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步改變不聽話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9-15 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筆記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導讀:孩子是一塊玉璞,好的工匠師都能將它雕琢得完美,那么,希望每一位家長都成為最好的工匠師。
突然間你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性格變了,不聽話了,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其實應對孩子的執(zhí)拗是有方法的。通過小小的引導和啟發(fā),孩子會給你驚喜!
“親子成長8步法”是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的康絲坦斯?漢夫博士在20世紀60年代首創(chuàng)的,后由他的學生、馬薩諸塞大學巴克利教授等在臨床中使用和修改而成。按計劃,共有8個步驟,每一步花1周的時間。
第一步:從出生時開始關注孩子。孩子從小就期望父母而不是別人的肯定、欣賞和接受,父母的微笑和點頭告訴嬰兒,學習站立和走路很重要,甚至值得冒摔倒的危險。但有的孩子后來漸漸發(fā)現(xiàn),父母的關注總是負面的———批評、命令、不滿,很自然地,孩子就不再有為表揚而努力的動力。
第二步:正確積極地關注孩子。這一步教父母注意和承認孩子的良好行為,同時忽視不良行為。幫助父母欣賞孩子及享受和孩子一起的時光。
通過“特殊時間段”:每天花15—20分鐘,完全投入地與孩子輕松游戲,不要命令、指導或提問,讓孩子做主。最好的游戲是孩子自己選擇的游戲,只要時間一到,就對孩子說:現(xiàn)在是咱們一起玩的特殊時間,你想玩點什么?如果是兩個人玩的,父母就要處于次要位置,讓孩子做指揮官;如果不是能一起玩的游戲,父母則要心甘情愿地做個親切的伙伴和有趣的旁觀者。
原則:1、不指導,不糾正。不管父母說什么,別指導孩子做什么,或試圖改變孩子玩耍的方式,這種做法只會被解釋為您要控制局面,孩子會立刻跟父母頂牛。如果父母的描述不帶批評色彩,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對他干的事感興趣。
2、不提惹人煩的問題。對9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問更多的問題,以顯示父母對孩子有真正的興趣,對年齡小的提問內(nèi)容要豐富多采,如“你最喜歡哪塊積木?”“我們明天出去玩,你想買什么?”。
3、有選擇地表揚。表揚孩子時應相當具體,也可以因為沒做不受人歡迎的事而表揚他,如“真高興看到你最近干凈多了。”
方法:1、家長發(fā)出指令后不要離開孩子去忙自己的事,而是要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不論何時服從了家長的要求,家長都要表揚他。另外,家長要用放大鏡盯著孩子的良好行為,如果在沒有家長提醒的情況下,孩子遵守了家規(guī)做了家務,家長要給孩子以表揚和獎勵。
2、給孩子提出一系列簡單、溫和的指令,如“請把那只鉛筆遞給我”。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孩子養(yǎng)成服從習慣的程度取決于練習機會的多少。每天至少找出兩三次機會指令孩子給忙,要選擇孩子不是很忙的時候,不至于讓孩子痛恨家長打斷他的事情。在孩子服從每個指令時表揚他1次,對于很小的孩子,可以用點心或飲料作為獎勵,對大些的孩子口頭表揚就可以了。
3、對于不聽話的孩子,只要改變發(fā)出指令的方式,就能極大地改善孩子的行為反應。發(fā)出指令時請注意:
不要發(fā)出沒有必要的指令。家長發(fā)一些日常指令前,要停下來想想指令的重要性:這是需要先做的嗎?是孩子必須做的嗎?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那家長就不必發(fā)這條指令了。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家長則要準備鼓勵和懲罰雙管齊下,讓孩子服從指令。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逐漸明白,家長是言出必行的,就會更加服從家長。
家長的指令要簡單,一次只發(fā)一個指令。孩子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如果聽到一個復雜的指令或一次聽到幾個指令,就會犯糊涂,通常的反應是哪條指令也不執(zhí)行。
確保孩子聽見家長的話。要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家長不要從另一間房子里往外喊或連頭都不抬就發(fā)號施令,必要的時候輕輕地把孩子的臉轉向家長,以確保孩子在注意家長說什么。
消除干擾物。比如在發(fā)指令之前關掉電視。
如果你的孩子才3歲或更小,請及時、靈活地獎勵他的服從性,比如孩子聽話就給他一小塊點心、一根棒棒糖等。但家長會發(fā)現(xiàn),如果孩子還有自然和數(shù)學作業(yè)要做,不太可能因為他完成了語文作業(yè)就馬上獎勵他看電視15分鐘,也不太可能因為他10分鐘沒打攪家長,家長就放下手中的事陪他玩30分鐘,另外,小點心和小獎勵很快會失去吸引力。
這個問題可通過建立一套代幣系統(tǒng)解決:如果孩子完成了指定任務,就能掙到撲克牌或獎勵分,然后用這些代幣兌換孩子喜歡的獎勵或特別待遇。
1、家庭撲克牌方案,適合4—7歲的兒童。
找一副撲克牌,告訴孩子,你覺得他在家里表現(xiàn)得很好,所以用撲克牌獎勵他的好行為,使他得到自己喜歡的獎賞或特別待遇。給孩子看牌,向他解釋:完成不同的任務,掙的牌數(shù)不一樣,任務越難和花的時間越長,掙的牌越多。
按任務難易程度給1-10分,對于難于做到的任務,給的分要多,一天一般能掙30—50分。根據(jù)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可包括:個人自理方面如按時起床、穿衣洗漱;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增加責任感;學習任務的完成:不馬虎、拖拉;行為問題的糾正:不和大人頂嘴、吵鬧,不做出攻擊性行為等。
2、家庭獎勵分系統(tǒng),適合8—12歲的兒童。
買一個筆記本,在封皮上注明是孩子的家庭獎勵分登記本。在筆記本上設5列:日期、事項、存入、支出和結余。告訴孩子只有家長能用這個筆記本,孩子只能看,不能自己往上寫數(shù)字。按照撲克牌方案一樣的辦法列出獎勵表,比如按時起床存入5分,看電視30分鐘支出4分。
3、注意事項:
不要告訴孩子因為他總是犯錯誤,所以家長把他所有的待遇都剝奪了,他得再掙回來;開始一周不要因為不良行為罰掉孩子的分,在此階段,只將本方案用于激勵孩子的良好行為;第一周不要小氣,哪怕微小的良好行為都要獎勵;家長要確保本方案實施;要立即獎勵孩子;在你給孩子撲克牌或獎勵分時,一定要微笑;孩子得分時、家長要說明具體原因。
小編點評:這八個步驟,最核心的精髓就是家長要耐心和細心,其實孩子是一塊玉璞,好的工匠師都能將它雕琢得完美,那么,希望每一位家長都成為最好的工匠師。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孩子的改變
導讀:朱承開是一個小小的男孩子,整個看起來就是小不點一個,小小的個子,說出來的話也讓人感覺到不像是一個步入大班的孩子,而且脾氣很拗,我有的時候說盡好話他也不會來甩你。
這樣一個孩子,對于剛入幼兒園的我來說,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要怎樣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呢?我每次都是很頭疼地想著這個問題。偶然有一次上計算課,我請他來擺擺2的組成,很快他就做對了,我心里也很高他能夠掌握這些內(nèi)容,就給他額頭貼了一個五角星作為獎勵,他可高興了,蹦蹦跳跳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端端正正地在小椅子上坐好了,開始學習新的本領。他的這一細微的舉動正巧給我發(fā)現(xiàn)了,在以后的學習、活動過程中,我經(jīng)常用類似的方法激他上進,他也沒有辜負我的一片期望。
現(xiàn)在的朱承開與剛開學的朱承開可是大不相同了,他媽媽也告訴我現(xiàn)在的他可愛上幼兒園了,很喜歡跟老師、小朋友做游戲,也學會了很多本領。他的改變讓我感到欣慰,也使我更加有信心去做好自己今后的工作。
孩子不聽話,你怎么看?
導讀:心理學家認為三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幼兒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何況孩子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許多信息,對人對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案例:一位家長曾這樣對我說:“我的孩子特別聽話,很懂事,守規(guī)矩從不惹事,對人有禮貌,做事比較認真,回家后能把老師教的東西告訴我們??墒牵覀儏s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不像別的孩子那樣活潑,好動,對什么事情都興趣不大,總喜歡做我們?yōu)樗才藕玫氖?。他對沒有玩過的玩具,沒有見過的事和沒有接觸過的人總是躲躲閃閃的。即使別人把他的玩具搶走了,他也只是站在那兒眼睛看著不知該怎么辦……我很擔心他將來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币灿幸晃患议L對我說:“我的孩子特別不聽話,你叫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他太活潑好動,好像對什么都感興趣,什么都要動動,試試,什么都不怕。”
專家觀點:心理學家認為三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幼兒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何況孩子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許多信息,對人對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長過早地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而且容易扼殺兒童的天性,使孩子從小失去兒童最珍貴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這會給家長留下難以彌補的悔恨。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研究:在2—5歲兒童中挑選出同樣數(shù)量的反抗性較強的和幾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兒童。追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作出快定的能力。而后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這一研究說明,反抗行為強的孩子,長大易有堅強的獨立意志,而這一點正是21世紀的人才應具備的素質。所以對孩子的反抗行為,家長要有正確的認識,進行正確的引導。
好育園觀點:對孩子一些不聽話的行為,應肯定孩子積極的一面,以商量的口吻提出一些建議。我想,如果家長這樣做了,孩子會從家長那里得到尊重和理解,孩子將會變得既聽話又聰明能干,有創(chuàng)造個性的孩子,從而為他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么辦?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聽話”的孩子,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有出息。家長們都覺得,孩子聽大人的話,這自然是應該的??墒?,孩子偏偏有些時候不大聽話,甚至是很不聽話,這使許多做父母的十分傷腦筋。
應當怎樣看待和怎樣對待孩子的“不聽話”?這幾乎成了許多做父母的難題。
孝順,孝順。我們的老祖宗們也總是把孝與順連在一起?!安宦牳改钢跃蜑椴恍ⅰ?,則是眾所周知的古訓。
盡管現(xiàn)在人們對傳統(tǒng)都在作有分析地繼承,在提倡學敬父母的同時,并不認為事事都要一成不變地按爹媽的要求辦??墒禽喌阶约航逃⒆拥臅r候,卻都又打心眼兒里不愿意聽到孩子嘴里那個“不”字。
孩子“頂嘴”了,你說一,他偏說二。這時候你是氣不打一處來呢,還是先平靜下來,聽聽他說的這個二是否真有道理?
也許,大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說得不對。可是,他為什么不對?是由于天真無知,還是有意給你找麻煩?
是不是在同孩子爭執(zhí)時,自己的確不對了,卻又不肯認錯;自己對了,孩子依然不聽時,是否會怒火中燒?這里面是否缺乏一點平等的精神?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是同孩子平等不起來的。
怎樣看待和怎樣對待孩子的“不聽話”,這里既有方法問題,更有觀念問題。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并不簡單,很值得思考。
對“不聽話”的孩子,采取簡單粗暴的壓服,是對孩子的自信和個性的壓抑,除了引起更大的逆反之外,只能為社會制造“馴良”的庸才。許多哲人都講過這樣的話。
孩子不聽話找心理原因
導讀:孩子大了,卻變得不如小時候聽話了。孩子不聽話的因素有多種,其中心理原因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值得大家注意。
路路越來越“不聽話”
大家都夸兩歲的路路聰明可愛,可媽媽最近在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聽話了,早上我急著去就上班。他就急著跟我搗亂,我這邊幫他穿上鞋了,他那邊趁你不注意就脫下親……平時在家里越是不讓他做的事他偏要做,種花我要去他也會用丟捏一招;沙發(fā)套后面的拉鏈也要拉開,掏出里面的東西看看;你剛把玩具收拾到籃子里,他那邊又一股腦全倒在了地上;有時他連打火機、插座、暖水瓶都想去碰碰……害得我們每天都要對他“嚴加防范”。
寶寶的運動能力發(fā)展了
隨著體格的快速發(fā)展,寶寶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的獨立活動空間,因此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做新的事情。這時,很多媽媽對寶寶的行為會加以阻攔和限制,使寶寶產(chǎn)生不滿情緒,自然就跟媽媽對著干了,所以“不聽話”。
路路最初的“不聽話”就是這樣造成的,他只是想運動一下自己的身體,到處摸摸碰碰,只有通過這種運動嘗試,他才能不斷地獲得感性經(jīng)驗,發(fā)展運動能力,提高認知水平。如果你像監(jiān)視“犯人”一樣監(jiān)視寶寶,他想碰什么都被拒絕,只會激發(fā)他更強的好奇心,他一旦有機會就會再去嘗試。
嬰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必經(jīng)階段
寶寶兩歲以后,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加上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yún)⑴c,但這種表現(xiàn)往往與你的規(guī)范相抵觸。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chǎn)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路路就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想嘗試周圍的世界,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可媽媽不僅不理解和支持,還總是想方設法阻止他的“破壞行為”,懲罰他的“不聽話”。這不僅會加劇寶寶的“不聽話”,嚴重時還會導致親子關系的惡化。
寶寶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寶寶好奇心強,對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這種好奇的探索心理,認為寶寶是在胡鬧、調(diào)皮而限制他的行動,甚至訓斥、打罵他,很容易引起寶寶不滿,“不聽話”就由此而生了。
可見,寶寶早期的“不聽話”和兒童時期的不聽話,在本質上是有區(qū)別的,你不能簡單地阻止他,而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對待成長中的寶寶。寶寶“不聽話”,你該怎么做?
1給予理解和尊重
寶寶開始不聽話的時候,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這么做無非是想獲得成長空間,要求和你有一樣的平等地位,此時對他的行動不要輕易干涉。在寶寶最初要自己做什么的時候,不妨滿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指導。這樣,會使寶寶覺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維護的寶寶會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自然會做一個聽話的孩子。
2及時轉移
寶寶的注意力
當寶寶對某些物品感興趣時,他會不顧一切地想得到,還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這時你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提出一些他更感興趣的建議以轉移他的注意力并及時帶他離開目標物品的出現(xiàn)地。比如當寶寶非要拿桌上的水晶球扔著玩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皮球。并帶他到另一個房間,陪他一起扔著玩。
3滿足寶寶的好奇
心和合理要求
在確保寶寶遠離危險品的情況下給他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為了讓寶寶遠離危險的東西,最簡單的方法之一便是為他提供其他的替代品,同時給他設立一定的規(guī)則,對他的探索進行一定限制,因為此時的寶寶對可觸摸與不可觸摸的東西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
主動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和物品有效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使他把精力集中于可滿足探索需要的活動中。試著給他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拼拼拆拆;引導他創(chuàng)新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既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又滿足了他渴望動手操作的愿望,他一定大為開心。
當寶寶提出合理的要求,特別是當他遇到自己能力范圍可以解決的事情時,如要求自己穿衣服、洗臉等,請及時放手讓寶寶自己去做,這會使他體驗到成就感和愉悅感,也能避免“不聽話”行為的產(chǎn)生。
4用正確的語言
與寶寶交流
用何種方式與寶寶交流,直接影響他的行為表現(xiàn)。
建議多用正面而積極的話語。比如不要對寶寶說“不要把花捏碎了”,而說“這花朵多嫩呀,寶寶要用手指輕輕地碰它”。不要使用“不”字,因為“不”字會吸引他的好奇心,加劇他想嘗試的欲望。
用寶寶能聽得懂的話語。比如他在超市看到了一個和家里一模一樣的玩具時,他非認為那個就是他的,非要拿回家去,這時你如果對他說,“寶寶,小汽車現(xiàn)在想媽媽了,它想趁著你不玩的時候,回家來看看媽媽。可是當我們回家時,媽媽保證,它肯定也會回家的!”這樣和寶寶交流,他就不會賴著不走了。
老師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孩子
近日,在網(wǎng)上有一則信息,有關初中老師在課堂上體罰學生,用尺子狠打學生的手。因此引發(fā)很多網(wǎng)友熱議,那作為老師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孩子?下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相關內(nèi)容,希望會給大家?guī)椭?/p>
老師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孩子
1、積極分析孩子為什么不聽話,比如是不是父母發(fā)出的指令、行為本身有錯誤,或言不由衷、沒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亦或孩子出現(xiàn)叛逆、進入青春期、已有獨立的意識,如果有以上的問題要對癥進行處理,無論是誰的問題都應該及時改正。
2、應該互相溝通、互相協(xié)調(diào),父母跟孩子可以做朋友,但是前提是互相尊重且積極的溝通,互相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想法,父母心中有理想的孩子表現(xiàn),孩子心目當中也有理想的父母形象,只有兩個人互相理解、互相契合,才能不出現(xiàn)矛盾、沖突,以上這些方面都是比較重要的。
3、一定要多包容和耐心,因為不聽話的孩子更需要包容,更需要父母的呵護,因為孩子過于聰明,可能是注意力不太集中、動作比較多、貪玩等,只有多耐心、多陪伴自己的孩子,才能夠讓孩子快樂成長起來。
4、千萬不能呵斥和隨意打罵孩子,因為孩子不聽話,有可能是有叛逆的行為,不能夠因為孩子跟自己對著干,就將孩子隨意打罵,將孩子推到對立面,讓人際關系越來越緊張,矛盾越來越多。以前我也是急脾氣管孩子都是靠打罵,基本都是徒勞無功,而且讓孩子更加反感了。直到上了一個朋友推薦的高途美好家庭的親子課程,終于知道怎么跟孩子正確相處,孩子不再像之前一樣對立和不服管教,現(xiàn)在我跟孩子更像是朋友的關系!
5、應該積極鼓勵孩子,多溝通、多交流,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不能不聽話就否定了孩子的成長,也要看到孩子變得成熟、變得獨立等進步的一面,同時讓孩子繼續(xù)努力的表達出來自己的想法,才能夠解決不聽話的問題。
因此孩子不聽話,我們更應該多溝通多交流,孩子只是小,多教教也是能夠理解老師的意思,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一種正向引導。在這愿每個老師都能看到孩子閃光點,多給孩子一點耐心,用愛感化。
知識拓展:
老師和學生如何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尤其是后進生。作為后進生,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尊重和關愛,也會更在意外界對他們的看法,對外界的評價會更敏感。一旦他們發(fā)現(xiàn)有人不尊重他們,便會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從而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作為教師要相信學生,讓他們在老師的關愛和信任中不斷激勵自己積極進取。
作為教師,應該走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走進學生的心靈,更深入地去了解他們,比如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所受社會的影響,以便于有針對性地展開心理健康活動。在工作中,用多種方法去了解學生。
教師只有全心全意地對學生付出,對學生無私奉獻,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才會和學生之間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在愛中接受教育,在快樂中努力學習,良好的師生關系勝過千言萬語的教育。
教師的哪些行為屬于體罰學生
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做法,一般表現(xiàn)為諷刺、挖苦、侮辱、謾罵學生;罰站、罰跪、提重物,遲到、考試不及格罰款等;教師打學生,或不讓學生進教室聽課,或者不準學生來校上課等。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條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
除前款規(guī)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chǎn)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一條
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條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guī)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