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如何讓寶寶快樂穿衣詳解

發(fā)布時間:2021-11-23 寶寶入園 家長哄寶寶睡覺故事 寶寶睡前故事

導讀:幫寶寶穿、脫衣服這樣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傾入了媽媽多少的愛。

1、給寶寶準備一個“問題堆”

如果小不點兒不肯穿衣服,可以用“問題堆”的游戲來幫助寶寶挖掘穿衣的樂趣。比如“看看你的衣服,袖子像什么呀……山洞!你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呀……紅色!像寶寶昨天吃的紅蘋果對不對?看看我們家,還有什么東西跟寶寶衣服的顏色一樣呀?”有這些“問題堆”牽制寶寶,相信在煩惱還沒開始時衣服也就穿好了。

2、給寶寶的衣服起個怪名字

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最好協(xié)助他給每件衣服起一個外號,這個外號越可笑越好。這樣,每次寶寶穿衣服的時候,注意力就會被這些奇奇怪怪的外號所吸引,也就不會鬧騰了。比如,寶寶衣服上有個一捏就嘎吱嘎吱響的小玩意兒,那就叫這件衣服“嘎吱嘎吱”好了。

3、給寶寶準備一面魔幻“穿衣鏡”

在一張白紙或紙板上畫一個代表寶寶的小人,這個小人就是寶寶的魔幻“穿衣鏡”。如果寶寶學會了將小胳膊伸進袖子里,就讓他給小人的袖子上涂上喜歡的顏色;如果寶寶學會了拉拉鏈,就給小人的拉鏈涂上顏色等。將小人掛在醒目的位置,讓這面魔幻“穿衣鏡”及時映射出寶寶的成績。當寶寶明白自己取得了哪些進步,就會感到自豪,并對下一步學習穿衣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寶寶穿衣,就這么簡單。

4、假想一個“火警”游戲

如果寶寶不肯穿衣服,媽媽可以假裝拉響“警鈴”讓他扮演消防隊員,趕快穿上“消防服”去“火警”現(xiàn)場救火。寶寶會對這種假想的情景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于是,穿衣不再僅僅是穿衣,而是變成了一場有趣的游戲。

5、縮小寶寶可選擇的范圍[76范文網(wǎng) fw76.cOm]

如果寶寶總是挑衣服,媽媽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和他商量好第二天穿什么樣的衣服,并且拿出來放好。這樣在第二天早晨寶寶就不會提出要穿其他衣服的要求了。

6、給寶寶樹立一個“假想敵”

要讓穿衣服慢吞吞的寶寶加快速度,媽媽可以假裝說有個和他一樣大的寶寶也正在穿衣服,然后讓他們比一比,看看他們倆誰先穿好衣服。媽媽一邊幫寶寶穿衣,一邊描述寶寶的“假想敵”穿衣的進度,督促寶寶加快速度,讓寶寶和他的“假想敵”進行一場激烈的比賽。當然,最后寶寶肯定會百分之百贏得這場比賽。

7、讓寶寶和鬧鐘來一場混戰(zhàn)

故意問問寶寶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穿好衣服,然后為他掐表計時。第二天早上,跟寶寶商量好和鬧鐘來一場戰(zhàn)斗,看看寶寶能不能超過鬧鐘。把寶寶每天穿衣服的時間記錄下來,在一張大白紙上畫下和鬧鐘戰(zhàn)斗取得的戰(zhàn)績。相信那條不斷超過鬧鐘的曲線,一定會帶給寶寶足夠的滿足感與自豪感。

8、給寶寶預備一些精彩紛呈的小“誘餌”

準備一個小紙箱,在紙箱的一面剪一個洞,在洞口貼上毛巾或者其他防止寶寶小手被不規(guī)則洞口拉傷的保護物。讓寶寶每天給紙箱里塞進一樣東西,如一個可愛的小玩具,一張小貼紙,一幅標示寶寶進步的畫,或僅僅是一張小紙條。小紙條上寫著獎勵給寶寶做最喜歡事情的時間(如看10分鐘他喜愛的動畫片)等。每次寶寶順利穿好衣服,就給他一個將小手伸進紙箱里掏取獎勵物的機會。

9、準備一根鞭策寶寶進步的“小馬鞭”

如果寶寶本來能夠快速地穿好衣服,但就是不愿意,故意磨磨蹭蹭,媽媽可以對他講清后果,告訴他如果5分鐘內(nèi)還沒有穿好衣服,那么每超過1分鐘,晚上就得提前1分鐘上床睡覺或少看1分鐘電視。一旦制定了這樣的規(guī)則,媽媽就要堅決遵守,讓這種規(guī)則成為鞭策寶寶好好穿衣的“小馬鞭”。

幫寶寶穿、脫衣服這樣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傾入了媽媽多少的愛。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寶寶睡眠詳解


導讀:在母親肚子里的時候,胎兒是沒有白天與夜晚的區(qū)別,因為子宮內(nèi)都是昏暗暗的。但是出生后馬上就面臨了晝夜的問題,人類在千萬年演化的過程中造就了夜伏晝出的工作習性,白天活動,夜晚休息,所以父母皆希望寶寶能調(diào)整生理時鐘,與父母作息時間相配合。

家長困惑:我家寶寶1歲9個月。他精力旺盛,每天晚上總要玩到很晚,一般都要折騰到十一二點了才睡,連我們大人都吃不消。有時干脆把他按在床上,或者把燈關掉,但都不管用。怎么辦呀?

在母親肚子里的時候,胎兒是沒有白天與夜晚的區(qū)別,因為子宮內(nèi)都是昏暗暗的。但是出生后馬上就面臨了晝夜的問題,人類在千萬年演化的過程中造就了夜伏晝出的工作習性,白天活動,夜晚休息,所以父母皆希望寶寶能調(diào)整生理時鐘,與父母作息時間相配合。

但實際情況卻不如此。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都不一樣,由于每個人的生理情況各有差異,有人必須睡上八小時,也有人連續(xù)熬上數(shù)天通宵也面不改容。所以,沒有人知道或可以決定別人到底需要多少睡眠時間,對待孩子也不例外。

但是,當父母經(jīng)過一天工作,正值筋疲力盡之際,希望孩子早點入睡,好讓自己集中精神做點家務或早點休息,但孩子偏偏纏著爸媽玩這玩那,不管你多么努力,也難以讓孩子入睡,的確令人傷透腦筋。寶寶晚上不睡覺,哭鬧要大人抱,多為心理因素,是成長階段的必然現(xiàn)象,隨著寶貝的心智發(fā)展,他日漸需有人刺激玩耍,只是寶寶選擇的時間對大人不適合而已。半夜吵鬧對父母而言的確很傷神的。

因此,為了寶寶及父母雙方的利益,一定要將寶寶夜晚不睡覺的習慣盡早改過來。

一、寶寶不愿入睡的原因:

●年幼的孩子對外間事物充滿了好奇,如果爸媽未入睡,或仍有客人在家中,他深怕睡覺后看不到家人做的事,所以實在不愿因睡覺錯過了機會。

●孩子的精力充沛,即使沒有午睡,到晚上依然活力十足。

●父母白天上班去了,孩子盡量在晚上爭取接近他們,故遲遲不想入睡。

●孩子日間玩得過度興奮,往往令晚上難以入睡,或睡至半夜驚醒。

二、錯誤睡眠觀念誤寶寶

兒童睡眠不但要有數(shù)量的保證,還要有質(zhì)量的保證。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孩子將終生受益?,F(xiàn)在,有許多年輕父母怕孩子哭鬧,竟把孩子摟在自己懷抱中睡覺、或者放在搖籃里搖晃、或者開著燈睡覺,專家指出,其實,這是不僅影響孩子的睡眠,還會對身體帶來了傷害。

1“搖睡”影響大腦。寶寶又哭又鬧,媽媽心疼地抱起來搖一搖,晃一晃,或者把他放在搖籃里搖晃,哄寶寶入睡。這種辦法對10個月內(nèi)的小寶寶尤其危險。由于寶寶的大腦沒有發(fā)育完善,搖晃寶寶時會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nèi)也不斷晃蕩,致使大腦與顱骨相撞,造成腦部的小血管破裂,輕者發(fā)生智力低下、肢體癱瘓,嚴重者出現(xiàn)腦水腫、腦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視網(wǎng)膜受到影響,還可導致弱視或失明。從另外的角度來講,寶寶形成這種沒有搖晃就不睡的睡眠習慣,將會給媽媽帶來麻煩。

2“摟睡”阻礙循環(huán)。摟著寶寶睡覺時,寶寶更多吸入了媽媽呼出的廢氣和被子里的污穢氣體,對身體不利。摟著寶寶限制了寶寶睡眠時的自由活動,難以舒展身體,會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如果媽媽睡得過熟,不小心堵塞了寶寶的鼻孔,還可能造成窒息等嚴重后果。

3“亮睡”破壞規(guī)律。有的媽媽為了方便,往往將燈通宵開得很亮,這對寶寶很不利。由于寶寶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尚處于發(fā)育階段,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調(diào)節(jié)機能差,夜間光亮會改變?nèi)梭w適應白晝黑夜的自然規(guī)律,導致睡眠時間縮短,影響寶寶生長發(fā)育。同時睡覺開強光燈,孩子將來患近視眼的幾率要比正常孩子高。

三、如何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

1、睡眠環(huán)境必需安靜和較暗,室溫舒適,不過熱。

2、嚴格實行入睡、起床的時間,加強生理節(jié)奏周期的培養(yǎng)。

3、臥床時要吃飽,避免饑餓,上床時或夜間不宜飲水過多,使用洗水力好的紙尿褲,以免因要小便而擾亂睡眠。

4、小兒最好單獨睡小床。研究證明小兒單獨睡比和母親同床睡能睡得更好。小床可放在大床旁邊,便于照料。

5、使小兒學會自己入睡,不要抱、拍搖著或含著奶頭入睡。

6、睡眠前1~2小時避免劇烈活動或玩得太興奮。

7、白天睡眠時間不宜過多。

8、如果入睡有困難,可在睡前洗溫水澡,做嬰兒按摩幫助入睡。

如何讓寶寶學會用廁


導讀:如何讓寶寶學會上廁所,常是媽媽感到煩惱的事。專家提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和規(guī)律,關鍵在于采用適合他的方法。

如何讓寶寶學會上廁所,常是媽媽感到煩惱的事。專家提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和規(guī)律,關鍵在于采用適合他的方法。

不必過早強求學用廁

情景:嶙嶙從3個月起開始不用紙尿褲,媽媽總把她背在背上,并能很準確地觀察出女兒的“動向”。雖然每天可能會緊急備戰(zhàn)20來次,但是卻讓嶙嶙10個月就已經(jīng)可以定時坐在尿盆上大小便了。到了1歲半,嶙嶙基本上能解決便便問題。

專家提示:媽媽在嶙嶙上廁所的訓練上開始的比較早。由于媽媽能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并能準確處理,使嶙嶙掌握了使用便盆的技能。其實嶙嶙此時還不具備自我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孩子有這方面的意識最早也要到18個月,有些孩子甚至要到3歲或更晚。因為這需要孩子把肚子脹的感覺和上廁所的行為聯(lián)系到一起,并告訴自己想大小便就要上廁所。這不是提早訓練就能解決的,所以媽媽們一定不要強求孩子。

引導孩子用廁主動性

情景:樂樂23個月就開始對廁所產(chǎn)生興趣,尤其是對沖馬桶這個環(huán)節(jié)。去別人家做客時,他總是喜歡到衛(wèi)生間按一下放水龍頭。平時有尿意時,他就會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這時媽媽會把他抱進廁所。漸漸地,樂樂不再尿褲子了……

專家提示:雖然對23個月的孩子來說,養(yǎng)成上廁所的習慣還比較早。但是樂樂媽媽與孩子的關系處理得很好,能時刻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及時領他進廁所,并且讓他享受沖馬桶的樂趣。樂樂用廁習慣的養(yǎng)成,更多的不是由于父母的主觀要求,而是借助孩子自己的主動性。

讓孩子逐漸擺脫習慣

情景:3歲的魯魯上幼兒園前3個月,還在穿紙尿褲。媽媽為此很不安,便給他買了個漂亮的紅便盆,開始訓練魯魯。之后,魯魯在家能夠較好地用便盆大小便,可是外出時,魯魯就不愿意用那里的衛(wèi)生間,只有當他的小便盆放在廁所時,魯魯才愿意拉臭臭,還是讓媽媽感到苦惱。

專家提示:一般來說,幼兒園不會硬性要求孩子不能穿紙尿褲,因為這違背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表”的規(guī)律。魯魯在外不肯用廁,主要是他不能獲得在家用廁的感覺。很有可能是對那些空間比較大的洗手間產(chǎn)生某種恐懼,如粗粗的管道和大大的沖水聲音。所以媽媽可以與幼兒老師溝通,嘗試讓魯魯把自己的便盆帶到幼兒園,然后再幫助他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逐漸擺脫自己的便盆。

允許孩子偶爾尿褲子

情景:4歲多的君君早在一年前就能獨自上廁所了。但是每兩個月總會有一次尿褲子。每當這時,她就會對媽媽說:“不怪我呀,這是屁屁沒有跟我說!”媽媽對此很不理解,這是孩子玩得太瘋造成的,還是孩子故意的呢?

專家提示:君君的這種反復和她受到的壓力有關。那些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某一件事上的孩子很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因為他們瞬間的注意力還有待提高。通常情況下,孩子事先知道有便意,但是信息傳遞到大腦常會慢半拍,出現(xiàn)尿褲子也就很正常了。所以當孩子聚精會神地在玩時,父母不妨適時提醒她:“君君,是否該上廁所了?”

尿床后別埋怨和責怪

情景:5歲的麗麗常讓媽媽感到煩惱,白天她什么事都沒有,一切正常。可就是到了晚上,隔三差五就要尿床。

專家提示:確有不少孩子到5歲還在尿床,他們并沒有患任何疾病。可能是他睡得太沉,即使憋尿了也意識不到。麗麗父母每天晚上可以在孩子臨睡前提醒她上一次廁所,或者成人準備關燈就寢時再叫她去小便一次。重要的是,當孩子尿床后,父母不要埋怨和訓斥,不然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焦慮和暗示,反而造成不良后果。

如何讓寶寶敢做敢當?


導讀:孩子做了錯事,由家長替孩子認錯、向別人道歉,其用心是出于疼愛孩子。然而,這種“疼愛”不是真正的疼愛,它在客觀上是在袒護孩子的過錯,孩子既不能從中獲得應有的教訓,也不能樹立起對自己言行的責任感。從而也不可能謹慎自己的言行,很可能還會重犯過去的錯誤。

孩子做了對人沒禮貌或損害別人利益的事,要不要孩子向別人賠禮道歉?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懂什么,非要道歉不可的話,由家長替孩子道歉就行了。這種處理方式是錯誤的——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學者高橋敷先生,在他《丑陋的日本人》一書中,曾詳細記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當年,高橋敷先生在秘魯一所大學任客座教授,曾與一對來自美國的教授夫婦比鄰而居。有一天,這對夫婦的小兒子不小心將足球踢到了高橋先生的家門上,一塊花色玻璃被打碎了。

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高橋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東方人的思維習慣,估計那對美國夫婦會很快登門賠禮道歉。然而,他們想錯了。

那對美國教授在兒子闖禍之后,根本就沒有出現(xiàn)。

第二天一大早,是那個孩子自己,在出租車司機的幫助下,送來了—塊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禮地說:“叔叔,對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為商店已經(jīng)關門了,所以沒能及時賠償。今天商店一開門,我就去買了這塊玻璃。請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諒我的過失。這種事情再也不會發(fā)生了,請您相信我?!?/p>

理所當然地,高橋夫婦不僅原諒,而且喜歡上了這個通情達理的孩子,他們款待孩子吃了早飯,還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事情本來可以劃上“句號”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當孩子拿著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對美國教授卻出面了。他們將那袋還沒有開封的糖果還給了高橋夫婦,并且解釋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個孩子在闖了禍的時候,不應該得到獎勵。

在他們看來,這個小“男子漢”應當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擔起他能負的責任了,這孩子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為了賠償這塊玻璃,他幾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花錢。但是,他決不會因此得到家長一分錢的“財政補貼”,如果錢不夠的話,父母可以考慮借錢給他,但他必須有自己的還款計劃。比如,早晨為附近的鄰居送牛奶、取報紙,周末為別人修剪草坪,節(jié)約自己每周的零花錢,等等。之所以這樣做,是讓他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只有付出這種代價之后,他才能接受這個寶貴的人生教訓。

孩子做了錯事,由家長替孩子認錯、向別人道歉,其用心是出于疼愛孩子。然而,這種“疼愛”不是真正的疼愛,它在客觀上是在袒護孩子的過錯,孩子既不能從中獲得應有的教訓,也不能樹立起對自己言行的責任感。從而也不可能謹慎自己的言行,很可能還會重犯過去的錯誤。

孩子小時候,一般還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但由于家長總是出面認錯,代孩子“受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有家長給他“兜著”,很容易放任自己的言行,逐步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到那時候,家長可就后悔莫及了。

中國有句古話:“好漢做事好漢當?!焙⒆幼隽藫p害別人利益的事,讓他自己向人家道歉,賠償損失,這不僅是為了取得別人的原諒,更重要的是使他從小就對自己的言行切實負起責任來,這對增強孩子的自律精神、謹慎言行,以便將來獨立地全面承擔人生的責任和義務,順利地進入社會生活,是非常有好處的。

如何不讓寶寶吮手指?


導讀:幾個月的小寶寶啃手、吮手指是認識世界以及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寶寶通過對不同物體,包括自己小手的舔、咬,來感受外界物體的不同;啃手、吮手指還能滿足吸吮的需要,給小寶寶暫時的安慰,當他單獨一個人時、感覺饑餓時、臨睡前,啃手、吮手指明顯增加。如果父母處理不當,如在寶寶需要安撫、陪伴的時候沒有給予及時、足夠的關注,就會使這種行為延續(xù),到寶寶兩三歲時,還時不時地需要吮拇指、咬手指來進行自我安慰,甚至一直持續(xù)到上學以后。

同樣是吃手,不同年齡的孩子做出來,感覺就不一樣:三四個月的小寶寶將小手放進嘴里,津津有味地又啃又咬,你會覺得憨態(tài)可掬,惹人喜愛;兩三歲的寶寶將大拇指塞進嘴里吸吮或不停地咬手指,你會皺皺眉頭,覺得不太衛(wèi)生;而當一二年級的孩子還時不時地咬指甲、吮拇指,你會認為這是一種壞習慣,需要馬上糾正!所以,吮拇指、咬指甲雖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自然現(xiàn)象,但是遲遲存在,就演變成了一種不良的習慣。

吃手背后的故事

幾個月的小寶寶啃手、吮手指是認識世界以及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寶寶通過對不同物體,包括自己小手的舔、咬,來感受外界物體的不同;啃手、吮手指還能滿足吸吮的需要,給小寶寶暫時的安慰,當他單獨一個人時、感覺饑餓時、臨睡前,啃手、吮手指明顯增加。如果父母處理不當,如在寶寶需要安撫、陪伴的時候沒有給予及時、足夠的關注,就會使這種行為延續(xù),到寶寶兩三歲時,還時不時地需要吮拇指、咬手指來進行自我安慰,甚至一直持續(xù)到上學以后。

不過,也有一些孩子吃手、咬指甲并不是從小延續(xù)而來的,而是在環(huán)境發(fā)生某些變化時或在受到某種挫折而情緒波動時出現(xiàn)。因此,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突然出現(xiàn)咬指甲、吮拇指,或這些行為明顯增加時,不要一味指責孩子,而應該了解孩子最近有什么改變,是否有什么問題讓孩子感覺緊張、擔憂,需要用這種方式進行自我安慰。比如很多孩子在剛?cè)雸@時由于環(huán)境變化,吮拇指、咬指甲明顯增加;學習壓力大,與同學、同伴關系不佳,或家庭發(fā)生某些變動等都會誘發(fā)或增加孩子的這種行為。此外,如果父母自身也有咬指甲的習慣,那么孩子在你的潛移默化中也很容易形成這樣的習慣。

6招,可以讓他不吃手

想讓寶寶不吃手,你得有點妙招才行——

1、對于1歲以內(nèi)的小寶寶來說,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就讓他好好享受一下“蜜”手指的滋味吧,不用去阻止他。

2、兩三歲寶寶的還在吮手指,可以采用贊揚的口吻對他說:“寶寶長大了,不吃手指了!”也可以告訴他:“手太臟了,不能放進嘴里,否則要生病的!”

3、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告訴他手指縫里有很多臟東西,有會使人生病的細菌,還有鉛等有害物質(zhì),會影響健康。甚或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網(wǎng)上搜一搜,看看我們的手指縫里究竟有什么臟東西,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克服這種壞習慣的動力和決心。

4、仔細觀察孩子在什么時候比較容易出現(xiàn)這些行為,有的放矢地給予幫助。如,很多孩子咬指甲是在做作業(yè)有困難時,家長除了提醒以外還要在學習上給予幫助;也有不少孩子是在看電視或無聊發(fā)呆時咬咬指甲,那么家長就需要花一點時間多陪陪孩子,與孩子一起做手工等,既能減少咬指甲,又增進親子關系。

5、當發(fā)現(xiàn)孩子正在咬手指時,可以心平氣和地拉出他的小手,然后陪他玩一會兒,讓他小手忙得沒功夫塞進嘴里。

6、如果在家無法幫助孩子把吃手的毛病改掉,可以帶孩子到醫(yī)院進行矯正。兒童口腔科可以采取很多措施管住孩子的不良習慣。醫(yī)生會根據(jù)孩子的情況來設計矯正措施,就像量身訂制服裝一樣。

給爸爸媽媽的提醒

●要想讓孩子改掉吃手、咬指甲的習慣,最有效的辦法是表揚。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就應該給予表揚,千萬別“吝嗇”。

●壞習慣的形成需要時間,而好習慣的培養(yǎng)也同樣需要時間,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相關推薦

  • 如何可以讓叛逆寶寶快樂轉(zhuǎn)型 導讀: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寶寶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泄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鑒于此,果果再發(fā)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1歲以前,兒子果果一直溫順、乖巧??梢坏?歲,他好像變了個人...
    2021-11-02 閱讀全文
  • 如何解救“電視寶寶”? 盡管現(xiàn)在寶寶們的的玩具和活動設施越來越豐富多彩,但還是有很多的寶寶酷愛看電視這項“活動”。你要問他們?yōu)槭裁磹劭措娨暎克麄儠u頭說:“不知道!”他們告訴你的一個答案就是:“我就是喜歡看動畫片!” 的確,...
    2021-04-04 閱讀全文
  • 如何讓寶寶盡快適應幼兒園 寶寶終于上幼兒園了,爸爸媽媽們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墒牵l知更多的問題接踵而來,首先寶寶對幼兒園的適應成了家庭的頭等大事。一、克服分離焦慮1.“分離焦慮”的表現(xiàn)每年幼兒園都會迎接一批新的小...
    2020-01-11 閱讀全文
  • 如何盡快緩解寶寶入園不適應 入園不適征候群 從出生起,寶寶就一直生活在家庭中。進入幼兒園,則是進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寶寶必須建立新的生活習慣,以及培養(yǎng)與陌生人(小朋友、老師)的交往。由于年齡幼小,還不具備足夠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又離開...
    2020-01-11 閱讀全文
  • 如何讓寶寶變勇敢 “窩里橫”的寶寶,多半生活在爸媽過分保護、溺愛的家庭中,特別是隔代帶養(yǎng)的寶寶,更容易產(chǎn)生這樣的問題。這些爸媽總怕自己的寶寶受別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不許寶寶出門與同齡伙伴交往,或者嚇唬寶寶說外面有壞人,...
    2020-12-26 閱讀全文

導讀: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寶寶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泄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鑒于此,果果再發(fā)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1歲以前,兒子果果一直溫順、乖巧??梢坏?歲,他好像變了個人...

2021-11-02 閱讀全文

盡管現(xiàn)在寶寶們的的玩具和活動設施越來越豐富多彩,但還是有很多的寶寶酷愛看電視這項“活動”。你要問他們?yōu)槭裁磹劭措娨??他們會搖頭說:“不知道!”他們告訴你的一個答案就是:“我就是喜歡看動畫片!” 的確,...

2021-04-04 閱讀全文

寶寶終于上幼兒園了,爸爸媽媽們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墒?,誰知更多的問題接踵而來,首先寶寶對幼兒園的適應成了家庭的頭等大事。一、克服分離焦慮1.“分離焦慮”的表現(xiàn)每年幼兒園都會迎接一批新的小...

2020-01-11 閱讀全文

入園不適征候群 從出生起,寶寶就一直生活在家庭中。進入幼兒園,則是進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寶寶必須建立新的生活習慣,以及培養(yǎng)與陌生人(小朋友、老師)的交往。由于年齡幼小,還不具備足夠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又離開...

2020-01-11 閱讀全文

“窩里橫”的寶寶,多半生活在爸媽過分保護、溺愛的家庭中,特別是隔代帶養(yǎng)的寶寶,更容易產(chǎn)生這樣的問題。這些爸媽總怕自己的寶寶受別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不許寶寶出門與同齡伙伴交往,或者嚇唬寶寶說外面有壞人,...

2020-12-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