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別讓你的孩子做小氣鬼

發(fā)布時間:2021-09-29 如何做小學語文教案設計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做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師

導讀:如何對待孩子的小氣行為?必須探究原因,“對癥下藥”。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氣行為,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小氣是孩子發(fā)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是自我意識的本能體現。孩子對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為是“我”的,從未感受到別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自身行為的影響。如:鄰居來借物品,父母怕東西被弄壞而表現出的故意搪塞,無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教育上的問題。同伴交往時,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卻遭對方拒絕,因此當別的小伙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時也表現出小氣行為,父母見后卻不置可否,甚至給予一些口頭上的鼓勵,這樣,孩子的小氣行為便愈加嚴重。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借給小同伴,或將自己的食品分給同伴后,得到的是家長的訓斥,這會造成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孩子的小氣行為。家長的無謂犧牲。如:好吃的菜先讓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讓孩子挑……這種無謂的犧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現小氣行為后,家長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個相當流行的說法:“家里只有一個孩子,要是有兩三個孩子便知道分享了?!薄伴L大就好了”。以此作為掩蓋自己教育的失誤?!綵R120.com 節(jié)日祝福網】

如何對待孩子的小氣行為?必須探究原因,“對癥下藥”。

1、以自我為中心造成的小氣行為,家長不必擔心,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改變的過程,等過了這一階段,孩子的社會發(fā)展需求轉強,他會要求同伴和團體接受他,自然開始有了借別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給別人的欲念。家長應適時引導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圍人的關系,幫助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束縛。

2、做孩子的楷模。鄰里交往、同事往來時,家長應以自身無私的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這樣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說服力。

3、樹立正確的教子觀。要教育孩子做到:

(1)學習分享。這首先要從家庭中做起:家長不能過分溺愛子女,使其懂得好東西應該大家品嘗,應具有尊敬長輩的美德。當家中來客人時,可有意識地讓幼兒幫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給大家吃或拿玩具請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長應多給孩子與同伴相處的機會,讓他帶著玩具和同伴交換著玩,增加其與同伴分享的經驗。當孩子知道對方玩過以后會還給自己或是自己也有過玩他人玩具的體驗時,自然會主動與他人分享并感到快樂的。

(2)學習贈與。可常常鼓勵孩子把舊時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來,因為他長大了,不再需要了。讓他親自把東西贈與鄰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給孤兒院的孩子們,也可在節(jié)日里,讓孩子向同伴贈送禮物,從中體會愉悅的感受。另外,家長應正確地給孩子以適當的鼓勵。家長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東西而懂得分享時給予及時的肯定、贊許,則孩子將會努力使自己逐漸改掉小氣的毛病。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別讓你的孩子成為口吃寶寶


導讀:孩子的發(fā)育情況各不相同,有的孩子語言能力發(fā)展不善,會有口吃現象的出現,口吃嚴重影響到孩子和家長的形象和生活。所以,家長要深入了解口吃的相關知識,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口吃寶寶。

口吃是指說話時以言語中斷、重復、不流暢為主要癥狀的語言障礙,在兒童中比較常見,患病兒童約占兒童總數的5%。大約一半的口吃兒童是在5歲以前發(fā)病的??诔远嘣谟變浩谛纬?,也最容易在幼兒期糾正,如果得不到糾正,則可能伴隨終身。

口吃癥是由于心理原因所導致的言語障礙。形成原因有以下幾點:

1、因模仿而導致口吃。口吃的感染性很強,由于兒童的語言機能還不完備,容易受其他口吃的人影響,如孩子們之間的模仿,經常和口吃的人接觸均可能導致口吃。

2、父母在兒童學說話階段要求過急,孩子發(fā)音不準或咬字不清楚時,父母急于作過多的矯正,甚至在孩子一句話還沒說完的時候就經常打斷進行矯正,使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壓力,在說話的時候出現緊張,害怕說錯。越怕說錯,心理壓力越大,精神越緊張,失去說話的信心,而導致口吃。

3、突然的精神刺激,如受驚嚇,環(huán)境突然改變等造成心理緊張,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也可能導致口吃。

4、遺傳因素。口吃與大腦兩半球優(yōu)勢或某種腦功能、語言器官功能障礙有關。

口吃一般表現為三種類型:

1、連發(fā)型。這種類型的口吃表現為說話時經常連續(xù)重復某個字音。比如:你、你……你干什么?

2、伸發(fā)型。這種類型的口吃表現為經常把某個字音拖長。比如:老——師,學——校。

3、階發(fā)型。這種類型的口吃表現為反復說一句轉接口語詞但是不連貫的話。比如:這個——這個——。

幼兒階段,孩子的口吃常多見于連發(fā)型,其次是伸發(fā)型。一般是由連發(fā)型向其它兩種類型發(fā)展。

不要讓你的孩子做心理孤兒


導讀:你是否知道“心理孤兒”現象產生的原因?你是否了解減少“心理孤兒”現象的對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外在的物質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密切,但心靈的溝通卻相應減少,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無減,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不容樂觀。眼下的中小學生背負著沉重的考試壓力,與外界的接觸很少,交往的范圍狹窄,精神世界日漸封閉,心理問題十分嚴重?!靶睦砉聝骸爆F象便是其中的一種。所謂“心理孤兒”是指學齡階段的兒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閉、游離集體氛圍,怯于交往、難于融入社會生活的特征?!靶睦砉聝骸睂嶋H是一種心理不健全的現象。

“心理孤兒”現象產生的原因

目前,中小學生的家長大多是“文革”時期成長起來的,對家庭教育科學不甚了了,對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襲長輩的傳統或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獲得。這樣的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兩個極端:一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節(jié)衣縮食為子女竭力提供物質條件,把子女逼進書房題海;二是重養(yǎng)不重教,重肌體健康,輕心理健康;重物質投入,輕精神投入。如此,忽視了子女的思想、情感、內心世界的需求,孩子的心理教育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有的父母為了工作事業(yè),無暇顧及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給爺爺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時間與子女在一起溝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與父母之間容易產生“陌生感”和“距離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靈深處形成一個不愿輕易向人開啟的自我封閉的世界。

另外,問題家庭給子女帶來的心理問題也相當嚴重。據中國家庭調查,家庭不完整,或是父母離異,或是家庭經濟負擔重,父母一天到晚為生計而奔波,無暇顧及子女,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產生壓抑、煩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視等不健康心理。

再則,現在家庭居住條件普遍改善了,中小學生有了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這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和休息。但獨門獨戶的居住環(huán)境縮小了兒童青少年的生活范圍,與同齡人的交往大大地減少。許多心理學家做過實驗,結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當他們與大人在一起的時候,多少是拘謹的,不能達到無所不言、無所不為的“自由”境界,而一旦與同齡或基本上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那種高興勁頭是成人難以理解的。而孩子長期獨處,又會使他們的氣質受到損害,養(yǎng)成一種膽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減少“心理孤兒”現象的對策

作為父母要了解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生理、心理知識,并按照他們的生理、心理規(guī)律來處理事情。要反對“棍棒型”、“溺愛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倡導“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長不僅是孩子慈愛的父母,循循善誘的導師,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是真誠的朋友。據調查分析,中小學生喜歡“朋友式”的父母親,而不喜歡“牧師式”、“師徒式”的父母親。家長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為子女提供與小伙伴交往的時間和空間。放學路上少接送,讓子女與其他小朋友結伴而行;周末和節(jié)假日讓子女邀請小伙伴來家玩,鼓勵子女利用空閑時間與同學小伙伴進行電話交流。通過串門,擴大交往的范圍,學會與各種人交往的經驗,消除一個人獨處的寂寞。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畢業(yè)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職。父母絕不能因個人的情感、是非問題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顧。經常爭吵的父母要學會理智,忙于應酬的應盡可能早點回家,經濟不寬裕的也盡量不要犧牲養(yǎng)育孩子的時間去掙錢。即使是分道揚鑣的也要計劃好育子的方案,方可說聲“再見”。

作為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關心孩子的內心和精神世界。應多與子女進行思想交流,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脈搏,多安排一些時間給孩子??梢郧倨鍟嫞梢苑N花、吟詩、聽音樂、集郵、旅游、登山。

另外,學校應與家庭形成合力,建立“家校聯系薄”,聘請心理輔導老師,建立“心理咨詢室”,并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構建“學生心理檔案”,把學生的家庭情況、人際關系、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情緒意志、個性品質一一記載下來,開設心理輔導課,開展個別心理輔導。

影響快樂寶寶快樂童年的5個“關鍵事件”

大人和孩子都會遇到挫折,只不過善于渲染心事的成人會把自己的困難描述為“風風雨雨的波折”,而不善于傳達心情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難常常被成人忽略為“雞毛蒜皮的瑣事”。其實將心比心,成人的心已經被歲月磨出了老繭,孩子的心是迎春萌發(fā)的蓓蕾,怎么禁得起秋風、夏雨和冬寒呢?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敗孩子的自信心,讓他情緒低落,心里痛苦,甚至悲觀失望。下面一些孩提之事都足以摧殘脆弱的童心,需要父母給予溫情的關注和理性的教育。

1、由身體素質帶來的挫折

長期體弱多病的孩子總是被疾病困擾著,許多游戲和快樂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參與,孩子會很有挫敗感。因此,加強營養(yǎng)保健、生活照顧、鍛煉身體,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樂觀的基本保證。

2、由父母帶來的挫折

父母不經意間也會讓孩子品嘗挫折感:為了安全起見,限制孩子活動的自由;為了訓練孩子乖巧聽話,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做錯了事,過于嚴厲地批評他;當著眾人的面否定孩子,傷了他的自尊心;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使他無力企及;因孩子做事不成功而責備他;表揚其他孩子使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冷落;父母自己的心情不好,對孩子莫名其妙地發(fā)火等等。

3、由同伴帶來的挫折

同伴掌握某種技能而自己沒有掌握;想與同伴交往卻遭到拒絕;與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而處于下風;同伴之間“拉幫結派”而自己被排斥;被攻擊性較強的同伴欺負;同伴無意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侵犯等等。

4、由老師帶來的挫折

老師關注個別孩子的特殊需要,而自己沒有得到這種特殊待遇;老師不公正的批評和責備;老師表揚了其他孩子而自己沒有得到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態(tài)度忽冷忽熱;想與老師交流,老師卻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煩等等。

5、由玩具和游戲等個人生活帶來的挫折

孩子的求知欲很強,遇到新奇的事物和活動就想探個究竟,卻無奈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生活經驗不足,不能熟練地操作玩具和游戲,于是產生挫折感;在生活照顧上,孩子很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有時是父母不讓做,有時是自己做不好,于是沮喪、灰心在所難免。

這里不可能一一列舉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難和挫折,但如果父母能帶領孩子順利地認識和解決諸如上述的一個又一個“關鍵事件”,孩子的樂觀品質就會慢慢建立起來。

教育筆記:別讓你的小孩太懂事(熱門)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在平日里的學習中,幼兒園教師時常會提前準備好有用的資料。資料一般指代可供人們參考的信息知識等。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師資料內容呢?急你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教育筆記:別讓你的小孩太懂事(熱門)”,不妨參考一下。希望你喜歡!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但是過度要求孩子過早理解成人世界的復雜性可能會對他們的全面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為什么適度的懂事觀念對孩子發(fā)展很重要,并提供幾種多樣化的表達方式。

1、過程中介紹孩子擁有適度的懂事觀念的重要性

過于早熟的懂事會剝奪孩子的童年樂趣和探索的機會,適度的懂事觀念有助于孩子建立基本的責任感和自律能力。他們能夠學會關注他人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過分關注成年人的期待。

2、在實踐中培養(yǎng)適度的懂事觀念的方法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幫助孩子培養(yǎng)適度的懂事觀念:

第一,給予孩子適量的責任和決策權,讓他們在適當的范圍內獨立處理自己的事務。

第二, 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和社交能力。

第三,通過設立合理的獎勵和懲罰機制,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相應的后果。

第四,鼓勵孩子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者服務,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關愛他人的意識。

第五, 引導孩子關注身邊的、合適的新聞事件和社會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意識。

3、多樣化的表達方式促進適度的懂事觀念的塑造

家長可以使用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來培養(yǎng)孩子的適度懂事觀念:

第一, 利用繪本故事或電視劇情節(jié)與孩子進行討論,引導他們思考角色的行為是否懂事、合理。

第二, 分享家人或朋友中具有良好懂事觀念的案例,讓孩子從他人身上學習榜樣。

第三,通過對孩子自身行為的反思和提問,引導他們思考行為背后的動機和影響,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第四, 制定家庭規(guī)則和責任清單,讓孩子參與討論和制定,培養(yǎng)他們對規(guī)則的理解和遵守。

第五,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借助書寫、繪畫、角色扮演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適度的懂事觀念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但過度強調懂事可能限制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力。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通過合適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適度懂事觀念,引導他們成為積極、負責任和關愛他人的人。

讓孩子知道你的愛


導讀:在年幼孩子的意識中,他不能領會到父母埋藏在心里無言的愛的信息,是因為我們作為父母的沒有用行動更明確地傳遞感情。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采取更多簡單明了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當我像往常一樣對著5歲的兒子大聲呵斥:“快點收拾玩具,看你到處亂扔像什么樣子!”兒子卻一動不動,嘴里還嘟囔著:“我就喜歡放在這里,不用你管,你根本就不愛我!”接著,他飛快地沖進房間并且“砰”地一聲用力甩上房門。

我吃了一驚,想立刻就把他從房間里揪出來狠狠地揍一頓,但理智阻止了我的沖動。過了十幾分鐘,我的情緒平復下來,憤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兒子說我不愛他,他難道真的不知道我有多么愛他?他為什么感覺不到我的關愛?我回想自己剛才的言行——口氣生硬、粗暴簡單,換個位置,我自己也會難以接受。難怪兒子會認為我不愛他。

在年幼孩子的意識中,他不能領會到父母埋藏在心里無言的愛的信息,是因為我們作為父母的沒有用行動更明確地傳遞感情。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采取更多簡單明了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少用命令的語氣同孩子說話

“你給我聽著!”“快點!”“別亂動!”這類帶有警告、責備、拒絕或者諷刺味道的話,或許是許多家長經常習慣使用的。這種居高臨下的命令語氣,對于正處在人生第一反抗期的孩子來說,最容易激起他的反感。而采用情感訴求的語言,讓孩子感知到我們的要求是出于對他的考慮。比如說:“寶貝,咱們得快點,不然會遲到的。”“這件事我覺得這樣做比較好,你覺得呢?”這些多點幽默、多點建議性口氣的話,既能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我們的建議,也不會因為逆反情緒而故意跟我們對著干。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

我們習慣站著跟孩子說話,對他發(fā)號施令,把自己的思維想法和主觀愿望強加給孩子,而很少去考慮他內心的想法。孩子在一再被告知該怎樣做的命令聲中長大,便會漸漸產生一種印象:我是爸爸媽媽的附屬品,自己的想法無足輕重!這一點或許正是在我們不經意的言行中使他誤解了。如果我們蹲下來,蹲到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用眼睛注視著他,和他說話:“嗨,小家伙,我聽見玩具們哭了,它們說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需要你的幫助呢?!焙⒆勇犃?,肯定會很快地把玩具都送回玩具屋。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的確,通過眼神交流,孩子能從中找到我們對他的愛與關心。

做即使一秒鐘的身體接觸

作為父親,我們都不喜歡過多地摟抱孩子,認為這會助長孩子的嬌氣。但這種做法同樣存在弊端,會疏遠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過多的摟抱的確會助長孩子嬌氣,但必要的肢體接觸卻能讓孩子覺得父母親切可靠,這將給予他們被接受、被支持、被關愛的感覺。因此,每天下班回到家,不妨輕輕拍拍孩子的小腦袋,或者握一下他的小手,微笑著說:“嗨,寶貝,今天過得怎么樣?”孩子可能會像一只“嘰嘰喳喳”的小麻雀,快樂地訴說著這一天在園里的生活,這時你要做的,就是坐下來認真地傾聽他的訴說。

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錯誤不可避免。孩子犯了錯,家長不可能不管,關鍵是怎樣去引導。其實,并不是每個錯誤都需要粗暴干涉或嚴加懲罰,民主地對待更容易解決問題,用這樣的口氣或許更為合適:“寶貝,我覺得你今天好像變了個人,怎么回事?”也可以這樣評價:“這不像是你做的事情!”如果錯誤犯嚴重了,一定的嚴厲性是必要的,可以加重些語氣:“你的這種行為真令我失望,希望你不要再犯這種錯誤!”讓孩子深刻反省自己的錯誤,然后再指出他的錯誤原因和解決方法,給他一個思考并改正的機會。

案例:孩子,你別怕


--充分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

今天,由于大一班兩位老師有事請假,班上只剩李老師一個人。我和另外一位老師暫時到大一班幫忙。

午飯時,陸少威的飯、菜快吃完了,卻哭了起來,拉著李老師的手央求著說:“李老師,我不讓你走。”李老師輕聲勸說著他,可是陸少威沒松手。

為了給李老師解圍,我隨口說:“李老師中午回家給小姐姐做飯,一會兒就回來?!标懮偻焕砦遥€是哭。一會兒,他手里拿著蒸餅說:“我有病,我頭疼,我爸說我有病就來接我?!蔽矣檬置嗣念^,感覺不熱,就說:“行,吃完飯老師給你試試表。如果你發(fā)燒,老師就給你爸打電話,行嗎?你先把飯吃了。”他不肯吃飯,一個勁地坐在位子上嘮叨、掉眼淚。李老師告訴我:“別看他平時挺淘氣,但是膽子小,今天看見你們陌生的老師帶班有些害怕?!?/p>

為了盡快排除他的心理障礙,讓李老師放心地回家,我盡量接近他,增強他的安全感。我蹲在他身邊小聲問:“這塊蒸餅你是不是吃不下了?”他點點頭。我說:“今天你不舒服,這塊蒸餅可以不吃,多喝點湯。”他還是坐在那里不吃不喝。我又問:“你為什么不喝湯呢?是不想喝嗎?”他指指頭說:“我頭疼?!蔽矣置念^,不發(fā)燒。

這時,他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中午睡無著覺?!蔽铱粗蔷o張的表情,笑著對他說:“沒關系,如果你睡不著覺,老師就坐在你身邊陪著你。”他笑了,又對我說:“老師,我一會兒就會睡著的?!蔽倚α诵?,又摸了摸他的頭。他不再哭了,轉眼間把碗了的湯全喝完了。放好碗筷,他拿著衛(wèi)生紙上廁所,看見我進廁所,小聲對我說:“老師,我不會擦屁股?!蔽移婀值貑枺骸捌綍r是誰幫你擦屁股。你拉完就叫我,好嗎?”他笑著點點頭。這時,李老師走過來告訴我:“中班時他就會擦屁股了,但現在因為他長得太胖了,手伸不過去,所以每次都是我?guī)退?。?/p>

上完廁所,洗完手,陸少威一點都不緊張了。準備上床睡覺時,他又小聲對我說:“我愿意睡在小屋里,小屋暖和?!保ㄔ摪嗍褂没顒哟玻謨砷g屋午睡)我說:“行,吳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但是你一定得好好睡覺?!彼c點頭,我?guī)退藕么玻狭舜采w好被子,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這件事讓我感到,當班里突然換了陌生的老師時,幼兒,特別是個別膽小的孩子,總會產生一些不安全感。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他們正常生活和情緒。老師要多觀察、了解、關心幼兒,盡可能為幼兒創(chuàng)造寬松環(huán)境,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讓幼兒在較短時間內排除恐懼感,恢復正常生活秩序,保持愉快心情。

評析

《孩子,你別怕》這篇文章生動地反映了陸少威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是多么強烈而與眾不同。為了證實吳老師是否和李老師一樣愛和接納自己,陸少威在吃飯、上廁所、睡覺等多種活動中,以多種方式試探吳老師。當他每次都從吳老師那里得到了積極的回應后,緊張的情緒放松了,安全感滿足了。

愛和安全感的需要是幼兒最基本的需要之一。這種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直接關系到幼兒是否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幼兒將來對自己和他人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教師對他的態(tài)度,以及教師能否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

每一個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但自己能不能做一個好孩子,孩子心里常常沒底。在為這個愿望付出努力之前,孩子可能會先試探老師是不是愛他、接納他。若經過試探證明老師不關注、不接納、不愛他,他會覺得沒有希望做好孩子了,因此也就不會積極去做拉市引導下的活動了,甚至可能故意淘氣。

由此可見,愛和安全感這個前提非常關鍵,可以說,不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就等于不給幼兒做好孩子的機會。對于像陸少威這樣的孩子,教師不應認為孩子事多,而應意識到他是對愛和安全感的需求比較強烈,應像吳老師那樣以極大的耐心,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地證實自己對他的關注愛和接納。

相關推薦

  • 別讓你的壞脾氣傷害了孩子的教育 我們很多父母認為教育,就是要板起臉孔一本嚴肅的,這樣才會有效果!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到底是什么讓我們產生這樣的想法? 1、面子心態(tài)+害怕犯錯 中國人的習慣是把別人的成功與失敗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把“別...
    2021-02-08 閱讀全文
  • 別怕孩子讓你“丟人” 別怕孩子讓你“丟人” 第一個事例 有個兒童教育中心即將舉辦體育課,活動即將開始,可場面上極其混亂。近20個4歲左右的孩子在教室里面大呼小叫地玩耍,當給孩子發(fā)完坐墊、老師準備開始時,許多孩子還不能安靜下...
    2020-11-26 閱讀全文
  • 別把孩子養(yǎng)成膽小鬼 導讀:常有家長抱怨說孩子膽小,瞧,有的孩子看到家里來了陌生客人就哭著躲在父母背后;有的孩子興高采烈地跟父母到兒童樂園玩,可是看著那一個個旋轉、擺動的游戲機,卻一項也不敢上去玩;在自助餐廳里,爸爸媽媽只...
    2021-10-06 閱讀全文
  • 別再讓你的孩子學“乖”了 我的專業(yè)是教育學,經常對教育問題保持特有的敏感和理性,對于傳統的育兒理念當然也也持有謹慎的接受態(tài)度。 在傳統的育兒理念中,我們最喜歡用的詞是“乖!”你想你會在什么情況下對孩子用“乖”?是不是他在非常守...
    2021-01-27 閱讀全文
  • 育兒知識:讓孩子告別小氣 和這群孩子相處已經兩個月了,漸漸地我發(fā)現很多孩子都會表現出小氣的特點。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覺和需求,從不考慮別人。他們總會說“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
    2020-05-22 閱讀全文

我們很多父母認為教育,就是要板起臉孔一本嚴肅的,這樣才會有效果!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到底是什么讓我們產生這樣的想法? 1、面子心態(tài)+害怕犯錯 中國人的習慣是把別人的成功與失敗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把“別...

2021-02-08 閱讀全文

別怕孩子讓你“丟人” 第一個事例 有個兒童教育中心即將舉辦體育課,活動即將開始,可場面上極其混亂。近20個4歲左右的孩子在教室里面大呼小叫地玩耍,當給孩子發(fā)完坐墊、老師準備開始時,許多孩子還不能安靜下...

2020-11-26 閱讀全文

導讀:常有家長抱怨說孩子膽小,瞧,有的孩子看到家里來了陌生客人就哭著躲在父母背后;有的孩子興高采烈地跟父母到兒童樂園玩,可是看著那一個個旋轉、擺動的游戲機,卻一項也不敢上去玩;在自助餐廳里,爸爸媽媽只...

2021-10-06 閱讀全文

我的專業(yè)是教育學,經常對教育問題保持特有的敏感和理性,對于傳統的育兒理念當然也也持有謹慎的接受態(tài)度。 在傳統的育兒理念中,我們最喜歡用的詞是“乖!”你想你會在什么情況下對孩子用“乖”?是不是他在非常守...

2021-01-27 閱讀全文

和這群孩子相處已經兩個月了,漸漸地我發(fā)現很多孩子都會表現出小氣的特點。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覺和需求,從不考慮別人。他們總會說“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

2020-05-2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