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當貝兒給自己買了那雙水晶鞋之后--你的孩子會共情嗎?

發(fā)布時間:2021-11-30 給自己孩子開拓思維的故事 幼師給小孩孩子講的午睡故事 怎么給孩子扎頭發(fā)

陸毅,女兒貝兒,隨著《爸爸去哪兒》的走紅,這對父女也再度火起。最近的一期節(jié)目里,孩子們需要摘楊梅,然后用楊梅換來的錢去給老奶奶買禮物。在給奶奶買禮物的時候,貝兒好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缺少了些共情的能力。(在此首先聲明下立場,我們不評價孩子行為的對與錯,旨在通過孩子的表現(xiàn)看我們能學到什么。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關于共情(EMPATHY),也稱為神入、同理心、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但是在菜市去賣楊梅的環(huán)節(jié)中孩子似乎"變"了一個人。首先在一個阿姨向她買楊梅的時候,她轉而跟旁邊的鴨子玩耍。即使旁邊的阿姨再怎么呼喚,她似乎一直沉浸在自己與鴨子的世界中。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是因為此時此刻太多人關注她們了。每到菜市場這種地方,周圍總是圍觀群眾一大堆,此時的她們感到局促、尷尬。而貝兒當時是第一個被問到賣楊梅的,雖然人小,但我相信她感受到了這位陌生阿姨不同一般的"熱情",此時的她選擇了逃避,選擇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仿佛與外界樹立起了一道屏障,自己蜷縮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保護著自己。由于這種自我保護,貝兒最終也沒賣出自己的那籃楊梅。

我相信貝兒爸爸陸毅帶孩子出去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為了保護自己相信他們會更傾向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當這種自我沉浸稱為習慣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在市場給奶奶買鞋的那一幕。貝兒看到自己喜歡的鞋子,完全忘記了要給奶奶買鞋子這件事。盡管多多再三勸說,甚至命令。她對"姐姐"的勸說是,"你要是穿上這雙鞋子,你就是公主;要輸穿上自己的鞋子就是'姐姐'。"她完全只在自己的世界中了……

有科學研究表示,2-3歲的時候,孩子的世界是只有"我"的概念,給別人買禮物買自己喜歡的;當孩子4-5歲的時候已經(jīng)初步具備"共情"能力,他能感受別人的情緒,買禮物也知道買別人喜歡的。節(jié)目中的貝兒這方面比較少有,給老奶奶買鞋子的時候她似乎只記得自己的鞋子了。貝兒的情況并不罕見,獨生子女政策讓太多的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太陽。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共情的能力呢?Yjs21.com

一、給孩子足夠的愛,能體察自己的情緒才能體察別人。

還原節(jié)目場景,在摘楊梅的環(huán)節(jié)中,貝兒很努力地去摘,還不時安慰在旁哭的"姐姐"。作為一個孩子,她懂得關心別人也能去關心別人,已然十分難得。

作為爸爸的陸毅有句話說的好,"作為父親,你做錯什么我都能原諒你。但我要告訴你什么是對與錯。"前半句體現(xiàn)的是對孩子深深的愛,后半句是不能缺少的教子規(guī)矩。一個小小的孩子只有從父母那里接收到足夠的愛,充分接納自己,才會有能力愛別人,但愛之外,父母也需要給孩子適當?shù)囊?guī)矩。

二、多讓孩子和小動物、小朋友接觸,培養(yǎng)孩子情緒的覺察力。

孩子在跟其他人接觸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體察到別人情緒的變化,也會想別人為什么會哭、笑、沮喪、開心……此點的前提是孩子必須有能力自我情緒覺察,自己擁有足夠的愛。作為家長,也可以適當在旁引導孩子,為什么別人會這樣。

三、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如果是我,我會怎樣。

這一點對孩子要求比較高。能充分體察別人情緒,還要會思考,如果我是他,我會如何應對。此點多多做的比較到位。

總而言之,只有孩子得到充分的愛,能體察自己的情緒,也能體察別人的情緒,還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會應對,就是非常會疼人能共情的小朋友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你會讓你家孩子給你掙面子嗎


在親子關系中,由于雙方身體、心理力量的不對等,很多時候,是我們?yōu)榱俗约旱谋憷?、面子等外在的東西,忽視、壓制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求。

教育始于孩子為難我們的時候,淡定地、勇敢地擁抱那個在大庭廣眾下讓我們感到“丟臉”的孩子吧!

提示1:不要逼孩子給你掙面子

這樣的場景我們一定都不陌生:一群孩子玩耍時,一個孩子唱起歌來,得到了大人們的贊美,于是另外的孩子的父母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唱歌,大部分孩子依照大人意愿進行“表演”,把輕松的聚會弄成了歌詠比賽。但總有那么一兩個孩子,也許因為情緒不佳,也許出于叛逆心理,也許想去玩更有意思的游戲,總之就是不唱。“快唱一個,不然媽媽不高興了”,“你這個膽小鬼,一點用都沒有”,“這孩子就是這么上不了正席”……父母數(shù)落孩子,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家的如果不這樣,就會被認為是笨、不會唱。事實是,沒有人關心你的孩子會不會唱歌,你跨不過去的只是自己的面子。恐怕世界上只有人類這種會思考的動物,有著如此強烈卻往往不自知的攀比心,每個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優(yōu)秀的,因為這常常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然而,你的作品是否優(yōu)秀,與他是不是給你長面子,其實是兩回事。優(yōu)秀這個概念本身就很寬泛,倘若完全按照世俗的模式來套用,優(yōu)秀指向的是將來升官發(fā)財,然而,是否當眾表演唱歌,能不能在一群小朋友中脫穎而出,顯得格外機靈與可愛,其實與升官發(fā)財沒有半點關系。如果父母眼里的優(yōu)秀標準,就是孩子能夠在每一次父母自己需要面子的時候為自己掙到面子,這個孩子長大不一定優(yōu)秀,倒是一定會變成表演型人格,失去自我,成全他人。ONE

提示2: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教育孩子

如果說,以上好面子傷孩子的事例是顯淺的,另外一種則躲藏得更深,那就是非當著別人的面教育孩子。有一位母親講了自己的故事:女兒小小剛上幼兒園時,班主任是位年輕的幼師,有熱情沒經(jīng)驗。一天放學,她把我單獨留下,當著小小的面說,今天小小在幼兒園犯錯誤,老師批評她,她說了一句非常恐怖的話“小朋友可以打老師”,老師問她誰說的,她說是媽媽說的。老師臉上那種“你是怎么做家長的”的責怪表情,讓我十分委屈,于是我嚴厲地問小小:“媽媽是這么教你的嗎?”小小玩弄著自己的小手指,低頭輕聲說,“媽媽沒有說”。我松了一口氣,像得了尚方寶劍似地與小老師理論起來。回到家,我的氣還沒有完全消,于是給一位朋友打電話??墒请娫捘穷^的朋友聽完后,對我一通批評:“你為什么要把她陷于當場對質的境地呢?這對小孩子是很不公平的。我覺得,你當時想到的只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你女兒的感受?!痹緶蕚涫斋@安慰的我,握著電話愣在那兒。那天一晚上自己都沒睡好,越想越有點后怕了。這位母親當著老師的面揭穿女兒的謊言,其實對教育孩子沒有任何幫助。當然,她可以牽強地將此解釋為:應該教育孩子要誠實,而實際上,這件事情的關鍵點,是與誠實無關的。

首先,因為老師缺乏經(jīng)驗,對孩子進行了誘導?!罢l教你的?”當她這樣嚴厲地質問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時,孩子會本能地想要保護自己,只能搬出媽媽,這個世界上她最信任的人,來抵抗老師的強勢,安撫自己此時此刻的孤獨與無助。可惜,媽媽并沒有與她站在一個陣營,而是為了自己的清白,迅速地倒向老師的陣營,嚴厲地批評她、質問她,辜負了她的信任。TWO

提示3:克制愛的占有,培養(yǎng)愛的能力

每位母親都喜歡說,孩子是第一位的,就像戀愛中的人常常說“我愛你勝過愛自己”,然而真正做到將孩子的感受放置于第一,靠的不是愛與本能,而是克制與培養(yǎng)?!拔疫@樣做,究竟是為了孩子還是面子?”是每一位母親必須時常追問自己的話題。常常有性情溫和、不擅爭搶的小孩,回到家被媽媽數(shù)落得狗血淋頭:“他搶你的玩具,你干嘛不搶回來”、“他打你,你為什么不還手,你這個慫包”。

仔細想想,究竟是孩子在群體中被搶了玩具,被打了一下受傷害深,還是面對家長粗暴的責怪,受傷害深?當然,我們都會將這樣的教育歸結于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愛,因為愛你,所以心急如焚,所以口不擇言??蛇@真的是因為愛嗎?以成人的理智與智商,果真會覺得一個從小能搶贏玩具的人,長大就能成為馬云、喬布斯?沒有父母弱智如此,我們的憤怒只是因為“沒用的”孩子傷了我們的面子。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規(guī)則,每個孩子都會想辦法,依據(jù)自己的特點與脾性,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父母的作用,并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將孩童的世界復雜化,分為朋友與敵人,壞人與好人,欺負與被欺負,而是默默觀察,先鼓勵再指導。

結語

孩子不是一枚胸針或一副耳環(huán),他來到這個世界,并不是為了成就誰的成就感,更不是為誰爭光,淡定地面對孩子為我們“丟臉”的時刻,是父母向尊重孩子獨立人格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今天,你親了你的孩子嗎?


在采訪早教的過程中,廣州醫(yī)學院心理學專家李幸民教授告訴記者這樣一件事,他去意大利、奧地利考察早教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邊絕大多數(shù)的早教機構(或者叫幼兒園)在門口都寫著這樣一句話:“爸爸媽媽:今天,你抱了你的孩子嗎?你親了你的孩子嗎?”

李教授說,自己看了十分感慨,因為在國內的幼兒園門口寫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一切為了孩子。國外說得很具體,告訴你應該怎么做;而國內則說得很抽象,一切為了孩子,但沒有說具體該怎么做。

還有一件事,也讓李幸民教授感到印象深刻,那就是在國外的早教機構里,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都是在室外活動,比如在海邊的沙灘上,孩子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盡情地玩沙子、戲水,你追我趕,好不熱鬧。不像在中國的早教,是把孩子們關在一個房子里讓孩子們做游戲,就是早教了。

聽了李幸民教授的話,記者不僅感慨良多。中國的父母應該說是最愛自己孩子的,對孩子是最有奉獻精神的,就連早教機構的人都說,中國父母的錢最好賺??墒侵袊改笗酆⒆訂??這卻是一個大大的疑問。不要讓孩子躲在大人的身后,家長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不要對孩子過度保護,這些道理已經(jīng)喊了很多年,可是仍然有太多太多的家長做不到,正是應了那句話:“道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p>

對于中國的早教,記者不得不借用孫文先生的話來概括當下的狀態(tài),那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彼?,光是帶孩子去參加早教班是不夠的,每天父母都應在心底多問一問自己:“今天,我抱了寶寶嗎?今天,我親了寶寶嗎?”

育兒觀念:你會讓孩子欠錢買玩具嗎?


育兒觀念:你會讓孩子欠錢買玩具嗎?某天下午放學,孩兒拉著我去玩具店,他說非常想買一種5角錢一個的立體拼圖,我一看是孩兒平時喜歡的植物大戰(zhàn)僵尸益智玩具系列的,又因為小家伙最近表現(xiàn)非常好,且人家想用自己的零花錢買,我便同意先借錢給他買了.結果,因為我臨出門前換了個新包,翻遍整個包竟然沒有找到一分錢,沒想到我自己竟然也有這么粗心的時候,嘿嘿.

孩兒已經(jīng)拿著幾個拼圖小玩具去收銀臺樂呵呵地等著付款了,我走過去只能不好意思地和他解釋說媽媽出門換包了沒有帶一分錢.孩兒興奮的小臉馬上就變色了,看起來很失望的樣子.此時玩具店的老板娘倒是很熱心地對孩兒說:沒事兒,玩具你先拿走吧,可以先欠著錢買玩具,你明天來把錢還了就行了.這話咋一聽很讓人暖心呀,多么善解人意的老板娘呀,也是因為經(jīng)常來這里買玩具文具啥的混熟了哈,欠帳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我轉念一想;不成,這樣做肯定不成呀.如果有了第一次,下回有可能在沒有我陪著的時候小朋友就學會自己欠帳來買東西了?這家店在上學必經(jīng)的路上,這要是養(yǎng)成欠錢買東西的習慣可不得了.堅決不能讓他養(yǎng)成這種習慣呀.于是我和孩兒認真地解釋:寶貝兒,不可以欠錢買東西的,等下次我們帶錢了再來買是比較合適的.孩兒雖然有些失望,但也聽了我的話,把玩具給放了回去.我又和好心的老板娘解釋,老板娘可能還覺得我見外了,嘿嘿.

教育孩子要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一件小事兒而誘導了孩子的某一種習慣.我們大人在能分辨出壞習慣的時候,堅決要把它扼殺的搖籃里,不能讓一個不好的開始誤導了孩子.

欠錢消費偶覺得是不理智的,更不能讓孩兒的意識里和經(jīng)驗積累中有這個概念.錢可以用勞動付出取得,錢可以通過節(jié)儉積少成多,消費要量力而行,有多少錢辦多大的事兒,想買某件大玩具,可以用零花錢積多了去買.一個人若有了良好的消費習慣,這一輩子也就不會受金錢的困擾了.

每次經(jīng)過那家小店時,都會看到有很多的小學生在那里進進出出,這家小店的生意很火,經(jīng)營著玩具文具和小吃等,很受孩子們的歡迎.我猜老板娘肯定也會給他們中的某個人賒賬的,但老板娘的這種好心其實對自制力差的孩子們是不好的,已然誤導了孩子們的消費習慣.讓孩子理性消費是很重要的,不能因為孩子小就覺得沒有什么,多數(shù)時候一個不好的開始就會被孩子們認為那是正常的行為了.家長的關心和引導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是很重要滴!

你的表揚傷害了寶貝嗎?


誰都明白,表揚寶貝沒有什么錯,但是不恰當?shù)谋頁P也會弄巧成拙,讓寶貝受了表揚的傷。你的表揚傷害了寶貝嗎?

表揚也會弄巧成拙

一味指責而很少表揚的做法會產(chǎn)生一種副作用,即孩子都希望父母能更多地注意自己,會用各種辦法達到這個目的,但如果父母總是注意他的消極行為,他就會用消極方式引起你的注意;而你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他的優(yōu)點上,你將會看到他表現(xiàn)得更好,因為,正是這些優(yōu)點才能引起你的注意。

毫無疑問,表揚在寶貝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表揚得越多,其神奇的功效就可促使寶貝形成越多的好行為。但是,濫用表揚也很有可能給缺少安全感或總是被當作家庭的中心的孩子帶來問題。因此,藝術地表揚寶貝才會使父母表揚的初衷得以實現(xiàn),否則就可能弄巧成拙,給寶貝帶來不利的影響。

表揚寶貝的6個注意事項

1。有了好行為要立刻給予表揚

真正有效的表揚是在寶貝有了好行為的時候馬上進行表揚。比如可以這樣說:“你剛才幫媽媽擺了餐桌,我很高興你能這樣做?!睂氊愔挥薪?jīng)常得到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實實在在的表揚,才能建立起自信、自豪的感覺,否則,對孩子說再多的“好孩子”也沒有用。因為,孩子好行為的形成更多地來自于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及時的表揚可以讓寶貝立刻意識到他究竟做對了什么事情,這種方式對小寶貝起的激勵作用尤其大。每當做了一件事情,得到媽媽的及時表揚,他們當時就會感覺情緒很好,急切地想再次得到表揚,愿意去學新東西。因此只要寶貝有好的表現(xiàn),就立即表揚他,不要拖延。

2。對寶貝的表揚越具體越好

表揚寶貝的時候一定要具體。表揚是為了加強寶貝的良好行為,但對于年幼的寶貝,必須特別強調他使你滿意的具體行為,不然,你的表揚會讓他很茫然,不知道你究竟要表揚的是他的哪種行為。表揚越具體,寶貝對哪些是好的行為就越清楚,以后自然也會遵循這些行為規(guī)則去做事情。例如,寶貝早晨起床后幫媽媽收拾好了床,然后開始梳頭發(fā),如果這時你只是說:“喲,你今天表現(xiàn)不錯?!边@時候,寶貝就無法弄清你說的“表現(xiàn)不錯”究竟是指她幫你收拾床,還是她自己梳頭發(fā)。因此媽媽的表揚應該把具體事情羅列出來:“你今天早上幫媽媽把床收拾得這么整齊,我真高興,謝謝?!?/p>

也有的時候,父母可能一臉茫然不知道寶貝究竟有什么值得表揚的地方,這時,你不妨準備一個日記本,及時把寶貝每一點好的表現(xiàn)都記錄下來。當你用心去觀察,很快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個本子居然記滿了寶貝的優(yōu)點,而且它還幫助父母學會了如何表揚寶貝。

父母還可把記錄了寶貝好行為的本子放在床頭,每天睡覺前和寶貝一起看并講給他聽,這給你與孩子談話提供了好素材,讓你和孩子都感到非常愉快。

3。表揚寶貝每一點微小的進步

即使寶貝的進步很微小,父母也要及時對他每一點微小的進步提出表揚。例如,寶貝總是亂扔玩具,你對他說:“從現(xiàn)在開始,玩過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比绻麑氊愔皇前岩患婢呤帐昂茫€有三件玩具扔在地上,有的媽媽就會批評寶貝:“你還有三件玩具沒有收好呢?!眿寢尩脑挄寣氊愑幸环N挫敗感:“我都收拾玩具了,為什么還批評我?”這時候,媽媽可以不理會地上的其他三個玩具,及時表揚他:“你能把卡車撿起來放在玩具盒里,做得真好。我?guī)湍惆哑渌婢咭彩帐捌饋??!碑斎?,下一次媽媽的要求要提高了,必須要他拾起兩件玩具時才表揚他,這樣,寶貝就會明白獲得表揚的規(guī)則,以后收拾的件數(shù)就會逐漸增多。

再比如,假如寶貝總是要你對他的要求立即給予注意,從不讓你安安靜靜地打完一個電話,那么,在你第一次打電話時,他等待了你半分鐘,這時你要中斷片刻通話,對寶貝的禮貌表示感謝。下一次他又這樣做時,你要讓他稍微再多等一會兒,事后表揚他,這樣寶貝就逐漸學會大人講話時要等待的做法了。

開始時,你要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這樣你和寶貝都會感覺達到制定的目標很輕松。當寶貝的好行為逐漸鞏固后,就不必再經(jīng)常表揚他了,因為,偶爾的表揚足以讓寶貝保持他的好行為。例如,寶貝有五次或十次做得不錯,只表揚他一次。你們很快就會覺得這樣做很自然,但絕不能完全停止表揚。

4。表揚方式要恰當

*不同年齡采取不同的表揚方式

很小的寶貝最喜歡的表揚是父母的摟抱、親吻或撫慰,還有父母對他們說的一些親切的話語,而有些大孩子往往在公眾場合下不喜歡這些舉動,他們更希望別人把他當成大人看待。所以,這些渴望長大的孩子更喜歡父母能用別的方式表揚他,如父母在表揚簿上給他記分,或使用一個只有你們雙方才知道的特定手勢和動作:對孩子眨眨眼睛、豎起大拇指,這樣就可以使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表現(xiàn),等到只有你們單獨在一起時再表揚他做得有多好。

*幽默的暗示更能激勵寶貝

同直接了當?shù)谋頁P相比,大孩子往往更喜歡幽默的暗示,比如,他們把自己房間收拾得很好,如果這時媽媽對他說“什么樣的清掃隊路過這里了?這么整潔!”就要比說“你的床鋪收拾得真整齊,房間也整理得很漂亮”這種表揚話收到的效果更好。

*根據(jù)寶貝的反應調整自己的表揚方式

如果寶貝表面上對你的表揚不當回事,但他后來實際上還是按你期望的去做了,你就可以知道你采用的表揚方式是恰當?shù)摹?/p>

*太雷同的表揚會讓寶貝產(chǎn)生厭倦感

要知道好話說得太多也不好,會令人生厭,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對寶貝講同樣的表揚話,表揚將部分甚至全部地失去作用。因此,你的表揚方式要有新意。如你可以裝作不知道寶貝能聽到你和朋友們的談話,故意盡情地在朋友面前夸獎他,這樣,就會使寶貝覺得獲得這種表揚很不尋常。

*適度的獎勵是好行為的催化劑

在表揚之外還可以加上獎勵。告訴孩子你喜歡他的哪些行為,然后送給他一件小禮物。但是,你要注意選擇一個特殊的場合給孩子禮物,這樣可以出乎他的意料,著實讓他驚喜一番。

*表揚日記可以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表揚不見得要用語言來表達,采取其他的一些方式作為父母表達贊賞之情的橋梁,效果也不錯。比如,“表揚日記”就是你和寶貝之間非常好的交流方式之一。每當記下寶貝的一個好表現(xiàn)時,就在表揚日記上貼一朵小紅花。并拿給他看,同時說一些鼓勵的話。例如:“我很高興你能把自己的玩具給多多玩。”以后,你可以用貼滿小紅花的記分卡來鼓勵寶貝。這些小紅花可以成為寶貝十分珍惜的無聲地表揚。

5。表揚寶貝的時候要充滿了愛意

如果寶貝認識到只有他表現(xiàn)得好才能得到你對他的注意,他們就會盡量表現(xiàn)得更好一些,以得到你的表揚。有些父母因此而擔心,聽多了表揚,寶貝會不會變得只在聽到好話時才去好好做?那么,父母可以這樣去做,即在幫助寶貝形成一種好習慣時,最初要不斷表揚他,隨之逐漸減少表揚次數(shù),待寶貝形成好習慣后,偶爾表揚一兩次就可以了。

雖然對寶貝的表揚減少了,但你仍然有必要讓寶貝知道他對你非常重要,即使你有時沒有對他進行表揚,你也非常地愛他。平時你要注意多擁抱他,關心他,稱贊他,認真聽他說話,這樣寶貝就不會只為“贏得”你的愛和表揚而去表現(xiàn)自己了。

6。要將贊賞當成一門藝術來實施

贊賞他人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多贊賞別人,會使我們彼此之間的生活更快樂。對待寶貝也不例外,具體地稱贊他們表現(xiàn)良好的行為,他也會從中獲得一些成就感。因此,父母要多花時間注意寶貝的好行為,在恰當?shù)臅r機給予恰當?shù)幕貞?。因為成人對寶貝外在?尤其精神的)支持多,他就會有做得更好的動機。至于物質的鼓勵,倒是其次的了。贊賞寶貝要注意以下事項——

*避免過度獎賞,尤其是不要用太多的物質獎勵

比如,3歲的孩子想洗自己的小襪子。對他來說,這就像游戲一樣,是件好玩的事情。正確的態(tài)度是肯定孩子:“你真是一個能干的寶貝,都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讓爸爸媽媽高興。再說,洗襪子也很有趣?!边@樣說就足夠了,如果非要為此再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反而會削弱孩子從做事本身當中獲得的快樂,并可能讓他養(yǎng)成做了什么事情就需要獎勵的習慣。

*并不是給予的獎賞越大,越能增強寶貝做好事的動機

心理學家認為,出于自身想做的愿望和在做的過程中感受到某種樂趣,寶貝會更多地發(fā)展他的好行為,此時如果再附加外在的物質刺激,反而會影響其內在的動機。比如,媽媽為鼓勵寶貝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總是以獎勵寶貝玩具的方式來激勵他。結果,寶貝在父母這種獎勵方式的刺激下,他讀書的目的就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功利,而閱讀本身的樂趣則在這樣功利的目的驅使下被大大地減少了。

*獎勵應該成為寶貝的意外驚喜

如果先讓寶貝預期每次做什么事就有什么結果,會讓他失去做這件事情的內在動機。而且,今后容易養(yǎng)成做事就講條件的習慣。

當心你身邊的那雙小耳朵


在我們的教師培訓中,在和家長們的交流中,園長常對大家說的一句話是:“孩子面前謹言慎行?!钡览砗唵危f來容易做來難,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我們每一個幼兒教師都深有體會。

故事一: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園里有個孩子叫丁丁,是個很“皮實”的孩子,摔了跤輕易不會哭??墒?,那天丁丁流鼻血了,他一反常態(tài),大哭不止。血早就止住了,他卻說什么也不信,還是歇斯底里地哭,老師們只好一遍遍帶他去照鏡子,讓他相信血已經(jīng)止住了。他這樣異常的表現(xiàn),我們都覺得很奇怪。

孩子平靜下來后,曹老師慢慢地和他聊天:“丁丁,你怎么這么害怕流鼻血呀?如果你不去摳鼻子,它不會隨便流血的呀!”

“不對,”丁丁激烈地說,“我不碰,它也會流的。你堵住它,它就會流到嗓子里!”

咦,他怎么知道這么多?丁丁認真地看著曹老師說:“老師,這是你說的呀!你小時侯,半夜睡著睡著覺,鼻血就流出來了,把枕頭都打濕了!你媽媽給你拿棉花堵住,血就流到嗓子里了,流了一天哪!”

天哪!他怎么知道呀!

曹老師終于想起來了!兩個月前,有一次,小朋友都回家了,丁丁的媽媽還沒有來,她就陪丁丁在園里等媽媽。丁丁頭也不抬地玩著積木,她就和旁邊的保健醫(yī)師聊了起來,說起自己小時侯一次難忘的流鼻血的經(jīng)歷。當時,丁丁玩積木非常專心,沒有任何反應,曹老師根本就沒有想到,他不僅全聽到耳朵里,還造成他日后對流鼻血這么大的反應!

想到這里,曹老師連忙拉過丁丁,認真地說:“丁丁,你沒聽全曹老師的話。曹老師流鼻血,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好,不注意喝水,結果就流鼻血。你最明白道理了,喜歡喝水,多吃青菜,所以再也不會像曹老師那樣了!”

園長點評:這件事對曹老師和其他老師的教育很大。蒙臺梭利認為,幼兒在0~6歲期間,具有吸收性心智。你看著他好像渾渾噩噩,其實他全盤吸收周圍的信息,而且受這些信息的影響。你覺得他什么都不明白呢,他不僅聽到了,還會自個兒琢磨,可見,我們需要如何小心,才能避免成年人給孩子帶來的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呀!

故事二:不要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

一次,孩子們午餐剛吃完羊肉,到洗手間刷牙。一個新來老師最喜歡和孩子逗鬧,她本來就不吃羊肉,這時她拉住一個孩子,夸張地嗅了嗅,說:“什么怪味道呀!”她還沒說完,一位有經(jīng)驗的老師一下子截住她的話說:“唔,真香!”并立刻把她拉到另一個房間,說:“你怎么忘了?咱們培訓時說了,不能當著孩子說自己不喜歡的食物?!?/p>

對,培訓時,園長告訴新教師:孩子的那雙小耳朵是無處不在的,而他們喜愛的大人往往能影響他們的好惡。一個小女孩,就是因為一次去奶奶家,奶奶說了一句“牛奶腥氣”,就再也不喝牛奶了!

園長點評: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一些習慣偏好往往是受到成年人的影響,這也就是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且往往是成年人的無心之舉。每一個幼兒教師,每一個家長,每一個在孩子身邊工作的人,都應該當心身邊的小耳朵。因為,大人的一句無心之語,就可能給孩子帶來長久的影響。

故事三:不可忽視孩子的想像力

囡囡不喜歡吃橘子,每次幼兒園分橘子吃她都躲得遠遠的,老師們給她剝好了她也不吃。為什么呢?老師們就開導她:“橘子味道很好,很有營養(yǎng)啊?!编镟镞€是對橘子不理睬。終于有一天,謎底揭開了。那天,囡囡的奶奶來接囡囡回家,看到桌上的橘子,隨口說了句:“橘子要少吃,吃多了上火?!彪S之,囡囡悄悄地告訴老師:“奶奶總說橘子吃了肚子里要著火呢!”老師聽了,恍然大悟又哭笑不得。

園長點評:由于孩子的知識面還不夠廣,理解能力不夠完善,大人隨意的一句話,他會琢磨“歪了”,把“吃橘子上火”想像成“肚子里起火”這樣的可怕事情!其實,無論是囡囡奶奶還是當著丁丁面講起自己流鼻血經(jīng)歷的曹老師,都沒有去影響孩子或嚇唬孩子的意圖,只是,她們忽略了一點,幼兒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物件”,而是吸收力極強的小人兒。

故事四:隨意點評孩子的后果

西西像很多孩子一樣,在一兩歲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畏懼外人的階段,見到人多的地方繞著走,不肯打招呼。其實,如果忽略他的這種行為,他自己慢慢就會好起來??墒牵魑鞯膵寢尠职侄疾焕斫夂⒆拥倪@種特點,當著孩子的面一遍一遍地對別人說:“這孩子不知是怎么了?可不喜歡人多的地方了!”大人不知道,每說一遍,西西就聽一遍,就增強一遍對自己的這種認識,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行為被固定下來了,西西真的不喜歡和外人在一起了。

園長點評:隨意地當著孩子的面評價孩子,結果把本來屬于短期出現(xiàn)、可以較快消失的負面行為給固定下來了。成年人不斷地嘮叨著孩子,卻意識不到自己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有的家長說,自己在孩子面前說話小心還容易做到,可是別人隨便說話,你又不能去捂住他的嘴。有位孩子的媽媽說,她是這樣做的:她的孩子在畏懼生人的階段,每當見到生人就用手捂住臉,難免引起別人的注意,就總有人說:“這孩子怎么這么膽小呀!”她每次都立刻說:“我們不膽小,我們是用望遠鏡看你呢!”孩子就勢把捂臉的手勢變成了望遠鏡,忘掉了緊張,慢慢地,孩子走出了這個階段,使周圍的人大為驚異。媽媽的話,幫助孩子戰(zhàn)勝了成長中的障礙。

給孩子報興趣班,你跟風了嗎?


給孩子報興趣班,你跟風了嗎?我家就一普通小子,整天天馬行空的玩?zhèn)€不停,這自由玩是他最愛的,對于其它興趣,我暫時還真沒看出來,除了喜歡看看故事書,除了鐘情汽車,游戲開車外。

開學一個星期,學校就有通知,報興趣了,一起玩的幾個小女孩要跳舞的跳舞,要畫畫的畫畫,我問小孩:你要不要畫畫?。啃『ⅲ翰灰?!他爹回來問:學武術吧?小子:那能打贏濤濤了吧?感情學武術就為了打架!我告訴他學武術可能會累,但是能鍛煉身體,身體強壯不生病,長的高長得壯,人家只記住累了,不學!

其實我對于興趣班是沒有什么興趣的。如果孩子有哪方面的天賦,作為父母是很清楚的。孩子特別喜歡跳舞,那就讓她去學,興趣所在,學起來開心,鍛煉身體,健美體型。孩子喜歡音樂,就讓他去體驗音樂的美妙。一個前提就是孩子喜歡,平時都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帶著這個興趣去學,就是后面再難,只要家長引導適當,孩子也會堅持。

現(xiàn)在差不多都一個孩子,寶貝啊,別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一定得有,別人孩子沒有的,我的寶貝也得有,這種心理的家長大有人在,跟風是一個;第二,孩子真喜歡,培養(yǎng)一個特長;第三,孩子多方面發(fā)展,多才多藝;第四,自己小時候條件不好,啥子沒得學,讓自己的孩子啥子都要學。給孩子上興趣班無非這幾種吧。這其間,家長也有不少糾結,像給孩子報了鋼琴課,我所知道的沒幾個不煩惱的,孩子開始很有興趣,報個班,買架琴,不久孩子興趣大減,陪著孩子去上課就像押犯人,奶奶陪著不行,管不住,只得媽媽親自押去。唉,做父母真不是省心的。

雖然我對興趣班不以為然,但這次也得跟跟風,小孩昨晚回來說,涵妹和他說,畫畫不累,好玩,他也要學畫畫。聽這話就知道這小子吃不得苦的,什么都怕累,男孩子哪能這樣呢!不過我的態(tài)度是:即然你去學,第一要認真,第二不怕苦。至于把美女畫成張飛什么的,我就不管了。

做了幾年媽媽,孩子上了一年幼兒園,我好像已經(jīng)淡定下來,也或許是到了一定年紀才能更懂生活,心止如水,笑看人間聚散離合,這境界還沒達到,但也明白自己所要的,還沒到不惑之年,已經(jīng)不惑了,得得得,趕緊掙錢去,哈哈。

你家孩子的杯子,滿了嗎?


生活中總會遇到許多不平的事情。受氣自然也是經(jīng)常有的,我是明明知道對方錯了,放松心情也完全可以體諒他們的做法。因為我總是相信,生活當中我們必須有一個盛滿幸福的杯子,只有你的杯子滿了,你才會不知不覺地跟其他人分享幸福,你的杯子空著,怎么大方地給予呢?

我們自己生活得很平和,我們會對周圍的人也充滿著善意,這個時候,我們的杯子是滿的。不僅人生,我對教育孩子也抱著相同的看法:要讓孩子的杯子是滿的,這樣孩子才有更多的盈余去關心別人、照顧別人。

前陣子有個關于“分享”主題的討論,之所以定下這個主題是因為現(xiàn)代“獨”孩太多,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完全不懂得分享,長大了保不定就是一個啃老族,不僅影響性格、影響成長,還會影響父輩一代的生活。

我覺得孩子懂得分享,那很好;不懂得分享,那也是極為自然的事情——自小就是一個“焦點”,沒有學習分享的環(huán)境,不會分享那是再自然不過的。

當然,不會分享不是一件好事,我們希望孩子彬彬有禮、文明待人、樂于分享,但是在讓孩子學會分享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孩子的內心情緒變化,讓孩子享受著分享的快樂,而不是為了大人的面子或意愿,為了得到表揚而被迫分享。

“被迫分享”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對孩子的發(fā)展極為負面。它會暗示孩子,他所擁有的東西雖說現(xiàn)在是他的,但未來不一定是他的,他的認知受到了挑戰(zhàn)。孩子的這些感受不為大人們所理解,他們被忽略的這些感受會更強烈,進而引發(fā)不安定感,對周圍的人與事都產(chǎn)生不確定的感覺。在很大的程度上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破壞“被迫分享”之后家長跟孩子之間的親子感情。

我們中國人的情義總是先人后己,掩飾情感。

比如我們夫妻在外面吃飯,明明看到一款他十分喜歡吃的菜,也不習慣幫他夾一筷子,孩子的玩具我們明明知道對他有多重要,但是為了照顧對方孩子的喜好,我們也會輕聲勸解孩子退讓。

所以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做著讓孩子承受“被迫分享”的罪魁禍首。

在我看來,被迫分享只能讓空著杯子的孩子更恐慌,更沒有安全感。他會時刻產(chǎn)生一種擁有的物質隨時讓人占有的感覺,這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無疑是很不利的。只有讓孩子充分體會到占有權、分配權,讓他知道他的決定不會讓人輕易左右,才有安全感,才有富足感,與人分享才能成為一件自然的快樂的事。

一句話,只有孩子自信自強,讓孩子的杯子滿滿的,他才能分給別人。孩子的杯子本來是空的,怎么讓他滿起來呢?

有個故事很有趣,說有個人在沙漠中迷失方向,沒有水沒有食物,瀕臨死亡之際,他終于找到一間廢棄的小屋,屋子前面有一個吸水器,他賣力抽水,可空著的吸水器滴水不出。忽然他看見旁邊有一個水壺,水壺里有水!壺邊有一張紙條提醒他,讓他把壺里的水灌進吸水器才能打出水。好容易才找到水,讓他直接把水倒掉?如果倒了之后再吸不上來水呢?他思想斗爭了一會,終于把水倒進干涸的吸水器里,如愿抽吸出足夠的泉水。

老家以前也有這么一臺吸水器,得先倒進一大瓢水,才能把井里的水給吸出來,空的吸水器打水的巨響十分磣人,吸滿水,抽兩下立即就出水了,嘩啦啦流個不停。

想要吸水,先得倒水,這是一個先給予后獲得的故事。

當你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信心和安全時,相信他的杯子很快就滿起來,不要強迫把他的水倒給別人,等他覺得足夠了,他自己會快樂地跟別人分享,到時你的驚喜與滿足一定跟強迫性的分享不在同一級別上。

聽說我小的時候很小氣,我媽總是騙我,“你說肯,別人就不會拿你的東西,你說不肯,大人一定會逗你,搶你的玩具?!庇谑俏铱偸钦f肯。騙人是不對的,但是在我小小的心靈里,我知道有一種“辦法”可以保全我的玩具或零食,覺得很安全,很有信心。當媽媽詢問我的意思,讓我把東西分給小朋友,我就不知不覺地肯了。

小泥也是這樣,婆婆帶她外出總會回來投訴,說小泥太小氣,讓她當婆婆的沒有面子,但是孩子不肯就是不肯。如果當時我表示同意小泥的做法,讓她擁有更多的支配權,說不定她會更早就學會跟小朋友分享,而不是等到現(xiàn)在,懂事了才去取舍。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育孩子必須理性,不要顧及面子,不要念及情份,更不要對孩子強取豪奪。尊重他、引導他,當某一天他樂于分享的行為讓你驚訝,你就會欣喜地知道,孩子的杯子已經(jīng)滿了。

相關推薦

  • 為孩子編制一雙自信之鞋 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地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動力。幼兒只有通過各種活動,在實踐中積累成功或失敗的體驗,才能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識。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僅要有豐富、廣博...
    2021-07-29 閱讀全文
  • 我會自己穿鞋了 今年帶小班,最大的感觸就是見證孩子的成長與變化。從學習自己穿衣吃飯,到學習怎么站隊上課,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孩子的變化之大真是讓人瞠目結舌。我班有個小朋友名叫子豪,雖然長得比同齡的孩子高大,但生...
    2021-11-26 閱讀全文
  • 會行駛的水晶拖鞋故事 1、會行駛的水晶拖鞋的故事 一只漂亮的水晶拖鞋靜靜地躺在草叢里,發(fā)出水紅色的光,就像夜晚的螢火蟲。 幾天前,拖鞋的小主人,一個叫玲玲的小女孩,穿著新拖鞋散步,被小石子絆了一跤,一只拖鞋飛進了草叢里。 ...
    2021-03-30 閱讀全文
  • 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在我最初到澳洲時,有很多不適應,由于我來這里要做幼兒教育,要辦幼兒園,我就在很多時候來關注孩子,關注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我不禁大吃一驚,如果用中國的家長育兒觀念來衡量,這些家長簡直就是對幼兒漠不關心...
    2020-09-17 閱讀全文
  • 你會讓你家孩子給你掙面子嗎 在親子關系中,由于雙方身體、心理力量的不對等,很多時候,是我們?yōu)榱俗约旱谋憷⒚孀拥韧庠诘臇|西,忽視、壓制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求。 教育始于孩子為難我們的時候,淡定地、勇敢地擁抱那個在大庭廣眾下讓我們...
    2021-08-17 閱讀全文

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地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動力。幼兒只有通過各種活動,在實踐中積累成功或失敗的體驗,才能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識。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僅要有豐富、廣博...

2021-07-29 閱讀全文

今年帶小班,最大的感觸就是見證孩子的成長與變化。從學習自己穿衣吃飯,到學習怎么站隊上課,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孩子的變化之大真是讓人瞠目結舌。我班有個小朋友名叫子豪,雖然長得比同齡的孩子高大,但生...

2021-11-26 閱讀全文

1、會行駛的水晶拖鞋的故事 一只漂亮的水晶拖鞋靜靜地躺在草叢里,發(fā)出水紅色的光,就像夜晚的螢火蟲。 幾天前,拖鞋的小主人,一個叫玲玲的小女孩,穿著新拖鞋散步,被小石子絆了一跤,一只拖鞋飛進了草叢里。 ...

2021-03-30 閱讀全文

在我最初到澳洲時,有很多不適應,由于我來這里要做幼兒教育,要辦幼兒園,我就在很多時候來關注孩子,關注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我不禁大吃一驚,如果用中國的家長育兒觀念來衡量,這些家長簡直就是對幼兒漠不關心...

2020-09-17 閱讀全文

在親子關系中,由于雙方身體、心理力量的不對等,很多時候,是我們?yōu)榱俗约旱谋憷?、面子等外在的東西,忽視、壓制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求。 教育始于孩子為難我們的時候,淡定地、勇敢地擁抱那個在大庭廣眾下讓我們...

2021-08-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