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對有不好的行為的寶寶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1-11-13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幼兒園中暑了怎么辦教案

導讀:在幼兒期要用合乎寶寶年齡特征的方法來培養(yǎng)寶寶正確的道德判斷和良好的道德行為,同時也不要要求太嚴,期望過高。

幼兒的道德判斷是在與成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的。凡是成人表示贊許并說“好”、“乖”的行為,寶寶便認為是好的行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責并說“不好”、“不乖”的行為,寶寶便認為是壞的行為。因此“好”、“不好”是寶寶最初的道德判斷中的兩大類別。3歲的寶寶已經(jīng)能把人分為兩類:好人和壞人,例如說,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壞蛋。

l歲寶寶還沒有道德的判斷,也不可能有意地做出什么道德行為。寶寶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判斷是在掌握語言以后逐步產(chǎn)生的。當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為的時候,成人就有愉快的表情并且用“好”、“乖”這些詞給予獎勵;當寶寶做出不良的行為的時候,成人就有不愉快的表情,并且用“不好”、“不乖”這些詞給給予批評。在這樣的過程中,寶寶逐漸養(yǎng)成一定的道德習慣,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場合,寶寶就能不加遲疑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來。而對于不合道德要求的行為,則會采取一種否定的態(tài)度。

幼兒的道德判斷是在與成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的。凡是成人表示贊許并說“好”、“乖”的行為,寶寶便認為是好的行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責并說“不好”、“不乖”的行為,寶寶便認為是壞的行為。因此“好”、“不好”是寶寶最初的道德判斷中的兩大類別。3歲的寶寶已經(jīng)能把人分為兩類:好人和壞人,例如說,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壞蛋。[勵志的句子 WwW.DJZ525.Com]

但寶寶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還是比較簡單的,不能對他們提過高的要求。寶寶還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則,成人只能用簡單明了而具體的事例來使寶寶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寶寶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也是不穩(wěn)定的,經(jīng)常需要成人加以鼓勵和督促。比如,當寶寶看見別的孩子折花的時候,他會說:“媽媽說的,折花就是不乖?!钡且部赡苓^了一會兒,他自己也忍不住地折起花來。

總之,在幼兒期要用合乎寶寶年齡特征的方法來培養(yǎng)寶寶正確的道德判斷和良好的道德行為,同時也不要要求太嚴,期望過高。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對“軟硬不吃”的寶寶怎么辦?


導讀:“軟硬不吃”的孩子確實讓人很傷腦筋,對他來“軟”的吧,比如給他戴戴高帽子,他本來就夠自以為是、不管人家感受了,再聽好話,那豈不是更不可一世嗎;對他來“硬”的吧,他好像壓根就看透了大人的伎倆,知道自己也吃不了多少苦頭,所以比大人還“硬”。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及早引導,那么日后的行為將更難以規(guī)范,而且難免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重視孩子“軟硬不吃”的問題,及早給以調(diào)整。

洋洋是個5歲的小男孩,特別調(diào)皮,在幼兒園里不是搶人家小朋友的玩具,就是有事沒事招惹其他小朋友。老師跟他講道理,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而且還會大哭大鬧地耍賴。有時候,老師為了激勵洋洋,對洋洋說:“洋洋,如果你今天和小朋友友好,老師就獎勵你一個大大的紅五星?!睋Q做其他小朋友,肯定會很興奮得點點頭,可洋洋卻滿不在乎地說,“我家里有好多好多五角星呢!”在家里,更是了得,仗著有爺爺奶奶護著,不管爸爸媽媽對他多“兇”,他都不怕,而且還故意挑釁:“我才不怕你們呢!”真是個“軟硬不吃”的小家伙……眼看再一年,洋洋就要入學了,這樣子可怎么能行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著急,但不知怎樣做才好?

為何會“軟硬不吃”

像洋洋這樣“軟硬不吃”的孩子確實讓人很傷腦筋,對他來“軟”的吧,比如給他戴戴高帽子,他本來就夠自以為是、不管人家感受了,再聽好話,那豈不是更不可一世嗎;對他來“硬”的吧,他好像壓根就看透了大人的伎倆,知道自己也吃不了多少苦頭,所以比大人還“硬”。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及早引導,那么日后的行為將更難以規(guī)范,而且難免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重視孩子“軟硬不吃”的問題,及早給以調(diào)整。

和所有的問題一樣,要想改善洋洋“軟硬不吃”的狀況,首先要明確為什么洋洋會“軟硬不吃”——

1、“軟的不軟,硬的不硬,我當然都不吃了”

這是洋洋“軟硬不吃”的第一個原因,也是極為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知道,任何有效的辦法都必須是“到位”,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者事與愿違?!败洝辈⒎钦f一車好話或者給一大堆好東西,“硬”也不是打屁股或者罰站之類的處罰。真正的“軟”是軟到孩子的心里,讓孩子覺得得到了所需要的,改變是聰明而值得的;而真正的“硬”也是硬到孩子的心里,讓孩子覺得不改變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改變。而對洋洋的“軟”和“硬”很可能因為流于表面而變得無效——

比如,對于洋洋“搶人家玩具”或者“招惹其他小朋友”的行為而言,其真正的需求并非“故意讓小朋友哭或生氣”,而是“想和小朋友玩,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所以如果老師或者家長只和洋洋講一番“和小朋友要友好”之類的“軟”道理,對洋洋當然沒有什么本質(zhì)幫助,洋洋自然也不會或者難以聽從了。

再拿“硬”的來說,“硬”的根本性就在于“明確、嚴格與一致性”。所謂“明確”,就是對哪些行為合理或者哪些行為不合理,有明確的規(guī)定;“嚴格”,就是對違反基本規(guī)則的行為堅決地予以指正;“一致性”就是只要出現(xiàn)某種不合理的行為,都會得到同樣的回應或處置。對于洋洋而言,這三點可能都不夠“硬”:首先,洋洋的家人或者老師是不是對洋洋有一套明確的行為規(guī)定呢?比如明確地指出什么是“友好”——“和小朋友在一起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其次,洋洋的家人或者老師是不是留意洋洋的不合理行為呢,會不會常常用“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的理由自我安慰呢?還有,在洋洋出現(xiàn)不合理行為的時候,家人或者老師是不是大多會給以一致的回應呢,比如,只要洋洋耍賴,就不予理睬。

請洋洋的家人和老師仔細想想,平時對洋洋的“軟”和“硬”是否到位了,是否能讓洋洋的心為之所動。

2、“大人一會軟,一會硬,我也不知道該吃哪一套”

如果說前面一點是“軟”和“硬”單獨運用不當?shù)脑挘敲催@個原因就是“軟”和“硬”配合運用的問題了。是的,對于孩子而言,既要講“軟”道理,也要用“硬”規(guī)則,二者如果能巧妙結(jié)合,效果當然會好;但如果二者配合不當,就會造成洋洋這樣的感覺“大人一會軟、一會硬”的混亂感覺。之所以會出現(xiàn)混亂,往往是因為大人的情緒化,大人缺乏內(nèi)在的一致性:當心情好的時候,對洋洋的不合理行為常常“寬大處理”,說幾句就好了;而心情煩躁的時候,對洋洋同樣的不合理行為則會“狂風暴雨”一通,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材”。原本不管是“軟”還是“硬”,都是為了讓洋洋懂得行為規(guī)則,理解行為與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學會自我控制;但這樣的“軟硬兼施”,只會讓洋洋覺得行為結(jié)果取決于大人的情緒,與自己怎么做無直接關(guān)系。說到底,這還是一個“一致性”的問題,不僅“硬”要強調(diào)一致性,“軟硬兼施”也要講究一致性。

3、“爸爸硬的時候,奶奶不讓,我當然就不吃‘硬’的了”

這是最通常的一個原因了,就是因為大人之間的不統(tǒng)一而造成孩子的行為規(guī)則缺乏。這一點很好理解,你想想看:本來老虎是很讓人敬畏的,但如果被關(guān)在了鐵籠子里,還有幾分恐懼呢?生活中,如果爸爸在對洋洋來“硬”的,而其他的家庭成員(比如爺爺奶奶)卻一個勁勸阻爸爸,那還能怎么“硬”呢?這其實是洋洋最得意的心底話了——“因為有‘籠子’擋著,我才不怕你呢!”

“軟硬兼施”戰(zhàn)略

既然明確了原因,那么“怎么做”相信大家也已經(jīng)心中多少有數(shù)了。下面介紹幾個具體做法,供洋洋的家人和老師參考——

1、軟要軟到心底里

所謂“軟”,其真正的含義應該是“理解、包容、鼓勵與引導”,具體到孩子的行為時,應該是:

(1)要理解孩子的行為,明白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比如,同樣對于洋洋“搶人家玩具”或者“招惹其他小朋友”的行為而言,如果老師或者家長能夠“點明”洋洋的行為需求——“老師/爸爸媽媽知道,洋洋其實并不想惹小朋友生氣,只是想和他們玩,是不是?”那么,就可能“軟化”洋洋的“鐵石心腸”。

(2)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給以包容,給洋洋改善的時間與空間,而不急于求成。如果我們不是一下提“洋洋,如果你今天和小朋友友好,老師就獎勵你一個大大的紅五星”,而是說“洋洋,如果你可以和嘉嘉一起玩積木,老師就獎勵你一個大大的紅五星”,這樣會不會更好呢?

(3)鼓勵當然就是我們常說的“正強化”,也就是對積極行為的及時表揚和獎勵。對于年幼的孩子,與其揪著他的“不良行為”,不如抓住他的“良好行為”給以強化、鞏固,用塑造積極的行為來使不良行為自行消退。家長和幼兒園老師都要多用積極引導的方式來塑造洋洋的合理行為,而對洋洋的不合理行為多用“冷處理”的方式,讓他自然消退;雙方可多用積極的語言來刺激洋洋,讓洋洋樹立新的自我認識,比如:洋洋挺關(guān)心小朋友的,昨天文文哭了,他就跑來告訴我了……

(4)引導就是要告訴孩子“該怎么做”,而不是只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做”。幼兒園老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同伴榜樣的作用,請“懂事”的小朋友多與洋洋玩,讓洋洋不知不覺地受到積極影響。

2、硬要硬到骨子里

前面已經(jīng)說過,“硬”的根本性就在于“明確、嚴格與一致性”。所以,可以嘗試這樣做:

(1)詳細地列出洋洋與同年齡孩子的行為差距。家長可以與幼兒園老師做一次深入的溝通,請老師幫忙將洋洋與同年齡孩子的行為差距列出來,越具體越好。

(2)洋洋的家人可以請專業(yè)權(quán)威人士(如教育專家)來做洋洋爺爺奶奶的工作,請爺爺奶奶積極配合。

(3)全家根據(jù)洋洋的行為,制定一套循序漸進的家庭規(guī)則,對洋洋的任性行為給以控制,樹立家長權(quán)威;該行動前最好去咨詢一下有關(guān)專家,學習必要的行為控制方法(如:冷處理、代幣法等)。

(4)有意識地引導與示范洋洋用積極的行為方式來表達愿望,并尋求愿望的滿足,比如:如果洋洋用“哭鬧”的方式來求得滿足,則全家要統(tǒng)一“拒絕”,因為越是滿足他,就越會助長他將該行為延續(xù)下去;而一旦該方式連續(xù)遭到全家“拒絕”(尤其是爺爺奶奶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洋洋將尋求新的行為方式,這個時候要注意積極引導與示范,告訴洋洋“可以這樣做……”

(5)與幼兒園老師達成默契,配合幼兒園里的獎懲制度,不要讓孩子在二者之間鉆空子,比如:幼兒園不獎勵的東西,反正家里會給的。

怎樣應對寶寶的說謊行為


導讀:孩子怎么學會說謊了?!這么小就會說謊了,以后還得了!怎么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要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謊言背后的原因。

常常跟小朋友夸口說自己家里沒有的玩具;偷偷把小朋友的玩具拿回了家,卻說是別人給的;把媽媽的項鏈弄壞了,卻矢口否認……當你發(fā)現(xiàn)家里那個天真可愛的寶寶說謊時,

你可能感到震驚、難以置信,甚至怒不可遏。

孩子怎么學會說謊了?!這么小就會說謊了,以后還得了!怎么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要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謊言背后的原因。

形形色色的“大話”

據(jù)專家統(tǒng)計,孩子的700個謊言中,有67%是由于畏懼懲罰和怕被嘲笑,10%與孩子的想象、夸張有關(guān),20%是故意說謊。

孩子的“大話”形形色色,說謊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我們大致可以分成無意的和有意的。

(一)無意謊言

這類謊話大概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說過,它與孩子的心理特點有關(guān):

說大話來滿足愿望

“我家有一架真正會飛的飛機!”

“我爸爸給我買了好多好多新玩具!”

孩子是最富于想象的,他的小腦袋瓜里充斥著天馬行空般生動、逼真的想象,可是由于年齡小,他往往分不清愿望、想象與現(xiàn)實的區(qū)別,常常把想象當成現(xiàn)實,將愿望當作事實,“大話”就此出現(xiàn)了。應該說,這樣的“大話”并不算真正的說謊。

此時此刻,這些“大話”正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小小心靈里的動機和愿望,無須責備,但可以引導孩子明白那不是真的。只要讓孩子生活在誠實的環(huán)境中,到一定年齡時,他自然會結(jié)束這種無意的說謊。

記憶不準確

佳佳對小伙伴說:“一會兒我媽媽就要帶我去買新衣服?!笔聦嵣希緵]有這回事,媽媽只是昨天對佳佳說過:“如果你聽話,下個月你過生日時就給你買新衣服?!?/p>

孩子因為記憶力不準確,經(jīng)歷過的事情往往記不全、記不清,回憶時便會用想象的內(nèi)容代替記憶中不確切的內(nèi)容,再加上孩子對于成人說的話理解程度有限,自己又難以準確地表達,在如此“力不從心”的狀態(tài)下,說出來的話自然就像謊話了。

在這些情況下,孩子的說謊是不自覺的,并非故意,被“扣”上“大話精”的帽子實在是冤枉啊。

(二)有意謊言

有些孩子的確會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有意編織謊言,對這樣的謊言,父母就一定要重視了。

滿足小小虛榮心

當孩子看到別人有一件好玩具,就謊稱自己家里也有或者有一件更好的,或是欺騙父母說老師表揚了他。這很可能是平時父母有意無意的言行激發(fā)了孩子的虛榮心,于是他以說大話來自我滿足。

逃避一些事情

有時孩子因為內(nèi)心的某種恐懼而說謊。如為了不去上幼兒園而說身體不舒服。逃避去幼兒園的原因可能是他被老師批評了、受小朋友欺負了或是不敢參加一些活動等等。面對這樣的謊話時,父母應先搞清楚謊言背后的真正原因,及時幫助孩子解決他面臨的問題。

如果孩子犯了錯,父母總是以打罵來懲罰,那么,為了逃避責罵,孩子就可能學會用謊言來掩蓋事實,保護自己。比如“全盤否認”,極力辯解說不是自己的錯誤,如不承認打碎了盤子等;要么就“避重就輕”,只承認一部分錯誤,如明明打了小朋友卻只承認輕輕推了一下;或者“嫁禍他人”,如說是別人把盤子打碎了。

模仿父母的言行

作為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父母任何不經(jīng)意的言行都可能影響孩子。很多情況下,父母的說謊行為,包括所謂的權(quán)宜之計,都會成為孩子說謊的樣板,潛移默化中把孩子變成了“大話王”。例如有人打電話來找爸爸出去,爸爸不想去,就推說家里有客人。孩子看在眼里,就會覺得說謊是對的。以后當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景時,情急之下就可能會說謊。

當孩子有意說謊時……

當孩子說謊時,父母最應該關(guān)心的不是謊言本身,而是謊言背后的含義,找出孩子說謊的動機;最應該做的不是批評和責罰,而是向孩子說明道理,使孩子懂得為什么不應該說謊。

下面的例子也許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對待孩子的謊言。

媽媽在楠楠的口袋里發(fā)現(xiàn)一個沒見過的玩具,就問楠楠:“這個玩具是從哪兒來的?”楠楠小聲說:“小朋友給我的?!笨吹介汩W的眼神,媽媽很懷疑。于是,她蹲了下來,輕輕握住楠楠的小手,溫和地說:“楠楠,看著媽媽的眼睛,告訴媽媽實話,玩具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只要你說實話,媽媽一定不會罵你?!?/p>

孩子是不是在說謊?敏感的父母會從孩子的表情、語言中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而要想讓孩子說出真話,需要一定的詢問技巧。楠楠媽媽的做法中值得借鑒的是:

語氣親切、溫和。過于嚴厲、苛刻的問話方式只會嚇得孩子更不敢說出真話。

保持目光對視。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謊對大人來說都很困難,何況孩子。父母看著孩子時,用眼睛傳遞信任和鼓勵,很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防線。

鼓勵孩子說真話。大部分情況下,孩子是因為畏懼懲罰而說謊,所以,向孩子保證他不會因為承認錯誤而受罰,是最重要的一步。當然,父母必須說到做到。

楠楠承認,自己因為喜歡這個玩具,所以就偷偷把它拿回家了。這時,媽媽把楠楠抱在懷里,說:“媽媽很高興你對媽媽說了實話。喜歡別人的玩具,你可以請他借給你玩玩,但不能偷偷地拿走。那個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一定很著急,你說,是嗎?”楠楠點點頭。

后來,媽媽撥通了小朋友家的電話,楠楠在電話里小朋友道了歉,告訴他明天一定把玩具還給他。楠楠還準備把自己的一個玩具也帶去給小朋友玩呢。

楠楠承認了錯誤后,媽媽做了很好的處理:

給孩子說真話以積極回應。

對孩子做錯事和說謊的動機表示理解,并引導孩子理解正確的處理方法。

啟發(fā)孩子用實際行動彌補過失。

特別提醒:父母的榜樣作用至關(guān)重要。父母平時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誠實做人。如果一時失信于孩子,應向孩子說明原因、虛心承認錯誤并改正。

對說話重復的寶寶怎么辦?


導讀:孩子的重復行為揭示: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其實,嬰幼兒“喜愛重復”的行為,不是“固執(zhí)”或“一成不變”,這是他們的特性。一般來說孩子“喜愛重復”有著自己的用意。

月月今年快3歲了,特別聰明乖巧,可有一個“壞”習慣讓媽媽非常擔心,就是月月喜愛重復地做某件事情。

孩子的重復行為揭示: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在愛中進行重復共讀曾聽見一位父親象拆穿西洋鏡般地說:“我的孩子一天到晚拿書要我念,其實他只是想得到我的注意力罷了!”這位父親說的雖是實情,但其實他的孩子想要表達的訊息是:“請你愛我!”嬰幼兒從重復行為中獲得成長,成人在提供嬰幼兒重復行為的環(huán)境中灌輸孩子的生命;孩子絕非固執(zhí),成人更非安排一個呆板的環(huán)境。在一讀再讀的親子互動里,不但有愛,還應和著人類成長的規(guī)律和需求!嬰幼兒從重復行為中獲得關(guān)注,爸媽也在孩子的這種重復要求中理解孩子的內(nèi)在需要。因為在一讀再讀的親子互動里,充滿著愛和關(guān)注!

當你在某天、某時、真的不想再念下去,但又不忍孩子招收被拒絕的挫折時,建議您用以下方法:

1、您只須慢慢地、一頁頁地翻書中圖片給幼兒看,對孩子的問題則簡短答腔。只要一會兒功夫,嬰幼兒通常就會失去當下再看的興頭,但卻不會失去明天再讀的興趣。

2、當您察覺嬰幼兒想要求再讀,3、可反問孩子:“你從書上看見了什么?”或請他們自己“念”給你聽。有經(jīng)驗的成人都知道,幼兒可以自己嘟噥嘟噥、煞有介事般地念起書來。把被重復要求的對象轉(zhuǎn)回到幼兒身上,他們大可在一讀再讀后,而自行決定結(jié)束該次的閱讀經(jīng)驗。

3、直接誠懇地告訴幼兒:“爸爸(媽媽)累了,現(xiàn)在不想再念?!贝笕苏\實地向孩子坦白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是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xiàn)。坦誠不只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習慣。孩子從小獲得大人坦誠的對待,就有機會學習坦誠的方法和態(tài)度。父母對孩子坦誠,往往會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即使是一歲多的幼兒,也常常能尊重您坦誠相告下的決定。可在念完書時,趕緊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

寶寶不會嚼東西,怎么辦?


我女兒現(xiàn)在1歲半了,牙齒長得挺好的,可就是不會嚼東西,每次喂進去的食物總是直接就吞進去,吞不進去的就吐出來。怎么才能讓她學會嚼東西呢?

不妨先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在寶寶滿6個月時,有沒有給寶寶及時添加泥糊狀食品?

·沒有根據(jù)寶寶月齡的增長,逐漸改變食物的性狀?

·在寶寶牙齒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有沒有適時地給她增加一些硬食?

·在寶寶練習咀嚼的關(guān)鍵時期,有沒有給小家伙學習的機會?在寶寶練習咀嚼的時候,我會經(jīng)常為她做示范嗎?

·總喜歡把硬一點兒的食物嚼(或搗)碎了喂寶寶嗎?

·寶寶出現(xiàn)不會咀嚼問題后,就繼續(xù)喂她可以直接吞咽的食物?

這些方法也許對你有所幫助:

·嘗試著慢慢改變食物的質(zhì)地來讓寶寶逐漸適應和學習。

·在給寶寶吃飯時,你可以坐在她對面一起吃(或者自己嚼一塊口香糖),通過自己的示范讓寶寶盡快掌握咀嚼的技巧。

·盡量讓寶寶上餐桌和大人一起吃飯,也好有更多的榜樣可以模仿,而且受到的干擾也相對小一些。

相關(guān)推薦

  • 對“軟硬不吃”的寶寶怎么辦? 導讀:“軟硬不吃”的孩子確實讓人很傷腦筋,對他來“軟”的吧,比如給他戴戴高帽子,他本來就夠自以為是、不管人家感受了,再聽好話,那豈不是更不可一世嗎;對他來“硬”的吧,他好像壓根就看透了大人的伎倆,知道...
    2021-11-22 閱讀全文
  • 寶寶不合群怎么辦 寶寶不合群怎么辦 不合群的孩子雖然說不上是什么病,但卻妨礙他們?nèi)ミm應環(huán)境和學習新知識,調(diào)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識范圍、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性格孤僻、不愛交往的兒童。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03 閱讀全文
  • 怎樣應對寶寶的說謊行為 導讀:孩子怎么學會說謊了?!這么小就會說謊了,以后還得了!怎么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要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謊言背后的原因。 常常跟小朋友夸口說自己家里沒有的玩具;偷偷把小朋友的玩具拿...
    2021-11-27 閱讀全文
  • 寶寶的不情愿怎么應對? 時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小皇帝和小公主都比較自私、霸道。生活中,小皇帝、小公主都難免有許多的不情愿,我們?nèi)绾螒獙δ兀?寶寶不愿睡覺 在帝園商城工作的王先...
    2021-10-08 閱讀全文
  • 對說話重復的寶寶怎么辦? 導讀:孩子的重復行為揭示: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其實,嬰幼兒“喜愛重復”的行為,不是“固執(zhí)”或“一成不變”,這是他們的特性。一般來說孩子“喜愛重復”有著自己的用意。 月月今年快3歲了,特別聰明乖巧,可...
    2021-11-24 閱讀全文

導讀:“軟硬不吃”的孩子確實讓人很傷腦筋,對他來“軟”的吧,比如給他戴戴高帽子,他本來就夠自以為是、不管人家感受了,再聽好話,那豈不是更不可一世嗎;對他來“硬”的吧,他好像壓根就看透了大人的伎倆,知道...

2021-11-22 閱讀全文

寶寶不合群怎么辦 不合群的孩子雖然說不上是什么病,但卻妨礙他們?nèi)ミm應環(huán)境和學習新知識,調(diào)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識范圍、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性格孤僻、不愛交往的兒童。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03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怎么學會說謊了?!這么小就會說謊了,以后還得了!怎么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要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謊言背后的原因。 常常跟小朋友夸口說自己家里沒有的玩具;偷偷把小朋友的玩具拿...

2021-11-27 閱讀全文

時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現(xiàn)在的孩子,已經(jīng)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小皇帝和小公主都比較自私、霸道。生活中,小皇帝、小公主都難免有許多的不情愿,我們?nèi)绾螒獙δ兀?寶寶不愿睡覺 在帝園商城工作的王先...

2021-10-08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的重復行為揭示: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其實,嬰幼兒“喜愛重復”的行為,不是“固執(zhí)”或“一成不變”,這是他們的特性。一般來說孩子“喜愛重復”有著自己的用意。 月月今年快3歲了,特別聰明乖巧,可...

2021-11-2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