都穿不透.他話雖不多,但很有用意,這個楚人很會做生意!不信咱們接著往下讀.你還讀懂了哪一句
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⑴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地.又夸耀他的矛說:我的矛很鋒利,沒有什么東西不能穿透的.
師:嗯,你讀懂了,他接著夸耀自己的矛無比鋒利.盾是堅固無比,天下無敵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沒人買!
⑵誰再來讀這句,夸夸這支矛大家聽聽這樣吆喝賣得出去嗎
師:無不陷沒有不能穿透的,也就是說任何物體都能穿透.這支矛可真鋒利!你現(xiàn)在就是楚人,想象一下你在集市上叫賣的樣子,試著讀讀這句話.
⑶師:瞧我們這位老祖宗,他可真能吹呀,什么東西到了他那兒都成了天下最好的了!楚人又譽其矛曰:教師引讀此句.
⑷師:(小結(jié))你瞧!那個楚人多想把自己的矛和盾賣出去呀!看他神氣十足的樣子,充滿了自信.他先譽盾接著又譽矛,大家再讀一讀這兩句話,仔細體會一下,楚人夸矛和夸盾時說的話有什么不同.
生:夸盾時他用了兩個否定詞,想把他的盾賣出去.
師:楚人用無不這個雙重否定來強調(diào)矛的鋒利,吸引別人來買他的矛,所以加重了夸的語氣.真可謂用心良苦呀!
分組讀1,2句.
6,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⑴師:集市上可真熱鬧!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圍觀者.你們看!有白發(fā)蒼蒼的老者,有年輕氣盛的小伙子,有活潑俊俏的姑娘,還有一臉稚氣的孩子.那聽了楚人的一番吆喝,到底有沒有人買呢你從書上哪個地方知道的
生:沒人買.旁邊有人懷疑他說的話是不是真的,問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會怎樣呢
⑵師:嗯,用你自己的矛去刺你自己的盾,會怎樣呢問這話的人可不簡單一下就聽出了他話里的破綻,此人好精明!你能用書上的句子再問問嗎
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⑶師:聽出破綻,明知故問,該怎么問
⑷小結(jié)過渡(教師引讀前三句)
7,其人弗能應(yīng)也.
⑴師:聽了旁人的質(zhì)問,那個楚人有什么反應(yīng)呢
生:那個人啞口無言.
師:你是從書上哪個地方知道的你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其人弗能應(yīng)也.那個人不能回答.
師:(引導學生說)弗就是不的意思,你能讀讀這句話嗎
⑵師:面對旁人的質(zhì)問,他為什么答不上話來呢小組討論一下,幫那個人總結(jié)一下教訓!生小組討論發(fā)言:楚人言過其實,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8,師:你在生活中遇到類似自相矛盾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說.那么,你讀了這則語言,是否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想對楚人說點什么
現(xiàn)在,你能明白矛盾的意思了吧,你能用這則寓言來解釋矛盾嗎
四,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寓言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寓言中的道理耐人尋味.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則寓言,回味他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你可以和你的伙伴讀一讀,背一背,講一講.
五,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借助注釋,插圖,工具書讀懂了《矛與盾》,領(lǐng)略了古代文言文獨特的韻味.它是那樣凝練,僅僅只用53個字,讓我們逛了逛古代的集市,認識了一個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咱們今后說話做事可不能像這位老祖宗一樣自相矛盾喲!
六,課后大家可以選擇性地做做這幾項作業(yè).
課件出示:
⑴向親朋好友復述故事,聆聽他們的體會.
⑵設(shè)計廣告詞
⑶自讀文言寓言《掩耳盜鈴》
板書設(shè)計:
矛與盾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弗能應(yīng)
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鷸蚌相爭》
教學目標:
1,會認生字和會寫生字.
2,主動用學過的文言文閱讀方法學習課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講述這個成語故事,知道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退讓.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講述這個成語故事.
教學難點:
感悟課文內(nèi)容,知道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退讓.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課外閱讀你一定知道了許多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知道
了哪些呢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主匯報積累的成語故事.(如能直接背誦搜集到的文言文成語故事就更好了)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寓言故事《鷸蚌相爭》,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認識鷸,蚌兩個字.教師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鷸和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用以前學過的學習古文的方法,自主學習課文.想想每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2,按照鷸蚌相爭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分一分課文的層次.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教師相機提問:你從何得知蚌張開了殼又怎么知道它要曬太陽找出相關(guān)的賜予.鷸來犯的目的是什么蚌是如何反擊的對此又有什么評論
3,鷸師出無名兼出師不利,采取什么態(tài)度才是可取的呢而文中的鷸呢讀相關(guān)的句子,分析鷸的心態(tài).他的想法正確嗎
4,那么蚌采取的對抗方式就可取嗎說說自己的看法.
5,因為鷸蚌雙方誰也不想放過對方,所以出現(xiàn)漁者得而并禽之的結(jié)果
就是必然的了.分析這場沖突,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與事情的結(jié)果,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嗎
學習了這則寓言故事,你想對誰說點什么
三,熟讀成誦
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思路,試背課文,并在小組里交流背誦.
作業(yè)設(shè)計:
用你認為合理的化解矛盾的方法,來改寫這則寓言,讓它有一個較好的結(jié)局.可以用白話文,也可以用文言文,但是要保證你的文言文大作別人能看的懂.
板書設(shè)計
鷸蚌相爭
起因蚌方出曝鷸啄其肉
經(jīng)過兩者不肯相舍
結(jié)果漁者得而并禽之
課后小記:
寓言二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藝術(shù)特色,進行初步的寓言創(chuàng)作指導。
2、培養(yǎng)學生借助已有經(jīng)驗進行學習、遷移技能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聽、說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欲和成就欲
教學重點:學習寫作技巧,進行寓言創(chuàng)作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法:內(nèi)引—對比—外聯(lián)
教學過程:
一、內(nèi)引教學,認識寓言
[教學構(gòu)想]師生共同完成《小鳥找水喝》寓言故事的創(chuàng)作,讓學生明了寓言的基本特點是依靠想象和聯(lián)想進行創(chuàng)作
1、看圖畫畫,完成故事創(chuàng)作
媒體展示一組圖:A、烈日飛翔圖B、小鳥想水喝圖C、見水瓶思考圖,而第四幅圖則為空白,讓學生結(jié)合前三幅圖的內(nèi)容,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想出第四幅圖的內(nèi)容并以簡筆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2、媒體展示學生成果,對學生所畫做鼓勵性評價,讓學生上臺說自己的做畫思路,并要求學生將四幅圖連起來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教師引導,對學生在講故事中穿插的小鳥心理活動的語句加以特別表揚,在黑板上完成板書,做第一次總結(jié):
人物故事情節(jié)寓意如何寫?
小鳥找水喝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心理、動作
[總結(jié)語句]同學們,剛才,我們插上想象和聯(lián)想的翅膀,集體創(chuàng)作了一個故事《小鳥找水喝》,初步了解了寓言是依靠想象和聯(lián)想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基本特點。下面,我們將進一步學習寓言的創(chuàng)作,與它做朋友。
二、對比教學,學習寓言
[教學構(gòu)想]結(jié)合學生已獲得的認識,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取他們認為可行的方法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兩個故事。
1、小組學習,教師巡視,參與其中,給予適當?shù)闹笇?/p>
2、檢驗小組學習效果
引導完成如下補充板書,并做第二次總結(jié):
(人物故事情節(jié)寓意如何寫?)
赫耳墨斯、雕像者問身價人不應(yīng)愛慕虛榮等語言(對話)
蚊子、獅子、蜘蛛挑戰(zhàn)與失算人不應(yīng)被暫時的勝利沖昏頭腦等動作、心理
(人、神)萬事萬物情節(jié)簡單言此意彼想象與聯(lián)想
[總結(jié)語句]經(jīng)過學習,我們知道,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神,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可以做為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寓言故事大多情節(jié)簡單,但雖然情節(jié)簡單卻內(nèi)藏寓意,那我們應(yīng)如何進行寓言創(chuàng)作呢?一是要有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二是對故事中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等進行描寫,藏寓意于故事中。知道了創(chuàng)作的辦法,讓我們來進行寓言的創(chuàng)作吧!
三、外聯(lián)教學,創(chuàng)作寓言
[教學構(gòu)想]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盡情展現(xiàn)他們的想象力,獲得成就感吧!
1、媒體出示“給題目寫寓言、給開頭寫寓言、給寓意寫寓言”等幾種不同要求的寫作題型,讓學生自主構(gòu)思。
①給題目寫寓言:水滴與石頭、新龜兔賽跑、粉筆與黑板的對話等
②給開頭寫寓言:老虎回家之后……樹干對樹葉說:“……”等
③給寓意寫寓言:告誡人們要保護環(huán)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等
④自主創(chuàng)意寫寓言:自擬題目,自找寓意進行創(chuàng)作
2、進行講故事比賽
將學生分為男女生兩組進行上臺講故事比賽,教師給予及時地表揚并適時做第三次總結(jié)。
3、第三次總結(jié)
師生互評:可結(jié)合講故事情況展開互評,也可讓學生說學習本課之后的心得體會。
鞏固教學:在下課前布置課后創(chuàng)作題目(書后第二題),及時把學生對寓言的學習延伸到課外。
寓言二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正確朗讀《畫蛇添足》,借助注釋及字典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nèi)容,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上一課,我們學習了《韓非子難勢》里的一則小故事。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故事,這次帶給大家的是《戰(zhàn)國策齊策》里的故事,聽一聽、猜一猜。
(放錄音講故事看幻燈片猜成語)
你們能不能根據(jù)剛才聽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圖畫猜出這個故事的題目呢?(引出課題《畫蛇添足》)
二、讀悟探究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讀準字音)
2、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讀音和斷句。)
3、說一說小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樣發(fā)生?怎樣發(fā)展?結(jié)果怎樣呢?
4、發(fā)生:學生讀1、2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大意。
(教師注意引導結(jié)實足、余、之、成等詞語,并鼓勵學生用上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5、教師:而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誰來讀讀?
用自己的話說大意。(教師注意引導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這樣說?怎樣做的?讀一讀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為之足指導學生用十分傲慢的語氣去讀,擺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態(tài)來。(個別讀)
6、教師: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卻沒有喝到酒,為什么呢?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①理解這句話。
②指導學生讀出反問的語氣,將質(zhì)疑、不屑的神情表現(xiàn)出來。(個別讀、分組讀。)
出示: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①故事的結(jié)果怎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這個人終亡其酒呢?------他自作聰明,違背事物本來的面目,弄巧成拙,辦糟了事情。
②帶著理解讀一讀。
三、學以致用
1、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過畫蛇添足的時候,用這個成語造句。
教師點撥:比如同學們寫作文,本來結(jié)構(gòu)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廢話湊數(shù),這可以說是什么?
四、總結(jié)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寓言故事,并在小組內(nèi)相互說一說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將文言文講給別人聽嗎?選擇一篇試背。(教師可以提供課文留白或成語故事的圖片)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2、分小組選擇一個故事演一演??梢栽趯W習百花園一時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語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書設(shè)計:
寓言二則之畫蛇添足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寓言二則教案(篇7)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2、了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許多寓言已演變成為成語,在生活中可以運用這些詞語,使自己的語言更生動,更準確。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教學難點:
了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
教學準備:從網(wǎng)上下載課文圖片和竽的圖片,準備生字卡。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導入,整體閱讀
提問:1.在預習的基礎(chǔ)上說說掩耳盜鈴四個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將四個字的解釋連起來說說掩耳盜鈴的意思。
3.那個人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個鈴鐺呢結(jié)果怎樣
4.讀課文時,看全文有幾個自然段,標出序號。第l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二、學習重點,深入體會
1.默讀第2自然段,讀后標出這段有幾句話
自讀感悟
2.再次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議讀交流
3.讀第一句,說說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4.出示幻燈
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fā)覺。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fā)覺。
討論:1.看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鈴鐺為什么會丁零丁零響起來用手碰鈴鐺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5.碰和響之間什么關(guān)系
6.為什么會被發(fā)覺體會響與碰之間的關(guān)系。
過渡:這個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響發(fā)覺可是他太想得到那個鈴鐺了。他想出了怎樣的辦法
指名讀第2句
出投影片:
a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b如果把耳朵掩住就聽不見響聲。
7.他是怎樣做的默讀第3句畫出表示動作的詞。
8.從剛才有想法到現(xiàn)在他真的這樣去做了,結(jié)果怎樣呢
點評歸納
9.大聲讀第2自然段,體會前后的感情變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①他的這個想法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為什么還被人發(fā)覺呢
③他偷鈴鐺之前,知道不知道有這樣的結(jié)果從哪兒看出
④明知道有這樣的后果,還要這樣做,欺騙的是誰
三、總結(jié)延伸
1.讀全文,體會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嗎?
板書設(shè)計:
明明知道碰響發(fā)
掩耳盜鈴掩伸偷
沒想到碰發(fā)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說說掩耳盜鈴的意思。
2、說說我們是怎樣學習這則寓言的。
二、用上節(jié)課所學的方法學習寓言《濫竽充數(shù)》
1、小組學習
2、重點詞語:
戰(zhàn)國待遇吹竽鼓腮幫捂著裝腔作勢
齊緡王繼承溜走南郭先生
3、朗讀課文,說說大意
4、你覺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三、拓展練習
在兩個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樣想的?從故事中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四、自瀆古文《濫竽充數(shù)》,老師適當翻譯。
五、練習寫字:
掩盜零濫竽裝腔勢
六、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后記:
兩則寓言,在教學第一則寓言時,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語言的方法:讀通讀懂寓意聯(lián)系實際。在教學第二則寓言時,就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學,老師只做適當?shù)闹笇?,讓學生談學習感受和收獲,然后質(zhì)疑,學生學習印象更深刻。
寓言二則教案(篇8)
(一)學習目標
1.基礎(chǔ)知識目標
生字:鬻y譽y鷸y蚌bng啄zhu箝qin喙hu
正音字:舍:在本文中讀shě,不讀sh即:讀j,不讀j
作家:
韓非: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韓非子》一書。
劉向:西漢末年的經(jīng)學家,相傳他校訂、整理了《戰(zhàn)國策》。
作品:
《韓非子》,作者韓非,現(xiàn)存55篇,宣傳法家思想的著作。書中很多篇章都運用寓言故事來形象地說理,有很強的說服力。
《戰(zhàn)國策》,相傳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是一部國別體史書。本書內(nèi)容豐富,但虛構(gòu)成分多,文學性很強。
2.能力目標
能熟練朗讀并背誦全文。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詞語的含義。
3.思想情感目標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二)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朗讀并背誦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難點:對寓意的理解及運用。
(三)課文分析
先請同學們朗讀、背誦一遍課文。
下面來講第一則的一些字、詞:鬻:賣。矛:古代的一種兵器,在長柄頂端裝有槍頭。盾:盾牌。古代作戰(zhàn)時用來遮擋箭。其:他,最后一個其應(yīng)講成那。陷:穿透。俄而:一會兒,表示時間的副詞。利:鋒利。應(yīng):接。之:他(指賣矛和盾的人)。以:用。子:你。何如:怎么樣。
全文共四句話。兩句話是賣者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物莫能陷也與無物不陷也,這兩句話的內(nèi)容自相抵觸,不能自圓其說。所以,自然引出了看熱鬧人的問話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結(jié)果使賣矛和盾的人非常尷尬,無言以對。因此他夸耀矛和盾的話不攻自破,成為笑柄。
這則寓言故事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事實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這個寓意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
下面來講第二則的一些字、詞:蚌:一種軟體動物。方:正。曝:曬。鷸:一種水鳥,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腳很長。捕食魚、蟲類。箝:是鉗字的異體字,夾住。喙:鳥的嘴。雨:下雨(動詞)。謂:對說。得:獲得。并:一并。禽:捕捉。
這則寓言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二趙且伐燕》。全文也是四句話。第一句是敘述,交待故事內(nèi)容:鷸啄住蚌的肉,蚌夾住鷸的嘴。二、三兩句是對話:二者互不相讓,互找弱點,等待對方死亡。最后一句也是敘述句,交待故事的結(jié)局:漁翁獲利。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凡事要權(quán)衡得失,不要只想到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謙讓,否則兩敗俱傷,讓別人鉆空子。
這兩則寓言故事都是以敘述、對話為主,沒有任何評論,但寓意都很深刻,今天仍然有現(xiàn)實意義。
寓言二則教案(篇9)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形式
2、了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4、學習一些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
教學重點:教學目的的2、3、4
教學難點:教學目的2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方法: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教師適當指導
第一課時
教學設(shè)計: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學習,讀懂課文大意,學習文中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創(chuàng)設(shè)情境,共同探討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步驟:
1、由一個寓言故事導入:
(1)學生講述狐貍和烏鴉的故事
(2)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3)這就是寓言:在一個短小的故事中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
(4)我國古代的寓言
2、簡介韓非及《韓非子》(投影)
3、學習《鄭人買履》:
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1)小組成員互讀;圈出文中不明白的或自己認為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重點字字音;小組成員互譯。教師巡視指導
附:字音:履度
詞義:欲置坐反遂無
辨析:先自度其足寧信度,無自信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試之以足(投影)
(2)小組間就以上內(nèi)容互相提問,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笇?/p>
(3)找出文中能反映鄭人思想性格的語句;就寓言的內(nèi)容來看,你認為鄭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shè)計鄭人和賣鞋人的一段對話
(5)展示自己的設(shè)計,其他人進行評議
(6)小組討論交流:鄭人買履的故事蘊含著一個什么道理?生活中有這樣的事嗎?(投影)
4、總結(jié):
5、作業(yè):
(1)反復朗讀課文,能熟讀成誦
(2)展開合理想象,擴寫《鄭人買履》的故事。
教學構(gòu)想
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力圖體現(xiàn)新課標的三個維度的要求:
1、知識與能力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3)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以上三點體現(xiàn)在教學步驟3的(1)、(2)、(4)
2、過程與方法
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問,并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以上體現(xiàn)在教學步驟3的(1)、(2)、(4)、(5)、(6)
3、情感價值觀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以上體現(xiàn)在教學步驟3的(3)、(6)
寓言二則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6個生字,理解詞語,熟讀古文言文。
能力目標:背誦,默寫課文,并理解課文寓意。
情感目標:積極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并巧妙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背誦古文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在朗讀中感受寓意。
教學方法:
自學加指導法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
教具準備:
小黑板
課時計劃: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老師講寓言故事〈〈狼、狐貍和農(nóng)婦〉〉(馮雪峰)
2、讀題質(zhì)疑并板書〈〈刻舟求劍〉〉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讓學生借助譯文試讀課文
2.教師范讀古文。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讀流利,注意停頓,把句子讀準確。
4、小組討論:對照譯文理解重點字詞和古文的意思。
5.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涉遽契曰吾惑
6、學生匯報:練習用自己的話講寓言故事《刻舟求劍》。
7、學生用小模型來演義故事內(nèi)容,理解含義。
因為船移動了,船舷上的記號也跟著移動,但掉在江里的寶劍沒有跟著船移動。那個人想等船靠岸后再從船舷上刻的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肯定是撈不到寶劍。
8.再次朗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寓意,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wù)劯惺堋?/p>
四、作業(yè)設(shè)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shè)計:
刻舟求劍
告誡人們辦事情要學會變通,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第二課時
一、背誦寓言〈〈刻舟求劍〉〉。
1、全班齊讀課文。
2、指名背誦課文。
二、初讀寓言〈〈鄭人買履〉〉。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
2、學生自讀,并借助譯文試讀。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讀流利,注意停頓,把句子讀準確。
4、小組討論:對照譯文理解重點字詞和古文的意思。
5.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履度置反遂持
6、學生匯報:練習用自己的話講寓言故事。
7、學生表演話劇〈〈鄭人買履〉〉并理解寓意。
8.再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寓意,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wù)劯惺堋?/p>
因為鄭人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他墨守成規(guī)、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所以買不到鞋。
三、作業(yè)設(shè)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shè)計:
鄭人買履
告誡人們做事情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要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客觀事實。
寓言二則教案(篇11)
教學分析:
本文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順其自然。
學習目標:
1、讀懂字音,疏通字義,感知課文。
2、反復誦讀,體會作品的美感,明確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閱讀能力。
關(guān)鍵處處理:
熟練背誦、正確默寫課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并能將寓言擴展并活學活用。
教學、教具準備:
資源包:(檢索到的教案、課件、課利用的資料信息,推薦學習資料。有關(guān)莊子墨子的資料。準備搜集有關(guān)莊子和墨子的資料。)
教學內(nèi)容:東施效顰反復誦讀,疏通詞義,明確寓意。把要解決的問題及方法指導寫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盜鈴》《南轅北轍》等。
今天,我們再來讀一篇莊子寫的《東施效顰》。你了解莊子嗎?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先讀讀譯文。
2、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
3、再讀讀譯文。
反復朗讀,把文章讀流暢。
三、細讀課文,讀懂寓意。
1.西施和東施的對比,也是美與丑的對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寫出了西施的美和東施的丑?
2.出示課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1)讀了句子你體會到什么?結(jié)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資料來說一說
(2)西施可真美,用個詞來夸夸她吧。
3、西施捂著胸口,皺著眉仍賞心悅目,東施也來學學吧!她美嗎?從哪看出來的?
4、出示課件:
東施丑:
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
(2)能用個詞來形容一下東施的樣子嗎?
(3)再讀句子,試著讀出東施的丑
(4)你想對東施說什么?
四、明確寓意,聯(lián)系實際談受到的啟發(fā)。
1、小組討論:
(1)同樣是皺眉捧心,為什么西施的樣子美,東施的樣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訴東施嗎
(3)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東施效顰這樣的事情?舉例說一說。
2、班級交流討論結(jié)果。
教師指導點撥: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切實際的照搬,結(jié)果只會適得其反。
五、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練習讀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作業(yè):
背誦《東施效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