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孔子影響人至深的名言名句集合(40句)

發(fā)布時間:2022-10-14 孔子名言 孔子的名言名句 孔子的經典名句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很多名流,對人類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讓我們安靜的欣賞孔子的名言吧,不僅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還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您知道孔子的名言最經典的是哪句嗎?我們已經為大家整理好了“孔子影響人至深的名言名句”,敬請閱讀,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影響人至深的名言名句(1--20條)

1、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2、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p>

4、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論語》

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多識廣),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慣走邪道)、友善柔(過份優(yōu)柔寡斷或和顏悅色騙人)、友便佞(心懷鬼胎。諂媚),損矣。 ——孔子 《論語》 

7、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

8、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9、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鬃印?/p>

10、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1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出處:論語

12、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T唬骸肮捫琶艋?。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4、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 ——孔丘

15、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16、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17、則匆憚改。

18、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孔子 《論語》21、 “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 《論語》 

19、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20、知其不可而為之?!墩撜Z·憲問》 

孔子影響人至深的名言名句(21--40條)

21、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p>

22、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23、君子周急不繼富?!?《論語·雍也》 

24、乘肥馬,衣輕裘?!墩撜Z·雍也》 

25、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鬃?/p>

26、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27、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17、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8、朽木不可雕也。

2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p>

30、君子不憂不懼。

3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3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33、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出處:論語 

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5、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36、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孔子 《論語》

3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38、“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與其易也,寧戚。” ——孔子 《論語》 

39、剛毅、木訥,近仁。

40、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 《論 語》

其他人在看

孔子名言集合63句


不對,孔子講仁,“殺身成仁”的“仁”,孔子的人身用兩個字評價“忠恕”孟子提倡義,“舍生取義”的“義”,雖然兩者都是儒家,但也是有區(qū)別的。~~還有與此相類似的句子嗎?你也許需要"孔子名言集合63句"這樣的內容,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站更新!

孔子名言(1--20條)

1、其言行被他的門人及其再傳弟子集成《論語》,影響之大自不可言。

2、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學說被譽為“儒家學派”,而他的修身經典語錄對于我們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啟示意義。其中著名的語錄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3、子路的性格:從逞勇、凌人轉變?yōu)槎Y、守義.

4、首先提出"和為貴"思想的是孔子。

5、“和為貴”一詞出自《論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十分重視人與人和睦相處,待人誠懇寬厚,互相關心理解,與人為善、推己及人,團結、互助、友愛、求同存異,以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和為貴”一詞出自《論語》:“禮之用,和為貴.”禮之運用,貴在能和,就是主張借禮的作用來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6、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學的重要特點之一。實施因材施教,關鍵在于了解學生,注意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fā)進行教學。

7、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jié)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等??鬃诱f:“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后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論語·學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guī)范。晉國鑄了刑鼎,他尖銳地反對,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8、曾子16歲拜孔子為師,深受孔子教誨,一生講求合乎禮制,謹守道德不逾矩。他在彌留之際,還命令兒子給他換掉只有大夫才能用的席子。他之所以能做到守禮法甚于生命,就是得益于長久的“三省吾身”習慣養(yǎng)成的嚴以律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最終成為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賢人。

9、孔子的一位學生顏回(他是孔子最信任的一個學生),有一次在煮粥時,發(fā)現有臟東西掉進鍋里去。他連忙用鍋勺把臟了的米飯撈出來準備扔掉,忽然生了憐憫之心,于是就把臟飯吃了。恰巧這一幕被孔子看到,還以為顏回在偷食,就把顏回訓了一頓,經過顏回解釋,孔子頓時恍然大悟,孔子非常感概的說:"我親眼所見的事情尚不屬實,更何況是道聽途說的"。

10、所以說君子不能不學習?!弊勇氛f:“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東西天賦異秉又何必經過學習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嗎?”子路聽后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

11、可是,假如因為你而我是我,因為我而你是你,那么我不是我,你也不是你

12、顏回說聲告辭,便動身回家。路上忽然狂風暴雨,情急之下,顏回躲到一棵樹干的空心處,想暫時避避雨。這時想到老師那句“千年古樹莫存身”便走了出來,剛走開不遠,一道閃電劃過雷聲四起,古樹被劈得粉碎。

13、這章經文就是表明志向對人重要性的句子。志向是一個人的內在素養(yǎng),外界力量是無法干涉的。所以一個篤定志向的人,任何外物是動搖不了的。

14、第十四也很有意思,就是講“傲毅清廉”。這個“廉”不僅僅是廉潔,廉也是一種特別的傾向。毅是剛毅,那廉是很有原則性。這條是說,這樣的儒是“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他不做官,不侍奉各級君主。

15、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與當年孔子迷路自嘲時候所說的喪家狗,他們的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F代漢語中的喪家狗,意思是失去了依靠,失去了方向,茫茫然的狀態(tài)。而孔子當年說自己是喪家狗,完全是一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種自嘲,孔子用這種幽默的方式,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

16、再看“子不語:怪、力、亂、神”??鬃硬慌c人討論有關反常的、勇力的、悖亂的、神異的事情。何以如此?因為反常的事使人迷惑,勇力的事使人忘德,悖亂的事使人不安,神異的事使人妄想。不討論這些事,并不表示這些事不存在。正如今天對“新聞”的定義是:狗咬人不算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肮?、力、亂、神”的新聞說多了聽多了,難免人心惶惶,浪費大好光陰。

17、“茍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儒是這樣的,有利于國家,不求富貴,舉賢援能。這就是說他是完全為了國家的利益所奉行的薦人的舉措。

18、孔子對子路說:「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箍鬃诱f:「我不是問這方面。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應該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說:「學習能夠增長我們的能力嗎?」孔子說:「好比君王如果沒有敢進諫的大臣,政事就會有錯失;讀書人如果沒有能夠指正自己缺點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對性情狂放的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則不能隨便更換輔正的檠。樹木如果以墨繩來牽引就能長得筆直,人能接受善言規(guī)勸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導認真多問,沒有什么學不成的。違背仁德專行惡事的人,隨時要接受國法的制裁。所以說君子不能不學習?!棺勇氛f:「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東西天賦異秉又何必經過學習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嗎?」子路聽后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p>

19、子貢就說了顏回偷吃飯的事。

20、第六條是講儒“剛毅有節(jié)”。其中有一段話,說“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你可以親近他,劫就是打劫,但是你想劫持他、想強迫他不可以。“可近而不可迫也”,迫就是強迫的意思?!翱蓺⒍豢扇枰病保@就是士可殺不可辱。“其居處不淫、飲食不辱、其剛毅有如此者”。

孔子名言(21--40條)

21、這里的情景,看到了師生之間如朋友般的對話,倍感溫馨。孔子回答學生的提問是如此的親切和富有智慧。為師者不以師者自居,好為人師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但作為真正的老師在面對自己的學生的時候,又不以師者自居,君子溫潤如玉的氣質讓人羨慕。所以也才能造就子貢“切磋琢磨”感悟。

22、第三是講“居處修身、言行中正”。這個居處就是表示他現在還沒有做官,他只是平時生活里面,沒有工作。在平居的時候很注意修身,言行是很中正的。這個也是講儒士還沒有從政時候的行為狀態(tài)。

23、二十一、是可忍,孰不可忍?

24、孔子的政治思想不僅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是在我們社會主義的今天,他的政治思想對當代的政治思想的提出和建設也具有重要的啟發(fā)和指導意義。認真研究孔子的政治思想的現代意義,實現其思想的當代價值的轉換,是現代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

25、“和為貴”的理念,對于當下統(tǒng)一人們思想、完善處世方式、匡正社會弊病、建設和諧社會,仍不無裨益,值得繼承和發(fā)揚。

26、上一階層的人以其禮儀節(jié)文彰顯其身份與地位的顯赫對下揚威耀武;下一階層的人則心懷畏懼地對上惟命是從。但時至春秋,這樣的社會關系已漸現裂痕,子弒父、臣弒君的現象已非鮮事。

27、孔子愀然(3)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4),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者,無位而不怍?!鹫b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見之,是丘之得也。

28、曰:“回,來!家貧居卑(1),胡不仕乎?”顏回對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飦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夭辉甘恕!?/p>

29、朱熹注:“專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

30、孔子“和為貴”思想的緣起:“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論語·學而》)在孔子看來,社會各等級的秩序要以禮制治之,而行禮的標準則應是以和諧為貴。但這并不意味著,凡事都要以和諧馬首是瞻,或牽強附和而不受禮的約束。

31、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學豈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策,御狂馬者不得釋棰策也操弓不反檠.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圣,受學重問,孰不順哉.毀仁惡仕,必近于刑.謗毀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32、人人皆有趨利避害之心,誰也免不了,但若要去貧賤,求富貴,就必須走正道,在符合“義”的前提下,“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3、“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出自《論語》,但不是孔子說的。

34、四十八、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35、所以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不是孔子說的,是子夏說的。要注意“有”字到“由”字的變化。

36、因此,孔子是不折不扣的圣人。

37、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38、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意思就是聰明好學,又能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請教,而不以為恥。仔細想想這句話說的的確是,三百六十行,總有自己不懂的那行或者自己不會的知識,當遇到某一個問題自己不會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呢?自己查閱資料還是放下問題亦或請教他人,請教他人,又會向哪些人來請教呢?自己不會,別人會,那么你可以把別人當做自己的老師,孔子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彼苑畔旅孀?,放下所謂的恥辱心,去弄懂自己不會,不知道的問題,你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39、在奴隸社會,各等級之間的區(qū)分和對立是很嚴肅的,其界限絲毫不容紊亂。

40、【譯文】孔子對子路說:「你有什么喜好?」

孔子名言(41--60條)

41、人的字形表明“儒家強調這樣一個預設,即一個人不能獨自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我們從一開始就是社會的存在。”

42、這句話的重點就是在于“修身養(yǎng)性”,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的心靈更加強大。才有機會變得更好,離自己的理想才會更近。

43、本文記錄的是孔子與學生子路第一次見面時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子路的教導是循序漸進的,針對他提出的問題因利勢導,體現了孔子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精神。不管是有天分還是沒天分的人,都要通過后天的努力和汗水來提升自我。在求學的過程中,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都很重要。只要掌握有效的技巧,懂得結合“學與思”和擺正學習的態(tài)度,要虛心,要上進,學無止境。

44、第五是“見利思義,行動果敢”。表示說始終是把理想和道義放第一位,即使在任何的壓力下,都可以堅持操守,不隨波逐流。第五條就是講儒的這個特點。以上是第一組。

45、“和為貴”還有豐富的“調和”思想?!墩撜Z·子路》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逼渲小昂汀钡暮x就是將不同的意見相互調和,“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人自古以來既堅持原則、又包容并蓄的睿智思想以及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大格局。

46、積少可以成多,水滴可以石穿,情況和問題總是在不斷的提問中明朗起來的。

47、出自《論衡·卷一·命祿篇第三》:

48、于此一則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則反映了其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于文,亦不主張偏勝于質;當不偏不倚,執(zhí)兩用中,而做到過點且屬不易。

49、“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孔子的核心思想,最早的憲政

50、孔子的政治思想經過后世繼承和發(fā)揚,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中華民族的政治觀念,并對東亞、東南亞、歐洲產生了影響。

51、三、“和”是寬容主義精神的表現,是理論理性的體現。和睦的人際關系,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于人的生存和發(fā)展,至關重要。人類自古至今,因國界、宗教、種族、主權、經濟利益的歧異,思想、語言的差別,乃至因家庭、財產、感情等諸多問題,所引起的沖突不勝枚舉,以至常常上演“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的慘劇。和為貴的觀念,對匡正今日社會所發(fā)生的種種弊病,不無裨益。

52、孔子為何自嘲自己是喪家之犬?

53、傳統(tǒng)文化鼻祖老子的道德經更是愛到老學到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對宇宙的奧妙探索。

54、第四是說儒“不寶財祿”。這個寶是一個動詞,對于財和祿看得不是很重要,或者是看得不寶貴。這個表示了儒士對富貴利祿的態(tài)度。其實也是他對出仕的態(tài)度。因為有些人走入仕途就是為了要升官發(fā)財,但是儒者不是這樣,財祿不重要,從政是要奉獻社會等等。這個可以說是對財富和出仕的態(tài)度。

55、另外請注意,孔子所說忠,乃是對個人職責的忠誠,而不是對王權的忠誠。所謂“文死諫,武死戰(zhàn)”就是這種責任的體現。而后世理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古代帝王為了統(tǒng)治需要所做新的注解

56、北大李零教授的新書把孔子稱作“喪家狗”,一時轟動,各大門戶網站馬上引用,很多人看了標題以為李教授是“反孔”的,不少人還“義憤填膺”,說“這像是一個名牌大學的教授說的話嗎?”甚至罵他“真是吃著狼奶長大的,圣賢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保ㄒ笾t:《孔子為何被教授稱為“喪家狗”?》)其實大可不必,看來似乎都沒有理解李零以及“喪家狗”的本意,“喪家狗”用來形容別人或許有侮辱的意思,但對是對孔子來說卻是揶揄的說法,并且還得到孔子本人的肯定,這里面有個典故。

57、孔子游說列國,傳播學術,過程之辛苦,費心費力,一身頹廢,雖言詞看似貶義,實突出傳播學術過程的舉步維艱,安貧樂道。太史公受酷刑寫史記也類于此。

58、孟子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把“人和”置于天時地利之上,更集中表達了對人與人和諧關系的追求.追求人與人關系的和諧是所有民族和文化的共同理想,但中國傳統(tǒng)和諧處世思想又有其獨特之處.一方面,中國和諧處世觀特別重視人與人關系的處理;另一方面,對人與人關系的和諧有著獨特的理解.

59、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

60、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中國文化比較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而西方文化則強調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61、不對,孔子講仁,“殺身成仁”的“仁”,孔子的人身用兩個字評價“忠恕”孟子提倡義,“舍生取義”的“義”,雖然兩者都是儒家,但也是有區(qū)別的。

孔子名言名句


在這里,孔子已認識到學習的內驅力不僅與動機有關,還與意志和情感有關,并且按內驅力大小把學習的心理境界分成三個層次:想學、好學、樂學。其中“樂學”是最高層次,可以產生最大的內驅力。~~你對上面的句子感興趣嗎?下面的內容是我們?yōu)榇蠹艺淼目鬃用悦?,或許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孔子名言名句【篇1】

1、三十而立,漢語成語,原意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后建立自己人生穩(wěn)定的價值觀,做事做人的原則,如孔子三十立于禮。現代則多指有所成就。出自《論語·為政》。

2、在孔子看來,“學”與“教”是一個長期熏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和老師,不能有任何的松懈。正如他所言“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即“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下來,不斷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的怎么樣呢?”這是孔子在進行自我反思。作為教育者而言,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自己也在不斷學習,不斷完善提高。在學習方面:第一,孔子每天都在反省自己,學到的知識今天都掌握了嗎?第二,孔子擁有勤奮學習的意念。即“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保ā墩撜Z*述而》)即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歡古代典籍,并且勤奮敏捷地去探求的人?!痹诮虒W方面,孔子也是身體力行,一絲不茍地去教授學生知識。

3、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

4、孔子最突出的貢獻是在教育方面,過去,學校都由官府開辦,只有貴族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鬃娱_辦了“私學”,自己聚徒講學,這樣就打破了貴族對教育的壟斷。他提出了“有教無類”們口號,招收學生沒有門第、等級的限制,所以他的學生既有貴族子弟也有居住在陋巷的平民,既有魯國的也有別的國家的。

5、侍于君子有三個罪惡:言未及之,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色而言謂之虛。

6、孔子在世時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黷百家,表章六經”,確立鞏固了孔子學說在中華文化中的主軸地位,后世統(tǒng)治者或儒生尊稱其為圣人、文圣、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7、譯文: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guī)矩。

8、關于"三十而立"的詩句古文不多,目前只有《論語·第二章·為政篇》有記載,原文如下:

9、——孔子5、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李贄6、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

10、釋義:君子做事以道義為基礎,依禮儀來實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用誠實的態(tài)度來完成。這樣真是個君子?。?/p>

11、福禍無門,唯人自招。

12、孔子說的“三十而立”主要是立三樣東西:立身、立家、立業(yè)。

13、在這章經文中,孔子很清楚地闡明了,教育學生要根據他的悟性來指導其學習,而不是一唯地向其貫輸知識,只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習的效率會更高。

14、語義:這是講教學之道,首先將所學默記在心,并時時落實,方能心有所得。此處并非指單指記憶,若只是記「記問之學」則不足以為人師,這就把孔子的境界說淺了。再來是常常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敢學了一言一句就因此而感到自足,除了溫故更要知新,能時時日新,才有資格為人師。最後,誨人不可能一誨而成,學生實行的過程中,可能過頭了或還做的不夠,這時就需要依照他當時的情況做適度的指導,當然這需要教學者相當的耐心。至於孔子對不能舉一反三的人則不再教了,并不是因為沒了耐心,而是希望學生能自己有所警覺,知道要自立,這也是一種教學的方式。

15、孔子眼中的“學”內涵是很豐富的??磥聿⒉皇菃沃浮白魑摹保滓钠鋵嵤恰白鋈恕?,有了“做人”的基礎,“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難。

16、一個人的心理要正確,行為要端正。人的生活是直的,充耳不聞的生活是幸免的。

17、釋句:就像邊擔柴邊讀書的朱買臣和把書掛在牛角上的李密,雖然身體很勞累,但仍然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持不懈,最終取得卓越的成就。

18、學習·孔子·論語·誠信

19、叔孫武叔毀謗仲尼。子貢說:“不要這樣做啊!仲尼是毀謗不了的。別人的賢能,如丘陵,還可以越過去;仲尼的賢能,如日月,是無法越過的。有人雖然想要自絕〔于日月〕,對日月有什么損傷呢?只是看出這種人不自量力啊。”

20、“禍福無門,唯人自招”,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多行不義,必遭天懲,善惡之報,如影隨行!就是這個意思。

孔子名言名句【篇2】

21、該句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

22、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23、據《禮記·禮運》記載,有一年年終祭祀,孔子是助祭人。祭祀過后,他對學生言偃解釋了什么是大同社會、什么是小康社會。

24、要想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教師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有了教師魅力的引領,學生的學習自然會“欲罷不能”,何患不“自主”?

25、其實只要認真讀《論語》就不難發(fā)現出還有很多的章節(jié)提到了孔子的謙虛好學。

26、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父名叔梁紇,母為顏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27、教學原則與方法上,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學思并重,知行結合。

28、三十而立,出于論語。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后建立自己人生穩(wěn)定的價值觀,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人到三十,個人的奮斗路程已經經過時間和實踐的考驗了,思想境界逐步完善了,能夠依靠自己的本領獨處承擔責任,對生活對未來充滿希望,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齡段。

29、歲寒,然后知道松柏后凋謝。

30、今天再看,我還是覺得孔子在為師之道和從師之道上值得今天的教育學習的。就象我還寫過《從孔子教育子路說起》,我說了孔子是收曾經戲弄他的子路的,而且子路從一個奇裝異服的不良子弟到為了儒者之死而正衣冠的人,這是不是值得今天的教育者學習的呢?!

31、立業(yè)從古至今,三十歲的人早已過了寒窗苦讀的年齡,已經步入社會并有了自己的事業(yè)。

32、“二十而立,三十不惑”出自《論語·為政》,完整句為:“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什么關系?!?/p>

33、老牛傷心地看著面前的一堆稻草,像個老人。

34、孔子說,三十而立。這主要是他在長期的積累中,已經很深刻的體會到了各個年齡階段的特性。同時明白每個人生階段需要做的的事情,對人自生到死的年齡段所能干的事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給后人總結、提示。三十而立,這句話對于現在的人來說依然是非常適用的。多人在五、六歲時就開始上學,直到二十五、六歲時才能夠學業(yè)有成,這個年齡階段是屬于學習,補充自身的知識,完善自己。

35、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36、子貢說:“我不想別人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強加在我身上,同樣的我也不愿意把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加在別人的身上!”

37、孔子語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鬃印墩撜Z》

38、告誡其弟子,首先要充實自己,要有真才實學,才能談得上遇到伯樂。

39、如果你不能,你會學習。

40、在這里,孔子已認識到學習的內驅力不僅與動機有關,還與意志和情感有關,并且按內驅力大小把學習的心理境界分成三個層次:想學、好學、樂學。其中“樂學”是最高層次,可以產生最大的內驅力。

荀子的名言對人的影響的句子(52句)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無數杰出人物,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多寶貴的財富。荀子名言值得我們都來讀一讀,在閱讀名言的過程中,可以激發(fā)我們的自信心,讓我們收獲良多。您知道有多少我們熟知的荀子名言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荀子的名言對人的影響的句子”,敬請閱讀,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2、利少而義多,為之。

3、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荀子 《荀子》

4、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荀子

5、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修身》——荀子名言

6、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蹲h兵》——荀子名言

8、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云饌巍!髯?/p>

9、千人萬人之情,一人之情也。 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

10、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然則又何以兵為?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若時雨之降,莫不說喜。——荀子

11、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荀子

12、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 推禮義之統(tǒng),分是非之分,總天下之要,治海內之眾,若使一人。

13、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

14、故明主必謹養(yǎng)其和,節(jié)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

15、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1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況

17、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

1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

19、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20、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21、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荀子 《荀子》

22、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

23、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矣?!髯?/p>

24、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荀子·樂論》

25、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26、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荀子

27、得眾動天,美意延年。——《荀子·致士》

28、欲觀千歲,則數今日。——《荀子·非相》

29、以小人尙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傷國之大災也?!髯?/p>

30、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31、思索以通之。

32、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斗鞘印贰髯用?/p>

33、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髯?/p>

34、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聞之不見,( 閃$點情 話網)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荀況

35、少事長,賤事貴,不肖事賢,是天下之通義也?!髯?/p>

36、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 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端愨誠信,拘守而詳;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任。

3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38、爭、輔、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國君之寶也,明君所尊后也?!髯?/p>

39、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40、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非十二子》——荀子名言

41、以善先人者,謂之教。——(戰(zhàn)國)荀子

42、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荀況

43、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4、思索以通之。 ——荀況

45、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 ——荀況 《荀子·大略》

46、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7、真積力久則入?!盾髯印駥W》

48、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辨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夫是謂至文?!髯?/p>

49、禮以順人心為本。

50、馬駭輿,則君子不安輿;庶人駭政,則君子不安位?!髯?/p>

51、下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下臣事君以貨,所愿不得遂毀之。

52、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孔子名言名句35句


幼兒教師教育網精選專題推薦:“孔子名言名句”。

孔子名言名句(1--18條)

1、真像是腐朽的木頭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糞土的墻壁不能再粉刷了。

2、紳士不尋找食物,紳士不擔心道路。

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4、敏感而好學,問心無愧,帶著那份文字。

5、興xìng《詩經》的一種表現手法。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征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激發(fā)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6、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7、皮,指箭靶。古代箭靶叫“侯”,惜抱軒《經說》中記載,侯根據質地不同分三種:一是五彩之侯,畫布為正。古者與賓客宴射則用之;二是獸侯,布侯中畫獸,天子之侯畫熊,諸侯之侯畫麋,大夫之侯畫虎豹,士之侯畫鹿豕;三是皮侯,以熊虎豹之皮為質。

8、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實行它為快樂的人。

9、兒子絕對四:不意,不一定,不實,不我。

10、——羅夫·華多·愛默生

11、孔子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12、去復習舊的東西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新的道理,這樣以來你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

13、當仁,不讓于師?!墩撜Z》--面對著實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師在前,也不要謙讓。

14、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論語》--一個人不應該發(fā)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該發(fā)愁沒有為官的本領。不應該發(fā)愁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應追求能夠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15、君子懂得義,小人懂得利。

16、良農能稼,不必能穡,良工能巧,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不必能容。

17、三個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一個人是我的老師,我們可以把好的東西學到,然后把不好的東西改掉

18、孔子說:“古人不作聲,羞恥也不作聲。”

孔子名言名句(19--36條)

19、孔子家語 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孔子名言

20、《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21、儒家從來不是保守的。變則通,通則久。它隨實際的需要而不斷調整、改易完善。做人也是如此,由于天賦秉性不同、環(huán)境機遇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不用強作要求,只要有適宜于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專注地去做就好。

22、子貢說:過錯,人們都看得見;等到他改正了,人們都會仰望他。

2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墩撜Z》--默記所學的東西,堅持學習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24、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墩撜Z》--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記自己所已經掌握的,可以說是愛好學習了。

25、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墩撜Z》--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26、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

27、子的四種教導:誠實和信實。

28、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無生,事無禮則無成,國無禮則不寧。

29、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墩撜Z》--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于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于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guī)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并能辨別是非真?zhèn)危呤畾q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guī)范。

30、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墩撜Z》--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31、孔子杜絕四種毛?。翰恢饔^臆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zhí),不自以為是。

32、君子莊重而不與人爭執(zhí)高下,合群而不拉幫結派。

33、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3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懂的人感動,善的人安靜,懂的人快樂,善的人長久。

35、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孔子名言名句200句


對好的禮物,再人也不敢不尊重;⊙、善有義,則人不敢違抗;善有信,則人不敢愛人。名言警句可以讓我們在思考中獲得更多的啟示和思路,名人格言有助于調節(jié)我們的情緒。你了解的名人格言句子有哪些?精選的文章——《孔子名言名句》已經由欄目小編為您整理好了,歡迎閱讀并參考這些句子!

1、[筆削褒貶]筆:記載。削:刪改。古時在竹簡或木簡上寫字,寫錯要修改時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來評文論物的好壞。也指用文字褒揚、貶斥人或事。

2、[孔情周思]指儒學的思想、情懆??祝鬃?;周,周公。

3、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譯文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墻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譯文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p>

5、這是可以忍受的不可忍?

6、在《論語》中還有一個被人們忽視的理念,就是孔子對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視??鬃硬坏M恳粋€人能夠生存,還希望人們都能夠好好地幸福生活。因為人之所以異于禽獸在于人有道德的或人的向善的精神生活。而禽獸只有生物的獸性需求。要發(fā)展人性,政治家們不但要使人民豐衣足食,還要引導教育和培養(yǎng)人們的人格,使人們都能修身立德。像《大學》中所說: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二是以忠信為使。這是孔子一個最基本的主張。

7、文學就是學習。學習如何提高知名度,二是學習、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使人們的言行有規(guī)律可循。三、忠誠學習,就是對學習的培養(yǎng)。它是訓練人們自愿去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第四,字母學習,是認人識事的學習,是培養(yǎng)人的判斷力的知識。

8、君子尊重賢人,也容納普通的人;嘉獎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9、孔子語錄: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鬃印墩撜Z》

10、《論語陽貨篇》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意思是,整天吃得飽飽的,什么心事都不用,這就難辦了呀!不是有擲骰子,下圍棋的游戲嗎,干干這些,也比什么都不干好。

11、常言道:“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12、偉哉夫子,功德不世。傳文弘道,齊家治邦。

13、大意:孔子在這里就明確表態(tài):如果富貴可以求得的話,就算是給人趕馬執(zhí)鞭,我也會去干.如果實在不能求得,就“固窮”,固守清貧與道德,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14、這章講的是孔子認為君子的基本行為準則??鬃诱J為:作為一個君子,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所,他在工作方面應當勤勞敏捷,謹慎小心,而且能經常檢討自己,請有道德的人對自已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過分的物質享受,不貪圖安樂,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奮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熱愛學習。這是孔子對學生的惇惇教誨。也是孔子一生求學精神的真實寫照。

15、孔子語錄: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鬃印墩撜Z》

16、今天讀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7、意思:如果一點小事都不能容忍,則往往會壞了大事。

18、點贊23.3萬|收藏2597

19、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弊g文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p>

20、釋句: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fā)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zhàn)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21、孔子語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鬃印墩撜Z》

22、釋義:治理一個千乘之國,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jié)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23、釋義:君子莊重又謹慎,而不與別人爭執(zhí),雖然合群而不結黨營私。

24、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追求過于飽足,居住不追求過于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學問的人,并向他們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

25、軍君,大臣,父親,兒子。

26、一個人的心理要正確,行為要端正。人的生活是直的,充耳不聞的生活是幸免的。

27、孔子說:君子應有九:看,我將考慮是否看看,聽考慮是否聽清楚,治療人們考慮是否應該溫柔的臉,應該考慮是否尊重外觀的態(tài)度,應該考慮是否誠實來說,辦事認真考慮,遇到問題考慮如何問別人,要考慮發(fā)病前的憤怒會導致的后果,看到名利考慮如果是道德。

28、撲滅一場大火,或者淹死,或者用你的一生去到達你現在的位置。

29、《論語》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0、按道理孔子知道的東西很多了,可是進入周公廟還要向人請教。結果還被人瞧不起。由此可見孔子的謙虛好學。

31、別人的批評、勸告聽起來尖銳、讓人感到不愉快,但對于自己的行為改正確實很有好處的。

32、子曰:善有三樂,惡有三樂。音樂節(jié),音樂的好,更多的好朋友,也。音樂驕傲音樂,音樂游泳,音樂盛宴音樂,損失。

33、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鬃泳幼鹬刭t人,也容納普通的人;嘉獎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34、孔子說:“一個君子啊,就應該專心的追求和踐行‘道’,不要把心思放種莊稼、種菜上,你們去耕地,也不一定能種好,很可能還會餓肚子,你們好好悟‘道’,有了真本事,還怕以后沒有好工作嗎?君子只會擔心自己有沒有真正的領悟到‘道’,是不會去為貧苦擔憂的。”

35、少玩游戲,這不是韓國,你不能玩房子車還有資本??梢杂袗酆茫盐粘叨?,玩農場、牧場、斗地主等一些極富吸引力的思想推廣游戲,也許你的水平很高,但并不代表你有多么成功,反而會影響和占用你成功的時間。

36、釋句:在幼年時候,沒有努力學習,這是特別不應該的。如果一個人在小的時候沒有讀書學習,那么到了老的時候還能有什么作為呢?

37、釋義:君子給人以恩惠,自己卻不需什么耗費;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卻沒有怨恨;有欲望卻不貪心;泰然自若卻不驕傲;威嚴卻不兇猛。

38、三十歲的時候,我立場堅定;四十歲的時候,我毫無疑問;五十歲的時候,我知道自己的命運;六十歲的時候,我傾聽自己的心聲;七十歲的時候,我追隨自己內心的渴望。

39、[孔席不適]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處奔走,每至一處,坐席未暖,又他往,不暇安居。同“孔席不暖”。

40、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37、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41、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訓,怕待祿,謹慎治身。

42、魏公孫超問于自公:“鐘尼是怎么讀書的?”子貢說:“文武還沒有沒落。在人中間,在有智慧的人中間,在知道大事的人中間,在不知道大事的人中間,在知道小事的人中間,都沒有文武之道?!比绻粋€老師不學習,他將永遠是一個老師。

43、春天的衣服,五人或六人的皇冠,六人或七人的男孩,余衣,風舞余,勇而歸。老師點評而嘆曰:我和點也!

44、“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樹立了遠大志向之后還要勇敢面對千磨萬擊。

45、所以孔子才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堅定的志向是高貴人格的尊嚴所在。

46、孔子與弟子談志向的原文《顏淵季路侍》:

47、譯文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48、[子曰詩云]子:指孔子;詩:指《詩經》;曰、云:說。泛指儒家言論。

49、孔子語錄: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鬃印墩撜Z》

50、真正貴的是得到青睞,而不是名聲和吃相。

51、釋義: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52、情牽眉梢,情牽你知;心事種心苗,愛我猜。

53、孔子語錄: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鬃印墩撜Z》

54、孔子語錄: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鬃印墩撜Z》

5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從這句話中體現孔子喜歡學習的特點。這句話常常被人理解為:我十五歲立志學習。我認為十五歲立志學習未免太晚了,可以理解為:我十五歲立志一生都要去追求學問。

56、孔子語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鬃印墩撜Z》

57、三人行,必有成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8、釋義: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榮華富貴,對我而言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毫無意義。

59、點贊3.5萬|收藏186

60、通過談話和個別觀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學生的個性特征,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養(yǎng)出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多方面的人才。

61、孔子語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鬃印墩撜Z》

62、”3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63、知者在水中樂,仁者在樂山樂。認識的人是活躍的,善良的人是安靜的,知道的人是快樂的,善良的人是長久的。

64、窮人大喜過望,富人大喜過望。

65、凡人盡顯,我獨昏。普通人審視,我獨自無聊。

66、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75、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67、侍于君子有三個罪惡:言未及之,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色而言謂之虛。

68、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痹釉唬何崛杖『跷嵘怼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9、釋句:蠶吐絲以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制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

70、《論語·衛(wèi)靈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71、孔子語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

72、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20、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73、孔子語錄: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摘孔子《論語》

74、走著走著,一定有我的老師,選擇它的好并跟隨它,選擇它的不好并改變它。

75、以上,還可以是關于語言的;下面的人,可以不用語言也可以。

76、釋句:就像邊擔柴邊讀書的朱買臣和把書掛在牛角上的李密,雖然身體很勞累,但仍然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持不懈,最終取得卓越的成就。

77、學習·孔子·論語·勤奮學習

78、[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納不了他。后用以正確的道理不為世間所接受。

7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46、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47、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4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80、人生最寶貴的三樣東西是自信、健康和知識。學習的三個品質中,最有價值的是求知欲、求知欲和思考性。

81、后學莘莘,整齊嚴肅。釋奠舊儀,薦此馨香。

82、名字和身體?還有什么,還有什么?誰得到或死亡。

83、子貢說:“我不想別人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強加在我身上,同樣的我也不愿意把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加在別人的身上!”

84、如果你不能,你會學習。

85、有一些混合的東西,第一次從天堂誕生。寂寞兮兮,獨立而不改,周興而不險,可為天地之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道強字強,為大名強。偉大的日子過去了,飛逝的日子遠去了,遙遠的日子逆轉了。

86、我所教的是人所教的。我來當教父。

87、釋句:項橐(tuo)雖然只有七歲,孔夫子依然把他當作老師一樣請教。古代的圣賢,尚且這樣勤于學習,不恥下問,(那么我們呢)

88、釋義:君子有九件用心思慮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沒有、聽要想到聽清楚沒有、神態(tài)要想到是否溫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談要想到是否誠實、處事要想到是否謹慎、疑難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見到有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該得。

89、敵人不敢去,反要畏縮。

90、釋義: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91、如果你不能侍奉一個人,你就不能侍奉一個鬼。

92、釋句:梁灝這么大年紀,尚能獲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驚異,欽佩他的好學不倦。而我們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無量。

93、孔子·論語·誠信·道德修養(yǎng)

94、孔子語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論語》

95、孔子語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摘孔子《論語》

96、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97、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于改過等方法?!皩W而知之”是孔子教學思想的主導思想。

98、釋句:讀歷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地去翻閱歷史資料,了解古往今來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親眼所見一樣。

99、其實只要認真讀《論語》就不難發(fā)現出還有很多的章節(jié)提到了孔子的謙虛好學。

100、孔子說:“君子有三誡?!币矆詮姡皇?,在戰(zhàn)斗中放棄;而且老了也自自然衰,退出來了。

101、譯文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么?1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譯文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弊g文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p>

102、[上智下愚]智:聰明;愚:笨。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鬃诱J為他們都是先天決定,不可改變。

103、鮮鮮易顯色;父母可以竭盡全力;你可以對你的身體做一些事情;對你的朋友守信用。雖然我還沒有學會,但我把它叫做學習。

10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105、孔子語錄: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鬃印墩撜Z》

106、”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07、沒有改變就已經過去了。

108、譯文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p>

109、平坦的道路是坎坷的事業(yè),優(yōu)異的成績是努力工作的見證。

110、除了因材施教還有現實意義,孔子的一切都腐臭了??鬃臃磳θ说膫€性發(fā)揮,卻又主張體現個性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其學說之矛盾,人格之偽裂數不勝數?!耙虿氖┙獭?,是去偽存真后仍具現實教育意義的精華。

111、古往今來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有很多,關于欲望的也不少,比如這些:

112、你看到的,你看不到。夏日的微風輕輕吹過,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懷念,遺忘。只留下微微搖曳模糊的樹影。

113、[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學說。

114、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如果學了之后,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

115、沒有十字架,就沒有十字架。

116、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63、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117、回也不改其樂。10、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18、孔子的教育主張主要有三個方靣。

119、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鬃俞屃x:君子莊重又謹慎,而不與別人爭執(zhí),雖然合群而不結黨營私。

120、意思:自己不能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121、由此可見,孔子是用“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謙遜”來求學的。這句話也突出了孔子的好學。

122、孔子語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論語》(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么還有什么行為不能容忍呢?)

123、你會說法語而不知道嗎?使它昂貴。

124、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5、孔子語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鬃印墩撜Z》

126、小不忍則亂大謀。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7、孔子說:弗學怎么行?弗思怎么得?

128、道以政府,齊以懲,民以不要臉;德行之道,與禮同在,有恥有尊。

129、金秋九月,丹桂流芳。鈡鼓諧奏,曲樂悠揚。

130、沒有恐懼,就沒有憤怒。

131、明德新民,在直勝站下車。

132、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33、釋義:君主使用臣子時要以禮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時應該忠誠勤勉。

134、太,我不知道;其次,深情地贊美它;第二,恐懼;第二,侮辱它。不相信,不相信。

135、自古以來就有死亡,民無信不立。

136、子貢日:“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137、釋句:凡是讀經、史、子、集各類書,一定要口誦、心惟,也就是要諷誦吟詠,心里思惟。如果只是口誦而心不惟,則捍格而意思入不到心底去。如果只是心惟而口不誦,則神昏而志不專,早上或許會想著這個道理,到了晚上就不然了,因此所學的有時會忘了。

138、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68、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39、(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10、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140、對,然后知道重量;學位,然后kn。

141、意思是,于貢說:“貧窮而不巴結奉承人,富裕而不驕傲自大,這種人如何?”孔子說:“可以,但還不如雖貧窮而仍然快快樂樂,富裕卻謙虛好禮的人。”

142、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5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43、歲寒,然后知道松柏后凋謝。

144、愛的欲望導致生命,恨的欲望導致死亡,活的欲望和死的欲望導致混亂。

145、孔子語錄: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鬃印墩撜Z》

146、怎么會有,怎么會有死亡。

147、孔子說:“活著而不改變就是活著?!?/p>

148、釋句: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處應該互相講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們就會對他忠心耿耿了。

149、《論語衛(wèi)靈篇》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意思是,整天聚在一起,言語都和義理不相關,喜歡賣弄小聰明,這種人很難教誨呀。

150、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22、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151、它的政府是愚鈍的,它的人民是淳樸的;它的政府檢查,它的人民缺乏。他們是賢者而不快,是廉而不貴,是正直而不大步,是輝煌而不輝煌。

152、釋義: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會圍繞著它。

153、對好的禮物,再人也不敢不尊重;⊙、善有義,則人不敢違抗;善有信,則人不敢愛人。

154、孔子的實事求是的名言有很多,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然后得知而知新我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然后還有一些其他的,反正實事求是的名言名句的話,就是要你不知木蘭孔子的實事求是的名言有很多,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然后得知而知新我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然后還有一些其他的,反正實事求是的名言名句的話,就是要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要騙別人,有什么意思控制的時候就是他主要是想別人就是不要騙別人,該怎樣就怎樣,沒必要騙別人的意思就是。

155、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p>

156、儒家還講究“持志”,即確立志向之后要堅定不移,持之以恒,不能彷徨不定,時過志遷。

157、“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弊釉唬骸昂蝹??亦各言其志也?!痹唬骸澳捍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158、先有公司,原諒小罪,功德。

159、從不愿在課堂上說粗話的孩子,因為他們對自己沒有把握,有自卑情結和敏感,罵了病不治,怎樣治了病,治了病的根本原因,卻看到了自己的智慧和同學們的愛心。

160、拿成千上萬,拿成千上萬,不要少。

161、高但不危險,滿但不過量。

162、君子與之不和,小人與之不和。

163、不抱怨的人,就不會抱怨。

164、如果一首歌是完整的,如果一場浪費是直的,如果一場蕭條是滿的,如果一場蕭條是新的,如果一點是多的,如果多的是迷茫的。

165、生活在知識的懷抱里的學者不是學者。

166、人能宏道,非道宏人。54、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16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弊g文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p>

168、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fā)式”的方法論、注重童蒙、啟蒙教育。

169、大德不超過悠閑,小德也能進進出出。

170、孔子語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鬃印墩撜Z》

171、學習·孔子·論語·誠信

172、了解別人的人是智者,了解自己的人是智者。勝利者是強大的,勝利者也是強大的。知足者常樂。有意志的人。不要失去你所失去的。死并不是活著?!?、到自己偉大的終點,才能夠成為自己偉大的人。

173、指的是君子只憂愁自己的為人,不憂愁是否貧窮。

174、孔子語錄: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鬃印墩撜Z》

175、三個朋友:朋友直,朋友理解,朋友聽到。

176、我們害怕失去我們學到的東西。

177、我十有五,志于學習,三十而立,四十而不迷茫,五十而知命運,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78、孔子語錄: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為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為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薄鬃印墩撜Z》

179、說而不言,等于失?。徊灰媚愕纳囝^說話。知道的人從不失言。

180、前進就是前進,后退就是停滯。

181、孔子語錄:《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鬃印墩撜Z》

182、孔子語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鬃印墩撜Z》

183、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要謙虛好學、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一而反三”。

184、《論語》中記載孔子關于富貴問題的內容不止一處,其中最明確的一段話是,“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85、孔子說:“君子只謀求道行道,不謀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餓肚子;學習,可以得到俸祿。君子只擔心道不能行,不擔心貧窮?!?/p>

186、據《禮記·禮運》記載,有一年年終祭祀,孔子是助祭人。祭祀過后,他對學生言偃解釋了什么是大同社會、什么是小康社會。

187、請教那些不如自己有學問的人是可恥的。所以你可以用他死后的名字。

18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74、子謂于產。

189、釋義:君子做事以道義為基礎,依禮儀來實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用誠實的態(tài)度來完成。這樣真是個君子啊!

190、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91、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192、在說話方面,孔子有很多的名言,其中有一句是這么說的:“辭達而已矣”。

193、先評價自己,再評價別人。

194、世界以美國之美而聞名,邪惡已然存在。眾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

195、文,比我還多?練得像個紳士,我還沒有。

196、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9、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197、有德就是有德;失去道德就是沒有道德。上層的美德不會不經思考就行動;下一個美德不必思考。仁為之而不思;末后的義,也是出于這義。儀式上為它和莫應,然后花書手臂和投擲它。因此,先失道,再失德,再失德,再失仁,再失仁,再失義,再失禮。

198、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7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99、孔子語錄: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論語》

20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2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孔子說的名言名句(匯集49句)


“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墩撜Z》--過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來的還是可能補回?!痹谖覀儗懽魑牡臅r候,就可以引用名人的格言,名人格言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哪些讓你心中觸動的名人格言呢?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特別整理來自網絡的孔子說的名言名句,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孔子說的名言名句(1--25條)

1、儒家從來不是保守的。變則通,通則久。它隨實際的需要而不斷調整、改易完善。做人也是如此,由于天賦秉性不同、環(huán)境機遇不同、能力大小不同,不用強作要求,只要有適宜于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專注地去做就好。

2、君子莊重而不與人爭執(zhí)高下,合群而不拉幫結派。

3、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能講信用。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墩撜Z》--如果質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樸,也會流于虛浮。只有外表和內心配合適當,才算得上是個君子。

5、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其親?!鬃?/p>

6、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墩撜Z》--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難相處,親近了,他們說你不莊重;疏遠了,他們又會怨恨你。

7、一味的學習不懂得思考的人會變得僵硬,只會思考不懂得學習的人會落后與別人

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論語》--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經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學習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學習的,這是最下等的人。

9、良農能稼,不必能穡,良工能巧,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不必能容。

10、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雖然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讓他去處理政事,卻辦不好;派他出使國外,卻不能獨立地根據具體情況應對自如;這樣的人,讀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11、紳士不尋找食物,紳士不擔心道路。

12、子的四種教導:誠實和信實。

13、他的話大言不慚,要他做起來就很難了。

1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薄墩撜Z》--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你將用什么來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待怨仇,以恩德報答恩德。”

15、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孔子

16、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論語》--孔子說:“端木賜啊!你以為我是一個博學強記的人嗎?”子貢答道:“是的,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基本道理把它們貫穿起來的?!?/p>

17、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8、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1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0、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2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論語》--如果名分不正理論上便講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就一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22、用兵的原則,從精神上瓦解敵人是上策,攻打城池是下策;以征服人心為上策,單純依靠武

23、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墩撜Z》--過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來的還是可能補回。

24、喜歡知識的人不如愛知識的人,愛知識的人不如以知識為樂的人

25、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墩撜Z》--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孔子說的名言名句(26--50條)

2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墩撜Z》--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么能事奉鬼呢?

2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28、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吨杏埂?-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29、《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薄洞髮W》--《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p>

3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墩撜Z》--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于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于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guī)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并能辨別是非真?zhèn)危呤畾q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guī)范。

31、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

3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墩撜Z》--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3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墩撜Z》--默記所學的東西,堅持學習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34、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論語》--一個人固守道德而不能發(fā)揚光大,信仰主張又不能堅定不移,這種人有他不能算有,沒有他不能算無。

35、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墩撜Z》---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36、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

37、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38、《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墩撜Z》--《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39、過去的一切就好像這流水一樣,每天不分晝夜的流動著

40、射不主皮,何晏《論語集注》引馬融之語:“射五善焉:一曰和,志體和;二曰和容,有儀容;三曰主皮,能中質;四曰和頌,和雅頌;五曰興武,與舞同也……言射者不但以中皮為善,亦兼取和容也。”《論語稽求》中的解釋更加細致,現錄于下,以資參考:

41、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大眾的擁護,誠實就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勤敏就會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喚人。

42、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

4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zhí)行。

44、孔子曰:虎之鋒何,死而無悔,盡其所能。吞吃勸戒的,也必懼怕。

4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墩撜Z》--廣泛地學習,專心致志,懇切地求教,多思考當前的'實際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46、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墩撜Z》--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47、兒子絕對四:不意,不一定,不實,不我。

48、生活而不改變就是生活。

49、——奧格斯特·馮·史勒格

孔子說的名言名句70句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墩撜Z》--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痹谌粘5纳钪?,大家肯定對名人格言都不陌生吧,優(yōu)秀的名人格言能夠幫助我們找到人生的方向,你知道有哪些有趣的名言警句呢?由此,編輯為你收集并整理了孔子說的名言名句 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1、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

2、射禮。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是孔子對射禮的解釋。

3、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洞髮W》--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4、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5、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能講信用。

6、敏感而好學,問心無愧,帶著那份文字。

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墩撜Z》--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么能事奉鬼呢?

8、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論語》--一個人固守道德而不能發(fā)揚光大,信仰主張又不能堅定不移,這種人有他不能算有,沒有他不能算無。

9、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記自己所已經掌握的,可以說是愛好學習了。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11、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墩撜Z》--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為恥辱。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墩撜Z》--君子能夠協(xié)調左右但并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13、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能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墩撜Z》--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討得他的喜歡則很難。以不正當的方式討他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他在用人上,卻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難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歡心則很容易。如果以不正當的手段討他喜歡,他是會喜歡的;但當他用人時,則會求全責備。

14、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雖然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讓他去處理政事,卻辦不好;派他出使國外,卻不能獨立地根據具體情況應對自如;這樣的人,讀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15、《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大學》--《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p>

16、君子莊重而不與人爭執(zhí)高下,合群而不拉幫結派。

17、孔子學習名言我教給你了很多的知識,如果你學會了知道了就是知道了,如果你沒有學會不知道那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智慧

18、君子講求和諧而不盲從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諧。

19、樂而不*,哀而不傷。

20、子貢說:過錯,人們都看得見;等到他改正了,人們都會仰望他。

21、小不忍,則亂大謀?!墩撜Z》--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22、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墩撜Z》--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23、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

24、開始時,我對于人,是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于人,是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

25、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吨杏埂?-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26、——奧格斯特·馮·史勒格

2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戰(zhàn)斗中,三軍的統(tǒng)帥可以被俘虜,但一個普通人的意志卻不能被迫改變的。

28、老年人放松,朋友們相信,年輕人放松。

29、孔子杜絕四種毛?。翰恢饔^臆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zhí),不自以為是。

3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懂的人感動,善的人安靜,懂的人快樂,善的人長久。

31、·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32、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廣泛地學習,專心致志,懇切地求教,多思考當前的'實際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33、生活而不改變就是生活。

34、看看它們是什么,看看它們是什么,看看它們是什么。男人有多瘦?男人有多瘦?

35、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墩撜Z》--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3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墩撜Z》--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3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如果質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樸,也會流于虛浮。只有外表和內心配合適當,才算得上是個君子。

3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39、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已經溫習?

4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墩撜Z》--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為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42、《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墩撜Z》--《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43、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4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4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墩撜Z》--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46、良農能稼,不必能穡,良工能巧,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不必能容。

47、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

48、一個學者不能沒有恒心。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認為仁慈已經發(fā)揮了作用不是很沉重嗎?死后,不太遠?

49、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50、(春秋·孫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1、皮,指箭靶。古代箭靶叫“侯”,惜抱軒《經說》中記載,侯根據質地不同分三種:一是五彩之侯,畫布為正。古者與賓客宴射則用之;二是獸侯,布侯中畫獸,天子之侯畫熊,諸侯之侯畫麋,大夫之侯畫虎豹,士之侯畫鹿豕;三是皮侯,以熊虎豹之皮為質。

52、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

53、聽到合乎原則的話,能不接受嗎?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錯誤才可貴。聽到順從自己的話,能不高興嗎?而高興之后能分析鑒別才可貴。而盲目高興,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實際不改,對這種人我實在沒有辦法啊。

54、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墩撜Z》--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5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墩撜Z》--不該說話的時候卻搶著去說,這叫急躁;到該說話的時候卻閉口不說,這叫隱瞞;不看別人的臉色便隨便插嘴,這叫沒有眼色。

56、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 《論語 》

57、用兵的原則,從精神上瓦解敵人是上策,攻打城池是下策;以征服人心為上策,單純依靠武

5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以孔子之才,尚一日而三省,況于我輩乎?忠人之事,信以交友,學而時習,子何恃而立?)

59、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

60、有殺身以成仁?!墩撜Z》--能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61、君子懂得義,小人懂得利。

62、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過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來的還是可能補回。

63、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64、禮之用,和為貴?!墩撜Z》--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65、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其親?!鬃?/p>

66、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67、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愿環(huán)繞在它周圍。

6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墩撜Z》--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69、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擾亂了大事。

70、一味的學習不懂得思考的人會變得僵硬,只會思考不懂得學習的人會落后與別人

關于孔子的名言合集200句


由,教女孩知道!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隨著藝術領域的不斷拓展名人名言在其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名人格言可以讓我們了解各個國家的文化。你也許正需要一些名人格言作為參考?在這里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涵蓋多種藝術形式的信息,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失敗是成功的前奏!

關于孔子的名言(篇1)

1、孔子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鬃印墩撜Z》

3、見利思義,見危授命。——《論語·憲問》

4、有理想的地方,地獄也是天堂;有希望的地方,黑暗透著光亮;有智慧的地方,沙漠亦為樂土;有幽默的地方,苦中也能找樂。

5、解釋: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從中獲得新知識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19、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后(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7、孔子人生境界名言警句精選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孔子不能決也,我從中的到的啟示如下:

9、如果你猶豫,一切都站在那里,如果你不猶豫,你將毫無用處。

10、《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薄鬃印洞髮W》

11、孟子充分肯定教師的地位,認為當教師是君子的責任,他把國君和教師并列:“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保ā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踔涟呀處熈桉{于君之上,所謂“是王者師也?!保ā睹献印る墓稀罚?/p>

12、這四句翻譯一下很容易,但詳細闡述其深邃的思想原理與道義卻很難。按原句的直譯:沒有善惡之心的是道體,有是非之心的是人利益所在的選擇,對一切事不關己的事物進行是非判斷是人的良知,逐漸升華自己是人一輩子的使命。

13、有人譯為:不要與不如自己的人為友。這與孔子的整體思想有抵觸,似不妥,此處的“不如己”訓為“不類己”較善,引申為“與己不同道”之意,與孔子的:“道不同不相與謀”(《衛(wèi)靈公》)意思相近。在擇友標準上孔子注重的是“志同道合”,朋友要“合志同方營道同求”共弘儒家之仁道,這是由交友的目的所決定的??鬃颖梢暷切┳非笪镔|利益,為求食祿而向濱人,他說:“士志于道,而恥惡衣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

14、為了人民的利益,難道你不也利益而不付出代價嗎?

15、拼音:yīncáishījiào

1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里的說就是現在的悅,縱看中外歷史,有哪一個成功人士沒有幾個可以過命的朋友,要干一番事業(yè),如果光靠一個人的力量,那絕對是不行的,姜子牙八十遇文王,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等等,揮寫歷史巨篇的都有一幫朋友互相幫襯,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近代更有馬克思和恩格斯,毛澤東與朱德。因此,孔夫子說的有朋自遠方來,當然是人生中的一件樂事,這句話影響著后世千千萬萬個人,瀟灑揮寫了一段段輝煌無比的歷史。

17、得眾得國、失眾失國。

18、《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p>

19、孟子是尊重教師的,是樂于當教師的,他對學生的態(tài)度是“往者不追,來者不拒。”(《孟子·盡心下》)

20、以德報德,以德報怨。解釋:以公平和正直對待怨恨,以善良回報善良。

關于孔子的名言(篇2)

21、福達也為人正直。觀察文字,觀察顏色,考慮以下人。

22、取道東夷——圣人無常師

23、譯文:孔子說:“水么,能夠啟發(fā)君子用來比喻自己的德行修養(yǎng)啊。它遍布天下,給予萬物,并無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p>

24、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25、如果你不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永不停止。

26、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你看滿大街都是圣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27、筆記焚毀,為準備考試而記憶于心的細目全都忘了,此時你所學的對你才真正有用。”深思正是個中關鍵,人又怎能學而不思呢?

28、孔子周游列國時,也曾到郯國。后人為紀念孔子來郯,稱其所登山峰為孔望山,峰頂石樓為望海樓,還有紀念孔子問郯子的問官臺。明代海州刺史張峰在考證孔望山的由來時寫道:“孔子問官于郯子,曾經登山望海,世傳其崇山峻嶺為孔望山?!?/p>

29、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30、反復記憶,是在大腦中烙印的重要方法,是積累知識的主要途徑,只有積累的多了,才能進一步靈活運用,進而發(fā)明創(chuàng)新,成為成功的基礎。

31、送禮好,人家不敢不敬;有正氣,百姓不敢拒絕;有誠信,百姓就不敢無情。

32、君子以民之重,小人以民之重。

33、導演胡玫最巧妙的一點在于她把南子這個妖嬈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出來,更從側面烘托了孔子的思想道德之端正。面對南子,孔子沒有心動,而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逼仁鼓献臃艞壛藢λ恼T惑。

34、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保ā墩撜Z·子路》)孔子認為教師的道德行為和作風正派,就是不發(fā)命令,學生也會執(zhí)行;如果教師的道德行為和作風不正派,就是發(fā)命令,學生也不聽從。

35、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這種執(zhí)著和堅持嗎?但事實上,有些人做一件事,總是只要做了就行了,從來沒有想過把一件事做精、做細,完全不去思考與挖掘事物的深層含意。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細的人,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能從中看出一個人將來的成功與否。如果一個人,對待任何事都能一絲不茍地完成,認真地對待每一件小事。這樣的人,何愁不會成功呢?

36、孔子·文明·禮貌·禮儀

37、為師的進修特征不在“無師”,而在“無常師”?!叭诵斜赜形?guī)熝伞?;“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入太廟,每事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接受來自學生的啟發(fā),“起予者商也”;“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無所不悅”。這一“起予”和“助我”的思想到〈〈學記〉〉發(fā)展成為“教學相長”的概念,揭示了教育教學中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

38、人已滿,誰不足,誰不足?人若不足,王者何足?

39、愛護學生、關心學生是一個教師成功必須具備的條件,也是師德的重要內容。孔子說:“仁者愛人,”“智者知人?!保ā墩撜Z·顏淵》)孔子說仁者愛護人、關心人、把人當人對待;智者善于了解人,識別人。

40、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關于孔子的名言(篇3)

41、以上三句供你參考。希望能對你有小小啟發(fā)!

42、認為學習一定要謙虛。

43、大丈夫處世處,當交四海英雄?!鲿x陳壽《三國志?劉巴傳》

44、(工匠要想把工作做好,首先要有鋒利的工具。

45、君子使人美麗,但不使人邪惡。說明:君子會幫助別人好,不會提拔別人壞。

46、很多人在生活中面對著失戀,失業(yè)是指各種各樣的問題,覺得不開心,王陽明的話就是勸他的學生,快不快樂,和外界的環(huán)境沒有太大的因素,主要在于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有一個足夠強大的內心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47、君子食無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鬃印墩撜Z》

48、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釋子貢問孔子有什么話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說那就是比如耕種田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只憂慮自己的為人,

49、學習和學習怎么樣?有朋友遠道而來嗎?眾人不知道,卻是一愣,不像君子?

50、解釋:用功讀書便忘記了吃飯,陶醉在學問里,便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要到來。16、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51、個人覺得應該是巧言令色,鮮矣仁。因為夸夸其談會誤國,徒有其表會誤事。事實上也是如此,科學不需要夸張,也不需要修飾,只需要實事求是就可以。

52、孔子的話至今也是我們?yōu)閷W的準則。

53、其作為教學原則被后世儒家學者繼承并發(fā)揚,求我們的教師在了解和尊重每個學生的特點之后,對癥下藥,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

54、我知道我的罪,只有春天和秋天。

55、蓋茨:本是一名外國著名大學的學生,然而當蓋茨感覺到大學所教的內容并不適合自己時,便毅然離開學校,從事自己喜愛的電腦設計工作,最終積累了世界上無人能比的巨額財富。

56、戰(zhàn)爭、疾病。這三者的優(yōu)先級顯示了某種價值觀。疾病排在第三,因為那是“個人”的身體健康所應注意的;戰(zhàn)爭列名第二,因為那是“國家”的安危存亡所須警惕的;齋戒位居第一,則表示宗教上的祭祀是人與祖先的紐帶,有報本反始的意義,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足以彰顯國人的善良情操。由此亦可知,孔子的修養(yǎng)所關注的不僅是個人與國家,還推及包含祖先與子孫在內的人類世界。于此可以再問,這么杰出的修養(yǎng)能帶給人快樂嗎?

57、奈何橋上的等待、荒落了誰的青春。

58、孔子是我國古代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他雖然是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但是,他還在不斷地學習,因為他認為學習是沒有邊境的。

59、學生們以我會隱瞞什么嗎?我對你們是沒有任何隱瞞的,我沒有什么不告訴你們的,這就是我孔丘的為人。孔子對學生位學與為人毫無保留,做到了“無隱無私”。

60、就《論語》上記載的材料看來,一方面表現出孔子對弟子們的關懷愛護,另一方面表現出弟子們對老師的敬愛尊重,形成了一種嚴肅認真而又親切自然的師生關系──尊師愛生的關系,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關于孔子的名言(篇4)

61、他正準備帶客人去見孔子,恰好孔子從屋子里走了出來,學生向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孔子看了客人一眼,說:“一年有三季。”這個學生驚呆了。

62、翻譯: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過大河,這種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謹慎小心,喜歡動腦子想點子來完成任務的人?!?/p>

63、《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從孔子出生到他初入仕途、問道求政、輾轉仕途、周游列國到孔子逝世的經歷??鬃拥囊簧嵟媪麟x、跌宕起伏,但我最敬佩的并不是他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意志,而是他做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

64、四心無所累,意無所牽

65、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掌握學生的特點,才可能正確實施因材施教。

6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7、這段話對成長非常重要,想要自我提升,就要以此對照并提醒自己。

68、再次,針對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69、其核心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是人類發(fā)展永恒的主題,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70、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71、由,教女孩知道!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

72、當時看完電影《孔子》,我的內心確實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電影感動我們的,不僅是孔子師徒對自己理想和信念矢志不移的堅持,和他們相濡以沫的師生情誼,

73、一個沒有字母的人幾乎不能做任何事情。大車沒了你,小車沒了手推車,怎么能這樣呢!

74、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鬃印吨杏埂?/p>

75、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答:正確的話,能不聽從嗎?必須認真改正錯誤,才算可貴。恭順的話,能不使人高興嗎?

76、他還非經常向不如他的人請教,因為他認為三個人中,必定有可以做他的老師的人。

77、君子之名須言之,言必行之。紳士與他的話無關。

78、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曰: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79、君者舟也是,普通人也是水。水所以載舟,也所以覆舟——孔子家語

80、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鬃印吨杏埂?/p>

關于孔子的名言(篇5)

81、從教育教學上要善于啟發(fā)誘導。

82、出自先秦佚名的《論語十則》

83、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84、要好好讀書,好好寫字,快樂每一天;

85、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弄得太復雜了,應該簡化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簡簡單單的去生活。有些事情過多的重復也就無益了,比如說在生活中一些煩惱,整天揪住煩惱不放,也沒有什么意義了。人生就是一個去繁就簡的過程,簡化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在自己的情緒在自己的內心中。

86、孔子·論語·寬容·正能量

87、老師善于有步驟地誘導我們,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多方面的知識,又用一定的規(guī)矩制度來規(guī)范我的行為,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這說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它像一塊磁性很強的吸鐵石,把學生緊緊吸在自己的周圍,彌漫著一種強力磁場,導發(fā)出誘人的魅力。

88、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解釋:對可以交往的人而不與之交往,是錯失了人;對不可以交談的人而與之交談,是失言。他認為只有聰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89、韓愈《師說》中“孔子師郯子”這句即出于此。至今保存在曲阜孔廟內的《圣述圖》內,有一幅插圖名為《學于郯子》,講的也是這個故事?!皢柟佟边@個與郯國有關的歷史典故,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官制形成和遠古民族演變的重要資料。

90、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1、“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子罕》)對于年輕一代,孔子是寄予很大希望的。這里包含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發(fā)展觀點,包含有青年人超過老年人、學生超過老師、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發(fā)展觀點。

9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是孔子名言中最好的句子?/p>

93、禮之用,和為貴?!鬃印墩撜Z》

94、不愿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96、眼睛是心中的浮子,言語是行動的方向。

97、應用別人的成功模式可以為你提供一個方向。

98、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99、你能說法語而不懂嗎?使它昂貴。用手說話的人是無言的。說明:正確的話,不能聽嗎?我們必須謹慎地改正錯誤,才能有價值。難道就不能服從嗎?

100、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鬃印洞髮W》

關于孔子的名言(篇6)

101、認為對于學過的東西應該時常加以重新溫習。

102、恭順的話,能不使人高興嗎?17、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103、因材施教的發(fā)展效果——人盡其才

104、“巽與之言,能無說乎”,戴了高帽,能不高興嗎?自然高興,但“繹之為貴”?!袄[”是分辨,這些讓人聽了舒服的話,要加以推敲和鑒別。

105、學不來,還怕失去??。

106、最后,孔子心目中的“好學”有何表現?他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儒家所期許的是:讀書人(士)要成為君子,而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暗馈笔浅杉撼扇说睦硐耄覀冊趯W習時,可別忘了這個初衷。

107、如果學了之后,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yǎng)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08、因材施教是儒家教學的重要原則,其在中國教育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鬃釉谔岢鲆虿氖┙虝r暗含著"中庸"的指向,他對"材"的辨識是他施教的前提,其內容也比較靈活,不具有強烈的思想傾向性。

109、坐在長椅上,有什么好怕的。

110、客人馬上說:“磕頭,磕頭!”學生沒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個頭客人走后,學生迫不及待地問:“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說有三季呢?”

111、翻譯: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學,即知名學。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學,規(guī)范人們行為,使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忠學,是修養(yǎng)學。是培養(yǎng)人自覺自愿地做自己該做的事。信學,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yǎng)人判斷力的學問。

112、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2、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13、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人一定要有寬容之心,用寬容的心去和世界溝通,才會給自己少樹立敵人,否則會四面樹敵,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114、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薄鞍?,你搞錯了,四季!”“三季!”最后兩個人爭執(zhí)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鬃拥牡茏有南耄骸拔亿A定了?!?/p>

115、人們團結起來就能完成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智慧、雙手和力量加在一起幾乎無所不能。韋伯斯特。

116、他認為可以同學生談,進行“有言之教”,而不去同他談,這叫做錯過了人才;不可以同他談,只能進行“無言之教”,卻去同他談,這叫做浪費了言語。一個聰明、合格的教師既不錯過人才,也不浪費言語。應該采用“有言之教”與“無言之教”兩種方式。

117、正是郯子這場有關官禮制度的解說,引來了勤學好問的孔子。

118、自制上面,我還沒嘗過怎么教。

119、子曰:“剛、毅、木、訥,近仁?!薄蹲勇贰?/p>

120、要知錯就改。這些做人的原則仍然是做人應遵循的起碼道德準則。

關于孔子的名言(篇7)

121、時間·孔子·惜時·論語

122、“有教無類”的現實意義更加深刻?,F在的教育資源,不是也在想著公平的方向去調整嗎?一些私立學校,已經成為,或者即將成為公立學校的現實,不就是遵循“有教無類”而改善嗎?

123、它知道自己有多蠢,就有多蠢。解釋:他聰明可以學,他裝傻別人追不上。

124、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鬃印洞髮W》

125、有用的聊天用戶高貴而充滿努力,庸俗的言語用戶低微而空虛,郁悶。

126、或者:以德報怨,怎么樣?子說:怎樣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摘孔子《論語》

127、做事要表里一致,言行一致;

128、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1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換位思考,想想事情放自己身上如何?

130、一個小群體里,一定有可以作為老師的人。選擇學習他的優(yōu)點,反省自身有沒他的缺點,并加以改之。

131、小不忍則亂大謀。說明:如果你不能忍受小事情,大事情就會變糟。這里的小事情包括小怒和小仁與小利兩種含義,即女人的仁不能承受愛情;一個人的勇氣,不能忍受生氣,可以混亂。

132、更在于這些弟子們驚天地泣鬼神的感恩之心以及他們師徒堅貞不的赤子情懷!

133、階級、性別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人的尊嚴由此確立。以此為基礎,孔子才會進而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彰顯人人平等的智慧,啟發(fā)一代一代的中國人要“成為君子”。在成為君子的過程中,自然會“立人達人”,促成社會的仁義之風。如此可以成就個人生命的最高價值,也得到人生莫大的幸福。

134、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135、這些年經過社會毒打,深刻體會到這句話含義,不能隨意輕視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否則小丑肯定是自已!比如說你的同學中,有的學習很渣但情商高,經過在社會底層打拼而今卻腰纏萬貫;有的在班里一直默默無聞,不顯山露水,成績中庸,現在卻在體制內混得風生水起;還有的同學當年讀書時,無論成績、家庭背景、顏值都是渣渣,如今卻在鄉(xiāng)里成版具影響力的風云人物……

136、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37、曾子曰:"吾日三?。▁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38、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139、修養(yǎng)的秘訣是念茲在茲,隨時提醒自己;在進行德行修養(yǎng)時,要言行并重,雙管齊下;修養(yǎng)是快樂的保證與保障。

140、結合電影《孔子》,我受到如下啟示:

關于孔子的名言(篇8)

141、言必信,行必果?!呵锟鬃印墩撜Z·子路》釋意:說的事就一定守信任,做事一定辦到。

142、壯年時,戒之在斗、壯年時的坎在與人爭斗上、老年時的坎在因所得的失去而抱怨上。

143、孔子·論語·學習·勤奮

144、子曰:^v^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v^對曰:^v^然,非與?^v^曰:^v^非也,予一以貫之。^v^

145、自古皆有死,民無信則不立。——春秋孔子《論語·顏淵》釋意: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tǒng)治者不信任,那么國家就不能存在了。

146、多聽多聽,選好聽的;了解更多并了解它。

147、對早已正確認定的定理做進一步的研究,探索(名言警句)它的新證法,只不過是因為現有的證明欠缺美的魅力。--克萊因

148、有志之士,是仁者。無存害仁,有殺人成仁。

14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yǎng)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150、《關罘,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鬃印墩撜Z》

151、解釋:外表嚴厲而內心虛弱,這類的小人,就像是挖墻洞的小偷。1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52、強壯和美麗是青春的優(yōu)勢,而智慧的美麗是老年的財產。Demokrit。

153、學而不思則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學而不思,會被知識的外表蒙住眼睛;因為懷疑,不學而思考更危險。

154、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怎么選擇“友”?孔子說了,選擇朋友,要選擇君子,這樣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君子身上的優(yōu)點。但如何辨認君子呢?君子身上有大度的做事風范,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仁”,小到吃飯也不能失去顆“仁心”。但要是與小人交朋友呢,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小人之心,影響了自己的品德,小人呢,也就是那種嘴上說的很好聽,卻在背地里“搞”自己的一種人。

155、大學的目的,在于顯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們革除舊習,在于達到善的境界。

156、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157、《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58、王陽明心學四決是: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159、啟發(fā):教學(須)共長!

160、孔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可夸獎上進的年青人或家中晚輩。

關于孔子的名言(篇9)

161、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鬃印吨杏埂?/p>

162、孔子很重視學生的特長,并且虛心向他們學習。據《論衡·定賢》載,孔子曾說,顏淵的仁德,子貢的口才,子路的勇敢,子張的莊重,都勝過自己。但他能夠吸取學生們的長處而避免他們的短處,所以他能夠做學生們的老師。

163、多見”,再認真對照及改進自己的言行。子貢長期追隨孔子,體認了孔子“無常師”,沒有固定的老師,可以向各種人、在各種情況之下學習,以致其成就有如光照天地的日月,讓人景仰不已。

164、認為一個人光埋頭苦學并不夠,還要多思,將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才會更加有效。

165、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66、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167、白話譯文:男人在外面,應該游歷各處,結交各種品行很好的英雄好漢。

168、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169、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70、(君子可以協(xié)調,但不盲從附和,反派只盲從附和,不能和別人和睦相處。

171、什么樣的老板是好老板——工作中不違規(guī)瞎指揮、胡搞的就行!

172、記得孔子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它給我的啟發(fā)就是在我們做學問要實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裝懂。

173、在“四出求學”這一章中,孔子跟隨樂師師襄子學習周禮中的“樂”。一天,師襄子傳授了孔子一首樂曲,孔子練習了四天,師襄子覺得孔子練習的很好,便想繼續(xù)傳授孔子下一首曲子,孔子卻說自己想再練習幾天。幾天后,師襄子來找孔子,孔子說自己還要再練幾天。數日后,師襄子經過孔子屋門口,立即被那動人的樂聲所吸引,令他不能自拔,許久才緩過神來。進屋后,卻發(fā)現疲倦的孔子剛剛睡著。師襄子拿了一件外衣給孔子披上,孔子猛然驚醒,告訴了師襄子作曲人的心境,令師襄子驚嘆不已??鬃訉W習音樂,不僅僅是學會,更重要的是,他想弄懂作曲人的意圖,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彈奏境界,而這種境界,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能弄清的,為了這一天,孔子刻苦練習,反復用心體會,憑著這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彈奏出了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曲子,令人贊嘆不已!

17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鬃诱f過許多話,許多話已經過時,惟有這句話歷久彌新,對任何時代的人都有啟發(fā)和教益的意義和價值。

175、孔子的言論對為人處世的啟示:

176、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177、沒有禮貌就沒有辦法站立。

178、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179、紳士是坦率的,小人是長的。說明:君子坦蕩,猶如在坦蕩的路上行走,寧靜而舒適;小人心常為物,患得患失,所以常懷憂心。

180、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

關于孔子的名言(篇10)

181、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并不遙遠,只要溝通;愛與愛的等待并不難,只要包容。命運要用心,才能有所得;感情必須真實,才能天長地久。

182、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孔子說天說了什么呢?四季照樣運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什么呢?所謂“無言之教”,就是通過暗示、榜樣去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比嫣岣邔W生的素質,這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

183、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

184、第四,走上人生正途,要化被動為主動。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边@一章須分兩段來念,前段為原則,后段為具體作為。先論原則。顏淵請教如何行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復禮”?!墩撜Z·顏淵》中顏淵請教如何行仁??鬃拥幕卮鹗恰翱思簭投Y”,意即“能夠自己做主去實踐禮的要求”,也就是“化被動為主動”。至于“非禮勿視”四語,是就具體作為而言,要由“消極方面”不做“非禮”之事入手,再化被動為主動,“能夠自己做主去實踐禮的要求”。

185、夏天要是一直這樣就好了,一會兒梨花帶雨,一會晚來風急,空氣濡濕清冽,一頭撞進風里像撞進什么人懷里。2、人和人的感情

186、“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弊钤缡怯煽鬃犹岢龅摹3鲎杂凇墩撜Z·述而》,原文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币馑际牵嚎鬃诱f:“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187、當將軍的首要條件是勇氣。沒有勇氣,其他條件都沒有價值,因為沒有勇氣,其他條件都不起作用。第二是智慧,要聰明和足智多謀。第三是健康。薩克斯。

188、(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努力思考,結果沒有好處,最好學習。

189、“四句教”是王陽明全部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練總結,他明確指出:心的本體晶瑩純潔、無善無惡;但意念一經產生,善惡也隨之而來;能區(qū)分何為善、何為惡這種能力,就是孟子所說的“良知”;而儒學理論的重點之一—格物,在這里就是“為善去惡”。真是畫龍點睛,簡易直接,不偏有,不著空,直趨中道。這一主旨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其核心仍然是“致良知”。陽明心學的精髓就是以“良知”為核心價值的道德自覺精神,以民為本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多元和諧的包容精神,強調“知行合一”的力行實踐精神。

190、孔子夸獎弟子顏回的句子: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就是說,顏回家里很窮,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爛的小巷子里。這么艱苦的生活對別人來說簡直難以忍受,而顏回卻能夠自得其樂,真是賢人

191、孔子還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如果自身不端正,又怎么能端正別人呢?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孔子的學生子貢稱贊孔子教人“正身以俟。”荀子頌揚孔子“早正以待。”(《荀子·儒效》)

192、于是,孔子本人的快樂充分展示出來。他認真做好分內之事。他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這是盡好身為老師的職責。他又說:“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這是在生活及工作上恪守本分。這兩句“何有于我哉?”的真正含意是:只要做好這些事,我還在乎什么呢?是否得君行道,有無富貴榮華,完全不在考慮之列。基于這樣的覺悟,孔子才會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193、“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如果只顧高興,不加鑒別;如果聽了,但不改正。孔子說,對于這樣的人,我實在沒有辦法了!

194、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195、行、信。——摘孔子《論語》

196、好民之好,惡民之惡。

197、大臣的首領如同兄弟,首領如同心;國王如朝臣如狗,?于是朝臣們就把國王當作老百姓;太子的大臣如土芥菜,大臣如太子如寇裘。

198、第三,走上人生正途,全在自己一念之間??鬃右宰约鹤鳛槭痉?,他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币馑际牵盒腥孰x我很遠嗎?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在此,“仁”字不是名詞,而是動詞,指“行仁”而言,亦即走上人生正途,或具體去行善。這句話的契機在于“我欲仁”三字?!坝贝韮刃牡囊庠福约坝纱硕鲃拥牧α?。

199、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舍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200、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孔子最深意的經典名言錦集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無數杰出人物,對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老子的名言值得我們都來讀一讀,通過閱讀名言,我們可以學習其中的道理和經驗,讓我們獲得啟迪。那么有哪些經典的老子的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最深意的經典名言》,歡迎閱讀,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大家!

1、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2、慎始如終,則無敗事?!献印兜赖陆洝?/p>

3、上善若水。

4、柔弱勝剛強。

5、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7、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献印兜赖陆洝?/p>

9、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0、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1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3、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献?/p>

15、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17、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18、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19、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0、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21、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22、將欲翕(合上)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24、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25、故常無欲,以觀其妙?!献印兜赖陆洝?/p>

26、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27、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29、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献印兜赖陆洝?/p>

3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31、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32、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33、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4、征服別人的人是強人,征服自己的人是偉人?!献?/p>

35、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献印兜赖陆洝?/p>

36、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7、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道德經》

3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3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献?/p>

40、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41、浮生若夢,若夢非夢。浮生何如?如夢之夢。——莊子 《如夢之夢》

42、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萬物本有生滅,這是周行不始的規(guī)律)(而修道之法在虛靜,虛心止靜可以觀萬物象)

相關推薦

  • 書籍里對孩子影響頗深的名人名言摘錄 古語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從讀書到現在,我們讀過很多書,讀書可以帶領我們領閱世界,是最低成本的旅行。告誡我們要多看書的句子你知道嗎?為此,編輯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書籍里對孩子影響頗深的名人名言》,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2022-10-11 閱讀全文
  • 關于孔子名言名句集合 “孔子曰:虎之鋒何,死而無悔,盡其所能。吞吃勸戒的,也必懼怕。”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好多的格言,名人格言能夠幫助我們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有哪些語句優(yōu)美的名人格言呢?下面的內容是編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孔子名言名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動動手指請收藏一下!...
    2023-01-15 閱讀全文
  • 孔子名言集合63句 不對,孔子講仁,“殺身成仁”的“仁”,孔子的人身用兩個字評價“忠恕”孟子提倡義,“舍生取義”的“義”,雖然兩者都是儒家,但也是有區(qū)別的。~~還有與此相類似的句子嗎?你也許需要"孔子名言集合63句"這樣的內容,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站更新!...
    2024-04-24 閱讀全文
  • 孔子名言名句 在這里,孔子已認識到學習的內驅力不僅與動機有關,還與意志和情感有關,并且按內驅力大小把學習的心理境界分成三個層次:想學、好學、樂學。其中“樂學”是最高層次,可以產生最大的內驅力。~~你對上面的句子感興趣嗎?下面的內容是我們?yōu)榇蠹艺淼目鬃用悦洌蛟S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2023-08-28 閱讀全文
  • 荀子的名言對人的影響的句子(52句)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無數杰出人物,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多寶貴的財富。荀子名言值得我們都來讀一讀,在閱讀名言的過程中,可以激發(fā)我們的自信心,讓我們收獲良多。您知道有多少我們熟知的荀子名言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荀子的名言對人的影響的句子”,敬請閱讀,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
    2022-10-11 閱讀全文

古語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從讀書到現在,我們讀過很多書,讀書可以帶領我們領閱世界,是最低成本的旅行。告誡我們要多看書的句子你知道嗎?為此,編輯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書籍里對孩子影響頗深的名人名言》,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2022-10-11 閱讀全文

“孔子曰:虎之鋒何,死而無悔,盡其所能。吞吃勸戒的,也必懼怕。”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好多的格言,名人格言能夠幫助我們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有哪些語句優(yōu)美的名人格言呢?下面的內容是編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孔子名言名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動動手指請收藏一下!...

2023-01-15 閱讀全文

不對,孔子講仁,“殺身成仁”的“仁”,孔子的人身用兩個字評價“忠恕”孟子提倡義,“舍生取義”的“義”,雖然兩者都是儒家,但也是有區(qū)別的。~~還有與此相類似的句子嗎?你也許需要"孔子名言集合63句"這樣的內容,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站更新!...

2024-04-24 閱讀全文

在這里,孔子已認識到學習的內驅力不僅與動機有關,還與意志和情感有關,并且按內驅力大小把學習的心理境界分成三個層次:想學、好學、樂學。其中“樂學”是最高層次,可以產生最大的內驅力。~~你對上面的句子感興趣嗎?下面的內容是我們?yōu)榇蠹艺淼目鬃用悦?,或許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2023-08-28 閱讀全文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無數杰出人物,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多寶貴的財富。荀子名言值得我們都來讀一讀,在閱讀名言的過程中,可以激發(fā)我們的自信心,讓我們收獲良多。您知道有多少我們熟知的荀子名言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荀子的名言對人的影響的句子”,敬請閱讀,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

2022-10-1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