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不會遺傳卻能傳染?
發(fā)布時間:2022-02-08 中班預防傳染病教案 幼兒園預防傳染病說課稿 小學班會預防冬季傳染病個人感悟害怕,是幼兒擁有理性、潛力和自我保護、自我調適能力的明證。
在看魔幻影片時,許多人都對影片中的魔幻世界內的各種奇怪事物產(chǎn)生恐懼,這種害怕會讓人在看完影片后還心有余悸。而早已為我們熟悉的世界對幼兒來說就是魔幻的,世界上的一切對幼兒來說都是那么的新奇新鮮,從而讓孩子產(chǎn)生出種種的恐懼。但是絕大多數(shù)孩子能夠很快地擺脫恐懼并長大成人。
一、膽小、害怕對孩子有保護作用
膽小害怕說明幼兒對新事物的體驗比較敏感,觀察得比較細膩,這些雖然妨礙了他接納新事物,適應新環(huán)境的速度??墒牵懶『秃ε履軌蚴购⒆硬扇「踩?、更慎重和更有益的方式協(xié)調他與外界之間的關系。
二、各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害怕對象
研究發(fā)現(xiàn),正常兒童中,90%以上的幼兒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歲的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的6-12歲兒童有七種以上的害怕。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有不同的害怕對象,如:
1、0-6個月:高分貝的噪音,突然而來的聲響,身體陡然失去支撐;
2、6個月-1歲:一般意義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環(huán)境,浴盆和浴缸排水;
3、1-2歲:一般意義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傷、排便;
4、2-5歲:害怕黑暗、孤獨,想像中的怪獸、強盜、醫(yī)生等。
三、測試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嗎?
懼怕與兒童身體發(fā)育的狀況和應對能力有關,會隨著兒童體力,智力和經(jīng)驗的發(fā)展而不斷消失和變換。一般來說,正常發(fā)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害怕和恐懼,為時短暫,一種懼怕很少持續(xù)一年以上,多數(shù)在三個月內消失,很少會對兒童的行為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
孩子的害怕屬于正常還是病態(tài),可以根據(jù)下列問題進行測定:
1、孩子的膽怯不安是否只是針對某個事物或現(xiàn)象,與這個事物或現(xiàn)象相關的其他因素不會引起他的恐懼?
2、離開了受驚物或現(xiàn)象后,孩子的懼怕反應是否隨之消失?
3、在看圖片、電視或一般的談話中,如果孩子看到或聽到他所懼怕的事物或現(xiàn)象,他是否表現(xiàn)出無所謂的樣子?
4、經(jīng)歷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響?
如果對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是是,說明孩子屬于正常發(fā)育過程中的膽小害怕;否則,說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懼怕的持續(xù)時間超過三四個星期,以致于喪失某種能力,伴隨明顯的癥狀心律過速,頭暈眼花,惡心和失禁等,這需要到兒童醫(yī)院就診。
四、膽小,不會遺傳,卻會傳染
前蘇聯(lián)的心理學家做過一項實驗,主要借助于皮膚電反應來客觀地測量緊張情緒下的男性和女性差異,結果發(fā)現(xiàn),男女在測定數(shù)據(jù)上的差異并不大,而在情緒表象上的差異很大,女性顯得比男性更緊張、更害怕,更憂慮。顯然,這種表象與數(shù)據(jù)之間的分化是文化因素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的文化相信女性是膽怯的,也允許女性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緒真相,她們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緒,成為女性特有的行為傾向。男性則相反,我們的文化不鼓勵甚至否定男性表露自己的情感,理想的男性是不被情緒控制的,富有理性的人,從小到大,男性都受到這種社會教化,即男子漢大丈夫不為情所動,男兒有淚不輕彈。
這就說明,媽媽膽小是被鼓勵的,甚至是被爸爸欣賞的,媽媽毫無顧慮地表現(xiàn)出膽小的樣子,經(jīng)由孩子們的面容、學習和模仿,成為他們行為傾向的一部分,尤其是女孩子們,她們就更樂于同化媽媽的性別特征了。
五、用漸隱法消除孩子的懼怕
美國心理學家瓊斯用行為學原理成功地消除了一個孩子的懼怕。小彼得年僅兩歲,特別害怕兔子、白鼠等,甚至連皮毛和棉絨也怕得要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已經(jīng)不得而知,但是這不重要,用行為學原理中的漸隱技術可以根治他膽小甚至不如鼠的毛病。瓊斯的做法并不復雜,就是當彼得與其他孩子一起玩得高興的時候(這一點是關鍵),她給孩子看一只兔子,她天天堅持這樣做,先是遠距離地,后來兔子的距離與孩子一天比一天近。開始時,彼得對兔子仍然怕得很,但隨著這一過程的進行,他的恐怖開始減弱。漸漸地,他能夠容忍兔子與自己靠近,到了第四十五次,他已經(jīng)可以將抱到自己的懷里撫摸它,并讓這個可愛的小動物輕輕地咬自己的手指頭。
漸隱法對治療孩子的緊張、恐懼和焦慮等心理和行為問題有特殊功效。有的孩子怕在公共場合說話、怕黑、怕獨處,怕坐飛機和電梯,怕某種響聲、怕某種小動物等,都可以用漸隱法幫助孩子慢慢消除。
有效使用漸隱法的要點如下:
1、正確選擇目標刺激和目標行為
行為心理學所說的刺激就是我們在普通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的行為所發(fā)生的外在環(huán)境、條件或者前提。本案例中的目標行為是與兔子共處,目標刺激是不斷拉近彼得與兔子的距離。
2、選擇合適的起始刺激
在漸隱程序中,選擇一個能保證引起目標行為的起始成績是非常重要的。瓊斯為小彼得選擇的起始刺激是他能夠忍受兔子出現(xiàn)的最遠距離。
3、安排目標刺激的漸變程序
如果在開始訓練時,孩子能被起始刺激多次促進出正確的行為,就可以確立下一步的目標刺激,目標刺激的漸變程序需要細心、耐心和慧心,父母要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確定漸隱速度。如果孩子開始出錯了,可能是漸隱速度太快或者漸隱步子太大,這時必須要把目標刺激再細化到孩子能接受的程度。當然,漸隱速度和步子也不能太慢、太小,孩子有可能對低標準的刺激目標產(chǎn)生依賴,從而在原有水平上停止不前。
六、其他教育策略
1、糾正孩子的膽小需要特別耐心,盡可能讓他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來克服膽怯,不要急著讓孩子采取行動克服膽怯。在你希望他有明顯改善之前,先給他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修整時間。
2、仔細觀察,表揚孩子的點滴進步,促進孩子把自己不經(jīng)意的行為變成穩(wěn)定的行為。
3、樹立良好的榜樣。檢查一下自己的言行,看看是否粗心大意地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過焦慮、恐懼,這些消極感受都可能傳染給孩子?!綟236.Com 活動范文吧】
小貼士:
糾正膽小的孩子,父母不宜使用以下五種方法:
常常嚇唬:如別哭,老虎來了。再鬧,警察抓人。不要亂跑,外面有人抓小孩拿去賣。
過度保護:因為你的保護不能幫助他擺脫所有的恐懼。
心情急切:強行讓孩子面對新事物、新環(huán)境,因為幼兒這時在觀察、在審視。
過份關注:因為這樣不僅鼓勵了孩子的膽小,還有使他更加害怕的危險。
生氣嘲笑:害怕已經(jīng)產(chǎn)生而孩子不敢釋放,壓抑則會使情感得到更大的傷害。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會遺傳的“數(shù)學焦慮癥”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顯然并非所有人都能學好數(shù)學,很多人甚至對其望而生畏。英國《衛(wèi)報》稱,全世界約1/4的人患有“數(shù)學焦慮癥”。從現(xiàn)在開始,要想讓孩子成為數(shù)學“學霸”,家長們自己得先對“數(shù)學焦慮感”說不。
一項新研究顯示,“數(shù)學焦慮癥”居然是會遺傳的。
遺傳的方式?幫孩子做功課。
根據(jù)一項針對一、二年級學生的調查研究表明,那些自己患有“數(shù)學焦慮癥”的父母的孩子也會學不好數(shù)學,并且也患上“數(shù)學焦慮癥”,尤其是在父母經(jīng)常幫他們完成數(shù)學作業(yè)的情況下。
研究人員調查了來自中西地區(qū)的29所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438個孩子,在學年的始末分別測驗了他們的數(shù)學能力和數(shù)學焦慮感。而這些孩子的父母也要完成有關數(shù)學焦慮感和幫孩子完成作業(yè)的頻率的問卷。
調查結果非常引人關注。那些自己患有“數(shù)學焦慮癥”的父母越想幫他們的孩子,孩子的數(shù)學越差,甚至和同齡人的水平相差1/3之多。而正因為孩子成績差還會進一步惡化尚處于初期階段的“數(shù)學焦慮癥”。
“家長們顯然不是想害他們的孩子,”芝加哥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同時也是有關焦慮和表現(xiàn)的《窒息》一書的作者SianL.Beilock說“但我們必須保證他們的投入是真正有效的。他們需要認識到自己的數(shù)學焦慮癥,而且對孩子說什么話其實很重要?!?/p>
舉個例子,她說,要安慰一個對做作業(yè)感到很痛苦的孩子,如果對他說,“我也不擅長數(shù)學,這也沒什么,”這就并不是一個良好的信息。
這項研究結果對來自賓州阿斯帕的四個孩子的母親JenniferHare來說一點都不意外,在大學里,她的父母也患有數(shù)學焦慮癥,所以她當時也果斷為了避免上數(shù)學必修課而改換了專業(yè)。
一位“足球媽媽”(非常重視小孩休閑活動,親自開車接送小孩參加運動,活動的母親)仍在努力地幫助她患有數(shù)學焦慮癥的孩子。為了掩飾她自己在面對那些擬代數(shù)問題的痛苦表情,她用一張紙擋在自己臉上。但這糊弄不了她的孩子——也許是因為她經(jīng)常會突然憤憤地說:“這些老師在想什么?他們是瘋了么?”
數(shù)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關注數(shù)學焦慮癥的影響,一些研究顯示,10%到20%的成人備受數(shù)學焦慮癥的困擾。數(shù)學焦慮癥不僅影響到考試成績還會影響自信心和日常的計算能力。(例如:涂客廳的兩面墻需要多少加侖的涂料?你能夠用制作兩層蛋糕的食譜配比來制作三層蛋糕嘛?)
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數(shù)學焦慮癥專家MarkH.Ashcraft解釋這個現(xiàn)象非常好理解,“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問題需要大腦中很多工作記憶的空間,而患有數(shù)學焦慮癥的人無法達到這一水平,這部分空間被焦慮和擔心占據(jù)了,所以他們也就沒有多余的空間去解題了?!?/p>
很多成年人把初中代數(shù)視為數(shù)學焦慮癥的源頭。而研究顯示這一現(xiàn)象可能開始得更早。
在一項2010年的研究中,Beilock的團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導致數(shù)學焦慮癥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小女孩的影響尤為顯著,那就是:她們同樣患有數(shù)學焦慮癥的初中老師,而且90%的人是女性。
不過患有數(shù)學焦慮癥且老是要幫孩子做作業(yè)的父母的因素是一個新發(fā)現(xiàn)。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和神經(jīng)科學教授HarrisCooper在研究了作業(yè)的影響后指出,每當學校引入新的數(shù)學學習方法后,父母的數(shù)學焦慮癥就會加劇。
在紐約時報的臉書主頁上,來自愛達荷州桑德波因特的TheresaEllson在回應一條標注時描述了她在幫她女兒應對共同核心數(shù)學測試的焦慮:“我把數(shù)學作業(yè)的難度標記為我需要在幫她做完以后喝幾杯紅酒。例如長除法就是兩杯紅酒的難度。而這只是四年級孩子的數(shù)學作業(yè)。”
如果這個研究有什么安慰之處的話,那就是患有數(shù)學焦慮癥的父母對孩子的閱讀能力沒有負面的作用。
那么這些父母到底該如何幫他們的孩子學數(shù)學呢?
Cooper教授建議年紀小的孩子父母應該為他們的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的學數(shù)學氛圍,指出一些正確的數(shù)學行為的模板??梢允沁@樣的在玩中學,告訴你的孩子“你有數(shù)學作業(yè),我也我的數(shù)學作業(yè)”,然后在你算找零,計算晚餐什么時候好,在雜貨店比價的時候都和他們強調這一點。
下面就是一位母親TaraSweeney的例子:
來自紐約花卉園的Sweeney到現(xiàn)在還記得自己三年級的時候在全班面前背誦乘法口訣表時的焦慮。所以當她自己的兒子上三年級的時候,她會仔細看他的數(shù)學作業(yè),并且發(fā)郵件抄送給她在歐洲工作的老公。
“他會和我們開電話會議因為我實在是對數(shù)學感到太焦慮了,”Sweeney說,“我會大吼著說我受夠了,我做不出?!?/p>
而最后她還是不得不妥協(xié),“數(shù)學是必須要學的?!?/p>
所以她開始仔細地研究學校的數(shù)學課程。她向老師討來教學手冊和課程大綱,她還觀看授課視頻。
“班上孩子的媽媽有時會很煩我,”Sweeney說,“但我不介意花費那么多時間,因為我需要變得自信。我不想讓我兒子也和我一樣對數(shù)學感到如此焦慮?!?/p>
而且她還說,“在過去的這一年中,我已經(jīng)開始覺得數(shù)學沒那么難了?!?/p>
兒時的“創(chuàng)傷”會遺傳嗎?
有很多朋友都夸我有預見性,原因是我在很多年前就開始關注與研究親子教育,并且一直堅持到“親子熱”成為時尚與主流文化的今天。這里面有很多“情節(jié)”,比如我從小喜歡當老師、我喜歡孩子、我喜歡和孩子一起互動游戲。但“喜歡”終究不能算是強大的動力,我覺得有必要對自己進行一個深入的剖析,用精神分析的方式尋找到兒時那個叫做“創(chuàng)傷”的動力源泉。
與父親的關系。我生活在一個相對民主、相對小康的家庭。我的父親是一個沒有考上大學的文化人,讀書很多,并且善于引經(jīng)據(jù)典,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不要求我背誦,卻經(jīng)常在家中背誦詩詞歌賦。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木蘭辭》、《長恨歌》。父親曾是崇文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的理事,寫了一手好字,卻由于他不強迫我和他一樣,而沒有對我進行書法教育。印象中父親只踢過頑皮的我一腳,便再無其他肢體懲罰。他的簡樸、善良與睿智對我的一生影響很大。
父親是一個內向的中國男人,他很少與陌生人說話。在我的記憶力,從年幼到大學畢業(yè),父親與我的溝通都是有限的。這個溝通指的便是一對一的關于生活與成長的交流。父親像很多中國男人一樣,愛一個人卻不善于表達,其內斂程度讓人經(jīng)?;秀庇谒拇嬖?。溝通的缺乏讓孩子體會不到深藏的愛;身體接觸的缺乏讓孩子缺少自信與安全感,可以想象中國的父親,總是很少擁抱孩子或親吻孩子的,還好80后的奶爸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與母親的關系。母親是一個單純、可愛、反應快、急脾氣的胖夫人。她很善于交流,也非常享受交流。父母在80年代末便辭去了穩(wěn)定工作,雙雙下海經(jīng)商。母親是天生的生意人,她勇敢而機智,有一定的強制力又很講道理,所以她的下屬們既怕她又信她。她可以與政府部門的人談笑風生,也可以與地攤小販滔滔不絕。
兒子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發(fā)覺得母親的偉大。當你想到她的嚴厲批評,你終會理解那是她對的你的期望與關心;當你回憶起她的棍棒伺候,你也明白她怕你在社會上受到真正的傷害與威脅;當你耳邊感覺缺少啰嗦與叨嘮聲時,你才想起那是母親的掛念與擔心。盡管如此,我還是不得不提母親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當然這并不能怪她。我從小在爺爺奶奶的身邊長大,父母忙生意而住在另一個地方。我記得幼小的我,總是獨自站在十字路口,遠遠地張望與等待,希望他們二人能夠騎著單車在下一秒出現(xiàn)——這甚至是我童年最深的回憶之一。
這不是孩子的矯情,而是孩子的敏感。如果說我有什么特別之處,就是當父母在對我進行教育的時候,我一半心思在聽從,另一半則在反思。如果我是父母,我會怎么樣教育我的孩子?就像上面提到的,有誰知道孩子需要的只是簡單的陪伴,聊天,擁抱,甚至是“舉高高”的游戲呢?當我們是小孩的時候,我們當然都有體會,但當我們成為了小孩的父母,我們便忘卻了曾經(jīng)的“傷疤”。
現(xiàn)在我有了自己的女兒,長得又很像小時候的我。在與她的陪伴、游戲與親熱的過程中,孩子可以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而我也得到了心理上的“治愈”。如果愛一個孩子,就要了解她的需要,我希望這本《親子關系公開課》能夠通過“理性愛”的理念與方式給更多的家庭帶來溫暖,減少遺憾。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父母,我永遠愛你們。
寵卻不慣,愛卻不溺
大多數(shù)孩子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平時在學校里表現(xiàn)在好,但是一到放學家長來接,在爸爸媽媽面前就變了一副樣子。
這天又是放學的時刻,孩子們都急切的等著大人來接,其中一個小孩爸媽一般來的比較晚,他也一直挺安靜的坐著,可是他爸爸媽媽來的時候,他卻突然變了個樣子,跟老師鬧得不可開交,揮舞著雙手打了老師幾下,頓時他父母就不得了了,非得讓孩子給老師說對不起,說現(xiàn)在就這么不懂得尊重老師,這還了得!云云……
老
師過來打圓場說,沒關系沒關系,就是小孩子鬧鬧。沒什么的!但是家長硬是要孩子道歉,孩子很委屈的哭起來,媽媽就直接甩開孩子的手走了,爸爸還在原地一直拉著孩子的胳膊要孩子道歉,孩子又嘴硬,一直僵持了近二十分鐘,在老師的不斷調解下,夫妻倆這才吧孩子領走了。
其實愛鬧就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家長卻偏偏認為這是不好的,是沒家教的表現(xiàn),其實這個和家教關系并不大,這只是大人將自己的想法強硬的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而孩子卻偏偏不接受,因為他們并不認為跟老師鬧鬧就是做錯了什么事情。
如果想要表現(xiàn)一個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就扼殺掉一個孩子活潑愛鬧的天性的話,那真是大大的得不償失。而且教育不是這一時半會就可以教育的好的。如此一來,孩子以后還怎么跟老師打成一片呢?
教育好孩子其實很簡單,所謂啟蒙,所謂言傳身教,所謂潛移默化。所謂寵卻不慣,愛卻不溺。
爸爸的壞脾氣會遺傳給寶寶嗎
大家都知道,精子和卵子攜帶著遺傳基因,在結合的時候,遺傳基因也會結合,所以,孩子的基因是來自爸爸媽媽基因的融合。
孩子從樣貌到性格都是爸爸媽媽遺傳過來的。所以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我們去朋友家,看到他們的孩子,我們總是會說:“跟你長得好像啊”,有時候,我們也會聽到有人在訓斥孩子的時候總會說,你這孩子脾氣怎么那么差,說你兩句就頂嘴,就發(fā)脾氣,簡直跟你爸爸一個德行,都是壞脾氣!
那么,如果爸爸的脾氣不好,是不是真的會遺傳給孩子呢?接下來,就讓我?guī)е蠹胰ヒ惶骄烤拱?,希望以下的結論能夠給爸爸媽媽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般情況下,男性的脾氣會比較火爆,遇到事情也會更加不冷靜,會更容易發(fā)脾氣。比方說,男孩子相比女孩子會更加調皮,他們會經(jīng)常打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基本上也是爸爸容易發(fā)火大怒,所以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男性的火爆脾氣會遺傳給孩子。
事實上,大家的這種想法并不是沒有道理的,不管是遺傳,還是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爸爸的影響,所以孩子的脾氣會跟爸爸的脾氣有一點相似。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1、壞脾氣的表現(xiàn)?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孩子發(fā)怒,生氣,暴躁。比方在超市里,如果爸爸媽媽不給孩子買玩具,孩子就有可能會突然哭鬧起來,會跟爸爸媽媽吵鬧。再比方說,在家中爸爸媽媽懲罰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虛心接受你的教育,反而會跟爸爸媽媽頂嘴,或者是冷戰(zhàn)慪氣。
在和同齡人玩耍的時候,總是和別人打架,吵架,這些都是孩子壞脾氣的表現(xiàn)。事實上,所謂的壞脾氣就是孩子的一種情緒失控,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可能是一種先天缺陷,也有可能是爸爸媽媽后天對他產(chǎn)生的影響。??
2、壞脾氣會遺傳?
如果爸爸的脾氣不好,那么孩子可能會遺傳爸爸的壞脾氣基因,導致孩子的脾氣也不是很好,而且這個遺傳的比率是非常高的。
所以,在懷孕期間對孩子進行良好的胎教是非常有必要的,當丈夫發(fā)脾氣的時候,為了孩子,暫時忍下怒意,遠離丈夫,讓自己保持一個好的心情,盡量減少給孩子傳遞負面情緒。在懷孕期間準媽媽也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
3、父親的壞脾氣讓孩子耳濡目染?
爸爸媽媽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爸爸媽媽平時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在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通過爸爸媽媽的指導,模范。
所以,如果生活中爸爸總是發(fā)脾氣,那么孩子也會模仿,慢慢地孩子的脾氣也會變差。如果孩子犯錯誤了,不要隨意打罵孩子,要和孩子好好溝通,要心平氣和地教育孩子。同時也要注意父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孩子脾氣的形成不單單是遺傳的作用,很多時候也會受到后天的影響。所以,爸爸媽媽平時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