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名言
發(fā)布時間:2024-05-18 諸葛亮名言諸葛亮名言優(yōu)質(zhì)200句。
“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豆茏游遢o》?!苯?jīng)過耐心整理我們?yōu)槟鷾?zhǔn)備了諸葛亮名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名人的名言可以教會我們?nèi)绾谓⒄娴娜松鷳B(tài)度和價值觀,名人格言是我們精神力量的源泉。希望這對你的學(xué)習(xí)和工作有所裨益!
諸葛亮名言(1--20條)
1、豎子祖余策,猶能走強(qiáng)梁。
2、第四段(第10小節(jié)):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才干勝過自己。
3、貴之而不驕,委之而不專,扶之而不隱,免之而不懼,故良將之功也,猶璧之不 污(諸葛亮《兵要》)。
4、天氣預(yù)報。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推知數(shù)十天以后天氣變化,確實(shí)比現(xiàn)在的天氣預(yù)報還準(zhǔn)。草船借箭,周瑜為了加害他,不給他造箭的各種材料,讓他在十天內(nèi)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聽了,說:“兩軍對陣,戰(zhàn)場形勢瞬息變化,若等候十日,必誤大事?!敝荑]想到諸葛亮自己還嫌給的時間長,就問需要多長時間?諸葛亮就說只消三日。周瑜心說:“這可是你自己找死,可別怪我?!本秃椭T葛亮簽訂了軍令狀。哪知諸葛亮早算到三日后有大霧迷江,就來了個歷史上有名的“草船借箭”
5、諸葛亮和弟弟在隆中務(wù)農(nóng)。
6、師出有名,才可出兵。名不正則言不順。諸葛亮一生志在恢復(fù)中原,與曹魏勢不兩立。他也勸劉禪不要偏安一隅,還將先主的遺訓(xùn)拿出來告誡劉禪,可見諸葛亮的良苦用心。
7、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有很多至理名言,比如:
8、諸葛亮為光復(fù)漢室用盡了畢生的精力充分地踐行了那這句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的一生,從劉玄德三顧茅廬以來,直到白帝托孤。他與劉玄德結(jié)下了千古君臣相遇之情。劉玄德以國士待諸葛亮,諸葛亮為報劉玄德知遇之恩,所以在白帝托孤之后,忠心輔佐后主劉禪,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恢復(fù)漢室。正如其在出師表中所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9、志當(dāng)存高遠(yuǎn)。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10、山河無恙英魂耀,中華英雄國驕傲!
11、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敗也;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勝也(諸葛亮《兵 要》)。
12、發(fā)明創(chuàng)造。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咸得其要云?!避髯釉唬骸笆ト松萍儆谖镆?。”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為蜀漢事業(yè)盡心盡力。在南征北伐中,為了彌補(bǔ)蜀漢兵少軍弱的不足,在軍事方面,不但有很多軍事著述,還做了很多軍事發(fā)明。如我們熟知的諸葛連弩、木牛流馬、八陣圖、孔明燈、孔明鎖、蒲元刀、木獸、地雷、孔明棋等等。木牛流馬就是到今天我們也很難仿制,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至今仍是個迷。諸葛亮如果到了今天,但就木牛流馬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可申請個專利什么的,如果再根據(jù)當(dāng)今需要,再發(fā)明些更實(shí)用之物,依然不失發(fā)明創(chuàng)造家的身份。
13、"人不如意十常八九。" 這句話告訴我們?nèi)松蝗缫獾臅r候很常見,所以要有足夠的心理準(zhǔn)備。
14、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p>
15、【解釋】:忠誠而有節(jié)操的臣民。
16、"這些名言都是通過諸葛亮一生的政治、軍事等實(shí)踐經(jīng)驗(yàn)總結(jié)出來的,它們都蘊(yùn)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17、功蓋三國八陣圖,千載伯仲真英雄!
18、我眼中的諸葛亮——由孔明的“三哭”談起
19、觀今夜天象,知天下大事。(出自《后出師表》)
20、學(xué)習(xí)應(yīng)該進(jìn)取,勤奮,就像一艘船逆水行舟。如果你不試著向前走,你只能后退。
諸葛亮名言(21--40條)
21、諸葛亮有很多詩句,其中著名的一句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2、第三段(第6~9小節(jié)):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軍借箭。
23、和平陽光國輝煌,驕傲自豪熱血騰!yJs21.cOM
24、此外,諸葛亮還有一句經(jīng)典的名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25、諸葛亮也知道蜀國兵困馬乏,他那么一個智者,這點(diǎn)當(dāng)然能看出來。他還要堅持,就是為了要完成先主的愿望。
26、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zé)實(shí),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nèi),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27、這些言語至今仍在影響著后人,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8、”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努力爭取,但是最終的結(jié)果不僅僅取決于我們的能力和努力,還有很多因素是我們無法左右的,所以我們要做到盡力而為,不抱過高的期望,不輕易放棄。
29、夫?yàn)閷⒄?,必有腹心、耳目、爪牙。身為將領(lǐng),應(yīng)有親信,應(yīng)有耳目,應(yīng)有羽翼。
30、三、諸葛武侯·王安石
31、諸葛亮的節(jié)儉名言: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32、史詩抒懷美時代,中國故事夢情懷!
3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這句話我的理解是:一個人只是一味的追求名和利,會被名利熏心。只有看名利如浮云,才能明確自己人生真正的志向和人生的意義。
34、這句詩來自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出師表》,意思是說他要在歷史上做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成就。
35、淡泊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內(nèi)心平靜才能實(shí)現(xiàn)遠(yuǎn)大的目標(biāo)。這句話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即表達(dá)了對兒子的寄望,同時也是他一生的寫照。諸葛亮告誡兒子,人一旦有雜念,內(nèi)心就會動搖,最終難有所成。保持內(nèi)心平靜,心無旁騖,才是君子所為。
36、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豆茏游遢o》
37、本文記敘了諸葛亮巧設(shè)妙計“草船借箭”的故事,贊揚(yáng)了諸葛亮杰出的才能以及顧全大局的廣闊胸懷。
38、不忘英烈國棟梁,建設(shè)守護(hù)薪火傳!
39、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這句名言是諸葛亮告誡我們,在做事情時必須有一定的規(guī)則和原則,才能取得成功。
40、——諸葛亮鞠躬盡粹,死而后已。
諸葛亮名言(41--60條)
41、諸葛亮有一首名為《將進(jìn)酒》的詩,其中一句是“人生得意須盡歡”,這句話表達(dá)了人生短暫,應(yīng)該珍惜時間,享受生活,不要有所遺憾。
42、史詩詮釋激昂樂,尋常奇崛易艱辛!
43、臣本躬耕于南陽,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44、劉備一個勢單力薄的寒族人士,先后投靠公孫贊、陶謙、袁紹、曹操、劉表,居無定所,到處流浪,惶惶如喪家之犬,自得到諸葛亮后,依靠紅寶書“隆中對”的政策,方才建國。查三國史料,蜀漢在當(dāng)時三國之中,面積最小,國力最弱,地薄民少。蜀漢地處荒蠻,只有四川平原和江漢平因是糧倉,可資國力。蜀漢需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待天下有變。蜀漢要想統(tǒng)一天下,必須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可見,諸葛亮的計劃是兩路兵馬,克復(fù)中原。
4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諸葛亮這句名言告誡我們,只有親自經(jīng)歷,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深度和廣度。
46、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劉備稱帝后,任蜀漢丞相,后被封為武鄉(xiāng)侯,領(lǐng)益州牧。當(dāng)政期間勵精圖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系,促進(jìn)當(dāng)?shù)亟?jīng)濟(jì)、文化發(fā)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圖中原,未能如愿。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今陜西省勉縣境內(nèi))軍中。
47、如果認(rèn)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
48、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三十六計·連環(huán)計》
49、士之不能皆銳, 馬之不能皆良, 器械不能皆堅固也, 處之而已也 (諸葛亮 《兵法》 ) 。
50、這句話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雄心壯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51、之后,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jī),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quán)降曹,丟人吧你。
52、?7.疑中之疑。比之自內(nèi),不自失也?!度嫛し撮g計》
53、做一件事之前,如果想從此獲利,必先考慮可能出現(xiàn)的害處,如果想成功,必須考慮失敗的后果。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行動之前必須考慮全因后果,才能應(yīng)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局面。
54、依照諸葛亮的計劃第一步占有益州、荊州,進(jìn)而建國。然后蜀漢需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待天下有變??上н@一計劃被關(guān)羽的大意失荊州打破,由此,諸葛亮只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了。劉備奪取劉璋的益州沒有奪取韓中,卻東出與東吳爭江南三郡,與孫權(quán)發(fā)生矛盾,后又頭腦發(fā)熱,令關(guān)羽北伐,結(jié)果關(guān)羽守土,貪而棄義,剛愎自用,小看東吳,又逞匹夫之勇,終于敗走麥城。使劉備為一時之意氣而與孫權(quán)交惡。失去荊州,失去與東吳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與東吳交惡,就陷入兩線作戰(zhàn),腹背受敵之地;失去荊州,就失去了一個糧倉,失去東線力克中原之途。結(jié)果,兵疲民乏,元?dú)獯髠?,蜀漢失去了統(tǒng)一天下的實(shí)力。
55、行動證凡鑄偉大,一路春風(fēng)路高歌!
56、心大志廣, 難以保安 ( 《三國志·蜀書·彭羕傳》 中諸葛亮密言先主劉備論彭羕之句) 。 33、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諸葛亮《答法正書》)。
57、舍得一身剮,可受人間誅。
58、諸葛亮性格比較沉穩(wěn),應(yīng)變能力很強(qiáng),尤其是在馬嵬坡上演了空城計,在兵臨城下的時候,不慌亂,沉著冷靜的頭腦,絕對是有大智慧的人。
59、第二段(第3~5小節(jié)):講周瑜派魯肅探聽諸葛亮怎樣造箭,諸葛亮請魯肅幫助做借箭的準(zhǔn)備。
60、這是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諸葛亮名言(61--80條)
61、喜不可縱有罪,怒不可戮無辜。(《便宜十六策·喜怒第十一》)
6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成語出自諸葛亮的《出師表》
63、賢者不惑,必有一得。(出自《誡子書》)
64、三、周瑜:嫉妒賢人(諸葛亮),為人陰險(用造箭害諸葛亮),心胸狹窄,不能容人,但對魯肅卻是個好上司(什么事都教他,并告訴他知識)
65、諸葛亮上《出師表》是在蜀漢后主建興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時。這時蜀偏居一隅,國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強(qiáng),東憚孫權(quán)之逼”,諸葛亮為了實(shí)現(xiàn)劉備振興漢室、一統(tǒng)天下的遺愿,“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較鞏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敗祁山、孫吳兵挫石亭的時機(jī),揮師北伐,擬奪取魏的涼州(今甘肅部分地區(qū)),向后主劉禪上了兩道表文,“前表開守昏庸,后表審量形勢”,即出名的《前出師表》《后出師表》?!肚俺鰩煴怼分兄T葛亮表示,自己受劉備三顧之恩,托孤之重,一定要為“興復(fù)漢室”竭忠盡智,效死不渝?!逗蟪鰩煴怼肥窃诮滞なЮ?,諸葛亮又一次上疏的一份表文。流傳千古的名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即出此表中。
66、一個出色的將領(lǐng),看的并不是兩軍對壘排兵布陣,而是看撤退時隊伍是否有章法。諸葛亮撤軍后,司馬懿率大軍追擊,看到蜀軍的營寨和撤退的陣型,沒有絲毫破綻,不禁感嘆:“諸葛孔明真乃神人也!”
67、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這樣兩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dá)到遠(yuǎn)大目標(biāo)
68、——諸葛亮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69、后人就用諸葛亮的《出師表》里自己那句名言即:"鞠躬盡瘁,死而后巳"來形容諸葛亮為蜀漢競競業(yè)業(yè)的奉獻(xiàn)精神。
70、“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手足間”。談及諸葛亮,我們都邑抱著一種無比崇拜的表情去仰望這位早已逝去的前人。
71、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為了漢室復(fù)興,諸葛亮用余生之心血,六出祁山,無奈天不遂人愿,直到臨病死五丈原,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
72、“自董卓造逆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含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p>
73、這里引用“隆中對”,主要為本文作證。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諸葛亮為什么會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原本“躬耕于南陽,不求聞達(dá)于諸侯”,據(jù)查資料,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之襄陽后,叔父去世后,與公元197年至公元207年,已經(jīng)隱居十年了。已是毫無出仕之心了,徐庶走馬薦諸葛時,諸葛亮聞言,做色道“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呼”,因劉備“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隨許先帝以馳騁”??梢?,諸葛亮原本不愿入仕,因被劉備三顧赤誠感動而出仕,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三回請,兩行淚,一張嘴,賺的諸葛把命賠”。
7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背鲎浴墩]子書》。是諸葛亮于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寫給他兒子垂髫時期的諸葛瞻之書。此聯(lián)反映的是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認(rèn)為一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dá)到深遠(yuǎn)的境界。語淺而意蘊(yùn)深刻,充滿了哲理。
75、議論式結(jié)尾用議論的語句來闡述自己對所寫人物的看法、觀點(diǎn),強(qiáng)化文章的中心。
76、心靜不下來,做事情便做不好,在實(shí)現(xiàn)理想的這條路上便走不遠(yuǎn)。這是諸葛亮人生經(jīng)驗(yàn)的總結(jié)吧。
77、治國之政,其猶治家)○(。治家者務(wù)立其本,本立則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 者,應(yīng)和也。倡始者,天地也,應(yīng)和者,萬物也。萬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長,非人不 成(諸葛亮《治國第一》)。
78、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dāng),可是這邊的船順風(fēng)順?biāo)?,已?jīng)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79、此外,這些名言不僅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也被廣泛引用和傳承,成為了一些人追求自我成長和提升的標(biāo)志和目標(biāo)。
80、智者一念之差,謀事有成與失敗之別,諸葛亮曾言。
諸葛亮名言(81--100條)
81、科教嚴(yán)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qiáng)不侵弱,風(fēng)化肅然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82、二、魯肅:忠厚老實(shí)(答應(yīng)諸葛亮不告訴周瑜就沒告訴周瑜)。
83、一、諸葛亮:神機(jī)妙算,知天文(知道3天后有霧),知人(算準(zhǔn)了周瑜和魯肅的為人)。
84、“孔明神機(jī)妙算,吾不如也!既生瑜何生亮。
85、非學(xué)無以廣才諸葛亮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86、諸葛亮并沒有留下任何詩句,唯一與他有關(guān)的文學(xué)作品是《誡子書》。
87、英雄精神好繼承,發(fā)展奇跡了不起!
88、諸葛亮感劉備三顧茅廬之情,傾其一生扶佐漢室。在劉備白帝托弧后,仍嘔心瀝血,為匡扶立漢大業(yè),向后主劉禪上書《前出師表》,《后出師表》,以顯其立漢雄心壯志,尤以后出師表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歷代后人所推祟?!俺鰩熚唇萆硐人溃L使英雄淚滿襟”,諸葛孔明,為人師表!宋代亦有陸游名句贊之“出師一表真銘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89、這些名言都具有深刻的哲理內(nèi)涵,反映了諸葛亮的思想精髓和處世智慧,影響了后世很多人。
90、諸葛亮,三國蜀漢名臣,軍事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他平生都驅(qū)馳在救國救亡的道路上,將畢生之心力盡皆拋灑在蜀漢的每一寸地盤上,真正做到了他本身在《出師表》中說的“誠心誠意,死爾后已”。毋庸置疑,諸葛亮已經(jīng)成為了忠誠的化身,深受后世人敬仰。
9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道德經(jīng)》奈何:為什么;懼之:威嚇老百姓老百姓不怕死,為什么還要用死來威嚇?biāo)麄儭?/p>
92、適合做律師和企業(yè)高管,諸葛亮在江東與群雄辯論,顯示出了他高超的談話技巧,后世的高校辯論賽也正是受到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影響,律師需要強(qiáng)大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過人的思維邏輯,這兩項(xiàng)正是諸葛亮的特長,所以極為合適,在三國演義中蜀國稱霸一方,正是運(yùn)用了諸葛亮運(yùn)籌為握的戰(zhàn)略方針,著眼大局,指點(diǎn)江山,調(diào)兵遣將,無一不需要高超的領(lǐng)導(dǎo)能力,商場如戰(zhàn)場,相信諸葛亮如果用在企業(yè)管理上也能得心應(yīng)手,游刃有余。
93、諸葛亮不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還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鞠躬報國的典范。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這位賢與能渾然一體的偶像身上,也并非沒有人生敗筆可尋,比如他的連年北伐。諸葛亮自27歲隆中決策走出臥龍崗,全面主持劉漢集團(tuán)27年,其中在最后8年中,他工作的重心就是北伐曹魏,先后五度出兵,直至公元234年征戰(zhàn)途中病逝五丈原。盡管《三國演義》對“六出祁山”不吝筆墨予以描繪、褒贊,但無情的事實(shí)告訴我們,諸葛亮的北伐行動一無所獲,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其實(shí),諸葛亮北伐注定是不能成功的。主觀方面,諸葛亮天才地設(shè)計了立足荊州、西圖巴蜀的戰(zhàn)略藍(lán)圖,蜀漢才能以最弱的力量,周旋于吳魏之間,鼎足之勢方成。
94、民放心頭高舉起,崇尚英雄英雄出!
95、魯肅答應(yīng)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辦!”
96、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nèi)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濒斆C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
97、此句出自諸葛亮的《后出師表》。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這是我們后人常用的一個成語,形容貢獻(xiàn)自己的全部力量,至死方休。
98、諸葛亮性格是:深謀遠(yuǎn)慮、心胸開闊、謹(jǐn)言慎行、忠心耿耿。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又被稱作“諸葛武侯”,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99、國家命運(yùn)心裝民,榮譽(yù)時代軍人獎!
100、儉以養(yǎng)德,意思是用勤儉節(jié)約來培養(yǎng)美好的品德。
諸葛亮名言(101--120條)
101、——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102、諸葛亮這時當(dāng)退歸桑,梓頤養(yǎng)終年。然,劉備白帝城臨終托孤,可憐汪汪,又提出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可自為成都之主。劉備明知劉禪師昏庸渾惡之徒,假惺惺的先提出來,賺的諸葛亮盡忠。結(jié)果,諸葛亮聽后,寒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呼”,劉禪昏弱無能,以當(dāng)世的情況,只能是退守川中,以求自保,但諸葛亮即以答應(yīng)劉備一定要統(tǒng)一中原,就只好不斷的北伐、北伐。
103、諸葛亮貶義的性格是事必躬親。
104、風(fēng)華正茂筑長城,中華民族永豐碑!
105、諸葛亮死后,后人為了緬懷他的功績,曾在他居住過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武侯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晉以來,歷代的文人墨客絡(luò)繹不絕來此憑吊,留下了一副副膾炙人口的名楹佳聯(lián)。在這些楹聯(lián)中有一些對聯(lián)巧妙地將數(shù)字嵌入其中,別出心裁,獨(dú)具匠心。
106、反觀整個蜀國:劉備之德近乎偽,孔明之智近乎妖。劉備的德行像偽善,諸葛亮的智商像妖孽一樣。所以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107、十二、定軍山武候祠對聯(lián)
108、"志當(dāng)存高遠(yuǎn),慎勿輕浮妄行。" 這句話鼓勵我們要有遠(yuǎn)大的志向,同時避免浮躁和盲目行動。
109、——諸葛亮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110、意思是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寧靜就不能實(shí)現(xiàn)遠(yuǎn)大理想。諸葛亮在信中指出,“淡泊”、“寧靜”是陶冶高尚情操、樹立遠(yuǎn)大志向的前提。諸葛亮還突出強(qiáng)調(diào)了“淫慢”與“險躁”是養(yǎng)性勵志的大敵,從而更加肯定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
111、圓鑿不可以方納,鉛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之器不可成其 巧。故天失其常,則有逆氣;地失其常,則有枯??;人失其常,則有患害(諸葛亮《便宜十 六策》)。
1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名言強(qiáng)調(diào)了做人的品質(zhì),諸葛亮希望我們能做到坦蕩正直,而不是心機(jī)深重。
113、古立大事超世材,必有堅忍不撥志!
114、解析:諸葛亮最著名的名言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描述諸葛亮一生的一句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15、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名言強(qiáng)調(diào)了個人的智慧和努力只是一方面,成功還需要有利的環(huán)境和機(jī)遇。
116、每一件大事,都是由無數(shù)的小事積累而成,每一件難事,都是由一件件容易的事組成。做人做事切忌眼高手低,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最終會成為你成功的基石。人生在世,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由當(dāng)下每一分每一秒構(gòu)成,成大事者,必須把握好當(dāng)下的每一個瞬間。
117、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度嫛ぷ邽樯嫌嫛?/p>
118、"寡人甘愿傾心相許,與明君同舟共濟(jì)。" 這句話體現(xiàn)了諸葛亮為國家效力的決心和愿望,表達(dá)了他與明君緊密合作的意愿。
119、此句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誡子書》寫于公元234年,是諸葛亮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yè)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于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xué)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jǐn)嚴(yán)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dá)得非常深切,成為后世歷代學(xué)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120、諸葛亮的這句話我認(rèn)為用在周恩來總理身上再貼切不過了,他一輩子都在犧牲自己的“小我”,成就整個國家的“大我”,一輩子真的是做到為國家為人民肝腦涂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名言(121--140條)
121、——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22、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shí),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箭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123、注意用人物的語言表示人物的心理,展開矛盾沖突,因而人物形象鮮明,如課文第一段,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試圖用短期內(nèi)造十萬枝箭的陰謀刁難諸葛亮,雙方經(jīng)過一番“舌戰(zhàn)”,突出了人物形象:周瑜面和心毒,胸藏殺機(jī),為自己的得計而喜形于色。而諸葛亮料事如神,將計就計,不露聲色。
124、?5.以不變應(yīng)變,以小變應(yīng)大變?!度嫛ひ砸荽齽凇?。
1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這句話說明了要想成功,不僅要了解他人,更要了解自己,并且要有足夠的自信和實(shí)力。
126、當(dāng)下若不努力,何以待來日?這句名言想表達(dá)的是,只有今天努力奮斗,將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127、"敵軍的煙瘴之計,是制敵于無形之中。" 這句話警示我們,敵人有時候會使用無形的手段對付我們,所以我們要隨時保持警惕。
128、但值得注重的是,劉備在臨死前,還說了一句非常耐人尋味的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币馑季褪恰澳愕牟拍苓h(yuǎn)勝曹丕,必然能定國安邦。若是劉嬋值得你輔佐,那你就輔佐他;若是他沒有誰人本領(lǐng),你能夠本身當(dāng)皇帝”。諸葛亮聽了這句話馬上猝不及防,涕淚跪拜。
129、十一、羅貫中《三國演義》
130、受命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諸葛亮前《出師表》)。
131、亂世出英雄,諸葛孔明也。
132、后人稱諸葛亮“鞠躬盡瘁死后而已”并作為忠臣的典范大加贊賞,其實(shí)諸葛亮不顧民力窮兵黷武六出祁山虧空了國庫,最后使蜀弱而國亡,諸葛亮難辭其咎,對劉備與阿斗而言諸葛亮是忠臣,對蜀國百姓而言諸葛亮是什么人就不好說出口了。
133、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yuǎn).
134、諸葛亮的性格特點(diǎn)是足智多謀、胸懷坦蕩、謹(jǐn)慎小心、忠誠。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是中國歷史上足智多謀的代表,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更是“多智近妖”,是一個完美無缺、智慧超群的人物。諸葛亮又被稱作“諸葛武侯”,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一生都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性格中最大的特點(diǎn)就是謹(jǐn)慎,第二個特點(diǎn)就是忠誠,前后《出師表》中更是展現(xiàn)出諸葛亮的忠心耿耿和盡職盡責(zé)。
135、七、楊慎所引的武侯廟·楊慎
136、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讓他認(rèn)識到:“智者無求,愚者無得?!敝挥胁粩嘧非笾R和智慧,才能不斷提高自己。
137、草船借箭體現(xiàn)了諸葛亮足智多謀的一面,周瑜年輕氣盛,沉不住氣,所以諸葛亮的計謀得以實(shí)現(xiàn)
138、"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有所保留,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才能,而是在合適的時機(jī)行動。
139、不仗著才華就對他人傲慢,不自恃受寵就仗勢欺人。保持謙虛的胸懷,才能海納百川,采納各方觀點(diǎn)。自古以來,因這兩點(diǎn)敗亡的人比比皆是,馬謖便是一例。
14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這句話表達(dá)了只有面對困難和憂慮,才能真正成長和獲得幸福。
諸葛亮名言(141--160條)
141、雖然沒有詩句,但是諸葛亮的思想和智慧卻一直影響著后人,成為了歷史和文化中的一道風(fēng)景線。
142、其貢獻(xiàn)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夠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夠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吳魏鼎足而三。也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4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
144、情節(jié)生動,扣人心弦。
145、諸葛亮的詩句:諸葛亮(今聲)南陽田里吟梁甫,臥龍岡前自逍遙喜把良謀欺管樂,苦將偉略戰(zhàn)孫曹.匡扶宇宙孤忠意,痛看山川歸北朝.魂繞定軍悲后主,荒原獨(dú)泣風(fēng)寂寥.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
146、他寫的出師表,字字感人肺腑,足以證明諸葛亮是一個非常有責(zé)任心,有遠(yuǎn)瞻的人,同時他也很重感情,托孤于他,十分負(fù)責(zé)。
147、此外,諸葛亮還有其他經(jīng)典的句子,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等等,這些詩句體現(xiàn)了諸葛亮高超的才智、卓越的人品和深邃的思想。
148、陸困泥蟠未適從,豈妨耕稼隱高蹤。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臥龍。
149、致敬先烈敬英雄,烈士鮮血生命換!
150、第一段(第1~2小節(jié)):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出十萬枝箭的任務(wù)為難諸葛亮。
15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這句話告誡我們要為人坦蕩豁達(dá),不要像小人那樣心胸狹窄。
152、鞠躬盡瘁這句話是諸葛亮最好的一句名言。諸葛亮的名言很多,但這一句最好,傳世最廣,成為了中國人精忠報國的代名詞。
153、剛正不阿[gāngzhèngbùē]剛強(qiáng)正直,不阿諛奉迎。
154、諸葛亮在其名著《出師表》中,這樣表述自己的心聲,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也正是這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為后代對諸葛亮兢兢業(yè)業(yè),忠于劉家事業(yè)的最好描述!
155、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晉末年十六國李雄為紀(jì)念蜀漢丞相諸葛亮而建的。祠內(nèi)古柏蒼郁,殿宇雄偉,這里也有一副對聯(lián),是贊頌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一生惟謹(jǐn)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榮,八陣名成,兩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銳,三分功定屬元勛?!贝送?,“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边@副對聯(lián)僅用了短短的十個字,贊頌了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績。所謂“兩表”是指諸葛亮入川后為蜀漢大業(yè)所作的前、后兩個《出師表》;還“一對”是指當(dāng)年劉備三顧茅廬時所作的《隆中對》,在文中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156、它們完善自然,也被經(jīng)驗(yàn)完善。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157、這樣的人做老師可以很好的把自己的學(xué)識傳授與人。做領(lǐng)導(dǎo)干部懂得溝通與理解,善于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能夠很好的為人民服務(wù)。
15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諸葛亮的這句名言告誡我們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和品格。
159、而作威,一寸光陰,一寸金天生我材必有用
160、諸葛亮在寫給兒子們的信中說道,勤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在給后主的表章中說,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
諸葛亮名言(161--180條)
161、此句出自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慮》,就是說,凡是要考慮兩面,不能只往好的方面想,壞的方面也要想,做好充分的準(zhǔn)備和防范措施。想要考慮某件事的好處,必須先考慮到它的壞處;想要考慮某件事情的成功,必須先考慮它的失敗,反應(yīng)出一件事情都是有對立的兩面的,有好處必然會有壞處,有成功的可能,必然會有失敗的可能。
162、"治國安邦靠的是法制,打仗勝利依賴智謀。" 這句話強(qiáng)調(diào)了治理國家需要依靠法制,而在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則要依靠智慧和計謀。
163、切勿因自己位高權(quán)重而輕賤他人,勿因一己之見不顧他人的建議,勿自恃功勛顯赫而失信于人。諸葛亮認(rèn)為,智者應(yīng)持有一顆平常心,在貧賤時不卑不亢,通達(dá)時保持謙虛待人。如果因自己的地位和成就沾沾自喜,早晚會喪失人心,成為眾矢之的。
164、良將之為政也,使人擇之,不自舉,使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 不可飾,妄譽(yù)者不能進(jìn)也(諸葛亮《兵要》)。
165、夫?qū)W需靜也,才需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誡子書》)。
166、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濒斆C問∶“哪里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jīng)靠近曹軍的水寨。
167、夷陵之戰(zhàn),陸遜一把大火,幾乎葬送了劉備的蜀漢山河。劉備在部將的保護(hù)下,拼死突圍至白帝城(今重慶奉節(jié))。臨死前,劉備將蜀漢江漢以及后主劉禪一切拜托給諸葛亮,讓他繼續(xù)遺志,興復(fù)漢室。這就是汗青上有名的白帝城托孤。
168、若果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
169、君臣上下,以禮為本;父子上下,以恩為親;夫婦上下,以合為安。上不可以不 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諸葛亮《君臣第二》)。
170、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有通天徹地的才干,深謀遠(yuǎn)慮,有扭轉(zhuǎn)乾坤的力量,呼風(fēng)喚雨。他神機(jī)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氣周漁,借東風(fēng)赤壁之戰(zhàn)。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鎮(zhèn)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調(diào)兵遣將,知人善用。赤壁之戰(zhàn)中,明知關(guān)羽乃情義深重,知恩必報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結(jié)果華容道上關(guān)羽顧念舊恩,寧舍己而放走了勁敵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過也,錯失良機(jī)。然卻不盡然??矗?dāng)主公劉備急切地加以阻止時,:“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賢相怎可讓其扼守要道?”孔明聽罷,仰聲長嘆曰:“此乃天意,天不滅曹。若魏國亡,東吳勢必崛起,此乃一勁敵,又占地利只勢,蜀國必難與其相抗衡,勢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勢,我等趁此良機(jī),興農(nóng)業(yè),固糧倉,養(yǎng)精蓄銳,方可破敵。而云常經(jīng)此一戰(zhàn),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計也!”由此看來,放走曹操絕非偶然,亦非孔明之?dāng)」P,實(shí)乃形勢所逼,無奈之舉也。
171、非常感謝大圣悟空邀答。用來形容諸葛亮奉獻(xiàn)一生之名言是武侯自己所獻(xiàn)《后出師表》末尾的八個字“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焙笫栏膭右蛔侄嘧鳌熬瞎M瘁,死而后已?!薄逗蟪鰩煴怼窇?yīng)該寫于第二和第三次北伐之間,通篇多為陳述歷史上初始前景渺茫卻終成大事的例子,以及坐而待斃的事例。以“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結(jié)尾。表明了諸葛亮為了復(fù)興漢室,不管能否實(shí)現(xiàn),但即使受累而死也無怨無悔的追求理想精神。
172、民族復(fù)興偉征程,團(tuán)結(jié)一心勇前進(jìn)!
173、諸葛亮的性格從事公務(wù)員的職業(yè),并且從事公務(wù)員當(dāng)中的領(lǐng)導(dǎo)職業(yè),因?yàn)橹T葛亮是一個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同時她考慮問題,深謀遠(yuǎn)慮,許多事情早已看得非常的明,而且能提前制定相關(guān)的計劃,換到現(xiàn)在,領(lǐng)導(dǎo)崗位上是非常適合的,而且諸葛亮懂得識別人心
174、諸葛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p>
175、洋洋2浩浩蕩蕩3郁郁蔥蔥4沒想出來5支支6沒想出來7吞吞吐吐8沒想出來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渚,日暮客愁新。
176、——諸葛亮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
177、民族國壯志豪情,史詩英雄偉精神!
178、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竭盡全力,到死方休。
179、諸葛亮幫助劉備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勢,使得原本弱小的劉備勢力在紛亂的局勢中贏得立足之地。劉備去世之后,白帝城托孤,諸葛亮繼續(xù)盡職盡責(zé)的輔佐后主劉禪,直至去世。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fā)。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180、這句話也體現(xiàn)了諸葛亮豁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諸葛亮名言(181--200條)
181、他派人去旱寨調(diào)來六千名弓箭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箭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182、諸葛堅強(qiáng)不屈的名言是躹躬盡翠死而后已。
183、——諸葛亮非靜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184、諸葛亮非常欣賞馬謖的才華,每次商討軍政大事都把馬謖叫來商議,甚至第一次北伐時,還把防守街亭的重任交給他。然而馬謖恃才傲物,剛愎自用,不聽副將王平的建議,最終丟了街亭,自己也因此身首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185、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人人都說關(guān)羽是古今中外“義”的化身,我看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義”的化身,諸葛孔明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186、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dǎo)疏;弱者塞其虛,如筑堰。——《三十六計·圍魏救趙》。
187、這句話意為無論是未能成功,還是身先士卒戰(zhàn)死沙場,都是一位英雄,具有卓越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將激勵后人不斷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188、非淡泊無以寧靜,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只有心態(tài)淡泊寧靜,才能專注于追求更高的目標(biāo)。
189、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diào)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190、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jǐn)[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191、"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這句話提醒我們在謀劃事情時要盡力而為,但最終結(jié)果還是要看天命。
192、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諸葛亮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在任何領(lǐng)域,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和對手,才能取得勝利。
193、——諸葛亮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T葛亮非寧靜無以成學(xué)?!T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yuǎn)?!T葛亮俗語:“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諸葛亮吊孝---假的諸葛亮耍撣帚---出計不出面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諸葛亮的錦囊---用不完的計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諸葛亮擺八卦陣---內(nèi)有奇文諸葛亮過長江---胸有成竹諸葛亮六出祁山---圖謀大業(yè)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諸葛亮借東風(fēng)---神機(jī)妙算諸葛亮當(dāng)軍師---名副其實(shí)諸葛亮彈琴---臨危不亂諸葛亮下東吳---心里有數(shù)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諸葛亮對降曹的議論---嗤之以鼻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諸葛亮丟了荷包---沒有計了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194、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著名的謀略家和政治家。他的六句名言被譽(yù)為“諸葛亮之語”,分別是:
195、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yīng)嘆古今無!
196、但也要看到,正是他不斷發(fā)動北伐,國力日衰,最終失敗。正如毛澤東所說:其始誤于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guān)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197、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和發(fā)明家,在《三國演義》中更是以智謀絕倫示人,有奪天地造化之能,鬼神莫測之計。依《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本領(lǐng),在當(dāng)代社會中,諸葛亮能找到什么樣的工作呢?
198、諸葛亮的性格最適合現(xiàn)代的職業(yè)是:老師或者領(lǐng)導(dǎo)干部。因?yàn)椋T葛亮知識淵博,善于表達(dá)自己的觀點(diǎn),而且有很好的口才與辯解能力,分析事情到位,能夠從不同的方向分析事情的利與弊。
199、諸葛亮為光復(fù)漢室江山充分實(shí)踐了這句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2,并非諸葛亮不明白漢室江山不可復(fù)興,只是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也為天下百姓,必須與曹操對抗。
200、克己奉公[kèjǐfènggōng]克制、約束和嚴(yán)格要求自己,為集體的利益而努力。
小編推薦
諸葛亮的名言200句
若朝廷重用我之時,應(yīng)同時賦予我充足的內(nèi)帛和外財(來源:諸葛亮《自表后主》)。偉大的人物名言可以幫助我們明確自己的價值觀,激勵我們勇往直前。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薦的名人格言相關(guān)資料,經(jīng)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精挑細(xì)選,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請考慮將此網(wǎng)頁添加到收藏夾中!
諸葛亮的名言(1--20條)
1、圣人統(tǒng)治著他的住所和他的職業(yè)。
2、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diǎn)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頋.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以弱制強(qiáng),以柔制剛。純?nèi)峒內(nèi)?,其勢必削;純剛純?qiáng),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諸葛亮《將苑·將剛》)。
4、據(jù)說,丈夫解釋自己和教導(dǎo)別人;教導(dǎo)別人就是跟隨政府。
5、任重才輕,故多闕漏(諸葛亮《與參軍掾?qū)俳獭罚?/p>
6、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諸葛亮的這句名言告誡我們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和品格。
7、知錯就改,這是諸葛亮的名言警句,提醒人們要勇于認(rèn)錯和改正錯誤。
8、君臣上下,以禮為本;父子上下,以恩為親;夫婦上下,以合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
9、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諸葛亮《隆中對》)。
10、清濁太明,善惡太分(諸葛亮《論張溫被廢》)。
11、當(dāng)紹之強(qiáng),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
12、茍全性命于亂世天下,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國。 諸葛亮
13、赤膽忠心,鞠躬盡瘁。諸葛亮
14、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qiáng)而弱之。
15、四欲者,所謂戰(zhàn)欲奇,謀欲密,眾欲靜,心欲一?!T葛亮
16、言行不同,豎私枉公,外相連誣,內(nèi)相謗訕,有此不去,是謂敗亂(諸葛亮《兵要》)。
1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T葛亮
18、非寧靜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
19、智者為之慮,勇者為之斗,故能戰(zhàn)勝于外,功成于內(nèi)(諸葛亮《將苑·出師》)。
20、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
諸葛亮的名言(21--40條)
21、柱以直木為堅,輔以直士為賢;直木出於幽林,直士出於眾下(諸葛亮《舉措第七》)。
22、懈怠則不得不開精,險躁則不可以客觀。諸葛亮
23、獲得知識的最好方法是問答,這是諸葛亮在《誡子書》中的名言警句。
24、納言之政,為之諫諍,所以采眾下之謀也。故君有諍臣,父有諍子,當(dāng)其不義則諍之,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諸葛亮《納言第四》)。
2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26、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xué)習(xí)。如果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xué)習(xí)上獲得成就。)
27、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這是諸葛亮的名言警句。
28、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nèi)欺者,有外勇而內(nèi)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T葛亮
29、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內(nèi),惟患內(nèi)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賤不知貴,惟患貴不知賤(諸葛亮《察疑第五》)。
30、喜不應(yīng)喜無喜之事,怒不應(yīng)怒無怒之物;喜不縱可戮之士,怒不可犯無罪之人;喜不可縱有罪,怒不可戮無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諸葛亮《喜怒第十一》)。
31、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 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jì)。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諸葛亮 《梁父吟》
3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諸葛亮的這句名言警句告誡我們要不斷學(xué)習(xí)和思考。
33、欲除禽獸必先獻(xiàn)身于禽獸。
34、以至弱當(dāng)之強(qiáng),若不能制,必為所乘。
35、不恃強(qiáng),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
36、制之以財,用之以禮,豐年不奢,兇年不儉,素有蓄積,以儲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時之氣乎?(諸葛亮《治人第六》)
37、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
38、他告訴孩子寧靜的環(huán)境對學(xué)習(xí)大有助益,當(dāng)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xué)習(xí)的結(jié)果。
39、若楚昭遭禍,奔秦求救,卒能返國,可謂善敗者不亡矣?!T葛亮
40、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nèi)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諸葛亮的名言(41--60條)
41、觀日月之行,不足以為明;聞雷霆之聲,不足以為聽。故人君以多見為智,多聞為神(諸葛亮《視聽第三》)。
42、帷坐待亡,孰與伐之(諸葛亮后《出師表》)。
4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靜無成學(xué)?!T葛亮
44、臣身在外,無別調(diào)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來增加些微財產(chǎn)。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fù)陛下也。
45、但是軍隊不打仗,人民不工作,世界已經(jīng)決定了。
46、志士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是諸葛亮用來形容曹操的,當(dāng)時諸葛亮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曹操面懷喜色,可以看出曹操認(rèn)為諸葛亮對他的評價還是非常中肯的,并沒有將他與董卓歸為一類,而是認(rèn)他為英雄和能臣。
47、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diǎn)。電腦的普及代表速度時代的來臨,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樣與今天不謀而合??烊艘徊?,不但容易達(dá)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時間去修正與改善!
48、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49、喜不應(yīng)喜無事之事,怒不應(yīng)怒無怒之物。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50、勝者隨道而修途,敗者斜行而失路(諸葛亮《治軍第九》)。
51、曹操智計,殊絕于人?!T葛亮
52、故三軍之行,不可無備也?!T葛亮
53、亂生於遠(yuǎn),疑生於惑。
54、大事兒源于難,瑣事源于易。諸葛亮
55、你沒看到沈盛在里面很危險,重耳在外面很安全嗎。
56、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乎。
57、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xué),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愿足矣。
58、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今人馮灌父摘句并書。
59、可是兵不戰(zhàn),民不勞而天下定也。
60、夫酒之設(shè),合禮致情,適體歸一性一,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豪)〔倦〕,可以至醉,無致於亂。
諸葛亮的名言(61--80條)
61、物有異類,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寶之;魚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 愚者蓄之;枯萎似瓜,愚者食之。故趙高指鹿為馬,秦王不以為疑;范蠡貢越美女,吳王不以為惑(諸葛亮《察疑第五》)。
62、軍以糧食為本,兵以奇正為始,器械為用,委積為備(諸葛亮《治軍第九》)。
63、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qiáng),以柔制剛。
6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dá)到遠(yuǎn)大目標(biāo))
65、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諸葛亮 《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大夢誰先覺》
66、前無去路,諸軍何不死戰(zhàn)?
67、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諸葛亮 《誡子書》
68、懂得寬容和謙虛,才能走得更遠(yuǎn),這是諸葛亮的名言警句。
69、沒有什么是確定的,沒有什么是成功的保證。
70、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萬人,可教三軍,然后教練而敵可勝矣?!T葛亮
71、天作時不作而人作,是謂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
72、過于依賴別人,只會讓自己變得軟弱,諸葛亮的名言提醒我們要保持獨(dú)立和堅強(qiáng)。
73、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74、根傷則葉枯,葉枯則花落,花落則實(shí)亡。柱細(xì)則屋傾,本細(xì)則末撓,下小則上崩(諸葛亮《陰察第十六》)。
75、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諸葛亮《自表后主》)。
76、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馬為策己者馳,神為通己者明(諸葛亮《察疑第五》)。
77、此人姓姜名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雙全,智勇足備,真當(dāng)世之英杰也。
78、三分籌策基荊楚;兩表精成泣鬼神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既生瑜,何生亮。
79、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80、追歡作樂笑顏開,不念危亡半點(diǎn)哀??鞓樊愢l(xiāng)忘故國,方知后主是庸才。
諸葛亮的名言(81--100條)
81、圣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諸葛亮《視聽第三》)。
82、船漏則水入,囊穿則內(nèi)空;山小無獸,水淺無魚,樹弱無巢;墻壞屋傾,堤決水漾(諸葛亮《陰察第十六》)。
83、周王誡子,是中國著名的古訓(xùn),選自韓詩外傳,說的是周公告誡自己的兒子,立國的道理,周成王將魯國的土地封給周公姬旦的兒子,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不要因?yàn)橛辛藝辆偷÷p視人才,讓他好好的重用人才,從而才能讓他有統(tǒng)治國家的才能。
84、善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常數(shù)也(諸葛亮《為皇帝伐魏詔》)。
85、他告訴孩子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把將來細(xì)心計劃妥當(dāng)。
86、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資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學(xué)習(xí),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yàn)槿狈α艘庵玖Γ蜁胪径鴱U。
87、夫酒之設(shè),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合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諸葛亮《又誡子書》)。
88、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賞賜知其所施,則勇士知其所死;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諸葛亮《賞罰第十》)。
89、龍游溝壑遭蝦戲,鳳入牢籠被鳥欺。
90、賞于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dāng)者滅。
91、善將者,必因機(jī)而立勝。
92、揚(yáng)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 勝于養(yǎng)毒。
93、諸葛亮《戒子書》中志存高遠(yuǎn)的句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94、德才兼?zhèn)涞娜耍且揽績?nèi)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yǎng)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fēng)來培養(yǎng)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shí)現(xiàn)遠(yuǎn)大的理想。學(xué)習(xí)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xué)習(xí)。不努力學(xué)習(xí)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xué)習(xí)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fā)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95、政治當(dāng)有先后。先理綱,后理紀(jì);先理令,后理罰;先理近,后理遠(yuǎn);先理內(nèi),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強(qiáng),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幌壤砩?,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諸葛亮《治亂第十二》)。
96、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諸葛亮《又稱蔣琬》)》。
97、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yuǎn)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諸葛亮《與群下教》)。
98、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諸葛亮《治人第六》)。
99、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100、外傷則內(nèi)孤,上惑則下疑;疑則親者不用,惑則視者失度;失度則亂謀,亂謀則國危,國危則不安(諸葛亮《陰察第十六》)。
諸葛亮的名言(101--120條)
101、每位學(xué)子都應(yīng)牢記諸葛亮這種誡子名句,個人成材、于國有貢獻(xiàn)!
102、生獲嚴(yán)顏勇絕倫,惟憑義氣服軍民。至今廟貌留巴蜀,社酒雞豚日日春。
103、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104、智者一念之差,謀事有成與失敗之別,諸葛亮曾言。
105、善將者,不恃強(qiáng),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壹意而已。——諸葛亮
106、私不亂公,邪不干政,此治國之道具矣(諸葛亮《君臣第二》)。
107、異代相知習(xí)鑿齒; 千秋同祀武鄉(xiāng)侯。 ---近人鐘瀚撰書。
108、猛獸失險,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蠆發(fā)毒,壯士彷徨而失色。
109、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dá)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jìn)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fēng)俗。
110、不要因小失大,這是諸葛亮經(jīng)典名言中的一句,意在告誡人們小事可忽略,大事必須慎重。
111、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的名言。 ——諸葛亮
112、諸葛亮《戒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币鉃椴惶耢o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dá)到遠(yuǎn)大目標(biāo)。此文作于蜀漢建興十二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原文為:“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113、為政之道,務(wù)于多聞,是以聽察采納眾下之言。謀及庶士,則萬物當(dāng)其目,眾音佐其耳。
114、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xué)》志當(dāng)存高遠(yuǎn)。——諸葛亮
115、觀日月之行,不足以為明;聞雷霆之聲,不足以為聽。故人君以多見為智,多聞為神。
116、袁將軍外寬而內(nèi)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zhàn)敗則羞,吾不望生矣。
117、吾受賜八十萬斛,今蓄財無余,妾無副服(諸葛亮《又與李嚴(yán)書》)。
118、君不見申生在內(nèi)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諸葛亮《為劉琦謀自安術(shù)》)。
119、示之以進(jìn)退,故人知禁;誘之以仁義,故人知禮;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勸;決之以賞罰,故人知信(諸葛亮《將苑·善將》)。
120、君以施下為仁,臣以事上為義。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禮,則民易使,上下合順,則君臣之道具矣(諸葛亮《君臣第二》)。
諸葛亮的名言(121--140條)
121、勸農(nóng)業(yè),無奪其時。——諸葛亮(三國·蜀)
122、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123、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三、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四、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五、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諸葛亮
124、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125、賢不遺野,天下一家,無名無德,光耀中華。
126、故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于幕,魚游于鼎,亡不俟夕矣?!T葛亮
127、勢利之交,難以經(jīng)遠(yuǎn)。士之相交,溫不增華,寒不改棄,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諸葛亮《論交》)。
128、夫兵權(quán)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T葛亮
129、困難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應(yīng)對困難的勇氣和智慧,諸葛亮的這句名言激勵著我們無論面對何種挑戰(zhàn)都要堅持下去。
130、安其居,樂其業(yè),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
131、天之一陰一一陽一,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獲處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敵;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每戰(zhàn)必殆。故軍之所擊,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132、審天地之道,察眾人之心,習(xí)兵革之器,明賞罰之理,觀敵眾之謀,視道路之險,別安危之處,占主客之情,知進(jìn)退之宜,順機(jī)會之 時,設(shè)守御之備,強(qiáng)征伐之勢,揚(yáng)士卒之能,圖成敗之計,慮生死之事,然后乃可出軍任將,張擒敵之勢,此為軍之大略也(諸葛亮《治軍第九》)。
133、國以大務(wù),莫在于防備。諸葛亮
134、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135、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13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學(xué)也要學(xué),不能學(xué)得太寬,不能志而不學(xué)。
137、將能執(zhí)兵之權(quán),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T葛亮
138、為政之道,務(wù)于多聞,是以聽察采納眾下之言。謀及庶士,則萬物當(dāng)其目,眾音佐其耳(諸葛亮《視聽第三》)。
139、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謹(jǐn)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諸葛亮《治人第六》)。
140、昨朝沮授軍中失,今日田豐獄內(nèi)亡。河北棟梁皆折斷,本初焉不喪家邦!
諸葛亮的名言(141--160條)
141、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一愛一民,達(dá)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人生格言 )提拔隱逸,以進(jìn)賢良,屏黜一奸一讒,以厚風(fēng)俗。
142、勢利之交,難以經(jīng)遠(yuǎn)。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棄(葉),貫(能)四時面不衰,歷險夷而益固。 ——諸葛亮 《論交》
143、亮志大而不見機(jī),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quán),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144、吾乃諸葛孔明是也,此番初出茅廬,可是看望天發(fā)了公多多指教
145、圖以于易,為大于細(xì)。諸葛亮2、國之大務(wù),莫先于戒備。諸葛亮
146、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147、治國以文為政,治軍以武為計(諸葛亮《治軍第九》)。
148、軍以奇計為謀,以絕智為主;能柔能剛,能弱能強(qiáng),能存能亡;疾如風(fēng)雨,舒如江海;不動如泰山,難測如陰陽;無窮如地,充實(shí)如天;不竭如江河,終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時,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窮(諸葛亮《治軍第九》)。
149、每一點(diǎn)進(jìn)步都是緩慢而艱巨的,一次只能完成一個有限的目標(biāo)。貝弗里奇。
150、不要把軍隊翻倍來攻擊弱小,不要依靠群眾來輕視敵人,不要以它為榮,不要把它當(dāng)作一種勢力來糟蹋。
151、政治當(dāng)有先后。先理綱,后理紀(jì):先理令,后理罰:先理近,后理遠(yuǎn):先理內(nèi),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強(qiáng),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
152、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jìn)其謀,而邪臣專行其政,此為國之害也(諸葛亮《納言第四》)。
153、用兵之道,諸葛亮諄諄告誡我們最好的戰(zhàn)略是取人之長補(bǔ)己之短。
154、可是兵不戰(zhàn),民不勞而天下定也(諸葛亮《答杜微書》)。
155、兵者兇器,將者危任,是以器剛則缺,任重則危?!T葛亮
156、蜂蠆尚有毒,而況國乎?——諸葛亮
157、知有所愛,知有所不足愛,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將者,以其所不足愛者,養(yǎng)其所甚愛者(諸葛亮《兵法》)。
158、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 ?心狗肺之輩洶洶當(dāng)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yōu)榍鹦?,蒼生飽受涂炭之苦?! ——諸葛亮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罵死王郎》
159、他告知孩子要節(jié)儉,以培養(yǎng)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fù)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紀(jì)律的儉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zhì)的奴隸。
160、如果你失去了財產(chǎn),你只會失去一點(diǎn)點(diǎn);失去榮譽(yù),損失慘重;如果你失去勇氣,你就失去了一切。
諸葛亮的名言(161--180條)
161、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
162、此六軍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T葛亮
163、寧靜以致遠(yuǎn),淡泊以明志?!T葛亮的俗語
164、克食於民,而人有饑乏之變,則生亂逆(諸葛亮《治人第六》)。
165、孔子不恥下問,周公不恥下賤,故行成名著,后世以為圣。
166、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之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并濟(jì),上下有節(jié),為治之要,于斯而著(諸葛亮《答法正書》)。
167、若乃察其奸,伺其禍,為眾所服,此十夫之將。——諸葛亮
168、純?nèi)峒內(nèi)酰鋭荼叵?;純剛純?qiáng),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諸葛亮
169、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無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yùn)動。——諸葛亮
170、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
171、有文事必有武備。——三國·諸葛亮
172、偉大的事情開始于困難,渺小的事情開始于輕松。
173、為要按自己的旨意隱居,按自己的行為行公義。
174、危生於安,亡生於存,亂生於治(諸葛亮《思慮第十五》)。
175、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成學(xué)(諸葛亮《誡子書》)。
17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T葛亮
177、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yǎng)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無法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xué)習(xí)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安寧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靜,心也要靜。
178、無悔的選擇是好的選擇。
179、布衣吟嘯足千秋,草廬頻顧,收起潛龍,蜀丞相盡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勛名垂兩代,漢祚將終,霄沈羽鎢,杜少陵酸心嘔血,有由來哉
180、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yǎng)。他的文學(xué)成就,主要表當(dāng)今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diǎn)。
諸葛亮的名言(181--200條)
181、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dá)其道。
182、考黜之政,謂遷善黜惡。故考黜之政,務(wù)知人之所苦(諸葛亮《考黜第八》)。
183、昔年救主在當(dāng)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184、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zhàn),善戰(zhàn)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185、不學(xué)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諸葛亮的名言?!T葛亮
186、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其中的名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流傳至今家喻戶曉。
187、誡子書(括號內(nèi)為譯文)
188、君子之所取者遠(yuǎn),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忍?!T葛亮名言
189、愿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
190、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三顧茅廬》
191、失守街亭罪不輕,堪嗟馬謖枉談兵。轅門斬首嚴(yán)軍法,拭淚猶思先帝明。
192、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
193、士之不能皆銳,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堅固也,處之而已也。
194、廟 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dāng)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生靈涂炭!汝等既登堂宇,理合匡政輔國,安民興 邦:何期魚肉百姓,禍國殃民!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生食汝等之肉!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安敢在睽睽眾目之下,妄言人性耶? 此等逆賊聽真!汝不日當(dāng)歸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見汝之先祖并枉死之良善乎!
195、審天地之道,察眾人之心?!T葛亮
196、圣人則天,賢者法地,智者則古。
197、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198、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
199、當(dāng)然有意義了,諸葛亮的話對今天的我們?nèi)杂薪逃饬x
200、任重才輕,故多闕漏。——諸葛亮
諸葛亮名言
戰(zhàn)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漁人、樵夫們在好幾個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無論是賢還是愚都終歸黃土;我眼前的這點(diǎn)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這方面的句子還有哪些呢?欄目小編推薦你不妨讀一下諸葛亮名言,建議你收藏本頁和本站,以便后續(xù)閱讀!
諸葛亮名言【篇1】
1、三分籌策基荊楚;兩表精成泣鬼神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既生瑜,何生亮。
2、社會和諧盛世景,汗水鮮血拼奉獻(xiàn)!
3、軍以奇計為謀,以絕智為主;能柔能剛,能弱能強(qiáng),能存能亡;疾如風(fēng)雨,舒如江海;不動如泰山,難測如陰陽;無窮如地,充實(shí)如天;不竭如江河,終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時,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窮(諸葛亮《治軍第九》)。
4、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diǎn)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頋.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背鲎浴墩]子書》。是諸葛亮于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寫給他兒子垂髫時期的諸葛瞻之書。此聯(lián)反映的是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認(rèn)為一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dá)到深遠(yuǎn)的境界。語淺而意蘊(yùn)深刻,充滿了哲理。
6、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wù)在養(yǎng)神;治國之道,務(wù)在舉賢;是以養(yǎng)神求生,舉賢求安。
7、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三十六計·連環(huán)計》
8、說孔明不“明”,我認(rèn)為只有一點(diǎn)。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時曾說:“幼主劉禪昏庸無能,貪圖享樂,萬不得已之時,丞相可取而代之,興我漢室?!比槐M管先帝如此之說,孔明決不違“情”犯上,依舊忠心耿耿,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義”二字所能盡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后世有評諸葛亮云:
9、依照諸葛亮的計劃第一步占有益州、荊州,進(jìn)而建國。然后蜀漢需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待天下有變??上н@一計劃被關(guān)羽的大意失荊州打破,由此,諸葛亮只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了。劉備奪取劉璋的益州沒有奪取韓中,卻東出與東吳爭江南三郡,與孫權(quán)發(fā)生矛盾,后又頭腦發(fā)熱,令關(guān)羽北伐,結(jié)果關(guān)羽守土,貪而棄義,剛愎自用,小看東吳,又逞匹夫之勇,終于敗走麥城。使劉備為一時之意氣而與孫權(quán)交惡。失去荊州,失去與東吳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與東吳交惡,就陷入兩線作戰(zhàn),腹背受敵之地;失去荊州,就失去了一個糧倉,失去東線力克中原之途。結(jié)果,兵疲民乏,元?dú)獯髠?,蜀漢失去了統(tǒng)一天下的實(shí)力。
10、諸葛亮上《出師表》是在蜀漢后主建興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時。這時蜀偏居一隅,國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強(qiáng),東憚孫權(quán)之逼”,諸葛亮為了實(shí)現(xiàn)劉備振興漢室、一統(tǒng)天下的遺愿,“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較鞏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敗祁山、孫吳兵挫石亭的時機(jī),揮師北伐,擬奪取魏的涼州(今甘肅部分地區(qū)),向后主劉禪上了兩道表文,“前表開守昏庸,后表審量形勢”,即出名的《前出師表》《后出師表》?!肚俺鰩煴怼分兄T葛亮表示,自己受劉備三顧之恩,托孤之重,一定要為“興復(fù)漢室”竭忠盡智,效死不渝。《后出師表》是在街亭失利后,諸葛亮又一次上疏的一份表文。流傳千古的名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即出此表中。
11、勸農(nóng)牧業(yè),無奪那時候。 諸葛亮
12、諸葛亮生于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亡于蜀漢后主建立十二年(公元234年),享年54歲。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諸葛亮是年27歲,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勢,提出鼎足三分,聯(lián)孫抗曹,進(jìn)而統(tǒng)一天下之路,即著名的“隆中對”:
13、諸葛亮死后,后人為了緬懷他的功績,曾在他居住過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武侯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晉以來,歷代的文人墨客絡(luò)繹不絕來此憑吊,留下了一副副膾炙人口的名楹佳聯(lián)。在這些楹聯(lián)中有一些對聯(lián)巧妙地將數(shù)字嵌入其中,別出心裁,獨(dú)具匠心。
14、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yīng)嘆古今無!
15、歲月靜好負(fù)重行,和平年代英雄贊!
16、夫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安(諸葛亮《治人第六》)。
17、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diǎn)。電腦的普及代表速度時代的來臨,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樣與今天不謀而合??烊艘徊?,不但容易達(dá)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時間去修正與改善!
18、成大業(yè)的第一要素。從兩個方面進(jìn)行論證,得出要重視人才的結(jié)論。
諸葛亮名言【篇2】
19、安其居,樂其業(yè),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諸葛亮《將苑·不陳》)。
20、公元220年,諸侯并起,天下紛爭。山清水秀的竹林間,茅舍內(nèi),一位中年男子頭戴綸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興亡成敗,胸中盡萬點(diǎn)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庇谑侨櫭]的佳話造就了一代偉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干,建蜀國,興漢業(yè),歷經(jīng)圖治,嘔心瀝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義,展現(xiàn)了一代蜀相偉大的胸襟氣魄,令天下人為之敬仰,讓我醉,讓我癡,令我狂。
21、諸葛亮不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還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鞠躬報國的典范。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這位賢與能渾然一體的偶像身上,也并非沒有人生敗筆可尋,比如他的連年北伐。諸葛亮自27歲隆中決策走出臥龍崗,全面主持劉漢集團(tuán)27年,其中在最后8年中,他工作的重心就是北伐曹魏,先后五度出兵,直至公元234年征戰(zhàn)途中病逝五丈原。盡管《三國演義》對“六出祁山”不吝筆墨予以描繪、褒贊,但無情的事實(shí)告訴我們,諸葛亮的北伐行動一無所獲,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其實(shí),諸葛亮北伐注定是不能成功的。主觀方面,諸葛亮天才地設(shè)計了立足荊州、西圖巴蜀的戰(zhàn)略藍(lán)圖,蜀漢才能以最弱的力量,周旋于吳魏之間,鼎足之勢方成。
22、再如用魏延。其時三足鼎立,蜀國力量較為弱小,諸葛亮苦撐危局,自然注重網(wǎng)羅人才。蜀中名將除關(guān)張趙馬黃外,還有一位就是魏延。諸葛亮在對其的使用上可謂煞費(fèi)苦心。魏延也算能夠驍勇善戰(zhàn),屢建功勛。但此人頭后有“反骨”,不夠忠誠,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會謀反,但國家正值用人之際,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關(guān)張趙馬黃等人凋零之后。況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為敵所用。諸葛亮一邊用他,一邊又防范著他。待到諸葛亮操勞過度,病危之際,密令魏延斷后。當(dāng)夜魏延忽作一夢,夢見頭上長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謀反,果應(yīng)孔明之言。還是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錦囊妙計,才有馬岱砍下魏延首級之舉。知道其有謀反之心,還要用之,如走鋼絲一般,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懼怕之心還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殺之,又讓將士們寒心。只有在其身邊埋下伏兵,待其反時一舉殺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勢下,如何變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實(shí)乃大智慧也。
23、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yuǎn);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4、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句話是諸葛亮形容呂布的,可以看出諸葛亮非常欣賞呂布,將其視為人中龍鳳,你不也是當(dāng)初會打英雄,只可惜之前投靠了董卓,政治立場不鮮明,最終命運(yùn)也是比較凄慘。
25、行兵之要,務(wù)攬英雄之心,嚴(yán)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cè)嶂g(shù),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后智勇。
26、世看中國眾志城,創(chuàng)造歷史創(chuàng)未來!
27、治國以文為政,治軍以武為計(諸葛亮《治軍第九》)。
28、鞠躬盡瘁這句話是諸葛亮最好的一句名言。諸葛亮的名言很多,但這一句最好,傳世最廣,成為了中國人精忠報國的代名詞。
29、政治當(dāng)有先后。先理綱,后理紀(jì):先理令,后理罰:先理近,后理遠(yuǎn):先理內(nèi),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強(qiáng),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合壤砩?,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
30、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聞,或有進(jìn)善之忠而不得信(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31、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度嫛げm天過?!?。
32、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yuǎn)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諸葛亮《與群下教》)。
33、舍得一身剮,可受人間誅。
34、勢利之交,難以經(jīng)遠(yuǎn)。士之相交,溫不增華,寒不改棄,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諸葛亮《論交》)。
35、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有很多至理名言,比如:
3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道德經(jīng)》奈何:為什么;懼之:威嚇老百姓老百姓不怕死,為什么還要用死來威嚇?biāo)麄儭?/p>
諸葛亮名言【篇3】
37、漢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黃。群盜伺昏黑,聯(lián)翩各飛揚(yáng)。武侯當(dāng)此時,龍臥獨(dú)摧藏。
38、諸葛亮《戒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意為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dá)到遠(yuǎn)大目標(biāo)。此文作于蜀漢建興十二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原文為:“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39、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
40、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cè)嶂H,奇而復(fù)奇?!度嫛し纯蜑橹鳌?/p>
41、致敬先烈敬英雄,烈士鮮血生命換!
42、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曰又曛。舊業(yè)未能歸后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43、物有異類,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寶之;魚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 愚者蓄之;枯萎似瓜,愚者食之。故趙高指鹿為馬,秦王不以為疑;范蠡貢越美女,吳王不以為惑(諸葛亮《察疑第五》)。
44、士之不能皆銳,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堅固也,處之而已也。
45、反觀整個蜀國:劉備之德近乎偽,孔明之智近乎妖。劉備的德行像偽善,諸葛亮的智商像妖孽一樣。所以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46、天之陰陽,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獲處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敵: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每戰(zhàn)必殆。故軍之所擊,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47、真本事呈現(xiàn)精華,震撼心經(jīng)典魅力!
48、善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常數(shù)也(諸葛亮《為皇帝伐魏詔》)。
49、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度嫛た嗳庥嫛?。
50、行兵之要,務(wù)攬英雄之心,嚴(yán)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cè)嶂g(shù),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后智勇(諸葛亮《將苑·將誡》)。
51、一代諸葛武侯,其情,蒼天可表;其義,大地為之動容;其智慧,千百流傳;其忠誠,為后世人所景仰,可謂:一縷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間!
52、諸葛亮字孔明,東漢末年,南陽人士。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他留給后人了“智慧”、“節(jié)操高尚“的光輝形象,是東亞地區(qū)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留下了不少流傳千古的故事和膾炙人口的名言。這里,就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談一下自己的管窺之見。
53、斬將搴旗,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賁、育之勇,懷王霸之計。
54、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yè)。
55、戰(zhàn)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漁人、樵夫們在好幾個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無論是賢還是愚都終歸黃土;我眼前的這點(diǎn)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
諸葛亮名言警句
“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dá)其道(諸葛亮《舉措第七》)?!泵烁裱钥梢怨奈栉覀冞~出踏實(shí)的一步,名人格言是人生智慧的結(jié)晶能夠引導(dǎo)我們走向人生的巔峰。你知道有哪些經(jīng)典的名人格言呢?經(jīng)過搜索的結(jié)果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了一些與諸葛亮名言警句相關(guān)的信息,我衷心希望這些句子能夠?yàn)槟銈兲峁┮恍?shí)用的指導(dǎo)!
1、非寧靜無以成學(xué)?!T葛亮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T葛亮
3、第一段(第1~2小節(jié)):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出十萬枝箭的任務(wù)為難諸葛亮。
4、一物發(fā)斷雞如才過犬,聲小我看敢在我每生陣前狺狺狂吠!我于只道一未見過有如此厚顏道一當(dāng)們恥如才過人! ----《都說國演義》
5、賞于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dāng)者滅。
6、司馬懿在空城計中的策略。
7、清濁太明,善惡太分(諸葛亮《論張溫被廢》)。
8、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之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并濟(jì),上下有節(jié),為治之要,于斯而著(諸葛亮《答法正書》)。
9、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zhàn),善戰(zhàn)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10、師出有名,才可出兵。名不正則言不順。諸葛亮一生志在恢復(fù)中原,與曹魏勢不兩立。他也勸劉禪不要偏安一隅,還將先主的遺訓(xùn)拿出來告誡劉禪,可見諸葛亮的良苦用心。
11、亂生於遠(yuǎn),疑生於惑。
12、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dá)其道(諸葛亮《舉措第七》)。
1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名言是諸葛亮告誡我們,不要以為小事不重要,而不去做;同時也不要因?yàn)槭虑楹苄【妥鰤氖隆?/p>
14、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夫?qū)W須志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15、治國之政,其猶治家。治家者務(wù)立其本,本立則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應(yīng)和也。倡始者,天地也,應(yīng)和者,萬物也。萬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長,非人不成(諸葛亮《治國第一》)。
16、賢不遺野,天下一家,無名無德,光耀中華。
17、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xué),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愿足矣。
18、謀不能料是非,禮不能任賢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濟(jì)窮厄,智不能備未形,慮不能防微密,達(dá)不能舉所知,敗不能無怨謗,此謂之八惡也(諸葛亮《將苑·將強(qiáng)》)。
19、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0、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
21、臣初奉先帝,資仰憑借依賴於官,不自治生謀生計。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
22、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 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jì)。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諸葛亮 《梁父吟》
23、怒不可以復(fù)悅,喜不可以復(fù)怒,故以文為先,以武為后。先勝則必后負(fù),先怒則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24、志士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是諸葛亮用來形容曹操的,當(dāng)時諸葛亮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曹操面懷喜色,可以看出曹操認(rèn)為諸葛亮對他的評價還是非常中肯的,并沒有將他與董卓歸為一類,而是認(rèn)他為英雄和能臣。
諸葛亮名人名言
正直的將領(lǐng),將會有很多明智之士支持他,以沈慎之智眼輔佐他,以沈慎之耳聆聽信息,用勇敢抵御敵人,以士兵為步卒。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大家整理的“諸葛亮名人名言”,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我推薦你閱讀并聽聽我的感受。名人的名言可以鼓舞我們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挑戰(zhàn)和困境,優(yōu)秀的格言可以激發(fā)我們的思維并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諸葛亮名人名言(篇1)
1、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也。
2、故國以軍為輔,君以臣為佐;輔強(qiáng)則國安,輔弱則國危,在於所任之將也(諸葛亮《治軍第九》)。
3、以財為手段,以禮為手段,年景不奢華,年景不節(jié)儉,稱為積累,以后再儲存,這種治理人的方式,不也適合四小時精神嗎。
4、夫釋己教人,是謂逆政;正己教人,是謂順政(諸葛亮《教令第十三》)。
5、思者慮遠(yuǎn),遠(yuǎn)慮者安,無慮者危。富者得志,貧者失時(諸葛亮《陰察第十六》)。
6、夫酒之設(shè),合禮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豪)(倦),可以至醉,無致於亂?!T葛亮名言
7、住口!無恥老賊,你可知天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諸葛亮的俗語
8、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諸葛亮《南征教》)。
9、善良的將軍,會有許多賢人為先,以沈慎為眼線,以沈慎為耳,以勇敢為敵,以兵為卒。
10、最終極的王霸之術(shù),是仁術(shù)。
1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12、孔子問心無愧,周公問心無愧,所以它成了一件杰作,為后人奉為神圣。
1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名言是諸葛亮告誡我們,不要以為小事不重要,而不去做;同時也不要因?yàn)槭虑楹苄【妥鰤氖隆?/p>
14、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15、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wù)在養(yǎng)神;治國之道,務(wù)在舉賢;是以養(yǎng)神求生,舉賢求安(諸葛亮《舉措第七》)。
16、不要因小失大,這是諸葛亮經(jīng)典名言中的一句,意在告誡人們小事可忽略,大事必須慎重。
17、治國者,圓不失規(guī),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諸葛亮《治亂第十二》)。
18、夫志當(dāng)存高遠(yuǎn),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xì)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德,何患于不濟(jì)(諸葛亮《戒外甥書》)。
19、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wù)在養(yǎng)神;治國之道,務(wù)在舉賢;是以養(yǎng)神求生,舉賢求安。
20、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諸葛亮《泣答皇帝托孤》)。
21、淡泊的明志,寧靜而遙遠(yuǎn);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
諸葛亮名人名言(篇2)
22、“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边@是諸葛亮給我們提供的重要戰(zhàn)略指導(dǎo),意味著只有了解自己和敵人的弱點(diǎn)和優(yōu)勢,才能戰(zhàn)勝困難和敵人。
23、懂得寬容和謙虛,才能走得更遠(yuǎn),這是諸葛亮的名言警句。
24、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諸葛亮《將苑·習(xí)練》)。
25、聰明的人不與天為敵,也不與時間為敵,也不與人為敵。
26、“莫欺少年窮”是諸葛亮的名言,意味著不要因?yàn)閯e人年輕或貧窮就輕視他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和機(jī)會。
27、君子取其所取,待其所?。粋ゴ蟮氖虑楸仨毴棠?。
28、不倍兵以攻弱,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之,不以寵而作威。
29、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
30、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這是諸葛亮的名言警句。
31、政府的方法是聽取別人的意見。尋找普通人,所有的事物都將成為他的眼睛,所有的聲音都將成為他的耳朵。
32、現(xiàn)在離我遠(yuǎn)點(diǎn),因?yàn)槲也恢涝撜f什么。
33、賞不可虛施,罰不可妄加,賞虛施則勞臣怨,罰妄加則直士恨(諸葛亮《賞罰第十》)。
34、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諸葛亮的這句名言警句告誡我們要不斷學(xué)習(xí)和思考。
35、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jǐn)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諸葛亮《將苑·腹心》)。
36、好道理不教,好老師不陳,好陳不戰(zhàn),好戰(zhàn)不敗,好敗不亡。
37、君不見申生在內(nèi)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38、非淡泊無以寧靜,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只有心態(tài)淡泊寧靜,才能專注于追求更高的目標(biāo)。
39、貪食的人,和饑餓的人變化,然后混亂。
40、統(tǒng)治一個國家的人,不失去統(tǒng)治,不失去時機(jī),不失去目的,不失去他在政府中的道路,一切都可以做,它的成就可以得到保證。
41、羊之亂群,猶能為害(諸葛亮《彈廖立表》)。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200句
大丈夫誕生于天地之間,雖然不認(rèn)識宇宙的主宰卻去為之奉獻(xiàn),這是無知之舉!今日接受死亡,又何足惜呢?名人的名言可以培養(yǎng)我們辨別信息的能力,在學(xué)習(xí)和生活中我們都應(yīng)該有所了解,你收集了多少名人名言呢?"您是否在尋找關(guān)于‘諸葛亮的名言警句’的學(xué)術(shù)資料或研究呢?"歡迎來到這個句子的領(lǐng)域,希望你能樂在其中,一去難以忘懷!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1--20條)
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T葛亮
2、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諸葛亮《隆中對》)。
3、兵卒有制,雖庸將未敗;若兵卒自亂,雖賢將危之。
4、可是兵不戰(zhàn),民不勞而天下定也。
5、防奸以政,去奢以儉。
6、事后諸葛亮:〖解釋〗比喻事后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
7、眼前的好處和看它便宜,時間由物質(zhì)和看它的信。
8、言行不同,豎私枉公,外相連誣,內(nèi)相謗訕,有此不去,是謂敗亂(諸葛亮《兵要》)。
9、賞不可虛施,罰不可妄加,賞虛施則勞臣怨,罰妄加則直士恨(諸葛亮《賞罰第十》)。
10、智者為之慮,勇者為之斗,故能戰(zhàn)勝于外,功成于內(nèi)(諸葛亮《將苑·出師》)。
11、一個士兵游行的目的是為他是一個英雄,嚴(yán)格懲罰他,教他的藝術(shù)文學(xué)和武術(shù),練習(xí)的藝術(shù)公司,溫柔,儀式和音樂的藝術(shù)實(shí)踐,培養(yǎng)本詩集。
12、君子有力而不兇,生氣而不生氣,憂慮而不害怕,快樂而不快樂。
13、故國以軍為輔,君以臣為佐;輔強(qiáng)則國安,輔弱則國危,在於所任之將也。
14、公本識字耕田人,為感殊遇驅(qū)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終,統(tǒng)一古今難,效死不渝,遺恨功名存兩表;
15、君臣上下,以禮為本;父子上下,以恩為親;夫婦上下,以合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
16、我的心就像一個砝碼,而不是一個砝碼。
17、故國以軍為輔,君以臣為佐;輔強(qiáng)則國安,輔弱則國危,在於所任之將也(諸葛亮《治軍第九》)。
18、安其居,樂其業(yè),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
19、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fèi)正等?!T葛亮
20、奉賢帝初任大臣,依靠官吏、不自治的學(xué)生來謀生。這位部長的成都有八百棵桑樹,十五公頃的薄田,兒童的衣食,有超過奧。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21--40條)
21、喜不應(yīng)喜無事之事,怒不應(yīng)怒無怒之物。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22、善將者,必有博聞強(qiáng)記多聰明人為腹心,由沈?qū)徶?jǐn)密者為特情,勇悍善敵者為爪牙。諸葛亮
23、你沒看到沈盛在里面很危險,重耳在外面很安全嗎。
24、要以禮儀和公義教訓(xùn)他,以信實(shí)教訓(xùn)他,以保證命令他,以獎賞和懲罰命令他。
25、君子之所取者遠(yuǎn),則必有所待;所——諸葛亮
26、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jìn)其謀,而邪臣專行其政,此為國之害也(諸葛亮《納言第四》)。
27、人君懸賞以待功,設(shè)位以待士(諸葛亮《舉措第七》)。
28、大事起於難,小事起於易。故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諸葛亮《思慮第十五》)。
29、不要把軍隊翻倍來攻擊弱小,不要依靠群眾來輕視敵人,不要以它為榮,不要把它當(dāng)作一種勢力來糟蹋。
30、士之不能皆銳,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堅固也,處之而已也。
31、賢不遺野,天下一家,無名無德,光耀中華。
32、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33、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4、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
35、治理國家就像治理身體:治理身體的方式,必須在精神上;治理國家的方法必須是為有價值的人民服務(wù);就是叫神復(fù)活,為要存活,為要尋求安穩(wěn)。
36、怨聲不聞,則枉者不得伸;進(jìn)善不納,則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37、夫酒之設(shè),合禮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豪)(倦),可以至醉,無致於亂?!T葛亮名言
38、臣身在外,無別調(diào)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來增加些微財產(chǎn)。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fù)陛下也。
39、成功者一路走來,失敗者則橫著走,迷了路。
40、大事起于難,小事起于易。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41--60條)
41、怒不可以復(fù)悅,喜不可以復(fù)怒,故以文為先,以武為后。先勝則必后負(fù),先怒則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42、任重才輕,故多闕漏?!T葛亮
43、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句話是諸葛亮形容呂布的,可以看出諸葛亮非常欣賞呂布,將其視為人中龍鳳,你不也是當(dāng)初會打英雄,只可惜之前投靠了董卓,政治立場不鮮明,最終命運(yùn)也是比較凄慘。
44、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qiáng)而弱之。
45、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者不懼?!T葛亮
46、以財為手段,以禮為手段,年景不奢華,年景不節(jié)儉,稱為積累,以后再儲存,這種治理人的方式,不也適合四小時精神嗎。
47、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諸葛亮《將苑·習(xí)練》)。
48、君不見申生在內(nèi)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49、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諸葛亮《將苑·知人性》)。
50、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諸葛亮 《誡子書》
51、物有異類,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寶之;魚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 愚者蓄之;枯萎似瓜,愚者食之。故趙高指鹿為馬,秦王不以為疑;范蠡貢越美女,吳王不以為惑(諸葛亮《察疑第五》)。
52、夫知 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nèi)欺者,有外勇而內(nèi)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5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靜無成學(xué)?!T葛亮
5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前《出師表》)。
55、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順也;以智克智,機(jī)也(諸葛亮《將苑·機(jī)形》)。
56、寧靜以致遠(yuǎn),淡泊以明志?!T葛亮的俗語
57、一物發(fā)斷雞如才過犬,聲小我看敢在我每生陣前狺狺狂吠!我于只道一未見過有如此厚顏道一當(dāng)們恥如才過人! ----《都說國演義》
58、夫君子之行,靜以 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 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 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 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 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澹泊 一 作:淡泊;淫慢 一作:慆慢) ----《誡子書》
59、治國之政,其猶治家。治家者務(wù)立其本,本立則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應(yīng)和也。倡始者,天地也,應(yīng)和者,萬物也。萬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長,非人不成(諸葛亮《治國第一》)。
60、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諸葛亮《答惜赦》)。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61--80條)
61、勝者隨道而修途,敗者斜行而失路。
62、故國之有輔,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細(xì),輔不可弱;柱 細(xì)則害,輔弱則傾(諸葛亮《舉措第七》)。
63、中益莫大于進(jìn)人,進(jìn)人者各務(wù)所尚(諸葛亮《稱姚迪教》)。
64、斬斷之政,謂不從教令之法也。其法有七:一曰輕,二曰慢,三曰盜,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亂,七曰誤,此治軍之禁也(諸葛亮《斬斷第十四》)。
65、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嗚呼公瑾!生死永別,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
66、夫釋己教人,是謂逆政;正己教人,是謂順政(諸葛亮《教令第十三》)。
67、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諸葛亮
68、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wù)在養(yǎng)神;治國之道,務(wù)在舉賢;是以養(yǎng)神求生,舉賢求安(諸葛亮《舉措第七》)。
69、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70、理綱則紀(jì)張,理令則罰行,理近則遠(yuǎn)安,理內(nèi)則外端,理本則末通,理強(qiáng)則弱伸,理大則小行,理上則下正,理身則人敬(諸葛亮《治亂第十二》)。
71、天之陰陽,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獲處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敵: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每戰(zhàn)必殆。故軍之所擊,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72、天之陰陽,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獲處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敵;不知其士,則不知其敵;不知其敵,每戰(zhàn)必殆。故軍之所擊,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諸葛亮《治軍第九》)。
73、老公酒一套,合禮送情,合身還性,禮終而退,此而至也。想法不是這樣的,彬宇(皓)(累了),可以喝醉,不可以亂了。
74、賢不遺野,天下一家,無名無德,光耀中華。 ——諸葛亮 《馬前課》
75、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
76、日月之明,眾下仰止,乾坤之廣,萬物順之(諸葛亮《治人第六》)。
77、生氣可以不高興,高興可以不生氣,所以文先,力后。先贏后輸;先怒后悔。
78、行兵之要,務(wù)攬英雄之心,嚴(yán)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cè)嶂g(shù),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后智勇。
79、高節(jié)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yáng)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qiáng)也。
80、獨(dú)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81--100條)
81、觀日月之行,不足以為明;聞雷霆之聲,不足以為聽。故人君以多見為智,多聞為神。
82、不要讓整個國家處于戒備狀態(tài)。
83、好道理不教,好老師不陳,好陳不戰(zhàn),好戰(zhàn)不敗,好敗不亡。
84、一夜北風(fēng)寒,萬里彤云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斗,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dú)嘆梅花瘦。——諸葛亮
85、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諸葛亮后《出師表》)。
86、善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常數(shù)也(諸葛亮《為皇帝伐魏詔》)。
87、君以禮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謀其政,臣謀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勤功也。君勤其政,臣勤其事,則功名之道具立矣(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88、將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謂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jìn)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shí),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T葛亮
89、君臣上下,以禮為本;父子上下,以恩為親;夫婦上下,以合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亂下逆(諸葛亮《君臣第二》)。
90、圓鑿不可以方納,鉛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則有逆氣;地失其常,則有枯?。蝗耸涑?,則有患害(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91、善將者,不恃強(qiáng),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壹意而已。——諸葛亮
92、一把尺子必須有柔軟的外表和堅實(shí)的外表。
93、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三顧茅廬》
94、孔子問心無愧,周公問心無愧,所以它成了一件杰作,為后人奉為神圣。
95、貪食的人,和饑餓的人變化,然后混亂。
96、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97、惡不可順,美不可逆;順惡逆美,其國必危(諸葛亮《納言第四》)。
98、淡泊的明志,寧靜而遙遠(yuǎn);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
99、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賞賜知其所施,則勇士知其所死;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諸葛亮《賞罰第十》)。
100、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敗也;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勝也。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101--120條)
101、以弱制強(qiáng),以柔制剛。純?nèi)峒內(nèi)酰鋭荼叵?;純剛純?qiáng),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諸葛亮《將苑·將剛》)。
102、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qiáng),以柔制剛。
103、統(tǒng)治者必須具備外柔內(nèi)剛的氣質(zhì)。
104、不倍兵以攻弱,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之,不以寵而作威。
105、思考,也是規(guī)劃;勤于思考的人,勤于思考。重要的不是他的職位,也不是他的工作。
106、以弱為強(qiáng),不僅是天氣,還人也計劃。
107、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T葛亮的俗語
108、昔年救主在當(dāng)陽,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109、議之知其得失,詐之知其安危,計之知其多寡,形之知其生死,慮之知其苦樂,謀之知其善備(諸葛亮《治軍第九》)。
110、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dá)其道(諸葛亮《舉措第七》)。
111、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112、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之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并濟(jì),上下有節(jié),為治之要,于斯而著(諸葛亮《答法正書》)。
113、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yuǎn)?!T葛亮
114、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 ?心狗肺之輩洶洶當(dāng)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yōu)榍鹦?,蒼生飽受涂炭之苦?! ——諸葛亮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罵死王郎》
115、哪里有文學(xué),哪里就有武器。
116、審天地之道,察眾人之心,習(xí)兵革之器,明賞罰之理,觀敵眾之謀,視道路之險,別安危之處,占主客之情,知進(jìn)退之宜,順機(jī)會之 時,設(shè)守御之備,強(qiáng)征伐之勢,揚(yáng)士卒之能,圖成敗之計,慮生死之事,然后乃可出軍任將,張擒敵之勢,此為軍之大略也(諸葛亮《治軍第九》)。
117、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故君子思不出其位(諸葛亮《思慮第十五》)。
118、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nèi)欺者,有外勇而內(nèi)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T葛亮
119、政府是基于人民,而不是裝飾。
120、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121--140條)
121、為將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貪而無厭,二曰妒賢嫉能,三曰信讒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猶豫不自決,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詐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禮(諸葛亮《將苑·將弊》)。
122、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123、善將者,必因機(jī)而立勝。
124、軍以奇計為謀,以絕智為主;能柔能剛,能弱能強(qiáng),能存能亡;疾如風(fēng)雨,舒如江海;不動如泰山,難測如陰陽;無窮如地,充實(shí)如天;不竭如江河,終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時,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窮(諸葛亮《治軍第九》)。
125、君子取其所取,待其所??;偉大的事情必須忍耐。
126、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wù)在養(yǎng)神;治國之道,務(wù)在舉賢;是以養(yǎng)神求生,舉賢求安。
127、夫兵權(quán)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T葛亮
128、思者,正謀也;慮者,思事之計也。非其位不謀其政,非其事不慮其計(諸葛亮《思慮第十五》)。
129、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武侯淚向西風(fēng)灑,為念無人佐鞠躬。
130、羊之亂群,猶能為害(諸葛亮《彈廖立表》)。
131、糧谷,軍之最要(諸葛亮《與陸遜書》)。
132、心疑,則難主下多于。 ----《地道主國殺》
133、部長的身體在外,沒有其他調(diào)度,任何時候衣食住行,學(xué)會依靠官員,不對待生活,以長尺寸增加一點(diǎn)財產(chǎn)。如果在我死的那天,我?guī)Щ氐牟皇鞘S嗟睦珙^,而是剩余的財富,我就會成為陛下的負(fù)擔(dān)。
134、華佗仙術(shù)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惆悵人亡書亦絕,后人無復(fù)見青囊!
135、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判(見《將苑·將驕吝》)。
136、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諸葛亮《教令第十三》)。
137、丈夫參與辦公室,聚集公眾思想,廣泛的忠誠也有好處。
138、能戰(zhàn)當(dāng)戰(zhàn),不能戰(zhàn)當(dāng)守,不能守當(dāng)走,不能走當(dāng)降,不能降當(dāng)死耳。
139、怒不可以復(fù)悅,喜不可以復(fù)怒,故以文為先,以武為后。先勝則必后負(fù),先怒則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諸葛亮《喜怒第十一》)。
140、仁愛洽于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nèi)視如家室,此天下之將(諸葛亮《將苑·將器》)。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141--160條)
141、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142、但是軍隊不打仗,人民不工作,世界已經(jīng)決定了。
143、當(dāng)紹之強(qiáng),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
144、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nèi)欺者,有外勇而內(nèi)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諸葛亮 《將苑-知人性》
145、將能執(zhí)兵之權(quán),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T葛亮
146、吾乃諸葛孔明是也,此番初出茅廬,可是看望天發(fā)了公多多指教
147、圣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諸葛亮《視聽第三》)。
148、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則令不從,令不從則生變亂(諸葛亮《教令第十三》)。
149、審天地之道,察眾人之心。——諸葛亮
150、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151、為人擇官者,亂;為官擇人者,治(諸葛亮《舉措第七》)。
152、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
153、外傷則內(nèi)孤,上惑則下疑;疑則親者不用,惑則視者失度;失度則亂謀,亂謀則國危,國危則不安(諸葛亮《陰察第十六》)。
154、夫敗軍喪師,未有不因輕敵而致禍者(諸葛亮《將苑·謹(jǐn)候》),
155、怒不犯無罪之人,喜不從可戮之士?!T葛亮
156、夫處世之道,亦即應(yīng)變之術(shù),豈可偏執(zhí)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jī)應(yīng)變。
157、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T葛亮
158、谷口風(fēng)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159、太陽和月亮的景色,不那么明亮;雷聲還不夠聽到。眼見為實(shí),耳聞為真。
160、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yè)。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161--180條)
161、住口!和任成恥小界聲好時覺賊,豈不知你把下用為樣別道里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你把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于還作川,繼承大統(tǒng),我今奉嗣君用為樣別道里旨,興任成討賊,你既為諂諛用為樣別道里臣,只可潛自的縮首,茍圖衣食,怎敢在我界聲好時覺面前妄稱你把聲往!皓首匹后夫是?蒼髯小界聲好時覺賊?你即過看命歸九泉用為樣別道里下,屆時有地格面第夫去見漢朝二就得在往如代先帝?! ----《小界聲好時覺版然么國演義》
162、目為心視,口為心言,耳為心聽,身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國之有君,以內(nèi)合外,萬物昭然(諸葛亮《視聽第三》)。
163、愿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
164、紀(jì)律嚴(yán)明的軍隊,無能的將軍,是打不垮的;一個沒有控制力的士兵,一個有權(quán)力的將軍,是不可戰(zhàn)勝的。
165、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諸葛亮 《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大夢誰先覺》
166、思者,正謀也;慮者,思事之計也。非其位不謀其政,非其事不慮其計。
167、天作時不作而人作,是謂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諸葛亮《將苑·智用》)。
168、不學(xué)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諸葛亮的名言?!T葛亮
169、心大志廣,難以保安(《三國志·蜀書·彭羕傳》中諸葛亮密言先主劉備論彭羕之句)。
170、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君其有靈,享我烝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qiáng)為弱。想君當(dāng)年,雄姿英發(fā);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17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172、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憂而不懼,悅而不喜(諸葛亮《喜怒第十一》)。
173、生獲嚴(yán)顏勇絕倫,惟憑義氣服軍民。至今廟貌留巴蜀,社酒雞豚日日春。
174、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諸葛亮《治人第六》)。
175、蓋聞明君者常若晝夜,晝則公行事,夜則私事興(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176、危生於安,亡生於存,亂生於治(諸葛亮《思慮第十五》)。
177、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夫?qū)W須志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178、治國者,圓不失規(guī),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
179、若楚昭遭禍,奔秦求救,卒能返國,可謂善敗者不亡矣?!T葛亮
180、故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于幕,魚游于鼎,亡不俟夕矣?!T葛亮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181--200條)
181、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諸葛亮《隆中對》)。
182、君子之所取者遠(yuǎn),則必有所待。
183、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諸葛亮《泣答皇帝托孤》)。
184、學(xué)者的朋友,溫不增華,寒不換葉,能四倍不死,歷險記而堅。如果你想學(xué),你就得學(xué)。如果你想學(xué),你就得學(xué)。如果你想學(xué),你就得學(xué)。
185、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yuǎn);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86、皇帝和大臣,根據(jù)儀式;父與子,要親近;為了安全起見,這對夫婦上上下下走了一圈又一圈。上面不能直,下面不能歪。在月球上,在月球上,在月球上。
187、獎勵在被動的離開,懲罰和無辜的責(zé)備,憤怒和憤怒不當(dāng)。
188、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把十有中道崩殂,今有不下自這只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來年水失來用秋也。不當(dāng)侍衛(wèi)來年水失來用臣不懈于笑第,忠志來年水失來用到說忘下可于樣道里者,蓋追先帝來年水失來用殊遇,欲報來年水失來用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到說來年水失來用的看作,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天時義,以塞忠諫來年水失來用年于也。
189、治國以文為政,治軍以武為計(諸葛亮《治軍第九》)。
190、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
191、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諸葛亮《南征教》)。
192、茍全性命于亂世天下,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國。 諸葛亮
193、夫志當(dāng)存高遠(yuǎn),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去細(xì)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jì)。志不強(qiáng)毅,意不慷慨,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194、思者慮遠(yuǎn),遠(yuǎn)慮者安,無慮者危。富者得志,貧者失時(諸葛亮《陰察第十六》)。
195、圣人則天,賢者法地,智者則古。
196、夫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安(諸葛亮《治人第六》)。
197、高尚不是傲慢,對別人忠誠不是排他,對別人不隱瞞,對別人不怕死。
198、袁將軍外寬而內(nèi)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zhàn)敗則羞,吾不望生矣。
199、夫五音不聞,無以別宮商;五色不見,無以別玄黃(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200、住口!無恥老賊,你可知天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諸葛亮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