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寶寶能區(qū)分好人和壞人
發(fā)布時間:2022-03-04 寶寶入園 家長哄寶寶睡覺故事 鍛煉寶寶自己吃飯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嬰兒不懂事。但科學家發(fā)現(xiàn),其實嬰兒對成年人行為的判斷力超乎尋常,他們對成年人的惡劣行為也深惡痛絕。
能區(qū)分好人和壞人
美國耶魯大學專家們?yōu)榱擞∽C嬰兒的“知人之明”,向兩組分別為6個月和10個月大的嬰兒演示一個“木偶表演”,他們用3個不同形狀的木偶扮演3個角色:試圖登山的“攀登者”、代表“好人”的“幫助者”和代表“壞人”的“阻礙者”。“幫助者”協(xié)助“攀登者”爬上山,而“阻礙者”則將“攀登者”推下山。
隨后,研究人員將“幫助者”和“阻礙者”的木偶放在一起,讓嬰兒挑選,結果16名10個月大的寶寶中,有14個更喜歡“幫助者”,12名6個月大的寶寶選擇的則全是“好人”。這表明嬰兒們對“樂于助人”的“幫助者”更有好感。
能判斷成人表情
嬰兒的判斷力超乎我們的想象,他們的神經能感受到許多成人無法察覺的東西。半歲大的嬰兒能區(qū)分2張猴子臉的不同點,而成人則無法看出來。
多年來對嬰兒的研究還表明,嬰兒能夠判斷成人的臉部表情。將畢加索畫像里的眼睛和鼻子交換位置后放到嬰兒面前,嬰兒會把臉轉過去,但如果把真實的畢加索畫像放到他面前時,他馬上就被迷住了。
一出生就有同情心
嬰兒還有著復雜的情感,他們也會妒忌和富有同情感。
美國得克薩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哈特為了解嬰兒的思維方式,將半歲大的女孩維多麗亞和母親切麗請到實驗室。哈特將一個和維多麗亞差不多大的布娃娃交給切麗,讓她“寵愛”這個“嬰兒”。看到自己“失寵”,維多麗亞先是沖著母親笑,發(fā)現(xiàn)母親不理她之后,她開始拿腳踢椅子,切麗還是不看她,維多麗亞這時忽然大哭起來,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嫉妒心理。
此外,嬰兒從出生就富有同情心,能與其他人的情緒形成共鳴。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霍夫曼將一個嬰兒放在另一個正在哭泣的小寶寶旁邊,兩人都會大哭起來。但到半歲時,他們通常就不會跟著別人哭了,反而會沖著哭泣的小伙伴做鬼臉。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開發(fā)寶寶“學能”四大誤區(qū)
導讀:孩子的能力系統(tǒng)是多方面的,不應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誤區(qū)一:孩子發(fā)呆就是有問題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一個人坐在房間里,什么都沒做,只是看著窗外的天空發(fā)呆,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在浪費時間。對此,鄒小兵認為,孩子發(fā)呆也是一種學習,盡管可能本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處于一種學習狀態(tài)中。
其實,學習分為“外顯性學習”和“內隱性學習”,前者表現(xiàn)為學習英語課程,學習某項技能等,后者則是一種無意識學習。他還說,其實,在我們覺得什么都沒想的時候,大腦也是在儲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識去努力地實行而已。
因此,家長應該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個性、氣質特色,順其自然,讓他們的天性得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適合他們自由成長的環(huán)境。
誤區(qū)二:“迷信”智力測試
“智力測驗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據這個分數(shù)而貼上“笨孩子的標簽”,那么就會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對這些孩子的成長發(fā)展造成傷害?!睂<抑赋?,目前很多智力測驗已經落后于心理學的發(fā)展實際,只能測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長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測驗的分數(shù)低,就容易產生放棄心理,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從而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指導和幫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殺了他們在其他能力方面的發(fā)展。
孩子的能力系統(tǒng)是多方面的,不應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畢業(yè)于哈佛醫(yī)學院的美國權威學能專家梅爾???列文化博士,經過30年的臨床研究與觀察,提出了八大學習模式,即由注意力、記憶、語言、空間排序、時間排序、運動、社交和高級思維八大系統(tǒng)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關鍵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勢與劣勢,不要將孩子劣勢擴大成“問題孩子”,而是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去發(fā)揮與克服。
誤區(qū)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學一件事情比別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很長時間不適應等,這些行為都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笨孩子”的表現(xiàn).鄒小兵教授介紹說,這些都是適應性低的表現(xiàn),但這并不代表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而且,這些“慢孩子”長大后很有可能具備其他“快孩子”沒有的優(yōu)勢——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竊等誘惑時,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樣容易改變,而是抱著審視的態(tài)度去接受。國外學能專家還建議家長讓孩子學會控制節(jié)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這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怎么去控制他的行為和一些語言的節(jié)奏。
誤區(qū)四: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癥”
課堂上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安靜地聽課——這是所有老師都很喜歡的課堂氣氛,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總有一些孩子會說說話,做做小動作等,來擾亂課堂秩序,而這些孩子往往被老師認為是有多動癥的。
根據列文博士八大系統(tǒng)理論,這類孩子其實屬于運動機能占優(yōu)勢,故喜歡用肢體代表語言。所以,并不是所有“愛動”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動癥。有的孩子比較聰明,聽老師講了一半課程,就已經掌握了基本要領,知道下面該講什么了,感覺無聊便開始做做小動作。對于這類孩子,老師和家長更應學會了解其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教育。比如,老師可以在孩子感覺無聊時提個問題,夸獎一下,調動其興趣繼續(xù)聽下去。
其實,注意力集中有問題的孩子往往創(chuàng)造力非常強,他們的腦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時,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經常有沖動的表現(xiàn),所以學校就會給他們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受到老師的批評。其實,大人們恰恰忽略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正確的方法是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著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讓他們在今后的人生中獲得成功。
開發(fā)寶寶“學能”應向專業(yè)人員取經
造成以上諸多育兒誤區(qū)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廣大父母對寶寶未來發(fā)展的期望越來越高,但卻缺乏對寶寶學習能力的正確理解和認識,以致強制學習、拔苗助長、人云亦云和盲目從眾等現(xiàn)象比比皆是,對孩子的教育并沒有定勢,應該根據其天賦和特性來具體對待。公平的教育就是對所有的人不公平,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個體教育,用科學的育兒理念來武裝頭腦,”鄒小兵教授說,“開發(fā)寶寶潛能的基礎應該是尊重孩子的個性,而不是一味用共性的規(guī)則去要求他們。”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兒童保健專業(yè)人員在我國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明顯缺位。日前,由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分會嬰幼兒保健學組在全國七個城市針對1200多位0~3歲嬰幼兒父母的調查表明:超過半數(shù)的父母意識到需要特別培養(yǎng)寶寶的學習能力,但是僅有一成父母意識到從事嬰幼兒健康的專業(yè)人員指導的重要性。
而據了解,目前國際上關于嬰幼兒早期學能發(fā)展其實已經形成了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并有專業(yè)醫(yī)務人員給予父母指導。但是在國內新晉爸爸媽媽們的“育兒經”,多是從長輩、同事、幼教人員等處咨詢得來的,而很少有人會請教兒童保健專業(yè)人員。
案例分析:寶寶怎么愛罵人
案例分析:寶寶怎么愛罵人
情景聚焦:
妮妮,2歲3個月了,媽媽帶妮妮與其他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這些小朋友在一起玩得非常起勁,但是,媽媽發(fā)現(xiàn)妮妮與小朋友一起玩時總是會冒出一些不文明的話,比如:“冊那(滬語)”“笨蛋”“你這赤佬(滬語)”等,弄得媽咪很尷尬,大聲質問她:又要罵人了,這是從哪里學來的?”此時的妮妮除了驚嚇到大哭之外,什么也答不上來,好像意識到自己因為一句話而成了家長眼里的壞孩子。……
互動實錄1:協(xié)商內容——區(qū)分孩子的言語內容
看到剛才的情景,對于妮妮的語出驚人,老師也給予了關注。老師問妮妮媽媽:“妮妮罵人是什么時候開始的?”
媽媽說:“就是近一個月才開始的。”
老師:“這時候的孩子,正是口語迅速發(fā)展的時期,他們語言學習的范圍已經相當廣泛了,當然一些罵人的話也會是他們的學習的范圍。
老師繼續(xù)問:“那一般是什么情況下他會說?”
媽媽說:“最近這已經成了女兒的口頭禪了,不管是自己摔了一跤,或者偶爾尿濕褲子,她都會跟上一句難聽的罵人話?!?/p>
老師:“那你覺得妮妮理解這些罵人的話的意思嗎?”
媽媽:“這我就不清楚了,我覺得他應該知道吧。”
老師:“那我們來問問妮妮。”于是,老師耐心地詢問她,“妮妮,什么是‘赤佬’???”妮妮搖搖頭說:“不知道?!比缓笏肓讼胝f“就是寶寶”,妮妮天真地回答。
于是,老師對妮妮媽媽說:“我剛才問妮妮顯然可以看出,我們發(fā)現(xiàn)妮妮并不理解臟話原本的意思,甚至還會有可笑的答案?!?/p>
老師接著問:“那你這話從哪兒學來的?”妮妮實話實說:“就是爸爸打電話講的?!甭牭竭@,妮妮媽媽回想起了爸爸曾經和同事開玩笑的話語:“這么小的孩子就會學罵人了,今天妮妮真的是活學活用?!?/p>
老師對一旁哭笑不得的妮妮媽媽說:“其實孩子往往是很單純的,一般說來,孩子兩、三歲時,正是口語迅速發(fā)展的時期,不僅喜歡聽別人說話,講故事,也喜歡自己講給別人聽,這個時期語言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模仿性強,幾乎什么都要模仿。凡是接觸的好的、壞的行為,他都會模仿,但分不清時好時壞,所以,爸爸的一句無意的臟話,孩子會覺得好玩?!?/p>
妮妮:“哦,原來是這樣,我們一直沒有注意到,一直以為孩子是故意講臟話,現(xiàn)在明白了?!?/p>
老師:“那一般孩子說出一個難聽的話,你們家里人是什么反應,?”
媽媽回憶道:“妮妮原來就開口比別的孩子晚,每次妮妮第一次說出了難聽的話,家里的爺爺奶奶還覺得好玩,哈哈大笑,還說:我家寶寶還會罵人了.”。
老師:“大人的注意,孩子也許會覺得大人是在欣賞他的表演,所以就更加起勁地重復。結果養(yǎng)成罵人的習慣。不論什么場合,都會有一連串的臟話,說起沒完沒了。”,”
老師:“那你采取過什么措施?”
妮妮媽媽說:“現(xiàn)在在家里,只要他一說,我就很生氣,及時地制止,我無數(shù)次告訴她這是臟話,是罵人的話,寶寶不可以講,可是效果不好,你越制止,他愈發(fā)起勁。所以有時我還打他的嘴,我就怕他罵人成習慣。這么小就罵人,以后怎么辦???”妮妮媽媽露出了一絲的擔憂?!?/p>
老師:“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孩子說了難聽的話,做父母的可以試著和孩子溝通一下,分清具體情況和原因,有時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說的是難聽的話,只是覺得新鮮好玩,故意說出來表現(xiàn)自己或引起家長的注。這種情況如果我們大發(fā)雷霆,表現(xiàn)出異常憤怒的樣子,或重復寶寶的臟話,也許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強化這種不良行為。
妮妮媽媽::“可能是這樣,那以后只要他說臟話,我們是不是可以不要理睬他,讓他一個人,沒人關注他,是不是會好些?!?/p>
老師:“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p>
互動實錄2:試著不要過度反應果然,妮妮又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臟話,說完以后還看著我們一陣猛樂,想看看我們的反應。一旁的媽媽雖然尷尬,剛想說妮妮,想到了剛才與老師間的談話,示意大家都不做聲。這次媽媽也不打她,也不和她說道理,假裝沒聽見,對她不理不問,也沒有流露出驚奇的神色。妮妮說了兩次,覺得沒趣自然就不說了。老師對妮妮媽媽說:“瞧,我們保持沉默或繼續(xù)做你手中的事情,寶寶也許感到,說臟話并不能引起大人的注意,說臟話并不好玩,這樣她可能會自動減少說臟話的次數(shù)?!薄斑@方法還挺有用,看來孩子越見著有人關注,他們就越來勁,相反如果大家只是冷眼旁觀,孩子也就自己不說了。
互動實錄3情感遷移,轉移注意力,教寶貝一個新的表達方法
妮妮看媽媽也不理睬他,后一秒就故計重演,又換了一句臟話,“你是白癡啊”于是老師靈機一動,“寶寶你看,你一說這話,媽媽就覺得耳朵疼!”媽媽一聽連忙裝出很難受的樣子。妮妮聽到這樣的話,立即跑到媽媽那安慰,嘴里還說著:“不說,不說?!?。妮妮媽媽又感動又好笑。老師對媽媽說:“孩子小,你和他們講大道理或是打一頓意義都不大,不如表現(xiàn)地弱勢一些,用他們可以理解的方法來處理效果比較好?!?/p>
妮妮媽媽對妮妮剛才的表現(xiàn)很有感觸,對老師說:“ 剛才的方法讓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妮妮最喜歡看動畫片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用妮妮喜歡的卡通人來幫助教育。比如:‘天線寶寶多有禮貌?。 ?。
老師說“你可以試試呀,妮妮既然喜歡聽故事,完全可以試試在給寶寶念故事的時候,抓住機會告訴寶寶說:‘白雪公主多乖啊,你看壞皇后這么對待她,她沒有說臟話!’等等。把教育穿插到故事里,這樣的教育更能讓寶寶接受?!崩蠋煂τ趮寢尩姆椒ū硎举澩?/p>
妮妮媽:“有時寶寶說的好好的,突然停下來,想了老半天,結果說了句臟話?!?/p>
老師說:“這種情況可能是寶寶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來表達自己,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試試用另外一個有趣的新詞,比如用一些童話書里提到的咒語或聽起來很愚蠢但不是臟話的詞,轉移寶貝對那些臟字眼的注意力,比如用“你是白癡啊”替換成卡通一休中的“哥嘀哥嘀”來幫助寶貝表達自己。
妮妮媽媽:“我回去可以去試試?!?/p>
點滴感悟:
“寶寶罵人”的原因可能和家庭環(huán)境,寶寶語言的發(fā)展特點等有一定的聯(lián)系。老師以平和的心態(tài)與家長,孩子互動,與家長有不同思想的碰撞、不同智慧的結合,就是在這樣一種和諧、自然地氛圍里探討一些有效地,科學的育兒方法。在這過程中我們每個人既是學習者,又是教育者。
寶寶潛能啟蒙,誰是最佳人選
根據研究顯示,2歲以前的寶寶,對大人是最感興趣的,尤其是照顧他的爸爸媽媽,更是孩子成長時最具影響力的關鍵人物。所以,由您來擔任寶寶的潛能啟蒙大師,當然就是最佳的人選嘍!
寶寶潛能啟蒙,您是最佳人選
如果您希望帶孩子去一些專業(yè)的潛能開發(fā)學苑,那里的學費也許會是經濟上一筆不小支出,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荷的開銷;再加上孩子天生氣質的個別差異,不見得每個孩子都合適于學苑的環(huán)境,所以,最好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最佳的老師,當然就是爸比媽媽您們自己嘍!可別自我看輕喔!雖然既非專業(yè)又從沒受過特別訓練,但是,根據研究顯示,2歲以前的寶寶,對大人是最感興趣的,尤其是照顧他的爸爸媽媽,更是孩子成長時最具影響力的關鍵人物。所以,由您來擔任寶寶的潛能啟蒙大師,當然就是最佳的人選嘍!
家庭潛能EASY法,GO!
PART1:─準備好您的“心”
該怎么開始呢?
很簡單!一切從“心”開始,您的心思、您的心意向著孩子敞開了沒?OK!如果您的答案是毋庸置移的,那么,再請問您,您預備好每天給孩子多久的專屬時間?20分、40分,還是1小時、2小時?再來,您平常與孩子相處的態(tài)度如何?這個項目,是主導家庭潛能開發(fā)效果最大的關鍵!記得剛才提到的研究結果嗎?別忘了大人是寶寶最感興趣的因素,所以您的一舉一動、您的態(tài)度,將深切影響孩子對人的信任感與對環(huán)境的安全感的建立。您也許會疑惑信任感和安全感,跟潛能開發(fā)有什么關聯(lián)呢?其實,關系可大著呢!因為,對0-3歲的寶寶來說,大千世界里的一切都是未經接觸與陌生的。如果寶寶一開始就能建立起對人良好的信任感,他才愿意打開心門,跟別人有進一步的互動與關系;當寶寶對環(huán)境產生了良好的安全感,他才能放心無慮的主動探索世界、盡情學習!爸比媽媽,您的態(tài)度如此左右著孩子對外界的學習探知,實在值得時時觀照、自我調整,因為您對孩子美好的心意,需要的是良好的態(tài)度來成全,這可比長時間卻劣質的陪伴來得更具功效喔!
PART2:從生活中找資源
第一門“心”的功課準備好了,接下來呢?我們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爸爸媽媽一定也急于知道該準備哪些課程內容或器材,才能讓我們的家庭潛能訓練動起來,這門功課的竅門很EASY!一切需要的課程內容和器材就在您們的家庭生活中?!皬纳钪姓屹Y源”,這是家庭訓練不同于學苑訓練的過人之處唷!生活中到底有哪些資源可以應用呢?那可多著嘍!您可以從家里每天的食、衣、住、行、育、樂六大方面來取材,以家里常吃的食物、家人身上的衣著配件、空間的規(guī)劃、不同的交通工具、寶寶喜愛的玩具及簡單的游戲等隨時可得的資源,在每天的生活過程中隨時運用,隨時互動!這些看似平常、無奇的資源,如果您能巧妙的運用,不只能刺激孩子的腦細胞快速發(fā)育,更能幫孩子在感官、語言、社會人際、認知、生活自理、體能等方面做全面發(fā)展的提升,激發(fā)無限的生活潛力唷!
建議妙方激發(fā)延伸創(chuàng)意
現(xiàn)在,我們要提供給您的是兒童心智科院所所建議的心智成長潛能開發(fā)妙方,請您以游戲的精神來跟孩子玩一玩,也隨時觀察孩子的學習進展,延伸出更多靈活、有趣的活動,成為您啟蒙開發(fā)的應用技巧。
3月-6月
在這個階段里,你的寶寶將開始透過五種感官學習。寶寶出生后最強的感官是聽覺與嗅覺。他可以辯識出媽媽的聲音,很快地也會認得爸爸的聲音。他還可以區(qū)分各種熟悉的聲音,像是爸爸將鑰匙插入匙孔、狗吠聲,還有門鈴聲。他借著氣味來辨認媽媽,而且通常不會從任何一個聞起來不像媽媽的人手中接過奶瓶!
寶寶的觸覺很快就會隨之發(fā)展。從一出生,他就喜歡被抱著或按摩,而且寶寶的身心會透過擁抱和肢體接觸,在各方面迅速獲得發(fā)展。幸運的是,寶寶對于痛的記憶并不長久,因此如果你不小心用一根別尿布的別針刺到他,他也會很快原諒你。
視覺和味覺是兩種發(fā)展較慢的感覺。寶寶早期的視力與大人視力的比大約是20:200(即寶寶看到20公尺外物體的樣子,相當于成人看到200公尺外物體的樣子),但是不用到一歲,他就可以有20:20的視力了。寶寶喜歡注視有趣的事物,而且他喜歡臉孔勝過圖案;喜歡嬰兒的臉孔勝過大人的。剛出生的時候,假如你把手指舉在寶寶面前25公分處,他的眼光會跟著手指移動,到了三個月大的時候,則可以看到更遠的事物。
寶寶會把任何東西都放進嘴巴里--但是其中口腔冒險的成分高過品嘗味道。他會把東西放人口中,以舌頭與嘴唇來品嘗,借此進行學習。他只用嘴巴就可以分辨物體的冷熱、粗滑、軟硬,以及大小。但是到這個階段的末期才可以開始吃嬰兒食品。所以在這段時間,就讓寶寶的嘴巴單純用來學習、喝母乳或嬰兒奶粉吧。晚一點再讓他食用嬰兒食品。
在這一階段中,我們設計了許多發(fā)展五種感官的游戲,讓和寶寶一起享受游戲的趣味,幫助他快快成長。
6月-9月
當寶寶學會控制他肢體各個細部的動作--從頭到腳,從胸部到手指與腳趾的時候,他就會像一股跳動的小旋風:經過不斷練習整體肌肉動作之后,寶寶很快就會坐、在地上爬,甚至會站。同時,他抓握東西的動作,也會從用整個手掌變成手指與大拇指的精細動作。寶寶還是喜歡把東西放進嘴巴里,不過他握、丟或拋擲等動作會做得更好,而且漸漸能流暢地把食物放進嘴巴里。在你開始喂寶寶吃副食品時,多給他機會練習如何握住自己的湯匙和懷子,開始學習自己吃東西。剛開始當然是一團混亂,但是很快寶寶就能夠自己進食,而且也不需要大肆清理。
寶寶開始傾聽你的話,并且試著更進一步理解話語的意義,他聽得懂一些經常聽到的話,如:“不!”和“還要喝嗎?”;他也知道:“爸爸。”、“媽媽”和“狗狗”。他開始懂得利用肢體語言“說話”,如用手指、靠過去或是揮手再見;也更能控制臉部表情,讓別人理解他的需求。
當寶寶放開爸媽的手,開始獨立爬行的時候,他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對寶寶而言,這是一段令他驚慌的時間,因為離開爸媽的身邊會讓寶寶的心理產生不安的感覺,但是他已經準備好在你的監(jiān)督下,自己去探索環(huán)境。
寶寶喜歡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也喜歡和你一起玩,因此你應該提供各種與人互動的機會。他可能會有一點與父母分開的陌生焦慮或恐懼感,你可以和寶寶玩一些游戲,幫他度過這段時光。
建立寶寶的自尊永遠不嫌早!在你們玩這個階段游戲的時候,可以適時的幫一下寶寶,協(xié)助寶寶克服新的挑戰(zhàn),獲得信心。如果寶寶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自己來的話,就不要打斷他。
現(xiàn)在,動動你的雙手和膝蓋吧!快快跟上你那活力充沛智力飛漲的寶寶。
9月-12月
寶寶現(xiàn)在已經能隨心所欲的移動了,他能很快的四處爬行巡游、走路、跑步等。當寶寶的技巧逐漸增強的時候,你可以提供各種方法,豐富以及增進他與世界的互動。
當寶寶嫻熟身體的動作后,盡量提供寶寶各種訓練整體運動肌肉的活動。因為寶寶喜歡爬,喜歡解決東西卡住了的問題。所以在寶寶拿到各樣東西之前,最好先鎖住所有有毒藥品和貴重物品,因為很可能在你發(fā)現(xiàn)以前,寶寶就已經會伸手到餅干罐里面了。爬行是寶寶發(fā)展中,相當重要的一段過程,所以一定要讓寶寶有充分的機會去爬--除非是有緊急狀況,你連看顧他幾分鐘的時候都沒有。
寶寶的細部運動肌肉發(fā)展也在增強中,所以,盡量提供他用手指玩的東西。他可以握住一枝奇異筆,而且畫畫--什么地方都能畫!他也喜歡撿起小東西,所以給寶寶一些要用指拿來吃的食物。別忘了湯匙和杯子--他逐漸能自己吃飯了。
當寶寶試著解決他的問題,學習事物的運作方式,以及探索世界的時候,寶寶的思考能力也在快速進步。你會在寶寶一歲時聽到他說的第一個字,因此這時候,你應該多跟寶寶說話讓他學習,玩很多游戲建立他接收訊息的技巧,讓他準備好表達語言。
寶寶有很強的自我意識,知道什么是“我的”。這是一件好事--他并不是自私,只是試著了解他在這個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你可以用寶寶的名字放在很多物體上,把他的作品掛在冰箱上,給他一面鏡子看,注意他開始特別喜歡哪一件玩具。寶寶喜愛這個年紀的小朋友,所以替他找一些同齡的玩伴。寶寶的情緒越來越復雜而且多變,他會感到憤怒、悲傷、愉悅,以及羞愧、不好意思和嫉妒。允許寶寶表達他的情感,并且鼓勵寶寶表達他的情感。
寶寶不再是不能自由移動的嬰兒,而是活力四射的小人兒,他喜歡玩更具挑戰(zhàn)性的游戲,而且迫不及待。所以,趕快和寶寶一起玩吧!
寶寶三能:說話、閱讀和識字
一個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的孩子,能夠清楚地描述內心的想法,能夠從別人說的話中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語言表達邏輯性強的孩子,他的思維也有很強的邏輯性;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孩子,也會擁有更多的同伴。說話、閱讀和識字是代表一個孩子語言能力發(fā)展的三個方面,而父母可以通過以下4個途徑幫助孩子發(fā)展語言能力:途徑1:溝通▲注意尋找孩子感興趣的問題,主動與孩子交流;▲用心傾聽孩子的表達。無論孩子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晰、有條理,爸爸媽媽都要耐心傾聽,最后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安排一個家庭聊天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全家人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心平氣和地進行交流,談談各人一天中的見聞。親子游戲:☆跟我學說話這個游戲幫助孩子自然地接觸更多新鮮的詞匯,培養(yǎng)傾聽的良好習慣。玩法:媽媽先說一段話,說完后請孩子復述。媽媽在講話中夾雜一兩個新鮮的詞匯。遇到這種不理解的詞,孩子會向大人詢問。這時,大人可以趁機給孩子解釋一番。例如,什么叫“失望”,人遇到什么樣的事情才會失望等等。這樣,孩子就能逐漸理解一些新鮮詞匯。 建議:父母可以描述外出時的見聞,這樣能引起孩子對周圍事物的關注。☆說
說認識的人這個游戲幫助孩子培養(yǎng)細致的觀察能力,學會關注周圍的人。玩法:孩子從幼兒園里回到家后,媽媽問:“請你告訴我,今天老師穿的衣服是什么樣子、什么顏色的?”再請孩子描述小伙伴的特征,講講小伙伴的媽媽的長相和裝扮。在馬路上遇到熟人后可以問問孩子:“這位阿姨長得什么樣子?”或是其他孩子經常接觸的人:“樓下的保安叔叔長得什么樣子?他經常穿什么樣的衣服?”“交警叔叔都穿著什么樣的衣服?”建議:媽媽要表現(xiàn)得饒有興趣,對孩子的描述給予肯定和補充。當然,也要引導孩子描述、形容時要有禮貌,尊重別人?!钤~語接龍玩法:這是任何家庭都能隨時隨地玩的游戲。媽媽先說:“我家有只小狗?!卑职直仨毥又f以小狗開頭的一句話,例如“小狗愛吃骨頭”,寶寶再接著說:“骨頭很硬”等?!〗ㄗh:逢年過節(jié),親友聚會時玩這個游戲再合適不過了,每個人輪流起頭。途徑2:閱讀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匯,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更有人說:“給孩子一本書,就是給他開一扇窗,讓他們看得更多、更遠,生命更加寬廣?!薄诠饩€明亮的房間或角落,鋪上地
毯或墊子,讓孩子找到看書時的舒適感覺?!尯⒆幼x出聲音來。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孩子自己獨立朗讀一篇短小的文章或是有插圖的故事,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大人還可以幫孩子糾正不正確的發(fā)音。父母也可以出聲閱讀,因為你的聲音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你的閱讀風格也會直接影響孩子。▲提供家庭書架。在書架上擺上孩子和大人的書,不要擔心孩子弄亂了你的書。因為慢慢學會成為一個愛書人。適合孩子的是有畫面的圖書。有的父母習慣于只按照文字一句一句地讀,認為圖畫只起裝飾的作用。而有教育意識的父母會先根據圖畫讓孩子完整地“感知”故事的內容,再把畫面中的文字讀給孩子聽?!毯⒆诱_的閱讀順序。先讓孩子區(qū)分封面和封底,然后一邊讀書一邊用手指著文字,培養(yǎng)孩子從左到右閱讀的習慣;輕輕翻書,和孩子練習一頁一頁地翻書?!c孩子分享讀書體會。讓孩子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親子游戲:☆獵字這個游戲幫助孩子初步了解漢字的結構。玩法:先出示一張漢字的卡片
讓寶寶慢慢學會與人分享
要讓你的寶寶學會與人分享,或許需要幾年的時間,耐心等待他慢慢長大,慢慢體會“分享”的意義吧。
幫助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朋友,并且學會一些與人交往的技能,建議父母在實際生活中避免以下不良的行為反應:
1.無所謂。有些父母這樣說:“我這孩子就是小氣,拿他沒辦法。”
2.怕別的孩子要爭自己孩子的玩具而發(fā)生吵鬧,就讓孩子把玩具藏起來。
3.有些父母強迫孩子把心愛的玩具交給別人玩,孩子不愿意就嚴厲處罰。
4.空洞說教。對孩子一本正經地談話:“不自私的孩子討人喜愛,拒絕把玩具給別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以上這些做法并不是很妥當?shù)摹?/p>
給兩歲孩子父母的建議:
■確保你的孩子有較多的玩伴。如果一個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的小伙伴,或者他接觸的小伙伴的范圍非常有限,那么他就很難學會與人分享。實踐出真知,孩子只有不斷地實踐,才能真正懂得與他人分享的重要性。所以,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
■換一種方式說服孩子。如果你清楚地告訴兩歲的孩子:“你玩這個球已經很長時間了,亮亮一直在等著呢。現(xiàn)在輪到他玩了?!蹦敲茨愕暮⒆泳蜁憩F(xiàn)得更友好,更大方。當亮亮玩完了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看,他不玩了,你還可以繼續(xù)玩?!边@樣,孩子從中能夠學到兩點:一是亮亮和他一樣喜歡玩球,二是屬于他的東西,或者他喜歡的東西最終還能夠回到他手里。
■善于利用機會,以身作則。如果你兩歲的孩子非常想拿你珍貴的東西,比如你的珍珠項鏈,那你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他與人分享。你可以讓他和你一起看,但是要提醒他輕拿輕放,因為項鏈很容易拽斷。還要告訴他等他看完了要歸還給你。
跟老師學
孩子不愿把玩具借給別的小朋友,專業(yè)早教中心的老師是怎么做的呢?
先來看看繽紛主題活動中的一個場景吧:
天線寶寶來了!
迪西:迪西來了,迪西有玩具,一只球……
拉拉:迪西有球,拉拉要玩,拉拉要玩迪西的球……
迪西:不,不,不給,迪西的球,是我的,我的,不給……
拉拉:嗚……嗚……嗚……(傷心的哭)
叮叮:(安慰拉拉)拉拉為什么哭,拉拉不哭,抱抱……
小波:(拉住迪西)天線寶寶相親相愛,有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迪西、拉拉、小波、叮叮抱在一起,相互傳遞好玩的玩具,重復:寶寶相親相愛,有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給你玩!
寶寶的反應:
1.語言
芊芊(23個月)說:一起玩,一起玩……
樂樂(22個月)說:給你,給你玩……
2.行為
寶寶(21個月):分享小饅頭時,寶寶把碗里的旺仔小饅頭分給遲到的軒軒
源源(23個月):玩運動游戲“搬磚塊”時,很樂意的把“磚塊”傳遞給下一位小寶寶。嘴里咕噥:給你。
3.感情
儷儷(20個月):拉拉哭的時候,眼圈發(fā)紅,依偎在媽媽身邊。(激發(fā)孩子的同情心)
囡囡(24個月):拉拉哭的時候,跑到小木偶身邊,摸摸拉拉:拉拉不哭,不哭,抱抱,抱抱……
父母的話:
娜娜媽媽:現(xiàn)在獨生子女因集三千寵愛于一身,平時沒有機會與其他同伴互動,比較不會想到別人。現(xiàn)在進入團體生活中,又讓娜娜看到她最喜歡的“天線寶寶”都相親相愛,會分享。話很簡單,她聽的懂,看的懂,就能明白好玩的玩具應該與小朋友分享。
東東媽媽:寶寶在家說一不二的,助長了他的獨占欲,強化了他的自我中心意識。在中心的活動中,為寶寶創(chuàng)造經常與小朋友交往的機會,鼓勵寶寶將自己的玩具、圖書借給小朋友們玩和看,學會與小朋友團結友愛,養(yǎng)成了互相謙讓的好品德。
專業(yè)早教老師的話:
對于2歲的寶寶來說,一般只會想到自己,不會想到別人。由于他們思維能力所限,難以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往往以我為中心去認識事物,這是幼兒的思維特征。我們要使寶寶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都要分擔共享的道理,并使其懂得應該經常關心他人。
專業(yè)早教老師的做法:
1.老師可通過詩歌、故事等形式激發(fā)寶寶的同情心,幫助寶寶了解別人的心理感受。讓寶寶明白好玩的玩具應該與小朋友分享。
2.寶寶不愿把玩具借別人,不可強迫,更不可把玩具藏起來。老師會用商量的口吻引導寶寶樂意借出玩具,如“等你玩完了再讓給××玩一會兒,他會還給你的”。這樣使寶寶自己有控制權,他將決定什么時候可以把玩具借出,而想得到玩具的寶寶會因為機會將來臨有一種獲得承諾的安慰。
3.給寶寶練習分享的機會,體會合作的愉快。當許多寶寶在一起玩時,可讓大家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拿出共同分享,讓寶寶體驗玩別人玩具的快樂,使寶寶明白分享并不等于失掉自己擁有的東西。
4.成人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如在課程活動中相互借東西時,要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