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健康應具備六個心理品質(zhì)
發(fā)布時間:2021-09-10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筆記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兒童心理健康應具備六個心理品質(zhì)
據(jù)了解,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尚無統(tǒng)一測量標準。根據(jù)我國青春期兒童的心理活動特點,他們達到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六個心理品質(zhì)。
1、智力發(fā)育正常。正常發(fā)育的智力指個體智力發(fā)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智商(IQ)在80分以上屬智力正常,智商低于70分屬智力落后,智力發(fā)展落后于實際年齡屬心理發(fā)育異常,常伴有適應能力低下,是兒童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2、穩(wěn)定的情緒。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占優(yōu)勢。盡管也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消極情緒出現(xiàn),但不會持續(xù)長久,他們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wěn)定。
3、能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感到滿意,并且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對自己的優(yōu)點能發(fā)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也能充分認識,并能自覺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4、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兒童少年,有積極、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寬容的態(tài)度與別人相處。他們在別人面前能做到真誠坦率,從而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在集體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實,是同學們的知己。
5、穩(wěn)定、協(xié)調(diào)的個性。人格亦稱個性,人格表現(xiàn)為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并能對自已進行客觀的評價,能對自己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diào)節(jié)。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相對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堅韌的毅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強烈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
6、熱愛生活。心理健康者熱愛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樂趣,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能在生活中充分發(fā)揮自已各方面的潛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確對待現(xiàn)實困難,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策略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兒童心理健康標準
第一,有正常的智力活動。求知欲強,好奇好問,愛觀察、愛學習、愛幻想,有抱負,注意力比較穩(wěn)定、集中,喜歡自己動手做事。
第二,樂于同人交往,能適應學校和家庭的生活。樂于交朋友,待人熱情,能跟周圍的人友好溝通,有同情心,心中有他人、有集體,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在家里也跟家人親切、和睦,心情愉快。
第三,性格開朗活潑,情緒飽滿愉快。熱愛生活,心情開朗,天真活潑,樂觀,積極向上,心地善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解脫煩惱。
第四,正確評價自己。懂得自尊、自愛,不自卑也不妄自尊大,自信心強,有一定獨立性,喜歡獨立做事,也愛表現(xiàn)自己(或叫“逞能”)。
第五,具有正常的行為方式。行為方式的正常表現(xiàn)在四個“一致”:1、行為舉止與年齡特點相一致。
2、行為方式與社會角色相一致。
3、反應強度與刺激相一致(如該激動時激動,不因瑣事而發(fā)脾氣,該冷靜時就冷靜)。
4、行為一貫與統(tǒng)一(不是忽冷忽熱,喜怒無常)。
兒童心理健康應該注意的十個方面
兒童心理健康應該注意的十個方面
據(jù)研究,以下10個方面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嚴重的影響。
1、缺乏撫愛
由于離婚和其他原因,孩子只與母親或父親生活,缺乏父愛或母愛,或在幼托中得不到關心與照顧。
2、態(tài)度不一
父母雙方對待兒童的態(tài)度不一致,如父嚴母寬,或前后態(tài)度不一致,忽而親熱萬分,忽而冷淡不理。
3、兒權社會
視獨生子女為心肝寶貝,太上皇,隨心所欲,搞絕對自我中心。
4、經(jīng)常懲罰
為一點小事就經(jīng)常懲罰或虐待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損傷。
5、過分苛求
從大小便習慣訓練到學習閱讀等,對兒童提出不現(xiàn)實的過高要求。如要求背誦十首、百首唐詩等。
6、不良誘惑
有意無意地用不良行為或感情誘惑兒童,造成不良習慣行為或心理。
7、欲求挫折
對兒童的生理欲求如飲食、身體接觸(皮膚撫愛)作出冷淡的或抑制性的反應,以及兒童不愿進食時強迫進食。
8、角色混亂
要求兒童扮演或擔負與其年齡、性別和能力不相稱的角色,如男扮女裝。
9、父母操縱
強迫兒童站在父親或母親一邊,或企圖控制兒童的情感和喜好。
10、弄虛作假
經(jīng)常對兒童說假話,不守諾言,對孩子問的問題或回避或說假話。
年輕的父母們,為了您的孩子茁壯成長,請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兒童心理健康的6個標志
孩子心理健康的標志有以下幾條:
1.求知欲強
這樣的孩子興趣廣泛,喜歡觀察事物,愛動腦筋,思維敏捷,什么都想學,什么都想試,對新鮮事物反應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2.意志力強
不怕困難和挫折,不達到目的不罷休,從不半途而廢。能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還能排除外界和內(nèi)心的干擾,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和工作。
3.活潑樂觀
與人交往坦誠、隨和,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遇到困難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緒能很快釋放,不淤積心里。
4.心態(tài)平衡
經(jīng)常保持歡樂愉快的心態(tài),遇事冷靜,情緒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xiàn)出焦慮不安或憂郁。
5.富于同情心
樂于幫助別人,樂于關心別人,常表現(xiàn)出“利他”和“親社會”的行為。
6.人際關系良好
心胸開闊,尊重別人,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適應紀律約束和行為規(guī)范。
兒童心理健康的幾個標志
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近年來國內(nèi)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衛(wèi)生專家共同研究,他們對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認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兒有如下特點:智力發(fā)育正常,喜學愛問,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行為活潑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樂群,能適應集體生活,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具體說來,他們在生活、學習、勞動以及與人相處等方面。
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兒童心理健康的標志是什么?這是家長必須了解的。
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近年來國內(nèi)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衛(wèi)生專家共同研究,他們對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認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兒有如下特點:智力發(fā)育正常,喜學愛問,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行為活潑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樂群,能適應集體生活,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具體說來,他們在生活、學習、勞動以及與人相處等方面,應有如下表現(xiàn):
1.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wěn)定的。不經(jīng)常發(fā)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wěn),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jīng)常無理取鬧。
2.求知欲較強。喜歡提問題并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于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愿意為集體和所能及的好事。
4.誠實而不說謊。很少說不符合現(xiàn)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贊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
兒童心理健康的12個大忌
關鍵詞:兒童健康心理幼兒心理
導讀:要讓兒童經(jīng)受一定的困難,學會克服困難從身心(性格和體格)兩方面進行磨練。從小培養(yǎng)兒童獨立的能力,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第一、忌嬌慣溺愛開口不離“好”,出門不離抬,吃飯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會養(yǎng)成兒童任性的性格。父母“愛子—溺子—誤子”,這往往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第二、忌袒護縱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當眾做錯了事,家長明知不對,卻以種種理由加以庇護和掩蓋,其結(jié)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確對待缺點和錯誤。第三、忌哄騙有些家長圖一時安寧,不惜編造假話欺騙孩子,這樣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養(yǎng)成虛偽不誠實的品格。第四、忌諷刺對孩子諷刺挖苦,以為可以“激發(fā)”上進,結(jié)果適得其反。第五、忌苛求父母對孩子“恨鐵不成鋼”,凡事都要盡善盡美,稍有不順便大加訓斥,使子女無所適從,思想感到壓抑和束縛,時間長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第六、忌放任對孩子不加引導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為,不盡家長責任,后果難以預料。第七、忌打罵體罰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家長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條,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罵、體罰,結(jié)果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產(chǎn)生感情對立。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讓孩子自己選擇適宜的游戲和運動,培養(yǎng)他們注意力集中,專心地完成一項工作的能力,訓練兒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而不要反復要求孩子更換活動內(nèi)容。第九、忌缺乏適應能力要訓練兒童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這樣對孩子的發(fā)展是很有益的。第十、忌無控制力要訓練兒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第十一、忌憂郁沉默要培養(yǎng)兒童樂觀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歡。第十二、忌依賴要讓兒童經(jīng)受一定的困難,學會克服困難從身心(性格和體格)兩方面進行磨練。從小培養(yǎng)兒童獨立的能力,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兒童心理健康之大忌
要讓兒童經(jīng)受一定的困難,學會克服困難從身心(性格和體格)兩方面進行磨練。從小培養(yǎng)兒童獨立的能力,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第一,忌嬌慣溺愛開口不離“好”,出門不離抬,吃飯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會養(yǎng)成兒童任性的性格。父母“愛子—溺子—誤子”,這往往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第二,忌袒護縱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當眾做錯了事,家長明知不對,卻以種種理由加以庇護和掩蓋,其結(jié)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確對待缺點和錯誤,有些家長圖一時安寧,不惜編造假話欺騙孩子,這樣耳濡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養(yǎng)成虛偽不誠實的品格。第三,忌依賴要讓兒童經(jīng)受一定的困難,學會克服困難從身心(性格和體格)兩方面進行磨練。從小培養(yǎng)兒童獨立的能力,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第四,忌諷刺對孩子諷刺挖苦,以為可以“激發(fā)”上進,結(jié)果適得其反。第五,忌苛求父母對孩子“恨鐵不成鋼”,凡事都要盡善盡美,稍有不順便大加訓斥,使子女無所適從,思想感到壓抑和束縛,時間長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第六,忌放任對孩子不加引導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為,不盡家長責任,后果難以預料。第七,忌打罵體罰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家長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條,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罵、體罰,結(jié)果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產(chǎn)生感情對立。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讓孩子自己選擇適宜的游戲和運動,培養(yǎng)他們注意力集中,專心地完成一項工作的能力,訓練兒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而不要反復要求孩子更換活動內(nèi)容。第九,忌缺乏適應能力要訓練兒童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這樣對孩子的發(fā)展是很有益的。第十,忌無控制力要訓練兒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第十一,忌憂郁沉默要培養(yǎng)兒童樂觀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歡。
幼兒心理健康的具體表現(xiàn)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張”: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也許,應該再加上一句,解放兒童的心理。
4歲乖乖女張倩的故事
有一次,老師讓小朋友回家后,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用彩紙疊三個紙青蛙?;氐郊?,張倩不敢和看報紙的爸爸說,也不敢和正在做飯的媽媽說,有幾次,她鼓起勇氣,想說卻又咽了回去。吃過晚飯,要睡覺了,她卻一直不肯回自己房間。
“你這孩子,怎么不聽話?”爸爸訓斥她。張倩哭了:“老師說,要你們幫我做紙青蛙?!甭犃藦堎坏幕卮穑职帚读艘幌?,看看墻上的鐘:“現(xiàn)在到哪去買彩紙?明天再說?!睆堎幌霠庌q一下,說鄰居張爺爺家有,卻沒敢說。就這樣,張倩的紙工作業(yè)并沒有完成,最后,還是媽媽答應,第二天和她一起到幼兒園向老師解釋,她才安心地睡了。
沒想到,第二天媽媽單位臨時安排她出差,她把張倩送到幼兒園門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上午10時左右,媽媽在出差的車上,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說張倩沒到幼兒園。媽媽忙給爸爸打電話。中午,焦急萬分的媽媽終于接到爸爸電話,說張倩找到了,原來,她怕老師批評她沒完成作業(yè),所以沒敢進幼兒園,就在不遠處的一個街心花園里哭呢。媽媽這才長長地嘆了口氣:孩子很乖、很聽話,可就是太聽話了……
其實,張倩媽媽除了嘆息,并沒有深入地尋找孩子這種行為的心理根由。
張倩原本并不是這樣的,二三歲的時候,她非常好奇,也喜歡冒險,但每當她要淘氣或和大人辯駁時,媽媽就會罵她,說她不聽話,爸爸甚至還打過她兩巴掌。慢慢地,在父母的管束下,孩子變了,變得越來越乖巧聽話。這也簡單,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行了。大人們是喜歡了,可是,由此孩子也添了毛?。河鍪聸]有主見,獨立性差,而且膽小怕事。
這樣“聽話”的孩子,常見的特點:有問題提不出來、或不敢提出來,說東他往東,說西就向西,就算心里不滿意,也會適應、服從別人的想法。特別是對長輩,無論是對還是錯,都不敢與之辯論,因為,他們的心里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定式:自己是個聽話的好孩子。這樣“聽話”的孩子,有的是遵從、禮貌、是對贊美的追求,遇事不敢說出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孩子,性格已經(jīng)被扭曲,被父母教育出了一種“奴性”的心理。
這樣的孩子,不由令人想到獵鷹。獵人捕到鷹后,不給它吃,不給它喝,在它反抗時,就打它的頭,“扇”掉它的野性和傲氣,直到最后,它屈服了,順從了,由博擊長空的鷹,變成了捕兔的獵鷹,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然而遺憾的是,一般父母還是把這樣的孩子當成聽話的好孩子,把培養(yǎng)乖孩子的方法稱之為成功的教子方案,爭相效仿。
幼兒心理健康標準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觀察事物,記得快、記得住、記得對。能就具體直觀的事物進行概括??蟿幽X筋,想像力豐富,善于對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提出各種問題,并能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問題。
具體表現(xiàn)為:
·愛父母,愛老師,愛小朋友。能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喜怒哀樂;
·對人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有同情心,適度怕羞;
·跌跤或受點輕傷都不哭,游戲輸了不胡鬧;
·不懼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異的小動物。
·不以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過分的要求。熱愛勞動,愛惜物品;
·喜歡種花和飼養(yǎng)小動物,喜歡聽音樂、看圖冊、唱歌、跳舞、繪畫和參加各種智力游戲,并能從中感到快樂;
·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具體、簡單的評價,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東西;
·服從約束,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與大家在一起時比一個人獨處時愉快,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和順序,在玩法上服從大家的意見,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別人的麻煩,肯幫助其他小朋友,能為小朋友取得成績而高興;
·在新環(huán)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過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東西吃;
·能自己到商店去買一些簡單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車輛較多的馬路旁的人行道上獨自行走。
兒童心理健康十大禁忌
忌嬌慣溺愛。
父母“愛子———溺子———誤子”,這往往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忌袒護縱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當眾做錯了事,家長明知不對,卻以種種理由加以庇護和掩蓋,其結(jié)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確對待缺點和錯誤。
忌哄騙。
有些家長圖一時安寧,不惜編造假話欺騙孩子,這樣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養(yǎng)成虛偽不誠實的品格。
忌諷刺。
對孩子諷刺挖苦,以為可以“激發(fā)”上進,結(jié)果適得其反。
忌打罵體罰。
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家長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條,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罵、體罰,結(jié)果這樣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產(chǎn)生感情對立。
忌注意力不集中。
要讓孩子自己選擇適宜的游戲和運動,培養(yǎng)他們注意力集中,專心地完成一項工作的能力。
忌缺乏適應能力。
要訓練兒童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這樣對孩子的發(fā)展是很有益的。
忌無控制力。
要訓練兒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忌憂郁沉默。
要培養(yǎng)兒童樂觀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歡。
忌依賴。
要讓兒童經(jīng)受一定的困難,學會克服困難從身心(性格和體格)兩方面進行磨練。從小培養(yǎng)兒童獨立的能力,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