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1歲寶寶集中注意力
發(fā)布時間:2021-12-18 給寶寶取名字要注意什么 幼兒故事6歲 幼兒故事5歲首先父母需要真正了解1歲嬰兒的心理特別和發(fā)展需要。例如,這一階段孩子的注意力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表現(xiàn)在視覺方面,而是以更為廣泛和復雜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時嬰兒的動作技能開始多元化發(fā)展,可以逐步坐立、爬行、扶物站立并且扶物走,抓握和擺弄物件的能力也發(fā)展起來。這使得其注意力的選擇性不僅表現(xiàn)在選擇性注視(即用眼看)上,而更多地表現(xiàn)為選擇性夠物、選擇性抓物、選擇性吸吮、選擇性操作和選擇性運動等方面。
這說明3個問題:
一、評價這階段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不能再以他是否用眼睛看不惟一標準了——這也是很多家長的誤區(qū)。孩子用手抓、用嘴咬、用腳踢等等都表明他正在“專心研究”。
二、這階段孩子的注意力選擇范圍大大擴展,他有了自己的選擇余地,就不再只聽命于您,因此不再是“你指哪兒他看哪兒”,由此許多父母就認定孩子為“注意力不集中”,這其實是天大的冤枉。
三、這階段孩子的家長需要學會利用孩子這一剛豐富起來的注意力選擇性,投其所好,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他指哪您就“打哪兒”,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非得讓他聽您的指揮。否則就是真正的拔苗助長。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如何延長寶寶注意力時間?
導讀:幫孩子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的最好方式是與他一對一地相處,這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該怎么做才能延長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聽力的進步有助于閱讀理解力的進步。當大人讀書給孩子聽的時候,有3件重要的事同時發(fā)生:(1)孩子和書之間產生一種愉悅的聯(lián)結關系;(2)父母和孩子同時從書里學到東西;(3)父母把文字以及文字的發(fā)音灌輸?shù)胶⒆拥亩淅铩?/p>
這些字傳到耳朵之后,會形成一種聽得懂的詞,像蓄水一般儲存在記憶里。所傳輸?shù)淖侄嗟揭欢ǔ潭戎螅@個“蓄水池”就會開始溢出“水”來,也就是將聽得懂的詞轉換成可以說出來、寫出來及閱讀中的詞,這些都是從聽得懂的詞而來的。
幫孩子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的最好方式是與他一對一地相處,這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杰羅姆???卡根(JeromeKagan)研究如何改善有學習困難的孩子的語言問題時發(fā)現(xiàn),一對一教學對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特別有效。他指出,讀故事給孩子聽,并留意他們聽故事時的反應,可以帶來許多好處。所以他強調,如果可能的話,父母最好給每個孩子單獨讀故事書聽。
我知道這個方法對于父母都上班,且有一個以上孩子的家庭而言并不容易,但一周7天里,總應該能找出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讓他發(fā)現(xiàn)你的特點。即使一周只有一到兩次的機會。
親子間一對一的相處時間可以用來讀故事書、聊天或玩游戲,這是用來教育孩子有關書、玩具、花或水等生活事物概念的重要時刻。孩子一旦對這些事物有了概念,也就具備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孩子的注意力也就可以集中了。如果對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了解,而且不知道為什么發(fā)生,那么孩子就根本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
以下是3歲大的孩子可以學會的概念:
電話機可以用來打電話,也可以用來接聽電話。
如果我認真聽、認真看故事書,那么它可以讓我感到愉悅。
小學校長艾莉???弗南茲是我的朋友和鄰居。大約20年前,她在相隔10年沒教書后,決定重拾教鞭。她之前是中學老師,而這次要教幼兒園,這是她未曾接觸過的領域。我還清楚地記得艾莉告訴我,她第一天教小朋友有關電話和書本的概念的情形:這些小朋友因為對電話有概念,所以能學著用電話,而且玩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們玩打電話時注意力非常集中。
我們再比較一下這些小朋友在故事課上的情形?!肮适麻_始后30秒,有兩個小朋友從圍著的圓圈里站起來走出去,他們顯然感到無聊。很快,許多小朋友也加入他們,在短短2分鐘內,有一半的小朋友放棄,不愿繼續(xù)聽故事?!?艾莉后來才知道那兩個將故事從頭到尾都聽完的小朋友之中,有一位是從一出生就開始聽故事的)
孩子對以上兩種活動的注意力集中情形的差異,是由活動本身帶給孩子的概念的差異造成的。當一個孩子沒有任何看書的經驗時,他不可能對書有任何概念,也不會了解書本可以帶來的趣味;也就是說,毫無經驗或概念的東西,無法吸引孩子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對3歲大的孩子而言,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暫是很平常的事,但如果進了小學還是如此,那就必須提高警惕了。馬薩諸塞州的一位語言臨床醫(yī)生在信中說:
我的語言發(fā)展課程著重于給學生朗讀。我之所以開這門課程,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語言發(fā)展遲緩的孩子越來越多,急速增加的工作量令我驚慌。漸漸了解了他們的家庭狀況時,我才明白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幾個原因。這些孩子之中,有許多人都是從嬰兒時期就被送到托兒所;有些人直到現(xiàn)在,放學后仍必須先去托兒所。許多父母承認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讀故事給孩子聽,也沒有耐心去回答(或一同去找出)一個3~4歲的好奇的孩子永無止境的問題。電視通常變成安撫孩子的保姆。
然而,對于孩子,僅僅依賴團體的學習,有時候學習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如何訓練1-3歲寶寶忍耐力
導讀:對一個嬰兒來說,忍耐意味著只能等待兩三分鐘。如果不及時地滿足他的需要,他的哭聲就會逐漸升級,同時他已經學到的所有關于忍耐的要求會被忘記得一干二凈。如果你的反應迅速而且具有一致性,那你就是在教你的孩子相信他的需要會得到滿足。
“媽媽,我現(xiàn)在就要我的禮物,我不想等啦!”3歲的女兒在堅持自己的要求……為什么對幼小的孩子來說,等待這么困難?為什么當我們在打電話、在超市購物排隊或為客人準備飯菜時,他們總是失去耐性呢?
忍耐不是與生俱來的
正如你已經注意到的,忍耐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東西。必須一刻一刻地、一天一天地、一年一年地教給他,他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學習。為使你的孩子學會忍耐,他必須獲得兩種重要的智力技能:估量、理解時間的能力和領會因果的能力。他還需要兩種關鍵的情緒技能:忍受挫折的能力和延遲滿足的能力。
這些技能是相互依存的。例如,你的孩子只有在忍受一些挫折之后,才能做到延遲滿足。同樣,因果思維依賴于時間如何流逝和事件如何彼此銜接的一些知識。下面讓我們看看你的孩子的忍耐力是如何伴隨他的成長而發(fā)展的。
—、18個月以內
嬰兒開始只有很小的忍耐力,這對他們的生存來說不僅正常而且必要。一個嬰兒的全部需要(食物、溫暖和保護),必須由他身邊的成人給以滿足,哭是嬰兒尋求幫助的一種必要信號。但是即使是新生嬰兒有時也必須讓他學會等待一會兒,鼓勵嬰兒忍耐是從簡單地告訴他開始的。當他聽到你的說話聲,他就會開始考慮下面將出現(xiàn)什么。當幾個月的嬰兒聽到你的說話聲,他就會停止煩躁,以此表明他已經懂得你的說話聲,并且是他得到滿足的一種前兆。因為語言聯(lián)系著因果思維,所以它幫助嬰兒學會延遲滿足。
媽媽要記?。簩σ粋€嬰兒來說,忍耐意味著只能等待兩三分鐘。如果不及時地滿足他的需要,他的哭聲就會逐漸升級,同時他已經學到的所有關于忍耐的要求會被忘記得一干二凈。如果你的反應迅速而且具有一致性,那你就是在教你的孩子相信他的需要會得到滿足。這就使他信任你,并鼓勵他下次能等待更長時間。
訓練1:“吃蘋果”的等待
對于1歲的孩子,當他提出想去樓下散步時,媽媽可以拿出一個蘋果說:“請等一下,等媽媽吃完半個蘋果再下去散步?!比缓笱埡⒆右渤砸恍∑O果,同時對孩子親切地說話,說說即將下樓見到哪些小朋友或是小動物、小食品等感興趣的話題,會使孩子感受到等待中的小小樂趣。
對1歲半的孩子來說,當他想去動物園時,媽媽可以告訴他:“這兒有4個蘋果,我們每天吃一個,吃完了就到星期六了,爸爸媽媽就可以帶你去動物園了?!?/p>
這是利用視覺輔助,幫助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
訓練2:“聽歌曲”的等待
對于半歲的孩子,當他想媽媽抱的時候,媽媽不急著伸手抱他,先微笑地看著孩子,念一首孩子熟悉的童謠,然后伸手抱起他,讓他感受到短暫的等待中,***愛一直陪伴著自己。
對1歲左右的孩子,你可以對他說:“我們得在汽車里聽完這盤磁帶里所有的歌曲,然后才下車到姥姥家去?!?/p>
這是利用聽覺上的輔助,幫助孩子理解時間概念,并給他一種在規(guī)定時間內要求完成選擇,而不是發(fā)脾氣。
二、18個月—3歲
這時的孩子已經會用語言向你傾訴他的要求,但他還不大懂得通過許多能力來調整自己,而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急切愿望,迫切希望得到他需要的東西,從而常常顯得毫不講理。
孩子的大量需要是指向你的——你的照顧、情感和贊許等等。他不理解為什么你在被召喚的瞬間,不馬上過來或立即聽從他的命令。
媽媽要記住:嬰兒是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是這個年齡段發(fā)展的一個健康、正常的特點。缺乏忍耐力和有限的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因為他仍習慣于把他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
訓練1:“寶貝,請你等一等”
當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時,微笑著對他說:“給媽媽念一首‘小蝸?!膬焊?,你念完‘小蝸牛’,媽媽就過來了?!被颉皨寢屧诤瓤Х?,你給媽媽唱首歌,然后我們出去買牙刷?!?/p>
你也可以使用幫助孩子判斷時間推移的裝置,比如說指著漢堡造型的計時器告訴孩子:“看,等計時器的鈴響,媽媽就要開始給蛋糕點一枝蠟燭啦!”
你還可以用積木來教孩子計算天數(shù),讓他學會等待。
訓練2:“媽媽,你好了沒有啊?”
和你3歲的孩子玩一玩角色互換的游戲。比如,由你來扮演沒有耐心的孩子,讓孩子來扮演爸爸或媽媽。然后,在“爸爸”或“媽媽”在為你做事時,夸張地模仿孩子平日不愿意等待的焦急,比如大叫“爸爸(或媽媽),你好了沒有?。课乙缘案?,我不要等!我現(xiàn)在就要吃!”讓孩子體會到模仿的幽默,并領悟到不愿等待的滑稽。
你還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主題關于期望、忍耐和最終滿足的故事書。這些都可以逐步幫助你的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值得等待的。每個人都需要學會如何變得有耐心。
三、6歲以上
6歲以上的孩子要開始上學了,不管所學的科目是閱讀、科技還是足球,忍耐力是學習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你應該繼續(xù)幫助孩子培養(yǎng)忍耐力,幫住他確立短期內集中注意力的目標,把新信息分隔成小的組塊,這樣他就能掌握這些內容,并有足夠的動力繼續(xù)學下去,直到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功!
如何對1歲寶寶進行早期教育
1.運動
獨立行走
這個階段是嬰兒學走路進展迅速的時期,開始他(她)可能僅是蹣跚地走幾步,但他(她)很樂意一遍遍地走。父母要多給嬰兒一些鍛煉的機會,逐漸拉長練習的距離??膳c嬰兒一起玩扔球、撿球、找東西的游戲,訓練嬰兒獨自在地上玩,獨立蹲下?lián)鞏|西,獨自站起,并獨自穩(wěn)定地行走。還可讓嬰兒拉著小拖車之類的玩具練習走路,并使嬰兒有機會學習拉著玩具側著走和倒著走。
牽著手上下樓梯
在嬰兒能夠獨立行走后,可拉著他(她)的手練習邁樓梯,開始嬰兒可能抬腳費力、身體不平衡,父母可用較多的助力幫他(她)邁樓梯,以后逐漸減少助力,鍛煉嬰兒用自己的力量邁樓梯。
2.認知
動手游戲
1歲的嬰兒開始有了主動性,可以自己動手進行一些操作。這時可以和嬰兒玩多種動手游戲,如搭積木、疊小套桶等,可先給嬰兒做示范,說:“我們來搭一座高樓”,然后讓嬰兒模仿做,以后讓他(她)自己搭著玩兒,從搭兩塊積木開始,逐漸增加。該年齡的嬰兒一般可搭起3~4塊積木。還可教嬰兒把鉛筆插入筆筒內,開始用大口的筆筒,慢慢地改用小口的筆筒,或者是僅可插一枝筆的筆座。也可教嬰兒玩插插片,把小的東西裝入小口徑的容器中等,這些都是訓練嬰兒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自發(fā)涂畫
繼續(xù)鼓勵嬰兒自己拿筆涂畫,此時可先教嬰兒學會拿筆:教他(她)掌握住筆,筆尖向下畫,同時教他(她)學畫,使嬰兒能夠自己主動地畫出筆劃。這個年齡段的嬰兒大多是隨便亂畫,父母不要生硬地制止他(她),而應該鼓勵他(她)模仿著畫出一些筆劃,告訴他(她)這些像什么,那些像什么。鼓勵這個時期的嬰兒涂畫,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運用筆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
3.語言
命名物體
嬰兒已開口說話了,父母首先是要經常給嬰兒看些畫片、幼兒圖書等,教他(她)正確地認識各種物體的名稱及其簡單的用途。要經常帶嬰兒出去玩玩,使嬰兒認識外界更多的東西,在教嬰兒認識的過程中多引導和鼓勵他(她)自己說出這些物體的名稱、主動地稱呼周圍的人,對各種東西父母都要問:“這是什么?”以啟發(fā)寶寶說出名稱,嬰兒說不出來時,父母要清楚地告訴他(她),并反復地強化,使嬰兒能夠說出更多物體的名稱。
表達
語言是人類交往的工具,交往首先是自我表達,要教寶寶用正確的詞語表達自己的要求。開始嬰兒可能多用手勢、動作表達自己的意愿,這時父母要堅持教嬰兒用語言來表達,如“要”、“拿”、“喝”等。這時的嬰兒大多只說一個單字,但這個單字往往代表了一句話,而且可能是多種意義的表達。如“拿”可能是“把東西拿給自己”,也可能是“拿給你”等。父母要善于理解嬰兒的語言,正確滿足他(她)的要求,并教會嬰兒用更明確的詞語來進行表達。
4.生活與交往
用勺子和拿杯子父母要給嬰兒自己做事的機會,即教他(她)學著做事。首先是從吃飯開始,教嬰兒學會自己拿著勺子從碗中取飯往嘴里送。開始嬰兒可能用勺很不準確,會灑落很多飯菜,但父母仍要給他(她)機會嘗試,可單獨給他(她)一個碗和勺,里面放較少的食物供嬰兒練習。練習用杯子喝水也是如此,開始杯中可少放些水,教嬰兒自己端著往嘴里送,父母可適當給予幫助,以后逐漸由嬰兒自己來完成。父母不要因為怕寶寶把食物灑得滿地,或怕弄臟了衣服等而不允許嬰兒學習,這樣會挫傷嬰兒的積極性。因為做這些事情不僅是嬰兒最初生活自理能力的學習,而且也是對嬰兒主動性和獨立性的培養(yǎng)。
一起玩隨著嬰兒活動范圍的增大,他(她)和外界交往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要有意識地讓嬰兒和小伙伴一起玩,也可教他(她)將布娃娃當作小伙伴。此時嬰兒雖然不能你來我往地合作玩,但要使他(她)建立最初的伙伴概念,培養(yǎng)嬰兒與別人一起玩耍的愉快情緒。
如何讓寶寶學會用廁
導讀:如何讓寶寶學會上廁所,常是媽媽感到煩惱的事。專家提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和規(guī)律,關鍵在于采用適合他的方法。
如何讓寶寶學會上廁所,常是媽媽感到煩惱的事。專家提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和規(guī)律,關鍵在于采用適合他的方法。
不必過早強求學用廁
情景:嶙嶙從3個月起開始不用紙尿褲,媽媽總把她背在背上,并能很準確地觀察出女兒的“動向”。雖然每天可能會緊急備戰(zhàn)20來次,但是卻讓嶙嶙10個月就已經可以定時坐在尿盆上大小便了。到了1歲半,嶙嶙基本上能解決便便問題。
專家提示:媽媽在嶙嶙上廁所的訓練上開始的比較早。由于媽媽能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并能準確處理,使嶙嶙掌握了使用便盆的技能。其實嶙嶙此時還不具備自我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孩子有這方面的意識最早也要到18個月,有些孩子甚至要到3歲或更晚。因為這需要孩子把肚子脹的感覺和上廁所的行為聯(lián)系到一起,并告訴自己想大小便就要上廁所。這不是提早訓練就能解決的,所以媽媽們一定不要強求孩子。
引導孩子用廁主動性
情景:樂樂23個月就開始對廁所產生興趣,尤其是對沖馬桶這個環(huán)節(jié)。去別人家做客時,他總是喜歡到衛(wèi)生間按一下放水龍頭。平時有尿意時,他就會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這時媽媽會把他抱進廁所。漸漸地,樂樂不再尿褲子了……
專家提示:雖然對23個月的孩子來說,養(yǎng)成上廁所的習慣還比較早。但是樂樂媽媽與孩子的關系處理得很好,能時刻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及時領他進廁所,并且讓他享受沖馬桶的樂趣。樂樂用廁習慣的養(yǎng)成,更多的不是由于父母的主觀要求,而是借助孩子自己的主動性。
讓孩子逐漸擺脫習慣
情景:3歲的魯魯上幼兒園前3個月,還在穿紙尿褲。媽媽為此很不安,便給他買了個漂亮的紅便盆,開始訓練魯魯。之后,魯魯在家能夠較好地用便盆大小便,可是外出時,魯魯就不愿意用那里的衛(wèi)生間,只有當他的小便盆放在廁所時,魯魯才愿意拉臭臭,還是讓媽媽感到苦惱。
專家提示:一般來說,幼兒園不會硬性要求孩子不能穿紙尿褲,因為這違背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表”的規(guī)律。魯魯在外不肯用廁,主要是他不能獲得在家用廁的感覺。很有可能是對那些空間比較大的洗手間產生某種恐懼,如粗粗的管道和大大的沖水聲音。所以媽媽可以與幼兒老師溝通,嘗試讓魯魯把自己的便盆帶到幼兒園,然后再幫助他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逐漸擺脫自己的便盆。
允許孩子偶爾尿褲子
情景:4歲多的君君早在一年前就能獨自上廁所了。但是每兩個月總會有一次尿褲子。每當這時,她就會對媽媽說:“不怪我呀,這是屁屁沒有跟我說!”媽媽對此很不理解,這是孩子玩得太瘋造成的,還是孩子故意的呢?
專家提示:君君的這種反復和她受到的壓力有關。那些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某一件事上的孩子很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因為他們瞬間的注意力還有待提高。通常情況下,孩子事先知道有便意,但是信息傳遞到大腦常會慢半拍,出現(xiàn)尿褲子也就很正常了。所以當孩子聚精會神地在玩時,父母不妨適時提醒她:“君君,是否該上廁所了?”
尿床后別埋怨和責怪
情景:5歲的麗麗常讓媽媽感到煩惱,白天她什么事都沒有,一切正常??删褪堑搅送砩希羧钗寰鸵虼?。
專家提示:確有不少孩子到5歲還在尿床,他們并沒有患任何疾病??赡苁撬锰?,即使憋尿了也意識不到。麗麗父母每天晚上可以在孩子臨睡前提醒她上一次廁所,或者成人準備關燈就寢時再叫她去小便一次。重要的是,當孩子尿床后,父母不要埋怨和訓斥,不然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和暗示,反而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