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與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
發(fā)布時間:2021-09-03 幼兒想象力的活動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筆記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在班上我發(fā)現(xiàn)有些幼兒因為心理或多或少的不健康而導致想象力貧乏、口語表達能力差。心理不健康其表現(xiàn)為心理脆弱,害怕受到傷害、封閉不合群、自卑等。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們這樣的呢?原因有來自社會的、家庭的以及幼兒園的。作為一名老師,應(yīng)明白老師的過分壓制和過分的嚴厲等都會影響到幼兒的心理,抑制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針對這個問題,我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我們發(fā)教育者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但是這一點常常被多功能忽視,從而影響到其它能力的發(fā)展,有一件事對我觸動很深,讓我感覺到家長對教師的無奈和渴望。
有一天,我和一個孩子的爸爸聊天,他給我講了一個件事:他女兒小時候很喜歡彈琴;結(jié)果他就讓女兒去學琴了,女兒剛開始時很熱情,可后來她不彈了,問她為什么不彈了、女兒說;“教師說我笨、教都教不全,我以后再也不彈琴了”這位爸爸說完邊嘆氣邊說;“孩子如果碰到一個不好的老師,那真是孩子的不幸,老師更應(yīng)注意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聽完,不得不讓我反思,家長對好的老師的渴望是多么的迫切就算孩子沒有這方面的悟性,但是既然她們來學習,我們教育者應(yīng)給予的是鼓勵、是幫助、是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氣氛,不能隨意地打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和破壞他們學習的熱情。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樣才算是一個好老師呢?我的理解是老師必須自己心理健康、樂觀向上、充滿自信、充滿熱情,平時除了教引他們學知識外,更應(yīng)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使她們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為他們將來形成健康人格打上基礎(chǔ)。
在工作中我認為應(yīng)該注意:
一、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帶班
一位心理健康的老師,能夠面對現(xiàn)實、積極樂觀、對幼教事業(yè)有信心,并具有能夠勝任教育工作的能力,有獨創(chuàng)性;能動用有效合理的方法解決工作,對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較強的心理適應(yīng)能力和生活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和與他人和諧相處;以自己的活躍思維帶動幼兒思維的活躍,思維活躍了,想象力也就豐富了。
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shù)
對孩子的要求要合理,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避免老師的語言挫傷孩子的自尊,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教師在教學中如果知道巧妙的運用語言,那語言的魅力將會使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的語言應(yīng)多帶一些幽默,多一些表揚,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贊賞;應(yīng)該少用那些嚴厲的指責、體罰、責罵。在上課時,一般都是以彈琴的音樂促使幼兒坐好,但當彈琴也無濟于事的話,很多老師都會采用大聲的嗓門命令他們坐好,或是敲桌子示意他們坐好。如果我們用表揚的方法:不坐好的幼兒不去理會,而是不斷表揚坐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其它小朋友看見坐好得表揚,也就趕快坐好了。點名批評的方法應(yīng)少用,這樣既不影響幼兒的心理,也不影響上課的情緒,自己組織活動起來也覺得輕松、愉快。有一次吃飯,孩子們很吵,老師說:“咦,我們教室里什么時候飛來了那么多小蜜蜂,嗡嗡嗡,太吵了,我們快點把他們請出去,不要吵著我們吃飯?!苯Y(jié)果他們聽了都笑起來,笑后安靜下來,這就是語言幽默的魅力所在。還有一次,在玩“傳話”游戲,老師讓小朋友傳的話是“小朋友們真能干”,可最后一個小朋友卻說是“小朋友們有手榴彈”,結(jié)果他們?yōu)榱瞬皇芘u,忙推卸責任,而我則是笑著說:“小朋友有手榴彈”、“小朋友們真能干”有點象,挺有趣的嘛!這樣既不會傷害幼兒的自尊,也讓我的游戲始終保持愉快的氣氛。要知道孩子還小,應(yīng)允許他們犯錯,在孩子犯錯時,不直接地指出其錯誤,而是以樹立正確的榜樣,表揚好的,先肯定后鼓勵,讓他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從而保護了孩子的自尊。
在生活中,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應(yīng)適當,不要過低也不要過高。要求過低,對幼兒就起不了訓練作用,也得不到提高;如果要求過高,幼兒達不到的話就很容易引起幼兒的不自信,認為自己不能干。在幼兒園里,我們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不要盲目的把好孩子和壞孩子往孩子身上套,這樣是極不負責任的,每個孩子都有其優(yōu)點和缺點,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我都會加以肯定、表揚,然后再鼓勵他們爭取更大的進步。孩子需要我們的信任,我們的信任能提升他們的自信。如有的老師平時喜歡請小朋友擦桌子,就老是叫固定一個小朋友來,其實其它孩子也很想得到這份差事,從而表現(xiàn)一下自己,應(yīng)該讓其它孩子也來試試,并相信他們一定能行,盡可能地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xiàn)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三、多組織幼兒玩一些愉快的游戲,多開展體育活動
游戲是孩子喜歡的活動,也是促進孩子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在游戲中,每位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是愉快的,我讓他們在游戲中互相合作,體驗共同生活的樂趣,分離勝利的喜悅,從而得到情感上的滿足。老師的參與能拉近和孩子的距離,成為他們的朋友。在游戲中,孩子們?nèi)菀撰@得成功,可以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并樹立自信心。多開展體育活動以有增強孩子們的體質(zhì),以身體健康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游戲和體育活動中,我還經(jīng)濟激發(fā)他們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新的玩法并自己找朋友合作玩。
四、多給幼兒想象的空間
當我們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并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后,他們的想象力便會隨之豐富起來,大膽起來,多給幼兒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并鼓勵他們大膽地表現(xiàn)出來,或用語言、或用畫畫或用行動等,所以我經(jīng)常發(fā)紙給他們,讓他們大膽地想象。創(chuàng)造性的畫畫,對于孩子畫的畫,我持尊重的態(tài)度,并認真欣賞他們的畫。在欣賞時,我還鼓勵、幫助他們把自己的畫用語言表現(xiàn)出來,以促進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要有給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
給幼兒自由活動是很重要的,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自由活動中,他們沒有任何約束,是自由的,他們在開心地互相交往,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他們在不知不覺地獲得知識,獲得發(fā)展,取長補短。這時你還會發(fā)現(xiàn)在活躍孩子的帶動下,那些膽小、怕事的孩子也活躍起來,他們發(fā)揮想象用玩具來進行構(gòu)建,用豐富的語言進行交流。對于那些仍然在座位上的孩子,要帶領(lǐng)他們,鼓勵他們加入到自由活動中享受那份快樂。如果讓孩子們把同伴的電話記錄下來,建立一個通訊錄,有空可通過電話,這樣有助于孩子膽量的鍛煉和語言的鍛煉。
六、搞好家園聯(lián)系,爭取家長的重視和配合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的提高,大部分家長都知道要盡自己所能來滿足孩子物質(zhì)需要,認為這樣就表示關(guān)心孩子了。殊不知孩子物質(zhì)上得到滿足了,但他們同樣希望心理上得到滿足,如果心理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同時也阻礙了孩子其它能力的發(fā)展,結(jié)果有家長會跟老師說:“我的孩子不太自信”,“我的孩子膽子小”,“我的孩子有點自卑”,“我的孩子不愿和其它小朋友交往,不愛說話”等等,并希望老師幫助教育一下。當然老師肯定會給予幫助,但是家長們并沒有意識到從自身找原因。
在家長會時,我們的老師向家長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并對他們提出了一些要求。
1.要盡量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2.不要因為太忙,而錯過與孩子交流的機會,就是再忙,也要抽些時間給孩子,不要等孩子出現(xiàn)問題了,才去補救。
3.不要隨便批評孩子,要看到孩子的進步,并給予肯定,不要老記著孩子的缺點,更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大學生范文網(wǎng) wWw.1467.coM.CN]
4.多給幼兒講故事,閱讀一些書,豐富他們的詞匯。
5.多鼓勵孩子,給他們信心,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6.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7.帶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
8.請家長多看一些有關(guān)教育的雜志書。
9.培養(yǎng)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等。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怎樣引導孩子表達想象力?
一、豐富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展孩子的表象
想象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chǔ)上積累起來的。別人說“蘋果”,你的頭腦中會浮現(xiàn)出一個“蘋果”的具體形象,這個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積累,孩子的想象才逐漸發(fā)展起來。我們要幫助孩子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正是幫助孩子在頭腦中建立表象的過程,孩子表象的積累越多,就越容易將相關(guān)的表象聯(lián)系起來,這也就是想象發(fā)展的過程。在學前階段,我們鼓勵家長經(jīng)常要帶孩子走向大自然,與社會接觸,目的就是讓孩子有機會豐富生活經(jīng)驗,在頭腦中留下更多的表象,為想象的發(fā)展打下基礎(chǔ)。
二、給孩子提供適合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孩子想象的欲望
除了帶孩子外出,在家中也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踴幫助孩子想象力的發(fā)展。給孩子合適的圖書,和孩子一起分一享故事描述的情景,和孩子一起想象情節(jié)的變化,鼓勵孩子想一想結(jié)局怎樣,都是幫助孩子想象發(fā)展的好辦法。讀故事書時,改變一下讀的方法,讀一讀,停一停,想一想,給孩子一個吸收和連接已有經(jīng)驗的時間。此外,和孩子一起游戲也是置鼓勵孩子想象的大好時機,女孩子愛玩的“扮家家”,男孩子愛玩的搭積木,都是孩子想象力發(fā)展的機會。不只是提供玩具,還要和孩子一起玩,在游戲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想象,“你今天給娃娃做什么飯呀?…‘我們上次去動物園,你還記得嗎?我們給大象搭一個家吧?”……
三、給孩予輕松的氛圍,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象
孩子將想的說出來也是一個過程,他不但是將生活經(jīng)驗梳理的過程,也是將經(jīng)驗在頭腦中組織、整理后表達的過程。我們墨鼓勵孩子大膽地想,還要鼓勵孩子大膽地說,像前面提到的例子中,孩子想的就當成真的說出來時,我們不能簡單地一句“瞎說”就將孩子打發(fā)掉,而是應(yīng)該仔細地問問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想的,還是真的,幫助孩子分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真寞?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盡量地鼓勵他:“你想想為什么?”“你想會是什么樣呢?”
四、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引導孩子合理地幻想
幻想是想象的一個更高的層次,是一種合理的想象,在學前期和小學初期,孩子的幻想也是在從遠離現(xiàn)實的幻想到接近現(xiàn)實的幻想發(fā)展的過程。如孩子喜歡“奧運會”吉祥物,就進而幻想,開奧運會的時候,我怎樣與奧運會吉祥物見面?這就是一個合理的想象,也就是幻想的過程。還可以引導孩子想象一下未來的交通會是什么樣,未來的環(huán)境會是什么樣?合理的幻想正是創(chuàng)造的開始,也是想象的一個最高境界。
家庭冷暴力與寶寶心理健康
“家庭冷暴力”是最近在社會上偷偷蔓延的“流行病”,很多家庭都存在著或輕或重的家庭冷暴力。尤其是在學歷較高、具有一定知識素養(yǎng)的夫妻中,家庭冷暴力現(xiàn)象的存在愈來愈多。
家庭冷暴力包括:冷淡、輕視、放任和疏遠,而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漠不關(guān)心,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懶于做一切家庭事務(wù)。
無論是誰發(fā)起家庭冷暴力,也無論是哪個人的責任,或夫妻之間誰對誰錯,冷暴力對每位家庭成員都會是一種傷害。尤其身為父母,要對寶貝抱有一份責任,寶貝的健康成長是每對父母的心愿。但冷暴力傷害的不僅是夫妻雙方,對寶貝的心理也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從Awa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長時間的冷暴力已經(jīng)使寶貝的性格發(fā)生了改變。
專家建議
1。高度警惕家庭冷暴力對寶貝心理的傷害
很多父母為了不傷害寶貝而勉強維持婚姻。的確,離異家庭的孩子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比率要遠高于正常家庭,但身為父母,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持續(xù)的冷戰(zhàn)也會影響寶貝的心理健康,有的寶貝會因為經(jīng)常成為冷戰(zhàn)的犧牲品,而變得對周圍的環(huán)境非常敏感,對家里的氛圍異常警覺。長期下去,寶貝會變得過于敏感、不自信或刻意曲迎他人;也有的寶貝學會了父母的冷暴力方式,變得很冷漠,沒有一般寶貝的喜怒哀樂,對他人也是漠不關(guān)心……
當家庭冷暴力出現(xiàn)時,首要的對策當然是去解決它、緩和它,一味地勉強維持并不一定對寶貝是最好的。
2。夫妻要學會呵護和經(jīng)營婚姻
在婚姻里,夫妻都把真實的自己沒有遺漏和偽裝地展現(xiàn)給了對方,真實永遠都不會是那么美麗?;橐鼍秃孟袷且粔K玉,需要夫妻共同去呵護;要學會觀察和體會對方的需要,要去關(guān)心體貼對方。
3。夫妻積極并及時地為自己的婚姻保鮮
夫妻是最親近的人,互相也最為了解,很多時候?qū)τ诟星榈奈⑿∽兓覀兪强梢约皶r發(fā)現(xiàn)的,只是我們多數(shù)不以為然,或者忙于工作和瑣事而沒有對這一變化進行處理。常說“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因此,在意識到夫妻感情有所變化時,要積極加以應(yīng)對,及時處理,為婚姻保鮮。
4。用積極的溝通方式增強夫妻雙方的交流
家庭冷暴力的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雙方的交流減少,一天說不上幾句話,甚至幾天不說句話。夫妻雙方對家庭和諧都負有責任,要互相溫暖,學習積極的溝通方式,在有矛盾或不一致意見時,要學習就問題做主動、坦誠的溝通,將矛盾有效化解。
積極的溝通方式不僅有益于夫妻間的感情交流,也會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寶貝的心理健康,而且,寶貝最初的社會交往就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積極的溝通方式會幫助寶貝更好地適應(yīng)社會。
5。改變自己對婚姻破壞性的行為
有一些行為是必定會對婚姻有傷害的,如明知是對方禁區(qū)仍然去嘗試、在吵架時過激的不理性的言辭甚至人身攻擊、像Awa一樣總是詆毀老公……在婚姻中夫妻都要辨明什么樣的行為會破壞雙方感情,讓我們與這樣的破壞性行為徹底告別吧。
6??梢詫で笮睦磲t(yī)生的幫助
如果夫妻雙方都有意愿去改變冷暴力的現(xiàn)狀,而且也付諸了很多的努力,但依然不能有效緩和感情,可以考慮尋求專業(yè)幫助,與家庭治療的心理咨詢師共同挽回婚姻。
7。必要時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以決定是否繼續(xù)
很多媽咪會因為可惜多年的情感投入,可惜自己花費在丈夫身上的青春,而一再地努力挽回,一再地委曲求全。但當你竭盡了努力也無法再溫暖老公的心,當自己身心疲憊、痛苦不堪時,也許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理性地決策是否仍要繼續(xù)。
化冷為熱小錦囊
1。雙方互不說話時,在家里顯著的位置留一些小貼紙,寫上關(guān)心溫情的話,讓老公知道,你還在意他還在惦念著他。
2。在飯菜上,有意添加一些老公喜歡的口味和菜品。
3。幫老公想在事前,譬如老公要出差,將他可能忘記或必帶的一些物品事先收拾好。
4。不經(jīng)意時,重復以前和老公經(jīng)常會有的小動作、小活動,喚起他的記憶。
5。以寶貝的生活和教育切入,嘗試與老公討論問題,讓老公開口講話。
6。找一些老公感興趣的話題,傾聽他的觀點,嘗試與他探討,但避免過激的爭論。
7。與寶貝有關(guān)的家庭集體活動,邀請老公參加。
8。邀請老公在紀念日或有特別意義的地方,重溫舊景、舊情。
9。要及時調(diào)整生活節(jié)奏,或設(shè)法過好和諧的夫妻生活來逐步消除,重新建立起夫妻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諧關(guān)系。
10。若夫妻之間溝通有困難,還可求助于親戚、朋友、同事或心理專家。
怎樣提高幼兒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怎樣提高幼兒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各個方面的發(fā)展是很不均衡的,有的孩子表達能力很強,而有的孩子則動作發(fā)展很好,這都是正常現(xiàn)象,請不要著急。孩子雖然不能準確無誤地背誦兒歌和連貫地敘述故事,但已經(jīng)能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憶,這已經(jīng)很不錯了。提高幼兒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看一些簡單的、感興趣的圖畫,要求他記住畫面內(nèi)容,然后遮蓋部分畫面,讓幼兒回憶遮蓋的是什么,以培養(yǎng)孩子的記憶力。中小班的兒歌一般內(nèi)容都不是很多,家長為了幫助幼兒記憶,可以進行問答式游戲,家長說一句,幼兒答一句,這樣的一問一答,幼兒感興趣。
在故事講述過程中,家長與孩子可以共同進行表演。一開始,要求孩子復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當孩子掌握以后可以分角色表演。在孩子表演時,家長應(yīng)是忠實的觀眾和聽眾。在孩子遇到困難需要家長幫助時,家長應(yīng)以角色的身份參與,幫助孩子完成表演。這樣既消除了孩子緊張的心理和壓力,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信心。為了能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還可以用錄音錄下孩子念的兒歌和復述的故事,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會格外地激動,這可激發(fā)起孩子進一步講述的興趣和欲望。
2.幫助孩子積累一些素材。如:好聽的故事磁帶,好看的動畫片等。故事磁帶可以規(guī)范孩子講述故事的語言,對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時,動畫片是孩子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這一心理,對孩子提出要求:每次看完以后要講給大家聽。
3.家長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孩子看圖講故事。開始,家長讓孩子一邊看圖,一邊指著圖畫中的人和景,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講,然后讓孩子合上畫冊,一邊回憶,一邊講。然后再大聲地在大人面前講述。這時,家長要給以熱情的鼓勵,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講述。慢慢地孩子就可以用自己的話,連貫通順地講一個完整的故事了。
4.結(jié)合散步、郊游,要求孩子回來講述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家長可以事先給孩子提出要求,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也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
如何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chuàng)設(shè)有利于幼兒表達的語言環(huán)境,使幼兒有話敢說
寬松和諧的語言環(huán)境是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前提,是調(diào)動幼兒有話敢說的內(nèi)部動機和必要條件。它體現(xiàn)了成人與幼兒關(guān)系上的平等,體現(xiàn)了成人對幼兒人格的尊重,這樣才能使幼兒有話敢說,有話愿說。對此,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切入點,支持和引發(fā)幼兒表達的愿望,為他們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同時,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提倡敢說先于正確。因為每個幼兒的語言能力是有差異的,成人應(yīng)尊重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要,抓住時機,選擇適宜的談話內(nèi)容、方式和場合,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nèi)容引發(fā)話題,鼓勵幼兒的每一次表達,并讓孩子通過語言表達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意義、成功和快樂。當幼兒詞不達意或語句不太完整時,成人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糾正,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給幼兒以挫折感或壓抑感,從而失去說話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鼓勵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比幼兒說得是否正確更為重要。
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使幼兒有話可說
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與經(jīng)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chǔ),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與體驗,幼兒才會有樂于表達和交流的內(nèi)容,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成人應(yīng)有意識地豐富幼兒的生活內(nèi)容,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jīng)驗,如引導他們觀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風雨雷電、花香鳥語、春夏秋冬……教孩子體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為幼兒的觀察對象,生活中的每一種情緒、每一個活動都可以成為幼兒體驗的內(nèi)容,因此這就需要做個有心人。成人把自己所聞所見所思所感大膽地表述出來,或讓成人把幼兒所說的話記錄下來,使幼兒在語言與文字之間建立聯(lián)系,或者讓幼兒先畫下來再講出來等等。
成人還可以利用圖書、故事、兒歌等形式為幼兒提供表達與交流的機會,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如看圖講述可以培養(yǎng)
孩子的想象力、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復述故事或背誦詩歌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記憶力和語言的流暢性,這樣還可以讓幼兒在邊讀邊看中培養(yǎng)對文字的興趣。
三、抓住生活中的各種表達機會,使幼兒有話愿說
一日生活中,幼兒隨時有表達意愿和感受的要求,成人應(yīng)關(guān)注幼兒的想法,滿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種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兒有話愿說。如讓幼兒在講座中學會傾聽與表達,在爭執(zhí)中學習圍繞話題進行辯論,在聊天中學會相互交流,讓幼兒在與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感受說的樂趣,而這種快樂的情感體驗又會促使幼兒樂于交流與表達。
四、利用與同伴和成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同伴間的相互作用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幼兒在交往中會調(diào)動已有經(jīng)驗,運用語言技巧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兩個幼兒為一件玩具發(fā)生了矛盾,一方想從對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則千方百計不讓對方拿走。雙方在交往過程中都會根據(jù)對方的態(tài)度和行為選擇交往的策略,調(diào)整語言與他人溝通,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成人應(yīng)為幼兒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使幼兒在交往中感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切實提高語言能力。
成人與幼兒之間的交往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成人的語言可為幼兒語言的學習起到示范作用,讓幼兒通過觀察、模仿和學習,積累交流與表達的經(jīng)驗,理解語言的意義,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事實上,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正是幼兒與他人交往和主動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讓幼兒成為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建構(gòu)者
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三大策略
幼兒通過語言了解世界,表達感知的結(jié)果,通過語言使直覺形象思維發(fā)展到抽象概括性思維,他可以間接感知更多的事物,并對事物進行概括、分析、綜合、推理,從而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怎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應(yīng)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引導孩子學說完整的話
學前期的孩子常常會出現(xiàn)語言表達不清,或說話不夠正確,有時不是缺少主語,就是常把詞序顛倒,聽起來令人費解,我們不妨采取以下方法加以引導。
1.“裝腔作勢”,嚴格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用一些殘缺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不能急于按照當時的情況或環(huán)境來估猜、理解幼兒說話的意思,滿足他們的要求。這樣對幼兒語言的培養(yǎng)沒有好處,久而久之,會養(yǎng)成他們說半句話的習慣。例如:當托、小班孩子來到幼兒園,看到柜子里放著積木,很想玩,就會指著積木說:“積木?!边@時,我們不妨來個“裝腔作勢”,可以回答:“是的,桌上有積木?!边@樣回答,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補充一句“老師,玩積木”或“老師,要積木”,老師還可以繼續(xù)裝不懂,回答孩子“老師不要玩積木”。等到孩子講出能正確表達意思的話之后,再讓他重復一遍,并告訴他,一定要把話說完整,別人才能懂得你說話的意思,否則別人就無法滿足你的要求。這樣的教育,日積月累,時間一長,幼兒就自然會注意盡量要把話說完整,講正確。需要強調(diào)的是,在培養(yǎng)過程中,成人要控制自己姑息遷就或過于心軟的態(tài)度。特別是當幼兒講了好幾次還沒有講正確時,大人可能會產(chǎn)生“可憐巴巴的、算了吧”的想法而依了孩子,如果這樣做,必將前功盡棄,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很不利。
2.把握機會,循循善誘。
“大自然、大社會是活的教材”,戶外活動可是豐富幼兒詞匯、發(fā)展幼兒語言的大好時機,成人一定要好好抓住并加以利用。例如:春游時帶幼兒到公園里去玩,在途中你就可以向孩子提出要求,要他把在公園里看到的新鮮事記住,回去后告訴爸爸媽媽或奶奶外婆。在游玩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一些新鮮事情,如春天樹枝長出了嫩葉;花園里的花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五顏六色的真好看;地上的小草長出來了,綠綠的,細細的……活動將要結(jié)束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孩子:“回去你想告訴爸爸媽媽一些什么呢?”這時孩子一定會將看到的事情一件一件說出來,如果表達不夠完整清楚,教師就要幫助孩子理清楚,進行示范講解,如“爸爸,我們在公園里看到樹枝上長出了嫩嫩的葉子,地上的小草也長出來了,綠綠的,細細的,花園里的花都開了,有紅的,有黃的,真好看。大家都說這是春天來了?!崩砬逯?,讓孩子多練習幾遍。這樣孩子回家以后就有話可說,同時要請家長配合,記錄或傾聽孩子的所見所聞,幫助孩子說完整話,分享孩子的快樂。
3.說悄悄話,提高興趣。
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利用游戲讓幼兒練習說話,有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罢f悄悄話”游戲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能激發(fā)孩子興趣,而備受孩子的青睞。比如在幼兒園里午餐后、課間活動時可以開展此游戲。先由老師在每組第一個孩子耳邊輕輕說一句悄悄話:“今天天氣真好呀!藍藍的天空飄著白白的云?!痹俳泻⒆右粋€接一個在耳邊把這句話復述出來,每組最后一個孩子聽清后大聲說一遍,由孩子進行評價。還可以反復輪換傳遞不同內(nèi)容和句式的話來練習。為了適當?shù)卦黾尤の缎院碗y度,也可以讓孩子先說一句悄悄話,讓老師來傳遞,讓孩子在游戲中練習說完整的語言。此游戲,除了訓練幼兒說完整的話外,還可以訓練孩子語音的聽辨能力和記憶力。至于“悄悄話”的語句長短,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說話能力的強弱而定,逐漸加深難度。教師可傳遞一些鼓勵孩子的話或給予獎勵(如得五角星、小禮物等)來提高孩子說話的興趣。
二、幫助孩子學習脫離環(huán)境獨立說話
依賴周圍環(huán)境說話,是幼兒語言的又一大特點。如幼兒向教師描述大家在游戲時的情景時,有的孩子會說:“他在燒飯,吃飯,還喂寶寶,他來當客人,也不敲門,還打?qū)殞??!痹谶@些話中幼兒把所有的人都用“他”來代替,事情也是流水賬的說出來,這種說法如果離開具體環(huán)境就讓人無法理解。這種情境性語言,在一定條件下是允許的,但幼兒常常把情境性語言帶到?jīng)]有情境的地方去說,別人就聽不懂了。所以教師要讓孩子學習脫離環(huán)境,獨立說話。
1.借助圖片,逐步提高。
幼兒講一件完整的事情往往要借助于圖片的提示,否則說不出較復雜的事情。因此,在開始學習時,不妨拿一些圖片,讓孩子照圖片中的意思說完整的故事,再敘述給老師聽,教師一定要注意聽,如果講得不清楚或出現(xiàn)情境性語言,要作提示或糾正。當孩子能夠完整的敘說之后,抽去圖片,讓他再把故事中的事情講出來。這時,由于沒有圖片的幫助,缺少了情境,有利于獨立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反復訓練,孩子就會懂得在有圖片與沒有圖片時對這件事的說法是可以不一樣的,沒有圖片幫助,一定要把有關(guān)重要情況交代清楚。
2.互打電話,適時交流。
無法依賴情境的說話方式,是訓練孩子獨立說話的好辦法?!按螂娫挕本褪且环N很好的方式,因為打電話時,兩人各處一地,互不見面,毫無情境可依賴,所以一定要原原本本把所有內(nèi)容都講清楚。這種訓練,可讓孩子給長輩或同伴打電話,告訴他們你在做什么,或看到、聽到什么事;或者買部玩具電話機,孩子與成人在房間內(nèi)外互不見到的情況下,說說你在做什么、想怎樣等等;也可以由家長和孩子假裝表演打電話的小品,來練習怎樣把事情說得清楚。
3.穿針引線,創(chuàng)編故事。
通過學編故事讓孩子鍛煉獨立說話,要比打電話更難更復雜一些,訓練的內(nèi)容也更多一些,不如打電話僅僅是一個情節(jié),而且有交談對象,編故事則需要構(gòu)想更多的情節(jié),而且需要幼兒獨立完成整個過程。這種訓練,可首先給孩子設(shè)計幾種小動物,如小兔、小猴、小貓,再給孩子出個題目,如“小兔過生日”。然后讓孩子想一想怎樣將他們連到一起,編成一個故事。編故事時,起先孩子可能講得很簡單或很亂,教師聽后不妨給孩子一點啟發(fā),如小兔準備怎樣過生日,小兔怎么邀請大家來過生日,小猴、小貓是怎樣祝賀小兔的等。孩子編好后,讓他講一講,有不妥的地方,教師再啟發(fā)提醒,幫助他完成。然后,還可以讓他去講給別人聽,使他有更多獨立說話的機會。
三、教會孩子在唱歌活動中學習說話
對于一些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的孩子,我們不能強拉著孩子跟你說話,而可以用唱歌的方式來讓孩子學習說話。
唱歌是一門音樂藝術(shù),是旋律美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帶有情感性質(zhì)的活動,很適合幼兒的興趣特點。經(jīng)常教孩子唱歌,不僅能讓孩子從中陶冶情操,欣賞藝術(shù),還能讓他們學習很多語言。不少幼兒歌曲內(nèi)容健康,曲調(diào)輕松活潑,歌詞優(yōu)美易懂,是很好的學習資料。許多歌曲像《打電話》《禮貌歌》之類的,不僅能向幼兒進行關(guān)心別人、團結(jié)友愛、文明禮貌的教育,而且還能使幼兒通過歌唱,學會“謝謝你”“別客氣”等禮貌用語。
教唱時,教師可配以簡單明了的動作進行范唱。這樣,孩子就會在你生動的情緒感染下,在具有形象美感的動作的影響下,情不自禁地模仿,產(chǎn)生學唱的興趣。還可以用圖畫示意,使幼兒通過有意觀察思考,了解歌曲內(nèi)容,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更富有感情地學唱。同時,教師可進行講述,加深幼兒對歌詞的理解,然后范唱幾遍。這樣,在富有節(jié)奏感的音樂中,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跟著哼唱,熟悉全曲,也會跟著你邊唱邊舞。這便是一種使孩子樂意接受、積極參與、愉快進行的最優(yōu)化的活動方式。當孩子能單獨演唱后,可以再逐步增加要求,改變唱法,如說唱、輪唱等。最后可組織小小音樂會,教師當主持人,孩子當演員,唱完后,可以對孩子說:“你唱得真好!真聰明!”“下一次再學一首,好嗎?”這種讓孩子在歌唱中學習語言的方法,能激發(fā)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
我國的幼兒民歌,想象力豐富,語言生動,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且音域也不寬,音調(diào)和節(jié)奏簡易上口,很適合孩子學唱。例如《黃老先生有塊地》《外婆橋》《泥娃娃》等歌曲短小精煉,詩意盎然;而《小兔乖乖》《叮叮當》則韻味十足,生動有趣,可帶領(lǐng)孩子在游戲中邊玩邊唱,不僅讓他們從小就受到語言美、音樂美的熏陶,更能促使內(nèi)向的孩子逐漸與大家合群,從而提高說話的積極性。
總之,教幼兒學習說話是一種藝術(shù),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我們只有在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中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無數(shù)的奧妙,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對幼兒實施教育,使孩子一個個愛說話、敢說話、會說話。