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與面積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4-03-13 周長面積教案 周長教案周長與面積教案實用。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做的提前準備,因此想要隨便寫的話老師們就要注意了。設計教案需要注重學生社會化和拓展視野。經(jīng)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不懈努力我們最終推出了最新的“周長與面積教案”,祝你能從中獲得啟示!
周長與面積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圓的面積第67-68頁圓面積公式的推導。例1及做一做的第1題。練習十六的第1、2、5題。
教學目標:⒈使學生理解圓面積的含義,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⒉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⒊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重點:圓面積的含義。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r,周長的一半怎樣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并說出這
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ab???????s=a2??????s=?ah???????s=?ah????s=?(a+b)h
二、新課。
1、什么是圓的面積?(出示紙片圓讓生摸一摸)
圓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2、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1)演示:將等分成16份的圓展開,問可拼成一個什么樣的圖形?
若分的分數(shù)越多,這個圖形越接近長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圖形與圓的周長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圓的半徑?=?長方形的寬
圓的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長
長方形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圓的周長的一半×圓的半徑
S?=?πr?×?r
S圓?=?πr×r?=?πr2
3、你還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圓的面積公式嗎?
(1)將圓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個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圓面積的?。這個三角形底是圓周長的?,三角形的高是圓的半徑。
因為:三角形面積=?×底×高
圓面積=?×
=?×???????r×r
=πr2
(2)將圓16等分,取其中兩份,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面積是圓面積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個半徑,
因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圓面積?=?×r÷
=???????×r×8
=πr2
還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學們可以一一推算。
三、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例1????一個圓的直徑是20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厘米??求:s=?
r=d÷2??????20÷2=10(m)
s=Лr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2、根據(jù)下面所給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r=5cm???????d?=0.8dm
3、解答下列各題。
(1)一個圓形茶幾桌面的直徑是1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園草地上一個自動旋轉噴灌裝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噴灌的面積是多少?
四、作業(yè)。
課本P70第1、5題。
圓的面積(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理解并學會環(huán)形面積。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yǎng)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yǎng)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2???????42?????52?????82??????92?????202
2π???3π????6π???10π??????7π??????5π
2、思考:
(1)圓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怎樣計算?二者有何區(qū)別?
(2)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3)知道圓的周長能夠求它的面積嗎?
三、新課。
1、教學練習十六第3題
小剛量得一棵樹干的周長是125.6cm,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積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s=πr2
r:125.6÷(2×3.14)??????3.14×202
=125.6÷6.28???????????=3.14×400
=20(厘米)??????????????=1256(平方厘米)
答:?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積1256平方厘米。
3、教學環(huán)形面積。
(1)例2??光盤的銀色部分是個圓環(huán),內(nèi)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R=6厘米??r=2厘米???求:?s=?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第二種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結:環(huán)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πR2-πr2??或?S=π×(R2-r2)
(3)完成做一做:?一個圓形環(huán)島的直徑是50m,中間是一個直徑為10m的圓形花壇,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學校有個圓形花壇,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選擇正確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環(huán)形鐵片,外圈直徑20分米,內(nèi)圓半徑7分米,環(huán)形鐵片的面積是多少?
3、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是什么?
(2)求圓的面積時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有幾種情況?怎樣求出圓面積?
已知半徑求面積??????S=πr2
已知直徑求面積??????S=π(?)2
已知周長求面積??????S=π(?)2
(3)環(huán)形面積:???S=π(R2-r2)
四、作業(yè)
課本P70第4、6、7題。
教學追記:
本堂課,在我?guī)ьI著學生利用教具進行操作,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圓的面積與拼成長方形面積的關系,圓的周長、半徑和長方形的長、寬的關系,并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環(huán)形的面積計算時,我充分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領悟出求環(huán)形的面積是用外圓面積減去內(nèi)圓面積,并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這兩種算法的一致性,同時提醒學生盡量使用簡便算法,減少計算量。
周長與面積教案【篇2】
五年級上冊《面積和周長的比較》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的:
面積概念的理解。
熟練地計算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概括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中引出比較
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提問: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誰愿意到前面來,表示出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師指出:我國實際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周長約是4萬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拿出手帕等東西指出它們的周長和面積。
提示課題:周長和面積是不同的,有些什么不同呢?這是我們這一節(jié)課要探討的內(nèi)容。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二、實例中系統(tǒng)比較
1、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
出示例3:算出下面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
學生試做,指名板演。評析板演情況。
2、比較整理。
(1)提問:觀察例題的解答過程,想一想,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周長和面積進行比較呢?
學生回答后板書:
概念 計算方法 計量單位
(計算方法、計量單位上有些什么不同?并完成下表
投影展示各組填寫的表?并指名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面積有哪些不同。
(3)學生看表回答:
為什么計算長方形的周長用(長+寬)×2,
計算長方形面積用“長×寬”?
正方形的周長、面積方法分別與長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方法有什么關系?
三、練習中深化比較
寬5厘米的長方形紙。
(1)指名回答:
長方形紙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想一想,如果要在這張紙上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周長、面積是多少?這張紙可以剪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解答過程。
(2)擺一擺。每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6個邊長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4人一組,動手擺一擺,6個小正方形可以擺出哪些不同的.圖形。
(3)投影展示學生擺出的不同圖形:
(4)討論:
這些圖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
算一算,這些圖形的周長都相等嗎?
想一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2、學校要在操場上用16米長的欄桿圍成一個各邊的長度是整數(shù)的長方形或正方形花壇,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怎樣圍,花壇里種的花最多?
(。并填寫下表
(2)討論:
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相等嗎?
周長一定時,面積的大小與長、寬之間的差有怎樣的關系?
在什么情況下,這個花壇里種的花的最多?
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當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相等時,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一定時,長與寬的差越小,面積越大;長與寬相等即正方形時,面積最大。
周長與面積教案【篇3】
總復習課落實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尤其重要。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不僅要讓學生回憶平面圖形周長、面積的算法,還要讓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wǎng)絡。
本節(jié)課設計了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實際引入,學生體會了生活中的周長和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到生活和數(shù)學的聯(lián)系。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復習周長和面積的單位和進率,并適當補充課外知識。第三環(huán)節(jié),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比較兩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后,進一步體會了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別。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簡單復習近平面圖形的周長。對有周長計算公式的圖形,復習周長的計算公式,重點復習了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沒有周長計算公式的圖形,也要求說出周長的求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加深了對周長意義的理解。第五個環(huán)節(jié)復習近平面圖形的面積。學生回憶了六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第六環(huán)節(jié),初步練習,并聯(lián)系引入環(huán)節(jié)進行面積和周長的實際應用的練習。最后完成書上練習。
周長與面積教案【篇4】
【學習內(nèi)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第96、98頁。
【學習目標】:
1.回憶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夠通過這些特征用Y圖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2.能夠通過思維導圖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3.能夠通過韋恩圖表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與梯形兩兩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打印好的思維導圖、韋恩圖和Y圖模板。
3.卡紙,便利貼。
1.出示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我手中的是什么圖形?我們還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的說一說,教師簡要板書。
2.導入:
師:同學們掌握得不錯,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系統(tǒng)地復習一下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
二、小組協(xié)作整理,建構網(wǎng)絡。
1.小組協(xié)作整理。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知識進行整理,要體現(xiàn)出它們各自的特點。
(2)小組內(nèi)同學共同分類整理。
2.老師介紹思維導圖,韋恩圖和Y圖的作用。
師:思維導圖可以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Y圖可以表示分類,韋恩圖可以表示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教師引導學生用圖表進行整理,并巡視課堂進行個別指導。
4.觀摩學習。
要求:
(1)整理完后,以小組為單位互派代表到各組觀摩學習,每個組只留下一個主講人對參觀者進行介紹。
(2)學習結束以后把自己組整理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
(3)組內(nèi)推選一人展示本組的作品。
5.匯報展示。
老師選定幾個小組,分別上臺匯報展示本組所整理的內(nèi)容。
要求:(1)匯報時先說一說自己是用哪種方法整理的。
(2)說一說自己都整理了哪些內(nèi)容。
(3)其他同學認真聽,并把自己組的作品進一步的完善。
小組代表匯報完畢后,讓下面的同學對他的匯報做適當?shù)脑u價,如有遺漏,可做相應的補充。
6.優(yōu)化再建,完善知識。yJS21.COm
師:根據(jù)剛才的交流匯報請同學們再次完善自己整理的內(nèi)容。
教師把學生完善后的作品選幾份張貼在黑板上供學生參考,并根據(jù)學生的完善。
1.對著思維導圖與Y圖復習三角形的概念、內(nèi)角和及分類。
(3)復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2.復習四邊形的特征、分類和關系。
(1)師生對著包容圖復習各種四邊形的關系。
(2)通過韋恩圖的對比得出正方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異同。
師生小結:由于長方形、正方形兩組對邊都分別平行,所以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長方形.
3.復習圓.
(1)復習圓的特征。
復習畫圓的方法,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同一個圓中直徑和半徑關系。
(2)復習軸對稱圖形。
周長與面積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近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使學生形成知識網(wǎng)絡.
2.通過復習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比較、分析的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復習,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滲透數(shù)學轉化思想以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1.系統(tǒng)整理平面圖形的周長、面積公式的推導,區(qū)分平面圖形周長,面積的不同點.
2.熟練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形成知識網(wǎng)絡.
教學過程
一、復習近平面圖形“周長”和“面積”的概念.
出示圖:
1.請你觀察:從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面積不相等,周長相等
2.互相交流
(1)什么叫做平面圖形的周長?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2)什么叫做平面圖形的面積?面積指的是哪部分?
3.學生匯報并且請學生到前面指出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4.引導學生從直觀到抽象理解概念.
判斷:
(1)周長相等的兩個平面圖形,它們的面積一定相等.
(2)面積相等的兩個平面圖形,它們的周長一定相等.()
(3)周長相等的兩個組和平面圖形,它們的面積一定不相等.( )
(4)周長的單位有:米、分米、平方厘米.()
(5)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復習近平面圖形的周長.
1.回憶平面圖形周長公式的學習順序.
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平面圖形的周長,你能夠按照學習的先后順序說說嗎?
2.小組共同回憶探討.
(1)這3個平面圖形的周長公式分別是什么?
(2)它們的周長公式是怎樣推導得來的?
3.學生匯報.
長方形:因為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所以:c=a×2+b×2或c=(a+b)×2
正方形:因為正方形4條邊相等,所以:c=a×4
圓形:通過實驗可以知道圓形的周長總是圓的直徑的π倍,
所以:c=πd或者c=2πr
4.如果已知長方形的周長和長,怎樣求寬?
如果已知長方形的周長和寬,怎樣求長?
如果已知正方形的周長,怎樣求邊長?
如果想求圓形的半徑,需要已知什么,怎樣求?
如果想求圓形的直徑,需要已知什么,怎樣求?
5.完善平面圖形的周長知識結構:
三、復習近平面圖形的面積.
(一)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的面積
1.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圓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2.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回憶探討:
(1)這3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分別是什么?
(2)它們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得來的?
3.教師提問.
(1)如果想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知道半徑如何求圓的面積?知道直徑呢?知道周長呢?
4.完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面積公式及知識結構.
(二)復習近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公式及公式推導.
觀察圖形:
1.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回憶探討:
(1)這3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分別是什么?
(2)它們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得來的?
2.小組匯報.
3.這三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有什么關系?
4.教師完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及知識結構.
四、課堂練習.
1.計算.(單位:厘米)
2.判斷.
(1)四邊相等的四邊形都是正方形.()
(2)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ǎ?/p>
(3)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3.一塊長1米20厘米,寬90厘米的鋁皮,剪成直徑是30厘米的圓片,最多可以剪多少塊?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獲?
六、板書設計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周長與面積教案5篇
每位教師在授課之前都要精心制定教案和課件,因此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撰寫。編寫精良的教案和課件可以確保重要內(nèi)容不被省略。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周長與面積教案”相關的方方面面,那么本文就是你不容錯過的參考資料!
周長與面積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加深對周長、面積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進一步正確、熟練地計算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3.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中引出比較
出示復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輪廓),提問:這是一幅哪個國家的地圖誰愿意到前面來,用不同的顏色表示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師指出:我國實際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周長約4萬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
揭示課題:周長和面積是不同的,有些什么不同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探討的內(nèi)容。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說明:用不同顏色表示地圖的周長和面積,對比鮮明,表象豐富,揭開比較的序幕,啟動了學生的思維,并滲透了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課題的引入,具體生動,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
二、實例中系統(tǒng)比較
1.教學例題。
出示例3:算出下面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學生試做指名板演。評析板演情況。
2.比較整理。
(1)提問:觀察例題的解答過程,想一想,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周長和面積進行比較呢學生回答后板書: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
(2)分組討論:周長和面積在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上有些什么不同并完成了表:
投影展示各組填寫的表格,并指名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面積有哪些不同。
(3)學生看表回答:
①為什么計算長方形的周長用(長+寬)2,計算長方形面積用長寬?
②正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方法分別與長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方法有什么關系
[說明:在例題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引導學生從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等方面分組討論比較,整理成表,可以使學生有例可看,有據(jù)可想,有話可寫,不僅加深了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從點到面,從部分到整體,建構了新的知識結構,比出了周長和面積的具體區(qū)別,溝通了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練習中深化比較
1.出示:一張長30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硬紙片。
(1)指名回答:
①長方形紙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②想一想,如果要在這張紙上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周長、面積各是多少用這張紙可以剪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學生回答后動手剪一剪。仍擺一擺。每個學生拿出剪好的6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4人一組,動手擺一擺,6個小正方形可以擺出哪些不同的圖形。
(3)投影展示學生擺出的不同圖形(略)。
(4)討論:
①這些圖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
②算一算,這些圖形的周長都相等嗎
③想一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說明:變式題的設計,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臺階,鞏固、深化已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自己用同樣的6個小正方形擺出不同的圖形,分別比較它們的面積和周長,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揭示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的規(guī)律。]
2.學校要在操場上用16米長的欄桿圍成一個各邊的長度都是整數(shù)的長方形或正方形花壇,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怎樣圍,花壇里種的花最多
(1)學生動手操作,用16根小棒擺成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1根小棒的長當作1米)。并填寫下表。
(2)討論: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周長一定時,面積的大小與長、寬之間的差有怎樣的關系在什么情況下,這個花壇里種的花最多
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當長方形的周長相等時,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一定時,長與寬的差越小,面積越大;長與寬寬相等即為正方形時,面積最大。
3.學校準備在正方形花壇里種上紅黃兩種不同顏色的花。看誰的設計最美麗。
a.分成的兩部分,周長相等,面積不等,你可以怎樣分
b.分成的兩部分,面積相等,周長不等,你可以怎樣分
c.分成的兩部分,周長相等,面積也相等,你可以怎樣分學生自選一題,在作業(yè)紙上畫一畫,并涂上顏色。展示部分設計方案,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說明:讓學生借助動手操作,進行思考,使探究的問題具體化。設計的討論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凑l的設計最美麗,方法靈活多樣,有利于學生作出與眾不同的富有創(chuàng)見的設想,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周長與面積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使學生正確區(qū)分、理解、掌握面積和周長這兩個概念,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
2、運用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正確區(qū)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周長或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飯店招牌的平面圖【圖片招牌】.教師說明:小明家的飯店要開張了,需要制作一個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還要裝飾一圈彩燈.要完成這些任務,小明要告訴工人些什么?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面積?什么是周長?
3.面積和周長是兩個有著根本區(qū)別的數(shù)學概念,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常常容易混淆,為了使大家正確區(qū)分、理解和掌握這兩個概念,我們今天就來對面積和周長進行比較.(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請學生拿出一個長方形的紙片,讓學生閉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長和面積,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學具測量周長和面積.
2.學生分組活動,然后匯報自己的方法.
(1)用線測量出周長,用面積單位測量出面積.
(2)用尺子測量出長和寬,再計算周長和面積.
周長與面積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靈活解答幾何圖形問題。
教學重點:認真審題,分辨求周長或求面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求出下面圓的周長和面積并用彩筆描出周長,用陰影表示出面積。
C=r2
3.1473.1432
=21.98(厘米)=3.149
=28.26(平方厘米)
2、分辨面積與周長有什么不同?
(1)概念
圓的周長是指圓一周的長度
圓的面積是指圓所圍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計算公式
求圓的周長公式:C=d或C=2r
求圓的面積公式:S=r2
(3)使用單位
計算圓的周長用長度單位
計算圓的面積用面積單位
二、練習。
1、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3。
(1)計算直徑為10毫米的圓的面積的列式是3.14(102)?。()
(2)半徑為2厘米的圓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3)把一頭牛栓在木樁上,木樁到牛之間的繩長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積是28.26平方米。(栓繩處不計算在內(nèi))()
(4)面積:3.1462=3.1412=37.68()
2、量出求半圓面積所需的數(shù)據(jù),測量時保留整厘米數(shù)。再計算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⑴半圓的周長是多少厘米?(2)半圓的面積:
3.14223.142+22
r=2cm=3.144=6.28+4
=12.56(平方厘米)=10.28(cm)
3、一個圓的周長是25.12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C=25.12米求:S=?
r=25.12(23.14)S=r2
=4(米)=3.1442
=50.24(平方米)
4、一個環(huán)形的鐵片,外圓半徑是7厘米,內(nèi)圓半徑是0.5分米,這個環(huán)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r=0.5分米求:S=?
S環(huán)=(R2-r2)
3.14(0.72-0.52)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鞏固發(fā)展.
1、思考題p71(8)
一條繩子長31.4米,用它圍成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積大,還是圍成圓的面積大?(分組討論,探討面積的大?。?/p>
(1)圍成長方形:31.42=15.7(m)(長和寬的和)
長寬=面積
當長和寬越接近面積也就越大,長和寬相等時,此時正方形面積最大.
(2)圍成圓形
直徑:31.43.14=10(m)
半徑:102=5(m)
面積:3.1452=78.5(m2)
(3)比較:長方形面積:61.6m2正方形面積:61.6225m2圓面積:78.5m2
圍成圓的面積最大。
2、思考題p71(9)、(10)
四、作業(yè)。
課本P71第6、7題。
教學追記:
學生在學完圓的面積后,往往容易把圓的面積與周長混淆。因此我特意設計了本堂對比課。對比我,我引導學生分清以下幾點:(1)圓的面積是指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圓的周長是指圓一周的長度。(2)求圓面積公式是S=r2,求圓周長的公式是C=d或C=2r。(3)計算圓的面積用面積單位,計算圓的周長用長度單位。根據(jù)以上三方面,幫助學生理清了圓的面積和周長的不同之處,練習中反映出來的情況也較好。
周長與面積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通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使學生分清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及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和實踐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分清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分清長度和面積單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小手帕。
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對比不同
1、多媒體演示(或幻燈片):一塊長方形的白菜地,周圍圍上籬笆。學生根據(jù)這個情境提問題。(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籬笆有多長?菜地的面積是多少?......)
繼續(xù)演示:菜地的長是5米、寬是2米。
然后選取學生提出的許多問題中的主要問題:籬笆有多長?菜地的面積多少?讓學生進行解答。
在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提問:求籬笆有多長?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實際上是求什么?方法有什么不同?
2、計算下面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
3厘米6厘米
12厘米6厘米
3、學生估計教科書封面的面積大致是多少?
4、學生討論: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是指什么?
周長和面積各是用什么計量單位?
5、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總結出示下表:
周長
面積
含義
四條邊的長度和
四條圍成的面的大小
計算方法
(長+寬)2
長寬
計量單位
長度單位
面積單位
二、綜合練習
1、測出手帕、桌面的周長和面積。
2、練習二十九的第1題。(學生做在教科書上)
3、練習二十九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
4、練習二十九的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
5、練習二十九的第5題。學生先試做,然后啟發(fā)學生想:地板革的大小與房間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板書設計:
周長和面積的比較
周長=(長+寬)2面積=長寬
周長與面積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使學生正確區(qū)分、理解、掌握面積和周長這兩個概念,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
2、運用比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正確區(qū)分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周長或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飯店招牌的平面圖【圖片招牌】.教師說明:小明家的飯店要開張了,需要制作一個招牌.招牌的底色要漆成白色,四周還要裝飾一圈彩燈.要完成這些任務,小明要告訴工人些什么?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面積?什么是周長?
3.面積和周長是兩個有著根本區(qū)別的數(shù)學概念,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常常容易混淆,為了使大家正確區(qū)分、理解和掌握這兩個概念,我們今天就來對面積和周長進行比較.(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請學生拿出一個長方形的紙片,讓學生閉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長和面積,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學具測量周長和面積.
2.學生分組活動,然后匯報自己的方法.
(1)用線測量出周長,用面積單位測量出面積.
(2)用尺子測量出長和寬,再計算周長和面積.
3.例1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教師: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了長和寬的數(shù)據(jù),請完成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4.思考:通過計算,你發(fā)現(xiàn)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周長和面積又有哪些不同呢?
學生分組討論.
提綱:
(1)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圓的面積教案實用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一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需要讓小朋友們學到知識,為了將學生的效率提上來,老師會準備一份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提升教課效率。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幼兒園教案呢?由此,小編為你收集并整理了圓的面積教案實用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圓的面積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在比較中完善和強化對面積含義的認識。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在比較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中,能主動探索多樣的方法,鍛煉數(shù)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驗感悟面積的含義,并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準備:紅領巾、杯蓋、樹葉、墨水盒、紙幣等實物
平面圖形若干、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認識物體表面面積的含義
1、認識“面”
師:很高興能和三年級的小朋友一起上一堂有意思的課。你們歡迎老師給大家上課嗎,誰愿意上來和老師握一握手,表示對老師的歡迎。(握手后老師和學生的掌心向外)
師:小朋友們,你們認為我和××小朋友的掌面哪個大?
[選擇和學生握手預祝成功作為導入,一是緩解課前緊張氣氛,鼓勵學生以輕松的心態(tài)上課;二來也巧妙地引出了“面”,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2、初次感受面積的含義
談話:我們?nèi)说恼泼嬗写笥行?生活中各種物體的面也是有大有小的。你能從周圍找出一些“面”來嗎?(書本的封面、黑板的表面等)
師:黑板的表面和書本的封面,哪個面比較大,哪個面小呢?(學生觀察后回答)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取名叫面積(板書:面積)
指出: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積,書本封面的大小是書本封面的面積。(板書)(讓小朋友輕輕地把這兩句話說一說。)
[通過對熟悉的事物的表面進行比較,使學生首次感受面積的含義。]
3、再次體會面積的含義
師: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知道黑板面的面積比書本封面的面積大,書本封面的面積比黑板面的面積小。
用手摸一摸課桌面和板凳面,說說什么叫課桌面的面積,什么叫板凳面的面積?(要把桌面和板凳面摸完整)比一比大小。
師:剛才我們比較出板凳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那么你能想到有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比板凳面的面積小呢?(學生舉例)
4、開放練習,比較生活中物體表面的面積大小。
①同桌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比較手掌表面的面積。
②請學生自己舉例說說。
二、認識平面圖形面積的含義
1、請小朋友們看這里的一些物體,(紅領巾、杯蓋、樹葉、墨水盒、紙幣)現(xiàn)在我將這些物體的表面描畫下來,我們把這些圖形都叫做平面圖形。
2、那平面圖形有面積嗎?明確: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圖形的面積。
即時練習:想想做做第四題(課件出示圖片)
學生讀題,明確題意。
動手操作,涂一涂,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
師:剛才涂的`紅色的部分是這個圖形的什么?藍色線的長度又是圖形的什么呢?
生:紅色部分是圖形的周長,藍色線的長度是圖形的面積。
三、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1、即時練習:
我會看:“想想做做”第2題
我們祖國的國土面積就居世界第三位。這就是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我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今天老師從其中描出了江蘇、安徽、四川、湖南四個省份。觀察一下,你能從圖中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最大,哪個省的面積最小嗎?
2、賽一賽:出示幾組平面圖形,你看出誰的面積最大,
第一組:(兩個平行四邊形,大小明顯)
第二組:(兩個圓形,大小明顯)
第三組:(兩個長方形,大小相近)
對于第三組,大家的意見似乎不太統(tǒng)一。眼睛有時候也會欺騙我們,所以光憑眼睛看,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你能否想出更好的辦法,準確的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呢?
3、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比較圖形的面積。
動手操作之前,提出幾點說明:我們每個座位都有這樣的兩個圖形就代表題目中的兩個圖形;同時為了大家比較方便,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材料:方格紙、小紙條等;老師更欣賞你能用自己身邊的材料來比較,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測;如果有困難的話,就看看小組里的同學是怎么比的,相信你會受到啟發(fā)的。(小組活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
4、交流匯報,引導學生總結出常用的三種方法:看、疊、量。(師課件演示)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我會想
引導學生說說如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
3、我會數(shù)
這里還有四個圖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呢?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數(shù)格子)自己數(shù)一數(shù)、再比一比。(集體交流)這個圖形你是怎么數(shù)的啊?(交流半格的數(shù)法)
3、我會說
師:你能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嗎?引導學生進行面積的比較.
五、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請小朋友來談談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的收獲?
六、課外拓展,升華知識
游戲規(guī)則:全班分兩組,一組同學看圖形時,另一組同學不能看。第一組看的是4格的,第二組看的是6格的,讓學生在不知道格子大小的情況下根據(jù)格子數(shù)判斷兩個圖形的大小。
通過討論得
出:用數(shù)格子的辦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專門用于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研究。
圓的面積教案 篇2
一、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認識面積》。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第四單元第一課《認識面積》。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平面圖形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為后續(xù)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奠定基礎。本課要結合實例直觀認識面積的含義,并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學生興趣。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己經(jīng)認識了平面圖形以及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大部分學生具備操作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極少部分學生需要幫助。
四、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究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活動過程,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比較思想。
3、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空間,激發(fā)學生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難點: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六、方法措施:
小組合作,動手實踐,互動交流。
七、教具學具
教具:PPT課件,長方體。
學具:球體,圓柱體,角,三角板,不封閉圖形。
八、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出示一個長方體,讓學生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分別是什么面?(生上臺指出共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分別是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師引導說出教室也是一個長方體,它的六個面分別在哪?(生按老師的要求指出來)
3、教室里面的哪些物體上還有面?(生分別指出:黑板面、桌面、凳子面、玻璃面、門的面)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認識與面有關的知識。(板書:面)
【設計理念】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己有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一步步引出探究的問題,體現(xiàn)了面源于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先認識體,再具體到面,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物體的能力。
(二)新知探究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①摸一摸,說一說。
師讓學生分別摸桌面,書面然后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自己摸到的面是怎樣的?(生有的說面是光滑的,平平的,方方的)
師讓學生再摸一下球面,柱面,再說一說。(生說光光的,彎彎的)師引導學生把桌面與球面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這兩個面最大的區(qū)別桌面是平的,球面是彎曲的。
師讓學生分別摸桌子的面和凳子的面,發(fā)現(xiàn)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面有大小之分)
小結:像剛才這些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補充板書:面積)
師引導學生摸角和三角形,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三角形能摸到三條邊,角只能摸到兩條邊。)也就是三角形表面有大小,而角沒有面。
小結:看來不是所有的圖形都有大小。
②看一看,想一想。
師讓學生觀察一組圖形,哪些圖形有大小,哪些沒有,你發(fā)現(xiàn)什么圖形沒有大???(生先將圖形分類,接著發(fā)現(xiàn)只有封閉圖形的面才有大小。)
小結:像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師要求學生用完整的語言描述面積。(生說書封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積,硬幣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積,長方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積)
【設計理念】為了豐富學生對面的感知,正確建立面積的概念,除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動眼看,動手做,動腦想,在多感觀參與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建立面積的表象,同時滲透“面源于體”的數(shù)學思維,引導學生的認知從線過渡到面,從一維過渡到二維。
2、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③猜一猜,比一比
直觀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師出示兩個面積大小不同的圖形,讓學生直觀比較,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
用同一標準度量面積。
a、猜一猜。那個圖形面積大?
b、議一議。我么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證明我么的猜想。(4人小組討論,有的說用尺子量,有的說用擺小方塊)
c、做一做。師示范用硬幣度量,在老師的啟示下,學生分組活動,用剪、拼、量等方法來度量兩個圖形的面積。
d、說一說。小組匯報,結果發(fā)現(xiàn)同一圖形有的小組測量的是6個方塊,而有的小組測量的是24個,為什么?讓學生進一步展開討論,從而發(fā)現(xiàn)度量的標準不一樣。
小結:要測量面積的大小,要用同一標準。
【設計理念】學生對面積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面積的大小還很模糊,通過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認知沖突,從而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練習設計。(詳見課件)
九、板書設計:
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凶鏊麄兊拿娣e。
周長---長度
面積---大小
圓的面積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國標本蘇教版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練習十九第1題。
教學內(nèi)容分析:
圓的面積是學生認識了圓的特征、學會計算圓的周長以及學習過直線圍成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以前所學圖形的面積計算都是直線圖形面積的計算,而像圓這樣的曲邊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教學關鍵之處在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計算驗證,自主探索、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并能靈活應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課的教學應緊緊圍繞“轉化”思想,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學知識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知識中分析、研究、歸納,從而完成對新知的建構過程,建立數(shù)學模型,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學生情況分析:
小學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很大程度屬于直觀幾何的學習階段,而幾何本身比較抽象的。本節(jié)內(nèi)容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發(fā)展到認識曲線圖形,又是一次飛躍,但從學生思維角度看,五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學段中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到數(shù)與計算、空間圖形等較豐富的數(shù)學內(nèi)容,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歸納、類比和推理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并具有了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所以在教學應注意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組織學生利用學具開展探索性的數(shù)學活動,注重知識發(fā)現(xiàn)和探索過程,使學生感悟轉化、極限等數(shù)學思想,從中獲得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感受數(shù)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觀察、填表、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構建數(shù)學模型。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感悟極限思想的`價值,培養(yǎng)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用數(shù)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難點: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中,極限思想(化曲為直)的理解。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面積轉化教具。
學具:書、計算器、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大家看,一匹馬被拴在木樁上,它吃草的時候繃緊繩子繞了一圈。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復習圓的相關特征)
師:那馬最多能吃多大面積的草呢?
師:圓所圍成的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圓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圓的面積。(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的伊始就用這個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來導入新課的學習,既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為后面圓面積的學習奠定基礎,更可以讓學生從課堂上涉獵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p>
二、猜想驗證、初步感知
1、實驗驗證
(1)師:猜一猜,圓的面積可能會和它的什么有關系?
師:你覺得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的幾倍?
(2)師:對我們的估計需要進行?
生:驗證。
師:用什么方法驗證呢?
師:下面請大家先數(shù)數(shù)圓的面積是多少。
師:數(shù)起來感覺怎么樣?有沒有更簡潔一點的方法?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可以先數(shù)出 個圓的方格數(shù),再乘
(讓學生在圖
圓的半徑
(cm)
圓的面積
(cm2)
圓的面積
(cm2)
正方形的面積
(cm2)
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幾倍
(精確到十分位)
(
(學生完成后交流匯報。)
師:仔細觀察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這三個圓的半徑雖然不同,但是圓的面積都是它對應正方形面積的3倍多一些。
3、師:正方形面積可以用r2表示,那圓的面積和它半徑平方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圓的面積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小結:我們經(jīng)過猜測——數(shù)方格——驗證,最終發(fā)現(xiàn)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也就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數(shù)方格開始學習圓面積的計算,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學習,有利于充分激活學生已有的關于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和經(jīng)驗,從而為進一步探索圓的面積公式作好準備。由數(shù)方格獲得的初步結論對接下來的轉化推導相互印證,使學生充分感受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合理性。】
三、實驗操作、推導公式
1、感受轉化,滲透方法
(課件再次出示馬吃草圖)
師:知道了3倍多一些,就能準確算出這匹馬最多可以吃多大面積的草了嗎?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嗎?
(學生回憶后匯報,教師演示,激活轉化思路)
3、第一輪探究——明確思路,體會轉化
師:想想看,圓能不能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是否可以化曲為直呢?
生:剪圓。
師:怎么剪呢?沿著什么剪?
生:沿著直徑或半徑剪開。
(分別演示
4、第二輪探究——明確方法,體驗極限
師:剛才我們將圓分別剪成8等份再拼成新的圖形是想干什么呀?
生:想把圓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圓的面積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第67~68頁《圓的面積》例1及練習十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靈活的計算。
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遷移、分析、合作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難點:
重點:
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難點:
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配置的學具袋里的'學具、彩筆、一把剪刀,圓形的紙片和若干材料紙。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出示牧羊圖,讓學生想一想它吃最大的范圍應該有多大呢?是什么形狀?
2、現(xiàn)在你想提什么數(shù)學問題?
揭示課題:圓的面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認識圓的面積
a、什么是圓的面積呢?
b、出示一個圓片:圓的面積在哪里?請同學們拿出圓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圓的面積,你想說什么?
c、圓的大小主要與哪些因素有關?(半徑、直徑、周長)
出示結語: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都是用什么方法推導出來的?(引導轉化)
2、生生互動,推導公式
圓可轉化為哪一個學過的圖形呢?小組可以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試試看!
小組討論:設計方案,并匯報。
a、讓學生拿出卡紙(上的圓被分成多少等分,圓被轉化成什么圖形呢?
b、讓學生拿出卡紙(上的圓被分成多少等分,圓又被轉化成什么圖形呢?
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的邊變得更直呢?再剪幾份,你是說把它分得更多份些,是嗎?(可以把它分得更多份些)
c、請拿出手中的圓片試著折一折,展開來,看看你折成了幾等份?如果再折下去可以嗎?現(xiàn)在就把你們折的這幾種方案。(八等份、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
d、觀察這三種分法,比較一下,同樣大小的圓平均分的份數(shù)不同,拼出來的圖形有什么變化?
發(fā)現(xiàn):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
e、轉化成長方形,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動手實踐:沿著半徑把圓切開,巧妙地把圓拼成了近似的長方形,現(xiàn)在我們可以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小組合作探究,動手擺一擺,邊觀察、邊討論、邊推導,看哪組表現(xiàn)最好。展現(xiàn)以下問題:
①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
②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
③長方形的面積相當于圓的()?
④因為長方形的面積=()
所以圓的面積=()。
小組討論后,并演示公式推導的全過程。
。
小結:可見要求圓的面積只要知道什么就行?(半徑)
3、運用公式學習例1。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課本第69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方法。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學會了什么?
2、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好地運用好轉化的方法去學習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
圓的面積教案 篇5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教育》第7冊134頁—136頁《面積和面積單位》,本課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的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nèi)容,為以后學習習近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教材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的含義,在認識面積的意義后,接著學習面積的單位,使平面圖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標準,這樣就減少了認識上、理解上的難度?;趯滩牡囊陨险J識,按照大綱的要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們實際的大小。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圖形的面積。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面積概念及常用的面積單位形成的過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激趣導入新課。讓學生說說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體,和你家的房子比較一下誰大一些?并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從而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教師板書:“面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想體現(xiàn)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課的所學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認知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索面積的概念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兩步來完成 第一步認識面積首先讓學生通過用手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課桌的桌面,看電腦中的兩個鏡框的畫面,來感受物體表面有大有小。接著讓學生畫平面圖形,讓學生知道平面圖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議、說,給他們的大小起個名字,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面積定義,教師板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識入手,通過眼看、手摸、口述、用腦思考等多種感觀參與到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表象。教師及時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抽象出面積的概念。第二步,比較面積的大小,引出面積的單位首先讓學生知道正確比較面積的大小,必須有統(tǒng)一的標準,教師先出示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學生用觀察法比較,會有三種答案,用疊起來的方法比較(試一試),還是不能確定大小,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兩次信息反饋,鼓勵同學們大膽創(chuàng)新,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再演示,在兩個圖形上分別畫上同樣大的小方格,通過數(shù)小方格的數(shù)量,學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積就大.在學生已經(jīng)知道用數(shù)格法來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前提下,運用游戲的方法來比較同樣一個圖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從而產(chǎn)生了矛盾,達到了學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經(jīng)過師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確地比較兩個面積的大小,必須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接著教師巧妙引出面積單位這一概念。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什么單位?告訴學生今天先學習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板書: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積單位還有別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個面積單位。以上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的思維在師生共同提出問題、產(chǎn)生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一直處在積極探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認識面積單位這個環(huán)節(jié)分三步來完成:第一步讓學生自學課本并出示相應的自學提示。第二步是分層次來學習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的教學以“教”為主;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找,從自己備的學具中找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著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腦子里.比, 比一比你手上的哪個指甲大約是1平方厘米。畫, 畫一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 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學以“扶”為主;“1平方米”的教學以“放”為主。以上利用多種方法的教學,促使學生鞏固了面積單位,發(fā)展其空間觀念。第三步用單位面積測量物體表面的面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為此,在教學中都進行了操作練習讓學生去量一量橡皮、書本封面、課桌,并讓學生學會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積。
(四)鞏固練習主要設有填空題判斷題和操作題。目的讓學生明白(1)正確運用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滲透長度和面積的區(qū)別,為下節(jié)課做好鋪墊。并且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空間。
課堂小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思考題,讓學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測量我們的操場,這個方法可行嗎?為后續(xù)學習埋下伏筆??傊?,本課采用的教學方法從實際生活引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注重學生的信息反饋,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發(fā)展。
《珍珠鳥》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珍珠鳥》一課是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與動物”為內(nèi)容專題編選課文。這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都各自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與動物”的關系,閱讀這五篇課文,不但可以激發(fā)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fā)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墩渲轼B》一文主要寫了由于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后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jīng)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并由衷地發(fā)出了“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系的敘述中,啟發(fā)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引導學生初步思考和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理解文章內(nèi)容,引導學生學習抓住文章的關鍵詞語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調(diào),領會作者的情懷,分析“我”與“珍珠鳥”建立相互信賴關系的過程和原因。
(2)知識和能力目標: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yōu)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欣賞和運用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學習和積累描寫動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讀為主,讀寫結合。進一步強化學生朗讀、默讀、快讀、精讀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習慣,注重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引導。把“讀與寫”有機聯(lián)系起來,開展“讀動物,寫動物”的活動。
(3)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教學重點:
(1)展示人和動物之間充滿愛和信賴的理想境界。
(2)提高對課文的感悟能力及擬人化語言的運用。教學難點:對人與動物之間信賴關系的理解。
二說教法
對本課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采用“讀——賞——聯(lián)——議——悟”的教學組織方式。
(1)讀: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這是一節(jié)課最基礎的部分,讓學生通過帶著問題讀課文,篩選有關信息,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人與鳥”之間的關系。
(2)賞:本文詞匯豐富,對動物的描寫精當、傳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及時積累、總結,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同時,“擬人化”手法的運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領悟、賞析并學習“擬人化”的手法也是教學目標中的一點,所以應到學生賞析文章中優(yōu)美的詞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
(3)聯(lián)和議:聯(lián)系現(xiàn)實,拓展課文學習的范圍,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自己閱讀過的相關材料,以拓展教學空間和教學內(nèi)容。學生就“人與動物”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信賴的創(chuàng)造等話題展開議論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并進行課外延伸,鍛煉了學生說和議的能力。
(4)悟:最后由學生總結自己的感悟與心得,積累閱讀方法,豐富自身情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如展示珍珠鳥的圖片及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圖片,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為更好地理解課文提供幫助等。在教學設計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的能力,通過快速閱讀篩選關鍵信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和基本內(nèi)容。教學互動流程以“問題”為主線,激發(fā)學生探討問題的愿望,引導學生在互助、合作的學習中互相啟發(fā),并獲得新的感受。并力求做到讀、寫、說的結合。在閱讀和討論活動中,強化“說”和“寫”的訓練。
三說學法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養(yǎng)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學會快速閱讀,并掌握在快速閱讀中篩選信息的能力。
學會賞析優(yōu)美語句和語段。學會賞析語句的基本方法,并通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這也是給學生語文基本功的一個鍛煉。
學會聯(lián)系實際,并有所感悟。這是對文章的進一步理解,能培養(yǎng)學生說和議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這種新的學習理念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使之得到不斷地強化和訓練。
四說教學程序
新課導入:
由“人與鳥”的關系導入,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來談自己與鳥兒之間的難忘的故事。這樣設計是為了調(diào)動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以豐富學習課文的閱讀經(jīng)驗;并將閱讀課文與理解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而且提示本文學習的重點是“人與鳥”的關系。
整體感知:
結合幾個問題快速閱讀課文,多媒體課件出示:(1)歸納我為珍珠鳥做了哪些事?(我的舉動)(2)珍珠鳥對我有什么反應?(3)我從和珍珠鳥的相處中得到了哪些感受?讓學生篩選課文中的有關信息,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逐漸明白人與鳥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這種彼此信賴的關系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我想利用這幾個問題能讓學生對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和感情基調(diào)有個初步的把握。閱讀賞析:
整體把握了文章的內(nèi)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學習任務,內(nèi)容需要形式來表達。因此,還要在閱讀過程中分析和欣賞作者在表達技巧方面的精彩之處。讓學生大膽地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在課文中加批注,表達自己對語句的鑒賞評析。欣賞并學習課文的優(yōu)秀的表達技巧,如擬人化手法的運用,對動物各種描寫方法的學習,及融情于景、融情于動作、融情于場面的寫法等。
拓展延伸:
聯(lián)系現(xiàn)實,展望未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經(jīng)歷,談論對學習了本文之后的感悟。
(1)人和動物有沒有不和諧的因素呢?你對此有什么看法呢?
(2)今天,我們?nèi)绾伟选靶刨嚒狈旁诟鼮閺V闊的背景中,為自然、為社會、為人類創(chuàng)造出更美好的境界呢?
這個設計讓學生在聯(lián)系生活中感悟“人與動物”的關系,體會文章的精彩之處。自結:
可圍繞“如何批注”、“如何賞析”、“如何描寫動物”、“如何聯(lián)系現(xiàn)實”等方面,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本文的收獲。
作業(yè)布置:
學習本文擬人化的手法,寫片段作文,以某一動物為對象,字數(shù)300字。
牛津小學英語5BUnit8Attheweedends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說課的內(nèi)容是牛津小學英語5B的Unit 8,這個單元的核心內(nèi)容是“周末活動”。本單元和Unit 4的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on Sundays?He/She usually ?有一定聯(lián)系,通過周末活動引出本單元的四會內(nèi)容和昆蟲名稱。涉及的句型有: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How does he/she spend his/her weekends?
二、教學策略
新課程強調(diào)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識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達到發(fā)展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為了到達教學目標,落實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本堂課借助flash:do you have any hobbies?復習近平時的活動;借助一些小獎品,如塑封的蝴蝶,螳螂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也為下節(jié)課昆蟲的教學打下基礎。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化解難點。在整個教學中,我注意師生的互動,從唱-游戲-對話-猜謎等活動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三、教學目標
新課程強調(diào)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角度的有機結合,本著這樣的認識,我對本課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游戲?qū)W生能產(chǎn)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能敢于、樂于、善于開口講英語,積極參與交流,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2.認知目標
(1)、四會掌握詞組:at the weekends learn from 三會詞組 of course catch insects watch cartoons 等以前學過的詞組。
(2)、句型: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I often..How does he spend his weekends?He often?
How does she spends her weekends?She often?(3)、能聽讀課文并理解熟讀。
3.能力目標:學生能用英語進行生活交際,了解同學和家人的平時活動。同時通過調(diào)查讓學生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學生能聽說讀寫單詞詞組(weekends.,at the weekends learn from能運用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How does he/she spend his/her weekends?進行交際。
2.教學難點是catch insects這個三會詞組的發(fā)音。通過第一人稱的練習轉化到第三人稱單數(shù)。
五、教具、學具準備
1.教具:電腦、塑封好的昆蟲、單詞卡片 2.學具:學生自備各種形狀的實物。
六、教學過程 1.歌曲激趣,營造氛圍
英語歌曲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癉o you have any hobbies?”這首活潑的歌曲既能感染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歌詞中的詞組如:watch TV grow flowers take photos等又能為新課學習作鋪墊,自然導入新課。
2.聯(lián)系實際,學習新知
小學高年級學生仍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所以,我一開始利用學生常用的報數(shù)讓學生自然引出周六周日,然后老師示范說weekend,說得出的獎勵一些塑封的小昆蟲,然后自然引出詞組catch insects既是對學會新單詞的 鼓勵,又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 3.趣味游戲,鞏固掌握
從昆蟲引出周末活動,從同桌之間的互問又引出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練習。為了鞏固第三人稱的練習,老師可以提供一些人物,讓學生來猜一猜他們怎么過周末的。特別是當老師提供一些名人來猜時,學生感覺特別興奮,那時他們的偶像呢?這個過程看似游戲,其實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今天的句型在不斷的操練。4.,精選題型,適當練習
英語教學除了口頭練習,也要注重寫的練習。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學習內(nèi)容更深了,學生一定要聽說讀寫齊頭并進,才能夠掌握課堂知識,所以本課我設計了幾個填空小練習,讓學生對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人稱變化和助動詞的運用能自如的判斷和正確的理解,錯誤的地方一起分析。5.布置作業(yè),學以致用
如何讓今天的所學用到生活中去,剛才的練習只不過是一些機械性的操練,如何讓學生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我設計了一個調(diào)查表,讓學生調(diào)查家人是怎么過周末和節(jié)日的,下節(jié)課交流,看誰的周末活動豐富,學生的任務明確了,任務能順利完成了,那我的本課的教學任務也完成了。
小學音樂《小烏鴉愛媽媽》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小烏鴉愛媽媽》選自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音樂教科書二年級上冊。
2、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3、教材簡析:(a)這是一首以動物為題材的兒童歌曲。敘事性的歌詞,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教育學生要尊敬,熱愛自己的母親,從小就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b)歌曲為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大調(diào)式,2/4拍。歌曲曲調(diào)簡練,同音進行較多,具有敘事的特點。
4、教學目標:(1)學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并有感情地進行演唱。(2)創(chuàng)編歌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5、教學重難點:歌曲的學唱和歌詞的創(chuàng)編。
二、說教法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材內(nèi)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
2、游戲與音樂緊密結合。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游戲、音樂、動作、情節(jié)都是為了加深兒童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3、創(chuàng)設情境。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們對歌曲情境的體會。方法生動,簡潔。
4、激勵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還使他們獲得快樂,并享受了成功的歡愉。
三、說學法
根據(jù)小學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好勝的特點。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游戲,律動,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xiàn)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四、教學過程
1、聽音樂進教室
伴隨《共產(chǎn)兒童團團歌》旋律進教室。學生根據(jù)音樂力度的變化,走出強、弱(重步,輕步走)。
2、新課導入
(1)、出示圖片及播放歌曲《小烏鴉愛媽媽》。(依據(jù)歌曲中出現(xiàn)的事物,我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圖片與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圖片一:在美麗的樹林里,有一只小烏鴉在野菊花周圍飛來飛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尋找食物。圖片二:樹林里有一只老烏鴉躺在樹杈上的鳥窩里,小烏鴉坐在烏鴉媽媽身邊,嘴里叼著蟲子,一口一口喂著媽媽。)
當學生觀看圖片,聆聽音樂之后,師問: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誰? 講了一個什么的故事? 聽了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2)出示課題及歌詞,集體有感情的朗讀。(3)教師再次播放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4)教師范唱。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學生傾聽感受歌曲情感。
(5)學生學唱歌曲。(教師啟發(fā)學生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根據(jù)不同情況,教師應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組織學生以“愛媽媽”為題,談談對媽媽的感情。如:幫媽媽做家務,愛惜媽媽的勞動成果,體諒媽媽的辛苦。
(7)、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看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3、課堂小結
五、說板書設計 附板書:小烏鴉愛媽媽 看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提示:一人演圈內(nèi)的烏鴉媽媽,一人演小烏鴉,它在圈外自由地飛來飛去,尋找食物。五至八人組成圓圈似鳥窩,集體伴唱。
讓學生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學生感受、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在歌表演中,教師給每個學生表演的機會,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親身去感受去體驗,使他們獲得快樂。
圓的面積教案 篇6
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多邊形的面積》復習課說課稿
一、教學內(nèi)容 本節(jié)課室是學生在學習了多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節(jié)復習課。本節(jié)課 通過學生回憶所學過的所有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鞏固學生對 計算公式的理解和記憶,并通過圖形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構建知識網(wǎng)絡圖,是學生 明白這些圖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聯(lián)系的,在網(wǎng)絡圖的構建過程中,從單 個圖形,連成串,再連成片,從而使知識系統(tǒng)化,留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而 不是分散的記憶。最后通過由淺入深的練習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進一步 升華。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我把教學目標設定為:
1、回憶所學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 過程,弄清圖形面積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鞏固學生對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2、通過整理知識網(wǎng)絡圖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分析和綜合概括 的能力。
3、讓學生通過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解決實 際問題的能力。
4、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以及良 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
三、教學重難點 結合教學目標的設計,我把本節(jié)課重點是:通過整理知識網(wǎng)絡圖進一步發(fā) 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分析和綜合概括的能力。難點是:通過靈活運用 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jù)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本課采用先整理后練習的復習模式
五、指導思想 本課的指導思想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不同學生 在數(shù)學課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墩n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 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本課在回憶—整理—應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教師引導和點 撥,提高學生的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并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 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主要分為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整理和復習
1、回憶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想到哪個說哪個,給了 學生選擇的余地,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回憶推動過程時,采 取了先讓同桌交流的方法,這是因為我分析學生可能會想到不同圖形的面積推 導公式,為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能人人動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 能力。
2、整理 在整理的過程中,學生邊說,我一邊用課件演示,空間想象能力強的學生 可以閉上眼睛在頭腦中演示這個過程,空間想象能力弱的學生,可以借助多媒 體來回憶,以便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記憶面積公式。
(二)構建知識網(wǎng)絡圖 構建知識網(wǎng)絡圖是課前我比較擔心的,我不知道學生會把知識網(wǎng)絡圖構建 成什么樣子。雖然課上在我的引領下這樣比較好控制,但是為了照顧不同層次 的學生,我把這項工作放在了課前,先讓學生在家里整理好,這要就避免了學 生之間相互模仿,無法體現(xiàn)個性;再通過課上的回憶讓學生自己修改,使學生 逐步學會整理歸納的方法;最后同學之間交流,完善知識網(wǎng)絡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面對學生構建的知識網(wǎng)絡圖,只要有道理我就會給予肯定,這樣才能使學生敢 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體現(xiàn)個體差異,增強自信心。
(三)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用了羊村村長領著大家去羊村參觀這一情境,充 分調(diào)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想去羊村參觀就得闖關成功,這三關分別針對不同方面:第一關針對的 是我們班的學困生,這些題讓他們回答,可以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他 們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第二關考驗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面積公 式,針對的是中等學生;第三關是對學生在面積計算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進 行針對性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做題正確率。闖關成功后,計算玻璃的面積,是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 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塊玻璃是一個組合圖形,既可以用分割法計算,又可以 用添補法計算,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畫一畫,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充分體現(xiàn) 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制作了課件進行演示,直觀形象,針對學困生降低了難度。
(四)課堂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的設計也充分考慮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第 1 題和第題較為簡單,學優(yōu)生做完后,給出了一道思考題,這道題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
(五)小結 今天我們復習了多邊形的面積,并利用圖形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制作了知識網(wǎng) 絡圖,還運用所學幫助羊村解決了實際問題,在這里懶羊羊代表羊村謝謝大家,帶給大家一首好聽的歌,請大家伴隨著歌聲下課??傊?,我認為要想上好復習課,提高課堂有效性,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采取合適的復習形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教學設計、教學方式、方法,以及練習題的準備等方面都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合作交流,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所說的人人學有價 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以上是我個人對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的一點感觸,不妥之處,請老師們多批評 指正。
教學目標:
1、鞏固已學平面圖形特征的認識,學會用割(加)、補(減)等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2、通過動手、動腦、剪剪、拼拼和想象,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發(fā)展觀察能力、空間觀念和思維的靈活性。
3、利用七巧板組合圖形,并求出面積。教學重、難點: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準備:小剪刀一把
長方形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剪紙中得出組合圖形的概念
師:大家跟我一起拿出一張長方形紙片:你能用一刀剪出兩
個其他圖形嗎?動手試試。(生剪師巡視,主要分清把長方形剪成兩個基本圖形或一個基本圖形和一個不規(guī)則圖形的同學。)
生匯報:我把長方形分成了一個三角形和梯形??(說面積公式)
我把長方形分成了一個三角形和??(說不清楚是什么圖形)師展示這個圖形:
(一個長方形的角落剪去一個三角形)師:這個圖形叫什么圖形呢?
方案1:生自己回答:這是一個長方形和梯形組成的。
師:哦!你是怎么分的?還可以怎么分?(讓學生動手折一
折)
方案2:生不能回答,師提示:我們剛才把一個長方形分成了
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還把它分成了兩個長方形,還有??那這個圖形,我們可以把它分成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嗎?(生回答,并折給大家看)
最后把圖形粘貼在黑板上得出:像這樣由幾個基本圖形組成的,我們把它叫作組合圖形,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就來研究組合圖形的面積(板書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1、重點突破
師:如果老師臨時給這個組合圖形的邊標上數(shù)據(jù),(邊說邊根據(jù)圖形的長短標上數(shù)據(jù))你能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嗎?自己動手算一算,有困難的可以請教同桌和老師。
展示學生的做法,并請他說說思考過程。
師:如果要你求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你可以怎樣求?
生匯報:先把它分割成長方形和梯形,然后把它們的面積加 起來?? 師:用剪刀剪的方法有的時候不太方便操作,我們可以用加輔助線的方法來把組合圖形進行分割。(輔助線用虛線來畫)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如果沒有得出用補的方法)師拿出剪下的三角形問:這個組合圖形,剛才是怎么得到的?能給你是嗎啟發(fā)嗎?(得出用長方形面積減去三角形的面積)板書:貼+寫
師小結:同學們真能干,有的把組合圖形分割成我們學過的幾
個基本圖形,再把它們的面積加起來,有的補上一個我們學過的基本圖形,然后面積相減,用了很多種方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你能看出來是什么嗎?(求出來的面積是一樣的。)
2、基本練習
老師遇到了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想請同學們兩人一組幫忙解答,看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匯報)
在以后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你認為最簡單的方法來求。
3、實踐活動
師: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很多物體的面都是組合圖形,你能找出來嗎?
出示隊旗:其實,我們的中隊旗就是一個組合圖形。
(1)估一估:請你估一估,我們中隊旗的面積大約是多少?想一想,找同學來回答(2)議一議:如果要你求它的面積,你會用什么辦法計算?用你的方法計算需要測量哪些邊的長度呢?
(3)算一算:為了節(jié)省時間,有些數(shù)據(jù)我已經(jīng)幫你們量過了(出示帶有數(shù)據(jù)的 中隊旗)
用你認為簡單的方法進行計算。先做好的小組上來板書。
反饋:你們是怎么思考的?
師: 跟你們估計的結果比較一下,看誰估計的最正確,掌聲送 給他!
三、四人小組
利用手中的七巧板來拼出各種圖案來,并求出你拼出的圖案的面積。四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希望同學們把我們所學的知識充分的利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去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有關問題。
教學后記:
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相信學生的能力,熱情鼓勵學生的探索活動,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思維空間。由學生合作探索簡單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肯定學生積極的探究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發(fā)展空間,盡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探索組合圖形,利用已有 的知識解決問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下載文檔收藏組合圖形教學設計 分割添補,巧妙拼湊,輕松計算面積--《組合圖形面積》教學設計 分割添補,巧妙拼湊,輕松計算面積--《組合圖形面積》教學設計
分割添補,巧妙拼湊,分割添補,巧妙拼湊,輕松計算面積--《組合圖形面積》教學設計 陜科大附中 董引娣 【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shù)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組合圖形的面積”?!窘虒W過程】 教學過程】 七巧板拼圖游戲 初步感知組合圖形。拼圖游戲,一、七巧板拼圖游戲,初步感知組合圖形。師: 同學們玩過七巧板嗎?老師這里有一些用七巧板拼出的圖形,你們看它們分別像什么?(像人物,金魚......)師:那你們再看它們有沒有共同特點? 學生想法匯總:A:都是由我們學過的簡單圖形拼成的。B:這些圖形都是由幾個圖形拼出來的。師:說的真好!雖然這些不規(guī)則圖形形狀不同,但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簡單的圖形組合而 成的圖形,我們把它們稱為組合圖形。點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點題: 點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二、探索活動,尋求新知 探索活動,1、復習回顧基本圖形面積公式 師:(請大家看屏幕)這里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讉€組合圖形,請大家看它們分別有那些基本圖 形組成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師:如果要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就必須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面 積公式。那么你還記得怎樣計算這些基本圖形的面積?(帶領學生復習基本圖形的面積)師:真不錯!看來同學們對面積知識的掌握還比較扎實。那么如何應用這些知識解決我們今 天的問題,就看大家的表現(xiàn)了!
2、情景導入,提出問題(出示課件:團旗的面積。)師:團旗使我們熟悉的旗幟,同學們知道它的面積嗎?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師:請同學們利用老師給你的圖,想辦法計算一下,把結果記錄下來,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說 一說自己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這么做?
3、全班交流: 師:現(xiàn)在請各個小組都來說一說你們是怎么做的? 學生匯報: 生 1:我是把它分成一個正方形和兩個相等的三角形。1 正方形面積:60×60=3600(cm)2 兩個三角形面積:2×20×30÷2=600(cm)2 總面積:3600+600=4200(cm)生 2:我是把它分成兩個相等的梯形,總面積等于二倍的梯形面積。2 單個梯形面積:(60+80)×60÷2=2100(cm)2 總面積:2100×2=4200(cm)生 3:我是把它補成一個矩形,總面積等于矩形面積減去三角形面積。2 矩形面積:80×60=4800(cm)2 三角形面積:20×60÷2=600(cm)2 總面積:4800-600=4200(cm)2 2 生 4:我是把它拼湊成一個矩形,團旗面積和這個矩形面積相等。第一步,構造輔助線,將團旗對中分成上下兩部分,將下面部分移出。第二步,準備將兩部分拼湊。第三步,拼湊好的矩形。團旗面積和矩形面積相等,為: 2 140×30=4200(cm)這樣把一個圖形分割成幾個簡單的圖形的方法叫做分割法,師:像 1、2 這樣把一個圖形分割成幾個簡單的圖形的方法叫做分割法,畫的這條線叫做分 割線,分割線要用虛線表示,因為它是我們做的輔助線,它是不存在的。割線,分割線要用虛線表示,因為它是我們做的輔助線,它是不存在的。這樣把缺少的部分補上,變成一個大的圖形,這種方法叫做添補法,像 3 這樣把缺少的部分補上,變成一個大的圖形,這種方法叫做添補法,添補的部分 也要用虛線表示。也要用虛線表示。這樣將圖形經(jīng)過巧妙地分解和拼合能夠組成簡單直觀的圖形叫做拼湊法 將圖形經(jīng)過巧妙地分解和拼合能夠組成簡單直觀的圖形叫做拼湊法。像 4 這樣將圖形經(jīng)過巧妙地分解和拼合能夠組成簡單直觀的圖形叫做拼湊法。
三、討論分割法和添補法: 師:那么,請同學們比較三種分割法中哪種計算方法更簡便一些,為什么? 學生匯總,師明確,認為方法 2 和方法 4 比較簡便,其中方法 4 最簡便。1.師小結分割法 師小結分割法: 1.師小結分割法: 我相信你同學們,還有其他的分割法,但我們要明確分割的圖形越簡潔,我相信你同學們,還有其他的分割法,但我們要明確分割的圖形越簡潔,其解題方法 也越簡單。將團旗分割成兩個相等的梯形,也越簡單。在方法 1 和 2 中,方法 2 將團旗分割成兩個相等的梯形,團旗面積等于 2 倍的 3 梯形面積,要簡單。分割圖形時,梯形面積,計算起來比方法 1 要簡單。在分割圖形時,還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 關系。有些圖形分割后找不到簡單可計算的圖形元素就是失敗的 簡單可計算的圖形元素就是失敗的。關系。有些圖形分割后找不到簡單可計算的圖形元素就是失敗的。2.師:同學們明確了分割法,接下來請大家思考:添補法。第一:為什么要補上一塊? 第一:為什么要補上一塊? 第二:補上一塊后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第二:補上一塊后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學生想法匯總: 師小結添補法: 利用添補法補上一個三角形,使它成為一個大的長方形。原來組合圖形的面積是長方 形的面積減去三角形的面積。3.師:大家現(xiàn)在看最簡單的方法:拼湊法。團旗對中分開后能夠成為兩個相同的直角梯形,我們可以按照方法 2 進行計算,但是將 兩個相等的直角梯形能夠拼湊成一個長方形。學生想法匯總: 師小結添補法: 兩個相同的直角梯形能夠拼湊成一個規(guī)整的矩形,拼湊法適合于具有互補特性的圖形。兩個相同的直角梯形能夠拼湊成一個規(guī)整的矩形,拼湊法適合于具有互補特性的圖形。師小結:
4、師小結: 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我們學會了三種方法,第一種是分割法 第二種是添補法 的面積,是分割法,種是添補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我們學會了三種方法,第一種是分割法,第二種是添補法,第 三種是拼湊法。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要根據(jù)圖形選擇你認為最合適,三種是拼湊法。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要根據(jù)圖形選擇你認為最合適,最簡單并且還不容易 出錯的方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出錯的方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四、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結束語: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中表現(xiàn)非常出色!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般是把它分割或添補成 我們學過的簡單圖形,再計算它的面積。
圓的面積教案 篇7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一)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92至93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認識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
2、通過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養(yǎng)學生識圖的能力和綜合運用有關知識的能力,能合理地運用“割”、“補”等方法來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4、通過拼組圖形,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帶給大家的生活美。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組合圖形的組合及分解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各種有色卡紙、膠水、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同學們,老師想知道你們已經(jīng)學會了計算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根據(jù)已知條件進行分解
師:大家學會的知識可真多。為了獎勵你們,老師請你們?nèi)バ蕾p一些美麗的建筑物,好嗎?請同學們欣賞時認真想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課件展示)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除了這些外,老師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這樣的圖形:
(課件展示)
我們學過這些圖形嗎?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左邊由幾個圖形組成?右邊呢?大家想想看一個圖形還可能是由幾個圖形組成的呢?
像這些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取個什么名字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組合圖形)這節(jié)課你們想探究組合圖形的哪些知識?
三、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組合圖形的分解:
師:組合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一起來認識生活中的組合圖形。
(1)電腦出示書第92頁的四幅主題圖。
師:認真觀察這四幅圖,它們分別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請同學們打開書本92頁,先找一找,然后在四人小組內(nèi)互相討論。比比看哪一個小組的分法最簡單?
(2)小組討論。
(3)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的組合圖形。
同學們,開動腦筋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組合圖形?
2、自主解決例題。
師:同學們真棒呀!知道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美麗的組合圖形,那如果老師想知道這些組合圖形有多大,實際上是求什么?(板書:的面積)你們會求嗎?下面老師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會?
⑴出示例題4
⑵生獨立解答。還有其他解法嗎?如果有困難,小組內(nèi)互相幫助。(兩學生板演)
⑶生匯報。
師:你是怎樣想的?這兩種解法你喜歡用哪一種解法?說說你的理由。
師生小結:從例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同一個組合圖形,由于分解的方法不同,解法也就不同。所以請同學們想想,求組合圖形面積時關鍵是做什么?(板書:分解)
⑷生看書質(zhì)疑。
師:下面老師再考考你們是不是真的明白。
3、出示做一做。問:這塊地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
⑴生獨立計算。
⑵生展示思路。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不僅合作做得好,獨立解題也很棒。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題目略)
師:通過剛才的練習,你認為該怎樣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生自由發(fā)言。
師小結:可見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減的方法。(板書:相加或相減)
2.求中隊旗的面積。
師:看來今天大家都掌握得很好??墒抢蠋煴灰粋€難題難住了。咱們班同學準備去秋游,學校要求我們制作一面中隊旗。(出示中隊旗)可老師不知道要用多少布。同學們能否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幫幫老師呢?動手算一算。請小組內(nèi)分工合作。
(1)出示討論提綱:
你們組能想出幾種算法?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
看哪一小組分工合作的最好?速度最快?
(2)小組分工合作。
(3)展示學生的各種算法。
師生小結:從練習中我們知道在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時,要根據(jù)已知條件對圖形進行分解,不是任意分解都能計算的。分解圖形時要考慮盡量用簡便的方法計算。
(板書:根據(jù)已知條件進行分解)
五、新知的拓展:組拼組合圖形
謝謝你們,老師終于知道了需要買多少布了。請各小組用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成一個美麗的圖案??茨囊恍〗M拼得圖案最美麗。同學們趕快動手吧。
1、學生合作組拼。
2、展示評價學生的作品。
3、選擇其中一幅學生作品,讓學生說說該怎樣做才能求出它的面積。
六、總結: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認為自己的表現(xiàn)怎樣?哪位同學表現(xiàn)的最好?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歸納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jù)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進行解答,并能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教學關鍵:學會運用“分割”與“添補”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
(1)回答。
誰能說說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怎樣計算它們的面積?
指名回答后,教師用字母公式表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2)如圖所示,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課件出示圖形。
學生獨立計算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核對;全班核對時,教師讓學生說說計算上面這些圖形的面積時要注意什么。
2.引入。
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紙片,請用這些圖形拼一個復雜的圖形并說一說像什么。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圖形,進行拼圖的操作活動。學生拼出后,教師抽選部分學生展示自己拼出的圖形。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那么請你們看看黑板上所拼的各種圖形,它們有沒有共同的特點呢?
指名回答,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雖然拼出的圖形的形狀不同但都是由幾個簡單圖形拼出來的。
教師指出:像這樣由幾個簡單圖形拼出來的圖形,我們把它們叫做組合圖形。
師:你能算出自己拼出的組合圖形的面積嗎?(生回答:先把每個圖形的面積算出來,再相加就行了。)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探索新知。(電腦課件出示)(單位:米)
1.出示例題。
小華家新買了住房,計劃在客廳鋪地板(客廳平面圖如下)。請你估計他家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再實際算一算,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2.自主探索算法。
先讓學生估計小華家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指名回答),接著教師提出“怎樣算出準確的得數(shù)”這個問題。
接著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小組內(nèi)交流算法。老師巡視,及時了解學生典型的算法。
師: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幫小華計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看那些組的方法又多又巧。(學生合作討論計算,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算法。
師:哪個組能給大家介紹你們的方法,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做?
(學生展示分割方法和計算過程,陳述思考的過程,教師用電腦課件演示并板書。)
師:大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呀?
師:為什么要進行分割?
師:大家采用的就是人們計算組合圖形面積常用的一類方法,叫作分割法。(板書:分割法)
師:除了分割法外,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呢?
學生回答。
師:這樣能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嗎?
學生回答。
師:我們班的同學真是太棒了!這就是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另一類方法,叫作添補法。(板書:添補法)。
師:我們可以利用分割法和添補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簡稱割補法。()(板書:割補法)。
三、鞏固練習
1.如圖,一張硬紙板剪下4個邊長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個沒有蓋子的盒子。這張硬紙板還剩下多大的面積?
(1)先指導學生理解題意,讓學生明確“這張紙板還剩下多大的面積?”指的是哪些部分的面積。
(2)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算法。
2.如圖,有一面墻粉刷這面墻每平方米需要0.15千克涂料,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涂料?
(1)先指導學生理解題意,讓學生明確解題的關鍵是:應先算這面墻的面積(即:應先算出題中組合圖形的面積),再根據(jù)乘法的意義算出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涂料。
(2)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與同桌交流算法,再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3.學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門的外面(門的形狀如圖,單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積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費5元,那么學校共要花費多少元?
師:你們肯定比我行,讓學生獨立計算。(師故意示弱造勢)
師:誰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學生說出解題思路。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生回答)
師:大家真了不起,經(jīng)過積極思考,利用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還想出了這么多巧妙的方法。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jù)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并能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學生分析: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等基本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進行本節(jié)課的學習之前,學生運用轉化思想進行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在教材第二單元“比較圖形面積”一節(jié)中學生已初步感受到割補方法在圖形面積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課件出示一些圖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教師:這些圖形都是我們學過的圖形,能說一說怎樣計算它們的面積嗎?然后,請學生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
過渡:這些圖形都是我們學過的能直接利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的基本圖形,這樣的圖形面積你會算嗎?
二、探索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問題。
1、課件出示計算客廳面積的問題,并讓學生說說這個圖形的特點。
2、讓學生先估算客廳這個組合圖形的大概面積。
3、小組探索,合作尋求計算方法。
請大家獨立思考并交流算法,然后小組合作、分工完成。(教師巡視,及時了解學生典型的算法。)
4、匯報、交流算法。
選擇幾種較有代表性的算法,讓學生上臺把圖片貼在黑板上,并寫出計算過程。并為學生的各種想法標出序號。
結合學生的發(fā)言,引出并板書:分割法添補法
以上幾種方法,哪種比較簡單?
5、客廳地面面積與我們以前所學過的圖形的面積計算有什么區(qū)別呢?揭示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三、練習
1、下面各個圖形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課后練一練第1題)
2、一張硬紙板剪下4個邊長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個沒有蓋子的盒子。這張硬紙板還剩下多大的面積?(課后試一試)
3、實際應用。(課后練一練第2題)
四、課堂小結:
1、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組合圖形的應用呢?
圓的面積教案 篇8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學前期深思考、教學過程講策略、效果預測促達成三方面進行說課。
思考一:讀教材、讀學生,為實施“主導”、落實“主體”做保障。
面積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這一單元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上“由線到面”的一次質(zhì)的飛躍。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而且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觀察能力,喜歡操作、樂于探究。所以,我們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經(jīng)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思考二:定目標、定方法,為實施“主導”、落實“主體”打基礎。
我們結合本學段課標要求及學生實際,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3)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shù)格子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教學難點是:在操作中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我們將通過觀察、比較、測量等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感性認識,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同時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為全面落實教學目標,我們設計了如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1)談話引入,明確目標;(2)趣味游戲,激發(fā)興趣;(3)充分感知,合作建構;(4)聯(lián)系實際,達標檢測;(5)結合目標,總結提升。下面我就針對本課的重難點具體闡述以下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課上教師采用談話引入的方式,提出了:“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你想知道什么”這個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對新知的學習需求確定學習目標,目的在于: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做到:讓教學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服務于教學目標。根據(jù)我們對教材編寫意圖的分析,發(fā)現(xiàn)教材是從“實物”抽象出“平面圖形”感知概念。但我們了解到學生已經(jīng)掌握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所以我們適當調(diào)整了認知順序。把游戲中的素材當做學材,()抓住“長方形的大小就是長方形的面積”,引入對平面圖形面積的認知。又運用觀察、重疊、比較的方法,突破了對封閉圖形的理解。這樣順學而教,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當學生對面積的概念逐漸清晰時,教師就引導學生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采取“合作探究”的有效措施,給學生提供充分合作學習的空間。學生根據(jù)合作要求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全班匯報的過程中優(yōu)化方法。教師順勢引出“數(shù)格子”的方法,再通過比較6個格子和12個格子的圖形大小,使學生意識到:只有統(tǒng)一面積單位才能比較面積的大小。這節(jié)課的難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取“先扶后放、教學合一”的有效策略。在“量一量建立認知,找一找形成表象,測一測實際運用”的過程中感知1平方厘米的大小。學生掌握了這種“量、找、估”的學習方法后,教師利用類推思想認識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目的就是讓教法成為學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為了預測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我們認為本課運用了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1.以學定教,為學而教。本課教學關注并激活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讓學生基于經(jīng)驗主動構建對數(shù)學的理解。
2.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將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經(jīng)歷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學習方法、積淀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3.回顧反思,再次體會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本節(jié)課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促使學生養(yǎng)成追問的習慣,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學習更多新知的心向和愿望。
以上是我們的教學預案,許多新的知識、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都是在師生互動中生成。這就需要教師讀懂課堂,做到該出手時才出手,為“主體”而“主導”,以學定導,和諧高效的課堂才能真正得以實現(xiàn)。
六年級圓的面積教案實用
老師根據(jù)事先準備好的教案課件內(nèi)容給學生上課,按要求每個老師都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優(yōu)秀的教學課件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大家是不是在為寫教案課件發(fā)愁呢?想要深入了解“六年級圓的面積教案”請跟隨我們一起來學習吧,以下信息只供您作為參考!
六年級圓的面積教案 篇1
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案-5.3圓面積3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圓的面積3),歡迎參閱。
“圓的面積 ”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材第67—68頁。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的面積,探索并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運用圓面積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探究圓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出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圓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白紙、剪刀。
教學過程 具體內(nèi)容 基本訓練, 強化鞏固。
(3分鐘)
1.什么叫做平面圖形的面積? 2.下列圖形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 3.出示圓,什么叫做圓的周長?什么叫做圓的面積? 指名學生上臺指出圓的周長、圓的面積。
創(chuàng)設情境, 激趣導入。
(2分鐘)
出示主題情景圖:
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你獲得的信息? 引出課題并板書:圓的面積 提示目標, 明確重點。
(1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學會些什么? 出示學習目標:
1.會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熟記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會根據(jù)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學生自學, 教師巡視。
(6分鐘)
教師提出自學要求:
1.自學數(shù)學課本第67頁,了解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2.同桌的兩位同學,利用學具,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把圓分成若干(偶數(shù))等份并剪開,想辦法拼成學過的圖形,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學過的圖形( )。
(2)從拼成的圖形中可以看出圓的半徑是( ),長方形的長近似于圓周長的( ),用字母表示是( ),寬近似于圓的( ),用字母表示是( )。
(3)因為長方形的面積=( )×( ), 所以圓的面積=( )×( )=( )
展示成果, 體驗成功。
(4分鐘)
學生發(fā)言并展示,按順序說出以上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生討論, 教師點撥。
(8分鐘)
1. 課件演示圓的面積推導:
課件演示:a.把圓分成若干(偶數(shù))等份并剪開。b.想辦法拼成學過的圖形(長方形)。
比較轉化后的長方形與圓的關系。
長方形的長近似于圓周長的一半,寬近似于半徑。
長方形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 =×r =Лr×r =Лr 歸納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S =Лr 學生朗讀并按課件演示把答案填在課本上。
觀察S =Лr,要求圓的面積,關鍵要知道什么條件。
如果告訴直徑或圓周長,應該怎樣求圓的面積? 引導得出:S =Лr =Л(d÷2)
=Л(c÷Л÷2) 1. 出示例1:
讀一讀題中提供的信息,學生獨立完成。讓學生上臺板演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師生互動,討論解決這一問題時應注意什么? 3.出示例2:讀一讀題中提供的信息,學生獨立完成。讓學生上臺板演 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師生互動,討論解決這一問題時應注意什么?歸納出圓環(huán)面積的計算公式:S環(huán)=s外-s內(nèi) 鞏固練習, 問題解決。
(15分鐘)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68頁做一做的第1、第2題,教師巡回指導并批改。
學生上臺講解。
課堂小結, 課外延伸。
(1分鐘)
今天我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你有哪些收獲?(引導學生從知識、學習方法兩個方面進行小結)
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S長=長×寬 S環(huán)=s外-s內(nèi) S圓 = ×r =Лr外-Лr內(nèi) =2Лr÷2 ×r =Л(r外-r內(nèi))
=Лr×r =Лr =Л(d÷2)
=Л(c÷Л÷2)
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圓面積-人教版
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圓面積3人教版
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圓面積24-人教版
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圓面積25人教版
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圓面積4-人教版
六年級圓的面積教案 篇2
一堂課的好壞,教學設計是基礎,教學設計將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活動實施方案。而“平面圖形的面積的整理與復習”內(nèi)容多而復雜,教學中如何既使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得到復習和鞏固又使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訓練,本課中我做了以下的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改變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沉重負擔。”因此,在本課開始,我創(chuàng)設了運動場的情境,讓學生在美的感受中來發(fā)現(xiàn)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自然引出本課所要復習的內(nèi)容: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這樣抓住了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大大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淀,實習生以良好的心理態(tài)勢進入后繼的梳理復習。
2、在點撥中梳理。
梳理知識是復習課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讓學生在老師點撥下自己整理,及時反饋,從而理清知識間的脈絡,及時查漏補缺,找準平面圖形面積的意義、計算公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識網(wǎng)絡。首先,讓學生再動手自己畫六中平面圖形,使學生在記憶庫中再現(xiàn)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然后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強調(diào)了“個面積公式的推導”,喚醒學生的思維鏈接,促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
3、在合作中建構
有意義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的。我首先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利用學習材料中的六中平面圖形選擇自己印象深了的一個,進行思考交流它的面積的推導過程,然后,根據(jù)它們在推導過程中的關系,認識到最基本的圖形——長方形,體驗轉化的思想,對知識進一步高度概括,還滲透了學法指導。讓學生知道構建網(wǎng)絡圖也是一種復習整理知識的好方法,至此,學生的知識網(wǎng)絡已形成。
4、注重合作交流,體現(xiàn)群體協(xié)作。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吸取別人意見、與人合作的精神。在本課教學中,我有意識安排了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中回憶面積的意義、公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回想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在合作中思考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之間的聯(lián)系等。同時教師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與學生融為一體,既分工又合作,這樣既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思維,獲得成功的體驗,又使學生學會協(xié)作,互助互補,活躍思維。同時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辯證性。
六年級圓的面積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求圓面積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啟發(fā)思維,開闊思路;
3.滲透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圓的認識和圓的周長,誰能說說圓周長、直徑和半徑三者之間的關系?
已知半徑,圓周長的一半怎么求?
(出示一個整圓)哪部分是圓的面積?(指名用手指一指。)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圓的面積怎么計算。
(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二)學習新課
1.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都是轉化成已知學過的圖形推導出來的,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呢?我們也要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然后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決定圓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徑)所以,分割圓時要保留這個數(shù)據(jù),沿半徑把圓分成若干等份。
展示曲變直的變化圖。
2.動手操作學具,推導圓面積公式。
為了研究方便,我們把圓等分成16份。圓周部分近似看作線段,其
用自己的學具(等分成16份的圓)拼擺成一個你熟悉的、學過的平面圖形。
思考:
(1)你擺的是什么圖形?
(2)所擺的圖形面積與圓面積有什么關系?
(3)圖形的各部分相當于圓的什么?
(4)你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
(學生開始動手擺,小組討論。)
指名發(fā)言。(在幻燈前邊說邊擺。)
①拼出長方形,學生敘述,老師板書:
②還能不能拼出其它圖形?
學生可以拼出:
剛才,我們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導出圓面積的公式是:S=r2。這幾種思路的共同特點都是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并根據(jù)轉化后的圖形與圓面積的關系推導出面積公式。
例1一個圓的半徑是4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S=r2=3.1442=3.1416=50.2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積是50.24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圓面積S應知道什么?如果給d和C,又怎樣求圓面積?
六年級圓的面積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找出拼前圓形和拼后圖形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能夠利用公式進行簡單的面積計算。
2.滲透轉化思想,初步了解極限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集體觀念。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養(yǎng)成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找出拼前圓的各部分與拼后圖形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
2.用不同的方法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教學用具
每組兩個同樣大的等分成16份的圓。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課
1.投影一個圓,引出課題。
問:(1)你都知道圓的哪些知識?
(2)已知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
(3)已知半徑怎樣求圓的周長?
(4)已知半徑怎樣求圓周長的一半?
(5)你還想學習圓的什么知識?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滿足你們的愿望。一起研究圓的面積。(投影復合出圓的面積。)
板書:圓的面積
2.質(zhì)疑引趣。
師:老師家里想買一個茶葉筒。老師看上兩種不同的樣式(拿出實物),一個是正方形形狀的,一個是圓柱體形狀的??衫蠋熂易烂婧苄?,想買一個占桌面面積小的,我應該選哪一個呢?誰能幫老師拿個主意?為什么你們都沒有確切的把握?這個問題與什么知識有關?上完這節(jié)課后,看誰能幫老師解決實際問題。
3.復習舊知。
問:(1)以前我們學過哪幾種平面圖形的面積?
(2)想一想,我們用什么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投影過程)
質(zhì)疑:圓的面積公式能不能也用分割拼擺的方法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推導出來呢?
問:(1)圓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2)如何能把曲線轉化成近似的線段呢?這就是我們首先要研究的問題。
六年級圓的面積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P1618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經(jīng)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
2、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并能運用圓面積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圓面積公式的活動中,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
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并能運用圓面積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教具準備】
投影儀,CAI課件,等分好的圓形紙片。
【學具準備】
等分好的圓形紙片。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說明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投影出示P16中草坪噴水插圖)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幅插圖,說說從圖中你能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嗎?
學生觀察并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生1:我能發(fā)現(xiàn)噴水頭轉動一周所走過的地方剛好是一個圓形。
生2:對,這個圓形的半徑就是噴頭噴水的距離,也就是5米;周長也就是噴水所走過的路線;
生3:我補充一點,這個圓形的中心就是噴頭所在的地方。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晴大家說說這個圓形的面積指的是哪部分呢?
生4:被噴到水的草坪大小就是這個圓形的面積。
師:說得很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求噴水頭轉動一周澆灌的面積有多大。(板書:圓的面積)
二、探究思考。解決問題
1、估計圓面積大小
師:請大家估計半徑為5米的圓面積大約是多大?
(讓同學們充分發(fā)揮自己感官,估計草坪面積大?。?/p>
------
2、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圓面積大小
①投影出示P16方格圖,讓同學們看懂圖意后估算圓的面積,學生可以討論交流。
②指明反饋估算結果,并說明估算方法及依據(jù)。
生1、我是根據(jù)圓里面的正方形來估計的,外面
方格圖面積為1010=100平方米,圓里面的正方形面積大約為50平方米,那么這個圓形的面積大約在50100平方米之間;
生2:我是用數(shù)方格的
方法來估計的。我把這個圓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大約為20平方米,那么這個圓形的面積約有80平方米;
生3:還可以通過計算來得到圓的面積。圓形外面的正方形可以看作邊長為2r的正方形,面積就是2r2r=4r2
而圓形里面的正方形可以看作由4個小三角形拼成的正方形,三角形的直角邊長為r,則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rr2=1/2
r2,;那么四個三角形的面積即是41/2r2=2r2,那么圓形面積大約為3r2,
師:同學們的估計很有道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往往要有一個精確的結果,我們接下來就來討論一個能計算圓面積的方法。
三、探索規(guī)律
1、由舊知引入新知
師: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習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
梯形面積分別是由哪些圖形的面積來的嗎?
(學生回答,教師訂正。
那么圓形的面積可由什么圖形面積得來呢。
2、探索圓面積公式
師:拿出我們剪好的圖形拼一拼,看看能成為一個什
么圖形?并考慮你拼成的圖形與原來的圓形有什么關系?(同學們開始操作,教師巡視)
生:我拼成的圖形接近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圓形的半徑。
師:說得很好,大家看看自己拼成的圖形與剛才這個同學說的是否一樣呢?
生:我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就是圓形的半徑。
(學生在說的同時教師注意板書)
師:現(xiàn)在請大家來觀察一下剛才兩個同學拼成的圖形,哪個更接近長方形呢?
生:等分為32份的更接近長方形。
師: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把一個圓等分的份數(shù)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什么圖形呢?
生:等分的份數(shù)越多,就越接近長方形。
師:下面請大家觀察黑板上的板書,你能否由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到圓形面積公式呢?并說出你的理由。(生說,教師板書)
生1:因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圓形的半徑。而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那么圓形面積公式=圓周長的1/2半徑即可。
生2:因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就是圓形的半徑。而長方形面積=長寬,那么那么圓形面積=圓周長的1/2半徑即可。
師:用字母怎么表示圓面積公式呢?
生:S=#8226;R#8226;R
生:還可以寫作S=#8226;R2
師:這說明求圓的面積只需要知道半徑即可,那我只告訴你們圓的直徑又如何求出圓的面積呢,請大家自己把這個公式寫出來。教師板書。
3、應用圓面積公式
師:現(xiàn)在請大家用圓面積公式計算噴水頭轉動一周可
以澆灌多大面積的農(nóng)田。
(學生獨立解答,知名回答)
四、應用圓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1、P18,NO#8226;1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的時候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
計算過程和依據(jù)。
2、P18,NO#8226;2
讓學生理解題意后,鼓勵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猜一猜
結果,然后在地上畫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讓學生看看,并試著站一站。在估計半徑是10米的圓大約有幾個教室大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估計再算一算。
五、小結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由生活中地一個實際問題
引入新知。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認識噴水頭澆灌農(nóng)田中蘊藏的數(shù)學問題,體會計算圓面積的必要性,并引發(fā)研究院面極地興趣,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估計、思考、理解數(shù)方格求圓的大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面積度量的含義,感受化曲為直的思想,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讓學生在估算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探索圓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再一次體現(xiàn)了化曲為直的思想,即把圓進行分割,學生在剪拼過程中,從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慢慢找到解決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
回顧了最初的實際問題,鼓勵學生直接運用面積計算公式盡興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反思】
求圓的面積是從生活中噴水頭澆灌農(nóng)田這一生活場景
引入,使學生理解了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必要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來。在強烈的求知欲望驅(qū)使下,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經(jīng)驗,發(fā)揮自己地想象,從估計到公式的推導;從數(shù)方格到剪拼成學過地平面圖形;從已有地平行四邊形、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公式等等這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并討論從而形成結論。教學中教師還特別強調(diào)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和由舊知引入新知的過渡。
首先在讓學生估一估圓的面積活動中,通過圓的面積與
圓內(nèi)接正方形和圓外切正方形面積的比較,既估計了圓面積的大小范圍,又再一次滲透了正多邊形逼近圓的方法。然后教學中讓學生把圓進行分割,再拼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分割的份數(shù)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由此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或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來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六年級圓的面積教案 篇6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共設置了這樣四個習題。
1、第一題,我讓學生說一說要想求面積,還要測量哪條線段。接著讓學生用希沃白板5中的尺規(guī)工具動手畫一畫,量一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我還運用希沃授課助手上傳學生的多幅作品進行比較。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利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進行加分,對他們進行及時的肯定。
設計意圖:希沃白板5中尺規(guī)工具的運用,不僅可以展示學生規(guī)范的作圖,更能靈活展示學生的生成。
2、有了上面的測量數(shù)據(jù)作鋪墊,我設計了一個超級分類活動,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公式的運用。
3、接下來是一道判斷對錯的.課堂活動,趣味性強,學生參與度高。班級優(yōu)化大師自定義評價,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
4、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這里我讓學生三角板加上輔助線,可以展示學生規(guī)范的作圖。
設計意圖:希沃白板5中的尺規(guī)工具和自由裁剪功能的運用,可以展示學生的多種解題思路。學生計算后用希沃視頻展臺展示學生每種思路作答情況。
5、課件出示一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視頻展臺展示學生的解題思路。之后出示兩個相似的圖,向?qū)W生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
環(huán)節(jié)五:導圖再現(xiàn),拓展延伸。
本環(huán)節(jié)我利用了希沃白板的思維導圖功能對重點知識進一步再現(xiàn),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六年級圓的面積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練習(第23~24頁上第5~9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jù)實際情況正確計算,培養(yǎng)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鞏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根據(jù)實際情況正確計算圓柱物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對策:
加強數(shù)學問題與生活問題的溝通與轉化。
教學預設:
一、回憶整理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板書課題: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2、怎樣求圓柱的側面積?(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乘高)
如果底面周長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還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條件也能求側面積?怎樣求?
3、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2個底面積)
告訴我們什么條件可以求圓柱的表面積?怎樣求?
還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條件也能求表面積?怎樣求?
(以上整理中,根據(jù)師生問答,補充數(shù)據(jù),學生口頭列式,不計算)
二、解決實際問題
1、第24頁上第5題:讀題后,請學生獨立思考,指名板演,集體練習,評析校對,理解解題思路。理解只要計算一個底面積。
2、第24頁上第6題:讀題后,請學生獨立思考,指名板演,集體練習,評析校對,理解解題思路。理解只要計算一個底面積。
3、第24頁上第7題:讀題后請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解答后交流解題思路,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將算式板書于黑板上,集體分析校對。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單位變化情況。
4、第24頁上第8、9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在作業(yè)本上。再指名分析交流解題思路,說明想法。引導學生學習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
5、補充:填空:
給一塊邊長是6.28分米的正方形鐵皮配上一個底面,做成一個圓柱形鐵皮水桶。
(1)6.283.142求的是()
(2)123.14求的是()
(3)6.286.28求的是()
(4)6.286.28+123.14求的是()
6、補充:把一根長1.2米,底面半徑1分米的圓柱鋼材平均截成3段,表面積增加了多少?
(如學生有困難可用粉筆操作演示)
三、全課總結
四、課堂作業(yè):(見補充習題)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實用
這是一篇非常不錯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網(wǎng)絡文章值得推薦給大家。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要是還沒寫的話就要注意了。仔細研讀教材有助于教案的編寫。感謝您來到我們的網(wǎng)站并閱讀我們的內(nèi)容!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 篇1
魯迅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
2、了解文章內(nèi)容詳略的安排。
3、初步了解長媽媽的性格。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了解文章內(nèi)容詳略的安排。
教學難點:了解文章內(nèi)容詳略的安排。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學生自己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
驚詫、遷徙、敬佩、疊映、率先、警醒、湍急、滋養(yǎng)、堅持不懈、綿延悠長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在紙上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請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其他同學可做補充。
教師歸納。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jīng)》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思考:課文對哪些內(nèi)容詳寫?哪些內(nèi)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guī)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jīng)》一事。略寫的那些內(nèi)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長媽媽的外貌黃胖而矮,而且她還有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jīng)》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四、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l-5自然段。
2、提問: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引導學生研讀課文,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小組交流意見,然后回答。
4、教師.總結式歸納。
明確: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謙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jié)的`性格特征。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并對長媽媽其人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xiàn)了長媽媽吸引人的地方。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教師: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jié)。
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學習新課。
學生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
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guī)矩?從對這些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托
了她怎樣的愿望?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
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毙老仓畱B(tài)溢于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辟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 篇2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所追憶的保姆,她是一個粗人,沒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個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個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質(zhì)樸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魯迅先生深情地抒寫了對她的真摯的懷念。教讀這篇文章,應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從而更深地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1.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理解積累“詰問、惶急、疏懶、渴慕、深不可測、情有可原”等詞語。
3.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追憶了兒時的保姆阿長,抒發(fā)了真摯的懷念之情。文章篇幅較長,圍繞阿長記敘了幾件事。教讀課文可運用復述法,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內(nèi)容上不懂的地方閱讀資料、小組討論或教師點撥解決。然后由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復述課文內(nèi)容,理清寫作思路。第一步運用討論探究法。引導學生思考文題把阿長和《山海經(jīng)》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何關系呢?作者對她抱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學生快速閱讀,提出疑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教師啟發(fā)、點撥.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解疑的能力。
引導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把握課文內(nèi)容。
一、導入 新課(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導入 )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為百草園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的作品中幾次提到她,甚至還專門寫了這篇《阿長與》?!渡胶=?jīng)》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留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什么關系呢?下面就讓我們閱讀課文去探個究竟。(板書文題、作者)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可就詞語含義、段落大意、內(nèi)容質(zhì)疑、分析評價等內(nèi)容圈點批注。(參考《三點一測》)
2.聽寫并釋詞:
學生分組討論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疑難詞句師生共同探究疑難詞句,小組無法解決的,提交全班討論、交流。教師參閱教參46頁“文句解說”,酌情講解。
2.速讀課文,參閱《三點一測》66頁,初步理解課文。
學生思考后,在全班交流。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參閱課后練習一答案)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扒星胁觳臁钡纳駪B(tài),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瀆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墒?,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jīng)》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口頭作文: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誰講得真實、生動、傳神。
精讀全文,進一步研析阿長這個藝術形象,重點研讀買《山海經(jīng)》一節(jié)。
回顧思考:文中這些關于長媽媽的故事表現(xiàn)了她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板書提綱,明確。
2.研討課后練習第二題,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雙重感情。
學生自主思考,與小組交流,小組長代表本組發(fā)言,全班交流。
學生聽讀,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各組長組織討論,并作好本組討論的筆記。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睘槭裁催@么說?
2.學生分組回答以上問題,教師明確問題的關鍵。
第(1)問:“我”渴慕著繪圖《山海經(jīng)》了?!斑@渴慕是從一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p>
第(5)問: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驚,讓“我”產(chǎn)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明確: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正是深切懷念的真實寫照。
4.請學生說說長媽媽是怎樣的一個人?
5.學生批注文中描寫阿長的語句,并分析這些描寫有什么特色?
教師提示有關描寫的知識,讓學生找出文中出色的描寫,師生共同揣摩。(參閱教參47頁第3)
本文按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xiàn)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刻畫出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jié),有許多繁文縟節(jié),但為人誠懇、熱情,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些都是令作者心靈震憾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強誦讀,在誦讀中力口深體會。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題(四)的短文寫作練習,在班上交流。
2.以《阿長買{山海經(jīng)>》為題,寫一篇300字的想像短文。
3.當有一天阿長為“我”買到繪圖的《山海經(jīng)》時,如果“我”想對她說句話,會是什么話?請寫幾句話描述它。
4.以《我熟悉的一個人》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五、檢測題設計:
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現(xiàn)長媽媽的性格特點的?
(1)她生得黃胖而矮。
(2)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著什么事。
(3)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母親去了。
(4)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
(5)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 篇3
一、說課堂教學指導思想及課程標準教材
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文出自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二單元,體裁為敘事散文,根據(jù)素質(zhì)教育要求:語文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得到聽說讀寫能力的良好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以及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有關精神:教育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本文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文自學能力;在合作討論等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本文體裁是敘事散文,語言平實自然、樸素親切,其中所蘊含的感情需要學生通過聽、讀、說去分析去品味。對文章的閱讀練習,《語文課程標準》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感受課文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體了解課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寫長媽媽的幾件事,表達了對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作者圍繞中心選材,有詳有略,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并且記敘時有一定的順序,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本篇運用了許多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和句子,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握語句中蘊涵的感情。
綜上所述,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有:
1.找出文章圍繞阿長所寫的事情,哪些詳,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重點]
3.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4.作文片段練習:針對本文所學,進行作文訓練。
二、說教法
1.聽說讀寫結合法。這是針對本文內(nèi)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聽說讀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段練習為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法。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適當?shù)慕o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能很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說學法指導
1.圈注法。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于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養(yǎng)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通過探究、討論,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解疑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看課文:阿長與《山海經(jīng)》
這樣設計,與以前所學知識很好的聯(lián)系在一起,讓知識成為一個整體。(約需1分鐘)
板題,解題
根據(jù)預習作業(yè),學生七嘴八舌起來介紹魯迅,同時教師給以補充,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約需3分鐘)
電腦出示目標
為了加深印象,學生默讀識記,約需2分鐘。
整體感知
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文章寫了長媽媽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話說出來。這些事表現(xiàn)了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2.文章寫長媽媽的事情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題1,讓學生速讀課文,然后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并將討論的要點批注在書上相應的位置,第一問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就可解決,第二問教師給以適當?shù)狞c撥提示,比較容易。題2,回答前兩問,較容易;第三問,學生理解較難,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提示學生從選擇材料突出中心方面來考慮,學生就比較好理解。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小結:作者圍繞中心選擇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詳寫了長媽媽買《山海經(jīng)》,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通過小結,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為下面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較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批注能力,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分析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畫人物的方法。
2、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重點研讀買《山海經(jīng)》部分,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把握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回顧上節(jié)課所講內(nèi)容,在思考中導入新內(nèi)容。
二.精讀課文,重點研討:
學生重點研讀買《山海經(jīng)》部分,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
1.買《山海經(jīng)》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請用一句話概括)
2.文中寫了哪些人對待這件事的態(tài)度?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作用是什么?
3.阿長來問《山海經(jīng)》時,我是怎樣想的?表現(xiàn)了我的什么心理?
4.當阿長買來《山海經(jīng)》時,“我”有什么反應?
5.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6.文章寫阿長買《山海經(jīng)》的筆墨不多,用的是一種敘述語言。為什么不詳寫她是如何買到《山海經(jīng)》的呢?(留下想象的空間),你認為她是怎樣買到這本書的?
7.這件事可以表現(xiàn)長媽媽的什么特點?
8.長媽媽買的《山海經(jīng)》實際上是一本怎樣的書?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怎樣的?為什么這樣說?
9.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你能分析一下嗎?
四.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tài),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日于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墒?,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jīng)》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五.布置作業(yè):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象阿長那樣關心你、并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樣看待他們的?寫一篇小作文,和同學交流。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阿長與《山海經(jīng)》”,它出自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二單元,本文體裁是敘事散文,全文主要通過寫長媽媽的幾件事,表達了對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語言平實自然、樸素親切,而其中所蘊含的感情需要學生通過聽、讀、說去分析去品味,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文自學能力;在合作討論等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語文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得到聽說讀寫能力的良好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
”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有:
1、找出文章圍繞阿長所寫的事情,哪些詳,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重點]3、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4、作文片段練習:針對本文所學,進行作文訓練。
作者圍繞中心選材,有詳有略,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并且記敘時有一定的順序,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本篇運用了許多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和句子,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握語句中蘊涵的感情,并注意各類修辭手法的運用,這是本文的難點。
三,說學情:
本節(jié)課是一篇敘事散文,從心理上,學生對這種體材有認為易于理解的心理,老師應該抓住學生這種心理,因勢利導。
在講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斷練習為手段,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
從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分散,愛發(fā)表意見,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些特點,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發(fā)表意見,發(fā)揮學生主動性。
四、說教學方法
我先說教法:
1、聽說讀寫結合法。
這是針對本文內(nèi)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聽說讀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段練習為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法。
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
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適當?shù)慕o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能很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我再說學法:
1、圈注法。
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于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養(yǎng)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
通過探究、討論,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解疑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設置2課時,今天我重點講第1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好的開頭,成功的一半,我先將本文的主人公即長媽媽引出,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
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
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
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看課文: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樣設計導入能夠引發(fā)注意,激發(fā)興趣,進入課題。
(二)精講課文,深入講解: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精讀能力,刻畫人物的方法,仔細品味本文的語言。
我讓學生抓住重點,精讀課文,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閱讀的:1、全文中找出描寫長媽媽品格風貌的句子,并體會所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
2、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jīng)》部分,進一步體會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蘊含的作者的感情。
第一方面,讓學生速讀全文,用筆勾畫出你認為在刻畫人物方面最精彩的語句,并做簡單批注,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讓學生七嘴八舌起來發(fā)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
我著重從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方面指導,描寫法有對長媽媽進行的細節(jié)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這一點以前訓練過較為容易;對比映襯法,學生接觸不多,能說到這一點較難,因此我提出幾個問題:
①文中“叔祖”的疏懶與長媽媽的熱情形成了什么?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怎樣的感情?②《山海經(jīng)》的模樣和“寶書”形成了什么?突出了“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jīng)》的內(nèi)容為“寶”,通過這一提示點撥,學生容易理解兩者的“對比”關系,對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了了解,有完整的印象。
這時教師小結:長媽媽這一形象主要通過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來刻畫的。
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圈點批注能力,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益。
(三)復習鞏固,深入探究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讓同學作口頭作文練習: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誰講的真實生動傳神。
然后推舉出幾名學生口頭作文,學生和教師圍繞本節(jié)課的訓練重點加以評價。
這樣對本課所學知識加深了理解,學會了應用,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同時在理解這些語句蘊含的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細細品味,通過讀更好的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地懷念之情。
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后,由學生自學,質(zhì)疑,很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來面目,選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真實而親切地再現(xiàn)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通過苗寫法和對比映襯法,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
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jié),有許多繁文縟節(jié),但為人誠懇、熱情、樂于助人,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
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教導學生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
同時通過小結,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為今后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
(五)當前課改提出教學知識應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因此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講課上所寫的口頭作文再加以精細組織寫一篇作文,同時將對本課的學習方法進行總結。
(六)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jīng)》魯迅
事例品格風貌描寫方法感情
喜歡切切察察不拘小節(jié)細節(jié)、語言、對長媽媽的
夏天的睡態(tài)誠懇、熱情動作、心理深切懷念之情
3、懂得許多規(guī)矩寬厚、善良對比映襯法
4、講“長毛”故事仁慈
5、買《山海經(jīng)》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 篇6
1、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攸c。
2、了解課文的記敘線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攸c。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攸c。
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jīng)〉》。(大屏幕顯示課題,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魯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駭(hài)擄(lǔ)悚(sǒng)惶急(huáng)渴慕(mù)霹靂(pī lì)詰問(jíe)瘡疤(chuāng)懼憚(dàn)
1、本文篇幅較長,內(nèi)容較多,但都圍繞著中心人物──阿長來寫的。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阿長是不是她的真名?
不是。她只是一個連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層勞動者,即我的保姆。(板書: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視)
2、阿長是我的保姆,對她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后,作者又寫了阿長的哪些令“我”討厭的生活習慣?由此可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寫了阿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
表現(xiàn)了長媽媽饒舌多事,不拘小節(jié)性格。
3、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guī)矩?從對這些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⑴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⑵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在這些煩瑣的規(guī)矩中,詳細寫了“元旦辟頭的磨難”。對我來說,除夕最快樂的事情是用壓歲錢買回自己喜歡的東西。而長媽媽卻讓我道恭喜、吃福橘。對我來說,這的確是一種“磨難”;但對阿長來說,這是保證孩子平安的一種最好方式。這恰恰表現(xiàn)了阿長的真誠和善良,
4、我為什么對長媽媽產(chǎn)生了“特別的敬意”?
長媽媽講的“長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讓我感到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從此對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長毛”的故事在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我們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和淳樸。
5、然而,最讓“我”對她產(chǎn)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為“我”買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經(jīng)》。這也是我們本文的寫作重點。
6、聽課文錄音?;卮饐栴}。
⑴當阿長問《山海經(jīng)》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表現(xiàn)了“我”什么心理?
明確: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我對從她那里得到《山海經(jīng)》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⑵阿長把《山海經(jīng)》買回時,“我”有什么反應?體現(xiàn)了怎樣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p>
震驚、感動的同時進而對長媽媽產(chǎn)生了新的敬意。買《山海經(jīng)》一事寫出了長媽媽熱愛、關心孩子的`美好品質(zhì)。
7、齊讀文章最后兩段:
文章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結束,表達了作者對阿長的深切懷念之情。它凝聚著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托著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愿。這時的長媽媽,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蕩在我們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
小結:下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今天所講的內(nèi)容。文章圍繞阿長寫了那些事情?表現(xiàn)了阿長怎樣的性格?“我”的感情變化如何?
事人物性格我的感情變化寫作手法切切察察的毛病饒舍多事不大佩服欲揚先抑擺成“大”字的睡相粗俗、不拘小節(jié);令人厭煩的規(guī)矩善良真誠不耐煩講“長毛”的故事無知、淳樸特別的敬意為“我”買《山海經(jīng)》熱愛關心孩子新的敬意
在魯迅先生的眼里,長媽媽和《山海經(jīng)》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這樣講,沒有長媽媽就沒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經(jīng)》。所以,這四本書就成了“我最為心愛的寶書”,以至得到《山海經(jīng)》后,連“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
A、隱鼠一事,文中出現(xiàn)了好幾次,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發(fā)材料)
教師讀《狗·貓·鼠》的片斷。
B、《狗·貓·鼠》也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冻ㄏκ啊吩杜f事重提》,是魯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憶童年、少年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已40多歲了,所以取名為《朝花夕拾》,含義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學們能抽出時間去讀一讀。
課外閱讀《朝花夕拾》,把你喜歡的文章講給大家聽。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2、通過典型事例分析長媽媽這個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蘊含的作者的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學習魯迅從小就養(yǎng)成喜愛讀書的良好品質(zhì)。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3、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4、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教學方法
“整體感知—重點研讀—揣摩遷移”三步走模式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講講、讀讀、議議的方法相結合。同時,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自制課件進行教學。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
不錯,我們在初一的時候,學習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有提過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不知其真名實姓,也不會識字作文。但是,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長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在作品中幾次提到他,甚至把她和《山海經(jīng)》連在了一起,專門寫了篇文章叫《阿長和》,那么阿長與《山海經(jīng)》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有興趣來讀一讀嗎?
二、研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
要求:
①邊讀邊給生字、生詞作記號。
②給段落標上序號。
③用符號標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人物、思路、所寫的事情等。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 篇8
1.理解積累“詰問、惶急、疏懶、渴慕、深不可測、情有可原”等詞語。
2.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1.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2.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3.了解散文組織材料的線索,了解作品中細節(jié)的寫法和作者先抑后揚的寫法。
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教學重點:
1.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通過欲揚先抑的寫法深入了解阿長的人物形象及作者的的深厚感情。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為百草園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的作品中幾次提到她,甚至還專門寫了這篇《阿長與》?!渡胶=?jīng)》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留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什么關系呢?下面就讓我們閱讀課文去探個究竟。(板書文題、作者)山海經(jīng)>
2.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
學生交流,教師明確:
①常喜歡切切察察②限制我的行動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④懂得許多規(guī)矩和麻煩的禮節(jié)⑤講長毛攻城時護城⑥謀害我的隱鼠⑦為我買《山海經(jīng)》
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jīng)》一事是重點。
3.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的?默讀課文,在文中畫出,再從語句中提煉詞語概括出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線索。
我對阿長最初是 后來,對她的偉大的神力長生了空前的、特別的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敬意逐漸 ,特別是當長媽媽謀死了我的隱鼠之后,不但這種敬意徹底 ,我還開始 她;但是我最終還是對長媽媽產(chǎn)生了新的 。
4.整理作者情感線索:
不大( )甚至( )……空前的( ) ……憎惡- ……新的( )
5.世間本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怨恨。是一些什么事件導致了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請參考下面的語言形式談談自己的理解。
“我不大佩服甚至討厭她,是因為她粗俗,這從文章第3自然段中對長媽媽的一系列行動描寫中看出來?!?/p>
1.人物--阿長(外貌、動作、語言)(用“阿長是一個 的人”說話。)
A.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方或自己的鼻尖--饒舌多事。
B.擺大字等細節(jié)描寫。--不拘小節(jié),質(zhì)樸,有些愚鈍。
C.元旦吃福桔,將福桔“塞在我嘴里”--雖是迷信,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
D.交給“我”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對“我”的關心愛護。
E.講“長毛”的故事,講到“脫下褲子”“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的無知和純樸。
F.買《山海經(jīng)》體現(xiàn)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
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1.積累文中詞語。
①當阿長來問《山海經(jīng)》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xiàn)了“我”的什么心理?
討論、明確:
“我”想“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jīng)》是怎樣的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jīng)》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②當阿長買來《山海經(jīng)》時,“我”有什么反應?
討論、明確:
當阿長買來《山海經(jīng)》時,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闭婵芍^又驚又喜,感激不盡。
③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討論、明確:
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么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jīng)》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阿長這么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1.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對她不好的習慣,“我”開始是“憎惡”“討厭”的;當聽到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后,“我”對阿長產(chǎn)生了敬意--“卻不料她還有這樣的神力”;但當阿長踩死隱鼠之后,“我”對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當?shù)弥L媽媽買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經(jīng)》時,“我”對她產(chǎn)生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教師追問:同學們注意到作者對“長媽媽”前后的稱呼發(fā)生變化了嗎?
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不同的稱呼標志不同的身份,文章前部分多用“阿長”來稱呼,用的是抑筆,后部分筆鋒一轉,用的是揚筆,所以稱呼也跟著變化。這就是本文寫作手法的一大特點:欲揚先抑。
2.寫阿長買《山海經(jīng)》的筆墨并不多,為什么不寫她是如何買到的?為什么此前此后反而寫了不少?
3.魯迅是怎樣描寫阿長的?這些描寫有什么特色?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A.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來寫,如寫阿長“切切察察”的樣子。
B.適當用修辭。如寫阿長的睡相時用了比喻。像個“大”字。
C.兼用多種描寫。如寫元旦的儀式時有時是動作、神情、語言相結合。
D.靠鋪墊。如寫買書時,不寫買的過程,而寫之前之后,給讀者想象的空間。
4.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正是深切懷念的真實寫照。
學習了這篇文章,我們了解了在魯迅先生的少年時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保姆長媽媽,從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深切的敬佩和懷念,我們了解了“母愛”這樣一種偉大的人間真情。我希望在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同學們能夠細心地發(fā)現(xiàn)蘊藏在我們生活中的愛的細節(jié),讓愛我們的人不會白白的付出。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 內(nèi)容。
2、領會作者圍繞人物特點選擇典型材料的方法。了解文章內(nèi)容詳略的安排。
3、初步了解長媽媽的性格。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4、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xiàn)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教學重點:目標1 、2
教學難點:目標2、4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學生回憶亂答)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二、字詞預習檢查
(一)注音:
擄( )去 震悚( ) 惶( )急 瘡( )疤( )
詰( )問 懼憚( ) 粗拙( ) 疏( )懶 駭( )
(二)為下列詞語中加括號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序號填在括號內(nèi)。
1、莫(名)其妙 ( )
A 名字 B 說出 C 名譽 D 有名的
2、(念)念不忘 ( )
A 惦記,常常地想 B 念頭 C 讀 D “廿”的大寫
3、(疏)懶 ( )
A 分散 B 不親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4、煩瑣之(至) ( )
A 極 B 以至 C 到 D 至于
(三)聽寫
三、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在紙上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請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其他同學可做補充。
3、教師歸納。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再寫講長毛的故事;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jīng)》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4、思考:課文對哪些內(nèi)容詳寫?哪些內(nèi)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告狀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guī)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jīng)》一事。略寫的那些內(nèi)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jīng)》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四、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l-5自然段。
2、提問: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長媽媽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引導學生研讀課文,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小組交流意見,然后回答。
4、教師總結式歸納。
明確: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采用戲謙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jié)的性格特征。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并對長媽媽其人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再現(xiàn)了長媽媽吸引人的地方。
七、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教師: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jié)。那么,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學習新課。
(-)請學生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目標1)
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guī)矩?從對這些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托了她怎樣的愿望?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焦急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態(tài)溢于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辟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guī)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最讓我對她產(chǎn)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全班齊讀第18-28自然段。
1、這里,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的經(jīng)過。指名學生復述買書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這就是魯迅筆下的長媽媽,她雖然多事鐃多事,有些令人厭煩的規(guī)矩,但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盡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一個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jīng)》。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jīng)》一直念念不忘。
經(jīng)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jīng)》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jīng)》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chǎn)生了新的敬意。
2、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情。五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總結: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為深沉莊重。
3、學生發(fā)表意見后,教師明確: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fā)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4、請你說說: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指名回答)
是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她饒多事,不拘小節(jié),有許多繁文縟節(jié),但為人誠懇,,熱情,樂于助人,有著淳樸,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是作者心靈震撼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
三、總結全文。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tài),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墒?,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jīng)》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設計問題,檢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及對藝術特色的體會。
第三課時
一、精典剖析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jīng)》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xiàn)了“我”的什么心理?
2、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么反應?表現(xiàn)出怎樣的心情?
3、“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為什么會產(chǎn)生“新的敬意”?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4、“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睘槭裁催@么說?
5、文中哪句話抒發(fā)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6、劃出描寫阿長的句子,判斷這些句子運用了哪幾種描寫方法?
7、分析“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處,寫出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解決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老師歸納作答。
1、明確問題一:“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說明我對從她那里得到《山海經(jīng)》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2、明確問題二:“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
說明我聽到以后很震驚,很感動,表現(xiàn)了我極度驚喜、興奮的心情。
3、明確問題三:為我買來《山海經(jīng)》,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4、明確問題四: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chǎn)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5、明確問題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6、明確問題六:“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我給你買來了!”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穿著新的藍布衫”寫一人普通婦女的打扮。
“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寫她對我的關切、愛護之情。
“高興”寫為我買來了而高興,可見長媽媽的仁慈、善良。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寫出了一個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阿長。
7、明確問題七:“哥兒”的稱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著阿長對我的親熱、疼愛之情。
“三哼經(jīng)”的說法非常傳神地展現(xiàn)了一個不識字的普通婦女形象。但就是這么一個不
識字的人竟給我買到了《山海經(jīng)》,所以當聽了這話時,“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
全體都震悚起來?!本惋@得真實自然,毫不夸張了。
因此這處語言描寫生動傳神地展現(xiàn)了阿長雖然不識字沒文化但卻淳樸、熱心、
關愛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點。
(四)小結:這部分圍繞阿長的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性格特點寫了阿長給我買《山海經(jīng)》一事,通過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個善良、仁慈、關愛孩子的長媽媽的高大形象。
(三)小結
1. 本文的記敘線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變化為線索的。
2、作者的思想變化軌跡是什么?
3、通篇的寫作手法是什么?
4. 為什么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jīng)》”,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jīng)》無直接聯(lián)系的事?記敘文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敘人和事體現(xiàn)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著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jù)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記敘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jù)中心來確定的。對表現(xiàn)中心意思有較大作用的,為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略寫往往是記敘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nèi)容就會呆板,頭緒就會不清,情節(jié)就會不連貫。如果說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 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nèi)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2、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盡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長媽媽是一個怎樣人?
2、把握課文中作者情感變化過程,學習欲揚先抑表現(xiàn)手法?
3、體會魯迅先生對長媽媽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長什么樣性格特征。找出表現(xiàn)作者對待長媽媽情感態(tài)度變化語句,學習欲揚先抑表現(xiàn)手法。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復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駭 擄 悚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霹靂 疏懶 懼憚 孤孀
2、教師搜集資料,準備制作幻燈片,采用多媒體教學。
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用兩課時完成.按照整體感知——精讀思考——拓展延伸三步教學,指導學生閱讀,組織學生討論,也可采用講講、讀讀、議議方法。第一課時,要求學生在感知課文基礎上,采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找出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長怎樣性格特征。找出表現(xiàn)作者對待長媽媽情感態(tài)度變化語句,學習欲揚先抑表現(xiàn)手法。這一課時主要任務是整體感知,把握長媽媽性格特征。第二課時,通過對課文前半部分種元旦吃福桔和長媽媽繁瑣規(guī)矩描寫,以及長媽媽講長毛故事分析,體會作者在這些充滿貶義文字后面,對阿長同情與懷念。先分析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故事,體會長媽媽善良仁慈和對我關心愛護之情;再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生活中像阿長一樣普通人感想和思考。這一課時主要完成任務是重點段落研讀以及課外拓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一段值得回味童年時光,因為那時我們天真無憂。當代作家馮驥才在他文章寫道:“我上高中時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鄉(xiāng)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書。往昔美好故事,親切人物,甜醉情景,就想鮮活花瓣夾在書頁里,再翻開都變成了干枯了回憶。誰能使過去一切復活?那去世外婆,不知去向摯友,媽媽烏黑卷發(fā),久已遺失那些美麗書,那跑丟了藍眼睛小白貓……還有快手劉?!蔽覀兪煜の膶W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也寫過《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關于他童年文章,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將美女蛇故事講得生動而又詭秘人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專門寫他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jīng)》。
二、檢查預習
檢查字詞預習情況,重點檢查“讀一讀,寫一寫”中字詞。
三、整體感知
(一)仔細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小組自由討論。
1、文章寫了阿長哪些事情?重點寫哪些事情? 依課文記敘順序列出。
2、依次領會并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阿長性格特征,再總結歸納阿長形象。
3、依照文中時間次序畫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感情態(tài)度詞句,對比前后感情有什么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方法?
4、作者對阿長有著怎樣思想感情?
(二)師生共同討論歸納。
要點提示:
1、適當引導,大概意思正確即可。從記敘事件篇幅長短、情節(jié)具體程度及表達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點。
文章寫了:“長媽媽”名字來歷。長媽媽喜歡切切喳喳。不許我走動。睡覺擺大字。懂得許多規(guī)矩,如元旦吃福桔,還教給我很多道理。給我講長毛故事。給我買來《山海經(jīng)》。
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jīng)》一事是重點。
2、引導歸納,師生共同小結:
長媽媽名稱來歷:先前先前,我家有一個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這就是真阿長。后來他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來補他缺,然而大家因為叫慣了,沒有再改口,于是他從此也就成為長媽媽了——地位低下,連個像樣名字都沒有。隱含著作者同情。
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方或自己鼻尖——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細節(jié)描寫。母親問起這事時,他不開口。但到夜里依然如故——不拘小節(jié),質(zhì)樸,有些愚鈍。
元旦吃福桔,將福桔“塞在我嘴里”——歲是迷信,卻是真誠善良祝福。
交給“我”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對“我”關心愛護。
講“長毛”故事,講到“脫下褲子”“外面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話,更是讓人看到長媽媽無知和純樸。
寫到買《山海經(jīng)》時,作者用了相當多篇幅和非常具體細節(jié)描寫,作者只是隨意告訴阿長《山海經(jīng)》事,他卻真買了回來,令作者對他產(chǎn)生了衷心敬意。體現(xiàn)了這位長媽媽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
長媽媽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缺點,但更有著純樸、善良、仁慈美德。
文章自始至終一直在刻畫他對孩子關心愛護品質(zhì):從他“不許我動”到吃福桔祝福,以及“曬褲子用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道理和后來買《山海經(jīng)》中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所以他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規(guī)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
3、學生在課文中畫出,師生共同明確,作者對他“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及“睡覺擺‘大’字”是“實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討厭”。對他繁瑣規(guī)矩和很多道理也覺得“非常麻煩”;而后對他講長毛故事產(chǎn)生“空前敬意”,但很明顯,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愛心意,因為“這種敬意”,后來竟“淡薄起來”,甚至“完全消失”。最后他買來《山海經(jīng)》時,作者產(chǎn)生了“新敬意”,因為作者說:書模樣,到現(xiàn)在還在眼前。這樣才有作者后來真摯感激、懷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發(fā)出一聲深沉祝福:“仁厚黑暗地母呵,遠在你懷里永安她魂靈!”這樣欲褒先貶,使描寫人物形象給人意外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就叫先抑后揚寫法。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4、縱觀全文,作者 顯示“不大佩服”,后來“發(fā)生新敬意”,到最后發(fā)出深沉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揚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純樸熱情、善良仁慈、關心小孩長媽媽形象,抒發(fā)了自己對長媽媽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理解、積累“詰問、惶急、疏懶、渴慕、深不可測、情有可原”等詞語。
⑵ 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
⑶ 整體掌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標:
⑴ 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掌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⑵ 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布置資料的特點。
⑶ 學習本文主次分明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3、德育目標:
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潔美。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示人物主要性格以和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
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雙重眼光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學方法】
1、復述法: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魯迅追憶了兒時的保姆阿長,抒發(fā)了真摯的懷念之情。文章篇幅較長,圍繞阿長記敘了幾件事,學生自讀,然后用自身的話概括復述課文內(nèi)容,理清寫作思路。
2、討論探究法:
文題把阿長和《山海經(jīng)》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何關系呢?學生快速閱讀,提出疑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教師啟發(fā)、點撥,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解疑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和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布置】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掌握課文內(nèi)容。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七年級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為百草園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的作品中幾次提到她,甚至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阿長與〈山海經(jīng)〉》,大家有興趣來讀讀嗎?
設計二(從不識字的女工阿長與《山海經(jīng)》有何關系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文,“阿長”這個人物曾經(jīng)在哪篇文章中出現(xiàn)過呢?(學生回答:《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給魯迅講美女蛇的故事?!渡胶=?jīng)》則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存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閱讀課文去探個究竟。(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本文節(jié)選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魯迅散文集。在《莽原》上發(fā)表時題作《舊事重提》,編集出版時改用現(xiàn)名。共收入1926年創(chuàng)作的回憶性散文10篇。這本散文集以一個側面表示了魯迅所處時代的社會風貌。
《朝花夕拾》各篇以記人為主者有三,即《阿長與〈山海經(jīng)〉》《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短僖跋壬酚泿煻?,《范愛農(nóng)》記友情,《阿長與〈山海經(jīng)〉》則記作者兒時的保姆。三、誦讀感知,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可就詞語含義、段落大意、內(nèi)容質(zhì)疑、分析評價等內(nèi)容圈點批注。
投影:
根據(jù)語境,解釋加粗的字詞:
⑴ 長媽媽,已經(jīng)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
⑵ 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⑶ 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應該我退讓。
⑷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長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懼憚她什么呢?
⑸ 但當我哀悼隱鼠,給它復仇的時候,一面又在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jīng)》了。
教師明確:
⑴ 客氣。
⑵ 害怕著急。
⑶ 神秘不可揣測。能夠理解的。
⑷ 害怕。
⑸ 渴望羨慕。
師生一起探究疑難文句:
⑴ “謀死我那隱鼠”是怎么回事?
在《狗·貓·鼠》一文中,說到隱鼠:“這類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動,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懼人,我們那里叫它‘隱鼠’,與專住在屋上的偉大者是兩種。”有一回,隱鼠“緣著長媽媽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腳踢死了”。幼時的魯迅以為阿長是故意“謀死”隱鼠的。
⑵ 橘子為什么稱“福橘”?
福建產(chǎn)的橘子,故稱“福橘”,為取吉祥,江浙的民間有在大年七年級早晨吃“福橘”的習俗。
⑶ “偉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
神力,神奇之力。課文兩處說“偉大的神力”,都是兒時的感覺,魯迅現(xiàn)在這樣寫,前一處有調(diào)侃的意味,后一處則有贊頌的意味。
⑷ “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
地母就是地神。中國有“天神至尊,地神多?!钡恼f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長埋在地下,魯迅祈禱地神賜福于她,讓她的靈魂得以永安。
⑸ “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
郝懿行是清代的經(jīng)學家?!笆琛笔恰胺謼l說明的文字”。
⑹ 文中遠房叔祖的太太曬衣服時為什么要“憤憤地咒罵道:‘死尸!’”?
這里的“死尸”是“不中用”的意思,是罵珠蘭的枝條連一根竹竿都經(jīng)不起。
2、速讀課文,列出閱讀提綱,概括復述要點。
考慮: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明確: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謂,稱謂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和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方元旦吃福橘、人死了要說“去掉了”等;她給“我”講長毛的故事,為“我”買《山海經(jīng)》。重點是寫她給“我”買來了《山海經(jīng)》。
復述要點提示:
稱謂的來歷 長媽媽的一些壞毛?。ㄇ星胁觳臁⑺嗖缓玫龋?長媽媽的一些令人厭煩的規(guī)矩(吃福橘等) 買回《山海經(jīng)》。
3、以小組為單位推舉代表進行復述課文競賽,師生評議。
考慮:課文對哪些內(nèi)容詳寫?哪些內(nèi)容略寫?為什么這樣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