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語言期讓寶寶金口大開
發(fā)布時間:2021-12-03 寶寶入園 讓幼兒園安靜的游戲 家長哄寶寶睡覺故事0-6個月的寶寶
當新生兒感到不舒服時,就會以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感覺。2-3個月的嬰兒,家長逗他時,能發(fā)出回答性的喉音,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自己也會發(fā)出咿呀聲。5-6個月時,寶寶可發(fā)出單調的音節(jié),如“爸”、“媽”,但本質上還屬于無意識的隨口呢喃。在這一時期,家長尤其是媽媽,要用最大的愛心來接觸寶寶,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喂奶、換尿布、哄其睡覺、散步等,都要同寶寶說說話,并用眼神多交流,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6個月-1歲的寶寶
寶寶在7-8個月時,會重復某一音節(jié),如“媽媽”、“達達”等,并能隨著家長發(fā)這些音。9-12個月,寶寶能懂得一些較復雜的詞意,如“再見”、“親一下”等;可以取來大人所要的東西,會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當家長說“不許”時,知道停止自己的動作。在這個階段,要讓孩子多接觸生活,多玩游戲,過程中用語言多和寶寶交流,不能因寶寶還不會說話就索性不說;給寶寶說周圍各種事物簡單的名稱,讓孩子腦海中留有印象。
1-2歲的寶寶
這時是寶寶開始自主說話的時期。他可以正確地說出一些有意義的詞,如“吃飯”等;能說自己的名字,能說如“爸爸上班”等兩個單詞的句子,詞匯量急速擴大。這一時期,訓練應從簡單單一的單詞過渡到較復雜的詞匯和句子上,并及時鼓勵孩子大膽說話;可以選擇合適的嬰幼兒故事錄音帶或光碟讓寶寶多聽、多看,使他得到正確的示范。
2-3歲的寶寶
這一時期的寶寶,說話和識別事物的能力已有一個較大發(fā)展,能區(qū)別不同人的稱呼,知道“漂亮”、“可愛”等形容詞的使用方法,并能把一個詞匯代用在各種東西上使用,如將“汪汪”之類的象聲詞用在玩具小狗身上。此時的家長應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多教孩子一些物體名稱,多用一些形容詞來表述事物的特性,并糾正孩子的錯誤認識,反復強化,加深孩子的記憶。(WWW.yS575.COm 述職報告之家)
3歲后的寶寶
寶寶3歲后,能說明一些簡單的事情,會講解簡單的圖畫,會唱簡短的歌謠等。他們喜歡反復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也喜歡反復說話,這是寶寶好奇心的表現(xiàn),也包含著想和家長練習說話的心理。在這一時期,家長要多給寶寶講些小故事;也可以給他講解看圖說話,或者鼓勵抱寶寶自己講并及時指正;還可以教他唱些簡單的兒歌、背簡單的詩句等。當寶寶提出問題時,要用心地說明,并用簡單詞句來描述事物的作用和用途。這樣一來,寶寶的語言能力就會得到長足發(fā)展。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怎樣適度把握對寶寶的愛
教育上的過失有時會立竿見影地得到體現(xiàn),有些則要日后才會慢慢表現(xiàn)出來,如對孩子過分溺愛就屬于后者。以下三個提示,幫助父母把愛控制在合適的范圍之內(nèi)。
提示1:過多幫助導致孩子無能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很弱小,很多事情需要父母幫助,于是對于孩子所有的事大包大攬。譬如5歲的冰冰想吃果醬面包,于是她學著父母平時的樣子,拿來了面包、果醬和餐刀,正準備為面包抹上果醬。這時媽媽擔心她誤了上幼兒園的時間,爺爺奶奶擔心餐刀會傷著孩子,大家紛紛上前替孩子代勞。
點評:孩子需要學習,以便學會自己處理生活中的小困難和小麻煩。一旦受到阻止,就會依賴于他人的幫助。以后當他習慣并且適應了這樣的狀況時,他在生活中會變得無助和無能。
建議:生活中,如果父母只圖為了孩子穿鞋便捷,總是買有拉鏈的鞋是有害無利的,孩子總要學會穿系鞋帶的鞋子,學會對付復雜的事情;如果父母日復一日地提醒孩子去幼兒園時不要忘了帶這個或那個,不如讓他自己學會記得。幫助是美好的,但應該讓孩子自己決定他是否真的需要幫助,什么時候需要。因為所有的幫助只有一個最終目的,就是使幫助在某一天成為多余。
提示2:過多的玩具意味著干擾
現(xiàn)在的孩子每逢節(jié)日收到最多的禮物就是玩具,不同種類的玩具和電子娛樂產(chǎn)品塞滿了房間。孩子常常把抽屜里的、架子上的、框子里的玩具統(tǒng)統(tǒng)翻出來,玩著玩著,他就會要求媽媽的幫助了:“媽媽你看到我的那個小汽車嗎?”然后媽媽就放下手中事,幫孩子尋找他想要的玩具。
點評:玩具在增多,孩子的興致卻一點點下降,孩子可以支配的玩具越多,他就要用更多的時間決定玩哪一樣,并且很快地將興趣從一個玩具轉移到另一個玩具,集中精力玩一個玩具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其實,問題不是在孩子,收拾和管理這么多玩具,早已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
建議:其實,即使是一套積木,也可以讓孩子在沒有指令和界限的條件下,隨心所欲地發(fā)明創(chuàng)造。雖然它沒有高科技,也沒有那么昂貴和漂亮,但是,美國最新一項研究證實,積木既是玩具,又對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大有好處。玩積木組的孩子在語言發(fā)展測試中,比沒有玩積木的的那組孩子,分數(shù)要高出15%。積木除了幫助孩子掌握堆疊技巧外,還為孩子發(fā)展數(shù)學、科學以及空間能力打下基礎。
提示3:過多表揚不利孩子抗挫折
受一些用表揚鼓勵孩子進步的成功事例啟發(fā),有些父母誤認為,只要多給予一些表揚,也能使自己的孩子成功。于是,生活中無論大事小事對孩子的行為舉止都大加表揚、贊賞和鼓勵。
點評:心理學認為,適度地表揚能夠增強孩子的信心。但是如果表揚泛濫則通常會帶來很大的問題:一是孩子不再把表揚當回事;二是孩子把父母的贊揚句句當真,那么他就可能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不同凡響的人,一旦從老師或其他人那里得到客觀評價時,會大大打擊他的自信心。
建議:孩子能自己整理玩具,或是在學做家務等方面表現(xiàn)良好時,父母應表示贊揚和欣賞,這有助于孩子更快進步。但此時要注意兩點:首先,父母應該在表揚的同時給孩子示范,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其次,表揚不僅限于一個玩具和甜點,對幼小的孩子,父母可以用摟抱和愛撫,而對稍大的孩子,一個特定的手勢,一個微笑或眼神都是表揚的方式,并且表揚也應不斷要有新意。
寶寶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黃金期
2-3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突飛猛進的黃金時期,爸爸媽媽們千萬別忽略了給小寶寶的語言環(huán)境,這也是幫助他們打開絢麗多彩的語言寶庫的金鑰匙。
我的兒子奇奇過2歲生日的時候,還基本上不怎么會說話,只懂得少量的詞和一個簡單的句子:……走,他會用這個句子來描述所有他看到的并且能說出來的東西,例如:花……走!貓……走!看著別的和奇奇一般大的孩子,已經(jīng)可以說很多完整的句子,甚至能背簡單的兒歌的時候,我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不過,我提醒自己,過一段時間,奇奇就好了,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不用太焦慮。因此,每當奇奇用他的句型說出一句話的時候,我還是會鼓勵他,表揚他有進步。我努力地不讓自己去想為什么我的奇奇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能說很多句話了呢?幾個月過去了,奇奇的詞匯量并沒有增加多少,我周圍的鄰居和朋友也開始催促我?guī)Ш⒆尤メt(yī)院看看。
和醫(yī)生面對面的時候,我多么希望她能告訴我說奇奇沒有問題,但是結果卻讓我很沮喪,醫(yī)生建議我立刻對奇奇進行相關的語言訓練,她還告訴我對于一些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來說,沒有任何敲門或是捷徑,提高他們語言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讓他們聽,這也就意味著需要有人不斷地和他說話,讓他每天的生活里都充滿了詞匯。早上一睜開眼,就讓他聽到:“天亮了,寶寶起床了?!薄皨寢尳o寶寶穿衣服?!薄皨寢屛箤殞毘燥?。”……而且,醫(yī)生還告訴我一個好消息,就是如果堅持這樣做,奇奇的現(xiàn)狀慢慢地應該會有很大的改善。
從那時起,我就開始關注起和孩子語言發(fā)育相關的各種信息,包括雜志、書、電視節(jié)目和講座等等。很偶然的一個機會,我發(fā)現(xiàn)了一本書,名為《每個媽媽都應該知道的:孩子的聽說讀寫問題》(ChildhoodSpeech,LanguageandListeningProblem:WhatEveryParentShouldKnow)。這本書中提到: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語言能力的突飛猛進和詞匯量的爆炸時期應該在2歲左右,甚至還會更早一些。而2歲之前這個階段,是孩子從外界環(huán)境中獲取信息的時期。到了2歲左右,他們已經(jīng)做好了積極地準備,“他們的大腦、肌肉都已經(jīng)發(fā)育成熟,他們開始有了表達的欲望,并且開始嘗試著用語言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了?!?/p>
不必介意孩子使用手語
書中還提到:如果沒有外界的幫助,一個語言能力發(fā)育不良的孩子會通過越來越頻繁地發(fā)脾氣,和一些毫無意義的舉動來表達自己的挫敗感。這時,找到適當?shù)睾秃⒆咏涣鞯姆绞骄褪侵陵P重要的了。盡管有人不贊成讓孩子使用手語,但是還是有很多專家認為手語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橋梁,可以幫助孩子從單一的詞匯過渡到完整句子的表達。書中指出:“如果你的孩子模仿用杯子喝水,并且用這樣的舉動向你表達他想喝水的意愿,這表明他已經(jīng)開始知道:如果他提出要求,就會得到滿足?!?/p>
排除聽力障礙
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2歲的孩子經(jīng)常使用的詞匯還不到20個,并且不會綜合使用,你就應該帶孩子到兒童醫(yī)院去測評一下。
首先應該排除的是孩子是否存在聽力障礙。如果只是感冒或者耳道感染后,造成液體滯留在中耳,使聽力受阻的話,問題相對就簡單多了。如果測試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一系列的聽力和表達問題時,就需要特殊的治療了。
查找其他原因
但是,如果醫(yī)生認為有些孩子只是比同齡人發(fā)育得慢一些時,也許會讓你多等上半年或1年,然后,再看是否需要干預治療。這時,你在家里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給孩子創(chuàng)造有利于語言發(fā)展的環(huán)境。另外,這里有一些很常見的、導致孩子語言能力發(fā)育遲緩的原因,你可以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并且?guī)椭⒆涌朔鼈儭H绻愕暮⒆映霈F(xiàn)以下癥狀,應該針對嘴唇和口腔肌肉進行相應的訓練,使他們強壯起來:
*偏愛糊糊狀的食物
*吃東西的時候總是有湯湯水水流出來
*平時總愛流口水
*經(jīng)常用嘴呼吸
如何加強口腔肌肉的力量?
*吹氣:吹泡泡最有趣的吹氣訓練了。你也可以找一些彩色的羽毛,和孩子在地板上,通過吹氣,讓它們在空中飛舞。另外,一些能夠發(fā)聲的玩具和樂器也是很好的選擇,例如哨子、笛子、口琴等。
*使用吸管:教孩子把嘴唇的力量集中在距離吸管頭部半英寸左右的位置上,鼓勵他盡可能地多用力。
*吸面條:經(jīng)常給孩子做一些意大利面條或者是手搟面,盡可以讓孩子用手抓著吃,然后用嘴把面條吸進去。
口腔肌肉協(xié)調性的訓練
有時候,孩子的口腔肌肉發(fā)育的很好,但是協(xié)調性不夠。孩子不知該如何很好地配合使用它們,這時我們也可以進行一些相應的訓練:
*發(fā)音:這種訓練并不一定要很枯燥,可以選擇一些孩子喜歡的歌,教他一起唱,或者背誦有趣的兒歌或是古詩。
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練習發(fā)音。
*聲音游戲:模仿動物的叫聲是一個很有趣的辦法,而且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愿意練習一些很難發(fā)出的音。例如,如果孩子發(fā)不好輔音“s”,你可以讓他模仿蛇的聲音“咝、咝”。如果發(fā)不好輔音“P”,你可以在每天帶他出去玩的時候,告訴他“跑、跑”。
提醒:在你有意識發(fā)這些音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和孩子同樣的高度,讓他能夠看到你的唇型。但是,千萬不要總是去糾正孩子,你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努力地和你交流,一開始的時候即便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也沒有關系。
在外面,盡量用簡短的語言
有時,在背景很喧鬧的情況下,孩子干脆就不聽你在說什么,這時你所說的話要盡可能的簡短,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聲音上。
講故事的竅門
平時,多給孩子讀書、講故事,最好是選擇那些他熟悉的故事或者是童話。當你讀書時,可以故意拉下兩個詞,留給孩子去補充。等到孩子能夠很好地完成這項“填空”的任務時,你就有意識地在讀書的時候改變一些詞,既可以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新的詞匯上,也能保持他的興趣。
不正常的情況
如果是2-3歲的孩子,出現(xiàn)下面的一些癥狀,家長就應該多留意了:
*即使很簡單的詞語搭配也不會用
*大多數(shù)時候你都聽不懂孩子在說什么
*無法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流和玩耍
*聽不懂別人的問題或者做很簡單的回答
*認不出或者叫不上常見的東西的名字
兒童專家的提醒:有些爸爸媽媽在發(fā)現(xiàn)問題以后,總是抱著再看看的態(tài)度,擔心過早地尋求幫助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但是他們并沒有意識到拖延就診的害處。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及早治療,而且恢復的效果也會更好。
怎樣讓寶寶盡早開口說話?
語言有利于人們的溝通交流和表達自我,因此,寶寶不說話會影響自身的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有什么方法讓寶寶盡早開口說話呢?
如何讓寶寶盡早開口說話?
語言是我們的思維工具、交際工具和學習工具,培養(yǎng)和訓練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而嬰幼兒階段正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抓住這個大好時機對寶寶進行訓練和指導,可以為寶寶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個良好基礎。寶寶從9個月開始進入了語言意識的萌芽期,開始了口語方面的積累;2歲時寶寶會發(fā)生一次“語言爆炸”,進入一個口語快速增長期。父母應該根據(jù)寶寶語言能力發(fā)展的特點,為孩子的發(fā)展做正確的引導。
0-1歲階段語言訓練
說給寶寶聽
不會說話的寶寶也能通過耳朵接受信息,為他們?nèi)蘸蟮摹罢f”打基礎。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相應的動作傳達給寶寶,如:“媽媽正給寶寶穿衣服,來,伸伸你的小胳膊?!被蛘摺皩殞氄谙丛?,瞧,你的小手拍打出水花了……”孩子會對你的話很感興趣,并試圖咿咿呀呀地表達。這種語言環(huán)境的作用在于開拓兒童的“聽-說系統(tǒng)”。在這個過程中,成人要堅持說普通話,以清晰、正確、規(guī)范的語言向孩子述說,禁用方言。
制造發(fā)聲的機會
寶寶會用“咿、呀、哈、嗚”等聲音表達自己的愿望,這恰是培養(yǎng)寶寶模仿發(fā)音的好時機。當他們表達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濕了或想拿某一樣東西時,媽媽趁機替他們把這些愿望用簡單的詞語說給孩子聽,然后等待寶寶的反應,即便是“哼”、“哈”也好。如此天天重復,就等于在他們的頭腦中強化了這些語言,最終使孩子的語言模仿變得容易起來。
1-2歲階段語言訓練
多給予刺激促使孩子講話
身邊物品,是教育寶寶學習語言的好工具。把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給寶寶看,告訴他這些東西的名稱、用途、顏色、形狀等等,隨后再問問孩子它們分別是什么、顏色、形狀、用途如何,這不但能幫寶寶學到一些生活常識,還能幫他積累新名詞,促進語言的發(fā)展。當然,父母也可以通過互動游戲與之交流,創(chuàng)造一個和寶寶對話的情境,激發(fā)他說話的欲望。
滿足要求晚半拍
寶寶想要某種東西,往往盯著它或用手去抓。這時媽媽不要馬上滿足他,而是把它拿在手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我要紅色的蘋果、黃色的香蕉,我要會唱歌的娃娃……”如果孩子說不好,媽媽可以先做示范,由寶寶“學舌”,然后,再把這些東西給孩子。在反復訓練中,孩子的語言能力會發(fā)育得比較快。
重復說過的內(nèi)容
準備一套動物卡片,在寶寶認識了其中的動物之后,請他給媽媽講一講每張卡片上有什么,每種動物長什么樣、它們在干什么,等等;也可以借助簡單的圖畫書,媽媽講頁、寶寶重復一遍,然后再往下進行。另外,即便是走在街上,也能做這種訓練,媽媽把看到的景物介紹給孩子,請他重復一遍??傊?,利用各種機會讓寶寶開口。重復的內(nèi)容從簡單到復雜,句子由短到長,循序漸進。
孩子不愛開口說話不同于自閉癥
兒童自閉癥和語言發(fā)育遲緩均屬小兒發(fā)育障礙。由于自閉癥和語言發(fā)育遲緩均出現(xiàn)語言功能低下,所以容易將自閉癥誤認為單純性語言發(fā)育遲緩。同時許多人沒有見過自閉癥患兒(發(fā)病率較低),但是聽說或親眼見過語言發(fā)育遲緩的患兒,就認為患兒是講話晚,沒有關系,長大就會好的,一再遲疑不去看病,最終拖到語言發(fā)育年齡已過,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導致患兒終生沒有語言。
幫寶寶掌握語言溝通能力
在與人交往中鼓勵小兒多用語言表達,防止或少用手勢表達,對語言發(fā)展較慢的孩子要給予耐心輔導,對小兒語言中的錯誤不要學他,譏笑他,而要耐心指正。
如果說1歲以內(nèi)是語言的準備階段的話,那么1—1.5歲就是學習和理解語言的階段,這一階段語言的特點是講一個字、一個詞和對人的稱呼,其次是動詞,如我要、拿等,其它詞類很少。如果這個時期不給他有利條件,甚至剝奪了他與別人交流的機會,就會妨礙他的語言發(fā)展,延續(xù)的影響很深。
訓練的方法是,大人要以正確的發(fā)音多與孩子講話,發(fā)展小兒的聽力和語音模仿的能力,利用一切機會和不同的場合啟發(fā)孩子說話,先教會他日常用語,如吃飯、睡覺、你好,再見和稱呼人等。
其次是鼓勵孩子多與小朋友在共同的游戲中學習語言,利用圖片實物,讓小兒說出圖片中物品的名稱,講簡單故事給小兒聽。
在與人交往中鼓勵小兒多用語言表達,防止或少用手勢表達,對語言發(fā)展較慢的孩子要給予耐心輔導,對小兒語言中的錯誤不要學他,譏笑他,而要耐心指正。
如果不管怎么教,孩子就是不講話,要注意查找原因,注意聽力是否有問題,最好到醫(yī)院檢查一下,以排除耳聾。如果真的是耳聾,一旦查出,早期佩痔戴助聽器,照樣可以學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