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力讓你寶寶成為小智慧王
發(fā)布時間:2022-02-23 寶寶聽的益智小故事 適合寶寶聽的益智小故事 幼兒園說課稿力肌肉動起來,創(chuàng)造力Update
2歲前的嬰幼兒處于探索自己肢體的階段。從學坐、爬、站立到會走路,是每個寶寶必經的基本過程。而手部的精細動作,我們可以看到1、2月大的嬰兒在媽媽喂奶時,無法自己扶奶瓶,但到了3、4個月大,他就漸漸能自己用手去抓握奶瓶;到了1歲半,寶寶就進步到能自己抓握湯匙吃飯、拿蠟筆涂鴉、按壓會發(fā)出聲音的有聲書,當媽媽要他幫忙拿東西過來時,他也能達成媽媽的期望。
當寶寶到了3、4歲的階段,在小肢體的精細動作會比嬰幼兒時期更加精細,能做更多難度較高的動作,比如畫畫、玩黏土、玩玩具、拿剪刀、作美勞、能自己進食、自行穿脫衣服等;在大肢體的動作上,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僅走路走得很穩(wěn),還能攀爬、蕩鞦韆、溜滑梯,這些都是因為寶寶隨著生理年齡成長,大小肌肉動作也隨之成熟的緣故。
心智技能發(fā)展好,創(chuàng)造力上升
除了大小肌肉的發(fā)展之外,寶寶的心智認知能力也與創(chuàng)造力緊密相依。寶寶的的心智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力、語言能力、對空間與方位的辨識能力、數字能力……等,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長。
一般而言,嬰幼兒的心智認知發(fā)展,會影響到寶寶未來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學習能力,通常1歲多的孩子只能用單字或疊字溝通,3歲的寶寶,就可以講出一連串有組織且有意義的語句;到了4歲,寶寶則已能表達出內容更充實且完整的話語。如:3歲的孩子在幼稚園放學后,能向爸媽簡單表達他今天在校園里聽到且記得的內容,在數字能力方面,能從1數到3;到了4歲的孩子,除了講述今天發(fā)生過的事情之外,還能與父母進行討論,在數字能力方面,也進步到能從1數到5,對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間感基本概念,也較3歲時來得好。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你的寶寶智力超前嗎?
你的寶寶智力超前嗎?
新生兒身上不同能力的發(fā)展速度是不同的。盡管這些能力之間有某些關聯,但是根據一兩種已測出的能力的發(fā)展來判斷其他能力的發(fā)展是難以做到的。嬰兒的某些技能與其身體發(fā)育狀況有關,有些與經驗有關,而有些與兩者都相關。在設法判斷孩子聰明與否的早期跡象時,要把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偠灾?,聰明兒童在發(fā)展中各個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有可能保持住這一優(yōu)勢。
在出生時,聰明的孩子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機警。有些孩子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仿佛在環(huán)顧四周,對生活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qū)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盡管這不是完全可信的跡象,但它是個象征。很早就開始笑的嬰兒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兒童。
非常聰明的兒童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盡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嬰兒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懷孕時得到良好營養(yǎng)和關照的母親生的。這些母親也更可能在家中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和幫助,這在后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出來。較重的嬰兒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yōu)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
例如,他們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頻繁地喂養(yǎng),可以把精力轉向更多的智力活動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給孩子喂食和清洗,會認為孩子可能是社會型的人,于是就可以對他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從一出生起,與較輕的孩子相比,較重、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會發(fā)現他們處在一個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會以許多方式利用這種最初的好運氣。
多為寶寶交友創(chuàng)造機會
隨著寶寶的長大,他們也需要交友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圈子,鍛煉自己的交往能力。1歲以后,會坐會爬的寶寶,活動能力加強,他的“領地”從家里向外擴張。這時,他們像大人那樣,開始尋找與自己有相似之處的人交朋友。一個12個月大的寶寶,如果想和另一個拿著玩具小車和紅皮球的寶寶交朋友,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也拿一個玩具小車和一只紅皮球。這是這個年齡寶寶的表達方式——“我喜歡你,我們有很多相同之處呢。”
當然,不是所有的寶寶都用模仿別人的方式來交朋友。有的寶寶會爬向其他寶寶,盯著他,碰碰他,發(fā)出怪聲,甚至打他一巴掌。這是寶寶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注意我!我對你很感興趣哦?!?/p>
當看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小朋友時,寶寶的眼睛會放光,行為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大孩子會用嘴巴說,而小寶寶則是用整個身體傳達自己的興奮。他們扭動著身子,伸出手臂,手舞足蹈,再也不肯安靜下來。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的任務是為寶寶安排好交友“小約會”:安排合適的場所,約好小伙伴,準備好玩具。
與其他寶寶“約會”的小貼士:
1、兩個人玩正好。3歲以下的寶寶最好是兩個人一起玩,如果有三四個寶寶,他們就不會相互接觸了,所以每次最好只給寶寶安排一個“約會對象”。
2、時間短點比較好。2歲以下的寶寶與其他寶寶玩耍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個小時。如果你感覺到寶寶情況不妙:累了、煩躁了或是身體不適,那就趕快結束吧。
3、喜歡的比較好。為寶寶選擇他喜歡的伙伴進行“約會”,別為了圖方便,把你好朋友的女兒請來和寶寶一起玩,即使寶寶不喜歡她。
4、中間吃頓小點心。如果寶寶們在一起玩得太興奮,可以給寶寶們吃些有營養(yǎng)的小點心,好讓他們調劑、休息一下。
5、事先計劃好“節(jié)目”。安排一些寶寶可以共同參與的游戲,如:玩具汽車比賽、用蠟筆涂鴉、賽跑等。
6、不要過量。如果你的寶寶在與其他寶寶玩耍時比平時更具侵犯性,老是哭,或是不太興奮,這可能是寶寶在抱怨:“太多了!”,我們總以為和別的孩子玩得越多對寶寶越好,其實并非如此。
2歲的寶寶正在發(fā)展“自我”概念——“‘我的’就是我擁有的,我曾經有的,和我想要的”,所以如果在游戲時寶寶常常會與別人爭奪玩具,父母不必為此擔憂。沖突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是非常正常的,從成人的視角,我們覺得這是自私、吝嗇,而對于2歲寶寶來說,對玩具的激烈爭奪只不過是社交的一種方式。
給爸爸媽媽的建議:
★要注意寶寶的安全,但父母的角色不是調停糾紛的法官,而是要幫助寶寶自己解決問題。你可以給寶寶其他的玩具玩,或是建議他等其他孩子玩好了再玩,但不要把玩具從一個孩子手中拿走給另一個孩子。
★別指望寶寶們一直玩得很融洽,特別是其中一個累了或是身體不舒服時。但有時候寶寶們玩得不好只是一個信號:他們彼此不喜歡。年齡相當并不意味著就一定一拍即合。當孩子們玩不來的時候,父母不要強迫他們。讓他們分開一段時間,幾天或幾個星期以后他們也許又會成為好朋友。
★害羞是友情萌芽的障礙。如果你發(fā)現,你的寶寶高高興興坐在一旁,自己玩或是看著別人玩,你可以幫助寶寶“打破堅冰”。但是專家提醒,父母最好是幫寶寶創(chuàng)造交往情境,而不是幫他找朋友。
3歲以后,隨著語言的發(fā)展和社交技能的完善,孩子間的友誼達到了更高的水平。他們交起朋友來更老練了,一起玩玩具、做游戲,也學會了輪流。當寶寶試著獨自爬向其他的小朋友時,請給他正面的贊美和積極的鼓勵,因為這是孩子學習獨立與自信的機會。讓寶寶深切地感覺到探索世界的愉悅,及與人相處的互動,會帶給寶寶極大的滿足。
為寶寶創(chuàng)造良好音樂環(huán)境
從寶寶出生到2歲屬于感知運動階段。在這一階段,寶寶建立的所有認識基礎,是他日后感知發(fā)展和智慧發(fā)展的起點。開發(fā)這一階段的智慧,孩子將終身受益。而音樂是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因此適時地對寶寶進行音樂啟蒙,將對智力發(fā)展起到獨特的作用。那么,應該怎樣給寶寶進行音樂啟蒙呢?
一、對寶寶的音樂啟蒙應始于胎教。因為早在母腹中胎兒就有了聽覺,所以在母親懷孕期間應該讓胎兒多聽音樂。
二、爸爸、媽媽要讓寶寶一出生就生活在充滿音樂的天地里,放輕音樂刺激孩子的神經發(fā)育,進行音樂的啟蒙訓練。
三、隨著寶寶的成長,爸爸、媽媽可選擇各種情緒的樂曲、歌曲和寶寶一起欣賞,并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寶寶,使寶寶會逐步感受樂曲、歌曲的性質,如活潑、歡快、抒情、柔和,并做出相應的情感反應,如高興、生氣,讓寶寶分別用表情和簡單的動作表達出來。
四、爸爸、媽媽可購買一些小樂器,如鈴鼓、電子琴、口琴,也可以自制一些沙球、響板等,讓寶寶自由地去摸摸、敲敲、吹吹,發(fā)出各種聲音,激發(fā)寶寶的興趣。
五、用鈴鼓、沙球等打擊樂器,讓寶寶感知節(jié)奏。爸爸、媽媽敲出什么樣的節(jié)奏,讓寶寶也敲出相同的節(jié)奏。
六、爸爸、媽媽可以選購一些旋律優(yōu)美、歌詞簡單、情趣性高、游戲性強的嬰幼兒歌曲磁帶,放給寶寶聽。在寶寶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再教寶寶唱。還可以教寶寶做簡單的動作,做音樂游戲。
總之,爸爸、媽媽應因地制宜,為寶寶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音樂環(huán)境。在引導寶寶學習欣賞、打節(jié)奏、唱歌、表演、做音樂游戲的過程中,注意激發(fā)寶寶對音樂的興趣。不失時機地進行音樂啟蒙,可以使寶寶越來越聰明。
智慧,藏在寶寶的小拳頭里
打開小拳頭,開啟智慧之門
·手和寶寶的大腦發(fā)育關系密切。
手的動作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fā)育,而且對誘導嬰兒心理發(fā)展起了前提的作用。
·手指分開后,可以隨心所欲地擺弄各種物品,使嬰兒能夠主動地學習和從事各種活動,知覺和具體思維能力得到發(fā)育。
·通過手部動作,嬰兒和環(huán)境產生了互動,幫助嬰兒建立自己和環(huán)境互動的概念,這種互動的經驗對嬰兒今后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打開小拳頭,媽媽該怎么做
生活時間
·生活中,時常打開寶寶緊握的雙拳,會讓他有舒展手指的輕松感覺;
·洗澡的時候別忘洗寶寶的小手。把手指尖輕輕伸進寶寶的手掌里,在小手心里輕輕地來回轉動,邊清洗邊按摩;
·喂奶的時候把寶寶摟在懷里,把手指伸進他的手心里,大手握小手,輕輕地摸一摸,緩緩地搖一搖;輕輕撫摸、張開寶寶的拳頭,讓小手掌觸摸媽媽的乳房和媽媽的臉;不停地和寶寶說說話。吸吮媽媽的乳汁、感覺媽媽肌膚的溫暖,寶寶滿足又舒服。
游戲時間
·給寶寶的手指做按摩
1、寶寶吃飽喝足、心情愉快的時候,可給寶寶的小手做按摩,肌膚溫柔的觸感能刺激寶寶觸覺神經,使寶寶身心放松,小拳頭很容易就松開了;
2、拿起寶寶的手掌,輕輕掰開拇指,再將手指一起打開,閉攏,再打開,邊做邊說話、唱歌。握住寶寶的手指,輕輕地一根一根打開,再一根一根合攏,輕柔地撫摸;
3、鼓勵寶寶頻頻“出拳”,練習手眼協調,觸碰、抓拿東西;
·把玩具放入寶寶的手掌
讓寶寶握住玩具,媽媽拿住寶寶的小手,一起搖搖,聽聽玩具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在游戲中寶寶慢慢學習控制、使用自己的手。
注意:正確握姿——姆指和4手指要相對而握。
1、選擇適合的玩具。適合寶寶手掌大小、會發(fā)聲、材質柔軟的玩具。
2、寶寶玩的時候旁邊一定要有大人陪伴。
·抓住媽媽的手指,仰臥起坐
主要鍛煉寶寶的鍛煉抓握力。
寶寶躺在柔軟的棉墊上,媽媽雙手食指伸進寶寶的手掌,讓寶寶緊緊抓?。晃兆殞毜氖滞髲难雠P慢慢提拉至坐位,再輕輕放下。寶寶的頸背部肌肉也得到了鍛煉。
·玩手,寶寶成長重要里程碑
當寶寶開始凝視自己的小手、相互觸碰——這是手部發(fā)育的出發(fā)點。手成了寶寶最好的玩具,他要開始學習抓握東西了。
大約3個月前后,寶寶常常把自己的小手舉到眼前凝視,左看右看,熱衷于玩自己的手,忽而手指頭一張一合,忽而兩只小手纏繞在一起,忽而又把自己的手送到嘴巴那里舔一舔。有時候他還會伸手抓人、抓任何伸手可及的東西了!
重要提示:半直立,是刺激寶寶玩手部游戲的姿勢。
寶寶平躺,自然會對自由地轉動身體和踢腳揮手感興趣,舉手則顯得不方便。如果你把寶寶抱在懷里,保持半直立的姿勢,寶寶會興致勃勃地轉動腦袋東看西看,手和手臂會自然地張開、合攏,玩手或玩具。
不讓寶寶成為“草莓族”
大家都說現代的寶寶各個就像漂亮的草莓,外表看起來可愛又迷人,但不小心一碰、一踩就爛掉了。你是否也經常覺得寶寶只要遇上挫折馬上就退縮或惱羞成怒,缺乏解決問題的耐心;或是個性非常依賴,大小事都懶得自己動手做,隨時討救兵。
挫折忍耐度高低對未來影響大
現代的爸媽非常忙碌,經常以物質來補償沒時間陪伴寶寶,于是,寶寶養(yǎng)成要什么有什么,但卻不懂得珍惜的心態(tài),此外,爸媽沒有耐心或時間去等待寶寶慢慢來,干脆什么事都幫寶寶做好,寶寶就因此失去了嘗試、解決的機會,久而久之,就變成缺乏耐心、要什么立刻就要有、遇上挫折不知如何是好的性格。
寶寶的挫折忍耐度高低,除了先天個性之外,家長后天的影響也很大,例如小時候寶寶跌倒了,家長就說是地不平、我們來打地板、或是責怪寶寶不小心,加重寶寶悲傷的情緒,讓寶寶沒有在失敗的當下,學到面對失敗的正確做法。
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隨時都有遇上困難及挫折的時候,例如與同學人際相處、新的功課、新的才藝等等,如果寶寶挫折忍耐度高遇上問題時,心態(tài)上肯接受失敗,就能夠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朝目標前進;反之,挫折忍耐度低的寶寶,遇上問題會采退縮、生氣、放棄的做法,那幺將來在學習成就方面,可能變成低成就、沒自信、人際差的情況。
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挫折忍耐度
期望寶寶有良好的挫折忍耐度必須循序漸進,當寶寶遇到挫折時,家長應該引導他去找出挫折的原因,陪他一起檢討其它改善的方法,最后建議他再試一次、兩次、三次,當寶寶發(fā)現很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就由此建立自信心,未來即不會輕易被挫折給困住。例如,學習新的功課,寶寶一開始可能不懂,但是高挫折忍耐度的寶寶會選擇再問老師或爸媽、自己再試一遍、看看同學怎幺做,而不是立刻就生氣或放棄。
1.不要隨口答應寶寶:大人經常的失約,會讓寶寶對承諾及大人的話失去信心。
2.不過度預期寶寶的能力:不要灌輸寶寶:你絕對是第一名、我最喜歡你考一百分等,因為過度膨脹寶寶的能力,會讓他覺得只有第一名的他,爸媽才會喜歡,如果做不到、失敗了,爸媽、老師就不愛他,使他不愿意面對挫折及失敗的時候。
3.不要剝奪他嘗試的機會:不要因為怕寶寶失敗,就不讓他試試看,小時失敗經驗并不會造成什幺大損失,反而能讓寶寶了解失敗沒什幺大不了,否則等長大之后,小挫折可能會變成大石頭,寶寶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將石頭移開。
獨立性很重要
每個寶寶終究都會獨立,而獨立時間不妨隨著他的生理發(fā)展,例如一歲前后鼓勵寶寶學走路,就是行動獨立的時機;三歲左右鼓勵寶寶進入寶寶園的團體生活,學會與人相處的獨立。
爸媽應該先給寶寶溫暖的環(huán)境,也就是在學習獨立的過程中必須是愉快、滿足、沒有過度強迫的,每當寶寶靠自己多完成一件事時,就是邁向獨立的表現。
依照成長發(fā)育讓他自己來
很多爸媽(尤其是祖父母)會以為寶寶還小,不會或做不來的理由,總是習慣替寶寶做事情、解決事情,所以,培養(yǎng)出很多三、四歲還不太會吃飯、不會穿鞋子或是遇上事情沒主見的寶寶。
生活自理能力的獨立,就是寶寶成長的第一步,建議家長依照寶寶的生長里程,鼓勵他自己去做一件事,而剛開始一定是不熟練、不完美的,但是家長只需要給寶寶時間,多多示范正確的做法,就會發(fā)現寶寶越做越好。
思想上的獨立也不可忽略
除了行為上的獨立,思想上的成熟也非常重要,寶寶如果可以從小就學會自己做判斷及決定,同時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在未來學習上,多半會自動自發(fā),不需要大人隨時緊盯不放,就能夠做好自我要求。
思想要獨立,爸媽必須讓寶寶學習如何自我安排、自我認同、做最好的判斷。在成長的過程中,爸媽或老師必須扮演引導、示范的角色,因為寶寶會從模仿與觀察大人的方法中,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表現,例如家長總是可以流暢的處理家里整理打掃工作,慢慢地寶寶會嘗試用看到的方式來整理他的玩具或桌子。
早教 為早產寶寶智力助跑
許多早產兒,特別是懷胎不足8個月出生的寶寶,他們的腦部發(fā)育并沒有完全成熟。不過,這沒關系,嬰兒的神經發(fā)育可以一直延續(xù)到兩歲以后,所以,他還是有機會的。
事實證明,寶寶(包括早產兒)出生時,就具有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和對疼痛的感受力。我們只要采取多種措施,就可以很好地促進寶寶的腦部發(fā)育。
撫觸,促進情感交流
嬰幼兒撫觸是一種情感交流。通過媽媽的手,讓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傳達到寶寶大腦,使眼睛、手腳都跟大腦活動聯系起來,促進神經系統的發(fā)育,從而提高寶寶的智商和情商。
撫觸能改善寶寶的睡眠,促進胃腸的消化能力,增強免疫力等,使寶寶感覺舒適而平靜,提高他的應激能力。堅持每天為寶寶按摩,他的食量可以明顯增加,頭圍、體重、血色素等都增加較快。
撫觸要點
撫觸時要保持室內溫暖,室溫一般在25攝氏度左右;要選擇在寶寶進食后l小時和清醒時進行;按摩時媽媽的手耍洗干凈,適量涂點嬰兒潤膚油在手心,搓勻后再進行。按摩的順序為頭一腹一背一四臟。
游泳,好處多多
如果說撫觸是一種“被迫”,屬于媽媽“強行”與寶寶的感情交流,那么游泳就是寶寶自個兒“做主”的事了,那是寶寶探索外界的最早的途徑之一。
在寶寶半歲以前,他既不能坐,也不能爬、走,這就大大限制了與外界的接觸。而游泳則為寶寶“開禁”,讓他與外界“親密接觸”。游泳這一復雜動作是要在大腦支配下完成的,這就使大腦對外界的反應能力加快。
經常游泳還能使寶寶的心臟更加發(fā)達,肺活量增加,消耗過多的脂肪,以及提高耐寒和抗病的能力。
寶寶多聽故事長智慧
日本最新一項研究顯示:父母長為孩子說故事,不僅能增進親子交流,還可以促進兒童大腦發(fā)育。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相當活躍,這個邊緣系統主要掌管人類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父母在說故事的同時,孩子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因此跟著生成發(fā)展,同時在父母的陪伴下,對于兒童的情緒控管及腦部智商發(fā)育也有相當顯著的影響。
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還能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多接觸言語溝通,有助于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發(fā)展,除表現在能正確發(fā)音,掌握一定的詞匯外,還表現在學會組詞或成句的一些規(guī)律上。如果我們能夠配上合適的音樂講述故事,會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聽讀的習慣以及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萌發(fā)幼兒初步感受和表現美的情趣。有助于挖掘幼兒學習的潛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在班中,我們每天都有美文誦讀時間,孩子們在這時能夠集中較多的注意力。如果忙于生活的您沒有太多時間,那也希望能在睡前為他們說上一個小故事,因為睡前靜聽故事,有助于幼兒很快入眠和矯正他們某些不良的睡眠習慣;可以讓幼兒在寬松舒適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學習,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請家長們注意:給孩子聽故事時選擇的聽讀材料,除了考慮到其科學性、教育性和適當的趣味性外,還必須注意其效果不得和誘導幼兒入睡這一目的相抵觸。
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寶寶父母怎么做?
養(yǎng)育寶寶,父母有責。習慣了照顧寶寶成長的父母,你們知道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嗎?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首先應該了解創(chuàng)造力是考慮周密,與發(fā)明不太一樣。在處理事情時能發(fā)現問題的關鍵、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是“敏覺力”;能想出很多解決的方案,這是“流暢力”;一個方法行不通就采用別的辦法是“變通力”;能用別人想不到的方法叫“獨創(chuàng)力”;做事周詳則是“精密力”。所以創(chuàng)造力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發(fā)明是有差異的。
另外父母本身也要有創(chuàng)意,才能培養(yǎng)孩子。至少觀念要開通、心情要開放,那么身旁的一景一物莫不可做為教材。我有個口訣:“微笑和點頭,專心聽他說?!被蚴嵌紫驴此?、看他做。要了解和幫助孩子就要走入孩子內心的世界;微笑就是傾慕、喜歡他,而點頭表示接納,這樣才能走入他的世界。有人幾年前在女師專當主任時,有一天他兒子對他說:“我希望有兩個爸爸”當時他嚇了一跳,可是馬上又接著問:“哦!為什么?”“我希望一個爸爸在女師專上班,一個爸爸在家陪我。”這句話使他知道陪他的時間太少了,所以“傾聽”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之了。
孩子一天天聰明,只靠學校是不夠的,也要家庭密切的配合。激發(fā)孩子的潛能在家庭部分,父母應該有幾點認識——
了解父母要知道孩子哪些行為是創(chuàng)造力、哪些不是。有個外國學者以孩子像狗或像貓來分別,貓是比較淘氣、調皮而狗則比較呆板、不拐彎;因此有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較像貓。
示范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
鼓勵父母要鼓勵孩子提出各種想法,即使有些答案是想像也不要遏阻;更何況,很多事經常不是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而且往往有很多的成功是得自第二個正確答案。
父母要多充實自己父母不要一心寄望學校;如果不懂方法,現在有非常多的親職教育參考書或講座中以學習,成功的父母和孩子是一塊兒成長的。我家經常開家庭會議,大家都要說出家人的優(yōu)點與缺點,然后依情況再貼貼紙或畫星星;另外,我也鼓勵孩子寫日記來增進語文能力。
根據研究顯示:“父母教養(yǎng)態(tài)度如果比較熱情、民主而非冷漠、獨裁,孩子的智能比較高?!痹跍嘏錆M愛的家庭中,父母能尊重和接納孩子的問題,鼓勵和贊美孩子的優(yōu)良表現,不但可以幫助孩子發(fā)展健全的人格,還能激發(fā)其創(chuàng)意而變得更聰明。最后,還有一個重點要提醒的是,不僅要父子連心、母子連心,夫妻還必須連線。因為,家庭破裂固然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但最大的禍首是夫妻的教養(yǎng)態(tài)度不一,所以夫妻一定要事先溝通好,給孩子一個自由、安全、和諧的氣氛……
總之,“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备改甘呛⒆拥谝晃粏⒚衫蠋?,也是孩子最早的認同對象。有創(chuàng)意的父母常會把日常生活中的學習變得新奇有趣;他們會傾聽、有容忍不同意見的雅量,能鼓勵孩子自動自發(fā)的學習,提供無批判性的家庭氣氛;并允許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對孩子所能處理的事情也盡量讓他參與決定。在一篇‘如何培養(yǎng)超級巨星’的研究中,帶來令父母興奮的消息——只要有合適的環(huán)境,幾乎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更有成就,生活的更好、更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